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4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汉族女性长骨推断身高的研究 被引量:48
1
作者 张继宗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2-307,共6页
本文通过对中国汉族女性 6 9副已知生前确切身高的四肢长骨的测量 ,研究了中国汉族女性四肢长骨推断身高的方法 ,建立了中国汉族女性上、下肢骨推断身高的一元回归方程 ,二元回归方程及三元回归方程。
关键词 长骨 身高推断 个体识别 法医人类学
下载PDF
长骨医源性骨不连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43
2
作者 李冀 赵伟超 +4 位作者 关鹏飞 王舒新 葛欣昌 焦翔 陈长河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长骨骨干医源性骨不连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原因。方法对自2005年1月~2009年2月期间收治的185例肱骨、股骨、胫骨无菌性骨不连,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其中134例与医源性有关。回顾调查此类骨不连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分析引起医源性骨不... 目的探讨长骨骨干医源性骨不连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原因。方法对自2005年1月~2009年2月期间收治的185例肱骨、股骨、胫骨无菌性骨不连,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其中134例与医源性有关。回顾调查此类骨不连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分析引起医源性骨不连的各种相关因素。结果骨不连的发生部位:肱骨、股骨、胫骨分别占24%、31%、45%;骨不连的患者以青壮年为主;其中骨不连肥大型62例,萎缩型72例;原复位方式切开复位占72%,闭合复位的占15%,有限切开复位占13%;内固定术不能为骨折愈合提供充分的力学稳定51例,手术操作问题11例,内固定技术理念的偏差84例,不恰当的康复指导24例。结论熟悉骨不连的流行病学特点,对于治疗和预防骨不连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骨 骨不连 医源性 内固定 临床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低频可控性微动影响长骨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喻鑫罡 张先龙 曾炳芳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8期744-748,共5页
目的应用可控性微动外固定支架研究骨折端低频微动对骨痂增殖和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绵羊39只,双侧胫骨中段横行截骨,间隙2mm,用连有微动装置的单边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10d,随机选择一侧肢体进行微动,按不同的微动频率分为3组:A组0.5H... 目的应用可控性微动外固定支架研究骨折端低频微动对骨痂增殖和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绵羊39只,双侧胫骨中段横行截骨,间隙2mm,用连有微动装置的单边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10d,随机选择一侧肢体进行微动,按不同的微动频率分为3组:A组0.5Hz,B组1Hz,C组5Hz;幅度为0.25mm,4周结束(30min/d)。另一侧肢体不微动,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4、6、9周切取标本进行大体观察、X线检查、组织学检测及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大体与X线检查显示各实验组均有大量的骨痂生成,4周末达高峰;组织学检测显示微动组骨痂软骨内骨化与类骨质形成的速率在6周最为明显,均快于对照组,以B组形成速率最快。9周末生物力学测试微动组弯曲刚度均强于对照组,以B组的力学强度最大。结论骨折端低频微动在骨折愈合早期均能有效地促进骨痂生长,加速骨痂的矿化,以1Hz频率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 可控性微动 长骨 骨折愈合 外固定器
原文传递
带锁髓内钉治疗长管骨多发骨折疗效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苟三怀 欧阳跃平 +3 位作者 钱齐荣 刘岩 叶晓健 潭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29-130,共2页
目的 :评价带锁髓内针治疗长管骨多发骨折的疗效临床分析。方法 :对四肢多发骨折的诊断和分类均采用AO标准 ,134多发长管骨骨折全部采用带锁髓内钉不扩髓、闭合穿钉技术进行内固定 ,2 0处为动力性内固定 ,114处为静力性内固定。结果 :... 目的 :评价带锁髓内针治疗长管骨多发骨折的疗效临床分析。方法 :对四肢多发骨折的诊断和分类均采用AO标准 ,134多发长管骨骨折全部采用带锁髓内钉不扩髓、闭合穿钉技术进行内固定 ,2 0处为动力性内固定 ,114处为静力性内固定。结果 :本组住院日 10~ 32d ,平均住院日 18.5d。随访时间 3~ 12个月 ,平均 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 :2 1处肱骨骨折愈合时间 4~ 8个月 ,平均 6个月 ;47处股骨骨折愈合时间 5~ 8个月 ,平均 6 .5个月 ;6 6处胫骨骨折愈合时间 7~ 10个月 ,平均 8个月。结论 :带锁髓内钉是目前治疗长管骨多发骨折最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疗效肯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管骨 多发骨折 带锁髓内钉 治疗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基于拼接技术的医学X光片全景成像 被引量:22
5
