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河三角洲湿地区域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83
1
作者 付在毅 许学工 +1 位作者 林辉平 王宪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65-373,共9页
生态风险评价区别于生态影响评价的重要特征在于其强调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相对于一般生态风险评价而言 ,其所涉及的风险源以及评价受体等都在区域内具有空间异质性 ,即具有区域分异现象 ,因而更具复杂性。以辽河三角... 生态风险评价区别于生态影响评价的重要特征在于其强调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相对于一般生态风险评价而言 ,其所涉及的风险源以及评价受体等都在区域内具有空间异质性 ,即具有区域分异现象 ,因而更具复杂性。以辽河三角洲湿地 (盘锦市 )为研究范围进行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理论和方法的探讨。针对辽河三角洲主要生态风险源洪涝、干旱、风暴潮灾害和油田污染事故的概率进行了分级评价 ;并提出度量生态环境重要性和脆弱性的指标 ,分析了风险源的危害作用 ;运用遥感资料和地理信息系统 ( GIS)技术 ,完成了区域生态风险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 辽河三角洲 湿地
下载PDF
辽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184
2
作者 蒋卫国 李京 +2 位作者 李加洪 谢志仁 王文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8-414,共7页
以生态系统健康及压力 -状态 -响应 (PSR)模型作为研究方法 ,根据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 ,建立一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以遥感数据及统计监测数据为基础 ,以小流域为评价单元 ,采用 RS和 GIS技术 ,对每个小流域湿地进行单因子... 以生态系统健康及压力 -状态 -响应 (PSR)模型作为研究方法 ,根据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 ,建立一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以遥感数据及统计监测数据为基础 ,以小流域为评价单元 ,采用 RS和 GIS技术 ,对每个小流域湿地进行单因子和综合评价 ,揭示盘锦市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1)辽河三角洲盘锦市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相对较好的区域面积占 2 2 % ,相对一般的占 5 2 % ,相对较差的占 2 6 %。 (2 )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相对较好 ,但其中局部地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已经受到威胁 ,健康状况转为一般。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辽河三角洲 水稻田 区域面积 健康评价 湿地生态系统 单因子 生态系统健康 湿地资源 河口
下载PDF
基于景观格局的辽河三角洲湿地生态安全分析 被引量:91
3
作者 韩振华 李建东 +2 位作者 殷红 申屠雅瑾 徐聪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01-705,共5页
以1990年和2005年遥感影像为基本信息源,在GIS技术支持下,在对辽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格局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破碎度、分离度、优势度等景观格局指数和景观类型脆弱度为评价指标研究辽河三角洲湿地景观生态安全。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规模的资... 以1990年和2005年遥感影像为基本信息源,在GIS技术支持下,在对辽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格局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破碎度、分离度、优势度等景观格局指数和景观类型脆弱度为评价指标研究辽河三角洲湿地景观生态安全。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规模的资源开发,加剧了辽河三角洲湿地景观的破碎化程度,使景观优势度增高,多样性下降。从1990—2005年,研究区主要湿地景观类型水稻田、苇田、滩涂的干扰程度有所增加,生态安全度均有所下降,表明人类对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干扰越来越明显。总体来说,15年来研究区整体景观生态安全度呈现下降趋势。以往湿地生态安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脆弱性和保护策略方面,研究层次着重在生态系统层面,而从景观格局角度对湿地景观生态安全的研究涉及较少,文章涉及的是景观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所提出的内容实质上是景观生态安全定量表征的方法探讨。应用景观生态学方法研究生态安全,揭示景观结构与功能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区域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及其内在因素,不但为辽河三角洲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资源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生态安全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辽河三角洲 景观格局 生态安全
下载PDF
辽河三角洲的自然资源与区域开发 被引量:31
4
作者 肖笃宁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1994年第1期43-50,共8页
