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秦岭南洛河上游黄土地层年代的初步研究及其在旧石器考古中的意义 被引量:61
1
作者 鹿化煜 张红艳 +4 位作者 王社江 R.Cosgrove 赵存法 T.Stevens 赵军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59-567,共9页
近年来,在东秦岭南洛河流域发现了大批旧石器地点,该区域被认为是中国南北方旧石器工业的交汇和过渡地带。但是,早期人类在这一带的活动时间和环境背景尚不清楚。由于第四纪黄土的定年方法相对成熟,旧石器遗址的黄土堆积可为解决这些问... 近年来,在东秦岭南洛河流域发现了大批旧石器地点,该区域被认为是中国南北方旧石器工业的交汇和过渡地带。但是,早期人类在这一带的活动时间和环境背景尚不清楚。由于第四纪黄土的定年方法相对成熟,旧石器遗址的黄土堆积可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重要证据。对洛南盆地上白川和刘湾两个遗址的黄土剖面进行土壤地层和磁性地层研究以及光释光年龄和磁化率测定结果显示,该地区的黄土堆积可能从110万年前就已经开始,地层有明显的黄土-古土壤旋回,指示了气候和环境在冰期-间冰期时间尺度的变化。黄土地层下部出土的石制品表明,至少在约80万年前后人类就在这一带活动并制作工具。石制品两面加工技术被广泛采用,大量制作精美的手斧和薄刃斧等Acheulian工业类型工具的发现,显示洛南盆地的旧石器工业可能已经突破了“莫氏线(Movius Line)”的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秦岭 洛南盆地 黄土堆积 光释光测年 磁性地层 石制品
下载PDF
东秦岭南洛河中游地区发现的旧石器和黄土堆积 被引量:27
2
作者 王社江 鹿化煜 +7 位作者 张红艳 赵军 R.Cosgrove 弋双文 孙雪峰 魏鸣 J.Garvey 马萧林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88-999,共12页
对2006-2007年在东秦岭南洛河中游地区河南省卢氏和洛宁两县发现的8处旷野类型旧石器地点的160余件石制品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产出石制品的黄土堆积剖面进行了地层学分析和光释光测年。初步结果表明,南洛河中游地区的旧石器工业很丰富,... 对2006-2007年在东秦岭南洛河中游地区河南省卢氏和洛宁两县发现的8处旷野类型旧石器地点的160余件石制品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产出石制品的黄土堆积剖面进行了地层学分析和光释光测年。初步结果表明,南洛河中游地区的旧石器工业很丰富,石制品的加工技术与上游洛南盆地一致,同样采取硬锤直接打击法;加工石制品的原料来自于河流堆积物中的石英岩和石英砾石等;石制品中有相当数量的小型石片和由小型石片二次加工修理而成的工具,还有直接由砾石加工而成的重型工具,如手镐等;除此之外,大型石片以及以大型石片加工而成的重型工具,如重型刮削器也多有所见。由于工作范围和力度的局限,南洛河中游地区目前尚未发现上游洛南盆地旧石器遗址中广泛存在的手斧、三棱手镐、薄刃斧和大型石刀等Acheulian类型两面加工技术生产的工具。新发现的南洛河中游旧石器地点分布在不同时期形成的河流阶地和黄土地层中。地层分析和光释光年代测试表明,南洛河中游地区的黄土堆积至少从中更新世便已经开始,并一直持续到全新世,至少在黄土剖面中S1,S3和S4的3个层位有石器分布;其黄土-古土壤旋回不仅可以用于石制品产出层位的准确定年,还指示了早期人类石器工业演化和人类生存环境变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秦岭 南洛河中游 卢氏盆地 洛宁 石制品 黄土地层与年代
下载PDF
洛南花石浪龙牙洞1995年出土石制品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王社江 张小兵 +2 位作者 沈辰 胡松梅 张学峰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3-110,共18页
