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1─磷酸甘露醇脱氢酶基因转化百脉根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燕 李聪 +3 位作者 苏加楷 黄文惠 陈受宜 刘风华 《草地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7-11,共5页
本文以百脉根子叶外植体为受体材料,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导入外源目的基因1-磷酸甘露醇脱氨酶(mtlD)基因和npt-Ⅱ基因,建立了转化系统,获得转基因植株,转化频率为9.7%.转化处理的外植体再生植株的茎段在含卡那霉素的... 本文以百脉根子叶外植体为受体材料,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导入外源目的基因1-磷酸甘露醇脱氨酶(mtlD)基因和npt-Ⅱ基因,建立了转化系统,获得转基因植株,转化频率为9.7%.转化处理的外植体再生植株的茎段在含卡那霉素的分化培养基上膨大,再生成苗和植株。抗性植株的形态正常,移入盆栽后生长良好。PCR扩增与扩增产物的Southern杂交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百脉根基因组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脉根 根癌农杆菌 基因转化 再生植株
下载PDF
百脉根表达H5N1亚型禽流感血凝素的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占路 唐益雄 +4 位作者 薛文通 刘建利 梁哲 卢运明 吴燕民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03-307,共5页
【目的】将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AIVHA)基因转入牧草植物中,利用豆科牧草作为植物生物反应器来生产禽流感抗原蛋白,探索研制禽流感转基因植物可饲用疫苗的可行性。【方法】以百脉根子叶柄外植体作为转化受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AI... 【目的】将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AIVHA)基因转入牧草植物中,利用豆科牧草作为植物生物反应器来生产禽流感抗原蛋白,探索研制禽流感转基因植物可饲用疫苗的可行性。【方法】以百脉根子叶柄外植体作为转化受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AIVHA基因导入百脉根,子叶柄外植体经过共培养、筛选分化、再生,得到抗性植株。对抗性植株进行了PCR、RT-PCR检测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证明AIVHA基因已经导入到百脉根基因组中,在核酸水平和蛋白水平都得到了表达。【结论】利用百脉根表达禽流感抗原蛋白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 血凝素 转化 百脉根
下载PDF
干旱胁迫及复水处理对百脉根叶片丙二醛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宋丽梅 代微然 +3 位作者 任健 马向丽 欧阳青 毕玉芬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7-42,共6页
以栽培型和野生型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 L.)为试验材料,对干旱胁迫4,8,12,16 d和复水处理下4,8 d百脉根的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相对含水量逐渐下降,叶绿素含量、MDA含量、SOD... 以栽培型和野生型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 L.)为试验材料,对干旱胁迫4,8,12,16 d和复水处理下4,8 d百脉根的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相对含水量逐渐下降,叶绿素含量、MDA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复水后,各指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但POD的活性明显仍低于对照(P<0.05);从MDA含量变化来看,复水后细胞膜受到的伤害仍然没有修复。干旱胁迫处理下,栽培型和野生型材料的生理生化变化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说明来自湿润环境中的野生百脉根的耐旱性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脉根 干旱胁迫 复水 抗氧化酶系统 lotus corniculatus l
下载PDF
FMDV vp1基因在豆科牧草百脉根中的转化与表达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宝琴 王小龙 +3 位作者 张永光 潘丽 王文秀 董金杰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5年第5期526-529,共4页
