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paroscopic low anterior resection for rectal carcinoma:Complications and management in 132 consecutive patients 被引量:24
1
作者 Qian-Lin Zhu,Bo Feng,Ai-Guo Lu,Ming-Liang Wang,Wei-Guo Hu,Jian-Wen Li,Zhi-Hai Mao,Min-Hua Zheng,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Shanghai Ruijin Hospital,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Shanghai 200025,China Shanghai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Center,Shanghai 200025,Chin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36期4605-4610,共6页
AIM:To analyz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risk fac-tors of complications in laparoscopic 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for rectal cancer patients.METHODS:A series of 132 consecutive patients who received laparoscopi... AIM:To analyz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risk fac-tors of complications in laparoscopic 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for rectal cancer patients.METHODS:A series of 132 consecutive patients who received laparoscopic LAR for rectal cancer in our center were included.The etiology,diagnosis,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rectal cancer were studied among the patients with surgery-related complications using both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RESULTS:No conversion to open surgery was observed and 5 cases converted to hand-assisted laparoscopic operation.The overall morbidity rate was 20.5%.Complications occurred during the operation in 7 patients(5.3%),within 30 postoperative days in 24 patients(18.2%),and within 3 mo in 2 patients(1.5%).The most significant complications were anastomotic leak-age(9.1%)and anastomotic hemorrhage(5.3%).Sizeand location of tumor,pathological staging and preoperative nutrition were significant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LAR complications,while gender,age and pathological type showed no relevance.Binary logistics regression showed that the size and location of tumor,and pathological staging were independent factors of laparoscopic LAR.All the complications were treated during their onset of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by interventional or conservative therapy.CONCLUSION:Anastomotic leakage is a major com-plication in laparoscopic LAR.The complications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umor size and site,and pathological stage.Interventional therapies are of value in the management of laparoscopic LAR com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PAROSCOPY low anterior resection COMPLICATION rectal cancer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下载PDF
保留左结肠动脉在直肠癌患者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Dixon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经雷 何继龙 +2 位作者 秦健 孙波 李朝阳 《中国内镜杂志》 2022年第8期35-40,共6页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Dixon术)中采用低位切除保留左结肠动脉(LC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98例行Dixon术的直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保留LCA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45)...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Dixon术)中采用低位切除保留左结肠动脉(LC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98例行Dixon术的直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保留LCA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45)。观察组采用低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IMA)保留LCA治疗,对照组采用高位结扎IMA不保留LC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复发和转移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淋巴结清扫总数、阳性淋巴结数、No.253组淋巴结清扫数和预防性造口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0.38±1.26)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1.06±1.31)d,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6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11%,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转移率及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LCA的腹腔镜下Dixon术可以达到和高位切除同样程度的淋巴结清除,同时降低了吻合口瘘发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左结肠动脉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 吻合口瘘 预后
下载PDF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肛门直肠功能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敏 艾克拜尔.苏里坦 龚旭晨 《医学综述》 2011年第12期1875-1877,共3页
