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形式美学与文学形式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赵宪章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62-168,共7页
文学研究应当通过形式阐发意义,而不是超越形式直奔主题。"文以载道"传统和对"形式"概念的狭隘理解是漠视文学形式研究的重要根源。建构以形式研究为对象的形式美学是可能的和必要的;将形式美学的方法践行于文学研... 文学研究应当通过形式阐发意义,而不是超越形式直奔主题。"文以载道"传统和对"形式"概念的狭隘理解是漠视文学形式研究的重要根源。建构以形式研究为对象的形式美学是可能的和必要的;将形式美学的方法践行于文学研究必将展现广阔而诱人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形式美学 文学形式
下载PDF
文话: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学术资源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水照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3-67,共5页
文话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著作体裁,除具有说部性质、随笔式的狭义“文话”外,还有理论性专著、资料汇编式、选本评点式等不同著作类型。这四种著作类型都在宋代开始集中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文章学的成立,在明清两代更显繁荣。其在... 文话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著作体裁,除具有说部性质、随笔式的狭义“文话”外,还有理论性专著、资料汇编式、选本评点式等不同著作类型。这四种著作类型都在宋代开始集中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文章学的成立,在明清两代更显繁荣。其在文道、文气、文境、文体、文术、品评等方面,均蕴含真知灼见和艺术经验。对其价值的评判,经过对“五四”的反思,当能更趋全面和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话 文学批评 文章学
下载PDF
美国当代生态批评述评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晓明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0-96,共7页
美国当代生态批评首次在文学研究领域内引入生态视角,将生态思考融入文学研究的理论探索与批评实践,在跨学科的生态与文学视野中重新思考人类的自然观,积极构建蕴含生态智慧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推动关注生态和谐的新人文主义思想... 美国当代生态批评首次在文学研究领域内引入生态视角,将生态思考融入文学研究的理论探索与批评实践,在跨学科的生态与文学视野中重新思考人类的自然观,积极构建蕴含生态智慧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推动关注生态和谐的新人文主义思想,以提升人类的生态责任意识为己任,形成了以生态整体观为核心的思想内涵。同时,美国生态批评作为新兴的文学批评流派,其理论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有些理论尝试还有待于改进,需要在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形成符合时代精神与生态文明前景的生态批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文学研究 生态批评
下载PDF
关于比较文学学科基本理论的再思考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象愚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64,共9页
比较文学的危机是学科理论的危机。比较文学亟待对自身做出明晰界定:比较文学是一种文学研究;必须跨越民族和语言的界限;必须抛弃"三跨"或"四跨"之类的旧说,只保留"两跨"的基本要求;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 比较文学的危机是学科理论的危机。比较文学亟待对自身做出明晰界定:比较文学是一种文学研究;必须跨越民族和语言的界限;必须抛弃"三跨"或"四跨"之类的旧说,只保留"两跨"的基本要求;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各种文学关系;在理论与方法上应有高度自觉的比较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 文学研究 跨民族 跨语言 跨学科 跨文化
下载PDF
语言转向对文学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11
5
作者 潘文国 《中国外语》 CSSCI 2008年第2期68-73,79,共7页
本文首先明确"语言转向"的概念是语言的转向而不是语言学的转向,然后讨论了语言转向的基本含义是语言本体论、语言世界观和母语意识,并从这三个方面讨论了其对文学研究的意义。
关键词 语言转向 语言研究 文学研究
原文传递
关于大型文学语言语料库的构建 被引量:11
6
作者 隋桂岚 刘励 《外语电化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7-39,48,共4页
语料库语言学作为一种新兴学科和研究方法,在语言研究的很多领域已经被广泛应用,语料库的建设也呈现出越来越繁荣的趋势.本文简单回顾了语料库建设的历史,介绍了语料库的种类,并提出了大型文学语言语料库的建库方案.
