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4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翼状韧带悬吊矫正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 被引量:26
1
作者 潘贰 张毓 +4 位作者 李琳 沈绍勇 王向阳 王洪勇 郝永生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53-256,共4页
目的 探讨翼状韧带悬吊矫正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11月,应用翼状韧带悬吊法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患者15例15只眼,按照切开重睑术术式,打开眶隔,在距睑板上缘5 mm处剪断上睑提肌腱膜进入到上睑提肌下层,向结膜... 目的 探讨翼状韧带悬吊矫正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11月,应用翼状韧带悬吊法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患者15例15只眼,按照切开重睑术术式,打开眶隔,在距睑板上缘5 mm处剪断上睑提肌腱膜进入到上睑提肌下层,向结膜上穹窿分离,在上直肌前1/3和上睑提肌之间找到翼状韧带,用3-0丝线同上睑提肌缝合于睑板上缘,悬吊矫正上睑下垂,缝合形成重睑.结果 经过3~11个月随访,15只眼矫正良好,眼裂均在15~30 d基本闭合,无其他并发症发生,重睑弧度形态自然,外观满意.结论 翼状韧带悬吊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疗效可靠,用翼状韧带代替上睑提肌,生理运动方向一致,术后眼睑外形动态与静态均较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脸下垂 翼状韧带 上脸提肌
原文传递
上睑下垂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韩星 张海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7年第4期522-525,共4页
目的:回顾近年来上睑下垂的手术治疗方法,以期对临床正确选择对此类疾病的矫治方法有所指导。方法:本文检索(来源于CNKI和MEDLINE)国内外近26年有关上睑下垂手术方法的论文,按照手术原理进行分类,统计各类手术方法的论文数量,并对合格... 目的:回顾近年来上睑下垂的手术治疗方法,以期对临床正确选择对此类疾病的矫治方法有所指导。方法:本文检索(来源于CNKI和MEDLINE)国内外近26年有关上睑下垂手术方法的论文,按照手术原理进行分类,统计各类手术方法的论文数量,并对合格的论文设立筛选标准:具有长期随访时间和相应的长期随访照片。结果:经检索后共获得论文425篇,国内88.9%,国外11.1%。按照设立的筛选标准筛选后为38篇(8.7%),国内4.2%,国外4.5%。根据手术原理,将上睑下垂的方法分为6大类,形成表格和图例的方式进行比较。结论:利用提上睑肌的术式是矫正轻、中度上睑下垂的首选方法,利用额肌力量的术式适用于中重度上睑下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整形 上睑下垂 提上睑肌 额肌
下载PDF
改良联合筋膜鞘悬吊术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3
作者 徐翔 袁荣 +1 位作者 张有良 汪海滨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73-76,80,共5页
目的探索一种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9例(35眼)先天性或复发性重度上睑下垂的患者采用改良联合筋膜鞘悬吊术进行矫正;术后6个月进行疗效评估及满意度调查。结果随访6~12个月,术后患者睁眼迅速有力,眼睑及眼球运动协调;35... 目的探索一种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9例(35眼)先天性或复发性重度上睑下垂的患者采用改良联合筋膜鞘悬吊术进行矫正;术后6个月进行疗效评估及满意度调查。结果随访6~12个月,术后患者睁眼迅速有力,眼睑及眼球运动协调;35眼中有30眼治愈,5眼基本治愈,治愈率为100%(35/35);无一例出现复发或上睑回缩。29例患者中,24例效果满意,3例基本满意,2例不满意,满意率为93.1%(27/29)。结论采用改良联合筋膜鞘悬吊术矫正先天性及复发性重度上睑下垂,操作安全、有效,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筋膜鞘 联合筋膜鞘悬吊术 重度上睑下垂 提上睑肌 上直肌
原文传递
结膜上穹窿联合筋膜鞘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2
4
作者 张芳 孙玉峰 刘林嶓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7年第6期399-401,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结膜上穹窿联合筋膜鞘(CFS)悬吊术和单切口额肌筋膜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例患者分为两组,CFS悬吊组11例15只眼,额肌筋膜瓣悬吊组10例12只眼,术后随访1周至6个月,对两组患者术后效果进行比对... 目的探讨应用结膜上穹窿联合筋膜鞘(CFS)悬吊术和单切口额肌筋膜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例患者分为两组,CFS悬吊组11例15只眼,额肌筋膜瓣悬吊组10例12只眼,术后随访1周至6个月,对两组患者术后效果进行比对,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改良单切口额肌筋膜瓣悬吊组2例术后眼睑闭合不佳,1例上睑形态不佳,4例上睑迟滞,2例复发,CFS悬吊术组1例出现欠矫现象,其余患者睑裂均能完全闭合,重睑外形良好,未见暴露性角膜炎。术后6个月疗效观察,CFS悬吊组并发症少,眼睑对称度占优,术后6个月下垂矫正效果及上睑回缩量均优于额肌筋膜瓣悬吊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FS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方法具有美观、安全性高、外观自然、患者满意度高、并发症少、更加符合生理等优点,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睑下垂 额肌筋膜瓣悬吊术 联合筋膜鞘 上脸提肌
原文传递
联合筋膜鞘悬吊术治疗提上睑肌缩短术后复发重度上睑下垂 被引量:22
5
