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2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护理对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21
1
作者 付艳坤 许金玲 +3 位作者 贾冰 谢华 沈晓菲 赵娜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19期3714-3716,共3页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防效果及临床效应。方法:将120例经颅部CT或MRI确诊的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不同干预措施患...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防效果及临床效应。方法:将120例经颅部CT或MRI确诊的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不同干预措施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18.33%,观察组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DVT的形成,在脑卒中偏瘫患者DVT方面具有显著的预防作用与临床效应,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综合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原文传递
脊柱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干预措施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春昕 赵颖 +2 位作者 郑爽 郭丽丽 邱仲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29期5664-5666,共3页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脊柱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20例脊柱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不同干预措施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脊柱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20例脊柱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不同干预措施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18.33%,观察组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脊柱骨折患者术后DVT的形成,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综合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原文传递
血小板活化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3
作者 邹丽芳 杨景文 +1 位作者 胡余 侯福祥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111-113,共3页
作者对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血小板数量(BPC)、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分子数、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a(6-酮-PGF1a)进行了测定,以观察这些指标与下肢深... 作者对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血小板数量(BPC)、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分子数、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a(6-酮-PGF1a)进行了测定,以观察这些指标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的相关性。结果显示LDVT患者的血小板表面GMP-140、TXB2、PAgT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BPC、6-酮-PGF1a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血小板活化是参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并对防治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 血栓形成 血小板活化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外周血血小板p-选择素、D二聚体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纪媛 郭丹青 何惠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20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血小板p-选择素(CD62p)、D二聚体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LDVT的32例患者为治疗组,选择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 目的探讨外周血血小板p-选择素(CD62p)、D二聚体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LDVT的32例患者为治疗组,选择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前后CD62p、D二聚体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LDVT患者治疗前后两侧下肢周径差。结果治疗前LDVT组患者血清的CD62p[(25.80±4.26)%]、D二聚体[(2495±95)μg/L]和超敏C反应蛋白[(5.79±0.75)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3 d后,三者仍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中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在治疗7 d后较治疗3 d后进一步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两侧下肢周径差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减小。结论 CD62p、D二聚体及超敏C反应蛋白是在LDVT及降解过程的不同特异性指标,随着LDVT的发展而变化,可以作为LDVT的早期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血小板p-选择素 D二聚体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E01期221-222,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原因及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老年长期卧床并伴有下肢静脉栓塞的患者18例,对诱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积极治疗和对应的临床护理。结果1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消化道少量出血,1例患者下... 目的探讨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原因及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老年长期卧床并伴有下肢静脉栓塞的患者18例,对诱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积极治疗和对应的临床护理。结果1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消化道少量出血,1例患者下肢存在轻微肿胀,其余16例患者全部治愈,下肢肿胀全部消失,无不良反应。复查肢体血管彩超显示股静脉通畅。结论对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相关病情变化给予密切观察,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下肢深静脉栓塞 长期卧床 肺栓塞
下载PDF
多发伤患者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3
6
作者 傅一牧 荆尧 +2 位作者 李冬冬 封启明 田恒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8-281,共4页
目的·研究多发伤患者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acute lower deep venous thrombosis,ALDVT)的发生率并对影响其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6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急诊创伤中心的175例多发伤患者为研... 目的·研究多发伤患者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acute lower deep venous thrombosis,ALDVT)的发生率并对影响其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6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急诊创伤中心的175例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依据超声检查结果将其分为ALDVT组和无ALDVT组,并计算ALDVT的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可能影响患者ALDVT发生的人口学特征、生命体征及血液学指标进行相关性探究。结果·在175例多发伤患者中,56例(32%)患者出现ALDVT。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中高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25分)、高血糖(≥10 mmol/L)、合并上肢骨折、合并下肢骨折、合并脊柱损伤、合并骨盆骨折以及合并胸腹部损伤的多发伤患者数量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凝血指标中,与无ALDVT组相比,ALDVT组患者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水平均有所增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糖水平≥10 mmol/L(P=0.009)、ISS≥25分(P=0.024)、合并脊柱损伤(P=0.048)和合并骨盆骨折(P=0.029)均是AL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多发伤患者ALDVT的发生率较高。