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9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长6砂岩成岩作用与成岩相研究 被引量:137
1
作者 郑荣才 耿威 +3 位作者 周刚 韩永林 王海红 文华国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7年第2期1-8,共8页
上三叠统延长组6段是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重要的勘探目的层,也是典型岩性-地层油藏。文章在岩心和沉积相分析基础上,结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分析化验资料,对长6砂岩的成岩作用进行系统研究,确定对储层起破坏作用的成岩作... 上三叠统延长组6段是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重要的勘探目的层,也是典型岩性-地层油藏。文章在岩心和沉积相分析基础上,结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分析化验资料,对长6砂岩的成岩作用进行系统研究,确定对储层起破坏作用的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和充填作用,起建设性成岩作用的主要有早期绿泥石和白云石的环边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综合成岩作用方式的组合类型和演化序列,认为长6砂岩的成岩演化主体已进入中成岩阶段B期。在建立成岩演化模式的基础上,对成岩相组合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划分出压实-胶结成岩相组合、压实成岩相组合和胶结-溶蚀成岩相组合,分析了成岩相组合与储层发育的关系及其区域分布规律,为进一步的岩性-地层油藏的成藏规律分析和储层预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相 成岩作用 岩性油藏 延长组 长6砂岩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藏特征 被引量:112
2
作者 付金华 段晓文 席胜利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7-19,共3页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构造简单的大型多旋回克拉通盆地 ,面积约 2 5× 10 4 km2 。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下部沉积的暗色泥岩、煤层和石灰岩有机质含量高、热演化程度高、生气能力强 ,为古生界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气源 ;其中下部为...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构造简单的大型多旋回克拉通盆地 ,面积约 2 5× 10 4 km2 。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下部沉积的暗色泥岩、煤层和石灰岩有机质含量高、热演化程度高、生气能力强 ,为古生界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气源 ;其中下部为一套河流、三角洲砂岩沉积 ,是上古生界的主要储层 ;而其上部的河漫湖相泥质岩为良好盖层。盆地周边在燕山期构造活跃 ,砂体发育 ,以构造圈闭为主 ;盆地内部构造稳定 ,在倾角不到 1°的西倾单斜上 ,南北展布的河流三角洲复合砂体与侧向河流间湾泥质岩 ,形成了近南北向的大型岩性圈闭。因此 ,盆地周边发育以构造控制为主的小型气藏 ,盆地内部则以大型岩性气藏为主 ,盆地西缘断褶带胜利井气藏和伊陕斜坡上的陕 141井区下二叠统山西组山 2段气藏等的存在就反映了这一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晚古生代 生储盖组合 气藏特征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大型低渗气田成藏特征及其勘探开发技术 被引量:110
3
作者 郝蜀民 惠宽洋 李良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62-768,共7页
大牛地气田是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的一个大型致密-低渗透气田。主要含气层位自下而上为上石炭统太原组、下二叠统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是一套完整的海相潮坪-近海三角洲-陆相辨状河沉积层序,厚度250-280 m,横向稳定,宏观形态呈一巨大的... 大牛地气田是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的一个大型致密-低渗透气田。主要含气层位自下而上为上石炭统太原组、下二叠统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是一套完整的海相潮坪-近海三角洲-陆相辨状河沉积层序,厚度250-280 m,横向稳定,宏观形态呈一巨大的“箱型”,受上石盒子组区域盖层物性和异常压力的双重封盖作用,工业气藏的发育被严格限制在该箱体内,多层大型岩性圈闭叠合发育,具有“近源箱型”成藏模式。针对岩性圈闭、致密-低渗透砂岩储层、自然产能低等难点,在气田的勘探开发中,形成了叠合岩性圈闭描述与评价、煤系地层地震储层预测等关键技术,并建立了以保护气层为重点的快速钻井综合技术、以提高产能为核心的致密气层大规模压裂改造技术等配套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岩性圈闭 近源箱型成藏模式 储层预测 大规模压裂 大牛地气田
下载PDF
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 被引量:88
4