关键词 语料库 语言研究 文学研究 语言教学
原文传递
语料库语言学视阈下的当代文学批评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冰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208-211,217,共5页
从分析在语料库语言学视阈下进行文学批评研究的可行性入手,对当前国内此领域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路径做一简要综述,剖析语料库语言学和文学批评研究融合的必然性和成熟条件,并进一步探讨现有研究尚存的不足之处以及这两个领域跨界研究的... 从分析在语料库语言学视阈下进行文学批评研究的可行性入手,对当前国内此领域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路径做一简要综述,剖析语料库语言学和文学批评研究融合的必然性和成熟条件,并进一步探讨现有研究尚存的不足之处以及这两个领域跨界研究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语言学 文学批评 跨界研究
下载PDF
流浪汉小说的体现与突破——解析小说《哈克贝里·费恩》的艺术形式 被引量:7
8
作者 马隽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54-57,共4页
马克·吐温是 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他的代表作《哈克贝里·费恩》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突出的地位与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从流浪汉小说艺术形式入手 ,由叙事视角、故事结构及反传统的异端... 马克·吐温是 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他的代表作《哈克贝里·费恩》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突出的地位与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从流浪汉小说艺术形式入手 ,由叙事视角、故事结构及反传统的异端精神等几个层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哈温 流浪汉小说 文学研究
下载PDF
文学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 被引量:7
9
作者 骆贤凤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78-81,共4页
科学哲学研究的文化转向为一切科学研究的文化转向奠定了理论基础,文学研究的文化转向为文学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提供了方向。翻译研究必须与文化研究、文化转向相互结合,形成互动。只有让翻译研究与文化研究走出各自的象牙塔有机结合在... 科学哲学研究的文化转向为一切科学研究的文化转向奠定了理论基础,文学研究的文化转向为文学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提供了方向。翻译研究必须与文化研究、文化转向相互结合,形成互动。只有让翻译研究与文化研究走出各自的象牙塔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挖掘文字背后的文化渊源、发挥翻译的强大功能并形成指导翻译实践的宏观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哲学基础 文学研究 文学翻译研究 文化转向
下载PDF
网络文学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被引量:8
10
作者 周志雄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63-67,共5页
探讨了网络文学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认为互联网为文学营造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也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学体制,网络成功地培养了一批新型文学作者,形成了与传统文学多元共生的局面。就目前来说,网络文学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文学现象来研究,而缺... 探讨了网络文学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认为互联网为文学营造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也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学体制,网络成功地培养了一批新型文学作者,形成了与传统文学多元共生的局面。就目前来说,网络文学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文学现象来研究,而缺乏对个案的研究,对网络文学的研究需要以包容的心态和全新的眼光,简单的指责和印象式的批评是研究者所要警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文学体制 个案研究
下载PDF
从“文学研究”到“文化研究”:世界性文学审美特性之变革 被引量:7
11
作者 曹顺庆 蒋荣昌 《河北学刊》 2003年第5期96-102,共7页
近三十年来 ,西方大学文学系的主要研究方向已从文学研究转向文化研究。但此一转变的意义迄今未能得到阐明。此一转变实际上已成为如下历史事件的鲜明表征———随着消费社会的日渐成形 ,与符号化消费互为表里的多语言文学文本已经取代... 近三十年来 ,西方大学文学系的主要研究方向已从文学研究转向文化研究。但此一转变的意义迄今未能得到阐明。此一转变实际上已成为如下历史事件的鲜明表征———随着消费社会的日渐成形 ,与符号化消费互为表里的多语言文学文本已经取代或正在取代以书写语言为主体的传统文学文本的主流地位。文学语言、文学文本形态、文学的审美特性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根本变革 ,文学研究也已从其内部转向更深处 ,亦即已从传统的古典样式的“文学研究”转向以“文化研究”命名的当代形态的文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文化研究 文学审美特性
下载PDF
定量分析法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运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建军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42,共8页
定量分析方法属实证主义研究法。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文学研究领域逐渐开始运用。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定量分析法主要运用于作家作品研究、文学风格研究、文学报刊研究、海外传播研究、研究成果评价等领域,其表现出区别于传统文学研... 定量分析方法属实证主义研究法。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文学研究领域逐渐开始运用。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定量分析法主要运用于作家作品研究、文学风格研究、文学报刊研究、海外传播研究、研究成果评价等领域,其表现出区别于传统文学研究方法的优势。作为一种尚在发展和完善的研究方法,定量分析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分析法 文学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下载PDF
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研究与比较文学学术空间的拓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宋炳辉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2000年第4期21-37,共17页