作者 张旭峰 严壮志 +1 位作者 N.R.Wanigasekara 刘书朋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60-364,共5页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特征检测、特征匹配、空间坐标变换和图像混合等4个步骤的图像拼接技术,用于脊椎和长骨等X线图像的自动且无需标尺的全景成像。方法通过Haar小波分解和Sobel算子检测图像特征点,使用归一化互相关和一致性条件来实现特...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特征检测、特征匹配、空间坐标变换和图像混合等4个步骤的图像拼接技术,用于脊椎和长骨等X线图像的自动且无需标尺的全景成像。方法通过Haar小波分解和Sobel算子检测图像特征点,使用归一化互相关和一致性条件来实现特征点之间的匹配,根据匹配的特征点信息估计仿射变换模型参数,最后将重叠区域的像素通过加权求和实现合成。结果经开放式X线图像数据库和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临床骨科X光图像数据的实验,结果显示对重叠面积在50%以上的X光图像,系统能够自动进行拼接。主观问卷调查中86.7%的被访者接收系统的拼接结果。结论该方法能够有效应用于连续X光片全景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图像 图像拼接 长骨 脊椎 全景成像
下载PDF
基于CT图像的长管骨有限元材料属性研究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22
6
作者 樊黎霞 丁光兴 +3 位作者 费王华 董雪花 李颖 杨俊生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2-108,共7页
目的探讨经酒精处理的新鲜人体长管骨个性化材料属性定义的方法,以及骨骼材料数目对有限元结果的影响。方法利用断层扫描CT图片,在Mimics中建立股骨干三维实体模型,然后导入Hypermesh中分割成皮质骨、松质骨以及骨髓;根据相关经验公式... 目的探讨经酒精处理的新鲜人体长管骨个性化材料属性定义的方法,以及骨骼材料数目对有限元结果的影响。方法利用断层扫描CT图片,在Mimics中建立股骨干三维实体模型,然后导入Hypermesh中分割成皮质骨、松质骨以及骨髓;根据相关经验公式分别赋于皮质骨和松质骨的材料参数,设置5组材料数目的不同仿真组;在Abaqus中进行线弹性阶段的压缩实验仿真,并进行体外验证实验。结果端部位移在0~1 mm时,松质骨材料数目为1种,皮质骨材料数目大于10种的整体力-位移有限元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平均相对误差在10%左右;骨干的测量点变形量的有限元结果与实测数据相对误差为14.6%。在小位移下0~0.5 mm时1,种皮质骨材料的整体力-位移的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误差为2.83%。结论 (1)利用CT图片灰度值,可以精确定义骨骼各成份的材料属性;(2)皮质骨材料数目设定对有限元仿真结果影响较大,将皮质骨设定10种即可满足有限元分析需要;(3)小变形时,1种材料的皮质骨就能满足分析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管骨 材料属性 CT扫描 有限元分析 压缩实验 变形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儿童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18
7
作者 郑加贺 马洁韬 +1 位作者 牛之彬 刘东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3期164-165,168,共3页
目的 :探讨儿童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14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平片、CT及MRI表现。结果 :14例患者共发现 16个病灶 ,其中股骨 10个 ,胫骨 4个 ,腓骨及桡骨各 1个。主要表... 目的 :探讨儿童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14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平片、CT及MRI表现。结果 :14例患者共发现 16个病灶 ,其中股骨 10个 ,胫骨 4个 ,腓骨及桡骨各 1个。主要表现为边界清楚的溶骨性破坏、层状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结论 :X线平片是儿童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基础 ,结合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长骨 嗜酸性肉芽肿 影像诊断 X线平片 CT MRI
下载PDF
抗生素骨水泥联合Ilizarov技术在长骨感染性骨缺损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8
作者 张贵春 郑润泉 +3 位作者 邹林 陈晨 郝光亮 曹学成 《实用骨科杂志》 2019年第1期25-28,54,共5页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联合Ilizarov技术个性化治疗长骨感染性骨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6月至2017年1月,我院应用Ilizarov技术个性化治疗股骨、胫骨、肱骨骨折术后感染性骨缺损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18~65岁,平均37岁。其...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联合Ilizarov技术个性化治疗长骨感染性骨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6月至2017年1月,我院应用Ilizarov技术个性化治疗股骨、胫骨、肱骨骨折术后感染性骨缺损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18~65岁,平均37岁。其中胫骨骨缺损12例,清创后骨缺损范围平均7.2cm;股骨骨缺损7例,清创后骨缺损范围平均8.5cm;肱骨骨缺损2例,清创后骨缺损范围平均6cm。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彻底清创,植入含敏感抗生素骨水泥,采用单边或环形外固定架固定,预留截骨延长的外固定架长度,控制感染;二期感染消灭后,根据Ilizarov技术进行截骨延长。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5个月。外固定架固定时间9~21个月,平均17.2个月。外固定架指数(external fixation index,EFI)平均为2.38个月/cm。采用伊里扎洛夫方法研究与应用学会(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of Ilizarov,ASAMI)评价标准评价,骨性结果:优13例,良6例,中2例,优良率为90.5%;功能结果:优11例,良7例,中3例,优良率为85.7%。结论抗生素骨水泥联合Ilizarov技术可有效控制感染,纠正患肢畸形,重建肢体的功能,是治疗长骨感染性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骨水泥 ILIZAROV技术 长骨 感染 骨缺损
