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河坳陷中基性火成岩相分类及储集意义 被引量:33
1
作者 黄玉龙 单俊峰 +4 位作者 边伟华 顾国忠 冯玉辉 张斌 王璞珺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71-680,共10页
根据岩心、岩屑观察和薄片鉴定,结合测井相和地震相分析,建立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中基性火成岩相分类体系和识别标准。辽河坳陷新生界中基性火成岩相包括6相16类亚相:火山通道相(隐爆角砾岩、次火山岩、火山颈亚相),爆发相(火山碎屑流、... 根据岩心、岩屑观察和薄片鉴定,结合测井相和地震相分析,建立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中基性火成岩相分类体系和识别标准。辽河坳陷新生界中基性火成岩相包括6相16类亚相:火山通道相(隐爆角砾岩、次火山岩、火山颈亚相),爆发相(火山碎屑流、热基浪、空落亚相),溢流相(复合熔岩流、板状熔岩流、玻质碎屑岩亚相),侵出相(外带、中带、内带亚相),火山沉积相(再搬运火山碎屑沉积、含外碎屑火山沉积亚相),侵入相(边缘、中心亚相)。从火成岩结构构造、岩石组合、成因和物源、产状与分布等4方面刻画亚相特征和识别标志。火成岩亚相决定原生储集空间类型及其组合,并影响后期构造和溶蚀改造作用的方式和强度,从而控制储集层的物性和有效性。溢流相复合熔岩流、侵出相外带和侵入相边缘亚相是东部凹陷新生界中基性火成岩储集层发育的有利相带,可作为重点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坳陷 东部凹陷 中基性火成岩 岩相 火成岩储集层 裂谷盆地
下载PDF
辽河断陷西部凹陷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被引量:21
2
作者 冷济高 庞雄奇 +3 位作者 李晓光 高先志 崔丽静 苏栋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73-480,共8页
辽河断陷西部凹陷的油气资源非常丰富,通过对已发现的773个油气藏地质特征参数的统计表明,西部凹陷油气藏类型非常丰富,但主要以构造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为主,且复合油气藏发育,近90%的油气藏与断裂有关;油气藏类型受构造带控制明显,缓... 辽河断陷西部凹陷的油气资源非常丰富,通过对已发现的773个油气藏地质特征参数的统计表明,西部凹陷油气藏类型非常丰富,但主要以构造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为主,且复合油气藏发育,近90%的油气藏与断裂有关;油气藏类型受构造带控制明显,缓坡带主要以构造油气藏为主,中央背斜带多为构造油气藏或与构造有关的岩性油气藏,而陡坡带则多为岩性油气藏;沉积相带控制油气作用明显,油气藏主要分布在扇三角洲、三角洲和浊积扇相;油气资源在空间上遵循"油气总量平衡模式",无论在平面上还是层位上,油气资源互补性强。研究认为西部凹陷具有生烃洼陷、断裂、异常压力和沉积相带联合控藏的特点。油气藏分布主要受生烃洼陷控制,沙三段和沙四段有效烃源岩大量发育,资源量极为丰富,为西部凹陷油气富集提供了物质保证;各组段砂体叠合连片,平面展布连续,具较好的储集能力,也为油气的侧向运移提供了条件;东营组沉积末期因走滑引起的大量泄压断裂发育,为油气大规模远距离垂向运移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断陷 西部凹陷 统计分析 成藏规律 主控因素
下载PDF
辽河西部凹陷南部古近系沉积物源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田文元 李晓光 +2 位作者 宁松华 英紫娟 孙立志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1期45-48,共4页
为拓展辽河西部凹陷勘探领域,河道砂体储层被列为勘探工作重点。利用辽河西部凹陷南部地区三维连片叠前时间偏移地震资料,在层序地层格架研究基础上,应用精细地震资料解释及属性分析等技术,对西部凹陷南部古近系河道砂体分布进行研究,... 为拓展辽河西部凹陷勘探领域,河道砂体储层被列为勘探工作重点。利用辽河西部凹陷南部地区三维连片叠前时间偏移地震资料,在层序地层格架研究基础上,应用精细地震资料解释及属性分析等技术,对西部凹陷南部古近系河道砂体分布进行研究,总结沉积物源迁移规律,为沉积相研究及目标优选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源 岩性油气藏 地震属性 河道砂体 西部凹陷 辽河坳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