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态社会中新闻生产的变革与延续——基于对新闻客户端M的分层访谈 被引量:24
1
作者 王侠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0-79,共20页
本文以齐格蒙特·鲍曼的'液态现代性'概念来理解当前新闻业面临的危机及其所做出的回应。通过对国内一个内容驱动型新闻客户端M的分层访谈发现,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媒体顺应技术和社会的变革,虽然认识到在新的社会形态下自身... 本文以齐格蒙特·鲍曼的'液态现代性'概念来理解当前新闻业面临的危机及其所做出的回应。通过对国内一个内容驱动型新闻客户端M的分层访谈发现,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媒体顺应技术和社会的变革,虽然认识到在新的社会形态下自身只是传播网中的一个节点,但并未放弃在信息流通中的专家角色。在技术层面为适应液态社会灵动、轻盈的特质而不断变革,固有模式、节奏被打破,以动态方式做调查报道,视觉化表达、产品运营思维等成为新的新闻生产常态;在价值层面主观上依然承袭了纸媒时期的新闻价值取向,重视原创报道和新闻的首发意义,主旋律报道增多,舆论监督类报道力度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现代性 新闻客户端 新闻生产
原文传递
家园模式的现代性救赎——评玛丽琳·罗宾逊小说《家园》 被引量:10
2
作者 胡碧媛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5-102,共8页
美国当代女作家玛丽琳·罗宾逊的最新小说《家园》取材圣经的浪子回头故事,将家园模式书写为信仰与传统价值的物质载体,展现与现代理念的冲突与斗争,反映"流动的现代性"对固有秩序的解构与冲击。小说中家庭成员伦理身份... 美国当代女作家玛丽琳·罗宾逊的最新小说《家园》取材圣经的浪子回头故事,将家园模式书写为信仰与传统价值的物质载体,展现与现代理念的冲突与斗争,反映"流动的现代性"对固有秩序的解构与冲击。小说中家庭成员伦理身份的悖论期待在家园结构所表征的传统秩序中获得救赎,而"流动的现代性"的瓦解力量却在不断形塑新的文化模式,导致传统救赎的不确定性,从而揭示作者对信仰的人文理解,对传统价值的理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丽琳·罗宾逊 家园模式 秩序 救赎 流动的现代性
原文传递
流动与想象:西藏地方意义的多元互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兴泰 陈志钢 +1 位作者 张骁鸣 金红燕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292-2313,共22页
研究聚焦于“地理想象”这一典型的文化地理现象,借助鲍曼的“流动的现代性”概念工具,分析了两种多元空间在同一时空进程中的混杂状态,尝试从流动性的视角重新阐释西藏地方意义的多元互构方式。以西藏为例,研究初步验证了如下两个理论... 研究聚焦于“地理想象”这一典型的文化地理现象,借助鲍曼的“流动的现代性”概念工具,分析了两种多元空间在同一时空进程中的混杂状态,尝试从流动性的视角重新阐释西藏地方意义的多元互构方式。以西藏为例,研究初步验证了如下两个理论猜想:①未到西藏之前,人们的惯常思维是以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现实空间来对未经历的西藏空间加以想象,因为这种现实“在场”与想象“不在场”的时刻混杂,从而引发了一些改变人地关系的流动,如“我要去西藏亲眼看看”和“我想去真实地感受那里”等;②真实到达西藏以后,“身体触摸”下的陌生西藏空间却不同于原本接近于诗意化表达下的那个想象空间,多元空间在同一时空进程下的混杂使得旅游者这一典型的现代人群体产生某种错觉,仿佛又置身于另一个新的现代性进程,于是在一个新的“第三空间”中通过与地方联结开始反思现代性之于个体的生命价值与存在意义。研究结论揭示了西藏地方意义的构成背后所隐藏的现代人对于流体化现代性生活的反身性思考,同时从学理上赋予地理想象概念以新的流动性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想象 流动的现代性 多元空间 时空进程 混杂 第三空间 地方意义
原文传递
液态生活:数字游民的流动逻辑与实践路径
4
作者 解佳 阳棪昌 +1 位作者 何轩 许威 《旅游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56,共16页
数字时代催生了新的生活方式,数字游民就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群体。在主流的叙事中,数字游民从事远程工作,选择逃离拥挤的城市与朝九晚五的固定工作,在风景优美的异乡达成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因而成为令人羡慕的群体。现有研究大多围绕数... 数字时代催生了新的生活方式,数字游民就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群体。在主流的叙事中,数字游民从事远程工作,选择逃离拥挤的城市与朝九晚五的固定工作,在风景优美的异乡达成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因而成为令人羡慕的群体。