辽河三角洲有丰富的地上和地下资源,是农业综合开发和油田建设的重点地区。其区域资源开发以油田、稻田、苇田和虾田开发为核心,在土地利用主要做到全面规划与统筹兼顾;对淡水资源不足的问题要从开源与节流两方面来进行解决;对河口... 辽河三角洲有丰富的地上和地下资源,是农业综合开发和油田建设的重点地区。其区域资源开发以油田、稻田、苇田和虾田开发为核心,在土地利用主要做到全面规划与统筹兼顾;对淡水资源不足的问题要从开源与节流两方面来进行解决;对河口湿地景观生态系统要注意保护,发挥业已建立的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对河口湾水产资源更要加强保护与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三角洲 自然资源 区域开发
下载PDF
辽河三角洲土壤盐渍化现状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46
5
作者 刘庆生 刘高焕 励惠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0-195,T002,共7页
土壤盐渍化是辽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本研究在野外考察、GPS定点和土壤采样分析的基础上 ,给出了土壤盐渍化的程度和分布范围 ,并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盐渍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利用对应分析方法 。
关键词 辽河三角洲 土壤盐渍化 分布 土地利用方式 对应分析法
下载PDF
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景观规划各预案对指示物种生态承载力的影响 被引量:22
6
作者 李晓文 肖笃宁 胡远满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09-715,共7页
在对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进行景观规划“预案”设计以及相应的生境分析基础上 ,运用景观生态决策与评价支持系统 ( LEDESS-model)对指示物种丹顶鹤和黑嘴鸥繁殖生境的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空间模拟和定量分析 ,结果表明 :在大规模农业开发的... 在对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进行景观规划“预案”设计以及相应的生境分析基础上 ,运用景观生态决策与评价支持系统 ( LEDESS-model)对指示物种丹顶鹤和黑嘴鸥繁殖生境的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空间模拟和定量分析 ,结果表明 :在大规模农业开发的背景下 ,预案 A通过湿地调整及生境补偿措施 ,不仅可以维持湿地生境面积“无净损失”( No-net-loss) ,而且可以相当程度地提高指示物种繁殖生境的生态承载力 ;预案 B通过一系列减轻生境破碎化影响的生境管理措施 ,也显著地提高了丹顶鹤繁殖生境的生态承载力 ,但对黑嘴鸥繁殖生境的生态承载力的改善不如前者显著 ;预案 C的模拟结果说明采取“滚动”开发模式 ,可以有效减轻区域农业开发对物种生境的负面影响 ,在本研究限定的开发规模下 ( 80 0 0 hm2 ) ,对指示物种丹顶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案研究 指示物种 生态承载力 LEDESS模型 辽河三角洲 滨海湿地 景观规划
下载PDF
辽河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生态的研究 被引量:35
7
作者 董厚德 全奎国 +1 位作者 邵成 陈中林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90-195,共6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定量分析,对辽河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主要植物群落的结构、功能及其演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水盐含量与植物群落分布密切相关,用组平均法将45个芦苇群落样方分为芦苇草甸和芦苇沼泽两大类,用PCA排序对... 通过野外调查和定量分析,对辽河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主要植物群落的结构、功能及其演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水盐含量与植物群落分布密切相关,用组平均法将45个芦苇群落样方分为芦苇草甸和芦苇沼泽两大类,用PCA排序对环境进行分类,确定出影响植物群落空间配置的主导因子是土壤水分和土壤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三角洲 湿地 植物群落 自然保护区 生态学
下载PDF
基于遥感与GIS的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36
8
作者 蒋卫国 李京 +2 位作者 王文杰 谢志仁 宫辉力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5年第3期62-65,共4页
以1986年和2000年遥感影像为基本信息源,在G IS技术支持下,建立湿地空间数据库,分析15 a来研究区湿地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结果表明,水稻田和虾蟹池面积大量增加,空间分布趋于集中化;沼泽地和滩涂面积不断萎缩,面积大减,破碎化... 以1986年和2000年遥感影像为基本信息源,在G IS技术支持下,建立湿地空间数据库,分析15 a来研究区湿地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结果表明,水稻田和虾蟹池面积大量增加,空间分布趋于集中化;沼泽地和滩涂面积不断萎缩,面积大减,破碎化程度日益严重;人口压力、传统工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及人们对经济利益追求是湿地资源变化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辽河三角洲 湿地 驱动力
下载PDF
基于GIS的辽河三角洲潜在海平面上升淹没损失评估 被引量:38
9
作者 栾维新 崔红艳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05-814,共10页
