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略论影响李贺诗歌中女性形象塑造的几个因素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廖文霏
-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51-55,共5页
-
文摘
李贺以其奇崛幽峭、秾丽凄清的浪漫主义诗风在中唐诗坛独树一帜,在他绚丽多彩的诗卷中,出现了一批表现他生命寄托的美丽女性形象。她们分别来自神界、鬼域和人间,带有凄艳迷幻色彩,是李贺短暂而不幸人生的折射。本文旨在分析影响李贺诗歌女性形象塑造的不同因素,并从诗人的身世背景、仕途经历、漫游南方以及对《楚辞》的接受四个方面进行具体论述。
-
关键词
李贺诗歌
女性形象
塑造
因素
-
Keywords
li he's poetry
female image
creation
factor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诗与词的异代交响——李贺、吴文英艺术风格比较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周茜
-
机构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1-66,共6页
-
文摘
中唐诗人李贺,晚宋词人吴文英,皆以其戛戛独造的艺术成就卓然自立。虽然他们的时代各异、文体有别,但却在艺术表现方面有着相似之处。其一,在语言的铸造上都追求炼字炼句,必新必奇。其二,在色彩的运用上都好以浓墨重彩之笔抒写人生和悲情。其三,在作品的意境美感方面都呈现出奇谲诞幻、哀艳冷隽的特色。对二者艺术风格的比较分析,有助于我们认识李贺诗歌的深远影响、吴文英创作的艺术渊源,以及诗与词的流变。
-
关键词
李贺诗
吴文英词
艺术风格
诗词流变
-
Keywords
li he's poetry
Wu Wenying's Ci-poetry
artistic style
development of poetry and Ci - poetry
-
分类号
I06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李贺诗歌中的通感与想象
被引量:1
- 3
-
-
作者
谭娅
陈宪年
-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科研处
-
出处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8-21,共4页
-
文摘
李贺是中国古代诗人中将通感艺术运用最多、运用最妙的一位。他具有奇特大胆的想象力,通过直觉、幻觉,将自己激愤压抑与迷惘感伤的愁苦心情表达出来。客观物象经作者的内心体验而发生位移、变形,依作者的审美趣味和理想而重组,在这个切割组接过程中,大量想象参与了的通感艺术起了关键作用。
-
关键词
李贺
诗歌
通感
想象
-
Keywords
li he's poetry
synesthesia
imagination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生命的诗意探询——李贺诗歌的哲学解读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廖明君
-
机构
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
-
出处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6-12,共7页
-
文摘
李贺及其诗歌以东方人的思维和中国人的诗性智慧,运用极富艺术魅力的诗化语言,围绕人、鬼、仙三种生命不同的状态,通过过去、现在、未来以及尘世、鬼域、天国的建构来完成特定的时空转换,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一生命哲学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问题作出了精彩的、极具个性的回答。只有从生命哲学的视角切入,抓住李贺对人类生命之功名、享乐、苦难、爱情、死亡、永恒等种种问题的追问这一关键,才能揭示出李贺诗歌内在的哲学意蕴和精神实质之所在。
-
关键词
李贺诗歌
生命哲学
诗意探询
-
Keywords
li he′s poetry
life philosophy
probe into the poetic meaning (of life)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钱锺书《谈艺录》中的李贺诗歌论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孙文刚
-
机构
海南大学三亚学院
-
出处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43-46,共4页
-
文摘
在李贺诗歌批评和接受史上,钱锺书是绝对不能被忽视的一位大家。在《谈艺录》中,他以其学识的渊博和睿智,旁征博引,纵贯古今,打通"中西",对李贺诗歌的总体特点、艺术和思想特色、风格等进行了精到而全面的评论。研究和分析钱锺书先生对李贺诗歌所作的评论以及评论时所使用的方法,这无疑对李贺诗歌以及整个唐诗的深入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关键词
钱锺书
《谈艺录》
李贺诗歌
-
Keywords
Qian Zhongshu
Tan Yi Lu