作者 韩永林 王成玉 +4 位作者 王海红 李士春 郑荣才 王昌勇 廖一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57-1064,共8页
姬塬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偏西部地区,晚三叠世主要受北东、北西及南部三个方向的物源控制。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曲线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研究区上三叠统长8油层组岩石类型、沉积构造、物源方向、古生物和沉积相特征进行了... 姬塬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偏西部地区,晚三叠世主要受北东、北西及南部三个方向的物源控制。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曲线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研究区上三叠统长8油层组岩石类型、沉积构造、物源方向、古生物和沉积相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长8沉积时期姬塬地区地形平缓,河流作用较弱,主要发育一套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其沉积作用和砂体展布受湖平面升、降和物源方向控制明显,对油气成藏有着重要的意义,表现为:①湖平面上升期,湖岸线快速向物源方向迁移,以发育长条状和鸟足状水上—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主;②下降期以发育三角洲平原为主,来自不同物源方向的前缘砂体在研究区中部交汇;③湖平面上升期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呈席状发育以及岩性遮挡条件更好,因而比湖平面下降期发育的砂体更有利于形成岩性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姬塬 长8油层组 浅水三角洲 岩性油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岩性油藏成藏机理研究 被引量:79
5
作者 史建南 郑荣才 +5 位作者 韩永林 王海红 王成玉 牛小兵 梁晓伟 辛红刚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9年第3期129-133,共5页
致密砂岩型岩性油藏的成藏机理是制约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深入勘探的核心问题。综合利用储层岩石学、油气/油藏地球化学及盆地数值模拟领域中先进的技术与研究方法,从有效烃源岩出发,以压力场演化及其控制的流体动力学和运动学过程为核心... 致密砂岩型岩性油藏的成藏机理是制约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深入勘探的核心问题。综合利用储层岩石学、油气/油藏地球化学及盆地数值模拟领域中先进的技术与研究方法,从有效烃源岩出发,以压力场演化及其控制的流体动力学和运动学过程为核心,探讨了姬塬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岩性油藏的成藏机理。结果表明,长8油层组原油主要来源于长7段及长8段的生烃有机质,油藏存在2期充注过程,以早白垩世晚期(105~95Ma)充注为主。210Ma以来,压力场经历了早期升高→中期迅速升高→后期降低的演化过程。早白垩世大量生烃及中晚燕山期构造挤压是超压发育的主要成因机制,受强超压控制,长8油层组岩性油藏呈现近源充注、隐性输导、快速聚集的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 输导通道 岩性油气藏 油气成藏机理 姬塬地区
下载PDF
叠前AVA多参数同步反演技术在含气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2
6
作者 李爱山 印兴耀 +1 位作者 张繁昌 王保丽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7年第1期64-68,93,共6页
随着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叠前地震数据的反演和应用逐渐成为热点。叠前AVA同步反演可从小、中、大三个角度部分叠加数据体上同步反演出纵、横波阻抗和密度数据体。在此基础上,可提取出地层的组合弹性参数。通常砂岩储层含气后纵波速度... 随着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叠前地震数据的反演和应用逐渐成为热点。叠前AVA同步反演可从小、中、大三个角度部分叠加数据体上同步反演出纵、横波阻抗和密度数据体。在此基础上,可提取出地层的组合弹性参数。通常砂岩储层含气后纵波速度明显降低,横波速度变化不大,同时密度也降低。与单纯应用纵波阻抗相比,纵、横渡阻抗等属性联合可提高流体的识别精度。因而,应用同步反演技术进行含气储层识别是可行的。首先介绍了叠前AVA同步反演的基本原理,继而从地震和测井资料处理、角度子波提取和标定以及最终反演等方面,讨论了叠前AVA同步反演技术在胜利油田中层气藏勘探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进行含气储层预测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叠加数据 同步反演 气藏 岩性参数 储层预测
下载PDF
断陷盆地层序格架中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特征 被引量:62
7
作者 冯有良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7-22,共6页
