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le of the mental foramens in dolphin hearing
1
作者 Vyacheslav Ryabov 《Natural Science》 2010年第6期646-653,共8页
The role of mental foramens in dolphin hearing was studied in the present work. To this effect the mental foramens’ morphology features which are essential from acoustical viewpoint have been studied. The patterns of... The role of mental foramens in dolphin hearing was studied in the present work. To this effect the mental foramens’ morphology features which are essential from acoustical viewpoint have been studied. The pattern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ocation of mental foramens and their sizes are found. The affinity of the mental foramens’ morphology and acoustics that the nature had created testify acoustical expediency of the mental foramens’ architecture. This natural inference in the main is confirmed in this work by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mean values of detection thresholds of short broadband stimuli with spectral maximum on frequencies 8, 16, 30 and 100 kHz at acoustical shielding the mental foramens increased on 30, 34, 40 and 50 dB, respectively. Results obtained testify that the mental foramens are the unique sound-conducting pathway into the fat body of the mandibular canal for the sounds of all frequencies used in the experiment, approximately 6?150 kHz (in view of stimuli broadbandness). The left and right row of the mental foramens together with respective mandibular canal plays the role of pinna and external auditory meatus if to use conventional terminology of a land mammal ear. But it is already qualitatively the new external ear implemented by the nature as the receive array and acoustical horn. The new external ear has apparently appeared in result of the dolphins’ ancestors’ adaptation to new environment conditions, as evolutionary adaptation of the ear to the water and as functional adaptation of the ear in order that to fulfill the new more sophisticated functions in the structure of sonar. The findings give good reason to suppose existence of the same external ear in Odontocet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LPHIN HEARING Architecture of MENTAL Foramens lower jaw Unique Pathway Sound Conduction The TRAVELING Wave Antenna External EAR
下载PDF
颌下型舌下腺囊肿手术治疗总结 被引量:2
2
作者 董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年第21期70-71,共2页
目的探讨颌下型的舌下腺囊肿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颌下型舌下腺囊肿诊治的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3~4年,31例颌下型舌下腺囊肿均行手术治愈,复发4例。结论炎症是颌下型舌下腺囊肿形成的主要原因。舌下腺及其囊肿一并切除... 目的探讨颌下型的舌下腺囊肿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颌下型舌下腺囊肿诊治的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3~4年,31例颌下型舌下腺囊肿均行手术治愈,复发4例。结论炎症是颌下型舌下腺囊肿形成的主要原因。舌下腺及其囊肿一并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下腺囊肿 颌下型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下载PDF
钢轨下腭轧疤缺陷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官旭东 《轧钢》 2021年第6期113-118,123,共7页
针对河北钢铁集团邯钢公司大型轧钢厂钢轨下腭轧疤缺陷问题,对缺陷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形成钢轨下腭轧疤缺陷的主要原因是轧件轨头和轨底部位金属量不均衡,在万能U;EU;轧机第1、第2道次轧制过程中轨头部位的延伸大于轨底部位,... 针对河北钢铁集团邯钢公司大型轧钢厂钢轨下腭轧疤缺陷问题,对缺陷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形成钢轨下腭轧疤缺陷的主要原因是轧件轨头和轨底部位金属量不均衡,在万能U;EU;轧机第1、第2道次轧制过程中轨头部位的延伸大于轨底部位,U;E轧机第3道次轧出后轧件向轨底一侧偏斜且轨头部位前尖舌头较轨底部位长,咬入U;轧机时轨头前尖撞击水平辊孔型下腭部位而导致辊面粘钢;辊面粘结物粘结力较弱时,会形成咬入端非周期性下腭轧疤缺陷;辊面粘结物粘结力较强时,则形成周期性下腭轧疤缺陷。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了对轨形延伸孔轨底部位设计增加金属量约0.3%、轨形切深孔轨头部位设计减小金属量约0.1%、BD;轧机帽形孔轧件高度设计减小约2%的治理方案,平衡了轨头、轨底部位的金属变形量,改进了万能U;EU;轧机各道次轧件前尖舌头形状,改善了咬入状态,彻底解决了钢轨下腭轧疤缺陷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 万能轧机 下腭 辊面粘钢 轧疤缺陷 孔型 料形 改进