下载PDF
葛根素对小鼠长骨雌激素受体α(ER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灵芝 刘启兵 +2 位作者 张永亮 崔颖 龚海英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1743-1746,共4页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长骨骺板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分布及含量的影响,并与内源性雌激素作用相比较,探讨葛根素对骨的作用机制。方法:取16 d胎龄雌性小鼠前肢尺骨,置于BGJb培养基中,葛根素(10-6,10-5和10-4 mol·L-1)和雌二醇(10-6 mol&#...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长骨骺板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分布及含量的影响,并与内源性雌激素作用相比较,探讨葛根素对骨的作用机制。方法:取16 d胎龄雌性小鼠前肢尺骨,置于BGJb培养基中,葛根素(10-6,10-5和10-4 mol·L-1)和雌二醇(10-6 mol·L-1)作用48 h后固定脱钙,HE染色,光镜下计数骨干破骨细胞数及肥大区软骨细胞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下观察阳性细胞定位,图像分析系统下测定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和阳性细胞面积。结果:葛根素组及雌二醇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软骨均增粗、变长,静止区、增殖区和肥大区细胞数目增多,骨化区破骨细胞数量减少。空白对照组骺板肥大区有ERα免疫反应阳性的软骨细胞,表达较弱,静止区、增殖区几乎没有表达。经葛根素或10-6 mol·L-1的雌二醇作用48 h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肥大区表达明显增强,静止区、增殖区也均有ERα表达,葛根素作用明显弱于雌二醇。结论:葛根素能够促进软骨内成骨,其作用可能与其上调ERα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长骨 雌激素受体Α 雌二醇
下载PDF
长骨干骨痂延长骨愈合成骨方式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朱振安 黄劲松 +2 位作者 盛为 侯筱魁 戴克戎 《临床骨科杂志》 2001年第4期244-247,共4页
目的 探讨长骨干骨痂延长骨愈合的成骨方式及其细胞学机制。方法 健康成年山羊 10只 ,左胫骨中段骨膜下横形截骨 ,以四环式外固定架固定。 2周后作骨延长 ,每日延长 1mm ,连续 30天。延长开始至延长结束后 16周分期处死动物取材 ,以X... 目的 探讨长骨干骨痂延长骨愈合的成骨方式及其细胞学机制。方法 健康成年山羊 10只 ,左胫骨中段骨膜下横形截骨 ,以四环式外固定架固定。 2周后作骨延长 ,每日延长 1mm ,连续 30天。延长开始至延长结束后 16周分期处死动物取材 ,以X线摄片、光镜及电镜作连续观察。结果 骨延长开始时 ,骨外膜侧已有小梁骨形成 ,纤维组织呈纵向排列 ,与牵拉方向一致 ;成纤维细胞合成 ,分泌大量胶原纤丝。早期骨形成始于骨外膜侧及两截骨端 ,逐渐向纤维组织深入。骨延长结束后 ,纤维组织最终为成熟骨组织所替代。电镜观察显示上述新骨形成和改建活动均有成纤维细胞的参与。结论 长骨干骨痂延长骨愈合过程主要通过膜内骨化方式完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骨 骨痂 骨延长术 骨再生 山羊 实验
下载PDF
模拟失重九十天对大鼠长骨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马进 陈杰 +1 位作者 丁兆平 张立藩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4年第3期218-220,共3页
目的:研究长期模拟失重对骨的影响.方法:作者使用本室改进的长期尾部悬吊模拟失重大鼠模型,利用物理测量、显微硬度及三点弯曲等试验,观察了90d模拟失重对大鼠长骨生长及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90d悬吊组大鼠股骨直径为... 目的:研究长期模拟失重对骨的影响.方法:作者使用本室改进的长期尾部悬吊模拟失重大鼠模型,利用物理测量、显微硬度及三点弯曲等试验,观察了90d模拟失重对大鼠长骨生长及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90d悬吊组大鼠股骨直径为2.7±0.2mm,低于对照组的相应值3.3±0.2mm(P<0.05);悬吊组股骨的长度为38.8±1.0mm,显著长于对照组的相应值37.5±0.5mm(P<0.05).悬吊组大鼠股骨骨干皮质的显微硬度为30.6±4.1Hv,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应值38.6±4.4Hv(P<0.05).经90d尾部悬吊,大鼠股骨的强度与刚度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但在肱骨,上述指标在两组大鼠间无明显差异.结论:长期尾悬吊模拟失重使大鼠承重骨机械性能降低,其生长受到明显的影响,骨变细长.但此种作用仅限于后肢的股骨,对前肢肱骨的生长及其力学特性并无此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失重 生物力学 长骨 大鼠
下载PDF
Joint spectrogram segmentation and ridge-extraction method for separating multimodal guided waves in long bones 被引量:10
12
作者 ZHANG ZhengGang XU KaiLiang +1 位作者 TA DeAn WANG WeiQi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13年第7期1317-1323,共7页
