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四时期的西诗汉译 被引量:8
1
作者 文珊 王东风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4-31,128,共8页
五四时期,各种文学社团和期刊杂志相继创立并纷纷投入到诗歌翻译活动中,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构成西诗汉译的第一个高潮。本文以追踪开展西诗汉译活动最活跃、影响最大或最具特色的刊物、社团及主要译者为主线,试图勾勒五四时期西诗汉... 五四时期,各种文学社团和期刊杂志相继创立并纷纷投入到诗歌翻译活动中,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构成西诗汉译的第一个高潮。本文以追踪开展西诗汉译活动最活跃、影响最大或最具特色的刊物、社团及主要译者为主线,试图勾勒五四时期西诗汉译的大体轮廓及其活动特点,为透视中国诗歌翻译规范的形成及其对中国新诗的建构性影响提供史料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西诗汉译 期刊 社团 译者
原文传递
文社·宗派·性格——艾南英陈子龙之战再检讨 被引量:4
2
作者 冯小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1期119-124,共6页
以艾南英文章、年谱为主要依据,结合复社、几社和豫章文社的发展,对艾、陈之战重述,指出论战有两次,分别在崇祯元年秋冬间和崇祯二年秋,都与复社、艾南英为文社的选文权和势力范围发生的争斗密切相关。决定争斗胜负的,不是双方奉行的文... 以艾南英文章、年谱为主要依据,结合复社、几社和豫章文社的发展,对艾、陈之战重述,指出论战有两次,分别在崇祯元年秋冬间和崇祯二年秋,都与复社、艾南英为文社的选文权和势力范围发生的争斗密切相关。决定争斗胜负的,不是双方奉行的文学理论,而是采取的组织斗争策略。然后对艾、陈之战进行“细读”,指出他们论争的宗派特点。最后性格来探讨论战激烈的原因,指出八股文经历对艾南英的傲慢和“好辩”有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社 宗派 性格 论战 好辩
下载PDF
我们为什么关注文学生活?——文学生活研究的意义、方法与启示 被引量:6
3
作者 贺仲明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7,共7页
文学生活研究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学术热点,正越来越引起学界的兴趣。文学生活研究蕴含着一种新的文学观,就是不局限于文学自身来理解文学,而是充分关注和考察文学与社会现实的关系,特别是文学的社会接受和社会影响。这一研究深刻关联着... 文学生活研究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学术热点,正越来越引起学界的兴趣。文学生活研究蕴含着一种新的文学观,就是不局限于文学自身来理解文学,而是充分关注和考察文学与社会现实的关系,特别是文学的社会接受和社会影响。这一研究深刻关联着社会现实的变化,即网络信息时代的应运而生。这一研究运用了社会调查、科学统计和个案研究等方法,区别于一般的资料统计,具有独特的深度价值。当然,要做好文学生活研究并非容易之事,它需要有思想的全局性、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科学的实证精神,还需要从选题到设计到调查的多方面细致周密的工作。文学生活研究能够带给我们对很多问题的新的启示,但它尚处在探索和深化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生活 社会 调查 研究
下载PDF
新南社:文学转型的青果 被引量:4
4
作者 孙之梅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4-119,共6页
在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南社解体,新南社成立。新南社有着自觉的文学转型意识,立志改造旧南社为新南社,把旧文学的南社改造成为新文学的新南社。然而由于新南社的发起人柳亚子、叶楚伧等人对南社成败做不到理性的反思,因此导致南社解体... 在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南社解体,新南社成立。新南社有着自觉的文学转型意识,立志改造旧南社为新南社,把旧文学的南社改造成为新文学的新南社。然而由于新南社的发起人柳亚子、叶楚伧等人对南社成败做不到理性的反思,因此导致南社解体的政治一元论继续贯彻于新南社的"大政方针"之中,组织方式上也承袭了南社的同学、同乡、家人的网络特点,终致新南社一无所成,既不能持守旧文学,又赶不上新文学的步调,充其量只是一个聚集国民党官员、社会贤达的短期文化俱乐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南社 文学转型 社团宗旨 组织方式
下载PDF
后现代生态思想的构建——生态后现代主义理论再审视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小会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45-550,共6页
生态后现代主义理论是当代文学批评中又一重要理论贡献,它源于对后工业社会中人类命运与生存状况的省思,深刻批判了积弊良久的现代性思维模式,主张建立生态整体思想和真实的世界观,传承拯救人类的共同体精神。它试图重构一种和谐、民主... 生态后现代主义理论是当代文学批评中又一重要理论贡献,它源于对后工业社会中人类命运与生存状况的省思,深刻批判了积弊良久的现代性思维模式,主张建立生态整体思想和真实的世界观,传承拯救人类的共同体精神。它试图重构一种和谐、民主和生命之间相互关爱的生态社会,恢复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的相互联系。生态后现代主义理论不仅构建了一种崭新的后现代生态思想体系,丰富和推进了后现代文学理论,而且对于生命共同体"共同福祉"蓝图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后现代主义 文学批评 生态思想 生态社会
下载PDF
心理能量视角下的文学传播与社会和谐心理构建 被引量:4
6
作者 百里清风 李海鸥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01-104,共4页
