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黄老思想与刘邦的治国实践 被引量:6
1
作者 宁国良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9-112,共4页
无为而治是黄老思想最根本的特点,正是由于这一特点,它在西汉初年走到了历史的前台。刘邦作为汉代的第一任皇帝,也是汉代黄老之学的首推者。黄老思想在其治国实践中得到了充分地运用,并对此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 刘邦 黄老思想 治国实践
下载PDF
项羽为何放走刘邦——鸿门宴中项羽的决策行为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季乃礼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6-134,共9页
项羽为何会失败,刘邦为何获胜?学者们多归为用人、性格和阶级意识的差异,忽略了对政治抱负的考察。刘邦尽管有作天子之志,但在鸿门宴中处处示弱,竭力让项羽相信自己的理想只是一方诸侯。项羽的抱负是回到春秋时代,做诸侯中的霸王,由此... 项羽为何会失败,刘邦为何获胜?学者们多归为用人、性格和阶级意识的差异,忽略了对政治抱负的考察。刘邦尽管有作天子之志,但在鸿门宴中处处示弱,竭力让项羽相信自己的理想只是一方诸侯。项羽的抱负是回到春秋时代,做诸侯中的霸王,由此决定了他与刘邦不是零和的博弈,只要刘邦承认他的霸主地位,就允许刘邦有生存的空间,基于此在鸿门宴中放走了刘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景理论 楚汉战争 鸿门宴 项羽 刘邦
原文传递
“成”于樊哙,“归”于四皓:刘邦废太子失败发微
3
作者 张博阳 时培磊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5期17-22,共6页
刘邦废太子失败的原因不是人们一般所说的张良和“商山四皓”的鼎力支持,当时也并没有很多大臣谏阻刘邦废黜太子。废太子失败的原因是当时吕后的妹夫樊哙统帅大军,樊哙曾经暗示刘邦决不允许赵王刘如意登上帝位,刘邦由于需要用他平定各... 刘邦废太子失败的原因不是人们一般所说的张良和“商山四皓”的鼎力支持,当时也并没有很多大臣谏阻刘邦废黜太子。废太子失败的原因是当时吕后的妹夫樊哙统帅大军,樊哙曾经暗示刘邦决不允许赵王刘如意登上帝位,刘邦由于需要用他平定各地的叛乱而对此无可奈何。在刘邦去世前的最后几个月,他曾经密谋铲除樊哙,为废除太子铺平道路,只可惜这一计划还未能实施,刘邦就已去世,刘盈得以登基,是为汉惠帝。“商山四皓”保住刘盈太子之位的说法,是后世的重新阐释,或曰“历史书写”所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邦 刘盈 刘如意 樊哙 商山四皓
下载PDF
略论“汉王”与“汉中王”对历史的影响
4
作者 李殿元 吴新星 《装备制造与教育》 2024年第1期49-54,共6页
历史上的“汉王”“汉中王”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爵号,不能混淆,都是中国历史不可缺少的部分。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汉王”,不是“汉中王”。刘邦之后,“汉”字不仅是一个时代的代表,而是有关汉代或汉族的典章制度、文化学术乃至生... 历史上的“汉王”“汉中王”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爵号,不能混淆,都是中国历史不可缺少的部分。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汉王”,不是“汉中王”。刘邦之后,“汉”字不仅是一个时代的代表,而是有关汉代或汉族的典章制度、文化学术乃至生活习俗,均可以“汉”字冠之。“汉”字成为汉族、汉人、汉军、汉仪,汉学、汉字、汉语、汉服等的名称。刘备是“汉中王”不是“汉王”,刘备称“汉中王”的决定,正式确定了三国鼎立的事实,而且也造就了巴蜀之地在历史上的重新辉煌。在刘邦、刘备之外,还有一些汉王、汉中王,弄清楚“汉王”“汉中王”称谓的来龙去脉和影响,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王 汉中王 刘邦 刘备 来龙去脉 影响
下载PDF
“安刘必勃”略考 被引量:4
5