原文传递
斑马鱼下颌损伤后的再生组织的超微结构观察及神经递质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吴昊 李利 +3 位作者 李先瑞 王箕雨 陈丹群 严继舟 《农业科学》 2014年第4期73-80,共8页
斑马鱼(Danio rerio)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是生物再生研究的良好模型,尤其是下颌组织和尾鳍有复杂的组织学结构。本文结合形态观察检测递质类化合物的动态变化。斑马鱼下颌组织被切除掉约1/3后,2小时创面细胞收缩,神经递质类化合物的释放... 斑马鱼(Danio rerio)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是生物再生研究的良好模型,尤其是下颌组织和尾鳍有复杂的组织学结构。本文结合形态观察检测递质类化合物的动态变化。斑马鱼下颌组织被切除掉约1/3后,2小时创面细胞收缩,神经递质类化合物的释放增加。在修复的第2天创面形成较完整的表皮组织,递质类物质如多巴胺(DA)、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以及甘氨酸(Gly)等的含量达到峰值。到5天的时候下颌被剪除部位外部形态已经大部分恢复,且递质类化合物的含量呈现高位维持或缓慢下降。结果提示神经递质在斑马鱼下颌再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下颌 修复 神经递质
下载PDF
下牙槽神经阻滞对下颌骨骨折患者镇静程度及咬合不佳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曹晨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1年第1期93-97,共5页
目的:分析下牙槽神经阻滞对下颌骨骨折患者镇静程度及咬合不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22例下颌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麻醉的... 目的:分析下牙槽神经阻滞对下颌骨骨折患者镇静程度及咬合不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22例下颌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麻醉的基础上采用下牙槽神经阻滞进行麻醉。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和手术情况、两组拔管时和拔管后10min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比较两组术前、术后拔管时、拔管后10min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术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咬合功能。结果:术后,观察组拔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拔管后10min与拔管时比较,两组VAS评分升高,观察组低于对照组,麻醉失效时与拔管后10min和拔管时比较,两组VA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拔管时、拔管后10min和麻醉失效时两组Ramsay评分均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拔管后10min观察组MAP、HR低于手术前,并低于对照组(P<0.05);拔管后10min,对照组MAP、HR高于拔管时(P<0.05)。术后1个月,两组最大咬合接触面积、最大咬合力较治疗前均增大,观察组大于对照组;两组咬合力不对称指数较术前显著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4.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全身麻醉相比,联合下牙槽神经阻滞对下颌骨骨折患者进行麻醉能通过增强患者局部镇痛作用而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术后患者MAP和HR,有助于患者咬合功能的恢复,且不会降低常规全身麻醉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牙槽 神经阻滞 下颌骨 骨折 镇静程度 咬合度
下载PDF
斯氏黄河猴(哺乳动物纲,灵长目)较完整下颌骨的发现  被引量:1
6
作者 童永生 王景文 黄学诗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5-119,共15页
新发现的下颌骨说明斯氏黄河猴下齿式为 2?, 1,3, 3。 p2为双根齿,其前后有短的齿隙;p3具有低小的后跟;p4未臼齿化,无下前尖,有初始的下后尖,在较大的跟盆上,有明显的下次尖和很小的下内尖?; m1下前尖小,有... 新发现的下颌骨说明斯氏黄河猴下齿式为 2?, 1,3, 3。 p2为双根齿,其前后有短的齿隙;p3具有低小的后跟;p4未臼齿化,无下前尖,有初始的下后尖,在较大的跟盆上,有明显的下次尖和很小的下内尖?; m1下前尖小,有些前后收缩(与Rencunius zhowi比较),m3下次小尖不如正模发育。下颌骨联合部倾斜,不愈合。黄河猴的下臼齿在形态上与西瓦兔猴亚科和原始类人猿──渐新猿亚科有许多共同点,但上臼齿形态差异显著。黄河猴类可能出自亚洲的cercamoniine形的兔猴形灵长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垣曲 始新世 黄河猴 下颌骨
下载PDF
多灶性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报告
7
作者 王绍杰 宋昌龙 +2 位作者 杨新杰 杨耀武 魏建华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621-624,共4页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在临床上以颅骨多见,较少发生于下颌骨。本文报告以下颌骨病变为首发症状的儿童多灶性LCH 1例,并结合文献探讨LCH的病因、临床病理表现、诊断及治疗。
关键词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下颌骨 多灶性
下载PDF
采用血管化平行折叠腓骨瓣重建下颌骨肿瘤术后骨缺损的临床价值研究
8
作者 郑巧仪 陈觉尧 周华章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22期113-114,共2页
