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新世以来里下河地区古地理演变 被引量:25
1
作者 凌申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74-479,共6页
里下河地区是苏北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新世以来 ,本区古地理环境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据作者研究 ,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早全新世 ,本区受海侵影响 ,7~ 6kaB .P .左右海侵达到高峰 ,整个里下河地区成为一个大的浅水海湾 ;中全新世 ,... 里下河地区是苏北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新世以来 ,本区古地理环境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据作者研究 ,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早全新世 ,本区受海侵影响 ,7~ 6kaB .P .左右海侵达到高峰 ,整个里下河地区成为一个大的浅水海湾 ;中全新世 ,海面相对稳定 ,长江、淮河等河流挟带大量泥沙入海 ,古海湾被岸外砂堤所包围 ,形成泻湖 ;晚全新世 ,海岸东迁 ,古泻湖演变为湖泊沼泽 ,在人类活动与黄河夺淮的影响下 ,本区逐渐演变为里下河平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里下河地区 海侵 黄河 古地理 人类活动 淮河 长江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Waterlogging Risk in Lixiahe Region of Jiangsu Province Based on AVHRR and MODIS Image 被引量:12
2
作者 HUANG Dapeng LIU Chuang +1 位作者 FANG Huajun PENG Shunfe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8年第2期178-183,共6页
Four images of 1991 AVHRR, 2003 and 2007 MODIS were used to extract waterlogging inundated water of three years, and three inundated water maps were overlaid to estimate waterlogging affected frequency. Based on wa-te... Four images of 1991 AVHRR, 2003 and 2007 MODIS were used to extract waterlogging inundated water of three years, and three inundated water maps were overlaid to estimate waterlogging affected frequency. Based on wa-terlogging affected frequency, waterlogging hazard of pixel scale was assessed. According to the weighed score of area percentage of different waterlogging affected frequency in 13 counties/cities of Lixiahe region, waterlogging hazard rank of every county/city was assessed. Waterlogging affected frequency map and 1km×1km grid landuse map were used to assess waterlogging risk of pixel scale; and then waterlogging risk rank of every county/city was assessed by the similar method by which waterlogging hazard rank of every county/city was assessed. High risk region is located mainly in core zone of Lixiahe hinterland, medium risk region is adjacent to high risk region, and low risk region is located in the most outlying area of risk zone and mainly in south to middle part of Lixiahe region. Xinghua and Gaoyou belong to high risk city, Jiangyan belongs to medium risk city, and the other counties/cities have low or lower waterlogging risk. The method of assessing waterlogging risk in this paper is simple and applicable. This paper can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waterlogging risk analysis in broader area of Huaihe River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xiahe region waterlogging risk AVHRR MODIS Jiangsu Province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江苏里下河地区水源调整方案研究及有关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0
3