li he's poetry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李贺诗歌的生命意识和审美价值
被引量:1
- 6
-
-
作者
符佑玺
-
机构
宣威市第五中学
-
出处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29-32,共4页
-
文摘
李贺的诗渗透着人生的悲剧感,充满着对时间、生命以及宇宙世事的探求与追问,同时,融入了李贺复杂的人生感悟与生命体验。大胆想象,神思飞扬,用语险奇,色彩斑斓,喜用"鬼"、"泣"、"死"、"血"等字。李贺一生都在理想与现实的双重矛盾中抗争,李贺及其作品,留给人们太多的沉重思考,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
关键词
晚唐文学
李贺诗歌创作
美学价值
地位和影响
-
Keywords
literature in late Tang Dynasty
li he's poetry
aesthetic value
effect
-
分类号
I226.3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钱锺书的李贺诗歌四论
- 7
-
-
作者
孙文刚
-
机构
海南大学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分院
-
出处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24-27,共4页
-
文摘
在李贺诗歌批评和接受史上,钱锺书是绝对不能被忽视的一位大家。他以其学识的渊博和睿智,旁征博引,纵贯古今,打通“中西”,对李贺诗歌的总体特点、艺术和思想特色、风格等进行了精到而全面的评论,研究和分析钱锺书先生对李贺诗歌所作的评论以及评论时所使用的方法,这无疑对李贺诗歌以及整个唐诗的深入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关键词
钱锺书
李贺诗歌
总体特点
艺术特色
思想特点
创作风格
-
Keywords
Qian Zhongshu
li he' s poetry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artistic features
thinking features
style
-
分类号
I065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生命的诗意探询——李贺诗歌的哲学解读
- 8
-
-
作者
廖明君
-
机构
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
-
出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112-118,共7页
-
文摘
李贺诗歌以东方人的思维和中国人的诗性智慧 ,运用极富艺术魅力的诗化语言 ,围绕人、鬼、仙三种生命不同的状态 ,通过过去、现在、未来以及尘世、鬼域、天国的建构来完成特定的时空转换 ,对“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到哪里去 ?”这一生命哲学的核心问题作出了精彩的极具个性的回答。只有从生命哲学的视角切入 ,抓住李贺对人生之功名、享乐、苦难、爱情、死亡、永恒等种种问题的追问这一关键 。
-
关键词
李贺诗歌
生命哲学
诗意探询
-
Keywords
li he's poetry
life philosophy
poetic probing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李贺诗歌接受史上的“第一读者”与“第二读者”
- 9
-
-
作者
魏琼琼
-
机构
厦门大学中文系
-
出处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66-72,共7页
-
文摘
唐代著名诗人李贺,以"诗鬼"闻名后世。在考察李贺诗歌历代接受史的基础上,运用接受美学中的"第一读者"的观点,以及近来学界提出的"第二读者"的概念,分析、阐述李贺诗歌接受史。认定杜牧、严羽分别为李贺的第一、第二读者,根据历代诗评家对李贺诗歌的论述,具体阐述杜牧、严羽之评论对李贺诗歌的传播与接受的重要影响与作用。
-
关键词
李贺
第一读者
第二读者
-
Keywords
li he's poetry
the first reader
the second reader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通感艺术在李贺诗歌中的运用
被引量:3
- 10
-
-
作者
任秀芹
-
机构
云南财贸学院基础部
-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74-77,共4页
-
文摘
李贺是中国古代诗人中通感艺术运用得最具个人特色的一位。为了表达自己激愤压抑与迷惘感伤相交错的愁苦心情 ,他往往通过描写个人的直觉和幻觉 ,将内心的体验进行综合、变形、转换和重组 ,并在视、听、触、味、嗅诸种感觉之外加入自己强烈的主观感受和情绪 ,以构造瑰奇冷艳、虚幻荒诞的诗境。在这个意象重组的过程中 ,通感艺术的运用起了重大作用。本文拟对李贺诗歌中通感艺术的广泛运用 ,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和研究。
-
关键词
李贺诗歌
通感艺术
运用
-
Keywords
li he'poetry
syraesthesia art
applying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