现有研究大多围绕数字游民的概念、工作与生活方式、社群特征等方面展开,尚未揭示数字游民流动的动力究竟源于何处以及他们究竟试图构建怎样的生活。文章基于对数字游民的访谈,并参与数字游民的社区,揭示了数字游民的流动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发现,舒适的地方与自在的节奏是数字游民流动的空间与时间诉求,策展式流动中的多样体验则是他们践行理想生活的方式。实践着“液态生活”的数字游民摆脱了逼仄的生存空间、打破了机械的时间安排,构建了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社区。由于主动放弃确定性的生活,数字游民因而发展出自律、精神提升等自我技术,并且积极寻求社区的支持,建立了一种体验主义的物质观。数字游民的生活实践从本质上来说是对机械化的抵抗,旨在重建有机的、平衡的生活节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游民 流动的现代性 液态生活 独异性社会 不稳定性
下载PDF
流动现代性社会中的人生之旅--《终身学习和成人教育中的转化视角:一场对话》评介
5
作者 刘秀霞 《终身教育研究》 2024年第3期93-99,共7页
人类千年以来所积累的知识,正在技术化的时代不断变得线性化、碎片化和单一化;学问之间日益筑起高墙,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变得困难。时至今日,社会过度追寻量化和可测量性,人文社会科学先天的实验性和开拓性变得难能可贵。《终身学习和... 人类千年以来所积累的知识,正在技术化的时代不断变得线性化、碎片化和单一化;学问之间日益筑起高墙,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变得困难。时至今日,社会过度追寻量化和可测量性,人文社会科学先天的实验性和开拓性变得难能可贵。《终身学习和成人教育中的转化视角:一场对话》是一本成人学习研究方面的实验性作品,作者从转化学习的理论入手,通过对话、隐喻、历史回顾、理论探索、案例展示、多维视角等方式阐释转化学习的重要性、可发展性与实践性。论著主张对个体的内外兼修、家庭和社区教育实践及终身学习研究保持开放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的现代性 人生之旅 转化学习 终身学习 成人教育
下载PDF
流动现代性视域下媒体的边界演变、秩序再造与价值重塑 被引量:4
6
作者 张龙 曹晔阳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2-59,共8页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愈发陷入不确定性的流动,我国媒体融合转型正呼唤着更多媒介社会学视角的思考。在流动现代性状况下,媒体结构性的外边界开始流动,能动性的内边界趋于轻量化;随着传播主体的多元化,现代性所塑造的传播秩序处于频繁的“...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愈发陷入不确定性的流动,我国媒体融合转型正呼唤着更多媒介社会学视角的思考。在流动现代性状况下,媒体结构性的外边界开始流动,能动性的内边界趋于轻量化;随着传播主体的多元化,现代性所塑造的传播秩序处于频繁的“建立—再造”状态,传播权力体系也在从“参照群体”时代走向“普遍观照”时代的过程中呈离散化。对此,我国媒体应跳脱市场机制及利益驱动下融合思维的定势,以广泛地联结社会关系为根本,以助力国家发展为目标,以满足社会建设的需求为动力,推动兼具破圈意识和政策意识的融合。媒体应将媒介技术、传播环境以及市场发展的不确定性转为对政治稳定性的依附,以新的信息生产传播者、社会舆论引导者、主流价值弘扬者和国家发展建设者的姿态,促进媒体格局的变革和再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现代性 媒体融合 媒体边界 传播秩序 媒体政策
下载PDF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间——齐格蒙特·鲍曼论流动的现代社会 被引量:5
7
作者 周发财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5-128,共4页
鲍曼用流动的现代性来描述当代社会,认为当代社会的三个主要现象是消费主义、全球化和个体化,它们造就了当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不确定性、不安全性和不可靠性;人们生活在焦虑和恐惧中。要解决流动性带来的问题,鲍曼认为,主要是重建"... 鲍曼用流动的现代性来描述当代社会,认为当代社会的三个主要现象是消费主义、全球化和个体化,它们造就了当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不确定性、不安全性和不可靠性;人们生活在焦虑和恐惧中。要解决流动性带来的问题,鲍曼认为,主要是重建"公共空间",而解决"基本收入"是寻找政治的前提,一种新的共和主义制度是鲍曼的探求。鲍曼通过分析流动的现代社会,解释流动的现代性的涵义,为我们分析当代社会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主义 全球化 个体化 公共空间
下载PDF
液态新闻:液态现代性在新闻传播领域的体现 被引量:4
8
作者 干瑞青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95-100,共6页