目的:研究采用血管化平行折叠腓骨瓣重建下颌骨在肿瘤术后骨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用本院于2014年收治的10例肿瘤术后骨缺损患者,患者采用血管化平行折叠腓骨瓣重建下颌骨肿瘤术后骨缺损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研究采用血管化平行折叠腓骨瓣重建下颌骨在肿瘤术后骨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用本院于2014年收治的10例肿瘤术后骨缺损患者,患者采用血管化平行折叠腓骨瓣重建下颌骨肿瘤术后骨缺损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对颌面部外观满意,口齿清晰,吞咽正常。90%患者行义齿修复后,其义齿和剩余留牙咬合和咀嚼功能基本正常。术后半年经复查,患者的移植腓骨愈合情况良好。结论:对肿瘤术后骨缺损患者采用血管化平行折叠腓骨瓣重建下颌骨的方式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发展,为义齿修复手术提供充足的骨量,颌面部外观良好,在临床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下颌骨 血管化平行折叠 腓骨瓣 临床价值
下载PDF
斑马鱼下颌再生中神经与肌肉的关系
9
作者 刘娜 范纯新 宋佳坤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1-168,共8页
本研究旨在揭示斑马鱼下颌再生中神经和肌肉的关系。通过HE染色技术、免疫荧光组织化学等实验技术分别观察斑马鱼下颌神经和肌肉的再生过程,考察神经和肌肉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截面附近的神经纤维在剪切后5 h降解,剪切后2 d时完全消... 本研究旨在揭示斑马鱼下颌再生中神经和肌肉的关系。通过HE染色技术、免疫荧光组织化学等实验技术分别观察斑马鱼下颌神经和肌肉的再生过程,考察神经和肌肉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截面附近的神经纤维在剪切后5 h降解,剪切后2 d时完全消失。剪切后3 d,整个芽基所在位置已出现新生的神经纤维。剪切5 d时,芽基上布满大量的神经纤维。肌纤维在剪切后12 h已发生断裂,剪切后5 d形成芽基细胞并分化成各种前体细胞如肌肉前体细胞,剪切后9 d出现新生的肌细胞,剪切后14 d新生的肌细胞与新生的神经纤维建立神经肌肉接头联系,30 d后成为成熟的肌肉组织。结果表明:如果斑马鱼1/3的下颌被人为切除,下颌肌肉可以实现功能性再生,同时神经极可能在肌肉再生中发挥作用。但是如果切除部分超过1/3,则下颌无法再生复原,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下颌 再生 神经 肌肉
原文传递
增速手机配合种植机与高速涡轮机在下颌低位阻生智齿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22
10
作者 白希婧 吕东升 +4 位作者 周贤 李凯 罗宁洁 王亚楠 赵忱光 《广东医学》 CAS 2020年第4期349-352,共4页
目的比较增速手机配合种植机与高速涡轮机在下颌低位阻生智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2例(102颗)单侧低位阻生智齿需要拔除患者,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采用高速涡轮机法拔除阻生智齿,观察组51例采用增速手机配合种植机... 目的比较增速手机配合种植机与高速涡轮机在下颌低位阻生智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2例(102颗)单侧低位阻生智齿需要拔除患者,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采用高速涡轮机法拔除阻生智齿,观察组51例采用增速手机配合种植机法拔除阻生智齿,比较两组拔牙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拔牙窝完整率、断根率及干槽症等并发症发生率;评价患者面部水肿、张口受限程度。结果观察组拔牙窝完整率为94.12%,拔牙断根率1.96%,对照组分别为90.20%、3.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牙时间略长于对照组,出血量略少于对照组,疼痛评分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肿胀程度、张口受限程度均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槽症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9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速手机配合种植机法与高速涡轮机拔除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效果基本相同,但增速手机配合种植机法可减轻术后肿胀和张口受限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速手机 种植机 高速涡轮机 下颌低位阻生智齿 效果
下载PDF
比较超声骨刀微创拔牙法与传统拔牙法拔除下颌水平阻生智牙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2
11
作者 武文 《当代医学》 2020年第25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微创拔牙法与传统拔牙法拔除下颌水平阻生智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本所收治的下颌水平阻生智牙摘除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拔牙方式分为对照组(n=150,采用传统拔牙法)和实验组(n=150,采用经...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微创拔牙法与传统拔牙法拔除下颌水平阻生智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本所收治的下颌水平阻生智牙摘除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拔牙方式分为对照组(n=150,采用传统拔牙法)和实验组(n=150,采用经超声骨刀下微创拔牙法),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张口受限度、并发症、疼痛状况和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邻牙损伤、神经损伤与骨组织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张口受限度与术后疼痛状况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躯体功能、社会能力、物质水平、心理功能及总活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经超声骨刀微创拔牙法拔除下颌水平阻生智牙效果显著,可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减轻躯体疼痛,同时,还能促进术后生活质量提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水平阻生智牙 超声骨刀 微创拔牙法 传统拔牙法 并发症 疼痛状况 效果