作者 石国辉 《皖西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47-149,共3页
对《史记》所载刘邦遗言"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提出怀疑的根据是:第一,周勃任太尉是惠帝六年,而不是刘邦死后即任命;第二,从后来相关丞相的任免中,均未提及刘邦的遗言;第三,刘邦的宠妃戚姬、爱子如意均遭毒害,亦可反... 对《史记》所载刘邦遗言"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提出怀疑的根据是:第一,周勃任太尉是惠帝六年,而不是刘邦死后即任命;第二,从后来相关丞相的任免中,均未提及刘邦的遗言;第三,刘邦的宠妃戚姬、爱子如意均遭毒害,亦可反证刘邦无决定死后政局的才力;第四,退一步讲,若刘邦真有"安刘必勃"的遗言,以吕后的政治毒辣,会从她家族的前途考虑,将周勃予以诛灭,因为当时只有吕家具备危及刘氏天下的实力,"安刘"势必要"危吕",但吕后竟然对周勃委予重任,可见刘邦根本没有"安刘必勃"的交代。同时也探究了"安刘必勃"说产生的背景及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刘必勃 刘邦 吕后 太尉 周勃
下载PDF
刘邦汉国号考原 被引量:4
6
作者 胡阿祥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7-62,共6页
“汉”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的国号之一,也是现今中国主体民族的族称。公元前206年,项羽败约,本汉中郡名立刘邦为“汉”王;而刘邦在愤怒、无奈之中接受汉王封号,以及后来定有天下之号为“汉”,则都与萧何的劝谏“语曰‘天汉’... “汉”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的国号之一,也是现今中国主体民族的族称。公元前206年,项羽败约,本汉中郡名立刘邦为“汉”王;而刘邦在愤怒、无奈之中接受汉王封号,以及后来定有天下之号为“汉”,则都与萧何的劝谏“语曰‘天汉’,其称甚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邦 项羽 汉王 汉国号
下载PDF
刘邦循武关道入秦原因新解 被引量:4
7
作者 尤佳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3-93,共11页
关于刘邦循武关道入秦的原因,学术界主要有"避险说"和"失利说"两种解释,但传统的说法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和进一步探讨的空间。而且这两项原因似乎均不是主要原因,除此而外,还尚有若干更为深层、更能解释西征全... 关于刘邦循武关道入秦的原因,学术界主要有"避险说"和"失利说"两种解释,但传统的说法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和进一步探讨的空间。而且这两项原因似乎均不是主要原因,除此而外,还尚有若干更为深层、更能解释西征全程的原因,如:刘、项二人间存在激烈竞争,项羽步步紧逼的军事行动会成为刘邦进行战略战术设计时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刘邦自身实力弱小,与函谷道秦军力量差距很大,不得不迂回到秦军守御力量较弱、反秦基础较好的武关道。这些因素可能是刘邦循武关道入秦的主因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邦 武关道 配合 竞争 实力差距
下载PDF
从《大风歌》看西汉礼乐与文学之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强 《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73-78,83,共7页
汉高祖刘邦从不懂礼乐到重视礼乐 ,主要是因儒生制订礼仪 ,使他明白了礼乐在治国中的作用。《大风歌》成为汉代的宗庙之乐 ,系因尊崇刘邦而起。汉代以《大风歌》为宗庙之乐 ,对汉代文学的走向起着规范作用 ,它所关心的长治久安以“宣汉... 汉高祖刘邦从不懂礼乐到重视礼乐 ,主要是因儒生制订礼仪 ,使他明白了礼乐在治国中的作用。《大风歌》成为汉代的宗庙之乐 ,系因尊崇刘邦而起。汉代以《大风歌》为宗庙之乐 ,对汉代文学的走向起着规范作用 ,它所关心的长治久安以“宣汉”的形式出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风歌》 刘邦 礼乐 文学 汉代 诗歌 文化内涵 宣汉思想
