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22
1
作者 王屿涛 杨作明 +2 位作者 马万云 潘长春 汪飞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9-384,共6页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中二叠统芦草沟组致密油藏原油物性具有"四高"(较高密度、较高黏度、较高凝固点和较高含蜡量)特征,饱和烃色谱研究表明,原油的正构烷烃分布完整,未遭受生物降解作用;轻烃和甾烷成熟度指标反映,原油整...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中二叠统芦草沟组致密油藏原油物性具有"四高"(较高密度、较高黏度、较高凝固点和较高含蜡量)特征,饱和烃色谱研究表明,原油的正构烷烃分布完整,未遭受生物降解作用;轻烃和甾烷成熟度指标反映,原油整体处于低成熟演化阶段,与芦草沟组烃源岩热演化阶段一致,具有近乎一致的地球化学指纹特征,表明二者具有良好的亲缘性,具"源储一体"的致密油藏成藏特征。通过生烃模拟实验发现,芦草沟组烃源岩在低成熟阶段的累计生、排烃量和排油率,相当于正常烃源岩在成熟阶段的生、排烃量和排油率。半深湖—深湖相沉积、咸化的还原—强还原环境以及优良的生烃母质(Ⅰ型—Ⅱ_1型干酪根),是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优质烃源岩早期大量生烃、排烃和形成低成熟致密油藏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木萨尔凹陷 芦草沟组 致密油藏 原油物性 低成熟 生物标志物特征 油源对比
下载PDF
博兴洼陷油气成因类型及深层勘探潜力 被引量:9
2
作者 杨楚鹏 陈建渝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4-36,共3页
根据博兴洼陷原油生物标志物的特征 ,可在该区辨认出四类不同成因的原油。低成熟的油气来自沙四段上亚段低成熟烃源岩 ;而成熟的油气分别来自沙三段中下亚段和沙四段上亚段成熟烃源岩。沙四段上亚段低熟原油与沙三段成熟原油分布广泛 ,... 根据博兴洼陷原油生物标志物的特征 ,可在该区辨认出四类不同成因的原油。低成熟的油气来自沙四段上亚段低成熟烃源岩 ;而成熟的油气分别来自沙三段中下亚段和沙四段上亚段成熟烃源岩。沙四段上亚段低熟原油与沙三段成熟原油分布广泛 ,主要形成“自生自储”油藏 ;混源油主要分布在断裂带附近 ;而沙四段上亚段成熟油分布局限 ,可能是勘探程度低之故。根据沙四段上亚段烃源岩的性质 ,成熟油的资源潜力不可小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因 烃源岩 博兴洼陷 生物标志物 原油
下载PDF
新疆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稠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6
3
作者 魏彩茹 魏东涛 +1 位作者 黄林军 李忠春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5-140,共6页
吉木萨尔凹陷斜坡区存在一个稠油环带,稠油的常规物性具有密度高、粘度高、初馏点高和凝固点降低、含蜡量降低的特点,属于普通稠油。稠油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成熟度低,γ胡萝卜烷、β胡萝卜烷保存完好,以规则甾烷为主,三环萜烷含量低,藿烷... 吉木萨尔凹陷斜坡区存在一个稠油环带,稠油的常规物性具有密度高、粘度高、初馏点高和凝固点降低、含蜡量降低的特点,属于普通稠油。稠油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成熟度低,γ胡萝卜烷、β胡萝卜烷保存完好,以规则甾烷为主,三环萜烷含量低,藿烷含量变化大。成熟度较低的重质油易成为稠油,地质综合因素控制稠油的分布;在原油稠化的诸多因素中,生物降解是最主要的因素。稠油属于近距离成藏,油源位于凹陷深部。油气有2期成藏,稠油是由第一期成藏的低成熟原油经生物降解稠变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环带 低成熟 近源成藏 生物降解
原文传递
Characteristic of homodrimane and maturity of organic matter in the low mature source rocks
4
作者 BING Pingping CAO Siyuan LU Jiaotong WANG Zongjun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12年第2期187-190,共4页
