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综合研究模式探索——以《聊斋志异》译本为例 被引量:21
1
作者 卢静 《外语电化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3-58,共6页
本文提出了在语料库翻译学视阈下建立一种译者风格综合研究模式。该模式综合了语料库研究手段和传统译者风格的评价内容,并分别探索译本的T型译者风格和S型译者风格在不同层面的表现。在此基础上,本文以《聊斋志异》译本研究为案例,探... 本文提出了在语料库翻译学视阈下建立一种译者风格综合研究模式。该模式综合了语料库研究手段和传统译者风格的评价内容,并分别探索译本的T型译者风格和S型译者风格在不同层面的表现。在此基础上,本文以《聊斋志异》译本研究为案例,探讨了运用这一研究模式对其译者风格进行理论模式构建和案例研究规划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风格 综合研究模式 《聊斋志异》
原文传递
传教目的下的跨文化操纵——论《聊斋志异》在英语世界的最早译介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海军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8-80,共3页
郭实腊是第一个拉开向英语世界译介《聊斋志异》序幕的人。当时"西强中弱"的历史文化语境以及郭实腊的传教目的决定,他在翻译过程中会对原文实施跨文化操纵。具体操纵手段表现为:将《聊斋志异》塑造成一本宣扬"异教信仰&... 郭实腊是第一个拉开向英语世界译介《聊斋志异》序幕的人。当时"西强中弱"的历史文化语境以及郭实腊的传教目的决定,他在翻译过程中会对原文实施跨文化操纵。具体操纵手段表现为:将《聊斋志异》塑造成一本宣扬"异教信仰"的书籍、大幅改写原文的情节和主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实腊 《聊斋志异》 传教 跨文化操纵
下载PDF
从斯坦纳翻译四步骤理论看译者主体性——以翟理斯《聊斋志异》译本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朱瑞君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92-96,共5页
以乔治.斯坦纳在哲学阐释学基础上提出的翻译四步骤理论为理论指导,以汉学家翟理斯对古典名著《聊斋志异》的翻译为研究对象,尝试将译者主体性这个抽象概念分解到斯坦纳的"信任""侵入""输入"和"补偿... 以乔治.斯坦纳在哲学阐释学基础上提出的翻译四步骤理论为理论指导,以汉学家翟理斯对古典名著《聊斋志异》的翻译为研究对象,尝试将译者主体性这个抽象概念分解到斯坦纳的"信任""侵入""输入"和"补偿"四个具体翻译步骤中,以期证实在这一文本的翻译过程中翻译家翟理斯的主体性作用在四个具体步骤中得以充分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 翟理斯 斯坦纳翻译四步骤 译者主体性
下载PDF
婚姻报恩与《聊斋志异》恩报主题 被引量:7
4
作者 王立 刘畅 杜芳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04-110,共7页
《聊斋志异》恩报思想体现于婚姻关系合理缔结,赞赏女子以献身生子的方式来报答施恩于其家者,恩报关系成为两性婚爱关系建立的前提动机和情感基础。而为了报恩不必受封建礼教对男女交往的束缚,礼法规范被恩报义务所取代。女子成为婚姻... 《聊斋志异》恩报思想体现于婚姻关系合理缔结,赞赏女子以献身生子的方式来报答施恩于其家者,恩报关系成为两性婚爱关系建立的前提动机和情感基础。而为了报恩不必受封建礼教对男女交往的束缚,礼法规范被恩报义务所取代。女子成为婚姻的主动者,常常为履行报恩使命无媒自嫁,冲破人鬼、人与动物精怪的界限。蒲松龄婚姻报恩主张与其整个报恩观分不开。其一强调奴仆对主子报恩,二是强调朋友或普通人之间受恩必报。局限性是以恩为标准,故本质上每每与情、与两性之爱相矛盾相冲突。它还基于把女性和性爱婚姻看成报恩工具的深层意念,精怪、女鬼实际上也是现实生活中弱势群体的化身,她们的报恩本质上也是男性性满足之必然性期盼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报恩主题 鬼灵文化 观念史 主题学
下载PDF
论蒲松龄对传统婚恋观的继承与创新——以《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的类化与解读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臧国书 任秀芹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5期115-121,共7页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的女性形象或人或鬼,或神或妖,大都鲜活靓丽,风情万种。她们或为贤妻良母,或为悍妇妒妇,或为红颜知己。从蒲松龄对她们的不同情感倾向和态度中可以透视出蒲松龄既否定片面的贞操观又不反对寡妇守节;既否定父...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的女性形象或人或鬼,或神或妖,大都鲜活靓丽,风情万种。她们或为贤妻良母,或为悍妇妒妇,或为红颜知己。从蒲松龄对她们的不同情感倾向和态度中可以透视出蒲松龄既否定片面的贞操观又不反对寡妇守节;既否定父母之命又不反对媒妁之言;既提倡妾为君贞,君为妻义又不反对一夫多妻;既尊重女性又不仇视无辜女性的婚恋观。这是一种在继承了传统婚恋观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的婚恋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女性形象 蒲松龄 婚恋观
