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坚守与突围:新时代“乡土书写”的又一种可能——以乔叶长篇小说《宝水》为例
1
作者 李石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6-102,共7页
70后豫籍女作家乔叶,用她清新秀丽的笔触创作了乡土文学新作《宝水》,为我们展现了晋豫太行山深处一个小山村的转型与蜕变。小小的宝水村承载着作者浓厚的乡土之情与时代之思,让我们看到身处时代浪潮的作家对乡村新景象的细致勾勒与耐... 70后豫籍女作家乔叶,用她清新秀丽的笔触创作了乡土文学新作《宝水》,为我们展现了晋豫太行山深处一个小山村的转型与蜕变。小小的宝水村承载着作者浓厚的乡土之情与时代之思,让我们看到身处时代浪潮的作家对乡村新景象的细致勾勒与耐心呈现。这里既有历史悠久的伦理文化、以民为本的基层治理,更有引智入村的乡村智识、文育沁人的时代新风。旧乡村的美好遗存与新乡村的发展新貌完成了恰到好处的交汇与融合。乔叶紧紧把握住时代的律动,在坚守与突围中,为新时代乡村书写注入新的元素,并提供另一种言说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叶 《宝水》 乡土书写 写作方式
下载PDF
肖邦地方书写回望
2
作者 万雪梅 《外国语文研究(辑刊)》 2024年第2期193-204,共12页
与马克·吐温的乡土书写相比,凯特·肖邦的地方书写同样具有其价值与特色,甚至有更广阔的拓展空间。本文简要回溯肖邦已为学界所关注的路易斯安那地方书写概貌;接着,进一步说明她在其路易斯安那故事中,挑战种族划分制度、揭露... 与马克·吐温的乡土书写相比,凯特·肖邦的地方书写同样具有其价值与特色,甚至有更广阔的拓展空间。本文简要回溯肖邦已为学界所关注的路易斯安那地方书写概貌;接着,进一步说明她在其路易斯安那故事中,挑战种族划分制度、揭露内战给南方带来的危害,表达了对年轻人的希望;最后,认为肖邦的圣路易斯书写亦值得探究。在这些故事中,她暴露资本主义无序发展带来巨大贫富悬殊的弊端,跳出本阶级立场,同情底层人,嘲弄资本家。简而言之,一百多年前凯特·肖邦的地方书写在当下仍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特·肖邦 地方书写 现实主义 女性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的胜利
下载PDF
高校创意写作教学中非虚构写作的地方实践路径探索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子玉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66-71,共6页
中国创意写作教学需要扎根本土,反映时代变革。在这一认识下,长沙理工大学中文系将非虚构写作的地方书写引入导师制创意写作教学实践中,作为对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文艺创作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号召的响应。在为期四年共两轮的实践教学... 中国创意写作教学需要扎根本土,反映时代变革。在这一认识下,长沙理工大学中文系将非虚构写作的地方书写引入导师制创意写作教学实践中,作为对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文艺创作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号召的响应。在为期四年共两轮的实践教学中,通过“导师制工坊”+“小组评论会”的方法,以集体采风、统一写作和分散采风、个体写作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起“个体—地方—家国”的循序式非虚构写作训练模式,在教学实际效果、教学模式建构、社会影响价值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不仅在技巧选题上培养了当今中文系大学生创作反映社会现实变革的作品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坚定了这批文化后备力量的文化自信,夯实了家国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创意写作 非虚构写作 地方写作
下载PDF
“地方性”与北方文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丹丹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7-171,共5页
从"地方性"视域而言,北方文学是地方性生活、地方性知识的文学表征和叙事形态与北方文化相关的事物、人、行为和情感有着内在关联,并结合形成意义体系,表达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展现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精神趋向;全球化历史... 从"地方性"视域而言,北方文学是地方性生活、地方性知识的文学表征和叙事形态与北方文化相关的事物、人、行为和情感有着内在关联,并结合形成意义体系,表达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展现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精神趋向;全球化历史语境中,"地方性叙事"对中国当代文学如何融入世界文学潮流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文学研究 地方性生活 地方性知识 地方性写作