目的研究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对患者肛门直肠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6例直肠癌患者,进行低位前切除术后3个月、6个月、1年的直肠肛门压力测定,并与术前作对比,记录术后控便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15例患者排气不能自制,9例患... 目的研究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对患者肛门直肠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6例直肠癌患者,进行低位前切除术后3个月、6个月、1年的直肠肛门压力测定,并与术前作对比,记录术后控便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15例患者排气不能自制,9例患者排液性便不能自制,直至术后1年上述患者的肛门自制功能才恢复正常。肛门直肠压力测定结果:术后3、6个月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最大收缩时间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12个月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最大收缩时间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的肛门直肠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从而导致术后患者的控制排便功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 肛门直肠压力测定 肛门控便功能
下载PDF
保留左结肠动脉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5年生存率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周林荣 姚清深 李晓和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8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观察保留左结肠动脉(LCA)的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术后5年生存情况。方法纳入90例接受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保留LCA),对照组(未保留LCA),每组各45例。记录两组手术基本情况和术后并... 目的观察保留左结肠动脉(LCA)的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术后5年生存情况。方法纳入90例接受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保留LCA),对照组(未保留LCA),每组各45例。记录两组手术基本情况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5年,比较两组术后生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及淋巴结阳性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随访失访2例,5年内疾病进展26例,其中死亡19例,中位生存时间(47.70±2.45)月。对照组失访3例,5年内疾病进展23例,其中死亡17例,中位生存时间(49.40±2.32)月。两组术后5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 rankχ~2=0.166、0.376,P=0.683、0.540)。结论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保留LCA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期恢复,且远期预后与未保留LCA患者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 左结肠动脉
下载PDF
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朱倩林 冯波 +7 位作者 陆爱国 胡伟国 王明亮 李健文 毛志海 董峰 臧潞 郑民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12期1068-1070,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并发症的影响因素,为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04年8月~2007年7月我院132例根治性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收集所有手术并发症病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并发症的影响因素,为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04年8月~2007年7月我院132例根治性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收集所有手术并发症病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筛选其危险因素。结果除5例术中采用手助方式外,余127例为腹腔镜辅助下低位直肠前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0.5%(27/132),其中吻合口漏(8.3%,11/132)的发生率最高。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程筛选得出肿瘤大小(直径≥3 cm)、肿瘤部位(距肛缘距离≤6 cm)和病理TNM分期为影响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149、0.552、2.816。结论手术并发症中吻合口漏的发生率最高;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和病理分期是影响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低位前切除术 并发症 直肠癌
下载PDF
低位吻合与超低位吻合术对直肠癌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6
作者 罗渊明 黄永安 +2 位作者 张超 吴显宝 王军 《实用癌症杂志》 2013年第4期362-364,共3页
目的探讨低位前切除与超低位前切除术对直肠癌患者排便功能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48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保肛术式将其分为低位前切除组(23例)以及超低位前切除组(25例),术后3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肛门控制力、便意、排... 目的探讨低位前切除与超低位前切除术对直肠癌患者排便功能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48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保肛术式将其分为低位前切除组(23例)以及超低位前切除组(25例),术后3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肛门控制力、便意、排便感觉等方面差异,对保肛术后排便功能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低位前切除组肛门控制力与超低位前切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排便感觉、便意情况、排便功能较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保肛术后排便功能的因素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吻合距离、临床清扫范围、肿瘤位置。低位前切除组术后3个月、6个月QOL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超低位前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控便能力方面低位与超低位前切除无差异,但术后排便效果低位前切除术较超低位前切除术理想,不影响手术根治性前提下,将吻合口提高可提高术后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前切除 超低位前切除 直肠癌
下载PDF
[评论]直肠癌术后行盆底康复的治疗效果:多中心FORCE研究的1年随访结果分析
7
作者 黄鉴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4年第4期486-487,共2页
