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兴安岭东安金矿区细粒正长花岗岩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Hf同位素组成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8
1
作者 李碧乐 孙永刚 +4 位作者 陈广俊 郗爱华 支宇博 常景娟 彭勃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6,共16页
东安金矿区细粒正长花岗岩是小兴安岭燕山早期与吉黑东部斑岩型-矽卡岩型钼多金属矿床有关的花岗岩带组成岩体之一.为了解区域燕山早期岩浆演化和大规模钼多金属热液的成矿作用,进一步提升东安金矿成矿地质背景的研究程度,对该花岗岩进... 东安金矿区细粒正长花岗岩是小兴安岭燕山早期与吉黑东部斑岩型-矽卡岩型钼多金属矿床有关的花岗岩带组成岩体之一.为了解区域燕山早期岩浆演化和大规模钼多金属热液的成矿作用,进一步提升东安金矿成矿地质背景的研究程度,对该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研究,讨论了岩石成因、岩浆源区和构造背景.获得细粒正长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184±2Ma,MSWD=1.2,为早侏罗世.岩石富硅和钾(K_2O/Na_2O值为1.46~1.81),低钙、镁和Mg~#(Mg~#=12.79~23.52),A/CNK=1.05~1.14,属高钾钙碱性、弱过铝质系列岩石.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和不相容元素(Th、U),亏损高场强不相容元素(Nb、Ti等),轻、重稀土元素分馏强烈,轻微负Eu异常(Eu/Eu*=0.76~0.92).综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Harker图解、Ce-SiO_2和(K_2O+Na_2O)/CaO-(Zr+Nb+Ce+Y)判别图解确定岩石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锆石的^(176) Hf/^(177) Hf值为0.282 588~0.282 775,ε_(Hf)(t)值为-2.35^+3.94,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为973~1 386Ma,岩浆源区应主要为起源于亏损地幔的中新元古代新增生陆壳的部分熔融,有硅铝质地壳物质的加入.研究表明,岩石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引起大陆弧后伸展和岩石圈减薄的构造背景,幔源岩浆底侵为地壳熔融提供了热动力.燕山早期伸展体制下大陆岩浆弧环境的中-浅成、高钾钙碱性花岗质小侵入体是吉黑东部斑岩型-矽卡岩型钼多金属矿床找矿的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东安金矿 细粒正长花岗岩 岩石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原文传递
采伐对小兴安岭落叶松-泥炭藓沼泽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3
2
作者 牟长城 吴云霞 +1 位作者 李婉姝 徐蕊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7-293,共7页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择伐和皆伐对小兴安岭落叶松-泥炭藓沼泽CH4、CO2、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采伐改变了落叶松-泥炭藓沼泽CH4和N2O的季节排放规律,其中对照样地的CH4为夏季吸收、秋季排放,N2O夏秋季吸收;择伐样地的CH4和N2...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择伐和皆伐对小兴安岭落叶松-泥炭藓沼泽CH4、CO2、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采伐改变了落叶松-泥炭藓沼泽CH4和N2O的季节排放规律,其中对照样地的CH4为夏季吸收、秋季排放,N2O夏秋季吸收;择伐样地的CH4和N2O在夏季集中排放;皆伐样地的CH4在夏秋季排放,N2O则在夏季吸收、秋季排放.但采伐对CO2季节排放规律的影响,均为夏季>春季>秋季.采伐改变了CH4、CO2和N2O的源汇功能,对照样地为CO2的排放源、CH4和N2O的弱吸收汇;采伐地的CO2排放量下降了1/4,并转化为N2O弱排放源,为CH4的弱排放源或强排放源.择伐样地温室效应贡献潜力较对照样地下降了24.5%,皆伐地则提高了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落叶松-泥炭藓沼泽 温室气体 排放 采伐
原文传递
小兴安岭“古元古代”东风山群的形成时代及其构造意义:锆石U-Pb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24
3
作者 高福红 王枫 +1 位作者 许文良 杨扬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40-456,共17页