下载PDF
晚清西学汇编与天文知识的本土书写 被引量:2
5
作者 叶璐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2-107,114,共7页
晚清科举改制,多种西学汇编丛书应运而生。其中天文知识的书写,体现了本土学者对西学的接引和再创造,是检验西方近代天文学在本土传播与接受程度的有力例证。文章通过研究晚清汇编丛书,尤其是“重新组织问题、编排文本”中的天文知识,... 晚清科举改制,多种西学汇编丛书应运而生。其中天文知识的书写,体现了本土学者对西学的接引和再创造,是检验西方近代天文学在本土传播与接受程度的有力例证。文章通过研究晚清汇编丛书,尤其是“重新组织问题、编排文本”中的天文知识,对本土学者如何编纂西学知识、如何安置天文学科形成一定理解:此类书籍摘录著名西译天文书籍,普及西方近代天文常识,逐步形成天文学科意识,但受制于中国传统科学文化思维,天文知识是“中体西用”观念下的重新解构,天文学科亦是传统学科体系下的笼统分类。汇编丛书作为士子科举场中应答论证的参考书,虽然推动了天文学进入晚清读书人的知识谱系,但仅是基于“经世之学”的思辨论述,并未真正促进近代科学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汇编 经世文编 策论 天文 本土书写
原文传递
河南女性作家的崛起与当代文学中的“中原经验” 被引量:2
6
作者 吕东亮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09-113,共5页
女性作家群体的崛起是河南文坛的新现象。以邵丽、乔叶为代表的女性作家最初大胆书写女性情感经验,接受后现代主义观念,质疑由男性作家主导的本质化宏大叙事,为河南文学提供了新的面相,冲击了当代文学中以表现乡土苦难、批判乡村权力见... 女性作家群体的崛起是河南文坛的新现象。以邵丽、乔叶为代表的女性作家最初大胆书写女性情感经验,接受后现代主义观念,质疑由男性作家主导的本质化宏大叙事,为河南文学提供了新的面相,冲击了当代文学中以表现乡土苦难、批判乡村权力见长的"中原经验"。女性作家的创作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逐渐摆脱了单向度的女性意识表达,对社会历史的复杂性有了深入的体认,开始直面城镇化转型中的中原大地现实,创作出了社会关怀强烈、生活观照深入、情感指向博大的作品,较好地丰富了当代文学中的"中原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经验 乡土书写 后现代性 情感指向
下载PDF
南洋浮世绘:论黎紫书《流俗地》的“地方”书写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艳芳 《华文文学》 2021年第3期15-24,共10页
黎紫书最新长篇小说《流俗地》突破既往写作程式与风格,以"当下"为观照时间,凸显"地方"流俗风华,绘制不一样的南洋日常生活图景。小说围绕三个童年伙伴的成长与离散,兼及各自家庭不同人物命运的迁延变故,以"锡... 黎紫书最新长篇小说《流俗地》突破既往写作程式与风格,以"当下"为观照时间,凸显"地方"流俗风华,绘制不一样的南洋日常生活图景。小说围绕三个童年伙伴的成长与离散,兼及各自家庭不同人物命运的迁延变故,以"锡都"为空间场域、以组屋"楼上楼"为叙事焦点,透过盲女银霞的独特叙事视角,展现了197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华人及其他种族的庶民生活变迁、过往历史风华和社会政经变动。相对于其他马华作家致力的"蛮荒南洋""老南洋"的想象性建构,黎紫书再一次突破自我,创造性地书写了极具现实性的城市生活的"南洋浮世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紫书 《流俗地》 地方书写 南洋浮世绘
下载PDF
城市传记:城市记忆书写的表意实践 被引量:2
8
作者 芦坚强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4-120,共7页
城市传记是在全球化、现代性与城市化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写作形式,是城市记忆书写的表意实践。其类型化特点体现于书写地方性记忆与精神、发明城市书写传统和建构面向未来的城市认同三个方面。城市传记希望通过书写城市地方性精神强... 城市传记是在全球化、现代性与城市化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写作形式,是城市记忆书写的表意实践。其类型化特点体现于书写地方性记忆与精神、发明城市书写传统和建构面向未来的城市认同三个方面。城市传记希望通过书写城市地方性精神强调人与地方关系的重要性,这是在社会转型状况下对城市历史文化记忆的重构,是一种传统的发明,以建构城市未来认同为目标,是以个人和故乡认同为基础的民族文化认同的具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传记 地方性书写 传统的发明 城市认同