下载PDF
《聊斋志异》英译:从跨文化操纵到文化和合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海军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5-89,共5页
由于历史文化语境的嬗变,《聊斋志异》英译经历一个从跨文化操纵到文化和合的过程。在早期《聊斋志异》英译过程中,西方汉学家用西方意识形态和诗学观念指导自己的翻译实践,操纵原文。在当代《聊斋志异》英译过程中,大多数西方汉学家以... 由于历史文化语境的嬗变,《聊斋志异》英译经历一个从跨文化操纵到文化和合的过程。在早期《聊斋志异》英译过程中,西方汉学家用西方意识形态和诗学观念指导自己的翻译实践,操纵原文。在当代《聊斋志异》英译过程中,大多数西方汉学家以及中国翻译家力求如实传达中国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达到中西文化和合共存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英译 跨文化操纵 文化和合
原文传递
二十世纪蒲松龄及《聊斋志异》文献的搜集、整理与刊布 被引量:2
7
作者 苗怀明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6年第6期16-19,共4页
文献的搜集、整理与研究是二十世纪蒲松龄及《聊斋志异》研究的重要基础,研究者为此付出了大量劳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工作有其特色和价值,蒲松龄及《聊斋志异》正是在此基础上获得了较大发展。
关键词 蒲松龄 聊斋志异 文献 古代小说
下载PDF
《聊斋志异》复合叙事序列论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尚继武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3期334-339,共6页
《聊斋志异》使用了连续式、镶嵌式、并列式、串珠式等复合叙事序列,在使用小说叙事序列和结构模式方面独具匠心,体现了作者在文言小说艺术空间上的开拓与创新。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复合叙事序列
下载PDF
蒲松龄与酒 被引量:3
9
作者 徐文翔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13-16,共4页
酒在蒲松龄的生活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也对《聊斋志异》的创作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蒲松龄与酒的研究,有利于丰富蒲松龄行迹研究和蒲松龄精神世界研究,同时,也对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聊斋志异》大有裨益。本文拟从蒲松龄的生活与酒... 酒在蒲松龄的生活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也对《聊斋志异》的创作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蒲松龄与酒的研究,有利于丰富蒲松龄行迹研究和蒲松龄精神世界研究,同时,也对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聊斋志异》大有裨益。本文拟从蒲松龄的生活与酒、蒲松龄对饮酒的态度、酒对《聊斋志异》创作的影响这三个方面对此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松龄 《聊斋志异》
下载PDF