Bicyclic sesquiterpenoids are mostly used to illustrate the origins of organic matter and genetic types of crude oil presently.In this pape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stributions and compositions of C16 homodrimane i... Bicyclic sesquiterpenoids are mostly used to illustrate the origins of organic matter and genetic types of crude oil presently.In this pape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stributions and compositions of C16 homodrimane in immature to mature source rocks and evolution of organic matter was studied,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16 homodrimane at immature to low mature stages and thermal evolution of organic matter was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errestrial facies depositional system,the ratio of 8α(H)-homodrimane to 8β(H)-homodrimane has a high sensitivity about the maturity’s minor changes at immature to low mature stages.It is found that when the vitrinite reflectance R0<0.7%,the ratio significantly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burial depth or maturity.This kind of phenomenon reveals that these parameters may be the useful maturity indicators for determining the relative maturation of organic matter at immature to low mature stages,and have certain practical value in biogeochemical and en- vironmental geochemical research on low mature oil and g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成熟度 低成熟石油 烃源岩 成熟阶段 有机质热演化 镜质体反射率 地球化学 有机质演化
下载PDF
库车再生前陆逆冲带造山运动时间、断层滑移速率的厘定及其意义 被引量:58
5
作者 刘志宏 卢华复 +4 位作者 贾承造 雷刚林 陈楚铭 王国强 范湘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15,共4页
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库车再生前陆逆冲造山带发育生长断层相关褶皱。根据ShowJH和SuppeJ等提出的生长断层相关褶皱模型,对该逆冲造山带的运动时间进行探讨。在地震剖面中识别出典型的生长地层和生长三角。生长地层的连续性表明,自中新世吉... 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库车再生前陆逆冲造山带发育生长断层相关褶皱。根据ShowJH和SuppeJ等提出的生长断层相关褶皱模型,对该逆冲造山带的运动时间进行探讨。在地震剖面中识别出典型的生长地层和生长三角。生长地层的连续性表明,自中新世吉迪克组沉积期至今,该造山带一直处于运动速率和强度递增的活动状态,而侏罗纪至早第三纪处于较稳定的构造背景中;利用生长地层确定断层滑移的时间为晚第三纪至第四纪,反映了由北向南台阶状逆断层的依次扩展和主逆冲断裂带的转换,以及主活动带由山前向盆地不断扩展,沉积、沉降中心随之向南迁移。根据生长三角计算出的各阶段断层滑移速率,吉迪克组沉积期(距今25Ma)为0.10~0.71mm/a,康村组沉积期(距今16.9Ma)为0.13~0.40mm/a,库车组沉积期为0.76~2.11mm/a,西域组沉积期(距今2.5Ma)为1.33mm/a。库车再生前陆逆冲带的中生界烃源岩主排烃期受其所在构造带的构造运动开始时间的控制,该逆冲带构造圈闭的形成和油气运移都与断层相关褶皱作用相伴随,油气聚集发生于晚第三纪至第四纪,且北部较早、南部较晚,最靠近北缘山前的东风背斜带为吉迪克组沉积期,北部背斜带为康村组沉积期,南部背斜带为西域组沉积期。图2表1参8(王孝陵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前法逆冲带 造山运动时间 断层滑移速率
