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后隧道手术高危区的解剖特点及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罗昆仑 方征 +2 位作者 余锋 刘洪 田志强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肝后隧道及手术高危区的解剖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解剖20具成人尸体肝脏标本,收集经前入路绕肝提拉法右半肝切除术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统计汇入肝后下腔静脉和肝后隧道路径上肝短静脉总数。结果:解剖研究中发现,肝短... 目的:探讨肝后隧道及手术高危区的解剖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解剖20具成人尸体肝脏标本,收集经前入路绕肝提拉法右半肝切除术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统计汇入肝后下腔静脉和肝后隧道路径上肝短静脉总数。结果:解剖研究中发现,肝短静脉主要从左右两侧汇入肝后下腔静脉,且较多集中于中、下1/3段;在肝后隧道路径上,汇入肝后下腔静脉的肝短静脉主要集中在下1/3段前方,平均(2.90±1.07)支,上1/3段仅有1例出现1支肝短静脉,中1/3段20例中仅4例出现1支肝短静脉;肝右后下静脉多出现在肝后下腔静脉的中、下1/3段,出现率达85.0%(17/20)。临床手术中发现,在肝后隧道路径上,汇入肝后下腔静脉肝短静脉主要集中在下1/3段,平均(3.21±1.67)支,多数病例此区域上下距离约3~4 cm,同时此区域中肝右后下静脉出现率达85.2%(23/27);27例中仅1例有1支肝短静脉汇入中段肝后下腔静脉前方。结论:肝后隧道手术高危区位于肝后下腔静脉下段前方3~4 cm区域,有较多肝短静脉伴随肝右后下静脉汇入。准确把握此区域的解剖特点并进行解剖分离是成功建立肝后隧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方法 肝后隧道 肝/解剖学 手术高危区
原文传递
左旋谷氨酸单钠-肝再生-大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6
2
作者 李瀚旻 张六通 +2 位作者 梅家俊 邱幸凡 王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7期824-826,共3页
已有研究资料表明,肝再生受肝再生促进因子和肝再生抑制因子严密地协调控制,但其启动与终止的具体调节机制仍不十分明确.特别是这一调节机制是否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其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体系的关系如何?很值得进一步探索.近年来。
关键词 肝疾病 解剖学 组织学 肝再生 左旋谷氨酸单钠
下载PDF
尾状叶切除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4
3
作者 牛丛信 李朝龙 杨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 :通过肝尾状叶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为肝脏尾状叶切除术的入路和发展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通过 40具尸肝尾状叶标本的解剖观察和 8具肝脏铸型标本的观察研究 ,揭示尾状叶的形状、边界、毗邻和血管胆管分布规律。结果 :①尾状叶左... 目的 :通过肝尾状叶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为肝脏尾状叶切除术的入路和发展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通过 40具尸肝尾状叶标本的解剖观察和 8具肝脏铸型标本的观察研究 ,揭示尾状叶的形状、边界、毗邻和血管胆管分布规律。结果 :①尾状叶左侧的形态、大小、边界变异不大 ,其血液供应胆管引流有一个相对固定的“蒂” ,手术切除比较容易 ;②尾状叶的血管供应胆管引流繁杂 ,但均连接于Glisson’s管的一二级分支的前上缘 ,沿肝门板后方向上解剖找出尾状叶“蒂” ,从中再解剖动脉、门静脉、胆管易行 ,甚至一起结扎、切断也可 ;③肝短静脉数量、注入部位变异大 ,然而其走行多与腔静脉壁垂直 ,顺着方向解剖比较安全。结论 :尾状叶切除的手术入路有四条 :左入路、右入路、前入路和后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肚尾状叶 肚脏外科 应用解剖
下载PDF
肝移植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背驮式肝移植1例 被引量:2
4
作者 于立新 叶启发 +7 位作者 杜传福 叶桂荣 徐健 贾英斌 姚冰 刘小友 祖强 白喜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77-380,共4页