血糖水平、ISS、多发伤合并脊柱损伤和多发伤合并骨盆骨折均对ALDVT的诊断具有重要预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连续性护理干预在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陈会清 周晨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21年第3期107-108,共2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干预在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意义.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期间随机抽取的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81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实...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干预在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意义.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期间随机抽取的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81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实施连续性护理.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护理干预可以使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促进患者术后尽快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连续性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原文传递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的专家共识(第2版) 被引量:116
8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专业委员会 +3 位作者 中国静脉介入联盟 顾建平 徐克 滕皋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0,共10页
基于第1版专家共识,对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所涉及的抗凝、经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CDT)、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及支架植入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各种介入技术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围手术... 基于第1版专家共识,对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所涉及的抗凝、经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CDT)、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及支架植入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各种介入技术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围手术期处理和并发症防治等,进行更新、补充、修订。再次强调重视急性期和亚急性期DVT介入治疗,以降低血栓后综合征(PTS)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介入治疗 专家共识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溶栓治疗的疗效 被引量:53
9
作者 袁洪志 谷涌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3-235,240,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介入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 2012年2月~2014年10月101例DVT可回收型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经腘静脉顺行穿刺,置入溶栓导管,经溶栓导管尿激酶进行溶栓,通过溶栓导管造影了解血栓溶解情...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介入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 2012年2月~2014年10月101例DVT可回收型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经腘静脉顺行穿刺,置入溶栓导管,经溶栓导管尿激酶进行溶栓,通过溶栓导管造影了解血栓溶解情况,决定溶栓时间及尿激酶剂量。结果术后1周溶栓效果Ⅰ级87例(87/101,86.1%),Ⅱ级8例(8/101,8.0%),Ⅲ级6例(6/101,5.9%);痊愈80例(80/101,79.2%),有效21例(21/101,20.8%)。术后2周溶栓效果Ⅰ级95例(95/101,94.1%),Ⅱ级6例(6/101,5.9%);痊愈90例(90/101,89.1%),有效11例(11/101,10.9%)。5例复发2~3次,其中出院后1个月内3例复发,1~2个月内3例复发(1例第2次复发),2~3个月复发3例(1例第2次复发),3~6个月复发3例(2例第2次复发,1例第3次复发),以上5例考虑为易栓症,每次溶栓后治愈,长期口服华法林,并坚持定期门诊复查。截止2014年10月,101例随访3~30个月,平均10.7月,均未见支架移位、支架内血栓形成、狭窄、闭塞等。结论介入溶栓治疗具有有效预防肺栓塞、创伤小、痊愈快、卧床时间短及血栓后遗症明显减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腘静脉顺行穿刺 介入溶栓治疗 可回收型下腔静脉滤器
下载PDF
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10
作者 刘霞 陆云 《护理管理杂志》 2011年第8期567-569,共3页
文章针对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归纳了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对其发病率、危险因素、机械预防方法、化学预防方法及护理预防措施进行了综述,阐述了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的主... 文章针对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归纳了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对其发病率、危险因素、机械预防方法、化学预防方法及护理预防措施进行了综述,阐述了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的主要进展,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下载PDF
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0
11
作者 王宏丽 张云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1期4875-4878,共4页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ACL-TOP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30例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其中23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宫颈癌9例、卵巢癌6例、子宫内膜癌8例),5例子宫肌瘤患者、1例...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ACL-TOP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30例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其中23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宫颈癌9例、卵巢癌6例、子宫内膜癌8例),5例子宫肌瘤患者、1例腺肌瘤、1例输卵管妊娠及58例妇科盆腔术后没有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其中妇科恶性肿瘤40例、子宫肌瘤18例)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和D-二聚体(D-dimer)水平并与5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妇科盆腔术后下肢静脉栓塞的患者术前和妇科盆腔术后未出现下肢静脉栓塞的患者术前FIB、D-dimer水平与正常体检者相比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患者术前与术后未发生栓塞的患者术前D-dimer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T、APTT、TT水平与正常健康体检者和妇科盆腔术后没有发生下肢静脉栓塞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妇科盆腔术后发生深静脉栓塞的患者24 h后与未发生深静脉栓塞的患者24 h后及对照组的FIB、D-dimer相比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T、APTT、T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经抗凝、溶栓、抗炎治疗后,患者均治愈,无并发症发生。患者恢复后查凝血功能显示PT、APTT、TT、Fib、D-dimer与正常体检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功能检测特别是FIB、D-dimer检测对于妇科盆腔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有重要的作用,可用于妇科盆腔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预测,对于妇科盆腔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患者的治疗、恢复程度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并发症 下肢深静脉血栓 凝血功能 治疗和预防
原文传递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预防下肢骨折术后长期卧床患者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9
12
