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nostructured energy materials for electrochemical energy conversion and storage: A review 被引量:36
1
作者 Xueqiang Zhang Xinbing Cheng Qiang Zha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6期967-984,共18页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have received tremendous interest due to their unique mechanical/electrical properties and overall behavior contributed by the complex synergy of bulk and interfacial properties for efficient ...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have received tremendous interest due to their unique mechanical/electrical properties and overall behavior contributed by the complex synergy of bulk and interfacial properties for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energy conversion and storage. The booming development of nanotechnology affords emerging but effective tools in designing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 We reviewed the significant progress and dominated nanostructured energy materials in electrochemical energy conversion and storage devices, including lithium ion batteries,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lithium-oxygen batteries,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and supercapacitors. The use of nanostructured electrocatalyst for effective electrocatalysis in oxygen reduction and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s for fuel cells and metal-air batteries was also included. The challenges in the undesirable side reactions between electrolytes and electrode due to high electrode/electrolyte contact area, low volumetric energy density of electrode owing to low tap density, and uniform production of complex energy materials in working devices should be overcome to fully demonstrate the advanced energy nanostructures for electrochemical energy conversion and storage. The energy chemistry at the interfaces of nanostructured electrode/electrolyte is highly expected to guide the rational design and full demonstration of energy materials in a working device. (C) 2016 Science Press and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Published by Elsevier B.V. and Science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ergy materials lithium ion batteries lithium sulfur batteries lithium oxygen batteries lithium metal SUPERCAPACITORS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ELECTROCATALYSIS Nanostructures Energy conversion and storage
下载PDF
综合找矿模型在甲基卡隐伏区稀有锂金属找矿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2
作者 付小方 黄韬 +6 位作者 郝雪峰 邹付戈 肖瑞卿 杨荣 潘蒙 唐屹 张晨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51-770,共20页