目的 :探讨肝脏移植的切取及移植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背驮式的病肝切取要求 ,首先分离第 1肝门 ,将肝蒂解剖至分叉以上 ,然后近肝游离肝周韧带 ,保留肝后下腔静脉 (IVC)和第 2肝门的 3支肝静脉 ,第 3肝门的肝短静脉应细心结扎 (或缝扎 ... 目的 :探讨肝脏移植的切取及移植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背驮式的病肝切取要求 ,首先分离第 1肝门 ,将肝蒂解剖至分叉以上 ,然后近肝游离肝周韧带 ,保留肝后下腔静脉 (IVC)和第 2肝门的 3支肝静脉 ,第 3肝门的肝短静脉应细心结扎 (或缝扎 )离断。供肝的切取 :各管道系统保留足够长度 ,避免第 1肝门分离 ,热缺血时间在 10min以内。背驮式植肝技术 :供肝上IVC与肝左中静脉供干支的端端吻合。供肝门静脉与受体门静脉端端吻合。术后采用FK5 0 6、酶酚酸脂 (MMF)抗排斥治疗。结果 :供肝切取 10例均成功 ,热缺血时间在 10min之内。 1例肝豆状核变性 (Wilson)患者 ,行背驮式肝移植成功 ,随访 7个月 ,肝功能及血铜蓝蛋白正常。结论 :掌握肝脏系统的解剖基础 ,有利于供肝的切取及病肝的切除 ,肝脏移植是唯一能挽救终末期肝病病人生命的方法 ,新型免疫抑制剂可预防移植肝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解剖学 背驮式技术
下载PDF
小鼠胚胎干细胞衍生的肝组织微粒体Ⅱ相代谢酶表征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彤 郭美媛 +4 位作者 马葵芬 杜悦 何良艳 朱丹雁 楼宜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0-537,共8页
目的:观察小鼠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肝组织过程中,肝组织微粒体Ⅱ相代谢酶尿苷-5'-二磷酸葡醛酰转移酶(UGT)1a1、1a6和微粒体谷胱甘肽S-转移酶1(mGST1)的表达及其催化活性。方法:利用拟胚体固有的三胚层结构,直接由中胚层心肌细胞产... 目的:观察小鼠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肝组织过程中,肝组织微粒体Ⅱ相代谢酶尿苷-5'-二磷酸葡醛酰转移酶(UGT)1a1、1a6和微粒体谷胱甘肽S-转移酶1(mGST1)的表达及其催化活性。方法:利用拟胚体固有的三胚层结构,直接由中胚层心肌细胞产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自发诱导内胚层细胞发育,并由同步分化的内皮细胞支持肝细胞发育形成肝样组织。在不同分化阶段,基于mRNA表达情况,以Western blot法检测UGT1a1、UGT1a6和mGST1表达特征。至分化终点(第18天)以心肌细胞搏动区域附近表达肝特异性标记物白蛋白确定为肝细胞。超声法碎裂细胞,超速离心制备肝细胞微粒体,以HPLC检测UGTs代谢活性,以色谱法测定并计算mGST1酶催化活性。结果:至分化终点,小鼠胚胎干细胞衍生的肝组织表达UGT1a1、UGT1a6和mGST1,并具有UGT1a1、UGT1a6和mGST1的催化功能。其中分化第18天肝组织GST1催化活性为7.65 nmol·min-1·mg-1。结论: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的肝组织具UGT1a1、UGT1a6和mGST1代谢功能,可望成为肝脏病理生理和药物Ⅱ相代谢研究的体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解剖学和组织学 谷胱甘肽转移酶 微粒体 葡糖醛酸基转移酶
下载PDF
尸体肝脏横断面解剖与CT增强影像对比研究对活体肝移植的术前评估 被引量:1
6
作者 汪洋 朱斌 +1 位作者 靳晶 范海健 《浙江临床医学》 2009年第10期1020-1022,共3页
目的 用国人尸体肝脏薄层横断面结构形态学信息,为人体肝脏断层影像学的识别和活体肝移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人体尸体肝脏连续横断面图像进行解剖形态学观察,与其相对应的CT增强图像对照研究,并完成计算机三维重建。结果在尸... 目的 用国人尸体肝脏薄层横断面结构形态学信息,为人体肝脏断层影像学的识别和活体肝移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人体尸体肝脏连续横断面图像进行解剖形态学观察,与其相对应的CT增强图像对照研究,并完成计算机三维重建。结果在尸体肝脏连续横断面图像与其相对应的CT增强图像,清晰显示肝内管道系统主支的走行分布特点,三维重建图像能清晰显示肝内血管空间结构特征以及所支配区域的空间体积。结论通过对肝脏横断面解剖结构的探讨,CT增强图像能够完整而精确地反映出该区域复杂的解剖学结构特点,为活体肝移植的术前评估提供坚实的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尸体肝脏 断层解剖 CT增强影像 肝脏 肝内管道
下载PDF
GPC1在胆道闭锁患儿肝组织中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的初步探索
7