1995─1997年,经过连续3年对洛南盆地花石浪龙牙洞遗址的发掘,获得20余种哺乳动物、鸟类和水生动物化石以及包括人类生活踩踏面、灰烬层、烧石、烧骨和77000余件石制品在内的大量的人类文化遗迹和遗物。本文是1995年度龙牙洞内顶部扰动... 1995─1997年,经过连续3年对洛南盆地花石浪龙牙洞遗址的发掘,获得20余种哺乳动物、鸟类和水生动物化石以及包括人类生活踩踏面、灰烬层、烧石、烧骨和77000余件石制品在内的大量的人类文化遗迹和遗物。本文是1995年度龙牙洞内顶部扰动层及第4层上部出土的18608件各类石制品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研究结果显示石制品是以中小型石片和简单的石片工具为代表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而龙牙洞是一处内涵丰富的早期人类居住类型遗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制品 人类行为 洛南盆地 花石浪龙牙洞 遗址 化石
下载PDF
西峡旧石器考古调查简报 被引量:18
4
作者 裴树文 宋国定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3-331,共9页
2005年6月中下旬在河南西峡县县城跑马岭一带以及丁河镇凤山和五里桥乡杨岗等地发现并确认8处旧石器地点,获得40余件石制品和少量动物碎骨。老鹳河在西峡县城一带发育四级阶地,石制品分布于老鹳河沿岸的第三级基座阶地内。石制品类型有... 2005年6月中下旬在河南西峡县县城跑马岭一带以及丁河镇凤山和五里桥乡杨岗等地发现并确认8处旧石器地点,获得40余件石制品和少量动物碎骨。老鹳河在西峡县城一带发育四级阶地,石制品分布于老鹳河沿岸的第三级基座阶地内。石制品类型有石核、石片、断块和石器等,石器原料主要取自阶地下部的砂砾石层,锤击法剥片;石器由锤击法简单加工而成,类型以刮削器为主,此外还有球状器和薄刃斧等。石器面貌具有南北方过渡区的特点。依地貌和地层对比,初步判断其时代应为中更新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更新世 石制品 跑马岭 西峡
下载PDF
黑龙江省桃山遗址2014年度发掘报告 被引量:17
5
作者 岳健平 侯亚梅 +6 位作者 杨石霞 常阳 张伟 李有骞 郝怀东 王雪东 仇立民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0-192,共13页
桃山遗址发现于2011年,2013年进行试掘,并于次年展开系统的考古发掘工作。遗址2014年度发掘总面积36m^2,揭露出3个史前文化层,出土了丰富的遗物,包括石制品1943件,陶片12件,装饰品备料2件,植物果壳1件。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细石... 桃山遗址发现于2011年,2013年进行试掘,并于次年展开系统的考古发掘工作。遗址2014年度发掘总面积36m^2,揭露出3个史前文化层,出土了丰富的遗物,包括石制品1943件,陶片12件,装饰品备料2件,植物果壳1件。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细石叶、鸡冠状石叶、削片、刮削器、锯齿刃器、端刮器、凹缺器、斧形器、锛形器和石镞等。此次发掘出土遗物从数量和类型两个方面均突破了2013年试掘工作对遗址认识的局限,更全面地展现出桃山遗址的文化面貌。遗址各阶段石制品原料及技术类型虽存在一定相似性,但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光释光和AMS^(14)C年代测定表明古人类在该遗址活动的时间从旧石器晚期后段一直延续到新石器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山遗址 石制品 技术类型 更新世末-新世 陶片
下载PDF
关于西侯度的问题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森水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1-93,共13页
西侯度地点出土的石质标本,从发现之始,即有争议。其上有明显的水流碰撞和磨蚀痕迹是客观事实,中外旧石器考古学家对原研究者认定的石制品提出质疑是从实之论。本文简述了中国更新世早期的文化研究历史,对西侯度地点出土的两项“人... 西侯度地点出土的石质标本,从发现之始,即有争议。其上有明显的水流碰撞和磨蚀痕迹是客观事实,中外旧石器考古学家对原研究者认定的石制品提出质疑是从实之论。本文简述了中国更新世早期的文化研究历史,对西侯度地点出土的两项“人工制品”和“用火遗迹”等作了初步的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基础研究等解决问题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质标本 水流冲磨 基础研究 西候度地点
下载PDF