下载PDF
地方书写与文化表达:民国《夏河县志》的编纂与边政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志通 《上海地方志》 2019年第3期69-79,96,共12页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外来者张其昀、夏河县长李永瑞和甘籍学者朱允明先后修成《夏河县志》,记载了地方社会概貌。在体例和内容上,它们与传统的典范方志和民国政府官方修志"典范"各显差异,留下了或深或浅的时代转型的印痕,凸显...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外来者张其昀、夏河县长李永瑞和甘籍学者朱允明先后修成《夏河县志》,记载了地方社会概貌。在体例和内容上,它们与传统的典范方志和民国政府官方修志"典范"各显差异,留下了或深或浅的时代转型的印痕,凸显了文本的边缘性。但它们建构出了具象化的"地域",反映了夏河位处边疆地区的属性,强调了民国时期的国家权力和政治意识深入边疆社会的时代特征,彰显了方志书写者富含关心和建设边疆的现实关怀。《夏河县志》的地方书写流露了夏河成为"华夏之域"和一直是"边疆地区"的双重表达,蕴藏了文本书写存在的矛盾和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夏河县志》 张其昀 地方书写 文化表达 边疆政治
下载PDF
21世纪金华女作家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汪全玉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66-72,共7页
21世纪以来,金华文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女作家超越男作家的态势。特别是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金华女作家的本土写作和域外拓展,形成了基于女作家身份认同的整体影响,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代表作。金华女作家的金华书写和富有文化创... 21世纪以来,金华文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女作家超越男作家的态势。特别是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金华女作家的本土写作和域外拓展,形成了基于女作家身份认同的整体影响,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代表作。金华女作家的金华书写和富有文化创造意蕴的尝试,显现出了倡领人文精神、注重生态写作的特征。总体上看,金华女作家创作涉猎面广,发展势头良好;金华本土女作家在儿童文学和影视文学领域成就更高,金华域外女作家在小说创作上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华女作家 本土写作 域外拓展 文化创造 生态写作 21世纪
下载PDF
印度尼西亚华文小说的柔性叙事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峰 《临沂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81-89,共9页
印度尼西亚政府封锁华文长达三十二年,导致当地华文文学停滞不前。全面检视华文断层期以来的文学史,可以梳理出一条以爱情书写为主脉的柔性叙事谱系。在文化威权模式下,印尼华文作家执念于爱情题材,不单是为了规避敏感议题,还有潜在的... 印度尼西亚政府封锁华文长达三十二年,导致当地华文文学停滞不前。全面检视华文断层期以来的文学史,可以梳理出一条以爱情书写为主脉的柔性叙事谱系。在文化威权模式下,印尼华文作家执念于爱情题材,不单是为了规避敏感议题,还有潜在的文化坚守乃至文化抵抗的功能。不论是女性的温情抚慰,还是男性的古典兴寄,回望故国抑或呈现本土,在柔性叙事的多维策略内里,都有疗愈族群创伤与建构华族堡垒的隐在文化投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尼西亚 华文文学 爱情小说 本土书写 柔性叙事
下载PDF
娘惹文化的影视剧建构与区域化传播 被引量:1
12
作者 彭雨晴 海诚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80-86,共7页