作者 冯旭松 钱志平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6-49,共4页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改变了江苏省里下河地区现状水资源配置格局,为保证东线工程调水目标的实现,同时兼顾里下河东引灌区用水,根据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和江苏里下河地区水利规划,为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对该地区水源调整思路进行分析研究,...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改变了江苏省里下河地区现状水资源配置格局,为保证东线工程调水目标的实现,同时兼顾里下河东引灌区用水,根据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和江苏里下河地区水利规划,为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对该地区水源调整思路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水源调整工程框架,并结合里下河地区水系特点和水管理现状,立足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提出有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 里下河 水源 调整
下载PDF
COMPLEX ECOLOGIC-ECONOMIC SYSTEM OF AFFORESTATION-AN EXAMPLE OF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孝芳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1994年第2期168-173,共6页
The paper deals with a transformation model of a backward distric into a prosperous one. The district is geographically located in Lixiahe region, Jiangsu Province. The region had long ben known as one of the poorest ... The paper deals with a transformation model of a backward distric into a prosperous one. The district is geographically located in Lixiahe region, Jiangsu Province. The region had long ben known as one of the poorest area in China, and had been alternatively attacked by flood, waterlogging, drought, salinzation, and plague of insect. Since the seventies of this centruy efforts to open up trenches on lowland and to level up the shoaly land have been made. A kind of tree, which is tolerable to high watertable, was used to afforest the land. Cereal crop, vegetable and beaus are grown. In some cases, the shoaly land is used for sheep grazing and fishery. A favorable combination of forestry, agriculture, animal husbandry and fishery has been set up in the region. There are five type of managements in the system: 1) forestry-agriculture comPlex management. 2) forestry-fishery complex management, 3) forestry-aquatic plan-fishery complex management, 4) forestry-animal husbandry complex management, and 5) forestry-edible mushroom complex management. The principles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of this system can be identitied: 1) Increase soil fertility by piling mud from marsh land on top soil, and thicken the arable layer. 2) Enhanc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sunlight and energy, due to the change of microclimate in field. 3) As a result of multiple layer cultivation and multi-cropping, the production has been greatly increased. 4) Accelerate the cycling of matter and conversion of energy and nutrient of the system. 5) Decrease the consUmption of soil fertility and increase the capability of controlling insect pests. 6) Improv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y afforestationl. 7) Raise income and provide jobs for local peasants, even some ones from other part of this provi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xiahe region complex ecologic-economic system of AFFORESTATION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groforestry