英国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认为现代社会的最大特征是"液态化",各种社会关系呈现流动、轻盈状态。台湾学者华婉伶以"液态新闻"来命名当下台湾新闻媒介境况,中国社会也呈现出液化特征:"瞬... 英国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认为现代社会的最大特征是"液态化",各种社会关系呈现流动、轻盈状态。台湾学者华婉伶以"液态新闻"来命名当下台湾新闻媒介境况,中国社会也呈现出液化特征:"瞬时"时代和消费社会的形成。受此影响,在现代新闻制作传播领域的新闻文本也呈现出"液态"特点:文本"微内容"化,传播主体更加零散化,受众更喜欢"浅阅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现代性 微内容 零散化 浅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社会与消费主义——鲍曼对消费文化“综合症”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4
9
作者 穆宝清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6-80,共5页
后现代理论家鲍曼认为,后现代性就是流动的现代性,后现代社会是一个消费社会,消费的性质和消费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的自由依赖于其消费能力,符号消费成为消费社会的特点,社会控制模式以诱惑取代镇压,消费者被难以逾越的消费欲... 后现代理论家鲍曼认为,后现代性就是流动的现代性,后现代社会是一个消费社会,消费的性质和消费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的自由依赖于其消费能力,符号消费成为消费社会的特点,社会控制模式以诱惑取代镇压,消费者被难以逾越的消费欲望的霸权所统治。因此,在后现代的消费社会,欲望是一切流动性和不确定的根本原因。流动的后现代性中的消费方式并没有带来安全和满足,而是越来越大的困惑与焦虑,传统的价值观和美德也逐渐消失殆尽。在后现代的消费社会中,消费者只有通过寻求个人的解决方案,才能获得自由与解放和个体身份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的现代性 消费主义 消费文化 社会控制
下载PDF
作为流动现代性表征的网络亚文化趣味认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龙 潘庆轩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2-100,共9页
网络亚文化趣味认同现象是一种流动现代性的社会表征。网络亚文化是一种游戏本体的文化,其内涵呈现稀薄化态势,网络亚文化生产是一种产生于碎片化社会环境下的圈层运动,其趣味的产生是交往行动的产物。网络亚文化的趣味认同是流动现代... 网络亚文化趣味认同现象是一种流动现代性的社会表征。网络亚文化是一种游戏本体的文化,其内涵呈现稀薄化态势,网络亚文化生产是一种产生于碎片化社会环境下的圈层运动,其趣味的产生是交往行动的产物。网络亚文化的趣味认同是流动现代性的关系充足过程。随机应变、灵活机动成为当下网络亚文化生产的总体策略。由此观之,表层的趣味认同,即是当下即刻的情绪、思想、观念的分享和传播;深层的趣味认同契合了流动现代性的种种文化质的规定性,演变为一种文化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现代性 网络亚文化 趣味认同 媒介文化
下载PDF
流动的现代性中的陌生人危机——评鲍曼的《我们门口的陌生人》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榕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2-172,共11页
《我们门口的陌生人》是鲍曼有感于欧洲难民危机之作,但更适合放在他长期关切的陌生人议题的大框架内进行讨论。著作展现了流动的现代性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既制造出涌向西方世界的流离失所的难民,也制造出西方世界内部彷徨困顿的本土陌生... 《我们门口的陌生人》是鲍曼有感于欧洲难民危机之作,但更适合放在他长期关切的陌生人议题的大框架内进行讨论。著作展现了流动的现代性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既制造出涌向西方世界的流离失所的难民,也制造出西方世界内部彷徨困顿的本土陌生人,使陌生人成为当代生存的典型现象。鲍曼指出陌生人危机是当代社会矛盾交汇的症候,各级治理术即便深入到生命政治的层面,也只能激化矛盾而非解决问题。陌生人危机的出路何在?鲍曼在著作中提示了多种途径,但无法提交集体实践意义上真正有效的方案,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批判理论的共同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 陌生人 流动的现代性 生命政治
原文传递
个体生存的社会困局与共同体的重建——基于齐格蒙特·鲍曼社会理论的诠释 被引量:2
12
作者 尹广文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71-75,共5页