作者 王振军 刘柳 王恒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02-406,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联合筋膜鞘悬吊术矫正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上睑下垂失败后导致的重度上睑下垂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10年12月至2016年12月北京来美安医疗美容诊所治疗提上睑肌缩短术后复发的重度上睑下垂患者336例,采用联合筋膜鞘悬吊予... 目的探讨采用联合筋膜鞘悬吊术矫正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上睑下垂失败后导致的重度上睑下垂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10年12月至2016年12月北京来美安医疗美容诊所治疗提上睑肌缩短术后复发的重度上睑下垂患者336例,采用联合筋膜鞘悬吊予以矫正。术后随访1~5年。对患者修复术前、后上睑缘中点到角膜反光点的距离、重睑形状、外观和不良反应等指标给予记录和统计学分析,从功能、美容、并发症3方面进行效果评估。结果336例患者495只患眼,治愈426只眼(86.1%),改善65只眼(9.1%),无效4只眼(0.8%)。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联合筋膜鞘悬吊治疗提上睑肌缩短术后复发上睑下垂,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重复操作性强,手术结果高度可预测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睑下垂 联合筋膜鞘 提上睑肌 悬吊术
原文传递
应用眶隔筋膜瓣联合额肌瓣悬吊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孙玉峰 张芳 +1 位作者 王俊河 石英光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眶隔筋膜瓣联合额肌瓣悬吊术在治疗重度上睑下垂中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方法将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22例(42只眼)重度上睑下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1例),分别采用改良单切口额肌筋膜瓣悬吊术和眶隔筋膜瓣联合额肌瓣... 目的探讨眶隔筋膜瓣联合额肌瓣悬吊术在治疗重度上睑下垂中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方法将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22例(42只眼)重度上睑下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1例),分别采用改良单切口额肌筋膜瓣悬吊术和眶隔筋膜瓣联合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周,1、3、6个月,22例患者(42只眼)4周内上睑均能完全闭合,重睑外形良好,未发生暴露性角膜炎。改良单切口额肌筋膜瓣组中,1例患者术后欠矫,1例出现上睑内翻,5例上睑迟滞;眶隔筋膜瓣联合额肌瓣悬吊组中,1例术后复发。两组患者中,改良单切口额肌筋膜瓣悬吊术矫正程度略高(P〈0.05);术后6个月,观察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眶隔筋膜瓣联合额肌瓣悬吊组较单切口额肌筋膜瓣悬吊组术后上睑回缩量明显减少;术后6个月,两组上睑回缩量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均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有效方法,手术安全性高,满意度高。但相对来说,眶隔筋膜瓣联合额肌瓣悬吊术具有并发症少,远期效果较稳定,手术创伤小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睑下垂 额肌筋膜瓣 眶隔筋膜瓣 提上睑肌腱膜
原文传递
中重度上睑下垂的术式选择与应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唐建兵 李勤 +3 位作者 程飚 柳大烈 杨华 陈葵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414-415,共2页
目的探讨中重度上睑下垂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于中度上睑下垂采取提上睑肌缩短法矫正,对于重度上睑下垂采用额肌瓣悬吊法矫正。结果本组28例患者(36眼),24例患者(31眼)术后双侧基本对称,2例(3眼)轻度矫正不足及2例(2眼)轻... 目的探讨中重度上睑下垂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于中度上睑下垂采取提上睑肌缩短法矫正,对于重度上睑下垂采用额肌瓣悬吊法矫正。结果本组28例患者(36眼),24例患者(31眼)术后双侧基本对称,2例(3眼)轻度矫正不足及2例(2眼)轻度过矫(提上睑肌缩短术)者早期予以调整后形态满意。结论对于中度上睑下垂者,采取提上睑肌缩短术矫正,术后形态自然;而对于重度上睑下垂者,采取额肌瓣悬吊术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睑下垂 提上睑肌 额肌
原文传递
联合筋膜鞘悬吊术矫正重度上睑下垂中上睑提肌复合体缩短术的效果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旋 席庆春 +4 位作者 赵玲玲 方明松 曹林 桑鹏飞 刘畅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21年第4期289-292,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筋膜鞘悬吊矫正重度上睑下垂术中上睑提肌复合体的缩短方式,寻找一种疗效可靠、并发症少的手术方式。方法2016年10月至2020年2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整形修复外科将24例(男6例,女18例,年龄10~73岁,平均34.4岁)重度上睑下垂... 目的探讨联合筋膜鞘悬吊矫正重度上睑下垂术中上睑提肌复合体的缩短方式,寻找一种疗效可靠、并发症少的手术方式。方法2016年10月至2020年2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整形修复外科将24例(男6例,女18例,年龄10~73岁,平均34.4岁)重度上睑下垂患者40只患眼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0眼行联合筋膜鞘悬吊+上睑提肌复合体无张力缩短矫正,对照组20眼用联合筋膜鞘悬吊+上睑提肌复合体缩短术矫正,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矫正效果、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1周及第3、6个月分别进行随访,两种方法在术后各时间段矫正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在术后1周时较对照组减少。结论联合筋膜鞘悬吊+上睑提肌复合体无张力缩短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早期并发症较少、疗效可靠,但需改良术式以获得更加持久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成形术 联合筋膜鞘 上睑提肌 上睑下垂