论早期《聊斋志异》英译中的伪翻译现象——以乔治·苏利耶·德莫朗的译本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海军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9-52,共4页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早期西方汉学家的《聊斋志异》英译中存在大量的伪翻译现象。其中乔治·苏利耶·德莫朗的Strange Stories from the Lodge of Leisures中的伪翻译现象最为突出,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借翻译《聊斋志异》之...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早期西方汉学家的《聊斋志异》英译中存在大量的伪翻译现象。其中乔治·苏利耶·德莫朗的Strange Stories from the Lodge of Leisures中的伪翻译现象最为突出,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借翻译《聊斋志异》之名,行完全创作之实;二是以《聊斋志异》故事情节为底本进行再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乔治·苏利耶·德莫朗 伪翻译
原文传递
《聊斋志异》“乱离之后巧相认”故事及其渊源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立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8-133,共6页
《聊斋志异》"乱离巧相认"故事类型,触及父子、夫妻、情侣、兄弟等多数人伦关系,带有明清易代的时代特征和作者偏好,社会原因是造成多数离别的根本原因,带有控诉现实不平的思想意义。重逢之"巧"构成动因,多得于当... 《聊斋志异》"乱离巧相认"故事类型,触及父子、夫妻、情侣、兄弟等多数人伦关系,带有明清易代的时代特征和作者偏好,社会原因是造成多数离别的根本原因,带有控诉现实不平的思想意义。重逢之"巧"构成动因,多得于当事人善良品格,"巧"是个体伦理行为派生的一个直接结果,而这又成为一种对于行善者进行"社会酬赏"必不可少的手段。《聊斋》母题与文人抒情文学离别模式不同:偏重在因社会变故,带来的普通人的人生苦难,人伦情感;不是一味地诉说苦难带来的个体身心创伤,而是展示人生苦难终归过去,善良无辜终获幸福欢乐的过程和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乱世离别 母题 类型 主题学
下载PDF
士人价值标准的解构、重构与回归——《聊斋志异·黄英》的文本文化解读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长顺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76-79,共4页
《聊斋志异·黄英》一篇,事属花妖而别有寄托。解读其文,可以探究出其中的文化意蕴。那就是:书生马子才与菊花精陶氏姐弟的冲突和合,体现了士人价值标准的解构、重构与回归。
关键词 《聊斋志异》 价值标准 解构
下载PDF
《聊斋志异》中的孝道 被引量:2
13
作者 丁睿 《贵阳金筑大学学报》 2004年第4期52-54,共3页
《聊斋志异》是宣扬孝道的。蒲松龄的孝道观与儒家传统的观念既有相同之处 。
关键词 《聊斋志异》 蒲松龄 孝道观 儒家传统 观念 相同
下载PDF
试论《聊斋志异》版本系统 被引量:3
14
作者 骆伟 《图书与情报》 CSSCI 2008年第2期124-129,共6页
《聊斋志异》是我国流传甚广、脍炙人口的笔记小说,具有版本多、印数大、形式奇独的特点。文章以版本类型为切入点,经过归纳、梳理、分析,从而对其版本系统作一论述。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版本系统
下载PDF
论《聊斋志异》人异婚恋的不对等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蔡琰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51-55,共5页
《聊斋志异》作为一部人异恋爱最为集中的小说集,和才子佳人小说的婚恋模式有相似也有区别。通过对凡间男子和异类女性的恋爱模式的挖掘,传统佳人和“理想”佳人婚前婚后的比照,女性的生存价值和生存困境便清晰地在彼此的不对等关系中... 《聊斋志异》作为一部人异恋爱最为集中的小说集,和才子佳人小说的婚恋模式有相似也有区别。通过对凡间男子和异类女性的恋爱模式的挖掘,传统佳人和“理想”佳人婚前婚后的比照,女性的生存价值和生存困境便清晰地在彼此的不对等关系中映照出来,同时也体现了蒲松龄的深层情爱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蒲松龄 婚恋关系 才子佳人 不对等
下载PDF
论《聊斋志异》叙事意象的审美功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袁凤琴 文春凤 《巢湖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66-68,共3页
蒲松龄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是中国文言小说中的优秀作品,叙事意象的审美功能在《聊斋志异》中得到充分体现,主要表现为凝聚意义、凝聚主题;充当叙事线索,贯串叙事结构;保存审美趣味等。这是《聊斋志异》保持历久弥新艺术魅力的原... 蒲松龄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是中国文言小说中的优秀作品,叙事意象的审美功能在《聊斋志异》中得到充分体现,主要表现为凝聚意义、凝聚主题;充当叙事线索,贯串叙事结构;保存审美趣味等。这是《聊斋志异》保持历久弥新艺术魅力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叙事意象 审美功能 审美趣味