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FMDV阿克苏(Akesu/O/58)株结构基因vp1转化豆科牧草百脉根子叶和子叶柄,其愈伤、芽和生根等过程经50 mg/L Kan筛选后,获得Kan抗性百脉根植株。对抗性植株进行vp1基因的PCR、RT-PCR检测和VP1蛋白的Western-blott... 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FMDV阿克苏(Akesu/O/58)株结构基因vp1转化豆科牧草百脉根子叶和子叶柄,其愈伤、芽和生根等过程经50 mg/L Kan筛选后,获得Kan抗性百脉根植株。对抗性植株进行vp1基因的PCR、RT-PCR检测和VP1蛋白的Western-blotting杂交。结果表明:vp1基因转入百脉根中,检测有转录活性;目的蛋白获得了正确表达;扩繁和移栽后获得了批量转基因百脉根,为下一阶段的动物试验提供了实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根癌农杆菌 VP1基因 转化 表达 百脉根
下载PDF
发根农杆菌介导的百脉根的基因转化 被引量:8
5
作者 陈燕 李聪 +3 位作者 苏加楷 黄文惠 吕德杨 赵广宇 《草地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16-120,共5页
本文报道了豆科植物简单有效的转化再生实验系统。百脉根子叶外植体被含发根性Ri质粒载体的发根农杆菌感染,孩载体带有一个npt-Ⅱ基因和一个甘露碱合成酶基因。在含卡那霉素的筛选培养基上,外值体能诱导出毛根,并不断生长,毛根诱... 本文报道了豆科植物简单有效的转化再生实验系统。百脉根子叶外植体被含发根性Ri质粒载体的发根农杆菌感染,孩载体带有一个npt-Ⅱ基因和一个甘露碱合成酶基因。在含卡那霉素的筛选培养基上,外值体能诱导出毛根,并不断生长,毛根诱导频率为45.5%。切取毛根根段在筛选培养基上培养,毛很能膨大,并分化再生成苗和植株,其再生率为77.9%。抗性植株形态正常,浅层根系发达。DNA斑点杂交与Southern杂交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百脉根基因组上。甘露碱测定结果表明外源甘露碱合成酶基因已在百脉根植株水平上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根农杆菌 基因转化 百脉根 再生植株
下载PDF
百脉根单株产量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崔亚飞 曹致中 马乐元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3-106,160,共5页
通过对百脉根单株的11个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分枝长度(X2)、分枝节间数(X3)、分枝茎粗(X4)、侧枝数(X6)、侧枝长度(X7)、侧枝节间数(X8)、侧枝茎粗(X9)对单株产量(Y)的作用达到极显著水平,分枝数(X1)、自然高度(X11)与单株产... 通过对百脉根单株的11个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分枝长度(X2)、分枝节间数(X3)、分枝茎粗(X4)、侧枝数(X6)、侧枝长度(X7)、侧枝节间数(X8)、侧枝茎粗(X9)对单株产量(Y)的作用达到极显著水平,分枝数(X1)、自然高度(X11)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而分枝叶柄长度(X5)、侧枝叶柄长度(X10)则与产量的相关性不显著.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对产量的直接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分枝长度(1.121 6)>分枝节间数(0.346 3)>侧枝长度(0.114 6)>分枝数(0.106 4)>分枝茎粗(0.084 6)>侧枝节间数(0.034 2)>侧枝茎粗(0.028 9)>侧枝数(0.021 6)>侧枝叶柄长度(-0.043 6)>分枝叶柄长度(-0.065 4)>自然高度(-0.748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脉根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百脉根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路玉兰 孙艳香 +1 位作者 冯雪 赵学良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8-85,共8页
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SAMDC;EC 4.1.1.50)是多胺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以日本百脉根EST序列为基础,通过设计特异引物进行RT-PCR扩增,获得了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编码cDNA,命名为LcSAMDC1。LcSAMDC1基因组序列全长2 626 bp,存在3个内含子... 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SAMDC;EC 4.1.1.50)是多胺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以日本百脉根EST序列为基础,通过设计特异引物进行RT-PCR扩增,获得了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编码cDNA,命名为LcSAMDC1。LcSAMDC1基因组序列全长2 626 bp,存在3个内含子;cDNA序列全长1 799 bp,存在3个植物SAMDC基因特征性ORF,其中tORF编码2个氨基酸残基,sORF编码55个氨基酸残基,mORF编码354个氨基酸残基;mORF编码产物推断的分子量为38.6 kDa,具有2个高度保守的功能结构域(酶原剪切位点和PEST结构域);半定量RT-PCR分析显示,LcSAM-DC1在幼叶和根中具有高水平的表达,在茎中表达水平较低,而在成熟叶片中不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脉根 多胺 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 lcSAMDC1
下载PDF