原文传递
提上睑肌与上直肌联合筋膜鞘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9
作者 孙露 林金德 +1 位作者 陈小平 王昕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8年第7期4-6,共3页
目的:探究提上睑肌与上直肌联合筋膜鞘(Conjoint fascial sheath,CFS)悬吊术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16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了18例重度上睑下垂患者,其中单侧11例,双侧7例,共25只患眼。应用CFS悬吊术对其进行矫正... 目的:探究提上睑肌与上直肌联合筋膜鞘(Conjoint fascial sheath,CFS)悬吊术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16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了18例重度上睑下垂患者,其中单侧11例,双侧7例,共25只患眼。应用CFS悬吊术对其进行矫正,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术后12个月内患者治愈率达84.0%(21/25),改善率达16.0%(4/25),总体治疗有效率达100%(25/25),术后9只眼闭合不全,4只眼结膜水肿,经处理,术后6个月内上述并发症消失,手术总体效果较为理想。结论:采用CFS悬吊术矫正重度上睑下垂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创伤小、术后上睑形态自然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筋膜鞘 上睑提肌 上直肌 上睑下垂
下载PDF
上睑提肌缩短联合睑板部分切除矫正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10
作者 梁志为 黄泽春 +3 位作者 张安利 晏丹 李石峰 唐红伟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4年第22期1874-1878,共5页
目的:探讨上睑提肌缩短联合睑板部分切除术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的疗效。方法:对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44例49眼进行手术治疗,其中行上睑提肌缩短联合睑板部分切除术共24例26眼,额肌瓣悬吊术20例23眼,术后对上睑缘位置、上睑的弧度形态、眼... 目的:探讨上睑提肌缩短联合睑板部分切除术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的疗效。方法:对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44例49眼进行手术治疗,其中行上睑提肌缩短联合睑板部分切除术共24例26眼,额肌瓣悬吊术20例23眼,术后对上睑缘位置、上睑的弧度形态、眼睑闭合度及并发症情况进行随访,并据此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行上睑提肌缩短联合睑板部分切除术后上睑下垂矫正较满意,术后形态较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明显优于额肌瓣悬吊术患者,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睑提肌缩短联合睑板部分切除术,符合眼睛的正常生理结构,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睑下垂 上睑提肌 睑板
下载PDF
联合筋膜鞘悬吊术矫正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1
作者 柳姝伊 吴金梅 +3 位作者 李婉祯 吴鹏森 李菲菲 卢苇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联合筋膜鞘悬吊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应用联合筋膜鞘悬吊术矫正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26例(47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患者术后上睑下垂的矫正程度、眼睑闭合... 目的探讨应用联合筋膜鞘悬吊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应用联合筋膜鞘悬吊术矫正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26例(47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患者术后上睑下垂的矫正程度、眼睑闭合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矫正不足2例(3只眼,6.38%),其余24例(44只眼,93.62%)上睑下垂矫正完全,无矫正过度和复发。术后发生结膜脱垂2例(2只眼,4.26%),经皮质类固醇激素眼药水滴眼、加压包扎后,结膜脱垂消失;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联合筋膜鞘悬吊术矫正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操作安全有效,术后外观更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 联合筋膜鞘悬吊术 提上睑肌
原文传递