下载PDF
丰沛集团与汉初政治 被引量:4
9
作者 颜岸青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107-111,共5页
在反秦起义和楚汉战争期间,早先追随刘邦起兵的丰沛籍子弟成为一支政治军事力量——"丰沛集团"。丰沛集团是刘邦夺取天下的核心力量,是汉初最重要的政治力量,其兴衰与汉武帝内外政策的转变、新兴军功地主的崛起密切相关。
关键词 丰沛集团 军功地主 刘邦 布衣将相
下载PDF
刘邦峣关之战及相关军事地理研究
10
作者 王红超 闫哲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6-45,共10页
“峣关之战”系灭秦之最后一战,是役刘邦率领楚军走“武关道”冲出秦岭,一举消灭了关中残余秦军,最终兵至霸上逼降秦王子婴,胜利平秦。但由于史载语焉不详,兼该地区地理情况复杂,导致此战具体经过一直难以理解。近年来蓝田地区的古代军... “峣关之战”系灭秦之最后一战,是役刘邦率领楚军走“武关道”冲出秦岭,一举消灭了关中残余秦军,最终兵至霸上逼降秦王子婴,胜利平秦。但由于史载语焉不详,兼该地区地理情况复杂,导致此战具体经过一直难以理解。近年来蓝田地区的古代军事地理又有了新的发现,为开展“峣关之战”专题研究创造了条件。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史籍研究,可以解读出“啗降之计”“秦峣下军据守思乡城”“破秦峣下叛军蓝田南”“刘邦乘胜破蓝田”“武关道主支线”“秦蓝田地望”等系列成果,并可据此绘制出战役地形图,直观、立体地再现整个战役过程。同时通过历史地理研究,对本地区长久以来的“秦汉峣关”和“隋唐蓝关”之争问题关键点进行了辨析,厘清了“峣关”的历史沿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峣关 刘邦 蓝田 蓝关古道 峣下军
下载PDF
从《史记·樊郦滕灌列传》管窥司马迁的直书与曲笔
11
作者 罗必明 曲景毅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4,10,共5页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刘邦形象的刻画,秉承“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文章结合“元史学”关于历史意识与历史存在的转义理论,通过对《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这篇关注不多的合传的文本分析,既揭露刘邦薄情寡义、诛杀患难之交的一...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刘邦形象的刻画,秉承“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文章结合“元史学”关于历史意识与历史存在的转义理论,通过对《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这篇关注不多的合传的文本分析,既揭露刘邦薄情寡义、诛杀患难之交的一面,又通过与《汉书》《资治通鉴》等相关篇目的互相比照,重新探究刘邦杀樊哙之动机。同时,司马迁对“郦寄卖友”一事以叙为议、寓论断于叙事的笔法,也同样暗含了对刘邦的贬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邦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元史学”理论 郦寄卖友
下载PDF
从“吕后问相”看汉高帝至吕后时期政治
12
作者 叶楠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5期1-8,共8页
“吕后问相”是发生于汉高帝刘邦晚年的重要事件。在与吕后的对话中,刘邦确定了其身后丞相、太尉的人选。无论从史书的记载还是从历史背景来看,该事件应是史实。“吕后问相”事件反映了汉初以功臣担任丞相的惯例和宽简治国的政治基调,... “吕后问相”是发生于汉高帝刘邦晚年的重要事件。在与吕后的对话中,刘邦确定了其身后丞相、太尉的人选。无论从史书的记载还是从历史背景来看,该事件应是史实。“吕后问相”事件反映了汉初以功臣担任丞相的惯例和宽简治国的政治基调,有利于理解汉初高帝至吕后时期政治制度与权力结构的变动。将“吕后问相”事件与“王诸吕”“诛诸吕”等事件相联系,能够看出汉初功臣集团与吕氏外戚集团之间的关系呈现逐步恶化的趋势,最终导致在吕后去世之后发生了功臣集团诛杀吕氏外戚集团的“诛诸吕”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邦 吕后 丞相 功臣集团 外戚
