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0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建成区外来植物的种类构成 被引量:21
1
作者 赵娟娟 欧阳志云 +3 位作者 郑华 徐卫华 王效科 倪永明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28,共10页
大量种植外来植物已成为我国城市绿地建设的一个主要问题。开展城市建成区外来植物种类构成的研究,可为城市植物的多样性保护及绿地的科学设计提供重要依据。本文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调查了北京市五环以内的乔木样地1,050个,灌木样地797... 大量种植外来植物已成为我国城市绿地建设的一个主要问题。开展城市建成区外来植物种类构成的研究,可为城市植物的多样性保护及绿地的科学设计提供重要依据。本文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调查了北京市五环以内的乔木样地1,050个,灌木样地797个,草本样地2,228个,共记录外来维管束植物80科208属324种。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北京建成区植物的外来种比例高达53%,其中64%的国外外来种来自美洲和亚洲;不同生活型植物中以常绿植物和藤本植物的外来种比例最高。根据其盖度、密度和频度值,北京建成区主要外来种有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凹头苋(Amaranthus blitum)、虎尾草(Chloris virgata)、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圆柏(Sabina chinensis)、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白皮松(Pinus bungeana)等15种,部分外来种已成为建成区绿地的优势植物。外来种比例最高的绿地类型是观赏性要求较高的公共设施绿地。外来植物属的区系地理分布很广泛,与北京建成区的乡土植物相比,热带成分的比例增加而温带成分的比例降低。北京建成区外来植物的种类构成特点反映了城市建成区为了增加观赏植物种类而人为引入大量外来植物所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植物 外来植物 城市绿地 生活型 优势植物 区系地理分布
原文传递
云南地区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的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冯建孟 朱有勇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21-625,共5页
物种特有现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区系地理学和保护生物学意义。利用大尺度的植物物种分布信息,探讨了云南地区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的科、属组成,区系性质及其地理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云南地区拥有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125属,分属于59科,共含... 物种特有现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区系地理学和保护生物学意义。利用大尺度的植物物种分布信息,探讨了云南地区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的科、属组成,区系性质及其地理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云南地区拥有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125属,分属于59科,共含种子植物246种,是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的重要分布地区之一。含特有属较多的科主要为菊科Compositae、苦苣苔科Gesneriaceae、伞形科Umbelliferae、禾本科Gramineae和唇形科Labiatae。从各属所包含的物种数来看,单型属占主体地位。根据科的分布区类型构成,云南地区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主要起源于热带地区。从属的生活型构成来看,主要以草本植物属为主,而木本植物属所占比重相对较小,暗示着研究区域内特有属的区系兼有年轻成分和古老成分,但以年轻成分为主。从空间分布格局来看,特有属主要分布在"田中线"以东地区。与过去的研究结果不同,我们发现云南地区拥有3个重要的特有属分布中心和3个次级分布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有属 区系成分 生活型 分布格局 种子植物 云南地区
下载PDF
干扰、地形和土壤对温州入侵植物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0
3
作者 高末 胡仁勇 +2 位作者 陈贤兴 李伟成 丁炳扬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4-431,495-496,共8页
