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有机质污泥投加药剂联合低温热水解及后续厌氧发酵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常青 王玉兰 +3 位作者 林鸿 赵由才 郑育毅 吴春山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08-1613,共6页
污水厂污泥量日益增加,所含的有机物可用于厌氧发酵产甲烷,但目前多数污水处理厂多为低有机质污泥。本文围绕低有机质污泥投加不同药剂联合低温热水解对污泥溶解性物质变化及厌氧发酵规律的影响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投加药剂联合低... 污水厂污泥量日益增加,所含的有机物可用于厌氧发酵产甲烷,但目前多数污水处理厂多为低有机质污泥。本文围绕低有机质污泥投加不同药剂联合低温热水解对污泥溶解性物质变化及厌氧发酵规律的影响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投加药剂联合低温热水解不仅有助于有机物[可溶糖、可溶蛋白和TVFA(挥发性有机酸)]的溶出与生成,而且有助于后续厌氧发酵产甲烷。在本实验所研究的低温热水解(污泥含固率为8%,热水解处理温度为90℃,处理时间为24 h)及药剂投加量[NaOH:0.018 g·(gDS)^(-1)、Ca(OH)_2:0.016 g·(gDS)^(-1)、CaCl_2:0.0375g·(gDS)^(-1)]的条件下,有机物溶出与生成的效果为NaOH>Ca(OH)_2>CaCl_2,其中热水解联合NaOH中可溶糖、可溶蛋白和TVFA浓度分别达到3051 mg·L^(-1)、10686 mg·L^(-1)和5740 mg·L^(-1)。对于产甲烷促进效果为NaOH>CaCl_2>Ca(OH)_2,其中投加NaOH后最大累积产甲烷量可达到101.9 ml·(gV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低有机质 药剂联合低温热水解 厌氧发酵
下载PDF
合肥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泥质调查与处理处置技术对策 被引量:3
2
作者 严媛媛 陈汉龙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55,共5页
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5月对合肥市7座典型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样品进行调研,分析了有机物、C、N和P以及热值的变化,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分析结果表明,合肥市7座典型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的VS/TS基本上维持在30%~60%,总体均值46.... 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5月对合肥市7座典型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样品进行调研,分析了有机物、C、N和P以及热值的变化,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分析结果表明,合肥市7座典型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的VS/TS基本上维持在30%~60%,总体均值46.7%,与国外(60%~80%)相比明显偏低。元素含量以C最为丰富,占15.3%~32.0%(均值24.2%),其次分别为N(1.6%~7.5%,均值4.3%)和P(0.5%~1.6%,均值1.0%);其中,C/N均值维持在4.6~6.5。此外,合肥地区的脱水污泥的低位热值均较低,不足以进行自持燃烧。针对上述情况,提出联合厌氧消化—干化—土地利用技术路线作为合肥市污泥处理处置的一个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泥质 低有机质 热值 合肥市
下载PDF
低有机质污泥高温热处理对高温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玉兰 余传戴 +3 位作者 林鸿 胡凡莹 孙启元 刘常青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4-70,共7页
目前我国市政污水处理厂构筑物中的污泥多为低有机质污泥.为提高其产气性能,对低有机质污泥进行高温预处理,在此基础上进行批式高温厌氧发酵实验,探索了高温热处理污泥对高温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污泥含固率是影响产甲烷的... 目前我国市政污水处理厂构筑物中的污泥多为低有机质污泥.为提高其产气性能,对低有机质污泥进行高温预处理,在此基础上进行批式高温厌氧发酵实验,探索了高温热处理污泥对高温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污泥含固率是影响产甲烷的主要因素,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产甲烷的影响较小.含固率为6%时,最大甲烷含量和累积产甲烷量分别达到67.09%和135.98 mL·(g·V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有机质 污泥 高温热水解 厌氧发酵
下载PDF
温和热处理对低有机质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陈汉龙 严媛媛 +2 位作者 何群彪 戴晓虎 周琪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29-634,共6页
