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旅游转型升级背景下传统干栏的民宿式更新--以龙脊景区的金竹寨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熊伟 刘家汝 邓继莹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5-150,共6页
通过对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景区内民族村寨的田野调查,分析了村寨旅游开发及民居旅游转型的情况,从民宿经营策略、营建策略的角度对比分析金竹寨与景区内其他村寨干栏更新的现状,探索了旅游转型升级背景下传统干栏民宿式更新的内在... 通过对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景区内民族村寨的田野调查,分析了村寨旅游开发及民居旅游转型的情况,从民宿经营策略、营建策略的角度对比分析金竹寨与景区内其他村寨干栏更新的现状,探索了旅游转型升级背景下传统干栏民宿式更新的内在机制与逻辑,明晰了传统民居因市场资本作用发生更新演变背后所隐藏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干栏更新 旅游转型升级 金竹寨 龙脊景区
下载PDF
从摩擦记忆到和睦相处——龙脊景区民族关系考察 被引量:1
2
作者 罗彩娟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6-13,共8页
龙胜县龙脊景区的居民由壮、汉、瑶三个民族共同组成。这三个民族的关系由最初迁徙过程造成的摩擦记忆,到后来在梯田开垦中的相互扶持、旅游开发中的团结互助、日常交往中的情同手足等一系列变化,充分体现了龙脊景区民族关系由摩擦走向... 龙胜县龙脊景区的居民由壮、汉、瑶三个民族共同组成。这三个民族的关系由最初迁徙过程造成的摩擦记忆,到后来在梯田开垦中的相互扶持、旅游开发中的团结互助、日常交往中的情同手足等一系列变化,充分体现了龙脊景区民族关系由摩擦走向和睦相处的动态过程。雕刻在龙脊景区古壮寨风雨桥上的"三鱼共首图"就是这一动态过程的生动体现和历史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脊景区 民族关系 摩擦记忆 和睦相处
下载PDF
风景区规划中居民社会调控规划探讨——以《广西龙脊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例
3
作者 丁玲 李毅艺 《广西城镇建设》 2011年第9期16-20,共5页
龙脊风景名胜区以高海拔梯田和壮、瑶族等少数民族和谐共生的景观为特色,其聚居村落已成为风景区景观中的重要组成元素。本文从规划专业角度出发,融合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综合知识,以风景区保护为前提,以人文关怀为宗旨,对... 龙脊风景名胜区以高海拔梯田和壮、瑶族等少数民族和谐共生的景观为特色,其聚居村落已成为风景区景观中的重要组成元素。本文从规划专业角度出发,融合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综合知识,以风景区保护为前提,以人文关怀为宗旨,对风景区的居民社会进行整体的控制、调整和引导,旨在促进风景区各组成要素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人文关怀 龙脊风景区
下载PDF
龙脊梯田景区干湿季节下多层级地表径流氮、磷元素变化特征研究
4
作者 徐德兰 王凯杰 +1 位作者 朱学莲 郑文俊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57-66,共10页
氮、磷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要元素,也是流域水生态系统内源负荷重要的影响因子。为探讨龙脊梯田景区氮、磷元素在干湿季节条件下迁移规律,对960~800 m、800~680 m、680~550 m、550~400 m、400~210 m自上而下5个层级水质总氮、总磷、氨氮... 氮、磷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要元素,也是流域水生态系统内源负荷重要的影响因子。为探讨龙脊梯田景区氮、磷元素在干湿季节条件下迁移规律,对960~800 m、800~680 m、680~550 m、550~400 m、400~210 m自上而下5个层级水质总氮、总磷、氨氮、硝态氮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龙脊梯田景区多层级地表径流氮、磷元素浓度在干湿季下差异不显著(p≥0.01),氨氮和总磷两者浓度都较低;总氮和硝态氮浓度湿季低于干季;但总氮、硝态氮浓度在800~680 m第2层级上达到最高。在200~800 m海拔总氮、氨氮、硝态氮浓度随海拔高度成正比且位于村落和农田密集区;进而说明,干湿季降水量变化和村落、农田的密集程度是影响龙脊梯田景区流域水质中氮、磷元素浓度变化迁移路径及其流失特征的主要原因,需要加强对景区村落和农田氮素污染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脊梯田景区 干湿季 氮、磷 多层级 地表径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