社会成员的心理和谐(即构建社会和谐心理)是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和实质内容。我国经济转型所带来的社会生活急剧变化以及社会利益的分化,导致了各种社会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合理和有效的引导,必... 社会成员的心理和谐(即构建社会和谐心理)是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和实质内容。我国经济转型所带来的社会生活急剧变化以及社会利益的分化,导致了各种社会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合理和有效的引导,必然会严重影响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因此,文学应充分发挥文学心理能量传播的基本功能,及时有效化解各种消极不健康的社会心理因素,使人们顺利完成心理上的调适,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心理结构,来奠定社会良性运行的社会心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能量 文学传播 和谐社会 和谐心理
下载PDF
早期新加坡文社与儒学传播探析——以新加坡汉文报刊为中心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奎 《东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2-97,112,共7页
早期新加坡文社与新加坡第一次儒学运动关系紧密。新加坡文社最早有由中国驻新领事左秉隆创办的会贤社,后又有黄遵宪创办的图南社,继之以新加坡人创办的丽泽社、好学会等。文社采取多种形式公布课题征文,鼓励当地人踊跃参与,而部分课题... 早期新加坡文社与新加坡第一次儒学运动关系紧密。新加坡文社最早有由中国驻新领事左秉隆创办的会贤社,后又有黄遵宪创办的图南社,继之以新加坡人创办的丽泽社、好学会等。文社采取多种形式公布课题征文,鼓励当地人踊跃参与,而部分课题出自儒家典籍之中。这在华人中无形地宣传了儒家典籍,培育了新马本地熟通儒学的作者,推动了儒学在新加坡华人中的传播,为后来儒学运动打好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新加坡 文社 汉文报刊 传播
下载PDF
清代徽州文会运作及其科举功能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小坡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43-550,共8页
清代徽州文会是专为读书人而设的文人组织,数量众多。就其类型而言,以血缘性的宗族文会为主体,地缘性的社区文会、合都文会也为数可观。清代徽州文会的资产主要分为田和钱两种形态,其来源有集资入股、乐输捐助及付喜庆银等其他出银形式... 清代徽州文会是专为读书人而设的文人组织,数量众多。就其类型而言,以血缘性的宗族文会为主体,地缘性的社区文会、合都文会也为数可观。清代徽州文会的资产主要分为田和钱两种形态,其来源有集资入股、乐输捐助及付喜庆银等其他出银形式。为保证会产增殖,文会购置并出租田地屋店,还以"打会"形式将银钱借给会员收取利息。围绕会产的管理与使用,文会制定了严格的措施并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加以调整。清代徽州文会的功能集中在科举方面,日常活动以会课为主,训练士人参加科举考试的技巧,帮助他们熟悉科举考试的环节。文会资产则主要用来奖助科考,为士人提供盘费。文会的正常运转有力地推动了清代徽州科举的兴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 文会 科举 宗族
下载PDF
唱出华裔美国人的自我之歌——《孙行者》中的西方文化传统的引述 被引量:2
9
作者 黄芙蓉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07-110,共4页
本文从互文角度分析了著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小说《孙行者》中对西方文化的引述,研究了作者如何引用欧美文学,剖析主流文化意识形态影响人们思维方式的作用媒介,以此来确定华裔文化身份的;在批判主流文化中华裔美国人的刻板印象的同时... 本文从互文角度分析了著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小说《孙行者》中对西方文化的引述,研究了作者如何引用欧美文学,剖析主流文化意识形态影响人们思维方式的作用媒介,以此来确定华裔文化身份的;在批判主流文化中华裔美国人的刻板印象的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她建立“西方梨园”式多元化社会的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援引 五文性 文学传统 多元化社会
下载PDF
职业院校文学社团活动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3
10
作者 陆丽娜 《船舶职业教育》 2014年第1期22-24,共3页
职业院校文学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加强文化教育的宣传阵地。文学社团在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为了把文学社团活动与学生写作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提高学生的... 职业院校文学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加强文化教育的宣传阵地。文学社团在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为了把文学社团活动与学生写作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文学社团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为高职院校师生交流学习经验提供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文学交流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院校 文学社团 写作能力
下载PDF
“文艺团体是一切作家,一切文艺工作者的自由结社”——冯雪峰文学社团观侧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柳传堆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65-72,共8页