百脉根早熟品系农艺性状初报 被引量:6
8
作者 闫向忠 曹致中 +1 位作者 冯玉兰 王敬龙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92-96,共5页
对里奥、迈瑞伯和百脉根早熟品系(源于迈瑞伯)在甘肃景泰的生长状况进行了观察,并对3个品种的物候期、产草量、越冬率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早熟品系较其他2个品种物候期明显提前,生育天数明显缩短.早熟品系年均鲜、干草产量分别达42.... 对里奥、迈瑞伯和百脉根早熟品系(源于迈瑞伯)在甘肃景泰的生长状况进行了观察,并对3个品种的物候期、产草量、越冬率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早熟品系较其他2个品种物候期明显提前,生育天数明显缩短.早熟品系年均鲜、干草产量分别达42.593、10.553 t/hm2,迈瑞伯分别为29.490、7.562 t/hm2,早熟品系干、鲜草产量极显著高于迈瑞伯;里奥的干草产量为9.604 t/hm2,极显著低于早熟品系.试验结果还表明,早熟品系的生长速度及越冬率均优于迈瑞伯,其在景泰地区的生长表现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脉根 早熟品系 物候期 产量 农艺性状
下载PDF
百脉根植株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6
9
作者 韩阳 卢福荣 +3 位作者 崔智昕 王成 茹艺 李曹娜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2期152-156,共5页
以百脉根的下胚轴为外植体材料,探究不同激素种类和不同浓度对百脉根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增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2,4—D 2.0 mg/L+KT 2.0 mg/L+3%蔗糖+0.7%琼脂;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最佳培养基为:MS+6-... 以百脉根的下胚轴为外植体材料,探究不同激素种类和不同浓度对百脉根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增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2,4—D 2.0 mg/L+KT 2.0 mg/L+3%蔗糖+0.7%琼脂;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5 mg/L+3%蔗糖+0.7%琼脂;诱导不定芽生根的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NAA 0.01 mg/L+2%蔗糖+0.7%琼脂,生根率达100%;实验建立了一个高频的百脉根再生体系,为百脉根基因工程操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脉根 下胚轴 愈伤组织 不定芽 再生体系
下载PDF
百脉根高频再生体系建立和猪瘟病毒E2基因的遗传转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贾永红 孙艳香 +3 位作者 张江丽 冯雪 袁晓圆 张冰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368-2372,共5页
在建立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 L.)高频再生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农杆菌介导,将猪瘟病毒(CSFV)表面抗原E2基因转化进入百脉根,获得转基因阳性株系5个。并对遗传转化体系中关键性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化体系为子叶预培养3 d后,用OD... 在建立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 L.)高频再生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农杆菌介导,将猪瘟病毒(CSFV)表面抗原E2基因转化进入百脉根,获得转基因阳性株系5个。并对遗传转化体系中关键性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化体系为子叶预培养3 d后,用OD600nm为0.5±0.05的菌液侵染30 min,共培养3 d并添加AS(乙酰丁香酮),选择培养基中卡那霉素浓度为50 mg/L,可获得理想的转化效率。为抗猪瘟可食性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 l ) 高频再生 遗传转化
下载PDF
低温胁迫对转ChIFN-α基因百脉根抗寒生理生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广巧 宋莉 赵德刚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849-2853,共5页