Ultrasonic guided waves (GWs)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long bones effectively because of the ability to provide the information of the whole bone. In this study, a joint spectrogram segmentation and ridge-extraction (J... Ultrasonic guided waves (GWs)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long bones effectively because of the ability to provide the information of the whole bone. In this study, a joint spectrogram segmentation and ridge-extraction (JSSRE) method was proposed to separate multiple modes in long bones. First, the Gabor time-frequency transform was applied to obtain the spectrogram of multimodal signals. Then, a multi-class image segmentation algorithm was used to find the corresponding region of each mode in the spectrogram, including an improved watershed transform and a region growing procedure. Finally, the ridges were extracted and the time domain signals representing individual modes were reconstructed from these ridges in each region. The validations of this method were discussed by simulated multimodal signals with different signal-to-noise ratios (SNR).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the original signals without noise and the reconstructed signals were calculated to analyze the results quantita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tracted ridge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generated theoretical dispersion curves, and the reconstructed signals were highly related to the original signals, even under the SNR=3 dB situ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modal guided waves long bone SPECTROGRAM SEGMENTATION
原文传递
自体髂骨移植联合BMP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 被引量:9
13
作者 俞旭东 邵增务 《实用骨科杂志》 2008年第12期716-718,721,共4页
目的分析骨折不愈合的原因,探讨骨折不愈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6年4月至2007年10月45例长骨干骨折不愈合病例,手术取出原内固定.重新复位,选用坚强合适内固定材料固定骨折断端,植人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材料及自体髂骨,对于骨... 目的分析骨折不愈合的原因,探讨骨折不愈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6年4月至2007年10月45例长骨干骨折不愈合病例,手术取出原内固定.重新复位,选用坚强合适内固定材料固定骨折断端,植人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材料及自体髂骨,对于骨质缺损较多者同时植入同种异体骨。结果术后随访5~20个月,伤口均一期愈合,至随访时43例达骨性愈合,未发现内固定钢板及髓内钉松动、折弯。其中2例患者活动时肘关节疼痛,1例活动范围在0°~120°之间,1例活动范围在0°~90°之间;1例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外展范围0°~80°;1例患者活动时膝关节疼痛,活动范围在0°~60°之间。结论内固定不牢固、骨质缺损是长骨干骨折不愈合的重要原因,提高四肢长骨干骨折愈合的关键是选择合适坚强的内固定,术中充分植骨及植入成骨活性物质,促进骨折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骨干 骨折不愈合 骨形态发生蛋白
下载PDF
钛网包裹打压植骨修复大段骨缺损初步报告 被引量:8
14
作者 殷渠东 顾三军 +1 位作者 孙振中 马运宏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1-104,共4页
目的 探讨钛网包裹打压植骨修复大段骨缺损的初步治疗效果。 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钛网包裹打压植骨修复6例长骨骨折后大段骨缺损。骨折骨缺损部位:股骨和肱骨各1例,胫骨、桡骨各2例。骨缺损长度5.2~9.0 cm,平均6.5 cm... 目的 探讨钛网包裹打压植骨修复大段骨缺损的初步治疗效果。 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钛网包裹打压植骨修复6例长骨骨折后大段骨缺损。骨折骨缺损部位:股骨和肱骨各1例,胫骨、桡骨各2例。骨缺损长度5.2~9.0 cm,平均6.5 cm。固定方法:髓内钉2例,钢板4例。合并肌腱神经损伤2例。在双侧髂后部或和髂前部等处切取骨缺损体积2倍以上大量松质骨,用钛网包裹骨缺损处两端,将颗粒状骨打压植于钛网内。骨缺损恢复长度5.2~9.0 cm,平均6.3cm。 结果 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随访12~46个月,平均18个月,骨缺损处均骨性愈合,临床愈合时间4.0~6.5个月,平均5.1个月,无固定物松动断裂;至末次随访,临近关节活动度:优1例、良4例、可1例。 结论 钛网包裹打压植骨修复大段骨缺损,具有简便、安全、临床愈合较快、效果良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段骨缺损 长骨 包裹打压植骨 钛网
下载PDF
Rotary self-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for long tubular bone fractures 被引量:7
15
作者 Huang Zhong-lian Yang Hai-long +4 位作者 Xu Jian-kun Xia Xue Wang Xin-jia Song Jian-xin Hu Ju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20期3874-3878,共5页
