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大红柳滩稀有金属矿田花岗岩与伟晶岩成因 关系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何蕾 高景刚 +5 位作者 王登红 梁婷 凤永刚 黄凡 谭细娟 岑炬标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3-712,共20页
西昆仑大红柳滩稀有金属矿田出露大面积的复式花岗岩体和数千条花岗伟晶岩脉,含锂和富锂伟晶岩脉分布在巴颜喀拉山群、石英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内部以及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石榴子石电气石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的边缘或者外围,围绕复... 西昆仑大红柳滩稀有金属矿田出露大面积的复式花岗岩体和数千条花岗伟晶岩脉,含锂和富锂伟晶岩脉分布在巴颜喀拉山群、石英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内部以及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石榴子石电气石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的边缘或者外围,围绕复式岩体存在明显的矿物组合分带特征。富锂伟晶岩与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石榴子石电气石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的空间关系更加密切。野外地质特征和精确的年代学数据显示:复式岩体主要由先后侵入的片麻状石英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14.7~213.7 Ma,214~213 Ma和209.6~208.8 Ma;花岗伟晶岩的锡石、锆石、独居石、铌钽矿物U-Pb年龄分别为223~207.4 Ma,显示花岗伟晶岩与复式岩体具有密切的时空关系。石英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不同的岩石地球化学、εHf(t)值、εNd(t)值和δ7Li同位素特征,显示三者来源于不同的岩浆源区。二云母二长花岗和石榴子石电气石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相似的εHf(t)值(-9.49~-4.47)和εNd(t)值(-8.64~-7.81),表明其源于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Nb/Ta比值分别为20.87~23.62和4.41~22.90,反映岩浆演化过程存在流体作用;较低的CaO/Na_(2)O(平均值0.34)、Rb/Sr(平均值2.04)和Rb/Ba(平均值0.86)指示来源于贫黏土的变质页岩;与90号脉富锂伟晶岩,509道班西(白龙山)贫锂伟晶岩具有一致的δ7Li值,指示来源于相同的源区;近矿围岩较高的δ7Li值,可能是锂同位素扩散导致。509道班西(白龙山)富锂伟晶岩的δ7Li值明显低于区内花岗岩、贫锂伟晶岩和90号脉富锂伟晶岩,可能与岩浆演化过程中熔体-流体分离、侵入后的冷却速率、扩散驱动等因素有关,岩浆演化晚期熔体-流体分离过程中P、F等挥发分元素对90号富锂伟晶岩脉的形成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花岗岩 伟晶岩 li同位素 成矿模式 大红柳滩
下载PDF
海洋锂循环及其对表层碳循环的指示
2
作者 曹程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9-287,共19页
以地球系统科学的视角研究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对地球宜居性的扰动是当今最为前沿的地球科学问题之一。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受控于火山、地幔排气、大陆风化和反风化等过程。大陆风化和高温热液作用是海洋锂的主要来源,而反风化作用则是海洋... 以地球系统科学的视角研究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对地球宜居性的扰动是当今最为前沿的地球科学问题之一。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受控于火山、地幔排气、大陆风化和反风化等过程。大陆风化和高温热液作用是海洋锂的主要来源,而反风化作用则是海洋锂储库的汇。风化过程、热液蚀变和反风化过程中,锂同位素发生不同程度的分馏,而这些源和汇过程中的锂通量及其同位素的分馏共同控制了海水的锂同位素组成。因此,海水锂同位素组成可用于地表环境深时碳循环的示踪。近年来,通过海洋碳酸盐岩的锂同位素、87Sr/86Sr比值及碳同位素等指标的联用,来示踪新生代和前寒武纪等关键地质时期的构造—气候—风化共同影响的碳循环过程是研究热点。文章梳理了现代海洋锂元素循环的源汇过程,重新限定大陆风化和高温热液输入海洋的锂同位素组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海水锂同位素质量平衡模型中的不确定性,探讨了海水锂同位素记录在示踪深时碳循环方面的应用和局限性,为锂元素及其同位素指标的应用和全球锂循环研究的深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同位素 碳循环 大陆风化 反风化 热液蚀变
