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东南缘腾冲早白垩世岩浆岩锆石SHRIMPU-Pb定年和Lu-Hf同位素组成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53
1
作者 戚学祥 朱路华 +1 位作者 胡兆初 李志群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409-3421,共13页
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和石英二长岩是腾冲地块内重要的岩石类型,以含角闪石为特征,其高钠低钾和偏铝质性质展示其I型花岗岩的属性。锆石SHRIMPU-Pb定年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和石英二长岩分别侵位于122±1.3Ma和125±1.3Ma,其锆石εH... 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和石英二长岩是腾冲地块内重要的岩石类型,以含角闪石为特征,其高钠低钾和偏铝质性质展示其I型花岗岩的属性。锆石SHRIMPU-Pb定年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和石英二长岩分别侵位于122±1.3Ma和125±1.3Ma,其锆石εHf(t)值分别为-9.6~-4.8(平均-6.7±0.7)和-7.8~-4.7(平均-6.3±0.6),对应的单阶段模式年龄为979~1190Ma和975~1113Ma。在εHf(t)-U-Pb年龄图解上所有样品都落在球粒陨石线和下地壳线之间区域,以及较高的Al2O3含量和Th/Hf比值揭示其壳源特征,但锆石εHf(t)值变化范围较大,其绝对值远小于完全由壳源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岩,以及高Th/Yb、低Ba/La和Yb/Hf比值说明除壳源外,还有幔源组分的加入。岩石富钠贫钾、在微量元素蛛网图和稀土配分曲线图上展示出LILE(Rb、Sr、K和Ba)相对原始地幔强烈富集,Ba、Nb、Ta、Sr、P、Ti和Eu负异常,以及微量元素和常量组分判别图解都显示其形成于俯冲碰撞的构造环境。腾冲早白垩世岩浆岩的形成时代、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及其对应的单阶段模式年龄、微量元素特征与中拉萨和拉萨地块东缘的火成岩非常相似,暗示腾冲早白垩世岩浆岩带是中拉萨岩浆岩带的东南延伸部分,是对中特提斯洋壳沿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向拉萨-腾冲地块下俯冲碰撞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垩世岩浆岩 锆石SHRIMPU-PB定年 lu-hf同位素组成 腾冲地块
下载PDF
赞比亚班韦乌卢地块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龄及Lu-Hf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21
2
作者 左立波 任军平 +5 位作者 王杰 古阿雷 孙宏伟 许康康 Alphet Phaskani Dokowe Ezekiah Chikambwe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20年第1期30-41,共12页
赞比亚班韦乌卢地块广泛出露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黑云母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为1934±27 Ma^1974±9 Ma。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花岗岩SiO2含量为69.4%~72.22%,K2O含量为4.52%~5... 赞比亚班韦乌卢地块广泛出露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黑云母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为1934±27 Ma^1974±9 Ma。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花岗岩SiO2含量为69.4%~72.22%,K2O含量为4.52%~5.08%,Na2O含量为2.94%~3.11%,Al2O3含量为14.12%~14.65%,为高钾钙碱性过铝质I型花岗岩。花岗岩REE明显分异,铕负异常明显;大离子亲石元素Rb和K相对富集而Sr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Zr、Hf、U和Th相对富集,P、Ti、Nb和Ta相对亏损。锆石的εHf(t)值变化范围为-2.7~3.9和-12.8~1.5,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2.37 Ga^2.83 Ga和2.52 Ga^3.37 Ga,样品的年龄数据投点位于球粒陨石演化线两侧,说明原始岩浆是不均一的,班韦乌卢地块花岗岩原始岩浆可能为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壳幔混染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锆石U-PB年龄 lu-hf同位素组成 花岗岩 班韦乌卢地块 赞比亚
下载PDF
扬子克拉通北缘新元古代A型花岗岩的发现及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16
3
作者 曹正琦 蔡逸涛 +7 位作者 曾佐勋 胡正祥 陈静 蒋幸福 孙政权 吴波 刘成新 郭盼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57-973,共17页