锂金属是重要的战略新兴关键矿产之一。寻找超大型稀有锂金属隐伏矿是中国矿床学界的一大难题。甲基卡广为第四系覆盖,以往的找矿和勘查工作主要局限在南部“就脉找矿”。笔者通过对超大型X03锂矿床的找矿实践,建立了“岩浆-变形-变质-... 锂金属是重要的战略新兴关键矿产之一。寻找超大型稀有锂金属隐伏矿是中国矿床学界的一大难题。甲基卡广为第四系覆盖,以往的找矿和勘查工作主要局限在南部“就脉找矿”。笔者通过对超大型X03锂矿床的找矿实践,建立了“岩浆-变形-变质-成矿”四位一体控矿要素和成矿模式,归纳总结了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的内在关联,从远景区分析、找矿靶区圈定、矿床(矿)预测定位的层次与流程,建立的第四系掩盖区隐伏稀有锂金属的综合找矿模型,在指导稀有金属找矿中取得了快速突破,是一个典型的成功实例。建议继续加强该矿田花岗岩基的深部延伸及岩石组合特征、伟晶岩(矿)脉的形成富集规律等研究,注重隐伏花岗岩株(枝)与伟晶岩(矿)脉的找矿相连部位的找矿,开展深部锂等稀有金属的资源潜力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甲基卡 隐伏区 锂金属 超大型矿床 综合找矿模型 深部资源潜力
下载PDF
盐湖卤水提锂工艺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3
作者 葛涛 徐亮 +3 位作者 孟金伟 宋羿 王家保 赵卓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5-62,共8页
金属锂及其化合物因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在信息、能源、医药以及军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岩石矿床中锂资源的含量较低,盐湖卤水成了提锂的重要来源,而如何高效地从盐湖卤水中提取锂资源成为诸多企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现有盐湖... 金属锂及其化合物因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在信息、能源、医药以及军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岩石矿床中锂资源的含量较低,盐湖卤水成了提锂的重要来源,而如何高效地从盐湖卤水中提取锂资源成为诸多企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现有盐湖卤水提锂的方法主要有沉淀法、溶剂萃取法、吸附法等,综述这些方法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盐湖卤水提锂工艺技术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锂 盐湖卤水 盐湖提锂
下载PDF
世界锂金属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市场前景分析 被引量:23
4
作者 何启贤 《轻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7,共5页
随着全球矿物能源的逐渐枯竭和对能源安全的担忧,锂已经成为21世纪能源和轻质合金的理想材料,被称为推动世界前进的重要元素;目前全球锂行业集中度非常高,全球产能迅速扩张,未来将超过20万吨;由此预测,金属锂市场短期内的供过于求不可避... 随着全球矿物能源的逐渐枯竭和对能源安全的担忧,锂已经成为21世纪能源和轻质合金的理想材料,被称为推动世界前进的重要元素;目前全球锂行业集中度非常高,全球产能迅速扩张,未来将超过20万吨;由此预测,金属锂市场短期内的供过于求不可避免,而从中长期看,一旦全球新能源动力电池实现大规模应用,锂金属的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金属 开发利用 市场前景
下载PDF
担载纳米硅的锂-碳复合微球作为锂二次电池负极 被引量:11
5
作者 郭峰 陈鹏 +5 位作者 康拓 王亚龙 刘承浩 沈炎宾 卢威 陈立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65-1371,共7页
金属锂由于其极高的理论比容量(3860mAh·g^-1,2061 mAh·cm^3)和低的还原电势(相对于标准氢电极(SHE)为3.04 V)等特点,成为了高能量密度锂电池负极材料的极佳选择之一。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科研工作者便开始了金属锂负极... 金属锂由于其极高的理论比容量(3860mAh·g^-1,2061 mAh·cm^3)和低的还原电势(相对于标准氢电极(SHE)为3.04 V)等特点,成为了高能量密度锂电池负极材料的极佳选择之一。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科研工作者便开始了金属锂负极的研究,然而,由于金属锂与电解液反应严重,镀锂过程体积膨胀大,且在循环中易生成枝晶,以金属锂为负极的电池循环稳定性差,而且容易短路从而带来安全隐患。因此金属锂做为锂电池负极的商业化推广最终没有成功。在本工作中,我们在前期设计的锂-碳纳米管复合微球(Li-CNT)中引入了纳米硅颗粒制备了硅颗粒担载的锂-碳复合球(Li-CNT-Si)。实验发现,纳米硅颗粒的加入不仅提高了锂-碳复合微球的载锂量(10%(质量百分含量)的硅添加量使得比容量从2000 mAh·g^-1提高到2600 mAh·g^-1),降低了锂的沉积/溶解过电势,有利于引导锂离子回到复合微球内部沉积,大大提高了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同时,担载了纳米硅颗粒的锂-碳复合球也继承了锂-碳复合微球循环过程中体积膨胀小,不长枝晶的优点。而且添加的纳米硅颗粒还填充了Li-CNT微球中的孔隙,减少了电解液渗入复合微球内部腐蚀里面的金属锂,进一步提高了材料的库仑效率。以添加10%硅的锂碳复合材料作为负极,与商用磷酸铁锂正极组成全电池,在常规酯类电解液中1C(0.7 mA·cm^2)条件下能稳定循环900圈以上,库仑效率为96.7%,大大高于同样条件下测得的Li-CNT复合材料(90.1%)和金属锂片(79.3%)的库仑效率。因此,这种通过简单的熔融浸渍法即可制备的,具有高的比容量和长的循环稳定性的锂硅-碳复合材料具有较大的潜能成为高能量密度电池的负极材料,尤其适用于锂硫、锂氧这种正极不含锂源的电池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碳微球 锂碳复合材料 金属锂 锂电池 负极
下载PDF
锂枝晶的生长理论模型及其抑制方法 被引量:5
6
作者 孙富 刘海君 +1 位作者 倪玲 王晓刚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46-1056,共11页