浙江安吉上马坎遗址石制品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森水 徐新民 +2 位作者 邱宏亮 王恩霖 罗志刚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64-280,共17页
上马坎旧石器遗址发现的石制品依其总性质可归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主工业(下简称南方主工业)。依试掘结果看,可能存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活动面,在阶地顶面下311—315cm处,发现石制品13件,占试掘石标本的35 13%,占石制品的44 83%;从平面分布... 上马坎旧石器遗址发现的石制品依其总性质可归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主工业(下简称南方主工业)。依试掘结果看,可能存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活动面,在阶地顶面下311—315cm处,发现石制品13件,占试掘石标本的35 13%,占石制品的44 83%;从平面分布看,上述13件中有8件发现于513—581cm之间,由此看来活动面中心区可能偏西。该地点的时代,与宣州陈山地点对比,最早的可能不晚于距今40万年前,最晚的进入更新世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上马坎 旧石器遗址 石制品 中国
下载PDF
安徽芜湖金盆洞旧石器地点2002年发掘报告 被引量:10
8
作者 金昌柱 董为 +7 位作者 高星 刘武 刘金毅 郑龙亭 韩立刚 谢小成 崔宁 张颖奇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81-291,共11页
2001年春季,在安徽芜湖石镇发现了一处富含脊椎动物化石的称为金盆洞的洞穴堆积。翌年秋季,对金盆洞化石点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化石发掘,发现人工石制品和哺乳动物化石共伴,收集到10余件人工制品和3千余件哺乳动物化石,... 2001年春季,在安徽芜湖石镇发现了一处富含脊椎动物化石的称为金盆洞的洞穴堆积。翌年秋季,对金盆洞化石点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化石发掘,发现人工石制品和哺乳动物化石共伴,收集到10余件人工制品和3千余件哺乳动物化石,初步搞清了这一地点的地层、化石种类分布及其时代。经初步研究,金盆洞出土的动物化石可以归入8个目18个科23个属27个种哺乳动物;该动物群与和县龙潭洞的动物群最接近,其次为南京汤山葫芦洞的动物群较接近,其生存时代很可能是中更新世晚期。金盆洞旧石器地点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长江下游石灰岩地区的洞穴和裂隙堆积中具有发现史前人类活动遗迹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石硊镇 金盆洞 中更新世晚期 动物群 石制品
下载PDF
贵州毕节老鸦洞遗址2013年发掘报告 被引量:9
9
作者 关莹 蔡回阳 +5 位作者 王晓敏 许春华 郑远文 张忠文 邢松 高星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1-477,共17页
老鸦洞遗址是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该遗址上世纪80年代被发现并发掘,出土大量石制品及动物碎骨。为进一步研究该遗址,明确遗址文化及年代性质,2013年7月至8月,发掘队对该遗址进行了再次系统发掘,出土包括石制品... 老鸦洞遗址是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该遗址上世纪80年代被发现并发掘,出土大量石制品及动物碎骨。为进一步研究该遗址,明确遗址文化及年代性质,2013年7月至8月,发掘队对该遗址进行了再次系统发掘,出土包括石制品、骨制品、古人类牙齿化石、动物化石、植物果核、碳屑在内的标本两千余件,其中,石制品在制作技术上显示了典型的小石片石器传统特征。另有未统计碎骨上万件。碳十四测年结果表明,这些出土物及遗迹记录了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37000-20000年,以及距今14000年古人类在老鸦洞内生存的历史,是毕节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最初阶段古人类生存栖息的证据。多个石制品及碳屑、灰烬富集的层位表明了古人类对该洞穴的长时间反复利用,以及末次冰期最盛期期间人类活动的消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毕节 旧石器遗址 发掘 石制品