上睑提肌联合Muller's肌缩短矫正轻中度先天性上睑下垂 被引量:8
12
作者 游传华 李晶晶 +1 位作者 王一贺 秦颢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27-430,共4页
目的探讨上睑提肌联合Mtiller’s肌缩短治疗轻、中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31例(38只跟)轻、中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采用皮肤及睑结膜两侧入路,于皮肤面分离显露上睑提肌表面,于结膜面经上穹窿内、外侧小切口分离... 目的探讨上睑提肌联合Mtiller’s肌缩短治疗轻、中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31例(38只跟)轻、中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采用皮肤及睑结膜两侧入路,于皮肤面分离显露上睑提肌表面,于结膜面经上穹窿内、外侧小切口分离结膜与Mtiller’s肌,睑板上缘处离断肌肉形成上睑提肌与Miiller’s肌复合组织瓣,将其相应缩短并调整后固定于睑板中上1/3处,对上睑下垂进行矫正。结果对本组病例进行术后短期和6—24个月随访观察,矫正效果良好12只眼;矫正效果一般21只眼;矫正不足3只眼;过度矫正1只眼。无效矫正1只眼,有效矫正率86.8%,治疗效果满意。结论上睑提肌联合Muller’s肌缩短治疗轻、中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方法简单易行,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睑下垂 上睑提肌 米勒[氏]肌
原文传递
改良结膜上穹窿联合筋膜鞘悬吊及部分提上睑肌复合体缩短术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 被引量:8
13
作者 晏青 曹川 +3 位作者 张家平 王涛 毕胜 袁希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545-548,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结膜上穹窿联合筋膜鞘(conjoint fascial sheath,CFS)悬吊、部分上睑提肌(levator muscle,LM)缩短术与单纯CFS悬吊术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远期疗效。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西南医院整形外科对收治的先天性重度上... 目的探讨改良结膜上穹窿联合筋膜鞘(conjoint fascial sheath,CFS)悬吊、部分上睑提肌(levator muscle,LM)缩短术与单纯CFS悬吊术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远期疗效。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西南医院整形外科对收治的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患者126例(220只眼),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104只眼),其中双侧重度36例,一侧重度、另一侧轻中度32例,采用单纯CFS悬吊术。观察组58例(116只眼),均为双侧重度,采用改良CFS悬吊术+LM缩短术。结果随访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临床效果。观察组非复发上睑回退(0.51±0.11)mm、上睑形态满意率(96.55%)、眼睑完全闭合率(65.52%)、上睑迟滞发生率(37.93%)、1年复发率(5.17%),对照组非复发上睑回退(1.21±0.19)mm、上睑形态满意率(79.41%)、眼睑完全闭合率(39.42%)、上睑迟滞发生率(86.54%)、1年复发率(21.15%),两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结膜上穹窿CFS悬吊、部分上睑提肌缩短术矫正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手术方法,操作安全,效果较好,并发症较少,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上睑下垂 联合筋膜鞘悬吊术 上睑提肌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改良CFS悬吊联合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婷 姜艳华 吴海龙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549-552,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筋膜鞘(conjiont fascial sheath,CFS)悬吊联合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眼整形美容中心的30例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患者,分别采用改良的方法... 目的观察改良筋膜鞘(conjiont fascial sheath,CFS)悬吊联合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眼整形美容中心的30例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患者,分别采用改良的方法(改良组15例)和传统的方法(传统组15例)进行治疗,并随访观察术后疗效。两组均采用CFS悬吊联合提上睑肌缩短术式进行治疗。但改良法在打开眶隔后,勿切开睑板上缘的提上睑肌腱膜。结果术后患者获随访6~12个月,比较两组术后睑裂高度(palpebral fissure height,PFH)和上睑缘至角膜映光点距离(margin regles distance 1,MRD1)、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率。30例患者的上睑下垂均得到了较好的矫正,无严重并发症出现。两组的PFH及MRD1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改良组为(38.36±0.49)min,传统组为(46.25±0.51)min,两组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低于传统组20.8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率:改良组为93.33%,传统组为73.33%,改良组明显高于传统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CFS悬吊术联合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其方法可靠,操作简单,并发症较少,患者满意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上睑下垂 提上睑肌 联合筋膜鞘 并发症 改良术式