目的评估在1年随访时间内于直肠低位前切除术后行盆底康复的治疗效果。背景数据直肠低位前切除术后,随着肠道通畅性的恢复,90%的患者会出现肛门直肠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然而,目前尚无标准化治疗。FORCE试验表明,与常规治疗相比... 目的评估在1年随访时间内于直肠低位前切除术后行盆底康复的治疗效果。背景数据直肠低位前切除术后,随着肠道通畅性的恢复,90%的患者会出现肛门直肠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然而,目前尚无标准化治疗。FORCE试验表明,与常规治疗相比,患者在采用盆底康复3个月治疗后,可以在大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的部分条目得分和急便感改善方面获益。方法FORCE试验是一项多中心、双臂、随机临床试验。所有接受直肠低位前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均被随机分配接受常规治疗或标准化盆底康复计划。主要研究指标是Wexner大便失禁评分,次要研究指标包括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评分、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以及健康和大便失禁相关生活质量。评估在随机分组前的基线期、术后3个月和1年的随访期间进行。结果共纳入86例患者,其中盆底康复组40例、对照组46例。与基线期相比,1年后盆底康复组和对照组的Wexner大便失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盆底康复组:-3.33,95%CI为-4.41~-2.26;对照组:-2.54,95%CI为-3.54~-1.54,P=0.30)。与3个月后随访结果相似,在基线期没有完全发生大便失禁的患者症状得到改善(盆底康复组:-2.82,95%CI为-3.86~-1.76;对照组:-1.43,95%CI为-2.36~-0.50,P=0.06)。与对照组相比,盆底康复组大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的生活方式条目评分(0.51 vs.-0.13,P=0.03)和应对与行为条目评分增加(0.40 vs.-0.24,P=0.01)。结论在1年的随访时间内,大便失禁评分改善但没有统计学意义,与常规治疗相比,与大便失禁相关的生活质量改善与盆底康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质量 大便失禁 低位前切除术 盆底康复 功能结果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直肠癌
下载PDF
直肠癌患者术后1年内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变化特征分析及其对患者术后短期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任洪波 刘建 +1 位作者 胡涛 金成武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853-857,共5页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1年内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变化特点,及其对患者短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最终纳入190例随访数据完整的病例。在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5个时间点,通过LARS评分对患者进行肛...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1年内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变化特点,及其对患者短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最终纳入190例随访数据完整的病例。在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5个时间点,通过LARS评分对患者进行肛门功能评估,并按术后1年时的LAR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前切除术综合征组(A组)和重度前切除术综合征组(B组),比较两组间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术后1、3、6个月,两组患者LARS评分均高于术前(P=0.001,0.012,0.027);术后个3月与术后1个月LAR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LARS评分低于术后1个月及3个月(P=0.023,0.037)。EORTC QLQ-C30量表比较中,A组患者在整体健康状况、生理功能、疲劳、腹泻等方面优于B组(P=0.029,0.016,0.033,0.027)。EORTC QLQ-CR29量表比较中,A组患者在排便频率、身体形象、焦虑、排气失禁、排便失禁等方面优于B组(P=0.010,0.012,0.003,0.031,0.012)。单变量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中,吻合口距离、预防性造口、新辅助放化疗均为LARS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LARS对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存在较大的负面影响,且术后6个月内LARS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一定的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直肠癌 生存质量
下载PDF
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及对SAA、SOD、SA、免疫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魏海 马沛 +1 位作者 罗彬 刘甫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3期213-219,共7页
目的 研究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术(Lap-LAR)治疗直肠癌(RC)及对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唾液酸(SA)及免疫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入住我院的RC患者126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 目的 研究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术(Lap-LAR)治疗直肠癌(RC)及对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唾液酸(SA)及免疫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入住我院的RC患者126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行Lap-LAR,对照组行开腹切除术。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远端切缘长度、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引流量、术后恢复通气时间等围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7d血清SAA、SOD、SA水平,血清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等免疫因子水平,术后1、6个月静息向量容积、收缩向量容积、最大静息压、最大收缩压等肛门动力学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转移及3年生存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远端切缘长度、术后引流量、术后恢复通气时间等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清扫淋巴结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两组血清SAA、SOD、SA及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观察组静息向量容积、收缩向量容积、最大静息压、最大收缩压等肛门动力学指标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复发率、转移率及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p-LAR治疗低位RC可有效切除病灶,解除免疫抑制,改善血清SAA、SOD、SA水平,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术 直肠癌 淀粉样蛋白A 超氧化物歧化酶 唾液酸 免疫因子