锂金属由于其具有极高的理论比容量、较低的密度和极低的氧化还原电位等特性,是实现下一代高比能锂电池的理想负极材料.然而,在锂金属电池实际充放电循环过程中,锂金属负极表面易产生枝晶状结构锂,这些锂枝晶不仅能够引起锂金属电池的... 锂金属由于其具有极高的理论比容量、较低的密度和极低的氧化还原电位等特性,是实现下一代高比能锂电池的理想负极材料.然而,在锂金属电池实际充放电循环过程中,锂金属负极表面易产生枝晶状结构锂,这些锂枝晶不仅能够引起锂金属电池的安全隐患,而且极大地降低锂金属电池的库伦效率,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锂金属电池的应用发展.因此,充分认识锂枝晶的形成和生长机理,同时精确调控金属锂的电化学溶解/锂沉积过程,进而有效地抑制锂枝晶的形成生长,是实现下一代锂金属电池商业化应用的首要前提.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锂枝晶生长理论与抑制方法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从热力学与动力学角度加深对锂枝晶生长机理的认识,将为开发锂枝晶的抑制策略和加快锂金属电池的实用化提供科学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金属 锂枝晶 锂金属电池 锂离子电池
原文传递
三维多孔铜和锌镀层协同构筑无枝晶锂金属电极 被引量:5
7
作者 樊小勇 张帅 +7 位作者 朱永强 敬茂森 王凯鑫 张露露 李巨龙 许磊 苟蕾 李东林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7-525,共9页
金属锂具有高理论比容量和低氧化还原电位,被认为是高能量密度二次电池最理想的负极材料之一,但其在循环过程中的枝晶生长和体积变化易造成电池失效和安全隐患.以孔径为 5 μm 左右的自制三维多孔铜为基底,在其表面电沉积锌层(3D Cu@Zn)... 金属锂具有高理论比容量和低氧化还原电位,被认为是高能量密度二次电池最理想的负极材料之一,但其在循环过程中的枝晶生长和体积变化易造成电池失效和安全隐患.以孔径为 5 μm 左右的自制三维多孔铜为基底,在其表面电沉积锌层(3D Cu@Zn),作为金属锂沉积的集流体,构筑无枝晶锂金属电极.三维多孔铜的孔结构稳定,孔径大小适宜,可有效降低局部电流密度和缓解体积变化.锌镀层可降低锂金属的形核过电位,诱导锂的均匀沉积,有效抑制锂枝晶生长.以 3D Cu@Zn 为集流体,锂沉积面积容量为 4 m Ah·cm^(-2),电极表面仍无枝晶出现,经过锂剥离后表面仍然光滑;而铜箔上沉积的锂显示明显的枝晶和不均匀性,3D Cu 上沉积的锂显示局部不均匀性和一定量枝晶.在电流密度为 0.5 和 1m A·cm^(-2),面积容量为 1 m Ah·cm^(-2)条件下,Li||3D Cu@Zn 半电池获得了稳定的库伦效率;在 2 m A·cm^(-2)的高电流密度和 1 m Ah·cm^(-2)的面积容量条件下,Li||3D Cu@Zn@Li 对称电池可稳定循环 700 h 以上;以 3D Cu@Zn@Li 为负极,Li Fe PO_(4)为正极的全电池,在 1 C 倍率下,经过 150 次循环后仍保持 88 m Ah·g^(-1)的容量,均明显优于 Cu 片和 3D Cu 作为集流体的锂金属电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金属 三维多孔铜 电沉积 锂枝晶
原文传递
金属锂粒生产包装工艺改进初探 被引量:1
8
作者 胡腾达 《轻金属》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3-45,共3页
生产锂粒通常是采用挤压剪切成型方法,因锂的硬度低,包装好的锂粒产品存在结块现象。锂粒生产因结块率高可能造成退换货,可能形成一定经济损失。为解决生产中出现的结块率高的问题,通过试验,数据统计,找到解决锂粒结块的主要原因,采取... 生产锂粒通常是采用挤压剪切成型方法,因锂的硬度低,包装好的锂粒产品存在结块现象。锂粒生产因结块率高可能造成退换货,可能形成一定经济损失。为解决生产中出现的结块率高的问题,通过试验,数据统计,找到解决锂粒结块的主要原因,采取增加一级过滤装置、改变锂粒包装方法、锂粒生产过程中降低锂粒温度等措施,成功将锂粒结块率降低至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锂 锂粒包装 氧化锂 工艺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高能量密度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方锐 李子坤 +2 位作者 周豪杰 任建国 贺雪琴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2-85,共4页
综述了金属锂、合金类、金属氧化物/硫化物等高容量负极材料的特点、制备工艺及改性方法,并对其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高能量密度 金属锂 合金 负极材料 金属氧化物/硫化物
下载PDF
低能耗熔盐电解金属锂电解槽的开发及研究
10
作者 张文正 纪瑞 +5 位作者 崔熙 杨明亮 王世潮 刘雪峰 钟昀成 曲涛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68,共6页
近年来,金属锂在全固态锂电池、铝锂合金制备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但金属锂生产成本仍然是生产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从降低能耗角度优化生产工艺及设备角度利用Solid Works三维建模电解槽结构,以及ANSYS仿真模拟软件对电解槽进... 近年来,金属锂在全固态锂电池、铝锂合金制备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但金属锂生产成本仍然是生产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从降低能耗角度优化生产工艺及设备角度利用Solid Works三维建模电解槽结构,以及ANSYS仿真模拟软件对电解槽进行热场模拟及计算,得出最优设计方案。生产电解效率可达到91%,能耗在35 kWh/kg以下,抽氯和集锂装置可以自动运行,抽出氯气浓度90%,集锂效率可达到80%以上,且出锂量较为稳定。该设备可以更好的投入产业化生产,满足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需要,促进熔盐电解金属锂行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耗 金属锂 熔盐 电解槽