下载PDF
镁铁-超镁铁质岩成岩成矿过程中的锂同位素地球化学: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5
3
作者 肖燕 潘旗旗 +5 位作者 唐冬梅 毛亚晶 田世洪 陈晨 苏本勋 刘霞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334-4345,共12页
锂(Li)同位素体系是示踪镁铁-超镁铁质岩成岩成矿过程(如结晶分异、地壳混染和熔/流体-矿物相互作用等)的全新工具.通过实例研究综述了原位Li同位素在镁铁-超镁铁质岩中应用的主要进展,主要包括:(1)美国Yellow Hill阿拉斯加型杂岩体Li... 锂(Li)同位素体系是示踪镁铁-超镁铁质岩成岩成矿过程(如结晶分异、地壳混染和熔/流体-矿物相互作用等)的全新工具.通过实例研究综述了原位Li同位素在镁铁-超镁铁质岩中应用的主要进展,主要包括:(1)美国Yellow Hill阿拉斯加型杂岩体Li同位素研究揭示弧岩浆早期堆晶过程可发生明显的Li同位素分馏;(2)土耳其和西藏蛇绿岩的Li同位素研究证明其在示踪蛇绿岩地幔序列岩石成因及豆荚状铬铁矿演化过程中的潜力;(3)Stillwater层状岩体超镁铁岩带Li同位素研究揭示流体对于大型层状岩体各矿物形成及铬铁岩中矿物元素交换的作用;(4)橄榄石Li含量与同位素分析在揭示岩浆铜镍矿床成矿过程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同位素 镁铁-超镁铁质岩 成矿作用 结晶分异 熔/流体-矿物相互作用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小兴安岭构造带早侏罗世两期俯冲事件:镁铁质侵入岩的锆石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及Sr-Nd-Li同位素制约
4
作者 冯光英 刘飞 +1 位作者 牛晓露 杨经绥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717-3733,共17页
位于小兴安岭构造带北缘的二龙山橄榄辉长岩及星火角闪辉长岩,锆石LA-ICP-MS定年结果分别为201±1Ma和186±1Ma。两者的矿物组成不同,星火角闪辉长岩角闪石含量较高(可达15%)。主微量元素组成显示在岩浆演化过程中二龙山橄榄辉... 位于小兴安岭构造带北缘的二龙山橄榄辉长岩及星火角闪辉长岩,锆石LA-ICP-MS定年结果分别为201±1Ma和186±1Ma。两者的矿物组成不同,星火角闪辉长岩角闪石含量较高(可达15%)。主微量元素组成显示在岩浆演化过程中二龙山橄榄辉长岩经历了橄榄石和单斜辉石的分离结晶,而星火角闪辉长岩主要经历了橄榄石的分离结晶,此外,两者显著的Sr正异常及一定程度的Eu正异常(1.07~1.38),表明两者在岩浆演化过程中都存在明显的斜长石堆晶作用。原始岩浆计算表明两者都具有弧形微量元素组成,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而亏损高场强元素(Nb和Ta),二龙山橄榄辉长岩属于钙碱性到高钾钙碱性岩浆岩,而星火角闪辉长岩属于钾玄岩系列。两者地幔源区都经历了俯冲沉积物熔流体交代作用的影响。此外,两者具有较为一致的Li同位素组成,同MORB以及岛弧玄武岩的锂同位素组成较为一致,或者略低于MORB,进一步限定俯冲交代物质来源为陆源沉积物。两者具有明显不同的Sr-Nd同位素组成,表明小兴安岭构造带北缘东西侧具有明显的地幔不均一性。位于小兴安岭构造带北缘西侧的186Ma星火角闪辉长岩,同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导致的弧后伸展拉张有关;而小兴安岭构造带北缘东侧的201Ma二龙山橄榄辉长岩,与位于南部张广才岭构造带东缘的209~202Ma镁铁质岩浆岩带同期,共同揭示牡丹江洋俯冲事件发生的时限为209~201Ma,整体而言牡丹江洋俯冲事件开始的时间南部略早于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构造带 镁铁质岩浆岩 牡丹江洋俯冲 早侏罗世 li同位素
下载PDF
锂同位素地球化学行为综述
5
作者 陈辉 《南方金属》 CAS 2023年第6期25-30,共6页
锂(Li)的2个稳定同位素^(6)Li和^(7)Li二者具有较大的相对质量差(约17%)和不同的扩散速率,因此在地质过程中能发生显著分馏,可追溯物质来源和流体地球化学行为。^(6)Li相对易于进入矿物相,^(7)Li倾向于进入流体相中,导致流体中的Li同位... 锂(Li)的2个稳定同位素^(6)Li和^(7)Li二者具有较大的相对质量差(约17%)和不同的扩散速率,因此在地质过程中能发生显著分馏,可追溯物质来源和流体地球化学行为。^(6)Li相对易于进入矿物相,^(7)Li倾向于进入流体相中,导致流体中的Li同位素越来越重。同时,随着温度的降低锂同位素的分馏程度增大。由于二者的质量差异,^(6)Li比^(7)Li的扩散速率快。在风化过程中,风化作用越强,锂同位素分馏越显著。不同的锂同位素可指示不同的风化层物质。俯冲作用中,高δ^(7)Li值流体交代上覆地幔,可导致与俯冲板片相邻的地幔锂同位素组成变重。锂同位素的分馏不受花岗岩分异结晶的影响,而只在低温伟晶岩中存在较大锂同位素分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同位素 分馏 风化作用 俯冲过程