辽河三角洲是海平面上升的主要脆弱区。本文以GIS为平台 ,以盘锦市 1∶10 0 0 0 0地形图和土地利用图作为底图 ,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 ,获得地面 1km× 1km范围高程值以及评估单元基础数据 ,并计算出在没有防护、不同潮位背景、海... 辽河三角洲是海平面上升的主要脆弱区。本文以GIS为平台 ,以盘锦市 1∶10 0 0 0 0地形图和土地利用图作为底图 ,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 ,获得地面 1km× 1km范围高程值以及评估单元基础数据 ,并计算出在没有防护、不同潮位背景、海平面上升不同高度的条件下 ,辽河三角洲未来海平面上升将淹没的土地面积、受灾人口和经济损失、生态损失 ,以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淹没面积及相应的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辽河三角洲 海平面上升 淹没损失评估
下载PDF
辽河三角洲湿地退化及其保护对策 被引量:34
10
作者 王西琴 李力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50-653,共4页
辽河三角洲湿地是我国重要的河口湿地之一,其芦苇面积居亚洲之首,该区也是重要的石油与粮食生产基地。农业开发和石油开采导致湿地面积日益减少,在自然和人为干扰下湿地来水减少、水盐失衡、生境质量下降,芦苇湿地、红海滩和各种珍稀鸟... 辽河三角洲湿地是我国重要的河口湿地之一,其芦苇面积居亚洲之首,该区也是重要的石油与粮食生产基地。农业开发和石油开采导致湿地面积日益减少,在自然和人为干扰下湿地来水减少、水盐失衡、生境质量下降,芦苇湿地、红海滩和各种珍稀鸟类面临严重威胁。在分析本区降水、径流、泥沙、景观格局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对策:协调经济开发和湿地保护,统筹湿地资源;实行流域统一管理,保证湿地生态需水;实施生境管理和生境调整;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三角洲 湿地 保护 对策
下载PDF
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演化 被引量:25
11
作者 张绪良 张朝晖 +2 位作者 谷东起 徐宗军 叶思源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02-1009,共8页
在湿地分类及湿地植物群落调查基础上,分析了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植物群落分布与湿地的地表积水条件、土壤水分质量分数、土壤盐分质量分数的关系,以此为依据提出了浅海水下三角洲湿地、潮上带淡水深水体湿地、潮上带淡水浅水体湿地在三... 在湿地分类及湿地植物群落调查基础上,分析了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植物群落分布与湿地的地表积水条件、土壤水分质量分数、土壤盐分质量分数的关系,以此为依据提出了浅海水下三角洲湿地、潮上带淡水深水体湿地、潮上带淡水浅水体湿地在三角洲泥沙淤积、湿地土壤脱盐、积水脱盐、植物入侵等因素作用下的演化模式。总体上来说,3类湿地均向沼泽湿地、草甸湿地演化。在3类湿地的演化中,浅海水下三角洲湿地的演化过程最复杂,由咸水湿地演化为淡水湿地,演化过程最慢,潮上带淡水深水体湿地演化过程较快,潮上带淡水浅水体湿地演化过程最简单,演化最快。由于开垦,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最终演化成的一部分沼泽湿地、草甸湿地已转变为农作物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三角洲 滨海湿地 水体湿地化 陆地湿地化 演化
下载PDF
辽河三角洲土壤盐分与上覆植被野外光谱关系初探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庆生 刘高焕 励惠国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4年第4期274-278,共5页
土壤盐渍化是辽河三角洲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尽管已受到广泛关注,但人类活动引发的次生盐渍化面积仍在不断增长.这就需要认真、及时地监测土壤盐渍化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以阻止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不断发展,确保土地利用和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土壤盐渍化是辽河三角洲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尽管已受到广泛关注,但人类活动引发的次生盐渍化面积仍在不断增长.这就需要认真、及时地监测土壤盐渍化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以阻止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不断发展,确保土地利用和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多源、多时相、多光谱和微波遥感技术已被广泛用于监测土壤盐渍化的时空变化研究中.航空遥感技术、地面土壤盐分探测技术、实验室和野外光谱分析技术与地面土壤盐分测试数据相结合进行土壤盐渍化监测极具发展潜力.当干旱、半干旱区植被覆盖度低于25%~35%时,土壤的光谱特征差别明显,利用遥感、土壤光谱数据与土壤盐分分析数据相结合进行土壤盐渍化监测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如果植被覆盖度大于此阈值,监测精度下降,只能通过上覆植被信息间接推断土壤盐渍化状况.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探讨土壤盐渍化与上覆植被光谱之间的关系,尝试利用上覆植被光谱信息推断辽河三角洲土壤盐渍化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三角洲 土壤盐分 植被野外光谱 土壤盐渍化
下载PDF
辽河三角洲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预测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孙剑 杨德明 李建国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28-32,共5页