下载PDF
IMPACT OF FUTURE SEA LEVEL RISE ON FLOOD AND WATER LOGGING DISASTERS IN LIXIAHE REGION
5
作者 许朋柱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1996年第1期35-48,共14页
Lixiahe region is one of the susceptible area to flood and waterlogging disasters in China due to its low topographic relief and having difficulty in draining floodwater away.The condition will be more serious if sea ... Lixiahe region is one of the susceptible area to flood and waterlogging disasters in China due to its low topographic relief and having difficulty in draining floodwater away.The condition will be more serious if sea level rises in the future.The estimated results by some scientists indicate that the sea level could rise probably 20-100 cm by 2050.However,what the effect will future sea level rise exerts on flood drainage and on flood or waterlogging disasters? A hydrological system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to study the problem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Sheyang River basin.Predicted results from the model show that,if sea level rises,drainage capacity of each drainage river will decrease obviously,and the water level will also rise.From the change of drainage capacity of drainage rivers the trends of flood and waterlogging disasters are analyzed in the paper if the severe flood that happened in the past meets with future sea level rise.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disaster reduction and prevention against sea-level rise are put forwa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 LEVEL RISE flood/waterlogging DISASTERS lixiahe REGION river network hydrological system model
下载PDF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水环境综合治理思路研究——以里下河地区兴化市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石金鹏 耿世洲 《江苏建筑》 2018年第2期107-109,共3页
近年来,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兴化市的经济建设成果斐然,但水环境问题对兴化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兴化市地处里下河腹地,市域水体处于相互连通的状态,水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关联性极强,因此利用针对单一污染源或片... 近年来,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兴化市的经济建设成果斐然,但水环境问题对兴化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兴化市地处里下河腹地,市域水体处于相互连通的状态,水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关联性极强,因此利用针对单一污染源或片区的污染治理方法难以根治区域的水体污染,必须通过一套综合性的治理方案实现水体治理和生态修复。文章以里下河地区的水环境综合治理为出发点,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一个综合性的治理思路,并通过3个方面的阐述,逐步形成一个既能破解兴化经济发展困局,又能全面提升区域水环境质量的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下河 水环境治理 兴化市 生态优先 绿色产业 可持续发展 农业科技
下载PDF
村庄里走出去的文化人——谨以此文纪念本刊最尊敬的已故学术顾问刁培萼教授
7
作者 刁维国 《教育文化论坛》 2014年第6期128-133,共6页