下载PDF
锂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其在热液活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雷吉江 初凤友 +3 位作者 李小虎 杨克红 赵建如 金路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2-79,共8页
在前人研究资料及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海底热液活动区锂和锂同位素地球化学组成及应用前景。与海底热液活动相伴的锂元素是海洋锂库的重要来源。海底热液系统中各部分锂及其同位素组成具有显著差异,热液流体中锂含量为20~1 421μmol/kg,... 在前人研究资料及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海底热液活动区锂和锂同位素地球化学组成及应用前景。与海底热液活动相伴的锂元素是海洋锂库的重要来源。海底热液系统中各部分锂及其同位素组成具有显著差异,热液流体中锂含量为20~1 421μmol/kg,δ7Li值为+2.6‰^+11.6‰;孔隙水中锂含量为9.0~5 720μmol/kg,δ7Li值为+4.5‰^+43.7‰;热液活动区沉积物中锂含量为(4.8~76)×10-6,δ7Li值为-4.31‰^+9.36‰;风化玄武岩中锂含量为(6.97~75.5)×10-6,δ7Li值为+7.5‰^+13.7‰;高温变质玄武岩中锂含量为(0.60~4.61)×10-6,δ7Li值为-2.1‰^+4.8‰。因此,锂及其同位素组成能提供热液系统中有关水-岩反应、水-沉积物反应、物质来源及流体循环的信息,是洋壳岩石蚀变及海底热液循环非常有效的指示剂。热液系统锂及其同位素组成能预测海底水岩比率,是海底热液矿床规模预测的有效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同位素 海底热液 地球化学
下载PDF
铝土矿中锂同位素分离提纯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7
作者 严爽 黄康俊 +6 位作者 付勇 包志安 马龙 龙克树 叶远谋 陈蕤 陈满志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1-52,共12页
铝土矿是极端风化作用的产物,也是锂的重要载体,由于其资源量巨大,对铝土矿中锂的富集机制和分布规律的研究将有利于找矿预测。锂同位素的高效准确分析是深入认识矿物中锂的富集机制和分布规律的基础。铝土矿样品由于化学稳定性较强,溶... 铝土矿是极端风化作用的产物,也是锂的重要载体,由于其资源量巨大,对铝土矿中锂的富集机制和分布规律的研究将有利于找矿预测。锂同位素的高效准确分析是深入认识矿物中锂的富集机制和分布规律的基础。铝土矿样品由于化学稳定性较强,溶样过程较为复杂,且Al、Na、Ca、K等基体元素含量远高于锂,给锂的纯化增加不少难度。本文采用内径5mm、柱长190mm的聚四氟乙烯离子交换柱和AG50W-X12阳离子交换树脂,以0.5mol/L硝酸为淋洗液淋洗34mL,收集最后的12mL,即可完成对铝土矿中锂的完全纯化回收。该纯化方法减少了淋洗液的使用量,提高了实验效率。采用该方法对国际标样L-SVEC、RGM-2、GSP-2进行锂的纯化,通过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测试锂同位素组成,得到的δ7Li测试值分别为-0.26‰±0.09‰(2SD,n=3)、3.19‰±0.37‰(2SD,n=3)、-0.78‰±0.22‰(2SD,n=3),与前人报道一致,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此外,采用本方案对铝土矿国家标样(GBW07182)进行锂的纯化,δ7Li测定值为10.16‰±0.21‰(2SD,n=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 伴生锂 分离提纯 锂同位素 MC-ICP-MS 标准物质
下载PDF
中亚造山带东南缘三叠纪解放营子岩体全岩Sr⁃Nd⁃Li同位素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
8
作者 吴迪迪 李舢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301-3315,共15页
中亚造山带东南缘三叠纪花岗岩类型多样且成因复杂,为研究其物源及形成背景,本文选取解放营子岩体不同位置的二长花岗岩、片麻状似斑状花岗岩和闪长玢岩,并对其进行全岩地球化学、锆石年代学及全岩Sr-Nd-Li同位素分析.锆石U-Pb年代学结... 中亚造山带东南缘三叠纪花岗岩类型多样且成因复杂,为研究其物源及形成背景,本文选取解放营子岩体不同位置的二长花岗岩、片麻状似斑状花岗岩和闪长玢岩,并对其进行全岩地球化学、锆石年代学及全岩Sr-Nd-Li同位素分析.锆石U-Pb年代学结果显示解放营子岩体不同类型的岩石均形成于晚三叠世(234~226 Ma).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体为经历不同程度结晶分异作用的I型花岗岩.略负到正的ɛ_(Nd)(t)值(-3.9~+1.5)指示它们主要来源于新生地壳,且源区有不同程度古老地壳物质的加入.为了进一步示踪再循环物质对岩浆源区的贡献,本文首次报到了该地区岩体的全岩Li同位素特征,δ^(7)Li值变化范围为+1.1~+6.6‰,平均值为+3.37‰,接近上地幔平均值,表明有显著幔源组分的贡献.结合区域地质特征,晚三叠世解放营子岩体为未明显受再循环物质作用的幔源组分在造山后伸展背景下发生部分熔融形成,且岩浆源区有古老陆壳组分的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东南缘 三叠纪 后造山 li同位素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Li同位素组成对太古宙海水相关的表生环境过程的初步限定 被引量:2