下载PDF
黄河中游晋陕峡谷延安段新发现的石制品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改课 王社江 +6 位作者 李钊 邸楠 赵汗青 鹿化煜 王小庆 夏文婷 别婧婧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6-105,共20页
2018年6月,我们在黄河中游晋陕峡谷陕西一侧延安段新发现5处旷野石器地点,采集石制品556件,部分石制品暴露于黄土地层的剖面上。古人类加工石制品的原料来自于黄河河床和阶地的砾石层,岩性以石英岩为主,其次为石英。除上述两种原料之外... 2018年6月,我们在黄河中游晋陕峡谷陕西一侧延安段新发现5处旷野石器地点,采集石制品556件,部分石制品暴露于黄土地层的剖面上。古人类加工石制品的原料来自于黄河河床和阶地的砾石层,岩性以石英岩为主,其次为石英。除上述两种原料之外,燧石、硅质岩、硅质灰岩、石英砂岩、细砂岩、蛋白石、玛瑙、火成岩等也有少量使用。石制品类型包括石锤、石核、石片、工具、断块和碎片屑,尺寸以小型为主。石核和石片以自然砾石台面者居多。剥片主要采用锤击法直接剥片,少量使用砸击法,可能偶而使用碰砧法和锐棱砸击法。工具多为以石片为毛坯加工而成的中小型刮削器,有少量以砾石为毛坯加工而成的砍砸器。伏羲村、苏亚河、高家畔、延水关4个地点发现的石制品原生埋藏地层为黄河第二级阶地上覆的马兰黄土堆积,该套地层形成于晚更新世晚期,石制品属简单的石核-石片工业,可能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衣锦滩地点的石制品分别埋藏于黄河第二级阶地上覆的马兰黄土堆积和黄河第一级阶地上覆的土状堆积中,时代分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本次新发现的旧石器地点进一步扩大了黄河晋陕峡谷地区旧石器遗存的分布范围,丰富了该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内涵,为未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晋陕峡谷 延安段 石制品 简单石核-石片工业 马兰黄土 旧石器时代晚期
下载PDF
黄河中游晋陕峡谷陕西侧龙门至壶口段新发现的石制品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改课 郭小宁 +3 位作者 弋双文 张红艳 赵汗青 王社江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70-480,共11页
2019-2020年,在黄河中游晋陕峡谷陕西一侧龙门至壶口段新发现9处旷野旧石器地点,采集石制品136件,部分石制品直接采自地层剖面上。康家岭地点石制品的埋藏地层为马兰黄土底部的洪积碎屑层,时代可能为晚更新世早期。苏家岭地点有1件石制... 2019-2020年,在黄河中游晋陕峡谷陕西一侧龙门至壶口段新发现9处旷野旧石器地点,采集石制品136件,部分石制品直接采自地层剖面上。康家岭地点石制品的埋藏地层为马兰黄土底部的洪积碎屑层,时代可能为晚更新世早期。苏家岭地点有1件石制品出自MIS3阶段弱古土壤层之下的洪积碎屑层,光释光年龄为距今7.2±0.7万年。其余大部分石制品的埋藏地层为马兰黄土层,时代为晚更新世中、晚期,其中凉泉沟地点埋藏石制品的黄土地层光释光年龄大于距今5万年。古人类加工石制品的原料主要为砾石,岩性以石英岩为主,其次为石英,此外还有少量燧石、细砂岩和硅质岩。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器和断块。个体大小以中小型为主。石核和石片以自然台面者为主,剥片主要采用硬锤锤击法直接剥片,少量应用砸击法。石器有中小型的刮削器、凹缺器和大型的砍砸器,均属简单石核-石片技术产品。本次新发现的旧石器地点进一步扩大了晋陕峡谷地区旧石器时代遗存的时空分布范围,有助于后续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游 黄土 石制品 晚更新世 石器技术
下载PDF
史前石制品的热处理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虹 沈辰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3-103,107,共12页