下载PDF
LATP修饰LCO在高压贫液锂电池中的性能研究
11
作者 杨泽林 付微婷 +2 位作者 郭灏 刘俊 刘江涛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61-1565,共5页
通过提高锂金属电池的充电电压、正极负载量以及降低电解液用量可以实现超过500 Wh/kg的高比能量。通过Li_(1.3)Al_(0.3)Ti_(1.7)(PO_(4))_(3)对LiCoO_(2)修饰,能够改善锂金属电池在高电压、贫电解液环境中的稳定性,采用行星分散法制备... 通过提高锂金属电池的充电电压、正极负载量以及降低电解液用量可以实现超过500 Wh/kg的高比能量。通过Li_(1.3)Al_(0.3)Ti_(1.7)(PO_(4))_(3)对LiCoO_(2)修饰,能够改善锂金属电池在高电压、贫电解液环境中的稳定性,采用行星分散法制备的LATP@LCO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其在0.1 C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12.0 mAh/g,库仑效率为95.3%,循环85次后的容量保持率为87.8%,其相较于纯LCO 57.8%的容量保持率有明显的提升。这对超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的循环寿命提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CoO_(2) 高电压 高负载 贫液 锂金属
下载PDF
真空热还原制取金属锂的热力学分析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狄跃忠 董维维 +3 位作者 冯乃祥 王耀武 武小雷 胡文鑫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8,共4页
对真空条件下硅热还原氧化锂反应进行热力学分析,计算出不同条件下硅热还原氧化锂所需要的最低反应温度以及相应的露点温度。结果表明,系统压强为5 Pa时,硅热还原氧化锂得到液态冷凝锂的反应温度不应低于900℃,对应的露点温度为606℃以... 对真空条件下硅热还原氧化锂反应进行热力学分析,计算出不同条件下硅热还原氧化锂所需要的最低反应温度以及相应的露点温度。结果表明,系统压强为5 Pa时,硅热还原氧化锂得到液态冷凝锂的反应温度不应低于900℃,对应的露点温度为606℃以上。设计真空硅热还原炉进行了验证试验,得到冷凝金属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热还原 氧化锂 金属锂 热力学分析
下载PDF
金属锂固体电解质界面膜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郑立涵 沈之川 施志聪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764-4776,共13页
固体电解质界面(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SEI)是锂金属电池在首次充放电时,锂金属负极表面形成的一层钝化膜,对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等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充分地认识SEI膜将有助于开发具有更长循环寿命和更高安全性能的锂... 固体电解质界面(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SEI)是锂金属电池在首次充放电时,锂金属负极表面形成的一层钝化膜,对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等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充分地认识SEI膜将有助于开发具有更长循环寿命和更高安全性能的锂金属电池。综述了锂金属电池SEI膜的研究进展,介绍了SEI膜的组成和结构,梳理了各种常见组分的形成条件和作用,论证了两种用于描述SEI膜结构的模型,即马赛克模型和层状模型,总结了影响SEI膜组成和结构的关键因素,如电解质添加剂、电极电位、温度和电流密度等。并介绍了通过引入电解质添加剂和构建人工SEI膜实现界面稳定调控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SEI膜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锂 电化学 显微结构 锂金属电池 固体电解质界面膜
下载PDF
锂金属电池固态电解质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彬涛 《能源研究与管理》 2022年第2期16-23,共8页
固态锂金属电池具有高的比能量和安全性能,但是其核心材料,固态电解质存在界面阻抗较大,离子电导率较低等问题,成为束缚固态锂金属电池应用的瓶颈所在,也是目前众多研究人员持续攻关的重要方向。固态电解质材料虽然在室温下离子电导率... 固态锂金属电池具有高的比能量和安全性能,但是其核心材料,固态电解质存在界面阻抗较大,离子电导率较低等问题,成为束缚固态锂金属电池应用的瓶颈所在,也是目前众多研究人员持续攻关的重要方向。固态电解质材料虽然在室温下离子电导率已经突破10^(-3) S/cm,但是长循环过程中产生的内部微裂纹导致界面阻抗变大和机械性能变差,这些缺点仍然束缚着固态电池的大规模应用。目前固态电解质材料发展方向较多,各种材料的应用前景不同,系统的归纳梳理了不同固态电解质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不同的固态电解质材料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展望,并着重的对能够结合无机固态电解质的高电导率和有机电解质材料低界面阻抗的机无机复合电解质材料进行介绍,该种材料在高温60℃下已经实现10^(-3) S/cm的高离子电导率。复合聚合物电解质材料的应用主要受限于常温较低的锂离子电导率,一旦复合聚合物电解质材料突破常温下低的离子电导率难题,该种材料一定能够快速的应用,并最终解决人们对电池续航和安全的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电池 电解质材料 锂金属负极 复合材料
