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义县奉国寺大雄殿调查报告 被引量:4
1
作者 丁垚 成丽 《建筑史》 2009年第2期10-33,共24页
辽宁义县奉国寺大雄殿是现存辽代创建的木构建筑中最大的一座,自从20世纪30年代被关野贞发现以来,一直为国内外学界所重视,然而近50年来缺少新的系统调查成果发表。在有关单位协助下,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于2007、2008年对奉国寺建筑展开了... 辽宁义县奉国寺大雄殿是现存辽代创建的木构建筑中最大的一座,自从20世纪30年代被关野贞发现以来,一直为国内外学界所重视,然而近50年来缺少新的系统调查成果发表。在有关单位协助下,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于2007、2008年对奉国寺建筑展开了系列的现场调查,特别是针对大雄殿,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了的大量的几何信息。本文即以上述调查工作为基础,把大雄殿的建筑、雕塑、彩画等的建筑学信息、美术信息做一简报,作为杜仙洲先生调查报告的补充,提供给广大的研究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奉国寺大雄殿 调查报告 辽代建筑
原文传递
辽金元的陶凤鸟脊饰研究
2
作者 武松 张雅婷 《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5-106,F0002,共13页
辽金元的陶凤鸟脊饰多发现于高等级建筑遗存中,其造型可分为飞凤与立凤,多安装于建筑翼角前端,它的安装增加建筑翼角起翘程度,使建筑线条更加轻盈优美。陶凤鸟脊饰产生于辽代,与唐宋时期建筑翼角起翘的营建理念、辽人对凤鸟的喜爱和凤... 辽金元的陶凤鸟脊饰多发现于高等级建筑遗存中,其造型可分为飞凤与立凤,多安装于建筑翼角前端,它的安装增加建筑翼角起翘程度,使建筑线条更加轻盈优美。陶凤鸟脊饰产生于辽代,与唐宋时期建筑翼角起翘的营建理念、辽人对凤鸟的喜爱和凤鸟纹标识身份等级的象征意义有关,并深刻影响了后世建筑蹲兽脊饰的种类与形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金元 陶凤鸟 脊饰 高等级建筑
原文传递
辽代建筑分期略论 被引量:3
3
作者 丁垚 刘翔宇 张思锐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CAS 2011年第5期325-328,共4页
作为从我国东北地区兴起的契丹族建立的边疆政权,辽在中国北方以至整个东北亚200年的统治中,一方面继承和保存了大量唐文化和本族文化的因子,另一方面又吸纳了相邻的宋、渤海及高丽文化的成分,实现了文化的传承与融合。辽代建筑正是这... 作为从我国东北地区兴起的契丹族建立的边疆政权,辽在中国北方以至整个东北亚200年的统治中,一方面继承和保存了大量唐文化和本族文化的因子,另一方面又吸纳了相邻的宋、渤海及高丽文化的成分,实现了文化的传承与融合。辽代建筑正是这一历史进程的见证,在建筑艺术和技术上的成就不逊于中国其他任何一个朝代。在充分吸收宗教、史学、考古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将辽代建筑与其社会文化融合的重要事件加以联系,初步将辽代建筑史划分为4个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史 辽代建筑 分期
下载PDF
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代祖陵陵园遗址 被引量:20
4
作者 董新林 塔拉 +1 位作者 康立君 肖淮雁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6-53,I0015-I0016,共10页
2003年以来,对辽代祖陵陵园及其附近相关遗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并对陵园内的一号陪葬墓、陵外"太祖纪功碑楼"基址、陵园内"甲组建筑基址"等进行了发掘。调查和发掘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填补了辽代早期陵寝制度... 2003年以来,对辽代祖陵陵园及其附近相关遗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并对陵园内的一号陪葬墓、陵外"太祖纪功碑楼"基址、陵园内"甲组建筑基址"等进行了发掘。调查和发掘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填补了辽代早期陵寝制度研究的空白,推进了中国古代陵寝制度、辽代考古学与历史学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辽代祖陵 陵园布局 陵寝制度