近现代学制的建立,新式教育的兴起,重教尚文的村风、民风的滋生,村庄家族史上具有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人开始出现。清末至民国时期、共和国初期、改革开放后恢复高考、跨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每个历史阶段,伴随着民主精神、科学精神、科... 近现代学制的建立,新式教育的兴起,重教尚文的村风、民风的滋生,村庄家族史上具有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人开始出现。清末至民国时期、共和国初期、改革开放后恢复高考、跨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每个历史阶段,伴随着民主精神、科学精神、科技革命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村庄家族史上文化人数渐多,所占比例渐大。社会变革进程中,传统村庄衰落的同时也促进了新型家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中 里下河 刁舍村 文化人 家族文化 教育思考
下载PDF
里下河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思路探析
8
作者 路光芳 《现代农业科学》 2009年第4期252-253,共2页
农村水利工程是农村重要的基础工程设施,涉及千家万户的生产生活。农村水利工程设施运行的好坏与三农问题密切相关。对里下河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里下河 农村水利 建设
下载PDF
基于景观指数的细碎化对耕地利用效率影响研究——以扬州市里下河区域为例 被引量:98
9
作者 李鑫 欧名豪 马贤磊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58-1767,共10页
从中观尺度研究细碎化对耕地利用效率影响,探寻遏制细碎化水平降低因素,以为高效农地利用政策制定提供依据。选取景观指数量化耕地细碎化水平,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法对耕地利用效率进行评价,最后采用计量经济模型检验细碎化对耕地利用... 从中观尺度研究细碎化对耕地利用效率影响,探寻遏制细碎化水平降低因素,以为高效农地利用政策制定提供依据。选取景观指数量化耕地细碎化水平,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法对耕地利用效率进行评价,最后采用计量经济模型检验细碎化对耕地利用效率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扬州市里下河区域30个乡镇的耕地利用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平均值分别是0.949 3、0.972 2和0.977 0,具有一定提升空间;表征细碎化的第一主成分与地块平均面积、地块密度、面积加权形状指数和面积加权分维数的载荷值大于88%,第二主成分与边界密度指数载荷值大于91%;第一主成分对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影响弹性是-0.002 7和-0.085 6,第二主成分对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影响弹性是-0.001 1和-0.002 4。细碎化对耕地利用规模效率与纯技术效率产生显著负影响,且对规模效率影响大于对纯技术效率影响;应从地块面积、分布与形状等方面来降低细碎化程度以提高耕地生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 景观指数 细碎化 扬州市里下河区域
原文传递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杨树人工林的碳储量及其动态 被引量:42
10
作者 唐罗忠 生原喜久雄 +3 位作者 黄宝龙 户田浩人 杨文忠 荒井知朗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共6页
研究了江苏省里下河地区10年生I 69杨无性系(PopulusdeltoidesBartr.cv."Lux")人工林的碳储量及其动态。结果表明,林分总的碳储量为(136.2±15.9)(平均值±标准差)t/hm2,其中林木、林下植物、A0层以及土壤的碳储量分... 研究了江苏省里下河地区10年生I 69杨无性系(PopulusdeltoidesBartr.cv."Lux")人工林的碳储量及其动态。结果表明,林分总的碳储量为(136.2±15.9)(平均值±标准差)t/hm2,其中林木、林下植物、A0层以及土壤的碳储量分别为(74.1±8.3),(0.3±0.1),(1.9±0.2)和(59.9±14.2)t/hm2。10年生时林木碳的净生产力为(11.1±1.7)t/(hm2·a),凋落物归还量为(2.3±0.3)t/(hm2·a),土壤CO2释放量为(5.5±0.2)t/(hm2·a)。可见,I 69杨人工林具有较高的生物生产力和碳储量,发展杨树等速生丰产林能对大气碳循环起到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里下河地区 杨树 人工林 碳储量 动态分析
下载PDF
全新世海侵对长江口沿海平原新石器遗址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8
11
作者 王张华 陈杰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7-545,共9页
文章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南北两岸太湖和里下河两大平原新石器遗址分布和迁移特征的对比研究 ,发现两地新石器文化均起源于 70 0 0aB .P .前。可以认为全新世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是两地新石器文化兴起的原因。之后里下河平原经历了由全新... 文章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南北两岸太湖和里下河两大平原新石器遗址分布和迁移特征的对比研究 ,发现两地新石器文化均起源于 70 0 0aB .P .前。可以认为全新世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是两地新石器文化兴起的原因。之后里下河平原经历了由全新世海侵引起的盐沼化过程 ,古文化发展受到明显的抑制 ;相比之下 ,太湖古平原为一丘状台地 ,地势高爽 ,加上贝壳砂堤对海水的有效阻挡 ,盐沼化过程稍弱 ,古文化得以延续和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遗址迁移 全新世海侵 太湖平原 里下河平原
下载PDF
基于景观指数的细碎化对耕地生产效率影响研究 被引量:31
12
作者 李鑫 欧名豪 +1 位作者 肖长江 高扬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07-713,共7页