对大磊山片麻状花岗岩的研究可以为新元古代罗迪尼亚超大陆在扬子克拉通北缘裂解提供约束.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相学工作基础上,对该片麻状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定年、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原位Lu-Hf同位素分析,研究发现,这些片... 对大磊山片麻状花岗岩的研究可以为新元古代罗迪尼亚超大陆在扬子克拉通北缘裂解提供约束.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相学工作基础上,对该片麻状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定年、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原位Lu-Hf同位素分析,研究发现,这些片麻状花岗岩富硅(SiO_2=73.18%~77.40%)、碱(Na_2O+K_2O=8.07%~8.70%)、贫铝(Al_2O3=12.11%~13.92%)和镁(MgO=0.10%~0.34%),富集LILE、Ga、Rb、Th,Zr和Hf元素具明显正异常,Nb、Sr、P、Ti等元素具明显负异常,表现出后造山A型花岗岩(A2型)的特征.这些花岗岩中,锆石均具典型的震荡环带,Th/U比值均大于0.5,为岩浆成因;两个样品的LA-ICP-MS(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锆石的谐和分别是:801.3±3.0 Ma(MSWD=0.62,n=21)和796.1±6.3Ma(MSWD=1.70,n=15),其中一个样品继承锆石谐和年龄为845.0±12.0Ma(MSWD=1.30,n=6),表示他们是新元古代岩浆结晶产物.锆石εHf(t)值变化于-7.5^+8.0,正εHf(t)值对应的亏损地幔单阶段模式年龄(tDM1)为1 242~1 059Ma,负εHf(t)值对应的地壳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 636~1 981Ma,显示该地区存在的最古老物质是古元古代(老至1 981Ma).这些数据结果表明形成大磊山A型花岗岩的初始物质主要为元古代古老地壳物质,暗示该岩浆源自于壳幔混合作用,幔源端元可能源自于伸展拉张背景下地幔岩浆上涌.结合区域研究成果认为,该A型花岗岩的形成与罗迪尼亚超大陆聚合后-裂解中的陆缘弧后拉张环境所引起的深部古元古代地壳拉张垮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克拉通北缘 大磊山地区 A型花岗岩 锆石U-PB定年 lu-hf同位素 岩石学
原文传递
内蒙古北山敖包呼图仁斑状正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Lu-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4
作者 潘志龙 张欢 +6 位作者 陈超 王硕 张金龙 田粉英 刘策 张立国 李庆喆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01-316,共16页
敖包呼图仁斑状正长花岗岩体出露于内蒙北山地区石板井北西一带,侵入古元古代北山岩群及早古生代片麻状花岗岩。该岩体富SiO2(70.41%-76.05%)、K2O(3.85%~5.22%),K2O/Na2O=1.42—2.23,铝饱和指数A/CNK为0.97—1.1... 敖包呼图仁斑状正长花岗岩体出露于内蒙北山地区石板井北西一带,侵入古元古代北山岩群及早古生代片麻状花岗岩。该岩体富SiO2(70.41%-76.05%)、K2O(3.85%~5.22%),K2O/Na2O=1.42—2.23,铝饱和指数A/CNK为0.97—1.10,MgO#为14~32。稀土总量较高(∑REE=179.2×10^-6~332.2×10^-6),轻稀土富集(La/Yb)N=11.1~22.7,Eu负异常明显(δEu=0.25~0.75)。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图中,富集Rb、Th、K,亏损Nb、Ta、Sr、P、Ti。(Ga/A1)×10^4较高,为2.6—4.0,具A型花岗岩特征。锆石饱和温度较高,为822.8℃-893.1℃。LA-ICP—MS锆石U—Pb测年表明其形成年龄为398.15±0.85Ma,地质时代为早泥盆世。锆石εHf(t)为0.3~7.8,两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为1376—894Ma。地质背景、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特征显示,敖包呼图仁斑状正长花岗岩形成于早泥盆世后碰撞构造环境,是岩石圈伸展过程中软流圈上涌致使中下地壳物质增温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长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luhf同位素后碰撞北山
下载PDF
西准噶尔地区最晚期岩浆侵入活动--来自早二叠世-早三叠世接特布调岩体的证据 被引量:6
5
作者 徐盛林 陈宣华 +4 位作者 李廷栋 丁伟翠 李冰 张垚垚 马飞宙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67-1090,共24页