下载PDF
非常规源岩层系油气形成分布与前景展望 被引量:58
6
作者 邹才能 杨智 +5 位作者 董大忠 赵群 陈振宏 冯有良 李嘉蕊 王小妮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17-1533,共17页
经过十余年理论技术持续攻关,中国陆上实现了致密砂岩气规模发展、页岩气快速发展、煤层气持续发展、致密油稳步发展和页岩油加快探索,源岩层系油气已成为中国非常规油气增储上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源岩层系油气包括源岩油气和致密油气2种... 经过十余年理论技术持续攻关,中国陆上实现了致密砂岩气规模发展、页岩气快速发展、煤层气持续发展、致密油稳步发展和页岩油加快探索,源岩层系油气已成为中国非常规油气增储上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源岩层系油气包括源岩油气和致密油气2种资源类型,普遍具备有效配置的烃源岩、储集层和聚集保存3个方面基础地质形成条件,展现出源内或近源大面积连续分布标志特征,海相页岩气主要分布于深水陆棚区,致密砂岩气和煤层气一般分布于主要聚煤期煤系,页岩层系石油一般主要发育于长期持续沉降的富油湖盆.源岩层系油气开发追求“平面甜点区”“纵向甜点段”较好经济资源条件,页岩气需含气量高、孔隙度高、TOC含量高、热演化程度适中、气层埋藏适中、保存条件好、储层可压性好、储量规模大,致密砂岩气需全天候气源、中粗粒砂岩、含气层系多、大面积聚集、稳定斜坡区、中浅层埋藏,致密油甜点区段一般具有烃源性、储集性、含油性、流动性、成缝性和经济性“六特性”经济资源条件.中国非常规源岩层系油气资源丰富,源岩层系天然气是天然气上产的“主力”,源岩层系石油是石油稳产的“砝码”,实现地下原位“煤岩燃烧气化、页岩熟化气化”“2个革命性领域”突破是推进源岩层系油气领域“跨越式”发展的关键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点区段 页岩油气 地下中低熟页岩油转化 煤炭地下气化 细粒沉积模式 经济资源条件 致密油气
原文传递
不同沉积环境湖相低熟原油的芳烃分布特征 被引量:50
7
作者 孟仟祥 张松林 +3 位作者 崔明中 李振西 王有孝 范璞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12-120,共9页
研究表明,不同沉积环境湖相的低熟原油芳烃生物标志物分布具有较大的差异。淡水湖相低熟原油芳烃以萘和菲系列化合物为主要组份、膏岩盐湖相低熟原油芳烃以脱羟基维生素E和三芳甾烷为主要组份、盐岩湖相低熟原油芳烃则以三芳甾烷为主... 研究表明,不同沉积环境湖相的低熟原油芳烃生物标志物分布具有较大的差异。淡水湖相低熟原油芳烃以萘和菲系列化合物为主要组份、膏岩盐湖相低熟原油芳烃以脱羟基维生素E和三芳甾烷为主要组份、盐岩湖相低熟原油芳烃则以三芳甾烷为主要组份、其它生物标志化合物组份的相对丰度均较低。本次研究的低熟原油芳烃中普遍检测出明显的苯并藿烷系列化合物、盐湖相低熟原油芳烃中还检测出藿烷酮化合物,表明该地区古环境中细菌、微生物发育,它们是该地区沉积有机质在较低演化阶段早期排烃形成低熟原油芳烃的重要生源。低熟原油芳烃中均检测出三芳甾烷系列化合物,且环境为盐湖相时,其相对丰度更高,三芳甾烷可能是低演化有机质和咸化环境的特征标志化合物。咸化环境的低熟原油中均检出了碳数分布较宽、羰基取代位复杂的烷基酮系列化合物,该系列化合物也可能是低演化有机质和咸化环境的特征标志物。脱羟基维生素E系列化合物是膏岩盐湖相特殊沉积环境和低演化有机质的特征标志物。研究样品中均检出较丰富的两环芳构化β胡萝卜烷(M=546,B.P=134)及其以m/z134和120为基峰的带有类异戊二烯烷烃侧链的烷基苯同系物。它们是该地区低熟原油中丰富的植烷和较低碳数类异戊二烯烷烃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熟原油 芳烃 生物标志物 沉积环境 湖相 油田
下载PDF
中国生物成因气的类型划分与研究方向 被引量:45
8
作者 李先奇 张水昌 +1 位作者 朱光有 梁英波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77-484,共8页