原文传递
单睑合并轻度和中度上睑下垂的生理性治疗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菲 肖霞 +4 位作者 金锐 罗旭松 杨群 杨锋 杨军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7年第5期300-302,共3页
目的 探讨上睑提肌腱膜瓣进行重睑生理性重建的同时矫正轻度和中度上睑下垂等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利用上睑提肌腱膜制造腱膜瓣,同时解剖上睑提肌腱膜超过睑板上缘,进行上睑提肌腱膜前徙或联合米勒肌前徙,并将远端上睑提肌腱膜瓣插入眼轮... 目的 探讨上睑提肌腱膜瓣进行重睑生理性重建的同时矫正轻度和中度上睑下垂等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利用上睑提肌腱膜制造腱膜瓣,同时解剖上睑提肌腱膜超过睑板上缘,进行上睑提肌腱膜前徙或联合米勒肌前徙,并将远端上睑提肌腱膜瓣插入眼轮匝肌中以形成更符合生理结构的重睑.结果 采用生理性重建的重睑成形术并矫正上睑下垂74例(125只眼).上睑下垂矫正良好117只眼(93.6%),矫正不足8只眼(6.4%).对称性评价,好66例(89.2%),中5例(6.8%),差3例(4%).重睑稳定度良好114只眼(91.2%),重睑稳定度减弱11只眼(8.8%),无重睑皱襞消失.术后未出现闭合不全、结膜脱垂、暴露性角膜炎等并发症.结论 受术者上睑下垂矫正效果良好,重睑结构与生理重睑类似,外形自然、恢复快、术后瘢痕小及重睑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睑 上睑下垂 上睑提肌 睑板
原文传递
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肛提肌收缩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朱华珍 朱剑芳 +1 位作者 张智 秦军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70-1373,共4页
目的探讨分娩方式对肛提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4名初产妇,其中剖宫产组26名和经阴道分娩组28名。对所选对象于产后6~8周行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在静息、缩肛状态时肛提肌裂孔水平夹角、长度、面积及肛提肌裂孔水平夹角改变量、肛提... 目的探讨分娩方式对肛提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4名初产妇,其中剖宫产组26名和经阴道分娩组28名。对所选对象于产后6~8周行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在静息、缩肛状态时肛提肌裂孔水平夹角、长度、面积及肛提肌裂孔水平夹角改变量、肛提肌裂孔长度改变量、膀胱颈移动度、肛提肌裂孔面积改变量。结果静息状态时两组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缩肛状态时两组各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缩肛状态下肛提肌裂孔水平夹角改变量、肛提肌裂孔长度改变量、膀胱颈移动度、肛提肌裂孔面积改变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剖宫产对肛提肌收缩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分娩 肛提肌 收缩功能
下载PDF
A new technique for correction of iatrogenic upper eyelid retraction by using a composite flap of the orbicularis muscle and fascia on the anterior surface of the tarsal plate
17
作者 Kaichong Nie Lidan Chen +4 位作者 Xinzhu Qi Shiruo Zhang Xuanyu Yin Miaomiao Zhao Yuanyuan Du 《Chinese Journal of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2024年第3期116-123,共8页
Background:Upper eyelid retraction is a challenging complication of cosmetic upper eyelid blepharoplasty.To avoid extra trauma,we developed a new technique for correcting iatrogenic upper eyelid retraction by postmigr... Background:Upper eyelid retraction is a challenging complication of cosmetic upper eyelid blepharoplasty.To avoid extra trauma,we developed a new technique for correcting iatrogenic upper eyelid retraction by postmigrating a compound flap of the orbicularis muscle and fascia(OFC)on the anterior surface of the tarsal plate.This method extends the aponeurosis of the levator palpebrae superioris muscle(LPS),which can achieve a good correction for post-blepharoplasty retraction.Methods:We collected data from 15 patients with mild to moderate iatrogenic upper eyelid retraction who were treated at our hospital between February 2017 and December 2019.The OFC was used to replace the missing part of the LPS,and post-migration of the LPS and fixation of the OFC to the tarsal margin were conducted.Postoperative outcome measurements included postoperative binocular symmetry,double eyelid smoothness,eyelid fullness,margin reflex distance(MRD1),degree of eyelid closure,and exposure keratitis.