9
作者 付露露 肖益林 +2 位作者 张兴亮 王洋洋 谭东波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073-2082,共10页
研究试图利用Li同位素地球化学对太古代海水相关的表生环境过程进行初步的限定.通过对来自南非Kaapvaal克拉通的海相碳酸盐岩样品进行Li同位素分析,发现在3.0~2.9 Ga期间形成的碳酸盐岩δ^(7) Li值为~+1‰,而在2.6~2.5 Ga期间,碳酸盐岩... 研究试图利用Li同位素地球化学对太古代海水相关的表生环境过程进行初步的限定.通过对来自南非Kaapvaal克拉通的海相碳酸盐岩样品进行Li同位素分析,发现在3.0~2.9 Ga期间形成的碳酸盐岩δ^(7) Li值为~+1‰,而在2.6~2.5 Ga期间,碳酸盐岩δ^(7) Li值达到7‰~10‰.经过反演计算得到对应时代的海水Li同位素组成分别为~+12‰和~+20‰,均明显低于现代海水值(~+31‰),但是2.6~2.5 Ga期间的海水δ^(7) Li值要比3.0~2.9 Ga时高出8‰.作为大陆硅酸岩风化的有效示踪剂,太古代海水较低的Li同位素组成表明当时的地表风化以源岩溶解为主,次生矿物形成极少,在3.0~2.5 Ga期间,海水整体温度下降以及次生矿物形成增加可能共同导致了海水δ^(7) Li值的升高.通过对太古代碳酸盐岩的Li同位素研究能够有效反演古海水的Li同位素组成,并为了解太古代表生风化过程对海水的影响提供了新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古代 碳酸盐 海水 li同位素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俯冲带Li同位素地球化学: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3
10
作者 万红琼 孙贺 +1 位作者 刘海洋 肖益林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9-43,共15页
板块俯冲伴随着多种复杂的地质过程,例如流体释放、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可能的部分熔融、元素迁移及同位素分馏等。在俯冲带壳/幔循环过程中,Li同位素(6 Li和7 Li)高达16%的相对质量差异使其成为研究俯冲带各种地质过程的良好示踪剂。... 板块俯冲伴随着多种复杂的地质过程,例如流体释放、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可能的部分熔融、元素迁移及同位素分馏等。在俯冲带壳/幔循环过程中,Li同位素(6 Li和7 Li)高达16%的相对质量差异使其成为研究俯冲带各种地质过程的良好示踪剂。总结了近年来有关俯冲带Li同位素的研究进展,并按照相对时间序列系统地介绍了Li同位素在俯冲各个阶段的地球化学行为,包括俯冲初始物质的Li同位素组成特征,俯冲过程中Li随流体释放及与上覆地幔楔相互作用中Li同位素的行为,富Li流体与残余板片Li的去向,最终俯冲相关产物的Li同位素组成特征以及对全球Li循环的地学意义的综合介绍。随着Li同位素测试精度的提高和各种地球化学储库Li同位素数据库的不断完善,Li同位素体系可以为俯冲过程研究提供更多信息,成为一种可靠的示踪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冲带 li同位素 俯冲过程 li同位素示踪
下载PDF
高效分离Li及其同位素的MC-ICP-MS精确测定 被引量:12
11
作者 苟龙飞 金章东 +3 位作者 邓丽 孙贺 于慧敏 张飞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28-537,共10页
为了高效地从地质/环境样品中分离纯化Li元素并进行Li同位素测定,经反复实验和改良发现:采用8 m L容积(树脂体积)离子交换柱,选取AG 50W-X12阳离子交换树脂,以0.5 mol/L HNO3为淋洗液,过柱一次,并收集20~48 m L区间的淋洗液,即可一步实... 为了高效地从地质/环境样品中分离纯化Li元素并进行Li同位素测定,经反复实验和改良发现:采用8 m L容积(树脂体积)离子交换柱,选取AG 50W-X12阳离子交换树脂,以0.5 mol/L HNO3为淋洗液,过柱一次,并收集20~48 m L区间的淋洗液,即可一步实现Li的完全纯化分离。对于高盐样品,建议过柱两次确保Na/Li<1,以达到上机测试的要求。由多种单元素标准混合的工作溶液(IEECAS-Li)经此流程分离后,采用Neptune Plus MC-ICP-MS测量得到的δ7Li值为8.31‰±0.12‰,与未混合的标准值(8.33‰±0.20‰)在误差范围内一致。采用此流程,获得的岩石标准物质AGV-2、BHVO-2和海水标准物质NASS-6的δ7Li值(2 s.d.,n=5)也与推荐值一致,分别为6.83‰±0.75‰、4.32‰±0.33‰和31.10‰±0.60‰。由此,我们建立了一套高效分离纯化Li及其同位素的MC-ICP-MS测试程序。将该程序用到Li含量在15 ng/g^90μg/g之间的实际样品中,δ7Li的长期内精度均好于0.30‰,且重现性高,表明该方法的分析精度和准确度都达到了国际标准水平。尤为重要的是,本方法可用于精确测量含痕量Li的环境样品的Li同位素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分离纯化 li同位素测定 AG50W-X12阳离子交换树脂 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