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对渤海湾盆地东营、沾化、南堡和西部凹陷的岩性及地层油气藏在层序地层格架中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层序界面控制了地层油气藏的发育,主裂陷幕三级层序湖扩展域优质烃源岩控制岩性油气藏发育的层段,盆缘... 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对渤海湾盆地东营、沾化、南堡和西部凹陷的岩性及地层油气藏在层序地层格架中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层序界面控制了地层油气藏的发育,主裂陷幕三级层序湖扩展域优质烃源岩控制岩性油气藏发育的层段,盆缘沟谷和构造坡折带控制的层序低位域和高位域砂体是岩性油藏的主要储集体,该砂体发育带与湖扩展域优质烃源岩的有效配置部位就是岩性油气藏的富集带。高异常流体压力封存箱保留了原生孔隙,有机酸产生了次生孔隙,流体压裂、幕式排烃以及高异常流体压力有利于克服储层毛细管阻力,这些特性使得有高异常流体压力封存箱发育的受坡折带控制的岩性油气藏富集、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断陷盆地 压力封存箱 同沉积构造坡折带 地层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顶部古风化壳特征及其与天然气富集的关系 被引量:55
8
作者 马振芳 周树勋 +2 位作者 于忠平 潘令红 王宏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1-23,共3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顶部古风化壳具有6种识别标志:①长期沉积间断,奥陶系与石炭系之间为假整合接触;②古侵蚀面之上发育铁、铝质泥岩,古侵蚀面之下发育大气淡水溶蚀带;③发育水平岩溶带和岩溶角砾岩;④缝洞充填物中见石炭...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顶部古风化壳具有6种识别标志:①长期沉积间断,奥陶系与石炭系之间为假整合接触;②古侵蚀面之上发育铁、铝质泥岩,古侵蚀面之下发育大气淡水溶蚀带;③发育水平岩溶带和岩溶角砾岩;④缝洞充填物中见石炭系孢粉化石及煤屑、砂质;⑤古侵蚀面上、下的泥质岩成分有较大差别,侵蚀面之上的主要为高岭石,侵蚀面之下的主要为伊利石;⑥古侵蚀面之下的测井曲线特征为低伽马、低时差、中高电阻率、中高密度值,古侵蚀面之上则与之相反。古风化壳自上而下可划分为氧化作用带和溶蚀作用带。古风化壳的展布特征为:①穿层分布;②厚度自西向东逐渐减薄;③铁铝质泥岩的分布受古岩溶地貌的控制;④主要发育在白云岩分布区。古风化壳与天然气成藏有着密切的联系:①多类型岩性组合是天然气成藏的必要条件;②铁铝岩类缺失带的两侧是天然气富集的有利地区。已在研究区的古风化壳上找到了我国陆上目前最大的天然气田———长庆气田。图3 表1 ( 马振芳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系 古风化壳 天然气富集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含油气盆地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特征 被引量:57
9
作者 刘震 赵政璋 +2 位作者 赵阳 赵贤正 肖伟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23,共7页
根据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及分布特征,与构造油气藏相比,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及分布更具有优势,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①岩性圈闭形成较早,形成期次比较多,有利于更多地捕集油气;②油气仅靠初次运移和短距离的二次运移就可以成藏,... 根据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及分布特征,与构造油气藏相比,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及分布更具有优势,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①岩性圈闭形成较早,形成期次比较多,有利于更多地捕集油气;②油气仅靠初次运移和短距离的二次运移就可以成藏,不一定需要长距离二次运移;③岩性油气藏烃类充注相对较早;④岩性油气藏保存条件更为优越;⑤岩性油气藏可以分布在低势区,也可以分布在高势区;⑥岩性油气藏可以富集在低水位体系域,也可以富集在高水位体系域。油气勘探实践表明,岩性油气藏具有更优越的形成条件和更大的勘探潜力,是今后油气勘探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盆地 岩性油气藏 形成条件 分布特征 保存条件 勘探潜力
下载PDF
相对保幅的地震资料连片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53
10
作者 王西文 刘全新 +6 位作者 吕焕通 刘楼军 杨午阳 田彦灿 王红旗 张年春 关银录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2期105-120,共16页
目前,岩性勘探已逐渐成为油气勘探的主流,但岩性圈闭的识别对地震资料的品质要求很高。由于很多研究区都是由2个或2个以上的三维勘探区构成,这就出现了资料的拼接,以及拼接资料品质不一致等问题。为此,在准噶尔盆地玛湖斜坡区开展了连... 目前,岩性勘探已逐渐成为油气勘探的主流,但岩性圈闭的识别对地震资料的品质要求很高。由于很多研究区都是由2个或2个以上的三维勘探区构成,这就出现了资料的拼接,以及拼接资料品质不一致等问题。为此,在准噶尔盆地玛湖斜坡区开展了连片处理方法研究。玛湖斜坡区的风城南、艾里克湖和玛2井区等3个三维勘探区,勘探时间、采集参数、处理参数等各不相同,3个探区的地震资料在能量、频率、相位上不一致,信噪比和分辨率存在差异,给岩性解释带来很大困难。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地质任务和处理目标要求,提出了相对保幅的地震数据连片处理方法。该方法有3个关键技术,即子波处理、面元均化处理和连片野外静校正处理。对这3 个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讨论,并分别以实例进行了说明。利用相对保幅地震数据连片处理方法对3个探区原有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重新处理,资料拼接处的能量、频率、相位一致,拼接后的剖面整体品质提高,符合岩性解释对资料品质的要求。在连片处理的资料上进行了岩性解释,识别出了玛2井区玛4井北的二叠系下乌尔禾砂层组地层岩性圈闭和玛005井北的百口泉砂层组地层岩性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气藏 相对保幅 连片处理 子波处理 面元均化处理 综合静校正建模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8油层组岩性油藏特征 被引量:52