民族学和考古学研究显示,人类对石制品有意识的热处理现象自史前时代开始就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主要被用来改善石料的破裂性能,改变石料的外观,并且附加一定的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有关热处理原理、方法和表现特征的实验研究,为辨别考... 民族学和考古学研究显示,人类对石制品有意识的热处理现象自史前时代开始就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主要被用来改善石料的破裂性能,改变石料的外观,并且附加一定的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有关热处理原理、方法和表现特征的实验研究,为辨别考古材料提供了对比依据。目前为止,中国关于热处理的考古学发现和研究很少,希望本文能够引起国内史前考古学界对这一主题的兴趣和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 石制品 实验 热处理
下载PDF
陕西洛南盆地延岭旧石器地点发掘报告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葭萌 王社江 +6 位作者 孙雪峰 鹿化煜 张小兵 张红艳 张改课 夏文婷 别婧婧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8-259,共12页
延岭地点处于东秦岭洛南盆地南洛河第二级阶地上,属盆地西部“四十里梁塬”中部,紧邻支流县河。2012年10~11月对该地点进行发掘,揭露面积251 m^(2),在地表耕土层和平整土地扰动层、原生黄土和古土壤层出土石料、石核、石片、各类修理的... 延岭地点处于东秦岭洛南盆地南洛河第二级阶地上,属盆地西部“四十里梁塬”中部,紧邻支流县河。2012年10~11月对该地点进行发掘,揭露面积251 m^(2),在地表耕土层和平整土地扰动层、原生黄土和古土壤层出土石料、石核、石片、各类修理的石器、断块、碎屑等不同类型石制品856件。延岭地点加工石制品的主要原料为附近河流阶地砾石堆积中的砾石,以石英为主,石英岩次之,石英砂岩、砂岩、火成岩、硅质岩等偶有使用。剥片方式主要为锤击法,偶见砸击法。石制品以小型为主。石器组合包括刮削器、尖状器、石锥、凹缺器、薄刃斧和手镐。遗址地层光释光年代学研究显示该地点埋藏石制品的地层形成于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其中距今12~7万年之间的晚更新世早期为石制品埋藏最为丰富的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制品 延岭地点 洛南盆地 秦岭
下载PDF
内蒙古阿拉善南寺峡谷旧石器遗址再调查
14
作者 彭菲 铁卫冬 +2 位作者 秦彬 王惠民 高星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31-539,共9页
2013年对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南寺峡谷旧石器时代遗址的调查,采集到石制品33件。石制品原料均为石英岩,风化、磨蚀程度较低。初步研究显示,该遗址古人类石器技术中毛坯生产方式均采用锤击法,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断块、石器。其中... 2013年对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南寺峡谷旧石器时代遗址的调查,采集到石制品33件。石制品原料均为石英岩,风化、磨蚀程度较低。初步研究显示,该遗址古人类石器技术中毛坯生产方式均采用锤击法,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断块、石器。其中石器类毛坯均为石片,根据加工类型均定为刮削器。从石器技术特征上对比,该遗址与水洞沟遗址第1、9地点石叶技术较为相似,文化面貌应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初段工业特点。本次发现对进一步讨论旧石器时代晚期初段古人类在西北干旱区的景观资源利用、扩散迁徙路径等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善 南寺峡谷 石制品 石叶 旧石器时代晚期初段
下载PDF
湖北郧阳龙湾岭旧石器时代遗址第二地点2021年发掘简报
15
作者 高黄文 董兵 +7 位作者 陆成秋 丁静玉 刘颖杰 李元初 汪静文 杨海莉 胡春雨(照相) 高阳(照相)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8,共9页
