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技术调查官制度之实务运作及精进措施——当事人诉讼程序保障之维度 被引量:9
1
作者 陈磊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45-54,共10页
我国技术调查官制度实务运作还存在许多争议问题,尚存在人数过少、程序地位不清、可能导致专利诉讼的主导权发生偏向、可能与当事人主义产生矛盾等不足。其理想的运作模式在于法官、技术调查官、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间的良好合作互动。... 我国技术调查官制度实务运作还存在许多争议问题,尚存在人数过少、程序地位不清、可能导致专利诉讼的主导权发生偏向、可能与当事人主义产生矛盾等不足。其理想的运作模式在于法官、技术调查官、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间的良好合作互动。其改革与精进需调整选任方式以扩大技术调查官来源、合理设置技术调查官的轮调年限、增加法庭上技术调查官人数、促进技术调查官与专利代理人的专业双向交流。客观制度上需给予技术调查官妥善的限制,避免其成为影子法官。基于诉讼当事人的程序权保障,应强制技术调查官对当事人发问,促进双方充分言词辩论,同时还应强制法官公开心证,避免突袭性裁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调查官 知识产权法院 诉讼程序保障
下载PDF
《民法典》中人格权禁令的程序法定位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超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4-113,共10页
《民法典》第997条新增了人格权禁令制度,但没有明确该制度的程序法定位,从而导致同案不同审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存在分歧,“行为保全说”认为人格权禁令即行为保全,因其忽略了两者间的区别而受到质疑。“独立程序说... 《民法典》第997条新增了人格权禁令制度,但没有明确该制度的程序法定位,从而导致同案不同审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存在分歧,“行为保全说”认为人格权禁令即行为保全,因其忽略了两者间的区别而受到质疑。“独立程序说”主张建立独立的禁令程序,却陷入效率与公正的程序互斥悖论。“非讼程序说”要求以非讼原理构建人格权禁令程序,其虽能实现程序效率,但极易造成双方当事人利益的失衡和法院禁令裁判权的失控。事实上,无论是基于法律文本的规范解释,还是出于及时保护人格权的功能考量,人格权禁令均只能被定位成暂时、附随和略式的诉讼程序,并应遵循行为保全的程序框架。同时考虑到人格权的特质,《民法典》第997条在申请时间、适用条件、担保必要性等方面对行为保全制度实施了适度改造,即人格权禁令是行为保全制度在人格权领域的改造性运用。在后《民法典》时代,《民事诉讼法》与《民法典》的衔接应充分利用既有的程序资源,实现程序创新与程序稳定之间的协调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人格权禁令 行为保全 非讼程序 人身安全保护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