下载PDF
高丰度^6Li的电磁同位素分离 被引量:3
12
作者 林治洲 田玉峰 +1 位作者 苏克勤 王丽琴 《同位素》 CAS 1998年第1期19-23,共5页
选用经过浓缩6Li丰度达到90.0%的LiCl做工作物质,用F-3分离器分离6Li同位素。在运行过程中严格控制运行参数,减少打火次数,获得了丰度达到99.99%的高纯6Li同位素。
关键词 电磁同位素分离 同位素丰度 锂6 丰度测量
下载PDF
花岗伟晶岩型锂矿床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8
13
作者 胡晓君 李欢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468-3488,共21页
花岗伟晶岩型锂矿作为锂矿的重要来源,全球分布十分广泛,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勘查兴趣。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的重要的花岗伟晶岩型锂矿矿床地质特征和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归纳,获得以下认识:1)花岗伟晶岩型锂矿分布广泛且资源量大,是锂资源的主... 花岗伟晶岩型锂矿作为锂矿的重要来源,全球分布十分广泛,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勘查兴趣。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的重要的花岗伟晶岩型锂矿矿床地质特征和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归纳,获得以下认识:1)花岗伟晶岩型锂矿分布广泛且资源量大,是锂资源的主要开发对象;2)不管是稳定的地台,还是活跃的造山带,都可能是花岗伟晶岩型锂矿的成矿构造环境;3)矿床从太古宙到新生代都有发育,但中国的花岗伟晶岩型锂矿成矿主要集中在燕山期;4)锂成矿具有循环性的特征,花岗伟晶岩中的锂也可由沉积岩提供;一般以中高压、中温成矿流体为主,并具有低盐度的特征。此外,锂同位素近年来已成为一个锂成矿过程的良好示踪工具,岩体锂同位素组成可以反映花岗岩和伟晶岩在形成时的源区性质。国内外学者对伟晶岩型锂矿的锂同位素分馏机制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普遍认为花岗伟晶岩型锂矿与花岗岩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地壳部分熔融密切相关。且锂同位素的特征可指示锂矿母岩成因类型,对于找矿方向的厘定有一定的指示意义,显示出重要的研究与应用前景。不同地区的花岗伟晶岩型锂矿床在矿体形态、遥感、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特征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性,找矿过程中应寻找最有效的勘查技术手段,因地制宜,拓展找矿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伟晶岩 锂辉石 成矿时代 锂同位素 找矿方向
下载PDF
俯冲洋壳流体交代岩石圈地幔:西藏中部南羌塘地体钾质火山岩Li-Pb同位素的证据
14
作者 李文强 许伟 田世洪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6-388,共13页
Li稳定同位素在低温过程中会发生明显的分馏,已被广泛用于示踪壳幔相互作用。为识别岩石圈地幔中的壳源组分,本文对西藏中部南羌塘地体起源于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的晚始新世(约38 Ma)钾质火山岩(粗面英安岩和流纹岩)开展了Li和Pb同位素... Li稳定同位素在低温过程中会发生明显的分馏,已被广泛用于示踪壳幔相互作用。为识别岩石圈地幔中的壳源组分,本文对西藏中部南羌塘地体起源于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的晚始新世(约38 Ma)钾质火山岩(粗面英安岩和流纹岩)开展了Li和Pb同位素的测试。测试结果显示这些样品具有均一的Pb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18.497 9~18.577 2,^(207)Pb/^(204)Pb=15.594 0~15.610 7,^(208)Pb/^(204)Pb=38.671 0~38.754 0),而Li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其δ~7Li值变化于5.67‰到10.97‰之间(平均值为8.81‰,n=11),显著高于新鲜洋中脊玄武岩[δ~7Li=(3.4±1.4)‰]和全球俯冲沉积物[GLOSS-II,δ~7Li=(2.42±0.18)‰],但相似于蚀变洋壳(δ~7Li=6‰~14.5‰)。结合已发表的Sr-Nd同位素和Sr-Nd-Pb-Li同位素的三端员混合模拟,本文认为南羌塘地体下的岩石圈地幔受到过以俯冲洋壳流体为主要组成的壳源组分的交代,但不排除有俯冲碳酸盐岩熔体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同位素 岩石圈地幔 钾质火山岩 洋壳流体 南羌塘地体