分析自然因子和人为活动对入侵植物分布的影响,有助于预测外来植物的入侵。本研究采用路线踏查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温州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组成和分布进行3次调查,同时记录样地土壤类型、地形、人为干扰等环境因子。使用典范对应... 分析自然因子和人为活动对入侵植物分布的影响,有助于预测外来植物的入侵。本研究采用路线踏查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温州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组成和分布进行3次调查,同时记录样地土壤类型、地形、人为干扰等环境因子。使用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进行排序,分析外来植物的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不同因子对物种分布的影响;利用方差分析比较外来入侵植物物种数和多度在不同地点间的差异,及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目前温州市外来入侵植物共64种,隶属于28科51属;从生活型上来看,以一、二年生双子叶植物为主,占70%以上,原产地以美洲为主,占68.8%。(2)各个区县间的物种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00),以乐清市的种类最多,有51种,其次是苍南县(43种),最少的为洞头县(有27种)。(3)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温州地区外来入侵植物分布格局主要受交通频度、聚居程度和地形的影响。(4)广布种和常见种的分布受到各个环境因子的影响差别不大,而局限种和散布种的分布则明显受交通频度、地形两个因子的制约。(5)成功入侵的植物,在侵入阶段更多的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定居阶段则是环境因子起更大作用,最后是否成功扩散并对入侵地造成危害则主要由植物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环境因子 典范对应分析 空间分布格局 生活型 入侵阶段
原文传递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不同种类植物叶面滞尘粒度特征 被引量:16
4
作者 贾文茹 李生宇 +6 位作者 高晓阳 王宁波 王世杰 田野 刘建宇 毛文莲 唐金峰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58-665,共8页
为了揭示不同种类植物叶面滞尘粒度特征,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沙漠植物园内10种阔叶植物的叶面滞尘和同一环境中集尘缸降尘进行取样,利用沉积物的粒度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种植物叶面滞尘的粒度特征。结果表明:(1)植物叶面滞尘平均... 为了揭示不同种类植物叶面滞尘粒度特征,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沙漠植物园内10种阔叶植物的叶面滞尘和同一环境中集尘缸降尘进行取样,利用沉积物的粒度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种植物叶面滞尘的粒度特征。结果表明:(1)植物叶面滞尘平均粒径为16~61μm,以粉沙和极细沙为主,粉沙(65.85%)和黏土(7.77%)含量大于集尘缸降尘中的相应含量(32.01%,3.19%);植物叶面滞尘分选性较差,分选系数为1.42~1.74;偏度属于近对称、正偏或极正偏;峰态中等偏窄,峰度值集中在1.019~1.375。与集尘缸降尘相比,植物叶面滞尘颗粒偏细,分选性偏差,整体正偏程度偏小,峰态偏宽。(2)10种植物叶面滞尘粒度也存在差异,平均粒径排序为灰杨【银沙槐【沙枣【小叶白蜡【沙冬青【枸杞【沙打旺【铃铛刺【胀果甘草【白刺,表明植物叶面对大气降尘的滞留和吸附具有很强的选择性,而这种选择性是植物叶面特性(是否有绒毛或褶皱等)、植物生活型(乔木、灌木、草本)以及与之相应的风沙流颗粒分布、近地表小气候特征等因素综合作用的表现。(3)粒度参数相关散点图表明10种植物叶面滞尘、集尘缸降尘沉积环境不同,而平均粒径与分选性对沉积环境变化响应最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降尘 叶面滞尘 粒度 叶面特性 生活型 塔克拉玛干沙漠
原文传递
内蒙古羊草草原退化系列上群落生物量组成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静 宝音陶格涛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5-160,共6页
通过对羊草草原退化系列上四个退化梯度植物种类组成、不同生活型和水分生态型的绝对和相对生物量以及群落的多样性指数的比较发现,随着退化程度的增强,物种的数量逐渐减少.禾本科在群落中的作用逐渐下降,而其它科,尤其是菊科的作用逐... 通过对羊草草原退化系列上四个退化梯度植物种类组成、不同生活型和水分生态型的绝对和相对生物量以及群落的多样性指数的比较发现,随着退化程度的增强,物种的数量逐渐减少.禾本科在群落中的作用逐渐下降,而其它科,尤其是菊科的作用逐渐增大.群落科组成的多样性随着群落的退化先降后增,水分生态类型的多样性则逐渐下降.旱生植物的生物量逐渐增加,其作用随着群落的退化也逐渐增强,整个群落逐渐向旱生方向发展.多年生根茎禾草在群落中的生物量逐渐降低.群落生活型组成的多样性先降后增.在重度退化群落,多年生根茎禾草和多年生丛生禾草的相对生物量均有所下降,小半灌木和多年生草本的相对生物量有所升高,四种植物在群落中优势度较为平均,打破了原生群落中多年生丛生禾草和多年生根茎禾草占优势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系列 生活型 水分生态型 绝对生物量 相对生物量