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是一个具有相当潜在活力的学科分支,它处于20世纪中国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的交叉地带,每个学科的进展与变革信息都会具体地通过中外文学关系研究而得到传递,并相互启发,而近年来在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中的变革已经... 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是一个具有相当潜在活力的学科分支,它处于20世纪中国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的交叉地带,每个学科的进展与变革信息都会具体地通过中外文学关系研究而得到传递,并相互启发,而近年来在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中的变革已经向中国比较文学显现了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文学 世界性因素 中外文学关系 比较文学
全文增补中
文艺学的学科边界问题再思考 被引量:6
14
作者 高小康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76-80,共5页
文艺学的边界问题研究是近年来文艺学界讨论的一个重要议题。问题起于中国文学理论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的"向内转"转变到90年代的"向外转",从文学自身的研究扩展到文化研究,从而产生了"越界"的问题。从学... 文艺学的边界问题研究是近年来文艺学界讨论的一个重要议题。问题起于中国文学理论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的"向内转"转变到90年代的"向外转",从文学自身的研究扩展到文化研究,从而产生了"越界"的问题。从学科发展逻辑来讲,文艺学研究向更宽泛的文化的扩展是积极的,但真正的问题在于文化批判的态度可能产生了对学术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的销蚀作用。因此,文艺学研究在向文化扩展的同时,也需要回到文本、强化对具体现象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学 学科边界 文化批判 回到文本 价值立场
下载PDF
试论古代文学研究中计量方法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唐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6-132,共7页
近来,不少学者尝试借鉴社会科学的计量方法来进行古代文学研究。分析计量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逐渐从语言学、史学进入文学研究领域。计量方法是定量与定性的结合,定性作为定量的基础具有关键性影响。文学定量研究很难避免误差,但不是... 近来,不少学者尝试借鉴社会科学的计量方法来进行古代文学研究。分析计量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逐渐从语言学、史学进入文学研究领域。计量方法是定量与定性的结合,定性作为定量的基础具有关键性影响。文学定量研究很难避免误差,但不是所有的误差都没有意义,一些新的发现往往从误差中来。作为一种尚在发展的研究方法,计量研究具有特定的价值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计量方法 定性 定量 误差
原文传递
“空间转向”与文学研究的新观念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进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2-45,共4页
20世纪中后期西方出现的“空间转向”带来了对传统空间观念的极大挑战,文学研究是构成这一转向的重要组成。由此,“空间转向”带来了不同于传统的文学研究观念,文学研究如同文学一样成为介入现实、批判现实的一种独特空间。
关键词 空间转向 文学空间 文学研究
下载PDF
构建多元、开放的文学理论学习体系——近30年英美文学理论教材的特色及启示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红波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7-153,共7页
近30年英美文学理论的激变带来了教材编著的巨大变革,与我国教材比较而言,英美教材在理论书写上以理论研习为中心、紧贴文学现实,呈现出体例多样、理念开放、关注当代、重视实践的显著特色。对照英美,我国的文学理论教材需要在知识体系... 近30年英美文学理论的激变带来了教材编著的巨大变革,与我国教材比较而言,英美教材在理论书写上以理论研习为中心、紧贴文学现实,呈现出体例多样、理念开放、关注当代、重视实践的显著特色。对照英美,我国的文学理论教材需要在知识体系的建构上,摆脱文学观念和知识建构上的本质主义束缚,直面当下文学实践和批评实践,打破学科藩篱,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建构开放的理论学习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英美教材 批评实践 学习体系
下载PDF
路上——我的学术经历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增杰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5年第6期47-54,86,共9页
学术研究是一条研究者的自省之路。自省是一种学术自觉。不断地检点行装,摒弃陈规,进行自我反思,才能保持独立的学术个性。我向往于在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地域文学研究、现代文学文献研究、现代文学思潮研究领域走自己的路。我并不在... 学术研究是一条研究者的自省之路。自省是一种学术自觉。不断地检点行装,摒弃陈规,进行自我反思,才能保持独立的学术个性。我向往于在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地域文学研究、现代文学文献研究、现代文学思潮研究领域走自己的路。我并不在意结果,只愿意在路上不断的自省,不停的跋涉。还要强调,师友相互切磋,搀扶,同样是研究者实现学术追求的要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自省 学术个性 师友同行
下载PDF
面对衰老 文学何为——文学老年学与衰老创痛 被引量:5
19
作者 邓天中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29-40,共12页
随着全球化衰老的加剧,文学老年学应时而生,它从人文主义的角度来探讨文学作品中的衰老主题与作家生平,探讨应对衰老、批判文化中的衰老歧视、提升社会养老质量、提升晚年生命意义。文章在综述文学老年学的前期所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分析... 随着全球化衰老的加剧,文学老年学应时而生,它从人文主义的角度来探讨文学作品中的衰老主题与作家生平,探讨应对衰老、批判文化中的衰老歧视、提升社会养老质量、提升晚年生命意义。文章在综述文学老年学的前期所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分析了其文化取向、理论建构、学科体系等方面所存在的不足;结合当代作品中关于老年书写以及死亡、便溺失禁、老年婴儿化、衰老成本等衰老创痛书写模式,指出了衰老书写中以老年人这意义客体为描写对象的缺陷,强调老年人必须走向意义主体的叙述自我救赎,追求低成本、高质量、充满创新意义的老年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老年学 衰老创痛 年龄研究 意义意志
下载PDF
关于文学解读中读者反应的量化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詹宏伟 黄四宏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5-89,共5页
文学阅读有别于非文学阅读。文学文本的特性在于其语言的创造性,这一特征给读者带来新奇和愉悦的体验。过去的语篇理论没有解释文学阅读中读者的情感反应。本文引入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defam iliarization theory),... 文学阅读有别于非文学阅读。文学文本的特性在于其语言的创造性,这一特征给读者带来新奇和愉悦的体验。过去的语篇理论没有解释文学阅读中读者的情感反应。本文引入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defam iliarization theory),探讨从实证主义的角度研究文学,并且列举一些文学解读中量化研究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阅读 读者反应 实证研究 陌生化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