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up at seven days,one month,and six months postoperatively.Results:One patient with moderate eyelid retraction showed undercorrection 6 months postoperatively,with the upper eyelid margin located at the upper edge of the pupil.The remaining patients had the upper eyelid margin stabilized at 1.0–2.0 mm below the upper corneal margin.Other observational indicators were satisfactory,including binocular symmetry,double eyelid fluency,and eyelid fullness.During the follow-up,no exposure keratitis was identified.The MRD1 indexes after the oper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01)from those before the procedure.Conclusions:Extension and post-migration of the LPS using the orbicularis muscle and OFC structure can effectively correct mild iatrogenic eyelid retraction after ptosis with less damage and good postoperative eyelid morphology and closure 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per eyelid retraction levator palpebrae superioris Orbicularis muscle and fascia MIGRATION
下载PDF
部分睑板全层切除联合提上睑肌缩短术矫正中重度上睑下垂 被引量:6
18
作者 祖冬梅 张壬嘉 +1 位作者 曾忠玲 禹国江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6期917-918,共2页
目的:探讨部分睑板全层切除联合提上睑肌缩短术矫正中重度上睑下垂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5例(2007年~2011年)(19只眼)中重度上睑下垂患者行部分睑板全层切除联合提上睑肌缩短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年,本组15例(19只眼)中重度上睑... 目的:探讨部分睑板全层切除联合提上睑肌缩短术矫正中重度上睑下垂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5例(2007年~2011年)(19只眼)中重度上睑下垂患者行部分睑板全层切除联合提上睑肌缩短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年,本组15例(19只眼)中重度上睑下垂均矫正满意(外观满意,弧度自然)。早期均有不同程度的眼睑闭合不全的情况,一般术后1~3个月内完全恢复,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部分睑板全层切除联合提上睑肌缩短术,此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而且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睑板全层切除 提上睑肌缩短 中重度上睑下垂
下载PDF
上睑提肌缩短术与联合筋膜鞘悬吊术治疗中重度上睑下垂的效果比较
19
作者 曹晶晶 魏星 张秀杰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24年第2期149-155,共7页
目的比较上睑提肌缩短术(LMR)与联合筋膜鞘悬吊术(CFSS)治疗中重度上睑下垂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至周口市眼科医院进行中重度上睑下垂治疗的患者66例(97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50... 目的比较上睑提肌缩短术(LMR)与联合筋膜鞘悬吊术(CFSS)治疗中重度上睑下垂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至周口市眼科医院进行中重度上睑下垂治疗的患者66例(97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50眼)采用CFSS进行治疗,对照组32例(47眼)采用LMR进行治疗。比较术后两组矫正效果、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Ⅰt)、额肌和提上睑肌肌力水平、并发症。结果两组矫正总有效率分别为观察组92.00%(46/50)、对照组78.72%(37/47),观察组更高(Z=2.28,P=0.023);术后4周BUT[观察组(15.27±3.81)s;对照组(15.66±3.84)s]、SⅠt[观察组(11.63±1.71)mm;对照组(11.69±1.73)mm]水平无明显变化(t=0.51,P=0.617;t=0.17,P=0.864),角膜荧光染色(FL)[观察组(1.20±0.38)分;对照组:(1.77±0.47)分]水平均有明显提升,且对照组的FL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t=6.59,P<0.001);两组患者术后1周、4周的额肌肌力为[观察组(13.14±0.56)、(13.89±0.62)mm;对照组(12.97±0.54)、(13.52±0.55)mm]和提上睑肌肌力[观察组:(8.18±0.59)、(9.39±0.48)mm;对照组(7.56±0.61)、(9.02±0.42)mm],较术前均呈逐渐增加趋势(均P<0.001),且观察组额肌肌力、提上睑肌肌力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1);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00%(8/50)和36.17%(1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5,P=0.023)。结论CFSS治疗中重度上睑下垂的效果优于LMR,可有效减少角膜损害,提升额肌和提上睑肌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短术 提肌 上睑 悬吊术 筋膜鞘 下垂 上睑 中重度