下载PDF
上颌牙列拥挤患者治疗中传统托槽与自锁托槽矫治对牙弓形态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宇英 《河北医学》 CAS 2018年第12期2058-2062,共5页
目的:研究上颌牙列拥挤患者治疗中传统托槽与自锁托槽矫治对牙弓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共82例上颌牙列拥挤的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36例)和研究组(n=4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托槽治疗,... 目的:研究上颌牙列拥挤患者治疗中传统托槽与自锁托槽矫治对牙弓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共82例上颌牙列拥挤的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36例)和研究组(n=4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托槽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自锁托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上下牙弓周长,上下颌牙弓长度指标:上牙弓全段,上牙弓前段,上牙弓中段,下牙弓全段,下牙弓前段,下牙弓中段等,上颌牙弓宽度指标:第一磨牙中央窝、第一磨牙颊尖、第二前磨牙中央窝、第二前磨牙颊尖、第一前磨牙中央窝、第一前磨牙颊尖和尖牙。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上、下牙弓周长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上下牙弓周长均明显高于各自治疗前(P<0.05),有统计学差异;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上牙弓全段、前段、中段、下牙弓全段、前段和中段等指标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各指标均明显高于各自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第一磨牙中央窝、第一磨牙颊尖、第二前磨牙中央窝、第二前磨牙颊尖、第一前磨牙中央窝、第一前磨牙颊尖和尖牙等上颌牙弓宽度指标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尖牙与各自治疗前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传统托槽与自锁托槽对牙弓周长、牙弓长度、牙弓宽度改变无明显差异。两种矫治方法均可增加牙弓周长、牙弓长度和牙弓宽度,尤其可明显增加牙弓前段和前磨牙区宽度。因此,在扩大牙弓方面,自锁托槽与传统直丝托槽相比无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牙列拥挤 传统托槽 自锁托槽 牙弓周长 上下颌牙弓长度 上颌牙弓宽度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威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13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固...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固定下胫腓、钢板螺钉内外踝固定手术,观察组采用固定下胫腓、钢板螺钉内外踝固定联合韧带和下腓修补手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术后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的时间、手术前后患者关节功能以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及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的关节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关节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行固定下胫腓、钢板螺钉内外踝固定联合韧带和下腓修补手术治疗效果非常理想,能提高患者的关节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治疗 踝关节骨折 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 效果
下载PDF
沿下唇正中及颌下入路切除上颌骨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锦程 赵士芳 +5 位作者 黄全顺 卢保全 李建成 廖圣恺 徐涛 胡浩 《口腔医学》 CAS 2007年第2期70-72,共3页
目的根据上颌骨解剖学的特点,探讨经下唇、颌下入路行上颌骨切除术的方法及优势。方法24例患者采用这种入路施行上颌骨切除术,即下唇正中至颏下,经患侧颌下至乳突前下方。切口设计避开了上唇及眶下区,最大程度地保持了上唇及面中部... 目的根据上颌骨解剖学的特点,探讨经下唇、颌下入路行上颌骨切除术的方法及优势。方法24例患者采用这种入路施行上颌骨切除术,即下唇正中至颏下,经患侧颌下至乳突前下方。切口设计避开了上唇及眶下区,最大程度地保持了上唇及面中部软组织结构的完整性,面部切口暴露短,且有利于上颌骨恶性肿瘤扩大根治术以及同期施行颈淋巴清扫术。结果经过0.5~2.0年的术后随访,疗效满意。患者无论是采用单一手术或辅以放、化疗均未出现颌面部皮肤的坏死或口角歪斜等并发症,但有术后短期的下唇麻木。结论沿下唇正中及颌下入路切除上颌骨,不但能充分显露术野、完整切除上骨的恶性肿瘤,并能较满意地保持术后面部外形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下入路 上颌骨切除术 外形和功能
下载PDF
Electromyography and Fos immunostaining study establish a possible functional link between trigeminal proprioception and the oculomotor system in rats 被引量:2
15