作者 陈贞君 方嘉阳 +4 位作者 邱星颖 沈丰丰 傅祥浈 戢婷 李华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385-2387,共3页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预防下肢骨折术后长期卧床患者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下肢骨折术后长期卧床静养患者3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预防下肢骨折术后长期卧床患者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下肢骨折术后长期卧床静养患者3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 mg,q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l+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ivgtt,qd。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BPPV、DVT发生率及干预前后下肢周径、凝血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BPPV、DVT发生率分别为18.0%和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7%和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下肢周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凝血指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预防下肢骨折长期卧床患者BPPV、DVT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盐酸氟桂利嗪 下肢骨折 长期卧床 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浆D-二聚体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9
13
作者 郭志英 栗平 张淑珍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7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浆D-二聚体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0例疑为下肢手术后DVT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并测定其术后不同时期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以下肢静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浆D-二聚体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0例疑为下肢手术后DVT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并测定其术后不同时期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以下肢静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单独及二者联合诊断DV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率。比较不同类型及不同时期DVT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DV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5.8%、99.6%、98.6%、99.0%、98.7%;血浆D-二聚体诊断DV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2%、87.2%、70.7、98.7%、89.7%;二者联合诊断DV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8.6%、100%、100%、99.6%、99.7%。混合型及中央型DVT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高于周围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性期及亚急性期DVT患者的D-二聚体含量均高于慢性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浆D-二聚体诊断DVT的敏感性、特异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D-二聚体 下肢静脉血栓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6
14
作者 高丹丽 杨小杰 林黎明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3581-3584,共4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工人医院及协和医院行剖宫产术共20 998例患者,术前完善相关化验,术后2~7天行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除LEDVT患者外,在整...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工人医院及协和医院行剖宫产术共20 998例患者,术前完善相关化验,术后2~7天行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除LEDVT患者外,在整个人群中随机选取LEDVT 2倍人群作为对照组,对影响LEDVT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①符合术后LEDVT诊断标准者共716例,发生率为3.41%。②计量资料中,病例组的体重指数、部分凝血酶原活化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C反应蛋白均高于对照组;计数资料中,病例组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血栓史、口服避孕药史的LEDVT患病率均高于对照组。③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重指数、部分凝血酶原活化时间、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C反应蛋白、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血栓史、口服避孕药史、缺乏体育锻炼等均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重指数、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C反应蛋白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剖宫产术后LEDVT的发生率较高;LEDVT的发生与年龄、体重指数、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C反应蛋白有关。建议对有LEDVT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后2~7天常规筛查下肢深静脉血栓,加强术后护理及治疗,以减少LEDVT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剖宫产术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35
15
作者 肖丽宏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年第5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8年1—6月102例拟行妇科盆腔手术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基于FTS理念的综合...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8年1—6月102例拟行妇科盆腔手术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基于FTS理念的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前与干预后的凝血功能指标、术后DVT发生情况与术后简化舒适状况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干预1周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长于对照组(P <0. 05),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 <0. 05),D-二聚体(D-D)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DVT发生程度轻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简化舒适状况量表(生理、心理、社会文化与环境、精神)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基于FTS理念的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可帮助患者快速恢复,改善术后凝血功能,提高护理质量,减少DVT的发生率,是盆腔手术后预防DVT形成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盆腔手术 综合护理 FTS理念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肺癌患者入院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5
16
作者 杜晖 赵洪林 +8 位作者 李梅 纪慧慧 任凡 王攀 李昕 董明 Rehman DAWAR 陈钢 陈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61-766,共6页