下载PDF
《聊斋志异·画皮》陈氏形象新论——“妻子”的消退与“母亲”的诞生 被引量:2
17
作者 舒乙 杨智雄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30-35,共6页
用精神分析理论对《聊斋志异·画皮》进行分析可以勾勒出一条王生与陈氏从夫妻情感向母子情感过渡的路线轨迹。陈氏母亲形象的诞生肇始于王生的潜意识中潜藏着对母性的依赖和需要,从而引起王生与女鬼的邂逅。应用精神分析理论解读... 用精神分析理论对《聊斋志异·画皮》进行分析可以勾勒出一条王生与陈氏从夫妻情感向母子情感过渡的路线轨迹。陈氏母亲形象的诞生肇始于王生的潜意识中潜藏着对母性的依赖和需要,从而引起王生与女鬼的邂逅。应用精神分析理论解读王生从对妻子陈氏与女鬼的情欲转化发现,妻子陈氏主动选择了角色的转换。这一过程即由陈氏为救丈夫甘愿食人痰唾而重生为心的过程展现出来。这一过程也是"妻子"的消退与"母亲"的诞生角色转换过程,这是一种生育的象征,是一种妻子情感的转化,也是一种母性诞生的情感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画皮 精神分析
下载PDF
设计文化学语境下《聊斋志异》插画风格演变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许丹桂 李琪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第4期165-168,共4页
《聊斋志异》作为中国文学史上鬼怪狐妖小说的巅峰,天马行空的故事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对于插画的创作是非常可贵的。整篇文章以设计文化学为基础,对《聊斋志异》插画的发展进行研究。运用设计文化学三大观分析《聊斋志异》插画设计风格... 《聊斋志异》作为中国文学史上鬼怪狐妖小说的巅峰,天马行空的故事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对于插画的创作是非常可贵的。整篇文章以设计文化学为基础,对《聊斋志异》插画的发展进行研究。运用设计文化学三大观分析《聊斋志异》插画设计风格的演变,以及在现代技术影响下延伸出的新的创作方式,解析推动《聊斋志异》插画风格的创新因素等,并从设计文化学的角度对《聊斋志异》插画未来的创作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文化学 《聊斋志异》 插画 风格演变
下载PDF
《聊斋志异》方言释证三则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永添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78-82,共5页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在乾隆年间写成并刊行流传于世的文言小说集,是继唐朝之后,文言小说巅峰状态的再次回归,同样也代表着清一代志怪小说的最高成就。纵观《聊斋志异》语言总体风格,蒲松龄虽然将雅言作为主体,但是其中俗语方言也是不...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在乾隆年间写成并刊行流传于世的文言小说集,是继唐朝之后,文言小说巅峰状态的再次回归,同样也代表着清一代志怪小说的最高成就。纵观《聊斋志异》语言总体风格,蒲松龄虽然将雅言作为主体,但是其中俗语方言也是不可忽略之处。对于“将”“抟”“妨”三处方言加以考证,试分析文言小说中使用方言俗语的效果以及方言俗语对于《聊斋志异》雅俗并存语言风格所起到“调味”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方言 “调味”功能
下载PDF
《聊斋》丛脞录——说《河间生》与《桓侯》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伯陶 《蒲松龄研究》 2017年第2期26-36,共11页
《河间生》与《桓侯》两篇,属于《聊斋志异》中志怪与劝善两相结合的小说,内容并不复杂。《河间生》形式上模仿柳宗元的《河间妇传》,内容却反其道而行之,宣扬"一念之差"在改恶迁善中的重要作用。《桓侯》通过三国、南宋历史... 《河间生》与《桓侯》两篇,属于《聊斋志异》中志怪与劝善两相结合的小说,内容并不复杂。《河间生》形式上模仿柳宗元的《河间妇传》,内容却反其道而行之,宣扬"一念之差"在改恶迁善中的重要作用。《桓侯》通过三国、南宋历史人物的"穿越"相聚,暗中表明《易·复卦》中"不远复"三字符的重要性。两篇小说皆以儒家传统道德观为依归,道出了作者人生自我完善的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河间生 桓侯 一念之差 三字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