11
作者 王昌勇 郑荣才 +4 位作者 李忠权 王成玉 王海红 辛红刚 梁晓伟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9-74,共6页
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主要发育典型的浅水三角洲沉积。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为指导,对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进行了精细地层对比和小层砂体的划分,在此基础上编绘出长8油层组顶面构造图及等时条件下小层砂体的平面展布图。编图发现,研究区... 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主要发育典型的浅水三角洲沉积。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为指导,对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进行了精细地层对比和小层砂体的划分,在此基础上编绘出长8油层组顶面构造图及等时条件下小层砂体的平面展布图。编图发现,研究区长8顶面为具多个鼻状隆起的西倾单斜,油层的发育多与鼻状构造有关,长8油层组主要发育岩性油藏。自身具备良好生烃能力并紧邻长7油层组优质烃源岩、稳定的三角洲砂体、西倾单斜及鼻状隆起的构造背景是长8油层组形成岩性油藏的必要条件,长8油层组下部地层较上部地层、研究区西部较东部更容易形成岩性油藏,同时西部储层明显优于东部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姬塬油田 长8油层组 岩性油藏 鼻状构造
下载PDF
松辽盆地岩性油藏形成背景与成藏条件分析 被引量:45
12
作者 迟元林 蒙启安 杨玉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5期10-15,共6页
松辽盆地岩性油藏非均质性强 ,以薄互层为主的储层变化快 ,成藏条件较为复杂 ,隐蔽性强 ,不易发现。因此 ,应用板块构造、层序地层学以及成藏系统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方法 ,深入开展构造、沉积及油气成藏条件等方面的研究 ,对岩性油藏的... 松辽盆地岩性油藏非均质性强 ,以薄互层为主的储层变化快 ,成藏条件较为复杂 ,隐蔽性强 ,不易发现。因此 ,应用板块构造、层序地层学以及成藏系统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方法 ,深入开展构造、沉积及油气成藏条件等方面的研究 ,对岩性油藏的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有了新认识 :提出了长期稳定的构造沉降是形成大面积岩性油藏的基础 ;湖平面频繁波动、湖岸线进退交替变化 ,导致纵向上砂泥岩交互沉积 ,形成了多套含油组合 ,在三角洲前缘的砂泥岩交互沉积带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岩性圈闭 ;下、中、上 3个成藏系统岩性油藏的成藏条件与控制因素又各不相同。在这些认识指导下进行了有利区预测 ,指出了勘探方向 ,对于松辽盆地以及类似盆地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岩性油藏 成藏条件 背景 分析
下载PDF
火成岩储层测井评价进展综述 被引量:44
13
作者 许风光 邓少贵 +2 位作者 范宜仁 程相志 刘鹏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6年第4期239-243,共5页
十多年来,国内外火成岩储层测井评价已从交会图定性分析发展到用岩心分析资料建立裂缝性储层的测井解释模型,半定量、定量评价裂缝。成像测井和核磁测井的纵、横向分辨率高,经过地质刻度,可以较精细地识别岩性和裂缝,在解释火成岩方面... 十多年来,国内外火成岩储层测井评价已从交会图定性分析发展到用岩心分析资料建立裂缝性储层的测井解释模型,半定量、定量评价裂缝。成像测井和核磁测井的纵、横向分辨率高,经过地质刻度,可以较精细地识别岩性和裂缝,在解释火成岩方面有良好的效果。提高岩性识别准确率,识别复杂火成岩储层和孔隙流体,以及综合评价火成岩储层裂缝、饱和度等参数,仍然是火成岩储层测井评价所面临的难题。加强岩石物理基础实验,研究火成岩储层导电机理,系统研究火成岩储层测井评价理论,推广测井新技术在火成岩中的应用,建立统一的测井评价方法,将成为火成岩储层测井评价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 岩性识别 裂缝评价 储层参数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储层预测技术发展历程及岩性油藏地震识别技术 被引量:41
14
作者 陈树民 于晶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5期103-106,共4页