海外华人文学和艺术作品大多离不开文化认同和时代感召下的进步意识问题,而教育、语言、服饰、饮食等层面都是体现这两个命题的主要维度。就此而言,娘惹形象的建构则更容易在上述维度找到切入点。以娘惹影视剧传播为例,通过对教育、语... 海外华人文学和艺术作品大多离不开文化认同和时代感召下的进步意识问题,而教育、语言、服饰、饮食等层面都是体现这两个命题的主要维度。就此而言,娘惹形象的建构则更容易在上述维度找到切入点。以娘惹影视剧传播为例,通过对教育、语言、服饰、饮食等层面的展示,表现出“娘惹”与中华文化既亲近又疏离的矛盾,反映了海外华人文化根性焦虑本质。娘惹文化正在经历以下三方面的调适:一是在全球化过程中始终坚守自身的文化内核,二是凭借丰富的传播形式以适应不同时代的审美需求,三是擅长借鉴各国优秀文化因子。这种调试为娘惹文化的在地书写和区域传播做出了开拓性实践,也为影视剧对华人女性文化的建构与传播实践提供了参考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娘惹文化 文化认同 文化疏离 在地书写 区域化传播
下载PDF
乡土书写的文体自觉——论周伟微型小说
13
作者 袁龙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5-10,共6页
“新乡土散文”代表性作家周伟微型小说的乡土书写在表现形式上,具有散文化、戏剧化的跨文体特征;在表达方式上,以方言土语塑造人物形象、彰显微型小说的地理书写、追求诗意表达。周伟微型小说乡土书写在表现形式与语言风格方面表现出... “新乡土散文”代表性作家周伟微型小说的乡土书写在表现形式上,具有散文化、戏剧化的跨文体特征;在表达方式上,以方言土语塑造人物形象、彰显微型小说的地理书写、追求诗意表达。周伟微型小说乡土书写在表现形式与语言风格方面表现出来的文体自觉,在理论上有助于全面理性认识微型小说这一文体;在创作上启示如何在微型小说短小的篇幅内写人叙事,反映时代变化,彰显微型小说“滴水藏海”的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伟 微型小说 乡土书写 文体自觉
下载PDF
故地与远方:刘年诗歌中的地方书写
14
作者 田莛也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3年第12期35-41,48,共8页
诗歌的“地方性”问题日益引发学界讨论,这是因为经由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与全球化冲击,传统意义上的“地方”失去了其所具备的稳定性,而诗人们的地方写作也逐渐变得空洞化与程式化。面对这样一种地方危机,刘年以肉身行走的姿态寻求着诗... 诗歌的“地方性”问题日益引发学界讨论,这是因为经由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与全球化冲击,传统意义上的“地方”失去了其所具备的稳定性,而诗人们的地方写作也逐渐变得空洞化与程式化。面对这样一种地方危机,刘年以肉身行走的姿态寻求着诗歌的语言与精神创造,无论身处故地亦或远方,其地方书写既具自然属性又富有生命超越性,联结了一个有关过去、现状与未来的诗性空间,于是“地方”的意义也就跳出了地理版图中的位置,转为一种精神指向的存在,这种处理方式显示出地域写作的可能性与超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年 当代诗歌 地方书写 可能性 超越性
下载PDF
论吕翼儿童小说中的乡土书写
15
作者 徐霞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99-103,共5页
吕翼是一位深爱着故乡滇东北乌蒙大地的作家,他的文学创作具有浓郁的地域、民族和乡土气质。深耕成人文学创作的同时,作家也执着地进行着儿童文学创作。截至目前,吕翼已出版《疼痛的龙头山》《云在天那边》《岭上的阳光》等多部儿童小... 吕翼是一位深爱着故乡滇东北乌蒙大地的作家,他的文学创作具有浓郁的地域、民族和乡土气质。深耕成人文学创作的同时,作家也执着地进行着儿童文学创作。截至目前,吕翼已出版《疼痛的龙头山》《云在天那边》《岭上的阳光》等多部儿童小说。整体考察这些儿童小说,可见他关注现实、深入乡野大地的写作姿态和审美追求。吕翼笔下这些质朴明亮、童趣盎然的儿童小说,是了解当下乡土童年世界的一道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小说 吕翼 乡土书写 童年精神 生命成长
下载PDF
沈从文《边城》的地方诗学实践及其当代审美价值
16
作者 郑伟斌 樊宇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90-95,共6页
以人文地理学的地方理论观照沈从文的《边城》,其浓郁的地域性色彩不仅显露出沈从文个人对于故乡湘西的“恋地情结”,其有关湘西的地方书写更是一次成功的地方诗学实践。《边城》所展现的“湘西世界”是在湘西地方性的基础上融入艺术想... 以人文地理学的地方理论观照沈从文的《边城》,其浓郁的地域性色彩不仅显露出沈从文个人对于故乡湘西的“恋地情结”,其有关湘西的地方书写更是一次成功的地方诗学实践。《边城》所展现的“湘西世界”是在湘西地方性的基础上融入艺术想象而生成的虚构的“地方”,是沈从文根植于湘西的“地方感”所重构出来的一个彰显美善的理想化地方社会。透过对湘西人文生态和地方性知识的“深描”,沈从文在其文学的“湘西世界”中以独特的地方诗学实践重构了“文学的湘西”,艺术化地把湘西形塑成为一个地域性的文化符号。作为地方诗学实践的产物,《边城》“湘西世界”的美学价值对于我们当下建设美好社会,反思“无地方”问题等都具有现实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地理 地方诗学 地方感
下载PDF
金陵·秣陵·孝陵:地名入诗及其近古衍化
17