以高浓度低有机质污泥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加热时间研究100℃温和热处理对其有机物溶出以及厌氧消化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通过100℃的温和热处理,污泥上清液中的有机物浓度在预处理前30 min内显著增加,30 min以后则趋于平缓.其中SCOD、蛋... 以高浓度低有机质污泥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加热时间研究100℃温和热处理对其有机物溶出以及厌氧消化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通过100℃的温和热处理,污泥上清液中的有机物浓度在预处理前30 min内显著增加,30 min以后则趋于平缓.其中SCOD、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在100℃热处理30 min时的溶出率分别达到10.5%、11.6%和8.2%.温和热处理不仅可以提高低有机质污泥的产气总量,而且还可以缩短产气高峰的到达时间.经100℃热处理30 min的污泥,在厌氧消化10 d时的沼气产率(以VS计)为136.0 mL·g-1,比空白对照组提高了86.0%;厌氧消化30 d后的VS降解率也由空白时的19.1%增加到33.3%.此外,实验结果还表明,100℃的温和热水解处理对厌氧消化过程中的4种关键酶(蛋白酶、乙酸激酶、磷酸转乙酰酶和辅酶F420)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有机质污泥 热处理 厌氧消化 有机物 加热时间
原文传递
酸碱法预处理低有机质污泥的效果研究及条件优化 被引量:14
5
作者 陈汉龙 严媛媛 +2 位作者 何群彪 戴晓虎 周琪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58-463,共6页
以高含固率(10%)低有机质(VS/TS<50%)污泥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pH值的酸碱预处理对污泥融胞效果的影响,并结合化学药剂投加和厌氧消化产甲烷潜力(BMP)实验,从经济性与处理效果两个角度筛选出酸碱预处理最优的pH条件.结果表明,COD、蛋... 以高含固率(10%)低有机质(VS/TS<50%)污泥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pH值的酸碱预处理对污泥融胞效果的影响,并结合化学药剂投加和厌氧消化产甲烷潜力(BMP)实验,从经济性与处理效果两个角度筛选出酸碱预处理最优的pH条件.结果表明,COD、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DNA在不同的pH条件下有着基本相似的溶出规律,即其溶出浓度在碱性条件下随着pH的升高不断增加,而在酸性条件下正好相反,且碱性预处理的溶出效果要明显优于酸性预处理.当预处理pH为9、10、11、12和13时,COD的溶出率分别达到6.5%、18.0%、36.7%、65.5%和83.5%.氨氮和磷酸盐的溶出规律与有机物不同,其酸性条件下的溶出效果比碱性条件更明显.此外,随着碱性处理pH的升高,需投加的化学试剂的量也在不断增加.当pH≥12时,OH-反应率则迅速下降,不再具有经济性.而较低的pH(如pH=9)对甲烷产率和VS去除率的提高效果有限.因此,从处理效果提高和碱性试剂消耗两个角度来考察,选择pH=10或11作为低有机质污泥碱性预处理的控制条件是较为适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有机质污泥 酸碱法 有机物 厌氧消化
原文传递
热碱预处理改善低有机质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的效果 被引量:9
6
作者 严媛媛 陈汉龙 +2 位作者 何群彪 戴晓虎 周琪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9-13,17,共6页
以高含固率(10%)、低有机质含量(VS/TS值<0.5)的污泥为对象,研究在控制pH值为11时不同加热温度的热碱预处理对其溶胞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厌氧消化产甲烷潜力(BMP)试验评价其对厌氧消化性能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SS的减量化程度以及COD... 以高含固率(10%)、低有机质含量(VS/TS值<0.5)的污泥为对象,研究在控制pH值为11时不同加热温度的热碱预处理对其溶胞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厌氧消化产甲烷潜力(BMP)试验评价其对厌氧消化性能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SS的减量化程度以及COD、TOC、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溶出效果随着热碱处理时加热温度的上升而不断提高,且在100℃以上变化更趋明显。在经pH值为11、120℃加热处理30 min后,COD溶出率和对SS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分别为54.1%和11.6%。在热碱联合预处理过程中,伴随着有机物的溶出,各种元素也不断由固相释放至液相。C、N和P三种元素的溶出率在加热温度为120℃时达到最大,分别为69.1%、76.2%和86.1%。BMP试验显示,经pH值为11、加热温度分别为100℃和120℃的热碱预处理后,低有机质污泥厌氧消化25 d的沼气产率比空白分别提高了37.7%和41.5%,其对应的VS去除率分别为34.8%和3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有机质污泥 热碱 有机物 厌氧消化
原文传递
微波强化预处理促进低有机质污泥厌氧消化 被引量:5
7
作者 王艳杰 严媛媛 郭迎庆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2-95,99,共5页
以微波法强化预处理高浓度低有机质污泥,重点考察微波时间对有机物溶出量以及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微波处理时间的增加,有机物溶出量也相应增加,且在作用前6 min增幅较高,后趋于平缓。COD、TOC、蛋白质、多糖和DNA在微波处... 以微波法强化预处理高浓度低有机质污泥,重点考察微波时间对有机物溶出量以及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微波处理时间的增加,有机物溶出量也相应增加,且在作用前6 min增幅较高,后趋于平缓。COD、TOC、蛋白质、多糖和DNA在微波处理6 min时的溶出量分别为相同条件下未经微波处理时的8.0倍、7.2倍、10.4倍、12.4倍和8.4倍。微波处理不仅可以促进低有机质污泥产气总量的提高,而且可以使厌氧消化过程中产气高峰段提前。在厌氧消化15 d时,微波处理6 min的甲烷产率为144 mL/g,比未处理空白提高了62%;微波处理组在厌氧消化15 d时产气基本稳定,而未处理组则要延迟到20 d。VS去除率也随微波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有机质污泥 微波处理 厌氧消化 有机物