研究细碎化对耕地生产规模效益和技术效率影响,以对农地政策制定提供一定依据。综合考虑地块面积、形状和分布因素,用景观指数量化耕地细碎化水平,把细碎化变量代入C-D生产函数,研究细碎化对耕地生产规模效益影响,用SFA方法测度耕地生... 研究细碎化对耕地生产规模效益和技术效率影响,以对农地政策制定提供一定依据。综合考虑地块面积、形状和分布因素,用景观指数量化耕地细碎化水平,把细碎化变量代入C-D生产函数,研究细碎化对耕地生产规模效益影响,用SFA方法测度耕地生产技术效率,用多元线性回归研究细碎化对耕地生产技术效率影响。结果表明:表征细碎化的第一主成分和地块平均面积、地块密度、面积加权形状指数和面积加权分维数载荷值大于88%,第二主成分和边界密度指数载荷值大于91%;在C-D生产函数中代入细碎化变量后所有单元规模弹性下降;表征细碎化的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对耕地生产技术效率影响系数分别是-0.077、-0.011,且通过显著性检验。研究结论认为基于景观指数的细碎化对耕地生产规模效益和技术效率有显著负影响;应从农地市场培育和农地整理两方面减轻细碎化程度,提高耕地生产规模效益和技术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指数 细碎化 规模效益 技术效率 扬州市里下河区域
原文传递
江苏里下河地区洪涝灾害演变趋势与成灾机理分析 被引量:29
13
作者 叶正伟 许有鹏 徐金涛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80-885,共6页
江苏里下河地区是相对封闭的水网地区,洪涝频繁。研究该地区洪涝演变趋势和成灾机理对区域防洪减灾具有重要意义。里下河地区洪涝演变趋势表现在洪涝类型的多样性,高水位日益频繁、高水位发生机率加大,致灾暴雨频率增大等方面。在自然... 江苏里下河地区是相对封闭的水网地区,洪涝频繁。研究该地区洪涝演变趋势和成灾机理对区域防洪减灾具有重要意义。里下河地区洪涝演变趋势表现在洪涝类型的多样性,高水位日益频繁、高水位发生机率加大,致灾暴雨频率增大等方面。在自然成因方面,流域暴雨是成灾的主要原因,锅底洼的形态是洪涝发生的地貌大背景,水系的复杂格局也加剧了洪涝的程度和频度。在人类活动方面,不合理的圩垸垦殖导致湖荡萎缩,减弱了水体调蓄能力;闸坝建设引起河道淤积、排涝能力降低致使洪水位趋高;城镇化改变下垫面性质的水文效应也是洪涝频繁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成灾机理 演变趋势 里下河 江苏
下载PDF
江苏兴化地区垛田的起源及其价值初探 被引量:20
14
作者 卢勇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132-136,共5页
垛田是江苏中部兴化里下河水网地区独有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与农业景观。当地人民在湖荡沼泽地带开挖网状深沟或小河的泥土堆积成垛,垛上耕作,形成垛田。本文从有关垛田的神话传说出发,依次考证了垛田的形成原因与起源时间、垛田的特点... 垛田是江苏中部兴化里下河水网地区独有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与农业景观。当地人民在湖荡沼泽地带开挖网状深沟或小河的泥土堆积成垛,垛上耕作,形成垛田。本文从有关垛田的神话传说出发,依次考证了垛田的形成原因与起源时间、垛田的特点与优势。在此基础上对垛田的现状和价值作了比较深入的解读,为垛田今后的保护和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化 垛田 起源 价值
下载PDF
湿地资源动态变化的分形研究——以苏北里下河地区湿地资源的动态变化为例 被引量:14
15
作者 柯长青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0-92,100,共4页
介绍了分形理论及其特点、分形维数的计算公式与它的物理意义。以苏北里下河地区湿地资源动态变化为例 ,探讨了分形方法在湿地资源动态变化研究中的应用。里下河地区不同年代沼泽的分形维数表明 ,沼泽的变化最为剧烈 ,稳定性最差 ,即湿... 介绍了分形理论及其特点、分形维数的计算公式与它的物理意义。以苏北里下河地区湿地资源动态变化为例 ,探讨了分形方法在湿地资源动态变化研究中的应用。里下河地区不同年代沼泽的分形维数表明 ,沼泽的变化最为剧烈 ,稳定性最差 ,即湿地资源的动态变化比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里下河地区 湿地资源 动态变化 分形理论 分形研究 分形维数
下载PDF
射阳湖历史变迁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凌申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25-233,共9页
射阳湖是苏北历史上著名的大湖。早全新世因受海侵影响,本区是里下河浅水海湾的一部分;中全新世时,由于西冈等岸外砂堤的形成,本区成为古泻湖,后因海岸东迁,淡水冲灌,古泻湖逐渐演变为淡水湖。1128年黄河夺淮后,大量泥沙进入湖区,湖区... 射阳湖是苏北历史上著名的大湖。早全新世因受海侵影响,本区是里下河浅水海湾的一部分;中全新世时,由于西冈等岸外砂堤的形成,本区成为古泻湖,后因海岸东迁,淡水冲灌,古泻湖逐渐演变为淡水湖。1128年黄河夺淮后,大量泥沙进入湖区,湖区淤积迅速,成为沼泽型湖泊,加之人类活动因素的显著影响,射阳湖逐渐演变为里下河平原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阳湖 泻湖 平原
下载PDF
基于熵权法的里下河腹部典型区综合水质评价 被引量:18
17
作者 傅国圣 周佳楠 +1 位作者 李云中 蒋陈娟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9-82,共4页