原文传递
Clinically significant changes in anal sphincter hiatal area in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and pelvic organ prolapse
20
作者 Qing-Hong Wang Li-Hua Liu +3 位作者 Hua Ying Ming-Xu Chen Chang-Jiang Zhou Hui Li 《World Journal of Diabetes》 SCIE 2024年第8期1726-1733,共8页
BACKGROUND The prevalence of pelvic organ prolapse(POP)increases with age and parity.Specifically,the prevalence of POP among women aged 20 to 39 is 9.7%,while it rises to 49%among women over 80 years old.Additionally... BACKGROUND The prevalence of pelvic organ prolapse(POP)increases with age and parity.Specifically,the prevalence of POP among women aged 20 to 39 is 9.7%,while it rises to 49%among women over 80 years old.Additionally,as the number of deliveries increases,the prevalence of POP also rises accordingly,with a rate of 12.8%for women with one delivery history,18.7%for those with two deliveries,and 24.6%for women with three or more deliveries.It causes immense suffering for pregnant women.AIM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vator ani muscle’s hiatus(LH)area and POP in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using perineal ultrasound.METHODS The study cohort comprised 104 patients aged 29.8±3.7 years who sought medical care at our institution between January 2021 and June 2023.All were singleton pregnancies consisting of 75 primiparas and 29 multiparas,with an average parity of 1.7±0.5.According to the POP diagnostic criteria,the 104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52 members each:POP group(patients with GDM combined with POP)and non-POP group(patients with GDM without POP).Perineal ultrasound was used to measure differences in the anteroposterior diameter,transverse diameter,and LH area.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 were drawn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cutoff values for the LH anteroposterior diameter,transverse diameter,and area for diagnosing POP.RESULT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LH area,anteroposterior diameter,and lateral diameter were observed in the POP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non-POP group(P<0.05).Both groups exhibited markedly elevated incidence rates of macrosomia and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For the POP group,the area under the curve(AUC)for the LH area was 0.906 with a 95%confidence interval(CI):0.824-0.988.The optimal cutoff was 13.54cm²,demonstrating a sensitivity of 83.2%and a specificity of 64.4%.The AUC for the anteroposterior diameter reached 0.836 with a 95%CI:0.729-0.943.The optimal cutoff was 5.53 cm with a sensitivity of 64.2%and a s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SOUND levator ani muscle hiatus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Pelvic organ prolaps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