下载PDF
腹腔镜低位直肠保肛术中直肠脱出技术应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冯波 陆爱国 +9 位作者 马君俊 王明亮 李健文 胡伟国 毛志海 臧潞 董峰 蔡伟 宗雅萍 郑民华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6期608-610,共3页
目的:探讨直肠脱出技术在腹腔镜低位保肛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0月至2009年1月运用直肠脱出技术行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的20例低位直肠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手术操作步骤及术后恢复情况、肿瘤根治性效果和随访结... 目的:探讨直肠脱出技术在腹腔镜低位保肛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0月至2009年1月运用直肠脱出技术行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的20例低位直肠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手术操作步骤及术后恢复情况、肿瘤根治性效果和随访结果。结果:所有病例均未发生术中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无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22±80)min,术中平均出血(50±70)mL,病人术后平均排气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2.2±1.1)d、(4.9±2.4)d和(11.0±4.2)d。每例病人的平均清扫淋巴结总数为(15±4)枚,肿瘤距下切缘平均距离为(2.2±1.1)cm。所有病人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9(2~36)个月,未发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排便功能恢复均较满意。结论:直肠脱出技术运用于腹腔镜低位直肠保肛术安全有效,可作为低位直肠肿瘤保肛术的有效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低位直肠前切除 直肠癌 直肠脱出技术 保肛
下载PDF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肠道重建不同吻合方式对肛门直肠功能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田军军 何韵 彭礼忠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肠道重建不同吻合方式对肛门直肠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湖北省中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4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治疗。根据肠道重建不同吻合方式分为直接吻... 目的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肠道重建不同吻合方式对肛门直肠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湖北省中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4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治疗。根据肠道重建不同吻合方式分为直接吻合组(45例)、J型袋组(49例)和结袋组(47例),分别采用直接吻合术、J型贮袋术、结肠成形袋术。术后均随访1年,比较三组手术结果。观察术后3、6、12个月三组患者术后肛门直肠功能变化(排便情况、排便主观感受、肛门直肠压力)情况,并对比三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三组患者肠道重建吻合成功率、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大便不能完全排空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型袋组和结袋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不能区分排气与排便的发生率、24 h排便次数均低于直接吻合组(P<0.05)。J型袋组和结袋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排便评分、最大耐受容量、静息压均高于直接吻合组(P<0.05)。J型袋组和结袋组患者术后12个月最大收缩压、顺应性均高于直接吻合组(P<0.05),J型袋组和结袋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肛门直肠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患者经手术根治切除后,肠道重建采用直接吻合术影响患者肛门直肠功能,而J型贮袋术和结肠成形袋术对患者肛门功能影响接近,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生理情况行肠道重建术式,以期最大程度的保留患者肛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 直接吻合术 J型贮袋术 结肠成形袋术 L肛门直肠功能
下载PDF
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预防性造口术式的选择
12
作者 刘怡君 李来元 杨熊飞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4年第1期121-125,共5页
预防性造口指在低位前切除术后将末端回肠或者横结肠进行临时性造口处理,用于转流粪便以达到减少吻合口漏造成的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的效果。预防性造口术式的选择对降低低位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中袢式... 预防性造口指在低位前切除术后将末端回肠或者横结肠进行临时性造口处理,用于转流粪便以达到减少吻合口漏造成的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的效果。预防性造口术式的选择对降低低位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中袢式回肠造口已得到广泛应用,在袢式回肠造口中不同支撑方式的选择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患者术后舒适度、自我护理等有不同的影响,现阶段造口方式主要包括传统的支撑棒袢式回肠造口术、皮桥袢式回肠造口术、改良自闭式回肠造口术、一针法回肠造口术等。文章综述关于目前常用的几种预防性造口术式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医生选择预防性造口术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造口 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 回肠造口 直肠癌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系膜切除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发生及影响因素相关研究
13