龙湾岭遗址是一处旧石器时代中期旷野遗址,位于十堰市郧阳区青曲镇郑家河村汉江左岸的Ⅲ级阶地。2021年7~11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该遗址第二地点进行发掘,发掘面积400平方米,出土不同类型的石制品426件。石制品原料主要为脉... 龙湾岭遗址是一处旧石器时代中期旷野遗址,位于十堰市郧阳区青曲镇郑家河村汉江左岸的Ⅲ级阶地。2021年7~11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该遗址第二地点进行发掘,发掘面积400平方米,出土不同类型的石制品426件。石制品原料主要为脉石英、粗面岩、石英岩和千枚岩。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刮削器、砍砸器、手斧、手镐、石片等。硬锤打击法是主要的剥片方法。光释光测年结果显示,遗址文化层年代距今12.88万~8.94万年。龙湾岭遗址的发现为探讨古人类于中、晚更新世之交在汉水上游地区的文化与技术能力和适应生存特点提供了重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水流域 龙湾岭遗址 石制品 旧石器时代中期
原文传递
汉中盆地洋县范坝旧石器地点出土石制品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夏文婷 王社江 +6 位作者 王先彦 鹿化煜 夏楠 张改课 别婧婧 杨汛 伍江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1-393,共13页
洋县范坝旧石器地点位于秦岭南麓汉江上游的汉中盆地汉江左岸支流溢水河右岸第二级阶地上。为配合西安-成都高铁项目建设,2016年对该地点进行发掘,揭露面积171 m2,出土不同类型的石制品784件。范坝地点加工石制品的原料为遗址附近河流... 洋县范坝旧石器地点位于秦岭南麓汉江上游的汉中盆地汉江左岸支流溢水河右岸第二级阶地上。为配合西安-成都高铁项目建设,2016年对该地点进行发掘,揭露面积171 m2,出土不同类型的石制品784件。范坝地点加工石制品的原料为遗址附近河流及河漫滩中的石英、石英岩、细砂岩、火成岩和燧石等砾石材料。硬锤打击法是主要的剥片方法,另外还有部分砸击法标本。石制品类型包括石锤、石核、石片、经过二次加工修理的石器、断块、碎屑及备料,石器组合中既存在尺寸较小的轻型刮削器,也有砍砸器、石球和重型刮削器等大型器物。遗址地层初步的光释光测年结果表明,汉江及其北部支流——溢水河第二级阶地上覆的堆积物形成时间为距今22~2.5万年之间,旧石器遗存的埋藏年代约为距今18~2.5万年的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制品 中-晚更新世 范坝地点 汉中盆地
下载PDF
泥河湾盆地黑土沟遗址N111E85探方石制品 被引量:3
17
作者 卫奇 《文物春秋》 2017年第2期25-36,共12页
黑土沟遗址是泥河湾盆地目前发现的可以确认时代最老的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其层位分布在Matsuyama反极性时的Olduvai正极性亚时阶段下部,年龄为1.77~1.95Ma较早时期,遗址中出土了貌似旧石器晚期石制品。本报告记述的是N111E85探坑出土的... 黑土沟遗址是泥河湾盆地目前发现的可以确认时代最老的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其层位分布在Matsuyama反极性时的Olduvai正极性亚时阶段下部,年龄为1.77~1.95Ma较早时期,遗址中出土了貌似旧石器晚期石制品。本报告记述的是N111E85探坑出土的377件石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制品 N111E85探方 黑土沟遗址 泥河湾盆地
下载PDF
制作工具在人类演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高星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1-340,共10页