下载PDF
贵州梵净山生物圈保护区兰科植物区系特征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玉武 杨红萍 +3 位作者 杨瑞 沈峥华 陈训 俞理飞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1-477,共7页
研究了贵州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的区系特征。结果表明:①兰科植物种类组成丰富多样,计有兰科植物38属72种(含种下分类群),分别占贵州兰科植物属总数和种总数的50.14%和29.27%。与邻近自然保护区所含的兰科植物属、种数相比,梵净山... 研究了贵州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的区系特征。结果表明:①兰科植物种类组成丰富多样,计有兰科植物38属72种(含种下分类群),分别占贵州兰科植物属总数和种总数的50.14%和29.27%。与邻近自然保护区所含的兰科植物属、种数相比,梵净山兰科植物的属、种总数与重庆金佛山和湖北神农架相当,而仅次于四川峨眉山;与贵州的茂兰、习水相比,其属数高于茂兰和习水,种数高于习水、略低于茂兰;②兰科植物种的分布区类型有17个类型或变型,中国特有分布成分占明显优势,为30.55%;其次为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州成分,占15.28%;③兰科植物生活类型多样,既有地生、附生和腐生的类型,又有半地生、半附生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植物 区系特征 生活类型 梵净山
下载PDF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 被引量:6
7
作者 董芸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62-64,共3页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修养水平,建立健全的人格,追寻人的价值,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原则主张在生活实践中引导和提高主体的思想政治修养水平,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生活世...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修养水平,建立健全的人格,追寻人的价值,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原则主张在生活实践中引导和提高主体的思想政治修养水平,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生活世界的主体参与,体现对主体的尊重和主体性的高扬,是思想政治教育对生活世界的回归,也是多元化社会与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活化原则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修养水平 生活世界 健全的人格 多元化社会 生活实践 人的价值 全面进步 主体性 时代 回归
下载PDF
内蒙古大青山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王铁娟 赵一之 +1 位作者 王娜娜 董学琴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4-178,共5页
大青山种子植物共有88科,391属,874种,其中裸子植物3科7属12种,被子植物85科,384属,862种。植物生活型多样,多年生草本占优势(65.22%),一二年生草本也占有一定比例(18.19%)。中生植物为主,占72.09%,旱生植物其次,占23.00%,由于生境的多... 大青山种子植物共有88科,391属,874种,其中裸子植物3科7属12种,被子植物85科,384属,862种。植物生活型多样,多年生草本占优势(65.22%),一二年生草本也占有一定比例(18.19%)。中生植物为主,占72.09%,旱生植物其次,占23.00%,由于生境的多样化,也有一些湿生和水生植物分布。地理成分复杂,东亚成分优势明显,蒙古成分也较多,反映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温带亚洲、北温带、旧大陆温带成分均占有较高的比例,表现出明显的温带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青山 植物区系 生活型 水生生态类型 区系地理成分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木本植物繁殖特征及其关联性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芸芸 师帅 +4 位作者 蔺菲 原作强 叶吉 王绪高 郝占庆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2407-2415,共9页