作者 孙荣 吴宙光 +2 位作者 叶泳钦 张达豪 王斌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11-215,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GPC1在胆道闭锁患儿发病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深圳市儿童医院2016年7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胆道闭锁患儿35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本院收治的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患儿42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化结果了解GPC1在胆道闭... 目的初步探讨GPC1在胆道闭锁患儿发病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深圳市儿童医院2016年7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胆道闭锁患儿35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本院收治的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患儿42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化结果了解GPC1在胆道闭锁肝脏中的分布情况;通过qPCR及Western Blot对胆道闭锁(BA)及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CC)患儿肝脏中的GPC1蛋白水平、GPC1 mRNA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GPC1主要分布在胆道闭锁肝脏胆管细胞顶部,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GPC1 mRNA表达水平(0.65±0.05 vs.2.54±0.12,P<0.05)、蛋白表达量(1.31±0.14 vs.2.83±0.25,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PC1 mRNA和蛋白产物的低表达可能与胆道闭锁的发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C1 胆道闭锁 肝/解剖学和组织学 基因表达调控
下载PDF
肝内外管道的研究及临床应用
8
作者 张彦 李振平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312-314,共3页
对肝内、外管道走行及肝段划分的正确认识,是肝叶、肝段和亚肝段手术切除的基础。近年来,普遍采用的肝段划分法是Couinaud’s肝段,Couinaud’s肝段是依据Glisson系统的分支、分布和肝静脉的走行进行划分的,Glisson系统包括肝门静脉、肝... 对肝内、外管道走行及肝段划分的正确认识,是肝叶、肝段和亚肝段手术切除的基础。近年来,普遍采用的肝段划分法是Couinaud’s肝段,Couinaud’s肝段是依据Glisson系统的分支、分布和肝静脉的走行进行划分的,Glisson系统包括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及胆道。通过综述Glisson系统的解剖学及影像学研究与进展,将为肝癌的介入治疗、肝叶肝段和亚段切除方式及肝移植手术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解剖学和组织学 胆管 肝内 胆管 肝外 肝动脉 肝静脉 综述文献
下载PDF
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可行性 被引量:71
9
作者 刘荣 周宁新 黄志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手术的可行性。 方法  2 0 0 2年 7月~ 2 0 0 4年 2月行完全腹腔镜肝切除 4 4例 ,其中原发性肝细胞癌 2 2例、肝血管瘤 10例、肝脓肿 3例、肝囊肿伴感染 1例、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 3例、肝脏腺瘤 1例、胆管囊腺...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手术的可行性。 方法  2 0 0 2年 7月~ 2 0 0 4年 2月行完全腹腔镜肝切除 4 4例 ,其中原发性肝细胞癌 2 2例、肝血管瘤 10例、肝脓肿 3例、肝囊肿伴感染 1例、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 3例、肝脏腺瘤 1例、胆管囊腺瘤1例、炎性肉芽肿 1例、肝门部胆管癌 1例、高分化胆管细胞癌 1例。肝功能Child分级A级 38例 ,B级 6例 (均为肝癌病人 )。 结果 腹腔镜下完成肝局部切除 17例、左肝规则性切除 14例、右肝规则性切除 13例。手术时间 15~ 4 5 0min ,平均 195min。出血量 5 0~ 15 0 0ml,平均 4 0 5ml。输血量 0~ 10 0 0ml,平均 175ml。术后恢复顺利 ,术后住院 2~ 9d ,平均 5 6d。结论 腹腔镜肝切除术安全可行 ,不仅适于肝良性肿瘤 ,也为肝脏恶性肿瘤提供了切除肿瘤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肝切除 肝脏解剖