从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岩性油藏地质条件、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历程出发 ,系统分析总结了近十年来薄互层储层预测理论、方法和应用效果 ,提出了基于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技术的“高精度三维地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高精度沉积相研究、高精... 从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岩性油藏地质条件、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历程出发 ,系统分析总结了近十年来薄互层储层预测理论、方法和应用效果 ,提出了基于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技术的“高精度三维地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高精度沉积相研究、高精度的储层预测、高精度的油藏描述”等“五位一体”的岩性油藏精细勘探方法 ,指出高精度的三维地震采集技术、高保真的三维地震处理技术、高分辨率的频谱分解技术与高效、灵活的三维可视化技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沉积微相技术结合将迎来松辽盆地岩性油藏地震勘探的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藏 储层预测 沉积微相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地震反演 频谱分解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平北斜坡带海陆过渡型岩性油气藏形成与分布预测 被引量:46
15
作者 周心怀 高顺莉 +1 位作者 高伟中 李宁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3-164,共12页
随着地质认识的逐步加深和勘探技术手段的进步,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平北斜坡带的勘探领域逐步从构造油气藏转向岩性油气藏。通过系统分析平北斜坡带海陆过渡型沉积体系的层序构成样式、砂体展布特征和油气藏发育模式,指出平北斜坡带存... 随着地质认识的逐步加深和勘探技术手段的进步,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平北斜坡带的勘探领域逐步从构造油气藏转向岩性油气藏。通过系统分析平北斜坡带海陆过渡型沉积体系的层序构成样式、砂体展布特征和油气藏发育模式,指出平北斜坡带存在断裂陡坡型、对向断阶型、反向断阶型和同向断阶型4种层序地层发育样式,对应发育断裂陡坡型潮控三角洲潮道砂岩油气藏、对向断阶型潮控三角洲前缘潮滩砂岩油气藏、反向断阶型河控三角洲前缘水道砂岩油气藏和同向断阶型河控三角洲前缘水道砂岩油气藏4种类型。结合砂体展布规律和油气藏成藏模式预测,对平北斜坡带不同区带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进行总结,并指出团结亭区断裂陡坡型潮控三角洲潮道砂岩油气藏和孔雀亭区同向断阶型河控三角洲前缘水道砂岩油气藏是该区岩性油气藏勘探重点领域。在该岩性油气藏发育模式指导下,近期针对宝云亭低隆与反向断阶带控制下的宁波19区岩性圈闭钻探取得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北斜坡带 海陆过渡型 岩性油气藏 形成条件 分布预测
下载PDF
松辽坳陷盆地水侵期湖底扇沉积特征及地球物理响应 被引量:45
16
作者 王建功 王天琦 +4 位作者 张顺 王占国 刘彩燕 韩小强 吴伟航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1-366,共6页
综合利用井筒资料、分析化验资料、岩心资料和薄片鉴定资料,研究了松辽盆地英台—他拉哈地区青一、二段湖底扇的沉积特征。结果表明,湖底扇由英台扇三角洲前缘相带的砂体整体滑塌并近距离搬运所形成,形成过程具多期次性。湖底扇具有敏... 综合利用井筒资料、分析化验资料、岩心资料和薄片鉴定资料,研究了松辽盆地英台—他拉哈地区青一、二段湖底扇的沉积特征。结果表明,湖底扇由英台扇三角洲前缘相带的砂体整体滑塌并近距离搬运所形成,形成过程具多期次性。湖底扇具有敏感的地震响应。充分利用三维地震资料,通过井震精细标定、地震动力学参数提取、等时切片、储层反演等综合手段,精细刻划了砂体的空间分布特征。综合分析认为,湖底扇在平面上叠加连片,空间上呈透镜体展布;湖底扇具有较大油气勘探潜力,勘探目标以岩性油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青山口组 湖底扇 沉积特征 地球物理响应 岩性油藏
下载PDF
岩性油气藏形成的成藏指数 被引量:40
17
作者 王宁 陈宝宁 翟剑飞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5,8,共5页
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是成藏动力 (即剩余围岩压力 )与成藏阻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只有在前者大于后者的条件被满足时才可能成藏。根据对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的分析和大量测试数据统计结果 ,将压汞实验中进汞 50 %时所对应的排驱压力... 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是成藏动力 (即剩余围岩压力 )与成藏阻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只有在前者大于后者的条件被满足时才可能成藏。根据对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的分析和大量测试数据统计结果 ,将压汞实验中进汞 50 %时所对应的排驱压力定义为等效排烃压力 ,用于定量评价油气初次运移进入岩性圈闭的阻力大小。等效排烃压力的大小主要与储集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相关 ,根据东营凹陷 12 82块压汞测试样品的统计结果 ,得出根据孔隙度、渗透率计算等效排烃压力的相关公式。成藏指数是成藏动力与成藏阻力之比的无因次量 ,其值越大越利于砂体形成岩性油气藏 ,越小越不利于成藏。给出应用等效排烃压力和成藏指数评价东营凹陷牛庄地区两个沙三中亚段砂岩透镜体岩性圈闭的实例。钻探结果证实 ,等效排烃压力和成藏指数是定量评价砂岩透镜体成藏条件的有效参数 ,对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图 2表 1参 6(王孝陵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气藏形成 成藏指数 成藏动力系统