报道了黑龙江省东部小兴安岭东风山群亮子河组和红林组锆石的U-Pb定年结果,并讨论了东风山群的所属时代和构造属性。采自该群的大多数锆石呈自形—半自形晶,显示出典型的岩浆生长环带或条痕状吸收,暗示其岩浆成因,极少数的锆石具有经变... 报道了黑龙江省东部小兴安岭东风山群亮子河组和红林组锆石的U-Pb定年结果,并讨论了东风山群的所属时代和构造属性。采自该群的大多数锆石呈自形—半自形晶,显示出典型的岩浆生长环带或条痕状吸收,暗示其岩浆成因,极少数的锆石具有经变质作用形成的暗色增生边。定年结果表明:采自东风山铁矿附近的亮子河组二云母片岩中锆石U-Pb定年结果产生了821 Ma、1 286 Ma、1 396 Ma、1 504~1 595Ma、1.8Ga和2.5Ga年龄众数;采自亮子河组标准剖面的黑云母石英片岩和变质粉砂岩中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产生了425Ma、453Ma、485Ma、506Ma和288Ma、452Ma、486Ma、699Ma、801Ma、900Ma年龄众数;东风山群上部红林组含炭质粉砂质板岩中锆石U-Pb定年结果产生了275Ma、760Ma、781Ma年龄众数,而红林组中的花岗质片麻岩(原岩为花岗岩,侵入到含炭质粉砂质板岩中)锆石U-Pb定年结果为271Ma。根据上述定年结果,结合区域岩浆事件,可以判定:位于东风山铁矿处的亮子河组沉积于新元古代晚期,这是区域上首次发现具有准确同位素年龄的前寒武纪地层;东风山群亮子河组标准剖面处的黑云母石英片岩和变质粉砂岩应形成于早古生代晚期和晚古生代;而东风山群红林组的形成时代应为晚古生代晚期(275~271Ma)。上述结果揭示,小兴安岭东风山群是由不同时代沉积岩和变形的火成岩所构成,主体形成于古生代,部分地层为新元古代晚期沉积;这些地层的物源主要来源于周边的古生代地质体和少量的前寒武纪基底残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东风山群 锆石U-PB年代学 物源 同位素
下载PDF
小兴安岭南麓马鹿冬季适宜生境评价 被引量:22
4
作者 吴文 李月辉 +5 位作者 胡远满 陈龙 李悦 李泽鸣 聂志文 陈探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29,共10页
通过2014–2015年两次冬季野外调查,将收集的79处马鹿(Cervus elaphus)出现信息作为分布点数据,选取地形、景观类型、植被特征和人类干扰4类19种因子作为环境变量,利用最大熵(maximum entropy,Max Ent)模型,分析了小兴安岭铁力林业局辖... 通过2014–2015年两次冬季野外调查,将收集的79处马鹿(Cervus elaphus)出现信息作为分布点数据,选取地形、景观类型、植被特征和人类干扰4类19种因子作为环境变量,利用最大熵(maximum entropy,Max Ent)模型,分析了小兴安岭铁力林业局辖区马鹿种群冬季潜在适宜生境分布特征和主要环境因子对马鹿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模型预测精度较高,训练集与验证集的平均AUC(area under the curve,受试工作者曲线下面积)值分别为0.949和0.958;Jackknife检验结果表明:景观类型因子对马鹿生境选择的影响较大;坡向、距大路距离、距混交林距离、距灌草地距离和距农田距离是影响马鹿生境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其综合贡献值依次为27.8%、23.9%、19.5%、15.3%和10.4%;距小路距离对马鹿分布影响较小。我们依据Max Ent模型最大约登指数,找到最佳中断点0.22作为阈值将马鹿冬季栖息地划分为适宜和不适宜两个等级,其面积分别为663.49 km^2和1,378.85 km^2,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2%和68%。马鹿的适宜生境主要分布在铁力林业局辖区的东部山地和中部林地等区域;南部地区接近铁力市区,人类活动频繁,不适宜马鹿栖息。对马鹿种群的保护管理措施提出3点建议:控制人为干扰;构建多样性景观;优先保护马鹿的潜在适宜生境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分布模型 最大熵模型 马鹿 生境适宜性 人类干扰 小兴安岭
原文传递
小兴安岭地区天然沼泽林生产力与植被碳密度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婉姝 牟长城 +1 位作者 吴云霞 徐蕊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39-44,共6页
采用样带网格调查法和标准木解析法,研究了小兴安岭地区不同类型天然森林沼泽群落的树种组成结构、径级分布、蓄积量、生物量和生产力,并估算碳密度。定量评价了该地区天然沼泽林群落的生产力现状及碳密度水平,为东北地区乃至全国森林... 采用样带网格调查法和标准木解析法,研究了小兴安岭地区不同类型天然森林沼泽群落的树种组成结构、径级分布、蓄积量、生物量和生产力,并估算碳密度。定量评价了该地区天然沼泽林群落的生产力现状及碳密度水平,为东北地区乃至全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估算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天然沼泽林均以中、小径级林木占优势;蓄积量和生物量均呈现出落叶松—藓类沼泽>落叶松—苔草沼泽>白桦沼泽>毛赤杨沼泽>落叶松—泥炭藓沼泽;生产力呈现出落叶松—藓类沼泽与落叶松—苔草沼泽相差不大,均高于毛赤杨沼泽,其次为白桦沼泽,而以落叶松—泥炭藓沼泽为最低;除落叶松—泥炭藓沼泽外,其他各沼泽林的碳密度均高于黑龙江省天然林碳密度及全国森林植被碳密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天然沼泽林 生产力 碳密度