为了探究群落水平上木本植物有性繁殖特征及其关联性,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 hm2大型动态监测样地内木本植物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ⅰ)该森林木本植物在繁殖性状方面表现出复杂的多样性,同时,不同繁殖特征如性系统与传粉方式、果实... 为了探究群落水平上木本植物有性繁殖特征及其关联性,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 hm2大型动态监测样地内木本植物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ⅰ)该森林木本植物在繁殖性状方面表现出复杂的多样性,同时,不同繁殖特征如性系统与传粉方式、果实类型之间,以及与种子质量和生活型等生态特征之间存在关联性;(ⅱ)样地内49%的物种是两性花植物,27.5%是雌雄同株植物,23.5%为雌雄异株植物,雌雄同株植物所占比例与热带森林相比偏高;(ⅲ)不同性系统的物种花期基本同步,而果期则表现出较大的差异;(ⅳ)和热带、亚热带森林的研究结果类似,性系统和传粉方式、果实类型、生活型之间都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ⅴ)不同性系统之间种子质量差异显著,雌雄同株的种子质量最大,两性花的最小.另外,不同生活型的种子质量之间也存在着明显差异,乔木种子较灌木种子更轻.总体来看,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各繁殖性状之间有复杂的关联性,而且还表现出"常见种以虫媒传粉、雌雄同株的树种居多"这一温带森林独有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阔叶 红松林 繁殖特征 性系统 生活型 种子质量
原文传递
卧龙植物生活型垂直分布规律初探 被引量:12
10
作者 蔡绪慎 黄加福 《西南林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31-40,共10页
本文以卧龙植物的种类、生活型、海拔分布范围为基础,将卧龙植被划分为6个垂直带,对各带内植物生活型谱进行了研究,得出:卧龙地区具有各种生活型植物,但以高位芽和地下芽植物为主,在不同海拔梯度上有不同的植物生活型谱,随着海拔梯度的... 本文以卧龙植物的种类、生活型、海拔分布范围为基础,将卧龙植被划分为6个垂直带,对各带内植物生活型谱进行了研究,得出:卧龙地区具有各种生活型植物,但以高位芽和地下芽植物为主,在不同海拔梯度上有不同的植物生活型谱,随着海拔梯度的升高,构成生活型谱的高位芽植物比例下降,地下芽植物比例上升,在4500m 以上已无高位芽植物生长;除第二海拔梯度外,各种生活型植物的种数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生活型 垂直分布 卧龙
下载PDF
不同冠层结构下的植物生长型与生活型特征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星元 张璐 +1 位作者 马丁 蔡琳颖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7-44,共8页
为了探明森林群落冠层结构、光环境特性与林下植被生长型和生活型的关系,采用经典群落学调查方法和半球面影像技术,定量研究了在林下、林隙边缘和林隙中心这3种冠层结构下,植物生长型和生活型的数量特征及其对不同冠层结构参数的响应。... 为了探明森林群落冠层结构、光环境特性与林下植被生长型和生活型的关系,采用经典群落学调查方法和半球面影像技术,定量研究了在林下、林隙边缘和林隙中心这3种冠层结构下,植物生长型和生活型的数量特征及其对不同冠层结构参数的响应。结果表明:(1)不同冠层结构下,乔木和灌木的优势地位明显,草本与藤本在林下的生长优势最弱,而蕨类最适于在林隙边缘生长;不同冠层结构下的植物生活型均表现为先增后减,说明林隙边缘的生活环境更适合植物群落的生长。(2)Kruskal-Wallis分析表明,草本和灌木,以及小高位芽、矮高位芽和地上芽植物在不同冠层结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3)CCA排序表明不同生长型和生活型植物对冠层结构参数的响应不一致。在林下和林隙中心,物种分布受到林冠开度、叶面积指数、林下直射光、散射光和总光照这5个冠层结构参数的影响;而在林隙边缘,物种分布只与林冠开度、叶面积指数和林下散射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型 生活型 物种分布 林下光环境 林冠层
下载PDF
西藏外来入侵植物区系、生活型及繁殖特性 被引量:8
12
作者 仇晓玉 李洪池 罗建 《高原农业》 2019年第6期623-631,649,共10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文献,统计分析了西藏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区系成分、原产地、生活型和繁殖特性。结果表明:西藏外来入侵植物共有33科83属112种,均属被子植物,以双子叶植物为主体。单种科和单种属占优势,菊科为唯一大型科,有19...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文献,统计分析了西藏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区系成分、原产地、生活型和繁殖特性。结果表明:西藏外来入侵植物共有33科83属112种,均属被子植物,以双子叶植物为主体。单种科和单种属占优势,菊科为唯一大型科,有19属26种;在科、属水平上,外来入侵植物均表现为热带成分最多,包括11科36属;原产地以南、北美洲和欧洲最多,分别占总频次的27.78%、20.83%和20.83%;草本植物种类最多,有42科85属105种;多数种类表现为大型花、短花期、花瓣主要为白色和黄色;大部分主要以种子繁殖为主,果实类型中瘦果最多,蒴果次之。西藏外来入侵植物种类丰富且繁殖方式多样,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农牧业经济发展等方面造成威胁,应加强监测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植物区系 生活型 繁殖特性 西藏