下载PDF
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在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42
18
作者 张善文 王永诗 +1 位作者 彭传圣 石砥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91-796,共6页
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是在济阳坳陷30多年油气勘探的实践中,对新近系油气成藏机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种油气运聚方式决定了那些与洼陷内油源断层直接相接的继承性披覆背斜构造带是油气运移成藏的主要部位。在盆缘,如果发育较稳定的... 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是在济阳坳陷30多年油气勘探的实践中,对新近系油气成藏机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种油气运聚方式决定了那些与洼陷内油源断层直接相接的继承性披覆背斜构造带是油气运移成藏的主要部位。在盆缘,如果发育较稳定的盖层,仓储层会形成地层超覆圈闭,在油源大断层发育而次生断层不发育的情况下,油气在仓储层中横向运移后易形成地层超覆油气藏;在盆内,那些与大油源断层直接相接的次生断裂带,或者具备油源断层与仓储层相接、且次生断裂与仓储层和有利储盖组合的储集层相接的区带,可形成岩性油气藏。根据该理论,深入分析了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各要素,使济阳坳陷的新近系盆缘地层超覆油气藏与盆内岩性油气藏勘探均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凹陷 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 新近系 地层超覆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烃源岩特征及油源对比 被引量:43
19
作者 张云霞 陈纯芳 +2 位作者 宋艳波 陶冶 李松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3-177,共5页
通过碳同位素分析以及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确定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只存在一套有效烃源岩,即延长组长4+5—长8厚度较大的深灰色、灰黑色湖泊相泥页岩,其主体分布在庆阳、正宁、直罗、吴旗、盐池及环县地区的范围内,又以长7沉积期沉... 通过碳同位素分析以及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确定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只存在一套有效烃源岩,即延长组长4+5—长8厚度较大的深灰色、灰黑色湖泊相泥页岩,其主体分布在庆阳、正宁、直罗、吴旗、盐池及环县地区的范围内,又以长7沉积期沉积的暗色泥岩为研究区最有利的烃源岩,提供了包括自身储集层以及侏罗系富县组、延安组、直罗组储集层的油气。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地层平缓,陕北斜坡倾角一般小于1°,储层低孔低渗、非均质性比较严重,砂体连通性差,缺乏裂缝系统作为垂向运移通道,其油气运移的距离较短,油气主要聚集在湖相生油坳陷或邻区。因此,勘探重点应放在距离延长组烃源岩较近的岩性圈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生物标志化合物 油气运移 岩性圈闭 烃源岩 储集层 中生界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美国典型页岩气藏类型及勘探开发启示 被引量:42
20
作者 朱彤 曹艳 张快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8-724,共7页
通过对比研究,按照岩性组合、气藏压力和页岩矿物组成3个关键参数,将美国典型页岩气藏划分为层状常压—低超压硅质页岩型(Barnett页岩)、层状超高压硅质—钙质页岩型(Haynesville页岩)和互层状超高压钙质页岩型(Eagle Ford页岩)3类。与... 通过对比研究,按照岩性组合、气藏压力和页岩矿物组成3个关键参数,将美国典型页岩气藏划分为层状常压—低超压硅质页岩型(Barnett页岩)、层状超高压硅质—钙质页岩型(Haynesville页岩)和互层状超高压钙质页岩型(Eagle Ford页岩)3类。与美国页岩气藏相比,四川盆地及周缘页岩气具有多领域、多层系、多类型的特点,可划分为盆缘层状常压—低超压硅质页岩型(彭水、昭通五峰—龙马溪组页岩)、盆内层状超高压硅质页岩型(涪陵、长宁、富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盆内互层状超高压钙质—黏土质页岩型(涪陵、元坝大安寨段页岩)3大类。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开展与之相适应的页岩气开发工程技术对策和经济评价,是实现中国多类型页岩气藏商业性开发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组合 气藏压力 页岩矿物 页岩气 美国 四川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