Background Intramedullary nails had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long-bone fractures because of less interference of fractures and center bearing biomechanical advantage. However, it had been also found many s... Background Intramedullary nails had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long-bone fractures because of less interference of fractures and center bearing biomechanical advantage. However, it had been also found many shortcomings such as broken nails, delayed healing and was modified in order to achieve better efficacy and reduce complications.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rotary self-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s (RSIN) with that of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s (IIN) in the treatment of long-bone fra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tary self-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RSIN) fracture long bone fracture healing
原文传递
利用Golay码测量长骨中传播的超声导波 被引量:8
16
作者 宋小军 他得安 王威琪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29-536,共8页
近年来利用超声导波评价长骨状况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但是超声导波信号在长骨的皮质骨层传播时会遭遇很大的衰减,尤其是当皮质骨层上附有软组织时,接收到的导波信号很小。为了提高信噪比,增大接收到的导波信号幅度,引入Golay码编码的... 近年来利用超声导波评价长骨状况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但是超声导波信号在长骨的皮质骨层传播时会遭遇很大的衰减,尤其是当皮质骨层上附有软组织时,接收到的导波信号很小。为了提高信噪比,增大接收到的导波信号幅度,引入Golay码编码的超声信号作为激励。仿真结果表明,Golay码激励并解码后的L(0,5)导波模式与单脉冲激励得到的模式波形几乎完全一致,证明了利用Golay码作为激励,产生超声导波的可行性。在离体牛胫骨实验中,Golay码在提高信噪比的同时,还可以增加超声导波的测量距离。说明把Golay码应用到超声导波的测量上很有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导波 GOLAY码 脉冲压缩 信噪比 长骨
下载PDF
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干骨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邱雪立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5年第2期188-189,共2页
目的总结应用带锁髓内钉术治疗下肢长干骨骨折的治疗效果,分析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及带锁髓内钉的治疗优点。方法对150例股骨、胫骨干骨折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全部骨折均骨性愈合,出现各种并发症12例。结论带锁... 目的总结应用带锁髓内钉术治疗下肢长干骨骨折的治疗效果,分析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及带锁髓内钉的治疗优点。方法对150例股骨、胫骨干骨折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全部骨折均骨性愈合,出现各种并发症12例。结论带锁骨髓内钉具有损伤小,骨膜干扰小,骨折固定力臂长等优点。虽有不少并发症,但大部分可以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 带锁髓内钉治疗 骨折 下肢 疗效分析 骨膜 骨性愈合 结论 力臂 优点
原文传递
单发型长骨内生软骨瘤的数字X线平片和CT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8
作者 符有文 陈金凤 +1 位作者 刘文慈 王朝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2年第1期8-9,13,共3页
目的分析单发型长骨内生软骨瘤的X线及CT表现,探讨X线、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单发型长骨内生软骨瘤16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及CT检查,分析比较X线和CT对骨质改变及病灶钙化的显示能力。结果 X线和CT检查分别有11例... 目的分析单发型长骨内生软骨瘤的X线及CT表现,探讨X线、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单发型长骨内生软骨瘤16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及CT检查,分析比较X线和CT对骨质改变及病灶钙化的显示能力。结果 X线和CT检查分别有11例和16例可见骨质破坏;清楚显示灶内钙化分别有9例及16例;恰当的CT后处理技术有助于显示病灶全貌。结论 X线空间分辨力高,是单发型长骨内生软骨瘤首选检查方法,CT作为X线的补充。四肢长骨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内有不同程度的钙化是内生软骨瘤的重要征象,CT对这些征象敏感性较平片高,对临床怀疑而平片难以确诊的病变,CT检查有较高的价值,可为单发型长骨内生软骨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发 长骨 内生软骨瘤 X线摄影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长骨骨折术后骨不连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绪成 徐祝军 +2 位作者 聂虎 谢加兵 朱劲松 《临床医学工程》 2012年第9期1617-1619,共3页