水质评价对于水环境管理和水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根据2017年9月里下河腹部典型区泰州地区39个监测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利用熵权法计算综合指数,识别重点污染区域和主要污染因子。结果表明,各水质指标超标比例由高到低分别为溶解氧、... 水质评价对于水环境管理和水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根据2017年9月里下河腹部典型区泰州地区39个监测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利用熵权法计算综合指数,识别重点污染区域和主要污染因子。结果表明,各水质指标超标比例由高到低分别为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总磷、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表征空间分布不均匀度的熵权由大到小分别为氨氮、总磷、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和高锰酸盐指数是主要的全局型污染因子,姜堰区东部和兴化市东北部为重点污染区域,姜堰区东部区域型污染因子为总磷和氨氮,兴化市东北部区域型污染因子为总磷。因此,里下河腹部区泰州地区丰水期水环境治理应以提升溶解氧、降低高锰酸盐指数为主,同时兼顾姜堰区东部总磷和氨氮的治理以及兴化市东北部总磷的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权法 水质评价 重点污染区域 主要污染因子 里下河腹部典型区
下载PDF
江淮平原水网区汛期雨量与洪涝水位关系——以江苏里下河腹部地区为例 被引量:17
18
作者 叶正伟 许有鹏 潘光波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37-1146,共10页
利用江苏里下河腹部地区8个雨量站和5个水位站1957~2006年的50年气象水文资料,采用Mann-Kendall方法检验面雨量变化趋势,并应用Pearson和Spearman方法揭示雨量同水位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近50年来汛期面雨量、单站雨量和时段雨量的长... 利用江苏里下河腹部地区8个雨量站和5个水位站1957~2006年的50年气象水文资料,采用Mann-Kendall方法检验面雨量变化趋势,并应用Pearson和Spearman方法揭示雨量同水位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近50年来汛期面雨量、单站雨量和时段雨量的长期变化都呈减小趋势。最大15日和最大3日雨量是水位变化的敏感性时段雨量,最大30日雨量与超警戒水位日数相关性较好,长时段雨量对水位变化的累积效应显著。近年来最大3日和最大15日雨量重现期增大是洪涝水位显著增高和超警戒水位日数增加的主要原因,且次暴雨强度越大,高洪涝水位出现的概率越大。里下河腹部地区水位在空间变化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而在时间变化上则呈现阶段性特征。1950年代末到1970年代间,水位和超警戒水位日数均值都随面雨量减少而降低;但1980年代到1990年代间,水位和超警戒水位日数均值随面雨量减少反而上升;2000年以来的7年中,水位随面雨量减少而略有升高,但超警戒水位日数均值仍然随面雨量减少而略有减少。这种变化说明,除雨量因素外,人类活动和城镇化水文效应对水位的影响日趋显著,导致雨量与洪涝水位关系更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量 汛期 洪涝水位 里下河 江淮地区
原文传递
苏北里下河典型区河网水系演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吕慧华 周峰 +1 位作者 李娜 许有鹏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80-385,共6页
在自然地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胁迫的双重作用下,平原河网地区水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江淮下游里下河典型区——盐都区为例,基于1970s、1980s和2010s年的3期水系数据,利用GIS和遥感解译等技术,选取河网水系数量、结构和连通指标,... 在自然地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胁迫的双重作用下,平原河网地区水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江淮下游里下河典型区——盐都区为例,基于1970s、1980s和2010s年的3期水系数据,利用GIS和遥感解译等技术,选取河网水系数量、结构和连通指标,对河网水系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河网密度和河网水面率均呈不断减少趋势,两者分别下降21.3%和10.2%。研究区河流曲度较小,河网连通性较好,河网曲度和连通度总体上变化较弱。(2)研究区河网水系变化存在时空差异性。河网水系在缓慢城市化时期(1970s^1980s)的衰减率高于快速城市化时期(1980s^2010s),特别在城镇化发展缓慢区域表现显著。城镇化发展快速区域,其河网水系持续减少且变化剧烈。(3)研究区河道变化存在着等级差异性。城镇化等人类活动对河网水系的影响,呈现出先低等级(Ⅳ级)河道、后高等级(Ⅰ~Ⅲ级)河道的特征规律。其中,低等级河道数量持续减少且变化强度剧烈,高等级河道数量变化不大且其面积和长度均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 水系变化 演变特征 里下河地区
原文传递
里下河地区引江能力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陈锡林 闻余华 +1 位作者 王永东 孙钲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3-45,共3页
为了探讨引长江水对里下河地区冲淤的技术方案,拟对里下河地区的引江能力进行了水文分析。首先根据长江大通站水位系列资料计算,确定长江下游段的丰枯水年型,然后绘制典型年的潮位和相应的里下河地区水位过程对比图,弄清典型年引水特点... 为了探讨引长江水对里下河地区冲淤的技术方案,拟对里下河地区的引江能力进行了水文分析。首先根据长江大通站水位系列资料计算,确定长江下游段的丰枯水年型,然后绘制典型年的潮位和相应的里下河地区水位过程对比图,弄清典型年引水特点和规律,最后通过各年型水位差及最大引江水量计算分析,得出典型年各月最大平均引江水量,据此可制定引江冲淤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潮位 水位差 引水量 分析研究 里下河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