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对脑损伤合并肢体障碍患者自我管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36例脑损伤合并肢体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取延续护理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65例,...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对脑损伤合并肢体障碍患者自我管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36例脑损伤合并肢体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取延续护理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65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7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延续护理;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估ADL,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神经功能,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护理后6个月的自我管理评分、ADL评分及NIHSS评分.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评分、ADL评分及NI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6个月,观察组自我管理评分、ADL评分均较入院时提高,NIHSS评分较入院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自我管理评分、ADL评分及NIHSS评分对比,观察组自我管理评分、AD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延续护理可提高脑损伤合并肢体障碍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于改善肢体功能和预后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展开更多
目的探究以时效性激励为基础的延续护理对脑卒中遗留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期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于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102例脑卒中后遗留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目的探究以时效性激励为基础的延续护理对脑卒中遗留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期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于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102例脑卒中后遗留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1例,出院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随访与复查,观察组患者采用以时效性激励为基础的延续护理。以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康复期的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量表Barthel指数为主要研究指标,以患者的康复依从性和满意度作为辅助研究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出院时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为(47.11±2.81)分,出院6个月后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为(55.47±2.46)分,对照组患者出院时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为(47.36±2.26)分,出院6个月后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为(50.16±2.76)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出院时依从性评分为(3.76±1.26)分,出院6个月后依从性评分为(3.16±1.22)分;对照组患者出院时依从性评分为(3.52±1.32)分,出院6个月后依从性评分为(2.11±1.19)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中满意44例(86.27%),较满意4例(7.85%),不满意3例(5.88%),对照组患者中满意33例(64.71%),较满意12例(23.53%),不满意6例(11.76%),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以时效性激励为基础的延续护理能够有效维持脑卒中后遗留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训练依从性,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增加患者满意度。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电子生物反馈疗法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上肢瘫痪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试验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措施(作业疗法和手功能训练),结合电子生...目的观察电子生物反馈疗法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上肢瘫痪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试验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措施(作业疗法和手功能训练),结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2次/d,30 m in/次,12次/周,共6周.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应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进行治疗,同时联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2次/d,20 min/次,12次/周,共6周.治疗前及治疗后2组采用Fugl-Ma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评定(FMA-UE)、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UEFT)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2组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2组FMA-UE、UEFT、MB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效果较治疗组更显著(P<0.05).结论电子生物反馈疗法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效果优于常规康复治疗.展开更多
目的: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观察不同介入时间推拿手法对脑卒中患者肢体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及余姚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就诊的脑卒中肢体障碍患者,共120例。按随机...目的: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观察不同介入时间推拿手法对脑卒中患者肢体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及余姚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就诊的脑卒中肢体障碍患者,共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0例。观察组在发病后7~14 d的时间段开始采用推拿手法,对照组为在发病后14~30 d的时间段开始采用推拿手法。比较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标准(NFDS)、Berg平衡量表(BBS)、10 m最大步行速度(10 m MWS)、简式Fugl-Meyer(FMA)及改良的Barthel(MBI)指数量表的评分,评估不同介入时间的推拿手法对脑卒中肢体障碍的影响。结果:治疗后,2组NFDS、BBS、10 m MWS、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F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BS、10 m MWS、FMA评分、MBI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7~14 d时间段开始对脑卒中肢体障碍患者采用推拿干预后,不仅可提早促进神经恢复,还可提高步行能力、平衡功能和运动能力,有效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对脑损伤合并肢体障碍患者自我管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36例脑损伤合并肢体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取延续护理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65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7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延续护理;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估ADL,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神经功能,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护理后6个月的自我管理评分、ADL评分及NIHSS评分.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评分、ADL评分及NI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6个月,观察组自我管理评分、ADL评分均较入院时提高,NIHSS评分较入院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自我管理评分、ADL评分及NIHSS评分对比,观察组自我管理评分、AD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延续护理可提高脑损伤合并肢体障碍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于改善肢体功能和预后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文摘目的探究以时效性激励为基础的延续护理对脑卒中遗留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期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于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102例脑卒中后遗留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1例,出院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随访与复查,观察组患者采用以时效性激励为基础的延续护理。以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康复期的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量表Barthel指数为主要研究指标,以患者的康复依从性和满意度作为辅助研究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出院时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为(47.11±2.81)分,出院6个月后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为(55.47±2.46)分,对照组患者出院时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为(47.36±2.26)分,出院6个月后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为(50.16±2.76)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出院时依从性评分为(3.76±1.26)分,出院6个月后依从性评分为(3.16±1.22)分;对照组患者出院时依从性评分为(3.52±1.32)分,出院6个月后依从性评分为(2.11±1.19)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中满意44例(86.27%),较满意4例(7.85%),不满意3例(5.88%),对照组患者中满意33例(64.71%),较满意12例(23.53%),不满意6例(11.76%),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以时效性激励为基础的延续护理能够有效维持脑卒中后遗留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训练依从性,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增加患者满意度。
文摘目的观察电子生物反馈疗法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上肢瘫痪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试验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措施(作业疗法和手功能训练),结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2次/d,30 m in/次,12次/周,共6周.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应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进行治疗,同时联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2次/d,20 min/次,12次/周,共6周.治疗前及治疗后2组采用Fugl-Ma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评定(FMA-UE)、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UEFT)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2组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2组FMA-UE、UEFT、MB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效果较治疗组更显著(P<0.05).结论电子生物反馈疗法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效果优于常规康复治疗.
文摘目的: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观察不同介入时间推拿手法对脑卒中患者肢体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及余姚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就诊的脑卒中肢体障碍患者,共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0例。观察组在发病后7~14 d的时间段开始采用推拿手法,对照组为在发病后14~30 d的时间段开始采用推拿手法。比较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标准(NFDS)、Berg平衡量表(BBS)、10 m最大步行速度(10 m MWS)、简式Fugl-Meyer(FMA)及改良的Barthel(MBI)指数量表的评分,评估不同介入时间的推拿手法对脑卒中肢体障碍的影响。结果:治疗后,2组NFDS、BBS、10 m MWS、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F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BS、10 m MWS、FMA评分、MBI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7~14 d时间段开始对脑卒中肢体障碍患者采用推拿干预后,不仅可提早促进神经恢复,还可提高步行能力、平衡功能和运动能力,有效提高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