下载PDF
Lithium Isotopic Geochemistry in Subduction Zones:Retrospects and Prospects 被引量:1
15
作者 WAN Hongqiong SUN He +1 位作者 LIU Haiyang XIAO Yili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2期688-710,共23页
Subduction zones involve many complex geological processes, including the release of slabderived fluids, fluid/rock interactions, partial melting, isotopic fractionations, elemental transporting, and crust/mantle inte... Subduction zones involve many complex geological processes, including the release of slabderived fluids, fluid/rock interactions, partial melting, isotopic fractionations, elemental transporting, and crust/mantle interactions. Lithium(Li) isotopes(~6Li and ~7Li) have relative mass difference up to 16%, being the largest among metal elements. Thus, Li isotopes have advantage to interprete trace various geological processes. Most importantly, during crust/mantle interactions in deep subduction zones, surface materials and mantle rocks usually have distinct Li isotopic compositions. Li isotopes can be potential tracer for subduction processes, from the onset of subduction to the release of Li from subducted slabs and interaction with mantle wedge, as well as the fate of Li in slab-derived fluids and residual slabs. Moreover, the Li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subducting output materials can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understanding global Li circulation. With developments in measurement and expansion of Li isotopic database, Li isotopic geochemistry will provide more inference and be a powerful tracer for understanding subduction-related processes. This work retrospected the application of Li isotopes in tracing successive subduction processes, and made some prospects for further studies of Li isotop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duction zone li isotopes subduction-related processes li geological tracer
下载PDF
锆石微区原位同位素和微量元素测定的新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碧莹 赵志强 +1 位作者 孔华 张强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4年第3期424-427,共4页