文以盘锦市作为辽河三角洲的研究核心,通过对研究区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数据的处理,获取地物信息图谱,提取所需信息数据进行区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预测研究:首先进行土地利用动态分析,分析了辽河三角洲1976—2000年土地利用类型结构时... 文以盘锦市作为辽河三角洲的研究核心,通过对研究区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数据的处理,获取地物信息图谱,提取所需信息数据进行区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预测研究:首先进行土地利用动态分析,分析了辽河三角洲1976—2000年土地利用类型结构时间上的变化情况;之后采用转移矩阵法,利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3期遥感资料,建立辽河三角洲70年代中后期至1988年和1988年至2000年两个间隔12年的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分析三角洲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演变过程;最后利用马尔科夫链模型对三角洲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为区域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三角洲 土地利用 转移矩阵 马尔科夫链
下载PDF
五个时期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格局及变化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婷 刘兴土 +1 位作者 杜嘉 宋开山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22-628,共7页
以1982~2015年期间的5期10景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Landsat MSS/TM/OLI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通过景观指数和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间的转移矩阵,对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及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5个时... 以1982~2015年期间的5期10景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Landsat MSS/TM/OLI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通过景观指数和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间的转移矩阵,对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及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5个时期(1982年、1989年、2000年、2010年和2015年)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都以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淡水沼泽和水田为主要景观,芦苇淡水沼泽以大斑块分布在研究区的西部平原地带,水田以大斑块分布在研究区的东部。湿地类型之间的转变主要表现为自然湿地向人工湿地和人工景观转变。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优势度下降,趋于各斑块均匀分布。人类活动是导致辽河三角洲滨海自然湿地丧失和退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景观格局 驱动因素 辽河三角洲
原文传递
基于遥感的辽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12
15
作者 索安宁 赵冬至 +1 位作者 卫宝泉 陈艳拢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7-391,共5页
利用中巴资源卫星对辽河三角洲盘锦湿地类型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综合应用环境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等方法对辽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评估,得出该区域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总价值为90.243×108元RMB。休闲娱乐、大... 利用中巴资源卫星对辽河三角洲盘锦湿地类型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综合应用环境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等方法对辽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评估,得出该区域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总价值为90.243×108元RMB。休闲娱乐、大气组分调节、物质生产和水文调节是该区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主要贡献者,分别占到系统总服务功能价值的25.93%、25.03%、22.35%和20.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评估 辽河三角洲 湿地
下载PDF
辽宁三角洲区域生态经济分区及其功能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勇 肖笃宁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S1期105-111,共7页
应用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将辽河三角洲划分为3个生态经济区和8个生态经济小区.通过对反映系统功能的3个表现属性的分析,评价了辽河三角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功能状况.