作者 梁小辉 彭博 +4 位作者 练绮雯 李子一 刘鑫斌 钟晓华 张喆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6期46-51,共6页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系膜切除术(TaTME)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发生及影响因素,为今后改善TaTME治疗直肠癌患者的排便功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62例行腹腔镜TaTME中低位直肠...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系膜切除术(TaTME)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发生及影响因素,为今后改善TaTME治疗直肠癌患者的排便功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62例行腹腔镜TaTME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依据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量表评分分为LARS组和FLARS组,分别分析术后3个月、6个月发生LARS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LARS发生率为66.13%,显著高于术后6个月(41.94%)(P<0.05)。术后3个月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LAR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肿瘤直径、术前放化疗率及吻合口距肛缘距离;术后6个月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LAR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放化疗率、吻合口距肛缘距离。结论Ta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3个月LARS发生率显著高于术后6个月,患者术后康复训练和疾病恢复密切相关,TaTME术后发生LARS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同步放化疗、术后吻合口距肛缘距离(<2cm)、肿瘤直径(≥5cm),在手术过程需要引起注意,加以干预,降低术后LARS发生率,改善患者排便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系膜切除术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中低位直肠癌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功能MRI成像对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研究价值
14
作者 顾程 申新宇 +2 位作者 唐宇杰 张洁 韩德昌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9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究功能MRI成像技术在评估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的患者38例,所有患者于术后第3个月内行盆腔功能MRI成像,并采用LARS评分表进行评分。将无LARS症状的患者纳入阴性组,轻度和... 目的探究功能MRI成像技术在评估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的患者38例,所有患者于术后第3个月内行盆腔功能MRI成像,并采用LARS评分表进行评分。将无LARS症状的患者纳入阴性组,轻度和重度LARS症状的患者纳入阳性组,阳性组患者均于盆腔功能MRI检查的1周内行3D HR-ARM检查。比较LARS阳性组和阴性组功能MRI检查间的差异,分析LARS阳性组功能MRI检查和3D HR-ARM检查间的相关性。结果LARS阳性组各时相的PR厚度和EAS厚度均小于阴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MRI成像与3D HR-ARM检查相关性分析显示:静息相的H线长度与RAPD呈正相关,静息相的EAS厚度与MSP呈正相关,力排相的H线长度与IRP呈正相关,三时相的PR厚度与HPZ呈正相关,提肛相的IAS厚度与IRP和RAPD呈负相关(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患者PR和EAS受损、功能减退是影响术后出现LARS的重要因素,功能MRI成像可清晰显示盆底解剖结构变化,与3D HR-ARM检查相结合,可对LARS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疗效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MRI成像 3D高分辨直肠肛门测压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低位直肠癌 盆底功能
下载PDF
动态MRI成像技术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LARS的评估价值
15
作者 顾程 申新宇 +2 位作者 孙静华 闫赛克 王海平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653-657,共5页
目的 探讨动态MRI成像技术在评估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形态学及动力学变化中的研究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35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出现LARS的患者。受试者均于术前1周和术后3个月内行盆腔常规MRI及动态MRI检查,将... 目的 探讨动态MRI成像技术在评估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形态学及动力学变化中的研究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35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出现LARS的患者。受试者均于术前1周和术后3个月内行盆腔常规MRI及动态MRI检查,将常规MRI检查作为静息相,动态MRI检查获得提肛相和力排相,于3时相上测量肛直角(ARA)、耻骨联合下缘到耻骨直肠肌直肠后壁附着点连线长度(H线)、耻骨直肠肌直肠后壁附着点到耻尾线垂直长度(M线)、耻骨直肠肌厚度、肛门内括约肌和外括约肌厚度等参数,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中度与重度间MRI各参数的差异。结果 LARS患者术前和术后的ARA、H线长度、M线长度在提肛相最小、力排相最大、静息相居中,术前的耻骨直肠肌和肛门内、外括约肌厚度在提肛相最大、力排相最小、静息相居中,3时相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的耻骨直肠肌和肛门内、外括约肌厚度的3时相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RS患者术后的ARA均大于术前,耻骨直肠肌厚度、肛门内括约肌厚度(静息相和提肛相)、肛门外括约肌厚度均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LARS患者术后静息相和提肛相上的ARA大于轻度患者,术后静息相上的肛门内括约肌厚度小于轻度患者(P<0.05),其余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MRI检查技术将动态图像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可作为评估LARS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磁共振成像 动态MRI成像技术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低位直肠癌
下载PDF
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悦 陈敏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年第28期4138-4140,共3页
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大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前切除综合征,生理上的变化带给患者痛苦,心理上容易产生抑郁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主要采用物理治疗、传统医学以及生物反馈等的方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需要患者良好... 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大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前切除综合征,生理上的变化带给患者痛苦,心理上容易产生抑郁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主要采用物理治疗、传统医学以及生物反馈等的方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需要患者良好的依从性与医护人员不断的干预。目前评定直肠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量表有许多,但缺乏直肠癌前切除术后生活质量的特异性评估方法,国内外对于前切除综合征生活质量的评估主要采用相关症状的可适性量表,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寻找有效的评估与治疗方法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 生活质量 综述
原文传递
盆底肌训练在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7