冯雪峰认为,“文艺团体是一切作家,一切文艺工作者的自由结社”,“文艺上的团体,绝不能代替政治的结社”,也就是说,文艺社团的灵魂是自由的,文艺社团与政治组织应当有区别,这表明他对文艺社团高度政治化、政党化、行政化倾向的警觉。冯... 冯雪峰认为,“文艺团体是一切作家,一切文艺工作者的自由结社”,“文艺上的团体,绝不能代替政治的结社”,也就是说,文艺社团的灵魂是自由的,文艺社团与政治组织应当有区别,这表明他对文艺社团高度政治化、政党化、行政化倾向的警觉。冯还认为,文艺团体的根本目的是为推进人民的精神自由服务的,这又表明其文艺社团观具有鲜明的政治目的性。作为一种理论预设,这本身就蕴含着不可调和的逻辑悖论。即一方面把文艺社团看作一切作家、一切文艺工作者的自由结社,另一方面又把文艺组织看作是革命斗争的工具。解放后的冯雪峰一度身居文艺界高层要职,既享受到体制化、政治化文艺组织给他带来的种种政治、经济上的实惠,又饱受体制化、政治化文艺组织给他带来的一系列灾难。虽说他和他的同道者们举办同人刊物理想的破灭了,但它对建国初期文学生态的体制化与反体制化、政治化与反政治化的双方力量消长,都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雪峰 文艺理论 文学生产 文艺团体 同人刊物
下载PDF
蒋翊武是文学社的实际领袖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星林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26-29,共4页
1911年 10月爆发的武昌起义 ,是推翻中国几千年封建帝制的关键所在。当时湖北新军中的文学社和共进会是这次伟大起义的重要力量。作为文学社的社长、湖北革命军的总指挥蒋翊武 ,在创建革命组织、壮大革命队伍、联合共进会、谋划武装起... 1911年 10月爆发的武昌起义 ,是推翻中国几千年封建帝制的关键所在。当时湖北新军中的文学社和共进会是这次伟大起义的重要力量。作为文学社的社长、湖北革命军的总指挥蒋翊武 ,在创建革命组织、壮大革命队伍、联合共进会、谋划武装起义 ,以及探求文学社的归宿等方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翊武 文学社 武昌首义 实际领袖
下载PDF
科举与实学:明末文社兴起的形上依据——兼论文社之兴导致明末第三次文学复古思潮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4-89,共6页
文社的兴起是明代末年特有的一种文学现象。明万历中叶八股时文的成熟定型,使得以研讨时文为目的的文社开始出现;明末政治的黑暗,以及心学末流的空疏促使文社成为思想家宣传实学思想的阵地,文社之兴既是政治斗争的产物,又是明清之际实... 文社的兴起是明代末年特有的一种文学现象。明万历中叶八股时文的成熟定型,使得以研讨时文为目的的文社开始出现;明末政治的黑暗,以及心学末流的空疏促使文社成为思想家宣传实学思想的阵地,文社之兴既是政治斗争的产物,又是明清之际实学思潮推动的结果。明末文社的兴起带来了明代第三次文学复古革新思潮,形成明代末年以社团成员的文学创作为特点的社团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社 明末 文学复古 科举 实学
下载PDF
论明末科举文风的文学效应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涛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5-150,共6页
明代末年以研讨八股文兼及诗文创作的文社大量兴起,明末文学家大多经过文社的培养而享誉文坛,社团文人成为文坛的主要文人群体。作为备科举考试的社团文人,在社团内接受科举考试训练和八股文创作的学习,同时又从事诗文创作。社团文人的... 明代末年以研讨八股文兼及诗文创作的文社大量兴起,明末文学家大多经过文社的培养而享誉文坛,社团文人成为文坛的主要文人群体。作为备科举考试的社团文人,在社团内接受科举考试训练和八股文创作的学习,同时又从事诗文创作。社团文人的科举思维对他们的诗文创作具有深刻影响,形成明末文坛以六经为根柢的儒者古文。社团文人创作往往借鉴时文法入古文,或者借鉴古文法入时文,使明末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具有不同以往的鲜明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社 科举文风 文学效应
下载PDF
东北沦陷区的文学创作媒介与文学社团考
15
作者 叶立群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61-64,共4页
东北沦陷时期,东北地区的文学创作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复杂的价值取向,带有浓厚的殖民主义色彩的汉奸文学、粉饰文学与带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抗日进步文学的对立存在。文艺界两种对立的力量通过报纸副刊、文学期刊和文学社团作为... 东北沦陷时期,东北地区的文学创作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复杂的价值取向,带有浓厚的殖民主义色彩的汉奸文学、粉饰文学与带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抗日进步文学的对立存在。文艺界两种对立的力量通过报纸副刊、文学期刊和文学社团作为载体和媒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文学 东北沦陷 文学副刊 文学期刊 文学社团
下载PDF
南社的梅州籍成员与冷圃诗社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真义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29-31,共3页
在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进步文学团体南社中,有大量粤东梅州客家人士。这一特殊文化现象的形成,与当时在粤东梅州存在的一个革命文学社团——冷圃诗社有密切的关系。冷圃诗社是一个以文学鼓吹与教育灌注为使命的文学社团,它既是南社的一... 在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进步文学团体南社中,有大量粤东梅州客家人士。这一特殊文化现象的形成,与当时在粤东梅州存在的一个革命文学社团——冷圃诗社有密切的关系。冷圃诗社是一个以文学鼓吹与教育灌注为使命的文学社团,它既是南社的一支重要力量,又有其相对独立性,在南社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州 文学社团 南社 冷圃诗社