下载PDF
小兴安岭典型温带森林土壤呼吸对强降雨的响应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博奇 牟长城 +3 位作者 邢亚娟 韩士杰 姜思领 王庆贵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7-85,共9页
森林土壤呼吸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降雨格局的变化如何响应,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小兴安岭地区原始温带森林(云冷杉红松林)为研究对象,使用SF-3000土壤气体通量自动测量系统,对雨季不同时期4次强降雨前... 森林土壤呼吸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降雨格局的变化如何响应,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小兴安岭地区原始温带森林(云冷杉红松林)为研究对象,使用SF-3000土壤气体通量自动测量系统,对雨季不同时期4次强降雨前后的土壤呼吸速率、土壤呼吸的组分和相关环境因子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表明:1)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协同影响土壤呼吸强度。降雨是影响甚至改变控制土壤呼吸(Rs)的关键环境因子,强降雨使土壤含水量激增,并对土壤温度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雨季初期强降雨对Rs的扰动作用相对较小,雨季中期强降雨可抑制Rs,在雨季结束后强降雨可促进Rs。2)在雨季不同时期的强降雨均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土壤异养呼吸(Rh)与土壤呼吸的比例(Rh/Rs),相对于土壤自养呼吸(Ra),短时极强降雨对Rh的抑制作用更强。3)加入水分修正系数c的Rs与T5、W5指数关系模型可更好的表征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不同雨季时期的强降雨均对土壤的温度敏感系数(Q10)有着显著的影响。强降雨使得土壤对水分的敏感性降低,处于雨季不同时期的土壤水分敏感性表现为:在雨季的开始和结束后,土壤呼吸的水分敏感性较高,而雨季中期的水分敏感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强降雨 土壤呼吸 云冷杉红松林
下载PDF
小兴安岭天然森林沼泽生态系统碳汇功能 被引量:13
7
作者 周文昌 牟长城 +1 位作者 刘夏 顾韩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1-75,127,共6页
为了定量评价小兴安岭森林沼泽生态系统碳汇潜力,在伊春市友好林业局岭峰林场设立了标准地,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测量土壤CO2和CH4的排放通量,调查小兴安岭5种天然森林沼泽生物量,并建立了生物量回归模型,以推测乔木净初级生产力。... 为了定量评价小兴安岭森林沼泽生态系统碳汇潜力,在伊春市友好林业局岭峰林场设立了标准地,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测量土壤CO2和CH4的排放通量,调查小兴安岭5种天然森林沼泽生物量,并建立了生物量回归模型,以推测乔木净初级生产力。研究结果表明:5种森林沼泽各类植被物种碳质量分数范围为40.2%~49.3%,毛赤杨(Alnus sibirica)沼泽、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沼泽、落叶松(Larix gmelinii)—苔草(Carex schmidtii)沼泽、落叶松—藓类(Moss)沼泽和落叶松—泥炭藓(Sphagnum spp.)沼泽植被净固碳分别为161.202、73.562、42.18、205.02、295.33 g.m-2.a-1,小兴安岭天然毛赤杨沼泽、白桦沼泽、落叶松—苔草沼泽、落叶松—藓类沼泽、落叶松—泥炭藓沼泽土壤排放的碳(包括CH4折算成的碳)分别为226.49、253.57、191.86、169.53、127.33 g.m-2.a-1,小兴安岭天然白桦沼泽、落叶松—苔草沼泽、落叶松—藓类沼泽、落叶松—泥炭藓沼泽生态系统分别是大气CO2净吸收碳汇19.99、50.323、5.491、68.00 g.m-2.a-1,毛赤杨沼泽为大气CO2净排放碳源(65.29 g.m-2.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甲烷 碳汇功能 森林沼泽 小兴安岭
下载PDF
小兴安岭铁力林业局冬季西伯利亚狍(Capreolus pygargus)的生境选择 被引量:9