下载PDF
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技术研究 被引量:40
10
作者 刘荣 黄志强 +1 位作者 周宁新 王刚 《肝胆外科杂志》 2005年第2期96-98,共3页
目的 介绍完全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技术。方法 完全腹腔镜下解剖、阻断相应肝段、肝叶的入、出肝血流,按解剖学标志切除肝段、肝叶共35例,其中原发性肝癌16例、肝脏血管瘤11例、其它8例。结果 35例手术在完全腹腔镜下完成,左半肝切... 目的 介绍完全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技术。方法 完全腹腔镜下解剖、阻断相应肝段、肝叶的入、出肝血流,按解剖学标志切除肝段、肝叶共35例,其中原发性肝癌16例、肝脏血管瘤11例、其它8例。结果 35例手术在完全腹腔镜下完成,左半肝切除( 、、段) 7例、左外叶( 、段)切除14例、肝方叶( 段)切除1例、右前叶下段( 段)切除2例、右后叶下段( 段)切除3例、右叶下段( 、段)切除4例、右后叶( 、段)切除3例、右前叶下段并右后叶( 、、段)切除1例。手术时间2 6 7.77±12 2 .6 9m in,出血量4 80 .0 0±5 75 .90 m l。术后住院5 .6 7±2 .0 6天。未发生胆漏、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在现有条件下,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较好地解决了腹腔镜下肝段以上肝切除时出血、气栓等问题,可安全用于左半肝及肝右叶部分肝段的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肝切除 肝脏解剖
下载PDF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的临床应用价值(附123例经验总结) 被引量:23
11
作者 刘荣 胡明根 +2 位作者 赵向前 董家鸿 黄志强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6年第6期479-481,共3页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肝切除(total laparoscopic hepatectomy,TLH)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7月~2006年9月,我院完成完全腹腔镜肝切除123例,其中男83例,女39例,平均48.2(22~69)岁。手术方式包括:解剖性切除65例,局...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肝切除(total laparoscopic hepatectomy,TLH)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7月~2006年9月,我院完成完全腹腔镜肝切除123例,其中男83例,女39例,平均48.2(22~69)岁。手术方式包括:解剖性切除65例,局部切除58例。结果:手术时间(105~280)min,平均(201.5±100.5)min。出血量50~1500ml,中位数210ml。123例患者中21例输血,输血量400~1000ml。切除肝体积最大18cm×16cm×12cm,病灶直径1.8~17.0cm,平均(7.4±2.5)cm。术后平均住院2~14d,平均(4.5±1.5)d。2例出现少量胆漏,经引流,术后第5天愈合。病理报告恶性病变52例,良性病变71例。结论:彻在一定条件下是治疗某些疾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肝切除 肝脏解剖
下载PDF
腹腔镜下规则性肝切除11例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荣 黄志强 周宁新 《肝胆外科杂志》 2003年第4期264-266,共3页
目的 介绍完全腹腔镜下规则性肝切除。方法 在不阻断全肝血流的情况下 ,应用多种器械在腹腔镜下进行规则性肝切除 11例 ,其中原发性肝癌 4例、肝囊肿伴感染 1例、肝门部胆管癌 1例、肝脏炎性假瘤 1例、肝脏血管瘤 4例。结果 11例手... 目的 介绍完全腹腔镜下规则性肝切除。方法 在不阻断全肝血流的情况下 ,应用多种器械在腹腔镜下进行规则性肝切除 11例 ,其中原发性肝癌 4例、肝囊肿伴感染 1例、肝门部胆管癌 1例、肝脏炎性假瘤 1例、肝脏血管瘤 4例。结果 11例手术均完全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 ,左半肝切除 3例、左外叶切除 6例、肝方叶切除 1例、右后叶下段切除 1例。左肝各段(2、3、4段 )均有独立的 3级肝门结构 ,均可在矢状部对 2至 3级肝门的三管进行解剖和离断。平均手术时间 2 15 .2 m in,平均出血量 5 33.3m l。术后平均住院 5 .1d,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 2~ 4 d。未发生胆漏、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本组初步临床经验表明 ,在现有的手术器械条件及在不阻断全肝血流的情况下 ,可以较安全地进行腹腔镜下规则性肝切除。该方法可作为局限于左半肝病例的首选术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肝切除 肝脏解剖 手术适应范围