下载PDF
写实与“造梦”的诗意融合——沈从文《湘行散记》和《湘西》散论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投文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99-104,共6页
《湘行散记》和《湘西》作为沈从文两次重返故乡的产物,联结着沈从文对于湘西的全部个人经验,并经由这种个人经验的放大与改写,在怀乡与追忆中,用一种极其个性化的方式把湘西的诗性形象凸显出来,成为"乡土中国"的一个微型缩... 《湘行散记》和《湘西》作为沈从文两次重返故乡的产物,联结着沈从文对于湘西的全部个人经验,并经由这种个人经验的放大与改写,在怀乡与追忆中,用一种极其个性化的方式把湘西的诗性形象凸显出来,成为"乡土中国"的一个微型缩影。因此,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形象既是其个人的,同时也是中国的,是其个人记忆在现代性背景下对"乡土中国"的诗性重构,对跋涉在现代性路途中的中国乡村来说,也许具有整体象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湘西世界 生命形式 个人经验 文学创作
下载PDF
132种植物种子大小、生活型、传播方式的关系 被引量:8
14
作者 郭亚亚 王树林 +3 位作者 车昭碧 曹佳敏 孙海荣 鲁为华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3-90,共8页
为探究种子大小(seed mass,SM)与植物生活型和传播方式的关系,丰富种子消化道传播的理论,通过查阅文献,收集了26科32属132种不同植物种子大小、生活型和传播方式的资料,22种对这些植物种子进行消化道传播的反刍动物的体重数据。整合分... 为探究种子大小(seed mass,SM)与植物生活型和传播方式的关系,丰富种子消化道传播的理论,通过查阅文献,收集了26科32属132种不同植物种子大小、生活型和传播方式的资料,22种对这些植物种子进行消化道传播的反刍动物的体重数据。整合分析的结果表明:1)132种植物的SM变化范围较大,从小到大分为A(SM<0.01 g)、B(0.01≤SM<0.10 g)、C(0.10≤SM<1.00 g)、D(1.00≤SM<10.00 g)、E(10.00≤SM<100.00 g)、F(100.00≤SM<1000.00 g)、G(SM≥1000.00 g)7个数量级,C级物种数最多,共计60种,占45%;G级物种数最少,只有1种,占0.08%;杜英科(Elaeocarpaceae)种子平均重量最大,为3497.65 g,景天科(Crassulaceae)平均重量最小,为0.01 g,二者相差35万倍。2)132种植物分为4种生活型,不同生活型的植物种子大小不同,乔木种子平均重量最大,为497.63 g,草本种子平均重量最小,为1.28 g,二者相差388倍;SM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乔木、灌木、藤木、草本,除乔木外,其他3种生活型的植物种子平均大小差异不显著。3)132种植物种子共分为7种传播类型,不同传播方式的种子平均大小各不相同,依靠消化道传播的种子平均重量最大,为150.69 g,依靠风力传播的种子平均重量最小,为0.09 g,二者相差1600多倍;除依靠消化道传播的种子外,其余6种传播类型的种子平均重量差异不显著。4)通过对反刍动物的体重与其消化道所传播的种子大小之间的相关分析发现,二者之间存在负相关性,但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大小 生活型 传播方式 反刍动物 消化道传播
下载PDF
云南哀牢山地区森林附生维管植物多样性及区系特征 被引量:7
15
作者 汤丹丹 吴毅 +4 位作者 刘文耀 李德飞 杨国平 陈泉 张婷婷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58-666,共9页
附生植物作为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结构性成分,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格局、水分和养分循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野外调查、标本查阅并结合相关文献,对云南哀牢山地区附生维管植物物种组成及分布进行了系统研究。... 附生植物作为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结构性成分,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格局、水分和养分循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野外调查、标本查阅并结合相关文献,对云南哀牢山地区附生维管植物物种组成及分布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哀牢山地区附生维管植物共有23科83属218种,其中附生蕨类和兰科植物最丰富。附生蕨类有34属93种,以附生-石生蕨类生活型占优势,其中水龙骨科17属62种,占附生蕨类的66.67%,瓦韦属(Lepisorus)和石韦属(Pyrrosia)分别有13种和10种。附生兰科植物有26属65种,其中石斛属(Dendrobium)和石豆兰属(Bulbophyllum)分别有12种和8种。该地区附生维管植物属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并以热带亚洲分布居多。附生植物生长于生境因子变化剧烈、资源有限的林冠,对环境变化敏感,极易遭受破坏且破坏后难以恢复,不少附生植物具有很高的药用、观赏等价值。因此,应加强对附生维管植物这一特殊类群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生维管植物 区系 生活型 蕨类 兼性附生 资源保护