生物成因气直接来源于微生物对有机质的改造,是经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富含甲烷的气体,其可以大规模和大范围地生成。依据生物气的形成途径和成因机理,可将广义生物成因气划分为早期生物成因气、低熟气、晚期生物成因气、原油降解次生生... 生物成因气直接来源于微生物对有机质的改造,是经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富含甲烷的气体,其可以大规模和大范围地生成。依据生物气的形成途径和成因机理,可将广义生物成因气划分为早期生物成因气、低熟气、晚期生物成因气、原油降解次生生物气和浅层油气次生蚀变改造型天然气等5类,其分别属于原生型生物气和次生型生物气。运用天然气组分特征和碳同位素组成等地球化学指标,可以对生物气进行类型识别。由于生物成因气主要分布在浅层,易于开采,而且天然气性质好,勘探成本较低,认为应加大生物气的勘探力度。指出虽然目前在我国已经发现了约30个生物气藏,但除柴达木盆地外,大多以小型气田为主,且对生物气形成机理和富集规律还没有完全掌握;而对生物气的准确评价,不仅可以为浅层气来源提供依据,丰富有机地球化学理论,还可以以此追索油气运移的路径轨迹、发现新的隐蔽油藏和烃源岩等,因此生物气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将会大大拓宽油气勘探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气 资源潜力 成因类型 稠油降解气 低熟气
下载PDF
含油气盆地油气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概述 被引量:41
9
作者 徐永昌 刘文汇 沈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1-168,共8页
以气体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为主 ,简要概述了对我国含油气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1.烃气的同位素地球化学 :讨论了天然气成因新模式与气藏烃气同位素组成的关系 ,低演化阶段天然气同位素分馏的二阶段模式 ,云南中小盆地天然气... 以气体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为主 ,简要概述了对我国含油气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1.烃气的同位素地球化学 :讨论了天然气成因新模式与气藏烃气同位素组成的关系 ,低演化阶段天然气同位素分馏的二阶段模式 ,云南中小盆地天然气低演化系列同位素特征及用储层解析气作油气源对比。 2 .稀有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 :阐述了3He/ 4 He值与中国构造分区 ,幔源氦的复合成藏和幔源甲烷问题以及气源对比等。 3 .液态烃同位素地球化学 :简述了轻烃碳氢同位素特征及氢同位素作为判别古沉积介质盐度的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同位素 烃气 稀有气体 液态烃 含油气盆地 成因
下载PDF
未熟—低熟油生成机理的化学动力学研究及其初步应用 被引量:27
10
作者 卢双舫 刘晓艳 +3 位作者 付晓泰 冯亚丽 王振平 薛海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30-135,共6页
对树脂体、木栓质体、可溶有机质、富硫有机质、经细菌强烈改造过的有机质等各类与未熟─低熟油产出密切相关的样品及部分参照样品所进行的系统的化学动力学定量研究显示 ,虽然未熟─低熟油的产出和富集可能与多种不同的地质条件或因素... 对树脂体、木栓质体、可溶有机质、富硫有机质、经细菌强烈改造过的有机质等各类与未熟─低熟油产出密切相关的样品及部分参照样品所进行的系统的化学动力学定量研究显示 ,虽然未熟─低熟油的产出和富集可能与多种不同的地质条件或因素有关 ,但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这些有机质较常规有机质具有明显偏低的成烃活化能。化学动力学模型的初步应用显示 ,这些有机质的确能在浅于常规生烃门限的地质条件下开始大量成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熟油 低熟油 化学动力学 成烃机理 干酪根 富集机理 有机质
下载PDF
有机地球化学指标的分析 被引量:28
11
作者 任军虎 王万春 康晏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66-271,共6页
有机地球化学的指标经过近几十年的研究,已能较好地指导油气勘探工作。通过对未熟—低熟烃源岩及原油与成熟烃源岩及原油的有机地球化学指标的比较,着重论述了未熟—低熟油、源中可用的指标系列及内涵,指出成熟度方面甾烷C2920Rββ/(α... 有机地球化学的指标经过近几十年的研究,已能较好地指导油气勘探工作。通过对未熟—低熟烃源岩及原油与成熟烃源岩及原油的有机地球化学指标的比较,着重论述了未熟—低熟油、源中可用的指标系列及内涵,指出成熟度方面甾烷C2920Rββ/(αα+ββ)、αααC2920S/(20S+20R)及βα-莫烷/αβ-藿烷和ββ-藿烷等是比较可靠的地球化学参数;在生源方面非环状类异戊二烯化合物、三环萜烷和四环萜烷系列等是可靠的标志物;形成环境方面β-胡萝卜烷及重排甾烷/规则甾烷等都是重要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地球化学 未熟-低熟烃源岩及原油 指标 分析