西准噶尔地区晚古生代构造运动复杂,岩浆侵入活动强烈,地壳生长显著,处在洋陆构造转换的关键时期。接特布调岩体位于连接西准噶尔地区、天山造山带和准噶尔盆地的重要位置,岩石类型以碱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为主。碱长花岗... 西准噶尔地区晚古生代构造运动复杂,岩浆侵入活动强烈,地壳生长显著,处在洋陆构造转换的关键时期。接特布调岩体位于连接西准噶尔地区、天山造山带和准噶尔盆地的重要位置,岩石类型以碱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为主。碱长花岗岩矿物组成以碱性长石(55%~60%)、斜长石(15%~20%)和石英(23%~25%)为主,几乎不含暗色矿物,岩石内部无暗色微粒包体;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矿物组成以斜长石(30%~40%和~16%)、碱性长石(30%~40%和~50%)和石英(20%~25%和~18%)为主,含少量黑云母和角闪石,内部存在不同数量和规模的暗色微粒包体。通过高精度锆石U-Pb定年,将接特布调岩体的成岩年龄限定为287~250 Ma,岩体内早三叠世(250.4Ma)二长花岗岩是迄今为止在整个西准噶尔地区发现的最年轻的侵入岩,该期花岗岩的就位标志着西准噶尔地区深成岩浆侵入活动的终结。接特布调岩体整体具有高硅(SiO2=67.04%~77.01%)、富碱(K2O=3.45%~4.63%,Na2O=3.62%~4.18%),贫钙(CaO=0.45%~0.3.05%)、贫镁(MgO=0.16%~1.51%)、低铁(Fe2O3=0.99%~4.40%)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准铝质-弱过铝质(A/CNK=0.93~1.03)。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图具有明显的右倾海鸥型特征,富集轻稀土元素和Rb、Th、K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和Eu、Ba、Nb、Sr、P、Ti元素。碱长花岗岩具有比A性花岗岩低的岩浆结晶温度,属于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来源于新生地壳部分熔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整体具有较高的岩浆结晶温度,属于壳幔混源的I型花岗岩。接特布调地区在早二叠-早三叠世处于高温、低压、地壳减薄的后造山伸展的陆内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特布调岩体 地球化学 U-PB年代学 lu-hf同位素 I型花岗岩 后造山 西准噶尔
下载PDF
Detrital Zircon U-Pb Geochronology and Lu-Hf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the Wuliangshan Metasediment Rocks in SW Yunnan(China)and Its Provenance Implications 被引量:4
6
作者 Xiaowan Xing Yuejun Wang Yuzhi Zhang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3期412-424,共13页
The Wuliangshan Group occurs to the east of the Lancang giant igneous zone in SW Yunnan, and is mainly composed of low-grade metamorphosed sedimentary rocks. The group has been considered as the syn-orogenic product o... The Wuliangshan Group occurs to the east of the Lancang giant igneous zone in SW Yunnan, and is mainly composed of low-grade metamorphosed sedimentary rocks. The group has been considered as the syn-orogenic product of the Baoshan with Simao-Indochina blocks. However, its depositional time and provenance remain to be poorly constrained. This paper presents zircon U-Pb dating and Lu-Hf-isotopic data for five representative sandstone samples from the Wuliangshan Group. The detrital grains yield a major age-peak at ~259 Ma, and four subordinary age-peaks at ~1 859, ~941, ~788, and ~447 Ma, respectively.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Wuliangshan metasedimentary sequence was deposited after Middle Triassic rather than previously-thought Cambrian. The detrital zircon age spectrum, along with in-situ Lu-Hf isotopic data suggest that the Wuliangshan Group might be a syncollisional sedimentary product related to the collision of Baoshan with Simao-Indochina blocks. It is inferred that the provenance of the Wuliangshan Group is mainly from the Simao/Yangtze blocks to the east rather than the Baoshan Block or Lancang igneous zone to the w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trital zircon U-Pb dating lu-hf isotopic composition Wuliangshan sandstone sequence Middle Triassic Simao-Indochina
原文传递