作者 蒲柏林 莫砺锋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2-100,193,194,共11页
地名是凝结着历史记忆且能激发语词联想的文化符号,典型如金陵有数十种别称,并且因其不同的语词特点、典故来源、称名性质构成复杂而庞大的表意系统。其中,“金陵”一称影响最大,“秣陵”因构词法相似而与之成为成对地名,受语言机制、... 地名是凝结着历史记忆且能激发语词联想的文化符号,典型如金陵有数十种别称,并且因其不同的语词特点、典故来源、称名性质构成复杂而庞大的表意系统。其中,“金陵”一称影响最大,“秣陵”因构词法相似而与之成为成对地名,受语言机制、历史情境、现实事件等多重因素作用,衍化出不同的意象偏好、题材选择与情感色彩。地名丰富化与金陵组诗规模化同步,文化内涵的累积使诗境更加饱满,但也因此陷入典故繁复、意象空洞的创作困境。明清时期,“孝陵”作为极具象征意味的新地标使怀古诗更具临场感,相似的词形使其得以部分继承“金陵”“秣陵”的表达传统而没有宋代以来金陵怀古诗肤廓之弊。作为人文学科重要的关键词类型,以地名为远读的切入口,还原背后的历史空间、诗人心态,对古代文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入诗 金陵怀古 文化符号 地方书写 远读
下载PDF
澳门文学奖与“文学澳门”的生产
18
作者 霍超群 《都市文化研究》 2023年第2期162-184,共23页
在建构澳门地区文学形象的过程中,“文学澳门”是一个重要的维度。但由于澳门地区和澳门地区文学长期形成的边缘地位,来自本土的声音其实是被压抑的。澳门地区文学是一种不被看见的“隐形文学”。1993年筹划设立的中国澳门文学奖,鼓励... 在建构澳门地区文学形象的过程中,“文学澳门”是一个重要的维度。但由于澳门地区和澳门地区文学长期形成的边缘地位,来自本土的声音其实是被压抑的。澳门地区文学是一种不被看见的“隐形文学”。1993年筹划设立的中国澳门文学奖,鼓励澳门地区人写澳门地区事,看似在鼓励本土性知识的生产,实际上,由于长期以来各区域文学间的不平等关系及引入了跨域评审机制,中国澳门文学奖所建构的“澳门”,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域外视角下一种确证想象本身具有合理性的文化构想物。在审美霸权的制约和参赛者的迎合下,一批又一批“自我澳门化”的作品得以生产,最终形成了关于澳门地区的刻板印象。以梁淑淇为代表的部分参赛者,以“无地域空间”写作和“日常生活”书写这两种策略挑战了域外想象澳门地区的话语体系,具有一定的抗辩色彩,但不具备根本的反叛性,其在中国澳门文学奖中所扮演的角色更多是审美霸权的延伸。中国澳门文学奖是澳门地区文学青年晋身文坛的必由之路,考察它的运作机制,有助于理解当代澳门地区作家的局限和澳门地区文坛的困境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澳门文学奖 文学中国澳门 本土书写
原文传递
地方性书写对“大小说”的建构——从“乡土中国三部曲”的创作谈起
19
作者 叶炜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11-17,共7页
从作家的本质属性来说,任何作家的写作都是一种地方性书写。地方性书写对于"大小说"的意义重大。对于"大小说"而言,地方就是那只等待解剖的五脏俱全的麻雀。"大小说"的写作多从解剖地方入手,"乡土... 从作家的本质属性来说,任何作家的写作都是一种地方性书写。地方性书写对于"大小说"的意义重大。对于"大小说"而言,地方就是那只等待解剖的五脏俱全的麻雀。"大小说"的写作多从解剖地方入手,"乡土中国三部曲"《福地》《富矿》《后土》即是如此,三部作品所关注的正是作为"地方"的苏北鲁南。当下许多中国作家感到困惑的是中国"地方经验"如何重构,"乡土中国三部曲"的写作实践证明,地方性书写必须回到乡村现场,作家要努力把自己的身心深深融进中国乡村大地,只有这样,才能把一个真实的当下中国农村图景呈现给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书写 大小说 乡土中国三部曲
下载PDF
地方书写视阈下的苏轼徐州词研究
20
作者 朱晨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0期158-160,共3页
苏轼的徐州词创作具有地方书写色彩,与其出仕徐州的特殊时期及当地独特自然风貌的时空背景息息相关。这21首徐州词可分为田园、唱和、抒怀三类,其中《浣溪沙》组词反映的徐州民俗尤其值得关注。同时,苏轼徐州词直接和间接两种创作方式... 苏轼的徐州词创作具有地方书写色彩,与其出仕徐州的特殊时期及当地独特自然风貌的时空背景息息相关。这21首徐州词可分为田园、唱和、抒怀三类,其中《浣溪沙》组词反映的徐州民俗尤其值得关注。同时,苏轼徐州词直接和间接两种创作方式也深刻影响着他的创作。从地方书写的角度出发,结合苏轼出任徐州时期的时空因素解析徐州词的创作,并进行分类研究,重点探讨《浣溪沙》组词与民俗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总结苏轼徐州词的书写方式,透视苏轼思想变化轨迹对创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书写 苏轼 徐州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