为研究转Ch IFN-α基因百脉根的低温生长特性,对其进行4℃低温离体水培和可溶性蛋白(S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脯氨酸(Pro)的测定分析,探讨低温胁迫对转Ch IFN-α基因百脉根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25 d低温处理期间,百... 为研究转Ch IFN-α基因百脉根的低温生长特性,对其进行4℃低温离体水培和可溶性蛋白(S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脯氨酸(Pro)的测定分析,探讨低温胁迫对转Ch IFN-α基因百脉根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25 d低温处理期间,百脉根植株均生长迟缓,野生型(WT)还出现叶片枯黄和茎基部腐烂等冻害现象。转基因百脉根(TP)植株同期的MDA含量比WT低1.03倍(p<0.01),WT的MDA下降幅度仅为TP植株的86%。TP同期的SP、SOD、Pro含量均较WT高(p<0.01),且出现的降幅小。TP同期的SP、SOD和Pro含量分别是WT的1.21倍、1.27倍和1.72倍(p<0.01),WT同期的SP和SOD降幅分别是TP的2.26倍和1.93倍(p<0.01),TP植株的SOD含量峰值比WT提前5 d,TP的Pro在中后期增至WT植株的150%和129%。结果表明,转基因百脉根具有较好的低温耐受性和耐受生理基础,这对其在高寒山区的进一步应用及管理提供了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脉根 鸡α-干扰素基因 转基因百脉根 低温胁迫 生理生化特性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野生百脉根种子休眠及萌发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任健 代微然 +2 位作者 宋丽梅 欧阳青 马向丽 《种子》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共4页
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 L.)是一种富含营养物质的豆科牧草,适应酸性、干旱及贫瘠的土壤,在我国分布广泛,然而种子的休眠特性限制了它的利用。为此,以青藏高原亚高山草甸的野生百脉根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擦破种皮、化学腐蚀、低温冷... 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 L.)是一种富含营养物质的豆科牧草,适应酸性、干旱及贫瘠的土壤,在我国分布广泛,然而种子的休眠特性限制了它的利用。为此,以青藏高原亚高山草甸的野生百脉根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擦破种皮、化学腐蚀、低温冷冻等方法研究打破种子休眠的办法。研究结果表明,野生百脉根种子的硬实率高达92.3%,种皮厚度为(65.63±2.26)μm,比对照高出60.4%(p<0.01),可见野生百脉根种子以种皮厚、透水性差为特点。试验还发现,擦破种皮后,种子的发芽率由8.7%提高到85%;浓度为98%的浓硫酸浸泡5,15,25min均能有效地降低种子的硬实率,提高发芽率,其中以15,25min处理效果最好,相比而言,浓度为40%的NaOH处理效果不明显。GA_3、低温湿沉积+GA_3及-4℃,-20℃及液氮超低温冷冻能显著提高发芽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脉根 休眠 硬实 发芽率 平均发芽天数
下载PDF
百脉根液泡膜H^+-PPase基因的cDNA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艳香 王勇 《植物生理学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57-663,共7页
采用EST电子克隆和RACE技术从豆科模式植物百脉根中克隆到一个液泡膜H+-PPase基因的cDNA,命名为LcVP1。该cDNA长为2962bp,含2304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767个氨基酸,其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与绿豆、拟南芥等I类液泡膜H+-PPase的氨基酸序列... 采用EST电子克隆和RACE技术从豆科模式植物百脉根中克隆到一个液泡膜H+-PPase基因的cDNA,命名为LcVP1。该cDNA长为2962bp,含2304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767个氨基酸,其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与绿豆、拟南芥等I类液泡膜H+-PPase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80%以上,且有很高的功能区段保守性。该cDNA序列已提交GenBank,登录号为EF440187。半定量RT-PCR表明,LcVP1在根、茎、叶中的表达不同,叶中表达最多,茎中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脉根 液泡膜H^%PlUS%-PPase lcVP1
下载PDF
含硫氨基酸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对百脉根的转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关宁 王涌鑫 +2 位作者 李聪 苗丽宏 张博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9年第2期257-263,共7页