下载PDF
内蒙古野生有毒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利红 刘博 +3 位作者 曹瑞 岳秀贤 刘冠志 刘果厚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8-123,共6页
文中采用查阅资料与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野生有毒植物水分生态型、生活型、有毒部位、有毒化学成分、分布分别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共有野生有毒植物351种,隶属于187属67科,占内蒙古野生维管植物全部科、属、种的50... 文中采用查阅资料与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野生有毒植物水分生态型、生活型、有毒部位、有毒化学成分、分布分别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共有野生有毒植物351种,隶属于187属67科,占内蒙古野生维管植物全部科、属、种的50.0%、27.5%、15.5%;水分生态型以中生植物占绝对优势,共272种,占总种数的77.5%,生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共294种,占总种数的83.8%。有毒植物在草原分布最多,有163种,其次是草甸、森林、山地。全株有毒的植物249种,占总种数的70.9%。植物有毒化学成分复杂,含生物碱类的植物最多,共120种,含甙类的植物次之,114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毒植物 生活型 水分生态型 有毒部位 有毒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麦秀国家森林公园植物种类组成及区系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赛达 南淑珍 +5 位作者 马羿轩 蒋乙弘 党玄昊 扎西瑙吾 陈生俊 扎西多杰 《青海草业》 2024年第1期55-62,共8页
为了解麦秀国家森林公园植物的分布及种类多样性,采用野外采集植物和文献分析相结合方法,分析了麦秀国家森林公园植物区系的基本特点。结果表明:(1)植物种类丰富,维管植物68科290属744种,其中蕨类植物7科11属21种,裸子植物3科4属9种,被... 为了解麦秀国家森林公园植物的分布及种类多样性,采用野外采集植物和文献分析相结合方法,分析了麦秀国家森林公园植物区系的基本特点。结果表明:(1)植物种类丰富,维管植物68科290属744种,其中蕨类植物7科11属21种,裸子植物3科4属9种,被子植物58科275属714种。(2)植物生活型多样,乔木28种,灌木61种,半灌木4种,草本645种,藤本6种;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3)植物以小科所占比例最大,占总科数的32.35%。(4)在科的地理分布上,划分为5个类型5个变型,其中世界分布的科较多,占总科数的54.10%。(5)在属的地理分布上,北温带分布最为广泛,占总属数的1/3;世界分布、旧世界温带分布、北温带和南温带(全温带)间断分布的属数量也较多,在总属数中的比例都超过了10.00%;中国特有属9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种类组成 植物区系 生活型 麦秀
下载PDF
热岛效应下亚热带城市植被叶气孔权衡特征及其与叶功能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5
18
作者 倪榕蔚 甘玉婷 +3 位作者 杨桂梅 黄柳菁 刘兴诏 闫淑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5336-5346,共11页
叶片气孔不仅是植物平衡光合-蒸腾关系的重要门户,也是影响大气碳循环与水循环的关键结构。分析热岛效应下福州市乔木、灌木、草本3种生活型和常绿、落叶2种叶习性植物的气孔性状间的差异及其与其他叶功能性状间的权衡关系有助于探究不... 叶片气孔不仅是植物平衡光合-蒸腾关系的重要门户,也是影响大气碳循环与水循环的关键结构。分析热岛效应下福州市乔木、灌木、草本3种生活型和常绿、落叶2种叶习性植物的气孔性状间的差异及其与其他叶功能性状间的权衡关系有助于探究不同类型植物在热环境下的适应策略。以福州市区的自然和半自然植被为研究对象,测定441个植物样本的气孔特征、化学计量特征和形态特征,结果表明:(1)3种生活型、2种叶习性植物的气孔长度(SL)、气孔密度(SD)差异显著(P<0.05),潜在气孔导度指数(PCI)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草本的SL高于灌木和乔木,乔木的SD最高,灌木次之,草本最低;落叶植物的SL高于常绿植物,SD低于常绿植物。(2)SL与SD间的权衡关系稳定存在于3种生活型和2种叶习性植物中,且随着不同生活型和落叶习性植物的生态策略而呈现各异的权衡特征,即当SL一定时,乔木的SD最大,灌木的SD最小,常绿植物的SD大于落叶植物。(3)气孔性状和叶片形态、化学计量特征紧密联系,SL与比叶面积(SLA)正相关(P<0.01),与叶面积(LA)负相关(P<0.01);SD与叶氮含量(LNC)、叶磷含量(LPC)、SLA负相关(P<0.01),与LA正相关(P<0.01);PCI与LNC、SLA负相关(P<0.01),与叶厚度(LT)正相关(P<0.05)。(4)复杂的环境是气孔性状变异的重要驱动因素,SL、PCI均与年均温(MAT)负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气孔特征 热岛效应 城市植被 生活型 叶习性 叶片功能性状