原文传递
药剂联合高温对低有机质污泥水解促进研究
8
作者 江丽华 卓桂华 +4 位作者 陈细妹 林鸿 刘常青 甄广印 郑育毅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86-92,共7页
厌氧消化是实现污泥稳定和能源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国南方地区污水处理厂广泛采用生物营养物去除工艺,普遍存在进水有机物含量低的问题,导致污泥有机质含量也偏低(VS/TS<0.6)。针对南方典型低有机质污泥,在120℃、0.5 h条件下分... 厌氧消化是实现污泥稳定和能源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国南方地区污水处理厂广泛采用生物营养物去除工艺,普遍存在进水有机物含量低的问题,导致污泥有机质含量也偏低(VS/TS<0.6)。针对南方典型低有机质污泥,在120℃、0.5 h条件下分别投加NaOH、Ca(OH)_(2)和CaCl_(2)进行联合高温热水解预处理后,进行中温厌氧消化。结果表明,投加药剂联合高温热水解促进了溶解性有机碳(SOC)、可溶糖、可溶性蛋白质的溶出,进而提高了累积产甲烷量。在高温热水解预处理过程中,药剂对有机物的溶出效果为NaOH>Ca(OH)_(2)>CaCl_(2)。在后续厌氧消化过程中,由于CaCl_(2)可提高SCOD中碳水化合物占比,投加CaCl_(2)联合高温热水解后总化学需氧量(TCOD)和总糖降解效果明显,TCOD降解量为25326 mg/L且总糖降解量在TCOD降解量中占比最高(87.7%),因而3种药剂中CaCl_(2)的累积产甲烷量最高(183.1 mL/gVS)。CaCl_(2)联合高温热水解预处理较NaOH、Ca(OH)_(2)更能提高低有机质污泥的厌氧产沼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有机质污泥 高温热水解 联合预处理 厌氧消化 有机物溶出
原文传递
低碳条件下土壤微生物量磷对加入无机磷的响应 被引量:3
9
作者 来璐 赵小蓉 +1 位作者 李贵桐 林启美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14-1017,共4页
土壤微生物量磷是土壤有效磷的“源”和“库”,其变化幅度很大,受多种因素影响。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向土壤中加入不同量KH2PO4,分析在土壤有机碳供应不充足条件下土壤微生物量磷对外加无机磷的响应,探讨影响土壤微生物量磷的因素,为提... 土壤微生物量磷是土壤有效磷的“源”和“库”,其变化幅度很大,受多种因素影响。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向土壤中加入不同量KH2PO4,分析在土壤有机碳供应不充足条件下土壤微生物量磷对外加无机磷的响应,探讨影响土壤微生物量磷的因素,为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土壤有机碳供应不充足的条件下,加入的无机磷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无明显影响,但可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磷和微生物含磷量,随着无机磷加入量的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磷和微生物含磷量增加幅度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磷及微生物含磷量与土壤有效磷之间成显著直线相关,土壤有效磷每提高1个单位,土壤微生物量磷增加0.22个单位,土壤微生物含磷量增加0.73个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 微生物量磷 无机磷
下载PDF
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评价的有机碳下限问题 被引量:45
10
作者 彭平安 刘大永 +4 位作者 秦艳 于赤灵 张善文 隋凤贵 李钜源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5-422,共8页
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深部石油天然气勘探在我国将越来越重要。我国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广,埋藏深,其生烃评价是深部石油天然气勘探不可回避的问题。针对我国科学家在这一问题上的争论,提出了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评价的三个下限标准,即最低... 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深部石油天然气勘探在我国将越来越重要。我国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广,埋藏深,其生烃评价是深部石油天然气勘探不可回避的问题。针对我国科学家在这一问题上的争论,提出了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评价的三个下限标准,即最低烃源岩的有机碳下限、有效烃源岩有机碳下限和形成大规模油气田的烃源岩有机碳下限。认为以往的争论是最低烃源岩、有效烃源岩下限的争论。通过文献整理、实验研究和计算,认为海相碳酸盐岩普遍存在的Ⅱ型有机质,其最低、有效油源岩的下限值可能在0.1%和0.4%左右,最低、有效气源岩下限可能在0.1%和0.3%左右,大规模油气田形成的TOC应在1%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烃源岩 有机碳下限 微裂缝 排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