在本研究中,用限制性内切酶NcoⅠ和BglⅡ从中间载体pMD18zeolin和pMD18zein上切下zeolin基因(约1600bp)和γ-zein基因(约720bp),将其定向连接在经相同酶切的质粒载体pCAMBIA1302上,构建成植物表达载体pCBzeolin和pCBzein。采用冻融法将p... 在本研究中,用限制性内切酶NcoⅠ和BglⅡ从中间载体pMD18zeolin和pMD18zein上切下zeolin基因(约1600bp)和γ-zein基因(约720bp),将其定向连接在经相同酶切的质粒载体pCAMBIA1302上,构建成植物表达载体pCBzeolin和pCBzein。采用冻融法将pCBzeolin和pCBzein导入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菌株LBA4404,利用该菌株转化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L.)。经过共培养、筛选分化、再生,得到抗性植株。对抗性植株进行了PCR、RT-PCR检测表明,γ-zein和zeolin基因已经整合到百脉根基因组中,在核酸水平得到了表达。含硫氨基酸数据分析表明,转zeolin基因植株含硫氨基酸含量极显著高于转γ-zein基因植株和对照植株的含量(P<0.01),但转γ-zein基因植株与对照植株间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硫氨基酸基因 表达载体构建 百脉根 转化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Growth-promoting Bacteria from Rhizosphere of Pastures and Their Effects on Growth of Lotus corniculatus L. 被引量:1
15
作者 Lu CAI Yajiao LI +2 位作者 Xiaoxia LIU Xin WEI Jianhong SHU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19年第5期106-111,共6页
[Objective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nitrogen-fixing and phosphate-solubilizing strains and the optimal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functional strains,in order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Objective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nitrogen-fixing and phosphate-solubilizing strains and the optimal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functional strains,in order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GPR compound fertilizers suitable for local environment.[Methods] In this study,16S rDNA gene sequence analysis was used to identify fast-growing and competitive strains from pasture nodules and rhizosphere soils in Guizhou Province,and three representative Rhizobia and phosphorus-solubilizing bacteria were chosen for the test of bacterial combination when reducing 50% of nitrogen and 30% of phosphorus.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train combinations on the plant height,root length,aboveground and underground biomass of Lotus corniculatus L.were investigated,and the total nitrogen and total phosphorus contents of the plants were determined.[Results] The mixed bacterial agents could promote the increase of root biomass,and the effects of A1,A3,B3 and C3 were the most obvious.The fresh weight and dry weight of the roots of L.corniculatus increased by 30.35%-168.45% and 26.43%-180.00%,respectively,and A3,B3,B2 and C3 had the best effects.The total phosphorus content of the plants increased by 12.79%-55.25% compared with the CK2;and most of the bacterial agents with significant growth-promoting effects showed decreased total nitrogen contents,while those with non-significant growth-promoting effects showed significantly-increased total nitrogen contents,which were not as much as the CK1.Comprehensively,the most productive combination was C3,namely R27-2 Rhinohizobium fredii and P33-3 Stenotrophomonas rhizophila.[Conclusions] This study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oduction and promotion of bacterial fertiliz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WTH-PROMOTING BACTERIA lotus corniculatus l. BIOMASS Quality
下载PDF
百脉根青贮对不同添加剂的响应 被引量:2
16