下载PDF
以硅铁为还原剂制取金属锂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狄跃忠 董维维 +2 位作者 彭建平 王耀武 冯乃祥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10-915,共6页
以硅铁为还原剂,采用真空热还原法制备金属锂.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研究了还原温度、反应时间、制团压力、物料粒度、真空度及还原剂过量率等因素对金属锂还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各因素对还原率的影响次序为:还原温度&... 以硅铁为还原剂,采用真空热还原法制备金属锂.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研究了还原温度、反应时间、制团压力、物料粒度、真空度及还原剂过量率等因素对金属锂还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各因素对还原率的影响次序为:还原温度>还原时间>还原剂过量率>制团压力>物料粒度.硅热真空还原制备金属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还原温度1293K,还原时间180min,制团压力30MPa,物料粒度80μm,还原剂过量率50%.在该条件下金属锂的还原率可达97.85%,纯度达99.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铁 金属锂 还原率 正交实验
下载PDF
锂金属负极人造保护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冬冬 陈超 熊训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1-75,共15页
金属锂因其具有极高的理论容量(3860 mAh·g^(−1))、最低的电极电位(−3.04 V vs.标准氢电极)和低的密度(0.534 g·cm^(−3)),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负极材料。但循环过程中不可控的枝晶生长及不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相界面膜所引起的安... 金属锂因其具有极高的理论容量(3860 mAh·g^(−1))、最低的电极电位(−3.04 V vs.标准氢电极)和低的密度(0.534 g·cm^(−3)),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负极材料。但循环过程中不可控的枝晶生长及不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相界面膜所引起的安全隐患和电池库伦效率低等问题严重阻碍了锂金属负极的发展。通过在电极表面构建人造保护膜可以有效调控锂离子沉积行为,因此人造保护膜的构建是一种简单高效抑制锂枝晶生长的策略。本综述将从聚合物保护膜、无机保护膜、有机-无机复合保护膜和合金保护膜总结了人造保护膜的构建方法、抑制锂枝晶生长机理,为促进高比能锂金属电池的商业化应用提供借鉴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锂 负极 枝晶 人造保护膜 高比能
下载PDF
无窗X射线能谱在荧光样品与金属锂成分分析中的优势与经验摸索
17
作者 万鹏 蔡蕊 +5 位作者 李勇 孟祥玉 周雨萌 高晓霞 徐强 闫肃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CAS 2023年第3期313-320,共8页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搭载的有窗X射线能谱仪(EDS能谱)对荧光样品进行分析时,由于电子束的激发作用,样品受激自发产生的荧光将严重干扰EDS能谱探头对特征X射线的分析,最终导致定量困难甚至难以定性.新型无窗EDS能谱由于其优异的低能量端信...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搭载的有窗X射线能谱仪(EDS能谱)对荧光样品进行分析时,由于电子束的激发作用,样品受激自发产生的荧光将严重干扰EDS能谱探头对特征X射线的分析,最终导致定量困难甚至难以定性.新型无窗EDS能谱由于其优异的低能量端信号采集与分析能力,结合单颗粒小区域采集的方法,可以成功实现荧光样品的正常EDS能谱分析.由于无窗EDS能谱仪没有传统薄膜窗口的吸收作用,其最低可分析元素为锂.通过优化加速电压,并借助样品表面钝化膜的保护作用,克服了背景噪音与样品污染的干扰,成功实现对单质锂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能谱分析 无窗EDS能谱仪 荧光粉 金属锂
下载PDF
TBP为萃取剂分离废磷酸铁锂电池中金属锂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艺博 阮久莉 +2 位作者 郭玉文 姚扬 李妍林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85-190,共6页