下载PDF
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种植被类型树附生苔藓植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婷婷 侯梦丹 +5 位作者 邓欣妍 周徐平 王顺莉 黄丹 曾芷若 彭涛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56-1565,共10页
探究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树附生苔藓植物多样性,揭示不同植被类型树附生苔藓植物的分布规律,为该保护区苔藓植物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对4种植被类型的树附生苔藓植物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该调查共记录树附生苔... 探究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树附生苔藓植物多样性,揭示不同植被类型树附生苔藓植物的分布规律,为该保护区苔藓植物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对4种植被类型的树附生苔藓植物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该调查共记录树附生苔藓植物33科49属109种,其中,常绿阔叶林共计18科23属41种,南酸枣林(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forest)12科17属33种,针叶阔叶混交林22科26属45种,大头茶-楠木林(Polyspora axillaris-Phoebe zhennan forest)20科23属39种。(2)4种植被类型树附生苔藓植物优势种存在较大差异,常绿阔叶林优势种为芽条细鳞苔(Lejeunea cocoes)、白绿细鳞苔(Lejeunea pallide-virens)和暗绿多枝藓(Haplohymenium triste);南酸枣林优势种为异叶细鳞苔(Lejeunea anisophylla)、东亚附干藓(Schwetschkea laxa)和薄壁卷柏藓(Racopilum cuspidigerum);针叶阔叶混交林优势种为卷叶鞭苔(Bazzania yoshinagana)、桧叶白发藓(Leucobryum juniperoideum)和芽胞裂萼苔(Chiloscyphus minor);大头茶-楠木林优势种有黄色细鳞苔(Lejeunea flava)、平叶梳藓(Ctenidium homalophyllum)和桧叶白发藓。(3)4种植被类型的树附生苔藓植物生活型多样,有丛集型、垫状型、粗平铺型、细平铺型、交织型、扇形和叶状体型等7种生活型,其中细平铺型和粗平铺型所包含种类最多;常绿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和大头茶-楠木林均具有7种苔藓植物生活型,南酸枣林仅有粗平铺型、细平铺型、交织型、扇型4种生活型。(4)4种植被类型树附生苔藓植物α多样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大头茶-楠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南酸枣林;常绿阔叶林与针叶阔叶混交林之间的Jaccard指数最高,共有物种最多;大头茶-楠木林与南酸枣林之间的Jaccard指数最低,共有物种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 树附生苔藓植物 生活型
下载PDF
茅山丘陵金坛茶园秋季杂草发生危害调查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虎琴 孙国俊 +5 位作者 王哲明 李粉华 陈乐 季忠 钟霁 白洁瑞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53-57,共5页
为了明确茅山丘陵金坛茶园秋季杂草的物种组成及发生危害特点,于2013年10月采用"M"形9点取样法进行了定点调查。结果表明:金坛茶园秋季杂草有80种,隶属36个科、74个属,其中菊科杂草14种、禾本科杂草8种;有一年生杂草41种、多... 为了明确茅山丘陵金坛茶园秋季杂草的物种组成及发生危害特点,于2013年10月采用"M"形9点取样法进行了定点调查。结果表明:金坛茶园秋季杂草有80种,隶属36个科、74个属,其中菊科杂草14种、禾本科杂草8种;有一年生杂草41种、多年生杂草29种;菊科、禾本科杂草为金坛茶园秋季的优势杂草种群;相对多度大于10%的优势杂草有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野老鹳草Geranium carolinianum、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牛筋草Eleusine indica、小旱稗Echinochloa crusgalli var.austro-japonensis、小飞蓬Conyza canadensis、北美车前Plantago virgini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坛 茶园 杂草 物种组成 生活型 优势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