8
作者 陈龙 李月辉 +4 位作者 胡远满 熊在平 吴文 李悦 问青春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1-408,共8页
为了揭示西伯利亚狍(Capreolus pygargus)的生境选择倾向,本文在小兴安岭铁力林业局布设22条样线,每条样线长1.5 km左右,于2014年11月、2015年1月和12月沿着样线共设置西伯利亚狍的利用样方105个和对照样方68个,记录样方内15个生境因子... 为了揭示西伯利亚狍(Capreolus pygargus)的生境选择倾向,本文在小兴安岭铁力林业局布设22条样线,每条样线长1.5 km左右,于2014年11月、2015年1月和12月沿着样线共设置西伯利亚狍的利用样方105个和对照样方68个,记录样方内15个生境因子特征。利用Bailey’s法判断西伯利亚狍对各生境因子的选择倾向,使用资源选择函数分析西伯利亚狍对生境因子的综合选择。结果表明,西伯利亚狍倾向选择的地形特征分别为海拔≤300 m或≥450 m、上坡位或坡度>4°;倾向选择的植被特征分别为农田或针叶林、林龄≤25 yr、郁闭度≥0.6、乔木数量≤15棵、乔木平均高<15 m、乔木平均胸径≤10 cm、灌木盖度≤0.3或草本盖度>0.2;倾向选择的食物特征为食物多;倾向选择的安全特征分别为能见度>50 m或雪深≤10 cm。影响西伯利亚狍生境综合选择的主要因子为坡向、坡度、植被类型、郁闭度、乔木数量、乔木平均高和能见度。铁力林业局西伯利亚狍喜欢农田、喜欢易于感知威胁并能够迅速逃跑的相对开阔的生境;地形特征、植被特征和安全特征是影响综合选择的主要生境特征。本研究提示,构建适宜农田林地空间配置的景观格局将成为景观尺度保护西伯利亚狍种群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狍 小兴安岭 森林景观 生境选择 资源选择函数 能见度
原文传递
Anthropogenic effect on forest landscape pattern and Cervidae habitats in northeastern China 被引量:6
9
作者 WU Wen LI Yuehui +2 位作者 HU Yuanman CHANG Yu XIONG Zaipi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9年第7期1098-1112,共15页
Species abundance and habitat distribution are two important aspects of species conservation studies and both are affected by similar environmental factors. Forest resource inventory data in 2010 were used to evaluate... Species abundance and habitat distribution are two important aspects of species conservation studies and both are affected by similar environmental factors. Forest resource inventory data in 2010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patterns of habitat for target species of Cervidae in six typical forestry bureaus of the Yichun forest area in the Lesser Xing’an Mountains, northeastern China. A 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 model was used based on elevation, slope, aspect, vegetation and age of tree. These five environmental factors were selected by boosted regression tree(BRT) analysis from 14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collected during field surveys. Changes in habitat caused by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mainly involving settlement and road factors were also considered. The results identified 1780.49 km2 of most-suitable and 1770.70 km2 of unsuitable habitat areas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 covering 16.38% and 16.29% of the entire study area, respectively. The area of most-suitable habitat had been reduced by 4.86% when human interference