作者 董起飞 许庆方 +5 位作者 玉柱 孙启忠 白春生 关少波 朱修利 孙果丽 《饲料博览》 2012年第5期27-30,共4页
百脉根作为一种优质的豆科牧草,现阶段在调制青贮饲料方面研究的很少,试验旨在通过百脉根对不同添加剂的响应来研究百脉根青贮的特性。试验以原料的含水量和添加剂为两因子,设置6个处理,分别是原料含水量设置鲜贮和晾晒2处理,添加剂采... 百脉根作为一种优质的豆科牧草,现阶段在调制青贮饲料方面研究的很少,试验旨在通过百脉根对不同添加剂的响应来研究百脉根青贮的特性。试验以原料的含水量和添加剂为两因子,设置6个处理,分别是原料含水量设置鲜贮和晾晒2处理,添加剂采用对照、添加甲酸、添加蔗糖3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甲酸和蔗糖极显著降低了青贮饲料的pH和氨态氮含量(P<0.01);添加甲酸和蔗糖极显著增加乳酸含量(P<0.01);同时,添加蔗糖显著增加了乙酸含量(P<0.05);青贮有效控制了硝酸盐的含量,而对其他各种养分却无显著的影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脉根 添加剂 青贮
下载PDF
优良豆科牧草百脉根一次性生根成苗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侯学瑛 钟妙娥 +5 位作者 何穗华 吴燕民 卢运明 张占路 濮冶民 郑平 《热带农业科学》 2012年第12期5-8,共4页
以百脉根品种—里奥为材料,通过不同组培配方培养基培养后,观察萌芽、生根和生长情况,确定用于百脉根一次性生根成苗的组织培养快繁方法和培养程序,其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IBA 0.1 mg/L+NAA 0.05 mg/L+蔗糖30 g+琼脂8 g,pH 5.5~5.8。... 以百脉根品种—里奥为材料,通过不同组培配方培养基培养后,观察萌芽、生根和生长情况,确定用于百脉根一次性生根成苗的组织培养快繁方法和培养程序,其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IBA 0.1 mg/L+NAA 0.05 mg/L+蔗糖30 g+琼脂8 g,pH 5.5~5.8。该配方和程序具有培养周期短、操作简便、成本较低、易于操作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脉根 组织培养 快繁技术
下载PDF
百脉根的体细胞胚胎发生与高频率植株再生
18
作者 何奕昆 侯万儒 梁素华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年第1期16-20,共5页
百脉根的子叶、下胚轴、根在含BA,KT,ZT或TDK(0.5mg/L)的MS培养基上均可直接成苗.芽分化频率与添加在培养基里的激素种类密切相关.激素浓度对芽的分化和苗的形态影响极大,再生植株经不定芽和体细胞胚胎发生途... 百脉根的子叶、下胚轴、根在含BA,KT,ZT或TDK(0.5mg/L)的MS培养基上均可直接成苗.芽分化频率与添加在培养基里的激素种类密切相关.激素浓度对芽的分化和苗的形态影响极大,再生植株经不定芽和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形成.体细胞胚起源于单细胞,其发育过程与合子胚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脉根 组织培养 体细胞胚胎发生 牧草 豆科
下载PDF
3种牧草在农业观光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杜桂娟 马凤江 杨姝 《园艺与种苗》 CAS 2022年第1期18-20,共3页
近年来,我国农业观光园建设步伐加快,需要大量的优良地被观赏植物造景。该文根据多年来对百脉根、小冠花和聚合草的引种试验结果,概略地论述了其在农业观光园中造景的优势特点,介绍了其观赏特性和常见应用形式,提出了优化种植技术,以促... 近年来,我国农业观光园建设步伐加快,需要大量的优良地被观赏植物造景。该文根据多年来对百脉根、小冠花和聚合草的引种试验结果,概略地论述了其在农业观光园中造景的优势特点,介绍了其观赏特性和常见应用形式,提出了优化种植技术,以促进其在农业观光园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脉根 小冠花 聚合草 地被植物 农业观光园
下载PDF
百脉根液泡膜H^+-PPase基因LcVP1植物表达载体构建与转基因毛白杨的获得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艳香 冯雪 赵学良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4-138,共5页
为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进行杨树耐盐性状的遗传改良,笔者分析已克隆的百脉根液泡膜H+-PPase基因LcVP1的cDNA序列,根据其与植物表达中间载体pGN上的酶切位点设计1对带酶切位点的特异性引物,以测序质粒为模板,PCR扩增百脉根液泡膜H+-PPase基... 为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进行杨树耐盐性状的遗传改良,笔者分析已克隆的百脉根液泡膜H+-PPase基因LcVP1的cDNA序列,根据其与植物表达中间载体pGN上的酶切位点设计1对带酶切位点的特异性引物,以测序质粒为模板,PCR扩增百脉根液泡膜H+-PPase基因开放阅读框片段。双酶切PCR回收产物和pGN载体,将目的片段定向连接构建成植物表达载体pGVP,并转入根癌农杆菌;在此基础上,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叶盘转化法,将百脉根液泡膜H+-PPase基因转入毛白杨基因组中。转基因杨树的获得,为获得耐盐性提高的杨树品系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脉根 液泡膜H%PlUS%-PPase lcVP1 pGVP 毛白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