制作工具曾经被视作人类独有的行为能力,"人类"曾经据此而定义。但目前学术界将直立行走作为人类区别于其他灵长类最重要的体质与行为特征。少量其他动物种类,尤其是非人高等灵长类,也能使用工具乃至简单制作工具。如何认识... 制作工具曾经被视作人类独有的行为能力,"人类"曾经据此而定义。但目前学术界将直立行走作为人类区别于其他灵长类最重要的体质与行为特征。少量其他动物种类,尤其是非人高等灵长类,也能使用工具乃至简单制作工具。如何认识制作工具在人类演化中的作用?人类制作工具的能力与其他动物有何区别?考古学是否有能力分辨人类的工具和其他灵长类的产品?本文通过对现代巴西猴群敲砸石头的行为及其产品、4300年前黑猩猩的"石制品"和早期人类石制品的比较研究,指出人类的工具与其他动物制作和使用的工具存在根本的区别;工具制作和使用对确定人类的演化方向,增强人类的适应生存能力,塑造人类的大脑与心智及行为方式,提升语言和交流能力,形成现代人类的身心和社会,至关重要,不可或缺。考古工作者一方面需要谨慎分辨、研究人类工具制作初期的产品,不使其与自然的产物和其他动作的作品相混淆,另一方面应该认识到人类工具制作在计划性、目的性、预见性、规范性和精美度上具有唯一性,有内在的智能控制、思维逻辑和规律可循。学科发展的积累和现代科技的支撑使考古学者具有多方面的利器,能够把人类工具制作的历史挖掘、复原出来,能够破译特定的石器技术和功能,进而将人类演化的历史画卷描绘得更加精细,更加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具制作 石制品 人类 灵长类 人类演化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江西沟2号遗址2012年出土石制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侯光良 杨石霞 +1 位作者 鄂崇毅 王倩倩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53-564,共12页
江西沟2号遗址(JXG2)发现于2004年,2012年围绕地层测年及环境研究开展了小面积试掘。本文通过对2012年出土的659件石制品进行的观察和初步研究,并结合其他出土遗物及考古年代学研究的基本结论,对遗址所反映的史前人类行为的变化及其与... 江西沟2号遗址(JXG2)发现于2004年,2012年围绕地层测年及环境研究开展了小面积试掘。本文通过对2012年出土的659件石制品进行的观察和初步研究,并结合其他出土遗物及考古年代学研究的基本结论,对遗址所反映的史前人类行为的变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作了初步报告。根据出土文化遗物(主要指石制品和陶片)的差异,遗址可以分为上下两个文化层,上文化层为10~80cm,包含陶片和细石器为主的石制品;下文化层为距地表80cm以下的堆积,该层仅包含石制品,其中除以燧石为原料的细石器产品,同时出土石英砸击产品。光释光和AMS14C年代测定结果表明古人类在该遗址活动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全新世中期,遗址石制品原料和技术变化的研究初步揭示了该时段区域内史前人类的行为变化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沟2号遗址 石制品 技术类型 全新世环境 生产方式变革
下载PDF
湖北省郧县周家坡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2
20
作者 谭琛 周天媛 +5 位作者 田依平 肖玉军 黎高波 杜杰 王风竹 冯小波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1,共9页
周家坡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县安阳镇小细峪村1组,埋藏于汉水支流龙门河右岸第Ⅱ级阶地上。其石制品有以下一些特点:石制品的岩性大类中以沉积岩为多,岩性小类以硅质灰岩为主,其次为脉石英,其它岩性较少;素材以河床中... 周家坡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县安阳镇小细峪村1组,埋藏于汉水支流龙门河右岸第Ⅱ级阶地上。其石制品有以下一些特点:石制品的岩性大类中以沉积岩为多,岩性小类以硅质灰岩为主,其次为脉石英,其它岩性较少;素材以河床中磨圆度较高的河卵石为主,石器的素材以砾石(石核)为主,且占绝对优势,以石片为素材的石器处于忽略不计的地位;石制品的剥片和加工方式均为硬锤锤击法,没有发现砸击法等其它方法的产品;剥片时对石核的台面不进行预先修理,石核利用率不高;石器类型以砍砸器为主,其次为刮削器,手斧只有1件;石器的加工方式以单向加工的为多,双向加工的石器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家坡遗址 石制品 手斧 旧石器时代晚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