关键词 辽河三角洲 生态经济分区 系统功能分析
下载PDF
辽河东部凹陷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2
17
作者 樊爱萍 杨仁超 +2 位作者 韩作振 蔡国刚 李春华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9年第4期33-36,共4页
为查明辽河坳陷东部凹陷古近系有利储集相带类型和分布规律,以钻井剖面、测井曲线分析、岩心观察和粒度分析为基础,对东部凹陷古近系沉积体系进行了全面研究。确定东部凹陷西部斜坡带具备辫状河三角洲的形成条件,并确定了辫状河三角洲... 为查明辽河坳陷东部凹陷古近系有利储集相带类型和分布规律,以钻井剖面、测井曲线分析、岩心观察和粒度分析为基础,对东部凹陷古近系沉积体系进行了全面研究。确定东部凹陷西部斜坡带具备辫状河三角洲的形成条件,并确定了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范围和层位,识别了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亚相及微相。研究认为,东部凹陷古近系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与构造活动具有很好的耦合性,河流入口常位于构造传递带内,断层带常为沉积(亚)相分界,构造坡折带为碎屑沉积物有利堆积场所,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为最有利的储集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坳陷 东部凹陷 古近系 辫状河三角洲 沉积体系
下载PDF
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景观特征评价及生态旅游开发 被引量:8
18
作者 汤蕾 许东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2-75,共4页
生态旅游概念提出以来,全球生态旅游在理论和实践2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大发展,成为现在主要的旅游活动形式之一。辽河三角洲是我国七大江河三角洲之一,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非常适合进行生态旅游的开发。文章在分析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景观... 生态旅游概念提出以来,全球生态旅游在理论和实践2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大发展,成为现在主要的旅游活动形式之一。辽河三角洲是我国七大江河三角洲之一,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非常适合进行生态旅游的开发。文章在分析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景观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该地区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对其开展湿地生态旅游的前景作了分析,提出了开展湿地生态旅游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生态旅游 辽河三角洲
下载PDF
现代辽河三角洲潮流沉积 被引量:11
19
作者 朱龙海 吴建政 亓发庆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22,共6页
运用钻探和浅地层探测等获得的最新调查资料,对全新世以来辽河三角洲潮流沉积进行了研究。研究区10m深度内的地层主要包括潮滩相、潮道相和浅海相沉积,其下为古三角洲相。潮滩相沉积物以砂和粉砂为主,分选中等,跳跃和悬浮组分各占50%左... 运用钻探和浅地层探测等获得的最新调查资料,对全新世以来辽河三角洲潮流沉积进行了研究。研究区10m深度内的地层主要包括潮滩相、潮道相和浅海相沉积,其下为古三角洲相。潮滩相沉积物以砂和粉砂为主,分选中等,跳跃和悬浮组分各占50%左右;浅海相和潮道相沉积物主要为软弱的黏土质粉砂和粉砂质黏土,以悬浮组分为主。全新世以来至1896年,研究区为古辽河与古大凌河、绕阳河复合三角洲之间的小海湾。1896年双台子河分洪以后,盖州滩等潮滩形成并快速发育,1969年建闸后,入海径流量不断减小,潮道趋于淤积充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 沉积 辽河三角洲
下载PDF
基于灰色模型GM(1,1)的海岸线变化趋势预测——以辽河口三角洲地区为例 被引量:11
20
作者 陈路遥 蒋卫国 +2 位作者 陈云浩 李京 林爱华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2008年第4期511-517,共7页
将灰色模型GM(1,1)用于海岸线变化预测,在分析灰色系统理论的原理与方法,探讨灰色模型在海岸线变化趋势预测的可能性的基础上,以多时相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进行海岸线提取,设置原点和若干侧线,建立GM(1,1)模型的原始序列并进行模型... 将灰色模型GM(1,1)用于海岸线变化预测,在分析灰色系统理论的原理与方法,探讨灰色模型在海岸线变化趋势预测的可能性的基础上,以多时相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进行海岸线提取,设置原点和若干侧线,建立GM(1,1)模型的原始序列并进行模型计算,得到若干预测点和预测海岸线.最后通过残差检验和交叉检验的方式对预测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利用灰色GM(1,1)模型进行海岸线预测是合理可靠的,并且在辽宁省国土资源规划地理信息系统中得到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模型 GM(1 1)模型 海岸线预测 辽河口三角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