下载PDF
刘邦、项羽政治策略异同论
13
作者 薛从军 祝兆源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51-59,共9页
灭秦之际,刘邦、项羽政治意图相同;楚汉相争时,刘邦、项羽由于政治意图不同而采取的政治策略也不同,其结局自然不同。刘邦政治意图是一统天下,采取了多项政治策略:假怀王,号令诸侯亡楚;借舆论美化自己,丑化对手;用贿赂、反间瓦解项氏骨... 灭秦之际,刘邦、项羽政治意图相同;楚汉相争时,刘邦、项羽由于政治意图不同而采取的政治策略也不同,其结局自然不同。刘邦政治意图是一统天下,采取了多项政治策略:假怀王,号令诸侯亡楚;借舆论美化自己,丑化对手;用贿赂、反间瓦解项氏骨鲠之臣;用人不问出身品性,故逐步走向胜利。项羽政治意图是为诸侯王的霸主;他能征惯战,但不能借怀王号令天下,也不会造舆论、行诡计,只知道正面交锋;注重项氏人才,非项氏之人才逐渐走失,“有一范增而不能用”;常常中诡计而不醒悟,以致逐渐走向败亡。刘邦、项羽的政治策略异同,是其成败的主要原因,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邦 项羽 政治意图 政治策略
下载PDF
从功德报偿到“汉家尧后”:刘邦置立巫官与两汉天命论的变迁
14
作者 尉雯琪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2,共11页
据《封禅书》,刘邦曾经置立巫官。其中梁、晋、秦、荆四者,无论以刘邦祭祖、神权统一还是抚慰诸侯作解,都存在一定问题。通过对秦汉之际战争中巫术需求的考察,以及刘邦军队士卒来源的梳理,可以发现刘邦于征战之中,招徕收附的兵丁籍贯正... 据《封禅书》,刘邦曾经置立巫官。其中梁、晋、秦、荆四者,无论以刘邦祭祖、神权统一还是抚慰诸侯作解,都存在一定问题。通过对秦汉之际战争中巫术需求的考察,以及刘邦军队士卒来源的梳理,可以发现刘邦于征战之中,招徕收附的兵丁籍贯正与诸巫相合。刘邦置立诸巫的初衷,与时人功德报偿的观念有关。《汉书》因其中四巫合于刘向所述汉家先祖的迁徙轨迹,遂作割裂剪裁,以为“汉家尧后”之证。这合于东汉明章两朝的时势,也显示出两汉天命论由朴素直接、含混笼统,渐为文饰堂皇、具体指实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邦 巫官 天命 《封禅书》 班固 “汉家尧后”
原文传递
汉初刘邦分封异姓王原因新探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永美 《唐都学刊》 2009年第1期12-16,共5页
汉初刘邦分封异姓王不能只归结为刘邦的"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任何一个历史事实的出现,必定有其时代的需要,所以应看到当时的文化、政治、经济和军事发展的推动作用。且从刘邦本人及其集团对他的影响来看,刘邦潜意识中也有分封... 汉初刘邦分封异姓王不能只归结为刘邦的"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任何一个历史事实的出现,必定有其时代的需要,所以应看到当时的文化、政治、经济和军事发展的推动作用。且从刘邦本人及其集团对他的影响来看,刘邦潜意识中也有分封异姓王的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邦 异姓王 刘邦集团 游侠精神 平民政权
下载PDF
汉初宫廷斗争的见证:刘邦及其子孙的楚歌 被引量:2
16
作者 姚军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8年第7期65-67,共3页
汉初诗坛,因刘邦尚楚歌,主要是楚歌的天地。楚歌有其雄奇阔大的一面,也有其哀婉凄恻的一面。围绕太子的废立与吕氏的干政,刘邦及其子孙唱出了命运的悲歌。他们的楚歌见证了刘氏衰微、吕氏干政、刘氏复振这一权力斗争过程的始终,复活了... 汉初诗坛,因刘邦尚楚歌,主要是楚歌的天地。楚歌有其雄奇阔大的一面,也有其哀婉凄恻的一面。围绕太子的废立与吕氏的干政,刘邦及其子孙唱出了命运的悲歌。他们的楚歌见证了刘氏衰微、吕氏干政、刘氏复振这一权力斗争过程的始终,复活了统治者宫廷搏杀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廷斗争 见证 刘邦 刘邦的子孙 楚歌