LiFePO_(4)/C粉末盐酸浸出液中主要离子为Li^(+)、Fe^(3+)与少量的Cl^(-),符合TBP萃取Li^(+)必须存在过渡族金属离子与Cl^(-)的理论。探究了TBP萃取Li^(+)的机制以及氯离子供给剂、Fe^(3+)/Li^(+)摩尔比、Cl^(-)浓度与Li^(+)浓度对萃取... LiFePO_(4)/C粉末盐酸浸出液中主要离子为Li^(+)、Fe^(3+)与少量的Cl^(-),符合TBP萃取Li^(+)必须存在过渡族金属离子与Cl^(-)的理论。探究了TBP萃取Li^(+)的机制以及氯离子供给剂、Fe^(3+)/Li^(+)摩尔比、Cl^(-)浓度与Li^(+)浓度对萃取的影响,得到Li^(+)最佳萃取分离条件。结果表明,以FeCl^(3+)AlCl_(3)为氯离子供给剂,模拟配制酸浸出液中Li^(+)是以[LiFeCl_(4)]·n TBP的络合形式被萃取;TBP萃取Li^(+)的最佳条件为:溶液中Fe^(3+)/Li^(+)摩尔比为1.5、Cl^(-)浓度为5 mol/L、Li^(+)质量浓度为1 g/L;当相比(O/A)为0.5时,在最佳条件下TBP对LiFePO_(4)/C粉末盐酸浸出液中Li^(+)的二级萃取率达到92%以上,以6 mol/L盐酸为反萃剂三级反萃后Li^(+)反萃率约为93%,反萃后有机相中Fe^(3+)等杂质质量分数低于1%。该方法使废旧磷酸铁锂电池中的锂分离率达到83%以上,实现废旧磷酸铁锂电池中金属锂资源再生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磷酸铁锂电池 TBP 金属锂 萃取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polysulfone film on high-performance anode with stabilized electrolyte/electrode interface for lithium batteries 被引量:2
19
作者 Yuyan Ma Chen Dong +5 位作者 Qiuli Yang Yuxin Yin Xiaoping Bai Shuying Zhen Cheng Fan Kening Sun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3期49-55,共7页
Lithium metal has been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promising anode material for the new generation of energy-storage system.However,challenges still stand in protecting lithium metal from spontaneous reactions with elec... Lithium metal has been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promising anode material for the new generation of energy-storage system.However,challenges still stand in protecting lithium metal from spontaneous reactions with electrolytes and preventing the dendritic propagation,both of which would lead to undesirable decrease in Coulombic efficiency.Polysulfone(PSf)membrane with high rigidity and free-volume cavities of approximately 0.3 nm was employed to provide a stable interface on the surface of anodic electrode.The isotropic channels were constructed by the interconnected and uniformly distributed free volumes in the polymer matrix,and were expected to be swelled by solvent molecules and anions of lithium salt and to allow Li+ions to pass through onto the electrode surface.As a result,dendrite-free morphology of deposited lithium was observed.The stabilized interface arose from the PSf film was verified by the promoted performances of Cu|Li cells and steady voltage polarization of Li|Li cells.The full cell with PSf coated anode exhibited excellent cyclability(85%capacity retention rate over 400 cycles at 1C)and an outstanding rate capability(117 m Ah g-1 at 5C).The beneficial performances were further verified by the EIS results.This work provides a new strategic idea to settle the dendritic problems of Li metal ano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 metal Electrolyte/electrode INTERFACE Dendrite-free POLYSULFONE Free volume
下载PDF
锂离子电容器预嵌锂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姚建华 韩鹏献 +2 位作者 韩晓琪 崔光磊 毕彩丰 《电池工业》 CAS 2018年第3期153-159,共7页
锂离子电容器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兼具高比容量、高比能、长寿命的高效储能器件,预嵌锂是其一项关键工艺技术。本文概述了预嵌锂工艺的技术工艺技术原理,选取近年来代表性工作,从锂源选择和嵌锂量两个重点方向进行了综述,以期对人们... 锂离子电容器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兼具高比容量、高比能、长寿命的高效储能器件,预嵌锂是其一项关键工艺技术。本文概述了预嵌锂工艺的技术工艺技术原理,选取近年来代表性工作,从锂源选择和嵌锂量两个重点方向进行了综述,以期对人们开发相关储能器件提供科学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容器 预嵌锂 金属锂 含锂金属氧化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