下载PDF
颗石藻生烃的热模拟实验研究──Ⅰ.烃的产率、性质及烯烃、烷烃的特征 被引量:26
12
作者 宋一涛 李树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2期95-106,共12页
对同一种属但生长在不同环境中的两种颗石藻进行了加热模拟实验,探讨其成烃机理。实验发现,颗石藻含有丰富的石油烃类,加热生成的正构烷烃及类异成二烯烷烃分布与含颗石藻烃源岩相似。对颗石藻生烃的热演化规律研究表明,氯仿沥青大... 对同一种属但生长在不同环境中的两种颗石藻进行了加热模拟实验,探讨其成烃机理。实验发现,颗石藻含有丰富的石油烃类,加热生成的正构烷烃及类异成二烯烷烃分布与含颗石藻烃源岩相似。对颗石藻生烃的热演化规律研究表明,氯仿沥青大量产生及烃类组成发生较大变化的实验温度区间为200~300℃,此阶段产物相当于镜质体反射率R0为0.35~0.55的含颗石藻烃的源岩,为低成熟原油生成阶段。本文还研究了颗石藻热模拟产物中植烯类化合物和C_(20-)、C_(22-)类胡萝卜烷等类异成二烯烃随温度的变化,并检测出一种推测为C_(22-)二甲基-烷基环己烷的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石藻 低成熟原油 热模拟实验 油田 生烃 烯烃
下载PDF
低成熟石油生成环境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 被引量:26
13
作者 沈忠民 周光甲 洪志华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96-401,共6页
低成熟石油的生成环境与其生物标志化合物有密切关系。由于低成熟石油生成沉积环境的差异,因而可能具有的某些与沉积环境相关的特征生物标志化合物也可能有所不同。通过对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参数(Pr/Ph,γ蜡烷/C30 藿烷等... 低成熟石油的生成环境与其生物标志化合物有密切关系。由于低成熟石油生成沉积环境的差异,因而可能具有的某些与沉积环境相关的特征生物标志化合物也可能有所不同。通过对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参数(Pr/Ph,γ蜡烷/C30 藿烷等)与成油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成熟石油 生物标志化合物 沉积环境 油矿床
下载PDF
松辽盆地朝长地区未熟、低熟烃源岩排烃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郝黎明 郝石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4-70,共7页
本文利用实验室模拟方法研究了松辽盆地朝 (朝阳沟 )长 (长春岭 )地区白垩系和外围汤元地区第三系低熟源岩的排烃过程 ,样品分别在 15 0℃、2 0 0℃、2 5 0℃、3 0 0℃ 4个温度点各作一次实验。结果表明 ,低熟源岩的排烃过程具有“地质... 本文利用实验室模拟方法研究了松辽盆地朝 (朝阳沟 )长 (长春岭 )地区白垩系和外围汤元地区第三系低熟源岩的排烃过程 ,样品分别在 15 0℃、2 0 0℃、2 5 0℃、3 0 0℃ 4个温度点各作一次实验。结果表明 ,低熟源岩的排烃过程具有“地质色层效应”,主要表现在排出烃与残留烃的族组成、气相色谱以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等指标的差异上。本文计算并校正了模拟实验各温度点的排烃量和排烃效率 ,得出了朝长地区低熟源岩排烃效率与演化程度的经验公式。研究认为 ,低熟源岩排烃主要受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热演化成熟度及地下水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本区低熟源岩具有良好的生烃能力和排烃潜力 ,故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烃量 低熟烃源岩 未熟烃源岩 模拟 油气勘探
下载PDF
济阳坳陷孤南洼陷低熟油成藏特征 被引量:13
15
作者 陈建渝 牛瑞卿 +2 位作者 李水福 田波 魏世平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35-440,共6页