下载PDF
肝脏解剖和手术切除统一名称 被引量:12
13
作者 中国肝脏专家组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 国际肝胆胰协会 (IHPBA)学术委员会在 1998年底组建了一个命名委员会 ,以解决国际上肝脏解剖和手术切除由于用不同名称所引起的混乱。新统一定名的原则是要求名称在解剖学上正确 ,解剖和外科手术名称相同 ,用一组固定系统来命名 ... 目的 国际肝胆胰协会 (IHPBA)学术委员会在 1998年底组建了一个命名委员会 ,以解决国际上肝脏解剖和手术切除由于用不同名称所引起的混乱。新统一定名的原则是要求名称在解剖学上正确 ,解剖和外科手术名称相同 ,用一组固定系统来命名 ,容易理解 ,语言学上正确 ,容易翻译成另一种语言 ,精确和简洁。经过 18个月的工作 ,命名委员会的定名提议 ,获得了IHPBA的接纳 ,并在 2 0 0 0年 5月在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的世界肝胆胰大会上正式宣布。新名称定名为TheBrisbane 2 0 0 0TerminologyofLiverAnato myandResections。在 2 0 0 0年 10月 2 5~ 2 8日 ,在中国武汉举行的“第六届全国肝脏外科学术会议”上 ,肝胆外科专家组决定翻译这组新命名 ,以便和国际接轨。方法 中国专家组经过 12个月工作 ,用 4次问卷调查各专家意见的方法 ,在求同存异的原则下 ,终于一致通过了“肝脏解剖和手术切除统一名称”的提议。结果 本文是中国专家组提出的一组统一中文翻释名称 ,希望这组统一名称在中国得以广泛应用。结论 本文章以IHPBA命名委员会提议的一组肝脏解剖和手术名称的中文翻译名称作起点 ,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 ,成为这一组完整的中文名称。中国专家组非常希望国内杂志编辑、专家、作者们能接受这组新名称 ,并且能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解剖 肝切除术 肝脏外科 手术切除 统一名称
原文传递
腹腔镜肝切除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悦华 刘荣 +3 位作者 周宁新 黄志强 江朝光 李桐英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6期473-475,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手术的解剖基础与技术问题。 方法 选择病灶位于肝脏边缘、右肝表面或左半肝且肝功能Child分级B级以上 1 6例 ,其中原发性肝癌 8例 ,肝血管瘤 3例 ,左肝管胆管癌、肝细胞腺瘤、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肝脓肿和肝囊...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手术的解剖基础与技术问题。 方法 选择病灶位于肝脏边缘、右肝表面或左半肝且肝功能Child分级B级以上 1 6例 ,其中原发性肝癌 8例 ,肝血管瘤 3例 ,左肝管胆管癌、肝细胞腺瘤、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肝脓肿和肝囊肿伴感染各 1例。在上腹部放置 4~ 6个Trocar,应用电刀、超声刀和腔内直线形切割钉合器等多种断肝方法 ,采用钛夹夹闭、医用生物蛋白胶粘封等处理肝断面。 结果 对 1 6例在全气腹条件下完成 1 8个病灶的腹腔镜肝切除手术 ,包括左肝规则性切除 8例 ,肝局部切除 8例。手术时间 (2 0 6± 75 )min ,出血量 (35 4± 2 82 )ml,2例出血 1 0 0 0ml,术中输血 80 0ml。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 2天~ 4天 ,术后未发生胆漏和出血等并发症 ,术后住院 (5 8± 1 6 )天。 结论 腹腔镜肝切除手术的关键是恰当处理要切除肝的蒂部脉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肝切除术 肝脏解剖 临床分析 手术治疗
下载PDF
Glisson蒂横断式解剖性肝切除120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留峥 徐雷升 +5 位作者 俸家伟 王志萍 高学昌 龚国茶 敖强 于杰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359-362,367,共5页