下载PDF
On the Ethical Choices of The Winter of Our Discontent in Consumer Society
17
作者 SHAO Yun 《海外英语》 2018年第18期199-201,204,共4页
The Winter of Our Discontent is Steinbeck's last published novel, which received negative and positive criticism at homeand abroad. Persistent concern for ethics and morality as one of themes displayed by Steinbec... The Winter of Our Discontent is Steinbeck's last published novel, which received negative and positive criticism at homeand abroad. Persistent concern for ethics and morality as one of themes displayed by Steinbeck in The Winter of Our Discontent.Living in the 1950 s of America, Ethan's family were confronting a consumer society. By using the theory of literary ethical criti-cism, tracing back to ethical environment at that time, this essay aims to analyze the ethical questions that the Ethan's family facedand their ethical choices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UMER society literary ETHICAL CRITICISM ETHICAL CHOICE
下载PDF
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彷徨——1920年代高长虹思想特点小考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雪瑞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第5期1-6,共6页
谈起1920年代中国社会时,新青年和文学社团的出现是值得关注的现象之一。其中,出身于山西盂县的文学青年高长虹具有先进的文学思想,也对新文学抱有极大的希望,他以文学为主要工具试图改革中国的社会,从而解决各种人生的问题。因此,1924... 谈起1920年代中国社会时,新青年和文学社团的出现是值得关注的现象之一。其中,出身于山西盂县的文学青年高长虹具有先进的文学思想,也对新文学抱有极大的希望,他以文学为主要工具试图改革中国的社会,从而解决各种人生的问题。因此,1924年至1929年间,他先后到太原、北京、上海等地进行狂飙运动,他的文学主张和狂飙运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记。由于各种内外的原因,虽然他的狂飙运动最终无法获得成功,但也不能否认他对新文学的热情及对中国社会的关怀。实际上,高长虹的文学主张和狂飙运动的失败能够说明他在思想革命运动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也反映了当时很多青年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感到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长虹 狂飙社 狂飙运动 青年 文学社团
下载PDF
简论文学变革动因的三重考量
19
作者 安晓东 马静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54-56,61,共4页
文学变革的概念不同于文学演变,理论界对于文学变革现象的探讨多于对文学变革本身的思考。马克思主义文论、形式主义文论、布迪厄文学思想分别从政治经济的外在角度、语言本身的内在角度、文学场域看待文学变革的内在动因,从不同角度... 文学变革的概念不同于文学演变,理论界对于文学变革现象的探讨多于对文学变革本身的思考。马克思主义文论、形式主义文论、布迪厄文学思想分别从政治经济的外在角度、语言本身的内在角度、文学场域看待文学变革的内在动因,从不同角度考量文学变革的内在根源。文学变革是一个复杂的文学理论研究课题,文学变革的动因也是一个多元决定的矛盾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变革 社会变革 陌生化 文学场
下载PDF
论谷崎润一郎对中国现代社团作家的文学影响
20
作者 张能泉 潘利锋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74-180,共7页
中国现代社团作家通过吸收与效仿谷崎润一郎的文学观念与表现手法进行各自的文学创作,显示出对文学艺术本体和作家创作自由精神的高度重视,反拨了“文以载道”的传统文学观,以唯美的审美情趣与精美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 中国现代社团作家通过吸收与效仿谷崎润一郎的文学观念与表现手法进行各自的文学创作,显示出对文学艺术本体和作家创作自由精神的高度重视,反拨了“文以载道”的传统文学观,以唯美的审美情趣与精美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发展,使之获取了一种别样的审美形态,既拓展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审美空间与表现领域,又丰富了它的审美内涵。通过聚焦于中国现代作家在接受谷崎润一郎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本土接受,展现他们海纳百川的胸襟与气度,揭示中国现代文学寻求个性解放、心灵自由的思想激情与精神品格,有效促进了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程中的现代性进程,体现了多元化的意义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崎润一郎 文学社团 中国现代作家 文学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