孤南洼陷具有丰富的低熟油资源 .低熟油中的生物标志物以高伽玛蜡烷含量、植烷优势、低成熟度为特征 .下第三系沙一段是低熟油的源岩 ,其岩性为富含藻类有机质的油页岩、油泥岩 .低熟油在平面上环生烃洼陷分布 ,剖面上层位集中在沙二—... 孤南洼陷具有丰富的低熟油资源 .低熟油中的生物标志物以高伽玛蜡烷含量、植烷优势、低成熟度为特征 .下第三系沙一段是低熟油的源岩 ,其岩性为富含藻类有机质的油页岩、油泥岩 .低熟油在平面上环生烃洼陷分布 ,剖面上层位集中在沙二—沙一段 .断层控制了低熟油的运移距离和聚集层位 .低熟油的成藏模式有 3种 ,即自源侧向运移聚集成藏、自源断层垂向运聚成藏和混合运聚成藏模式 .孤南洼陷低熟油在盆地内部以侧向运移、侧向充注入岩性 -断块圈闭为主 ,形成单源油藏 .在断裂带原油是以垂向运移及垂向充注断块圈闭为主 ,形成混源油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熟油 成藏模式 运移 充注 孤南洼陷 源岩 断层 圈闭
下载PDF
台南凹陷构造演化与成藏规律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志军 李斌 陈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3-56,共4页
台南凹陷历经觉罗塔格前陆坳陷 (C2 P1 )和博格达前陆坳陷 (P2 J)两个阶段。晚二叠世以来 ,台南凹陷为吐哈盆地北倾斜坡上的次一级凹陷。由于早二叠世南部觉罗塔格前陆盆地向北部博格达前陆盆地演变 ,桃东沟群沉积末抬升剥蚀 ,印支末早... 台南凹陷历经觉罗塔格前陆坳陷 (C2 P1 )和博格达前陆坳陷 (P2 J)两个阶段。晚二叠世以来 ,台南凹陷为吐哈盆地北倾斜坡上的次一级凹陷。由于早二叠世南部觉罗塔格前陆盆地向北部博格达前陆盆地演变 ,桃东沟群沉积末抬升剥蚀 ,印支末早燕山的构造反转、裸露剥蚀、块断掀斜、构造肢解等三次较大的改造 ,决定了台南凹陷烃源岩的分布局限、热演化程度低、资源潜力小 ,以低熟稠油为主。因此 ,鲁克沁巨大稠油油藏的油应主要来自台北凹陷。鲁克沁圈闭形成期为印支晚期 ,成藏期为印支末燕山早期 ,油气运聚成藏后遭受进一步稠化、调整运移及破坏 ,使鲁克沁构造带形成众多的断块稠油油藏和沥青封堵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坳陷 台南凹陷 构造演化 油气成藏规律
下载PDF
辽河坳陷西部凹陷低熟油成藏机理 被引量:11
17
作者 史建南 邹华耀 郝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6-39,共4页
综合利用地质、地球物理、油气藏地球化学和盆地模拟技术,以盆地演化和流体输导格架为成藏背景,以烃源岩演化和分布规律为基础,以能量场演化及其控制的化学动力学、流体动力学和运动学过程为核心,探讨了辽河坳陷西部凹陷低熟油的成藏机... 综合利用地质、地球物理、油气藏地球化学和盆地模拟技术,以盆地演化和流体输导格架为成藏背景,以烃源岩演化和分布规律为基础,以能量场演化及其控制的化学动力学、流体动力学和运动学过程为核心,探讨了辽河坳陷西部凹陷低熟油的成藏机制与分布规律。该区低熟油藏以近源分布为主,低熟烃源岩受特定的构造演化样式、沉积环境及沉积母质的多重控制。超压不甚发育,但凹陷沉降—沉积演化史与温压场演化史、低熟烃源岩生烃排烃史和低熟油充注史存在良好的匹配关系。有效烃源岩分布、能量场演化、流体输导格架及其控制的流体流动样式作为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共同决定了西部凹陷低熟油藏源控、常压、近距离聚集的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熟油 成藏动力学 温压耦合 油气成藏机理 辽河坳陷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地区古近系油气成藏过程及其演化特征 被引量:7
18
作者 完颜泽 龙国徽 +5 位作者 杨巍 柴京超 马新民 唐丽 赵健 李海鹏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4-102,共9页
通过构造演化特征研究,结合烃类包裹体分析和典型油气藏精细解剖,阐述了柴达木盆地英雄岭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油气藏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英雄岭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形成于半咸化—咸化湖泊—盐湖环境,发育以... 通过构造演化特征研究,结合烃类包裹体分析和典型油气藏精细解剖,阐述了柴达木盆地英雄岭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油气藏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英雄岭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形成于半咸化—咸化湖泊—盐湖环境,发育以纹层状灰云岩为储集层、富含有机质、广覆式分布的源储一体型油气藏;(2)研究区下干柴沟组上段共经历3期油气充注,第Ⅰ期烃类包裹体为单一液相油包裹体,反映了早期低熟原油的运移和充注;第Ⅱ期烃类包裹体为单一液相油包裹体,反映了一幕中等成熟原油的运移和充注;第Ⅲ期烃类包裹体为气液两相油包裹体,反映了一幕高成熟原油的充注。