哈萨克斯坦麦卡因矿床火山岩地球化学、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潘鸿迪 申萍 +2 位作者 张林浩 SEITMURATOVA Eleonora JAKUPOVA Sholpan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01-414,共14页
麦卡因大型VMS型Au-Ag-Cu-Zn-Pb矿床位于中哈萨克斯坦西北部的Baidaulet-Akbastau地区。地质剖面测量和岩石薄片研究表明,麦卡因矿区发育中基性火山岩(玄武岩和安山岩)和次火山岩(辉绿-辉长岩和辉绿岩),矿化主要与安山岩有关。对矿区火... 麦卡因大型VMS型Au-Ag-Cu-Zn-Pb矿床位于中哈萨克斯坦西北部的Baidaulet-Akbastau地区。地质剖面测量和岩石薄片研究表明,麦卡因矿区发育中基性火山岩(玄武岩和安山岩)和次火山岩(辉绿-辉长岩和辉绿岩),矿化主要与安山岩有关。对矿区火山岩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矿区岩石分为两种类型:类型Ⅰ为拉斑-钙碱性系列中基性火山岩(玄武岩和安山岩)和次火山岩(辉绿-辉长岩和辉绿岩),岩石具平坦的稀土配分模式,亏损Nb和富集Th/Yb,显示俯冲特点;类型Ⅱ为钙碱性系列安山岩,具典型的右倾型稀土配分模式,亏损Nb和富集Th/Yb,指示其形成于岛弧环境。含矿岩石为类型Ⅱ安山岩。对类型Ⅱ安山岩进行了锆石Lu-Hf同位素和SIMS U-Pb年龄分析,结果表明,锆石εHf(t)为较高的正值(+4.28^+14.84),指示其是地幔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锆石SIMS U-Pb年龄为459.1±4.8Ma,指示其成岩年龄属于晚奥陶世。因此,哈萨克斯坦麦卡因大型VMS型矿床含矿火山岩为钙碱性系列安山岩,形成于晚奥陶世岛弧环境。对比研究认为,哈萨克斯坦早古生代波谢库尔-成吉思斑岩型-VMS型成矿带向东延伸到我国西准噶尔沙尔布提山,沙尔布提山具有形成VMS型矿床的岩浆条件和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锆石lu-hf同位素 VMS型矿床 麦卡因 哈萨克斯坦
下载PDF
马达加斯加Bemavo铬铁矿区基性岩中锆石的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李鹏 刘善宝 +1 位作者 李建康 施光海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2-191,共10页
马达加斯加中部Maevatanana、Andriamena和Beforona三条绿岩带共有上百处铬、镍、铁、金等金属矿点。本文对位于马达加斯加中北部Andriamena绿岩带的Bemavo铬铁矿区基性岩进行了锆石LA-MC-ICPMS U-Pb定年及Lu-Hf同位素分析。强风化铬铁... 马达加斯加中部Maevatanana、Andriamena和Beforona三条绿岩带共有上百处铬、镍、铁、金等金属矿点。本文对位于马达加斯加中北部Andriamena绿岩带的Bemavo铬铁矿区基性岩进行了锆石LA-MC-ICPMS U-Pb定年及Lu-Hf同位素分析。强风化铬铁矿化基性岩(BM-Pb1)形成于(786±11)Ma,含铬铁矿二辉岩(BM-2)形成于(818±11)Ma。样品中新生锆石的εHf(t)值暗示母岩浆很可能起源于古老的富集岩石圈地幔,而捕获锆石的二阶段Hf模式年龄暗示马达加斯加在(3 291±409)Ma经历了重要的地壳生长事件,与印度Dharwar克拉通的地壳演化历史非常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岩 锆石U-PB定年 lu-hf同位素 马达加斯加 新元古代
下载PDF
冈底斯带东段日多地区航木多岩体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Lu-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潘亮 周斌 +3 位作者 鲁麟 韩奎 高峰 乔新星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9-81,共23页
冈底斯带古新世岩浆岩被认为是新特提斯洋消亡到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过程的产物。林子宗群典中组火山岩及同期酸性侵入岩是冈底斯带东段典型的古新世岩浆岩组合,其对于研究冈底斯带地球动力学背景的判别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前人对林子宗... 冈底斯带古新世岩浆岩被认为是新特提斯洋消亡到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过程的产物。林子宗群典中组火山岩及同期酸性侵入岩是冈底斯带东段典型的古新世岩浆岩组合,其对于研究冈底斯带地球动力学背景的判别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前人对林子宗群典中组火山岩虽进行过大量的研究工作,而对同期侵入岩研究较少,尤其是其成因和演化过程仍然存在较多分歧。本次以冈底斯带东段日多地区古新世航木多岩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岩石地球化学、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及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3件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62.6±0.6)Ma、(64.9±0.7)Ma和(62.2±0.7)Ma,与林子宗群典中组火山岩(69~60 Ma)同期形成。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岩石具有高SiO_(2)(72.23%~76.02%)、高铝Al_(2)O_(3)(12.73%~14.72%)、高K_(2)O(2.19%~4.84%),低MgO(0.01%~0.52%)、低TiO_(2)(0.12%~0.24%),高分异(86.35%~95.02%),过铝质(A/CNK=1.01~1.26)的地球化学性质,为S型花岗岩特征。