背景与目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是一种公认的在肺癌患者中有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并发症。本研究目的是明确我们中心肺癌患者入院时下肢深静脉血栓(lower extremity venous thrombosis, LEDVT)的发生率,并揭示... 背景与目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是一种公认的在肺癌患者中有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并发症。本研究目的是明确我们中心肺癌患者入院时下肢深静脉血栓(lower extremity venous thrombosis, LEDVT)的发生率,并揭示其入院时LE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肺部肿瘤外科在2017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31例肺癌患者,入院时即行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以分析肺癌患者LEDVT的发生率;同时,对肺良性疾病患者入院时LEDVT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在肺癌患者中,进一步分析LEDVT发生与其临床特征的关系,寻找LEDVT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同时,亦分析这些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D-Dimmer)、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及血小板(platelet, PLT)之间的差异。结果在231例肺癌患者中,入院时发生LEDVT者12例,其发生率为5.2%(12/231);而77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入院时均未查见LEDVT的发生,提示肺癌患者入院时LEDVT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P<0.05)。在肺癌患者中进一步分析发现,伴有远处转移(包括N3淋巴结转移)的肺癌患者较不伴有转移者更易发生LEDVT(11.29%, 7/62 vs 2.96%, 5/169)(P<0.05)。肺癌LEDVT组患者入院时的D-Dimer的中位值为1,534mg/L(369 mg/L-10,000 mg/L),明显高于非LEDVT组患者(539 mg/L, 126 mg/L-1,000 mg/L)(P<0.05);而FIB、TT、APTT、PT和PLT在两组患者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我们中心肺癌患者入院时LEDVT总体发生率约为5%,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患者。入院时伴有远处转移(包括N3淋巴结转移)的肺癌患者更易发生LEDVT,其中,D-Dimer值较高的患者应考虑到VTE事件发生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下肢深静脉血栓 发生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34
17
作者 郭科军 薛晖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35-337,共3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是妇产科术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直接威胁患者生命。临床上对于LEDVT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抗凝、溶栓治疗经验的累积以及腔静脉滤器置入技术的发展,妇产科术后LEDVT的治疗效果获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是妇产科术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直接威胁患者生命。临床上对于LEDVT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抗凝、溶栓治疗经验的累积以及腔静脉滤器置入技术的发展,妇产科术后LEDVT的治疗效果获得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产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原文传递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 被引量:34
18
作者 李琳琳 《血栓与止血学》 2016年第4期459-462,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方法取86例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早期护理干预推行时间将其分成研究组(A组,n=43)和对照组(B组,n=43)两组。B组予以常规护理,A组予以早期综合护...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方法取86例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早期护理干预推行时间将其分成研究组(A组,n=43)和对照组(B组,n=43)两组。B组予以常规护理,A组予以早期综合护理。比对两组患者DVT发生率,记录其干预前后大腿、小腿周径变化情况,观察其干预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等凝血指标、血浆粘度、D二聚体(D-D)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1 A组干预后DVT发生率为11.6%,显著低于B组的39.5%(P<0.05);2干预后,两组患者下肢周径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其中A组降幅大于B组(P<0.05);3干预后,两组患者PT、a PTT等凝血指标均较干预前上调,血浆粘度及D-D水平则较干预前下调(P<0.05);其中A组各指标变化幅度均大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予以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DVT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患者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34
19
作者 张艳 米颖 +1 位作者 杨森 齐华英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9-371,共3页
目的观察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并发肺栓塞(PE)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15年5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29例LEDVT并发PE患者,患者均采用肺动脉造影+肺动脉溶栓术,其中25... 目的观察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并发肺栓塞(PE)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15年5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29例LEDVT并发PE患者,患者均采用肺动脉造影+肺动脉溶栓术,其中25例采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1例患者行导管接触性溶栓(CDT),4例患者行机械性抽吸血栓(PTM)术等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准确应用抗凝、溶栓药物;加强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术后做好溶栓导管、患肢护理,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健康宣教以及出院指导.出院前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凝血指标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采用Bartel指数评定量表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采用微信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本组患者术后胸闷、气短症状均明显好转,无致命性PE等并发症发生.行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A)显示肺动脉及其分支PE基本消失或范围、面积较前明显缩小.复查血气分析显示动脉血氧分压(PaO2)上升.超声心动图显示肺动脉高压好转.12例合并肺感染患者经抗炎治疗好转.患肢肿胀明显减轻,下地活动后患肢无胀痛不适.治疗后凝血指标D-二聚体、Fib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D-二聚体(μg/L):2389.45±2061.02比6093.45±2586.99,Fib(g/L):3.18±0.91比4.07±1.49,均P<0.01〕,治疗前后PT和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T(s):13.12±2.27比12.33±2.06,APTT(s):34.51±11.79比31.84±3.05,均P>0.05〕.治疗后患者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分:79.66±6.26比17.24±8.30,P<0.01).患者满意度调查显示,护理评分95~100分,平均(97.38±1.37)分.结论优质的护理能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肺动脉溶栓 机械性血栓抽吸 导管溶栓 护理
下载PDF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计划单的制订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32
20
作者 梁莉娟 醋爱英 +1 位作者 杨欣萍 袁少婷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第15期1351-1355,共5页
目的探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计划单的制订及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参照医疗及护理路径、查阅文献、专家审定等方法制订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计划单,将2014年5月-2015年8月收住我院骨科病区的未应用计划单的868例围手术期患者... 目的探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计划单的制订及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参照医疗及护理路径、查阅文献、专家审定等方法制订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计划单,将2014年5月-2015年8月收住我院骨科病区的未应用计划单的868例围手术期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9月-2016年8月收住我院骨科病区的应用计划单的880例围手术期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应用计划单前后患者对预防深静脉血栓知识认知程度、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血栓发生率及护士对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考核得分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预防深静脉血栓知识认知程度、满意度及护士对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掌握考核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程序化的护理计划单在骨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不仅有效降低了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而且提高了患者对预防深静脉血栓知识认知程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还提升了护理人员深静脉血栓预防的专业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计划单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