下载PDF
项羽刘邦成败的个性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兴海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3-6,共4页
秦代末年,楚汉相争,看似稳操胜券的项羽失败了,刘邦却后来居上,这不仅有时代的原因,更有个性上的因素。将二人的个性予以比较,有助于理解历史选择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关键词 《史记》 项羽 刘邦 个性 比较
下载PDF
论刘邦的货币改革 被引量:3
18
作者 曾维华 王冕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6-112,共7页
刘邦建立汉政权后,针对"秦钱重难用"的问题进行货币改革,对秦半两减重,所铸行的是小半两钱而不是"荚钱"。尽管当时已有榆荚大小的钱,但数量并不多。"荚钱"的大量泛滥是刘邦以后的事情。刘邦进行货币改革... 刘邦建立汉政权后,针对"秦钱重难用"的问题进行货币改革,对秦半两减重,所铸行的是小半两钱而不是"荚钱"。尽管当时已有榆荚大小的钱,但数量并不多。"荚钱"的大量泛滥是刘邦以后的事情。刘邦进行货币改革,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废除秦朝已经过时、不合实际的货币制度,使当时社会中实际通行的"小半两钱"成为合乎法律的货币。同时改革废除了秦代中央集权的铸币政策,实行"令民铸钱",由民间自由铸造货币的措施,对争取民众支持、聚集力量,夺取楚汉战争的胜利是有意义的。另外,这次货币改革,对汉初社会经济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汉代前期货币制度进一步改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初 刘邦 货币改革
下载PDF
汉高祖的荒诞、痛苦与性格的多维度——以《史记·高祖本纪》为中心 被引量:3
19
作者 魏耕原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1期38-46,共9页
司马迁以无畏的批判精神,揭露了当朝开国皇帝汉高祖,在反秦起事以先制造的种种荒诞的天命在我的舆论,露出麒麟下的马脚;他的"大丈夫当如此也"的梦想成功,却又带来无法解除的痛苦;又用"互见法"全方位展现其人性格多... 司马迁以无畏的批判精神,揭露了当朝开国皇帝汉高祖,在反秦起事以先制造的种种荒诞的天命在我的舆论,露出麒麟下的马脚;他的"大丈夫当如此也"的梦想成功,却又带来无法解除的痛苦;又用"互见法"全方位展现其人性格多维,蕴涵成功的原因与个性无赖的多元化,褒贬互陈,否定多于肯定,值得深长思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高祖本纪》 刘邦 性格
下载PDF
从芒砀到丰沛:汉高祖刘邦起兵发微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磐修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15,共4页
从丰西纵徒到夺取沛县,刘邦在这两年多时间的活动史书多有阙失。从零散资料发微表明,其间刘邦在芒砀山制造舆论、积聚力量、等待时机,为起兵反秦做准备工作。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天下云集响应,刘邦距张楚政权最近,并与陈胜的重要谋士... 从丰西纵徒到夺取沛县,刘邦在这两年多时间的活动史书多有阙失。从零散资料发微表明,其间刘邦在芒砀山制造舆论、积聚力量、等待时机,为起兵反秦做准备工作。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天下云集响应,刘邦距张楚政权最近,并与陈胜的重要谋士张耳有故交,但为了独立发展,始终没有与陈胜义军发生任何联系。在夺取沛县之前,应有一个丰邑起兵的过程,这是刘邦正式起兵反秦的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邦 芒砀山泽 张楚 丰邑起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