(3)研究区油气具有3期成藏的特征:上干柴沟组沉积中晚期,在下干柴沟组上段形成了低饱和度-低熟油藏;上油砂山组沉积期,低熟—成熟油气向盐间储集层和高渗带聚集形成了油气高产区;狮子沟组—七个泉组沉积期,成熟—高熟油通过双层断裂接力输导运移至干柴沟组上段及以上地层运聚形成构造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化湖泊 纹层状灰云岩 晶间孔 高渗带 页岩油 低熟烃源岩 下干柴沟组上段 古近系 英雄岭地区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辽西雷家地区沙四段中-低熟烃源岩排烃效率与致密油-页岩油勘探前景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媛 汪少勇 +1 位作者 李建忠 张义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10-821,共12页
辽河西部凹陷雷家地区沙河街组四段在咸化闭塞湖湾环境下,发育高丰度厚层云质、方沸石质泥岩和页岩,整体处于低成熟阶段(R_o=0.3%~0.7%)。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分析表明,页岩储层广泛发育构造缝和收缩缝,碎屑矿物粒间孔发育,纳米孔主要为... 辽河西部凹陷雷家地区沙河街组四段在咸化闭塞湖湾环境下,发育高丰度厚层云质、方沸石质泥岩和页岩,整体处于低成熟阶段(R_o=0.3%~0.7%)。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分析表明,页岩储层广泛发育构造缝和收缩缝,碎屑矿物粒间孔发育,纳米孔主要为白云石、方沸石矿物溶蚀孔,有机质纳米孔不发育。采用TOC测井定量评价方法(ΔlgR法)明确了沙四段优质烃源岩(TOC>4%)的纵横向展布特征。其中,杜家台油层优质烃源岩和高升油层优质烃源岩均集中分布在雷家-陈家洼陷地区。排烃效率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在当前热演化程度下,烃源岩排烃效率在12%~17%,总生烃量在10~35 mg/g。由于高丰度烃源岩累积厚度大,估算雷家地区沙四段致密油-页岩油总资源量达1.37×10~8 t。通过源-储组合综合分析,认为雷家地区沙四段杜家台油层为致密油-页岩油有利勘探区,高升油层为页岩油有利勘探区,由于各类岩性均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和储集能力,适合致密油-页岩油整体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储组合 中-低熟烃源岩 排烃效率 致密油-页岩油 沙四段 雷家地区 辽西凹陷
下载PDF
中国陆相页岩油类型、勘探开发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6
20
作者 赵文智 朱如凯 +1 位作者 张婧雅 杨静儒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3,共13页
通过对国内外页岩油分类现状的综合分析和中美页岩油勘探开发历程、储产量现状、水平井产量特征的对比,分析了中美页岩油地质条件、资源质量、可开采性、经济性及规模性差异,提出用“地名+页岩油”或“地名+地层单位+页岩油”定义我国... 通过对国内外页岩油分类现状的综合分析和中美页岩油勘探开发历程、储产量现状、水平井产量特征的对比,分析了中美页岩油地质条件、资源质量、可开采性、经济性及规模性差异,提出用“地名+页岩油”或“地名+地层单位+页岩油”定义我国陆相页岩油区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按两个层次划分,首先根据砂地比(源储比)或沉积相带划分为致密油型页岩油、过渡型页岩油、纯正型页岩油,然后针对纯正型页岩油,根据热成熟度或油品性质,划分中高熟、中低熟类型,或者轻质油区、稀油区、重油区、稠油区等。针对中高熟陆相页岩油,在2025年以前,应集中攻关中高熟高压区页岩油富集区/段评价,做好试采工作,攻关最佳开采技术,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提高单井初始产量和累计采出量,预计全国页岩油年产量达到(600~1000)×104t;2025—2035年,进一步升级和优化技术,降低成本,全国页岩油年产量力争达到(1200~1500)×104t,成为我国原油年产2×108t的重要补充。针对中低熟页岩油,现阶段做好鄂尔多斯盆地长73亚段部署页岩油原位转化先导试验,力争2030年前后实现关键装备与核心技术国产化,进入规模商业开发阶段,年产原油能达到千万吨级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油 中高熟页岩油 中低熟页岩油 原位转化 发展趋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