作者 徐静 蔡小凤 +1 位作者 陈萍萍 赵惠英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38,共5页
盆底肌训练在直肠癌患者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中取得了初步效果。文章对盆底肌训练在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中应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和现有研究的不足及展望等进行综述,以期为直肠癌患者盆底肌训练方案的实施提供... 盆底肌训练在直肠癌患者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中取得了初步效果。文章对盆底肌训练在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中应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和现有研究的不足及展望等进行综述,以期为直肠癌患者盆底肌训练方案的实施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肌训练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直肠癌
下载PDF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的意义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志翔 龚光伟 +1 位作者 赵丹 李胜文 《腹部外科》 2020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手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left colonic artery,LCA)的可操作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收治的129例实施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保留LCA分为保留LCA组(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手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left colonic artery,LCA)的可操作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收治的129例实施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保留LCA分为保留LCA组(51例)和不保留LCA组(78例),比较两组病人术中、术后情况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在术中出血量、分离脾区数、清扫第253组淋巴结数、预防性造瘘数、吻合口漏发生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保留LCA组手术时间长于不保留LC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LCA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短于不保留LC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保留LCA不影响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清扫,可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的风险和减少术后通气时间,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 左结肠动脉
下载PDF
【评论】直肠癌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症状的远期变化: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的纵向随访研究
19
作者 窦若虚 何思祺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4年第3期364-365,共2页
背景在直肠癌术后患者中,肠道功能障碍(亦称低位前切除综合征)常见而且会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然尚缺乏长期纵向随访研究资料,但是人们通常认为该综合征的症状仅可在术后2年内得到改善。目的阐述低位前切除综合征患者在术后3年以... 背景在直肠癌术后患者中,肠道功能障碍(亦称低位前切除综合征)常见而且会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然尚缺乏长期纵向随访研究资料,但是人们通常认为该综合征的症状仅可在术后2年内得到改善。目的阐述低位前切除综合征患者在术后3年以远的纵向变化,并探讨与之相关的因素。设计在参与多中心FOWARC随机对照试验中队列规模最大的单中心开展长期纵向随访。设定单中心为四级转诊中心。患者研究对象为确诊直肠癌并接受长程新辅助化疗或放化疗,随后进行保括约肌的直肠切除术的患者。主要观察指标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评分和造口状态的变化。结果在初始阶段——中位随访时间达39个月的随访中,有220例患者应答,其中178例(80.9%)在第二阶段——中位随访时间达83个月时应答。在此期间,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评分的平均值从29.5(95%CI:28.3~30.7)降至18.6(95%CI:16.6~20.6)。56例(31.5%)患者的低位前切除综合征严重程度从“重度”变为“无/轻度”,6例(3.4%)患者由于严重的肠道功能障碍而新建造口。新辅助放疗(P=0.016)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评分降低呈独立负相关。局限性长期随访期间有患者失访。结论大多数罹患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直肠癌患者在直肠切除术后3年以远仍可获得症状的持续改善。新辅助放疗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症状的远期改善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纵向随访 新辅助放疗 直肠癌
下载PDF
基于时机理论的直肠癌患者低位前切除综合征预防干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佳男 胡海燕 +5 位作者 殷欣 汪彦君 王美玲 张晴 王权 李虹彦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12期1761-1767,共7页
目的:评价以时机理论为框架的预防干预对降低直肠癌患者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的效果,为改善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7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胃结直肠外科治疗的... 目的:评价以时机理论为框架的预防干预对降低直肠癌患者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的效果,为改善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7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胃结直肠外科治疗的10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50例,干预组5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基于时机理论的预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造口还纳术后1个月、3个月低位前切除综合征发生情况、严重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造口还纳术后3个月的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评分及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发生率(64.70%)显著低于对照组(88.00%)(P<0.05);干预组术后1个月、3个月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时机理论的预防干预可有效降低直肠癌患者术后3个月低位前切除综合征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提高患者术后短期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直肠癌 时机理论 预防干预 护理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