在齐格蒙特·鲍曼的众多议题中,社会变革时代个体的生存困境构成了其社会理论的核心。"固态的现代性"的宏大社会工程建构野心带来的是对种族的大屠杀,留下的是福柯式的"全景式监狱"。"流动的现代性"... 在齐格蒙特·鲍曼的众多议题中,社会变革时代个体的生存困境构成了其社会理论的核心。"固态的现代性"的宏大社会工程建构野心带来的是对种族的大屠杀,留下的是福柯式的"全景式监狱"。"流动的现代性"所呈现出来的消费主义、全球化和个体化,则带来了当代社会一系列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那么,如何进行当代社会的重建呢?鲍曼给出的答案是建立一个基于人与人之间差异性的共享基础上的、基于他人和社会对个体的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尊重基础上的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 个体化社会 固态的现代性 流动的现代性 共同体重建
下载PDF
鲍曼与流动的新闻业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钰灏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112-117,共6页
英国著名社会学教授齐格蒙特·鲍曼,对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论述在社会学研究、政治学研究等多个学科产生了巨大影响。使用“流动的现代性”这一概念来凸显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不同,并突出其不稳定、不确定的特征,以及其呈现的网... 英国著名社会学教授齐格蒙特·鲍曼,对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论述在社会学研究、政治学研究等多个学科产生了巨大影响。使用“流动的现代性”这一概念来凸显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不同,并突出其不稳定、不确定的特征,以及其呈现的网状结构。通过对鲍曼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主要思想进行梳理,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关系、流动的现代性以及现代性的局限性等问题进行讨论,旨在提炼其思想精髓,结合新闻传播学界、业界在网络时代的发展,从新闻生产流程、参与新闻的主体以及传播效果等层面来探究网络时代新闻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规律,尝试从“流动的现代性”类比到“流动的新闻业”,尝试用鲍曼现代性理论新视角来理解新闻业的发展,从而应对新闻理论与实践发展面临的挑战。通过分析理论迁移的不足,提出简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思想 流动的现代性 新闻业 流动的新闻业
下载PDF
齐格蒙特·鲍曼的消费哲学初探 被引量:1
14
作者 孟芳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41-43,共3页
以齐格蒙特·鲍曼的消费思想为研究对象,并将其置于流动的现代性的社会背景下予以初步探析,主要围绕着消费社会的降临、刺激消费的3个递进式的动力因素以及消费社会中整体性的丧失3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全面而深入地理解鲍曼的消费... 以齐格蒙特·鲍曼的消费思想为研究对象,并将其置于流动的现代性的社会背景下予以初步探析,主要围绕着消费社会的降临、刺激消费的3个递进式的动力因素以及消费社会中整体性的丧失3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全面而深入地理解鲍曼的消费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格蒙特·鲍曼 消费哲学 流动的现代性 愿望
下载PDF
“游牧新世界”:液态化空间的社会生产 被引量:1
15
作者 谢建华 《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 2020年第2期39-48,共10页
当前故事存在一个"游牧新世界"的动态模型。表面看,形态各异的"新世界"是数字技术释放想象力的必然后果,也是创作者通过个性化空间生产,更新故事叙述动力的有效策略。人物通过组态化空间的游牧历程,致力于不断生产... 当前故事存在一个"游牧新世界"的动态模型。表面看,形态各异的"新世界"是数字技术释放想象力的必然后果,也是创作者通过个性化空间生产,更新故事叙述动力的有效策略。人物通过组态化空间的游牧历程,致力于不断生产关于空间的知识体系,通过行动投入公共领域,生产主体自身,在人与空间的互认、互动和互享中重建社会价值。这反映了液态现代性语境下,主体陷落的"脱嵌者"急欲借空间转型重返社会的动力。"游牧新世界"的故事模型与"英雄之旅"的经典模型完全不同。后者痴迷于英雄成长史,以人的解放为最高目标。前者痴迷于对流动性组态空间的超验想象,以"新世界"知识体系建构为核心。在从技术空间迈向关系空间的美学历程中,个体如何在辩证空间中"再镶嵌化"将是其叙事成败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牧新世界” 液态现代性 社会生产
原文传递
流动的现代性视角下社交媒体用户的身份认同建构--基于侠客岛微信群组互动的考察
16
作者 陈梓鑫 闫玉荣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2022年第1期203-221,228,229,共21页
