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观察
1
作者 刘爱华 崔家栋 周鹏 《实用医技杂志》 2003年第9期1018-1019,共2页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的疗效。方法: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阿司匹林和抗心绞痛常规治疗下,加低分子肝素5000U,每12h一次,连用14d,对照组(40例),给予阿司匹林和抗心绞痛常规治疗...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的疗效。方法: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阿司匹林和抗心绞痛常规治疗下,加低分子肝素5000U,每12h一次,连用14d,对照组(40例),给予阿司匹林和抗心绞痛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改善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表现方面总有效率分别为87.5%、70.0%(P<0.05),两组均未发生心脏事件。结论:低分子肝素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药物治疗 不稳定性心绞痛 临床观察 阿司匹林 心电图
下载PDF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预防烧伤植皮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马彩虹 贺立新 +4 位作者 曹玉珏 屠海霞 李冬海 曹鹏 刘谧 《感染.炎症.修复》 2014年第2期98-100,共3页
目的:观察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预防烧伤植皮后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86例双下肢烧伤或需行大腿供皮(双下肢术区面积≥5%TBSA)的烧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肌肉收缩、足趾活动等基础性预防深静脉血... 目的:观察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预防烧伤植皮后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86例双下肢烧伤或需行大腿供皮(双下肢术区面积≥5%TBSA)的烧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肌肉收缩、足趾活动等基础性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措施的基础上,手术后第4天开始每晚1次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 000 IU,连续10 d。术后第1、3、7、14天检测血浆D-二聚体浓度变化、治疗组血小板数量变化、两组皮片成活率及愈合时间,术前及术后14 d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测两组患者双下肢血栓形成情况。结果:两组术后第1 d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升高,第3天有所下降,第7、14天治疗组基本维持在正常范围,对照组则逐渐升高,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未见血栓形成,对照组1例患者下肢出现微血栓。两组患者皮片成活率及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使用D-二聚体治疗对血小板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动态监测D-二聚体对烧伤植皮患者DVT预防和监测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钙 D二聚体 深静脉血栓 烧伤 植皮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23例
3
作者 卢春生 卢延长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5-16,共2页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4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2 3例 )和对照组 (2 0例 )。对照组常规应用二硝酸异山梨醇 (消心痛 )、阿司匹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5 .5 ...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4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2 3例 )和对照组 (2 0例 )。对照组常规应用二硝酸异山梨醇 (消心痛 )、阿司匹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5 .5 % ,对照组总有效率 80 .0 %。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不稳定型心绞痛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