文章简述了二次离子探针质谱(SIMS)、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和激光剥蚀多接受等离子体质谱(LA-MC-ICP-MS)等3种锆石微区原位同位素和微量元素测定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针对U-Pb定年、铪同位素、锂同位素、多种元素的同时测定,... 文章简述了二次离子探针质谱(SIMS)、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和激光剥蚀多接受等离子体质谱(LA-MC-ICP-MS)等3种锆石微区原位同位素和微量元素测定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针对U-Pb定年、铪同位素、锂同位素、多种元素的同时测定,以及仪器改进、测试方法创新、标样研发等方面的新进展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微区原位 U-PB定年 铪同位素 锂同位素
下载PDF
西昆仑大红柳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石成因:来自锆石U-Pb年龄及Li-Hf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26
17
作者 丁坤 梁婷 +4 位作者 周义 凤永刚 张泽 丁亮 李侃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4-34,共11页
大红柳滩岩体位于西昆仑造山带东段,主要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及二云母花岗岩组成。笔者对大红柳滩岩体东南部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 ICP MS U Pb定年,测得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侵位年龄分别为(214±1.8)Ma,说明... 大红柳滩岩体位于西昆仑造山带东段,主要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及二云母花岗岩组成。笔者对大红柳滩岩体东南部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 ICP MS U Pb定年,测得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侵位年龄分别为(214±1.8)Ma,说明大红柳滩岩体为印支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大红柳滩岩体具有高δ7 Li(0.76‰~3.25‰)和低Li(5.04×10-6~52.22×10-6)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样品的锆石εHf(t)值介于-1.86~2.16,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113~1368 Ma;在εHf(t)锆石U Pb年龄图解中,所有数据点均落在球粒陨石演化线附近。综合研究表明,大红柳滩岩体的原始岩浆是由地幔与中元古代地壳2个单元形成的混合岩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 Pb年龄 li HF同位素 岩石成因 大红柳滩岩体 西昆仑
下载PDF
DISCOVERY OF NEW COMPOSITIONS一Li AND B IN INTERPLANETARY DUST PARTICLES
18
作者 许胤林 谢萍 +1 位作者 范章云 曹永明 《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 SCIE 1991年第2期209-213,共5页
In measuring the elemental and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two interplanetary dust particles(IDPs) obtained from NASA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JohnsonSpace Center, USA, with a secondary ion mass sp... In measuring the elemental and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two interplanetary dust particles(IDPs) obtained from NASA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JohnsonSpace Center, USA, with a 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er, lithium and boron isotopeshave been discove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 and B isotopeS INTERPLANETARY particl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