但是,锆石LuHf同位素结果显示,εHf(t)值为-10.64~10.79,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443~1810 Ma,暗示航木多岩体源区主要为新生地壳部分熔融,具有I型花岗岩特征。根据岩石微量元素对物源的判别,航木多岩体具有与日多盆地内晚侏罗世—晚白垩世的碎屑岩沉积物一致的岩石学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出轻稀土富集的稀土配分模式,并且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Th、U和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综合前人成果,研究认为,航木多岩体为叶巴火山弧快速风化后在日多盆地内形成的具有类似新生地壳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沉积物于同碰撞背景下发生部分熔融,同时还加入少量古老结晶基底,并经历了分离结晶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弧岩浆特征的S型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木多岩体 锆石U-PB年代学 锆石lu-hf同位素 新生地壳 日多地区
下载PDF
西准噶尔地区洋陆转换时代:来自锆石U-Pb定年与Lu-Hf同位素的约束 被引量:8
10
作者 徐盛林 陈宣华 +4 位作者 李廷栋 丁伟翠 史建杰 李冰 马飞宙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61-1078,共18页
中亚造山带西部的西准噶尔地区是古生代洋陆构造转换最显著的地区之一,但是关于该地区洋陆转换的具体时间和地壳演化至今仍存在诸多争议。本文以西准噶尔地区的庙尔沟岩体及其西北侧新发现的柱状节理流纹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锆石U-Pb定年... 中亚造山带西部的西准噶尔地区是古生代洋陆构造转换最显著的地区之一,但是关于该地区洋陆转换的具体时间和地壳演化至今仍存在诸多争议。本文以西准噶尔地区的庙尔沟岩体及其西北侧新发现的柱状节理流纹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锆石U-Pb定年的方法,判断庙尔沟岩体的年龄为302.8~308.8 Ma,柱状节理流纹岩的年龄为303.6~294.5 Ma。锆石Lu-Hf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庙尔沟岩体和柱状节理流纹岩都具有相似的高176Hf/177Hf值和高正εHf(t)值,具有亏损地幔的源区属性,可能来源于下地壳底部残余洋壳或火山岛弧等新生地壳发生部分熔融。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将西准噶尔地区由大洋俯冲向陆内环境转变的时间限定为晚石炭—早二叠世,其基底可能是以新元古代晚期—晚古生代形成的年轻洋壳和岛弧为主,不存在古老的结晶基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准噶尔 洋陆转换 庙尔沟岩体 柱状节理流纹岩 锆石U-PB定年 锆石lu-hf同位素 深地勘查工程
下载PDF
东秦岭官坡地区火炎沟伟晶岩型锡铌钽矿床矿物学和年代学特征
11
作者 陈雷 聂潇 +2 位作者 刘凯 庞绪勇 张英利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0-58,共19页
东秦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伟晶岩分布区和锂、铍、铌钽、铀成矿区,火炎沟伟晶岩型锡铌钽矿床发育有东秦岭地区独特的锡矿化。文章通过对火炎沟矿床的矿物学、锆石和锡石U-Pb年代学及锆石Hf同位素进行研究,查明火炎沟伟晶岩型锡铌钽矿床中... 东秦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伟晶岩分布区和锂、铍、铌钽、铀成矿区,火炎沟伟晶岩型锡铌钽矿床发育有东秦岭地区独特的锡矿化。文章通过对火炎沟矿床的矿物学、锆石和锡石U-Pb年代学及锆石Hf同位素进行研究,查明火炎沟伟晶岩型锡铌钽矿床中稀有金属赋存状态、形成时代,并探讨含矿伟晶岩与区域内古生代花岗岩之间的成因联系,以期为研究东秦岭伟晶岩型稀有金属成矿特征和成矿机制提供依据。矿物成分显示火炎沟伟晶岩中长石主要是更长石和正长石,云母为富铁黑云母和白云母,磷灰石为氟磷灰石,电气石主要是黑电石气。伟晶岩弱分带性及云母、铌钽铁矿的成分显示相对于东秦岭地区伟晶岩型锂铍矿床,火炎沟伟晶岩具有相对低的分异程度。锆石U-Pb年龄为(424±2.5) Ma,锡石U-Pb年龄为(420.1±2.4) Ma和(420.6±3.2) Ma,显示火炎沟伟晶岩型锡铌钽矿床的成岩、成矿时代是近同期的,为424~420 Ma,与区域内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和铀矿床形成时代一致,是东秦岭晚志留世—早泥盆世伟晶岩型稀有金属和铀成矿作用的产物。锆石ε_(Hf)(t)值为-5.8~-4.16,二阶段模式年龄为2 341~2 194 Ma,显示源区为元古宙的壳源物质,与东秦岭伟晶岩及区域晚志留世过铝质岩浆岩具有相同的源区特征。火炎沟伟晶岩与东秦岭地区古生代灰池子岩体具有较大的源区差异,显示两者可能并无直接成因联系。火炎沟伟晶岩型锡铌钽矿床的发现充实了东秦岭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化类型,并显示东秦岭地区具有寻找伟晶岩型锡矿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和锡石U-Pb年龄 锆石lu-hf同位素 矿物成分 伟晶岩型锡铌钽矿床 东秦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