目的探讨Glisson蒂横断式解剖性肝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沧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行Glisson蒂横断式解剖性肝段切除术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肝癌65例,胆管细胞癌4例,肝门部胆管癌4例,胆囊癌6例,肝内胆... 目的探讨Glisson蒂横断式解剖性肝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沧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行Glisson蒂横断式解剖性肝段切除术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肝癌65例,胆管细胞癌4例,肝门部胆管癌4例,胆囊癌6例,肝内胆管结石33例,肝血管瘤8例,肝寄生虫病10例。采用Glisson蒂横断式解剖性肝切除Ⅰ段切除3例,Ⅰ+Ⅱ段切除1例,Ⅰ+Ⅱ+Ⅲ+Ⅳ段切除1例,Ⅰ+Ⅱ+Ⅲ+Ⅳ+Ⅴ+Ⅷ段切除1例,Ⅱ+Ⅲ+Ⅳ+Ⅷ段切除1例,Ⅱ+Ⅲ+Ⅴ+Ⅵ+Ⅶ+Ⅷ段切除1例,左外叶(Ⅱ+Ⅲ段)切除33例,左半肝(Ⅱ+Ⅲ+Ⅳ段)切除22例,左三叶(Ⅱ+Ⅲ+Ⅳ+Ⅴ+Ⅷ段)切除3例,Ⅳb+Ⅴ段切除6例,Ⅳ+Ⅴ+Ⅷ段切除3例,右半肝切除(Ⅴ+Ⅵ+Ⅶ+Ⅷ段)25例,右三叶切除(Ⅳ+Ⅴ+Ⅵ+Ⅶ+Ⅷ段)3例,右前叶(Ⅴ+Ⅷ段)切除5例,Ⅵ段切除2例,右后叶切除术(Ⅵ+Ⅶ段)4例,Ⅶ段切除2例,Ⅷ段切除4例。其中9例同时行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结果全组均完成手术。术中平均出血量630 mL。平均手术时间3.7 h。术后发生并发症34例(28.33%),为胆漏、胸腔积液、多重耐药菌感染等。结论 Glisson蒂横断式解剖性肝切除术操作简便,快速安全,能明显减少出血,提高疗效,是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isson蒂 肝解剖 肝切除 肝肿瘤 胆管结石
下载PDF
肝切除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邱明链 刘景丰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07年第9期620-622,共3页
肝切除技术已成为治疗各种肝脏良性、恶性肿瘤的最主要方法。文中主要从肝脏切除范围的界定、断肝新技术及腹腔镜肝切除技术这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从而提高对如何更加完善肝预切除方案和肝脏外科微创化肝脏外科领域里两大研究热点的... 肝切除技术已成为治疗各种肝脏良性、恶性肿瘤的最主要方法。文中主要从肝脏切除范围的界定、断肝新技术及腹腔镜肝切除技术这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从而提高对如何更加完善肝预切除方案和肝脏外科微创化肝脏外科领域里两大研究热点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 肝脏解剖学
原文传递
肝脏动态流域学说与恶性肿瘤靶域切除技术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荣 王子政 +2 位作者 王兆海 汪洋 赵国栋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共5页
传统肝脏分段解剖方法是目前肝脏恶性肿瘤切除技术的理论基础。随着对肝脏解剖学理解的加深,肝脏动态流域学说的提出将肝脏解剖方法从传统的静态树干型向动态流域型转变。在肝脏动态流域学说指导下,笔者提出肝脏恶性肿瘤靶域切除技术,... 传统肝脏分段解剖方法是目前肝脏恶性肿瘤切除技术的理论基础。随着对肝脏解剖学理解的加深,肝脏动态流域学说的提出将肝脏解剖方法从传统的静态树干型向动态流域型转变。在肝脏动态流域学说指导下,笔者提出肝脏恶性肿瘤靶域切除技术,该技术有别于解剖性或非解剖性肝切除,不强调按照人为设定的肝段解剖进行切除,而是以病灶和可能存在浸润和转移流域为导向,结合肝脏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决定手术切除靶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恶性肿瘤 肝切除术 肝脏解剖 肝脏动态流域学说 恶性肿瘤靶域切除技术
下载PDF
经腹腔镜左肝切除五例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荣 王悦华 +2 位作者 周宁新 黄志强 李桐英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解剖性左肝切除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经临床筛选病灶位于左半肝的病例 5例 ,其中原发性肝癌 3例、肝囊肿伴感染 1例、肝血管瘤 1例。应用电刀、超声刀和腔内直线形切割缝合器等多种断肝方法 ,采用钛夹夹闭、医用生物... 目的 探讨腹腔镜解剖性左肝切除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经临床筛选病灶位于左半肝的病例 5例 ,其中原发性肝癌 3例、肝囊肿伴感染 1例、肝血管瘤 1例。应用电刀、超声刀和腔内直线形切割缝合器等多种断肝方法 ,采用钛夹夹闭、医用生物蛋白胶粘封等肝断面处理方法 ,在全气腹条件下经腹腔镜行左半肝切除 2例 ,左外叶切除 2例 ,肝方叶切除 1例。结果  5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肝切除手术 ,对各肝段的脉管先进行解剖分离 ,然后进行处理是手术控制出血的关键。使用垃圾袋将标本取出。术中未出现不能控制的并发症 ,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 2~ 4d。术后未发生胆漏和出血等并发症 ,恢复顺利 ,术后平均住院 7d ,术后恢复时间较常规开腹方法肝切除病人明显缩短。结论 对位于左半肝的病灶 ,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行腹腔镜解剖性左肝切除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特别是创伤小的优点给伴有严重肝硬化而不能耐受开腹手术者提供了切除肿瘤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手术 并发症 经腹腔镜 病灶 解剖 术后 肿瘤 耐受 恢复