骨折的正常愈合过程终止称为骨不连。在骨与关节损伤治疗过程中,骨不连是最常见、最重要的并发症。骨不连的治疗要点:①断端处理,直接对合;②稳定的生物学固定;③保护局部血供;④植骨重建;⑤适当的功能锻炼。
关键词 长骨 骨不连 外科治疗
下载PDF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after the use of 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 被引量:3
20
作者 Marianthi Papanagiotou Zoe H Dailiana +5 位作者 Theophilos Karachalios Sokratis Varitimidis Michael Hantes Georgios Dimakopoulos Marianna Vlychou Konstantinos N Malizos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7年第1期36-41,共6页
AIM To present the incidence of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after the use of 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rhB MP-7) for the treatment of nonunions.METHODS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 promote bone ... AIM To present the incidence of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after the use of 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rhB MP-7) for the treatment of nonunions.METHODS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 promote bone formation by auto-induction. Recombinant human BMP-7 in combination with bone grafts was used in 84 patients for the treatment of long bone nonunions. All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radiographical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during the standard assessment for the nonunion healing. In all patients(80.9%) with radiographic signs of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a CT scan was performed. Nonunion site palpation and ROM evaluation of the adjacent jointswere also carried out. Factors related to the patient(age, gender), the nonunion(location, size, chronicity, number of previous procedures, infection, surrounding tissues condition) and the surgical procedure(graft and fixation type, amount of rhB MP-7)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with Pearsons χ~2 test was performed.RESULTS Eighty point nine percent of the nonunions treated with rh BMP-7, healed with no need for further procedures. Heterotopic bone formation occurred in 15 of 84 patients(17.8%) and it was apparent in the routine radiologi-cal evaluation of the nonunion site, in a mean time of 5.5 mo after the rh BMP-7 application(range 3-12). The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was located at the femur in 8 cases, at the tibia in 6, and at the humerus in οne patient. In 4 patients a palpable mass was present and only in one patient, with a para-articular knee nonunion treated with rhB MP-7, the size of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affected the knee range of motion. All the patients with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were male. Statistical analysis proved that patient's gender was the only important facto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P = 0.007). CONCLUSION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after the use of rh BMP-7 in nonunions was common but it did not compromise the final clinical o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UNIO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long bone bone GRAFT OSTEOINDUC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