作者 Houcheng Liang Jingdong Zhang +4 位作者 Pifu Luo Hongna Zhu Ying Qiao Anle Su Ting Zhang 《The 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 CAS CSCD 2017年第3期256-263,共8页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whether there was a functional link between trigeminal proprioception and the oculomotor system mediated through jaw muscle afferents.Electromyography(EMG) was undertaken o...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whether there was a functional link between trigeminal proprioception and the oculomotor system mediated through jaw muscle afferents.Electromyography(EMG) was undertaken of the levator palpebrae(LP) and superior rectus(SR),and Fos expression was detected in the brainstem following consecutive down-stretching of the lower jaw at 2-4 Hz in rats.Retrograde tracing was undertaken of the interstitial nucleus of Cajal and Darkschewitsch nucleus(INC/DN) pre-oculomotor neurons.FMG-like responses were recorded from the LP/SR during down-stretching of the lower jaw at 2-4 Hz in 3 out of 11 rats.Fos expression was induced by consecutive down-stretching of the lower jaw at 2-4 Hz for 20-30 seconds.Interestingly,Fos expression was distributed mainly in the bilateral INC/DN area.We also examined Fos-like immunoreactivity in central mesencephalic and paramedian pontine reticular formation that harbors premotor neurons controlling horizontal eye movement,but no Fos-like staining was observed therein.By injection of retrograde tracers into the oculomotor nucleus combined with Fos immunostaining,double labeled pre-oculomotor neurons were visualized to distribute in the INC/DN.In conclusions,there may exist a trigeminal proprioceptive-oculomotor system neural circuit through jaw muscle afferents in rats.Judging from Fos distribution pattern,this pathway might be related to vertical and torsional eye mov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cus Gunn syndrome down-stretching lower jaw levator and superior rectus electromyography interstitial nucleus of Cajal and Darkschewitsch nucleus Fos expression
下载PDF
前牙覆[牙合]与上下颌骨旋转及下颌角角度的相关性研究
16
作者 黄家昕 李桃云 王玮 《中国医疗美容》 2023年第12期52-55,共4页
目的 分析研究前牙覆[牙合]与上下颌骨旋转及下颌角角度的相关性,希望能为正畸治疗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不同错[牙合]畸形成人正畸患者156例,均为本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所收治,治疗前全部患者均接受头颅侧位片拍摄... 目的 分析研究前牙覆[牙合]与上下颌骨旋转及下颌角角度的相关性,希望能为正畸治疗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不同错[牙合]畸形成人正畸患者156例,均为本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所收治,治疗前全部患者均接受头颅侧位片拍摄,然后将拍摄结果 导入头影测量分析软件Winceph8.0,对测量项目及测量标志点进行定义,分析前牙覆[牙合]与腭平面角、下颌平面角、下颌角的相关性。结果 156例患者的覆[牙合]为(2.72±2.54) mm,腭平面角(PP-FH)为(1.73±1.18)°,下颌平面角(SN-MP)为(34.41±7.36)°,下颌平面角(FH-MP)为(26.68±6.88)°,下颌角为(119.42±8.27)°;不同性别的覆[牙合]、腭平面角(PP-FH)、下颌平面角(SN-MP)、下颌平面角(FH-MP)及下颌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牙覆[牙合]与下颌平面角(SN-MP)、下颌平面角(FH-MP)、下颌角均表现为负相关(r=-0.4716、-0.4182、-0.3984,P<0.05):而前牙覆[牙合]与腭平面角(PP-FH)则无显著相关性(r=0.0915,P=0.2237)。结论 前牙覆[牙合]与下颌角、下颌平面角存在显著相关性,下颌平面角增大、下颌角角度增加均会导致前牙覆[牙合]减少;而腭平面旋转则并不会影响前牙覆[牙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覆[牙合] 上下颌骨旋转 下颌角角度 相关性 正畸治疗
下载PDF
上、下颌前牙宽度间比例关系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4
17
作者 尹吾琛 郑元俐 +1 位作者 许全林 季佩红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0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通过测量前牙宽度间的比值,研究其间是否存在特定的比例关系,为临床美学修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实验对象常规取模,倒模,利用圆规及游标卡尺在模型上测量前牙的近远中宽度。多次测量,得到每个前牙宽度的平均值。使用SAS6.12... 目的:通过测量前牙宽度间的比值,研究其间是否存在特定的比例关系,为临床美学修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实验对象常规取模,倒模,利用圆规及游标卡尺在模型上测量前牙的近远中宽度。多次测量,得到每个前牙宽度的平均值。使用SAS6.12软件包对相关数据分别进行团体t检验、配对t检验及REG回归分析。结果:上、下颌前牙宽度间的比值为0.618或1.618,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宽度间的相关系数有显著差异(P=0.0001)。结论:上、下颌前牙宽度间不存在黄金比例,但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宽度 黄金分割 上下颌比例