原文传递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脏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刚华 徐勤鸿 +1 位作者 万永 盛斌武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7期89-93,共5页
目的为评价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脏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我们通过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间在我院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50名学生进行临床教学,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普通教学组(25名),三维可视化教学组(25名)... 目的为评价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脏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我们通过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间在我院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50名学生进行临床教学,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普通教学组(25名),三维可视化教学组(25名),对学习效果进行临床评价。结果三维可视化教学组学生理论考核平均成绩(88.72±6.01)分及肝脏影像阅片平均成绩(87.84±4.02)分,明显高于普通教学组的(81.00±6.55)分,(78.36±3.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计算机三维重建可视化教学模式显著改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的学习肝脏解剖及影像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总体满意度高。结论三维可视化重建技术应用于肝脏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中,有利于规培学员更加有效的了解肝脏解剖分段,激发学习兴趣,可提高教学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可视化技术 肝脏外科 肝脏解剖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临床教学 教育
下载PDF
全内脏反位肝移植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王安琪 汤睿 卢倩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0-275,共6页
全内脏反位(SIT)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先天性疾病,在人群中发病率极低,不患病的SIT人群与普通人没有差别。但是当此类人群患病时,由于缺少对此类人群的认识,导致在对SIT人群进行诊断及治疗非常困难,尤其是SIT人群合并终末期肝病需要进行肝... 全内脏反位(SIT)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先天性疾病,在人群中发病率极低,不患病的SIT人群与普通人没有差别。但是当此类人群患病时,由于缺少对此类人群的认识,导致在对SIT人群进行诊断及治疗非常困难,尤其是SIT人群合并终末期肝病需要进行肝移植手术时,无论是SIT人群作为肝移植的供者或受者,对于外科医师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近些年发表的SIT肝移植相关个案报道,对SIT肝移植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SIT肝移植的关键步骤、预后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内脏反位 肝脏解剖 先天性疾病 肝移植 供肝摆放 脉管吻合 术后并发症 Roux-en-Y胆肠吻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