原文传递
辽中凹陷东营组重力流发育机制及沉积构成 被引量:18
5
作者 吴小红 吕修祥 +2 位作者 加东辉 滕玉波 赖维成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8-23,共6页
辽中凹陷锦州区块东营组发育三角洲滑塌浊积扇、远岸水下扇和近岸水下扇等重力流沉积。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通过区域沉积体系分析,探讨了各类水下重力流沉积的形成条件,建立了相应的发育模式,分析认为:物源系统、坡... 辽中凹陷锦州区块东营组发育三角洲滑塌浊积扇、远岸水下扇和近岸水下扇等重力流沉积。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通过区域沉积体系分析,探讨了各类水下重力流沉积的形成条件,建立了相应的发育模式,分析认为:物源系统、坡折类型和湖平面变化的耦合关系决定着沉积体的基本特征,包括类型、层序位置、发育部位和规模大小等。进一步研究表明,各类重力流沉积内部构成差异明显,坡折类型及组合样式对其控制作用明显,表现为:坡折组合的规模和复杂状况决定了砂体平面展布的分异状况;坡折带的类型和坡度决定着沟道体系的发育情况;坡折下方微地貌构建的次级坡折带控制着砂体的分配,尤其是优质砂体的富集位置。沟道化是断陷湖盆重力流沉积的一大特色,探讨了其有别于经典海相重力流相模式的原因。对岩性圈闭的勘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中凹陷 重力流 发育机制 沉积构成 坡折带
下载PDF
宋辽金时期厅堂木构建筑外檐斗拱构造方式浅析
6
作者 陈甜甜 王利青 陈文艺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4期272-274,共3页
宋辽金时期,手工业商业发展迅速,南北交流更加频繁,催生出了璀璨的建筑文化。为了更深层次地探索宋辽金时期木构建筑的营建过程以及构造特点,文章以外檐斗拱为线索,对现存宋辽金时期厅堂类建筑进行调查研究,主要对象为辽代建筑独乐寺山... 宋辽金时期,手工业商业发展迅速,南北交流更加频繁,催生出了璀璨的建筑文化。为了更深层次地探索宋辽金时期木构建筑的营建过程以及构造特点,文章以外檐斗拱为线索,对现存宋辽金时期厅堂类建筑进行调查研究,主要对象为辽代建筑独乐寺山门、宋代建筑少林寺初祖庵以及金代建筑晋祠献殿,将这些建筑外檐斗拱的构造方式拆解分析,进行对比,总结此时期建筑构造方式的转变趋势,为同类型同时期建筑的修缮与复原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辽金时期 木构建筑 外檐斗拱 构造方式
下载PDF
辽宁北镇市新立遗址一号基址2015~2018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5
7
作者 苏军强 +5 位作者 万雄飞 图旭刚 吴鹏 周大利 刘潼 张壮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8-71,共24页
据《辽史》等文献记载,辽代两座帝陵(显陵和乾陵)修建于医巫闾山,但具体位置不详。辽末金初,医巫闾山辽陵遭到金兵大规模毁掘,此后湮没于深山野林之间,逐渐成为历史之谜。为了探寻和全面了解医巫闾山辽代显、乾二陵的位置、范围、布局... 据《辽史》等文献记载,辽代两座帝陵(显陵和乾陵)修建于医巫闾山,但具体位置不详。辽末金初,医巫闾山辽陵遭到金兵大规模毁掘,此后湮没于深山野林之间,逐渐成为历史之谜。为了探寻和全面了解医巫闾山辽代显、乾二陵的位置、范围、布局、形制及保存状况,推动两陵文物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2015~2018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医巫闾山辽代帝陵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立遗址进行了主动考古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北镇市 新立遗址一号基址 廊院建筑 辽乾陵 陵前建筑
原文传递
辽代建筑营造“大尺”与尺度构成研究——以独乐寺、奉国寺、开善寺辽构为例
8
作者 王一臻 徐怡涛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4-47,150,共25页