下载PDF
锤凿劈冠法与微创拔牙治疗下颌低位阻生智齿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对比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长春 张丹 《系统医学》 2019年第20期128-130,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锤凿劈冠法与微创拔牙在临床中治疗下颌低位阻生智齿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情况。方法选择于2017年4月-2018年11月时段到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患者,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依据,划分为参照组(n=50)与实验组(n=50)... 目的对比分析锤凿劈冠法与微创拔牙在临床中治疗下颌低位阻生智齿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情况。方法选择于2017年4月-2018年11月时段到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患者,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依据,划分为参照组(n=50)与实验组(n=50),参照组患者均接受锤凿劈冠法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均接受微创拔牙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治疗前后VAS评分、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予以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参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组间对比VAS评分分别为(6.45±1.02)分、(6.46±1.02)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9,P=0.961),治疗后,两组患者组间对比VAS评分以及手术时间情况,结果显示实验组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与实验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00%、2.00%,组间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83,P=0.002);参照组与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00%、4.00%,组间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21,P=0.001)。结论对于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患者,行微创拔牙治疗的效果较锤凿劈冠法理想,可有效降低术中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缓解疼痛感,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低位阻生智齿 锤凿劈冠法 微创拔牙 安全性
下载PDF
国人下颌骨的测量及其相关分析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谭建国 曾效恒 +5 位作者 陈胜华 欧阳四新 李严斌 彭珍山 万炜 肖建忠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年第4期447-449,共3页
目的 为临床制作下颌骨人工植入体积累国人体质人类学资料。方法 采用经福尔马林固定、颜面骨正常的成人尸体60具(男30具,女30具),常规解剖操作,按《人体测量方法》用游标卡尺测量下颌角间宽、颧弓深、颧弓长、下颌联合深和下颌联合高... 目的 为临床制作下颌骨人工植入体积累国人体质人类学资料。方法 采用经福尔马林固定、颜面骨正常的成人尸体60具(男30具,女30具),常规解剖操作,按《人体测量方法》用游标卡尺测量下颌角间宽、颧弓深、颧弓长、下颌联合深和下颌联合高。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下颌角间宽、下颌联合深及下颌联合高男女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颧弓深及颧弓长男女间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下颌角间宽为98.78±9.60 mm,下颌联合深为77.40±10.33 mm,下颌联合高为35.20±3.37 nlm;且两两之间存在相关关系(P<0.01),并建立回归方程。结论 可期望从颧弓深和颧弓长来进行性别判别分析;为临床下颌骨替代物个体化制造提供相关数据及在CT获得数据不全的情况下,通过回归方程推算其他缺失数据,以供临床参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相关分析 解剖学
下载PDF
下颌无牙颌种植即刻修复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汪乔那 李明 +5 位作者 邱憬 张晓真 吴自强 陈冬雷 徐景明 汤春波 《江苏医药》 CAS 2015年第16期1881-1884,I0001,共5页
目的评价下颌无牙颌患者种植术后采用螺丝固定即刻修复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因重度牙周炎无法保留下颌余留牙患者11例,拔除余留牙后植入4-6枚种植体。术后48h内戴入种植支持式螺丝固位热凝树脂固定桥,行即刻功能性负载;4-6个月后... 目的评价下颌无牙颌患者种植术后采用螺丝固定即刻修复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因重度牙周炎无法保留下颌余留牙患者11例,拔除余留牙后植入4-6枚种植体。术后48h内戴入种植支持式螺丝固位热凝树脂固定桥,行即刻功能性负载;4-6个月后永久固定修复。结果共58枚种植体中,56枚种植体初期扭矩达到35-45N·cm,行即刻修复,2枚种植体采用延期修复。在术后随访1-1.5年,种植体存活率达到100%。结论当植入种植体的终末扭矩达到35-45N·cm时,下颌无牙颌种植即刻修复可获得理想的中短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无牙颌 牙种植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