现代社会时空分离的加深使身份认同的建构面临危机,流动的现代性视角绕开对稳定身份认同与稳定共同体的追求,对身份认同建构机制提供有别于社群主义的逻辑。基于媒体信息生长出的文化实践是构成信息社会活动、形塑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 现代社会时空分离的加深使身份认同的建构面临危机,流动的现代性视角绕开对稳定身份认同与稳定共同体的追求,对身份认同建构机制提供有别于社群主义的逻辑。基于媒体信息生长出的文化实践是构成信息社会活动、形塑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信息流动和关系流动的双重反映。本文基于对侠客岛微信群组用户的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发现社交媒体使用行为对建构身份认同的影响,兼具稳定和流动身份认同建构机制的特征。流动性的媒介消费实践及以此建构身份认同的方式并未完全消解理性规则与情感累积对于个人的意义,围绕媒介信息的交流互动也并未完全隔断个人与现实社会关系的关联,因而身份认同呈现交染、混杂的特征。借由流动的现代性视角发现的用户接触信息以及交流互动时的特征所反映出的心理需求会给予媒体实践更多的可能,使得信息生产者与用户在重新平衡感性与理性的共同追求中达到新的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身份认同 流动的现代性 侠客岛群组
下载PDF
齐格蒙特·鲍曼的现代性社会理论述评
17
作者 周发财 《重庆与世界(学术版)》 2013年第9期34-36,48,共4页
鲍曼是从一个文化马克思主义者转变为一个现代性社会理论家的。鲍曼认为秩序是现代性的首要追求,矛盾性与秩序追求如影随形,现代性是大屠杀的必要条件。后现代性是鲍曼审视现代性的外在视角。鲍曼放弃后现代性概念后,提出用流动的现代... 鲍曼是从一个文化马克思主义者转变为一个现代性社会理论家的。鲍曼认为秩序是现代性的首要追求,矛盾性与秩序追求如影随形,现代性是大屠杀的必要条件。后现代性是鲍曼审视现代性的外在视角。鲍曼放弃后现代性概念后,提出用流动的现代性概念描述当代社会及其主要现象:全球化、消费主义和个体化。鲍曼的社会理论是文化与社会的批判,充满了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马克思主义者 现代性 后现代性 流动的现代性
下载PDF
从“流动的现代性”到“液态时尚”
18
作者 钟宇阳 臧迎春 《服装设计师》 2021年第4期116-119,共4页
本文主要通过齐格蒙·鲍曼的社会学著作《流动的现代性》(Liquid Modernity),讨论当代社会生活特性,并援引了原著中“Liquid”,即“液态、流动的”这一形容词,提出“液态时尚”这一与“流动的现代性”相适应的时尚概念。通过对“液... 本文主要通过齐格蒙·鲍曼的社会学著作《流动的现代性》(Liquid Modernity),讨论当代社会生活特性,并援引了原著中“Liquid”,即“液态、流动的”这一形容词,提出“液态时尚”这一与“流动的现代性”相适应的时尚概念。通过对“液态时尚”设计案例的分类分析,思考“液态时尚”在当代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的现代性 液态时尚 可变化服装
下载PDF
解放叙事下的鲍曼流动现代性
19
作者 郑籽欣 李媛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95-98,共4页
流动现代性是鲍曼在后现代性之后发掘出来的对现代性又一解释,同样具有其核心内涵。流动的现代性指的是现代性具有流体的性质,还意味着以往充满自我确信的现代性被缺乏自信的后现代性取代,随之而来的是永恒的、无法解决的不确定性和无... 流动现代性是鲍曼在后现代性之后发掘出来的对现代性又一解释,同样具有其核心内涵。流动的现代性指的是现代性具有流体的性质,还意味着以往充满自我确信的现代性被缺乏自信的后现代性取代,随之而来的是永恒的、无法解决的不确定性和无数相互竞争的生活方式。该概念在矛盾中不断瓦解和重建,唯一确定的是其变动不居的特性和野心勃勃的改变世界意图。现代性其实是一种解放叙事,包含三个重要部分,即结构的分解、场域自主性的建构和交互主体性结构的塑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的现代性 解放 消费主义 陌生人 共同体
下载PDF
流动的现代性社会景观探析——读齐格蒙特·鲍曼《流动的现代性》
20
作者 乔娉 《河套学院论坛》 2016年第1期16-20,共5页
在流动的现代性社会当中,资本、人口、政权、文化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世界范围内流动,一个个体的、短暂的、全球的现代性消费社会应运而生了。时间以其绝对的优势打破空间结域,解域是为了进一步的结域,为了将一切按照秩序设计成一... 在流动的现代性社会当中,资本、人口、政权、文化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世界范围内流动,一个个体的、短暂的、全球的现代性消费社会应运而生了。时间以其绝对的优势打破空间结域,解域是为了进一步的结域,为了将一切按照秩序设计成一个"需要的"和"废弃的"世界。随着废弃物的增多,现代性社会也面临着超负荷的困境,着眼于建立一个共同体和批判性地反思现代性,是否真的能够重塑个体,将人从被围困的社会中救出,这依旧是一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现代性 鲍曼 废弃物 全球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