由于辽尺史料匮乏,致使辽尺尺度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而影响了辽代建筑营造尺的推算和尺度研究。本文收集三处四座辽构实测数据,在木构建筑设计的整数尺法前提下,通过标准差计算法推测营造尺长,并结合控制性数据加以验证,提出辽代存在... 由于辽尺史料匮乏,致使辽尺尺度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而影响了辽代建筑营造尺的推算和尺度研究。本文收集三处四座辽构实测数据,在木构建筑设计的整数尺法前提下,通过标准差计算法推测营造尺长,并结合控制性数据加以验证,提出辽代存在长于唐尺、宋尺的“大尺”制度。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辽代建筑具有总体规整尺数控制、细部灵活调整的尺度设计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 营造尺 整尺法 标准差 材分制
原文传递
大同华严寺百年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翔宇 丁垚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69-173,共5页
通过回顾对华严寺百年间的调查与研究与历程,梳理原始材料,探讨各方学者所做研究的价值,重拾前辈学者留下的宝贵遗产,推动华严寺的进一步深入综合研究。
关键词 华严寺 辽代建筑 日本学者 中国营造学社 研究综述
原文传递
论义县奉国寺并非辽代皇家寺院
10
作者 刘天洋 周晶 《建筑与文化》 2020年第1期224-226,共3页
义县奉国寺,大约创建于辽开泰年间,是最重要的辽代木结构建筑遗存之一。当前的研究者多认为奉国寺的创建与辽代皇室之间有直接的关系,即认为奉国寺为辽代皇家寺院。文章从奉国寺内现存碑刻资料、建筑特点、相关文献和碑刻资料入手,分析... 义县奉国寺,大约创建于辽开泰年间,是最重要的辽代木结构建筑遗存之一。当前的研究者多认为奉国寺的创建与辽代皇室之间有直接的关系,即认为奉国寺为辽代皇家寺院。文章从奉国寺内现存碑刻资料、建筑特点、相关文献和碑刻资料入手,分析奉国寺的创建与辽代皇室之间的联系,指出其作为辽代皇家寺院的可能性不大,以此深化对辽代佛教、辽代佛寺发展情况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奉国寺 辽代皇室 辽代佛教 辽代建筑
下载PDF
隋唐圜丘三壝形制及燎坛方位探微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永磊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4-120,共7页
一、问题缘起郊天礼作为中国古代皇帝祭天的重要礼仪,在汉魏以后国家祭祀中居于主导地位。商周时期是否已确立南北郊祀制度,不易确知[1],《春秋》书郊者凡九,学者以为“郊为夏正正月祈谷之礼”。在秦汉国家祭祀整合过程中,西汉末年王莽... 一、问题缘起郊天礼作为中国古代皇帝祭天的重要礼仪,在汉魏以后国家祭祀中居于主导地位。商周时期是否已确立南北郊祀制度,不易确知[1],《春秋》书郊者凡九,学者以为“郊为夏正正月祈谷之礼”。在秦汉国家祭祀整合过程中,西汉末年王莽所定“元始仪”开启了汉魏以后国家郊祀制度之先河。在汉唐之间,以是否建立圜丘,郊天制度存在两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圜丘 三壝 燎坛 郊天 礼制建筑
原文传递
奉国寺大殿与辽、宋、金时期殿阁用材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贵祥 《建筑史学刊》 2020年第1期40-52,共13页
通过已经发表的辽、宋、金建筑实例测绘资料数据,可以了解现存辽、宋时期遗构的斗栱断面高度,并可初步了解这一时期诸殿阁之材分制度所用材广尺寸。基于古人“以材为祖”的概念,依据已知的材分等级知识,以及这些殿阁斗栱所用材之广,或... 通过已经发表的辽、宋、金建筑实例测绘资料数据,可以了解现存辽、宋时期遗构的斗栱断面高度,并可初步了解这一时期诸殿阁之材分制度所用材广尺寸。基于古人“以材为祖”的概念,依据已知的材分等级知识,以及这些殿阁斗栱所用材之广,或可以粗略地反算出这些建筑可能的用材等级,并进一步推测出其可能的用尺长度。本文根据奉国寺大殿所用材广尺寸,尝试推算出奉国寺大殿的可能用尺,再以其材分之值及用尺之长,结合大殿各部分实测尺寸,以期初步厘清大殿可能的原初设计尺寸及重要构件材分关系。此研究对10世纪中叶至12世纪间所建诸木构遗存的可能用材等级与用尺长度,做了一个推测性的探讨,希望对这一时期的古代建筑可以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奉国寺大殿 辽、宋、金时期遗构 斗栱用材 材广 殿阁用尺
下载PDF
一次辽河文化的洗礼 辽宁盘锦市辽河美术馆设计
13
作者 张立峰 康慨 《时代建筑》 2007年第6期68-73,共6页
文章以辽河美术馆的创作为引导,探讨了建筑创作过程中对传统地域文化精神的继承,对时代背景、对当地建筑创作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辽河美术馆 辽河文化精神 建筑的文化本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