was taken into account, whereas the unsuitable habitat area had increased by 11.3%, indicating that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 turned some potential habitats into unsuitable ones. Landscape metrics indicated that average patch area declined while patch density and edge density increased. This suggests that as habitat becomes fragmented and its quality becomes degraded by human activities, cervid populations will be threatened with extirpation. The study helped identify the spatial extent of habitat influenced by anthropogenic interference for the local cervid population. As cervid species clearly avoid human activities,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on considering the way and intensity of human activities for habitat management as fully as pos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VIDAE boosted regression tree HABITAT SUITABILITY assessment landscape PATTERN lesser xing'an mountains
原文传递
小兴安岭低质林林冠对降水截留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会儒 李超 董希斌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0-91,105,共3页
研究了小兴安岭低质林林冠截留与林外总降雨量之间的关系。在观测时段内(2010年6月至8月)共产生降雨32次,总雨量为354.83 mm。其中小雨(10 mm以内)24次,中雨(10~25 mm)5次,大雨(25 mm以上)3次。小雨、中雨、大雨分别占总降雨量的75.00%... 研究了小兴安岭低质林林冠截留与林外总降雨量之间的关系。在观测时段内(2010年6月至8月)共产生降雨32次,总雨量为354.83 mm。其中小雨(10 mm以内)24次,中雨(10~25 mm)5次,大雨(25 mm以上)3次。小雨、中雨、大雨分别占总降雨量的75.00%、15.63%、9.37%。6月份共有5次降雨,总降雨量为22.82mm,林冠截留率为25%;7月份有16次降雨,总降雨量为205.21 mm,林冠截留率为21%;8月份有11次降雨,总降雨量为126.80 mm,林冠截留率为22%。采用3种函数模型拟合林外总降雨量与林冠截留量的关系:对数函数模型和幂函数模型R2值均较小,约为0.6左右,拟合效果不理想,而3次多项式函数模型拟合的非常好,R2达到0.975 5。当降雨量很小时,林冠截留量也很少。随着林外总降雨量的增加,低质林林冠截留量也随之增加。当降雨量超过45 mm时,林冠截留量增加趋势下降,最终达到饱和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低质林 林冠截留 函数模型
下载PDF
火干扰对小兴安岭草丛、灌丛沼泽温室气体短期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顾韩 牟长城 +1 位作者 张博文 于丽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6044-6055,共12页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火烧干扰对小兴安岭草丛、灌丛沼泽生长季CH4、CO2、N2O排放的季节变化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火干扰使草丛、灌丛沼泽生长季的平均气温和各层土壤温度提高0.1—2.0℃,水位平均下降2.7 cm。火干扰使草丛、灌...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火烧干扰对小兴安岭草丛、灌丛沼泽生长季CH4、CO2、N2O排放的季节变化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火干扰使草丛、灌丛沼泽生长季的平均气温和各层土壤温度提高0.1—2.0℃,水位平均下降2.7 cm。火干扰使草丛、灌丛沼泽样地CH4排放通量提高了56%、524.9%,CO2排放通量分别下降了57.3%、14.5%,N2O排放通量分别下降27.1%,64.9%。火烧前后草丛沼泽CH4、N2O与灌丛沼泽CO2排放通量季节性规律未发生变化。火干扰改变了草丛沼泽生长季CO2、灌丛沼泽N2O排放通量的季节性变化规律。草丛沼泽对照样地CH4排放通量与5 cm土壤温度存在显著相关性,草丛沼泽CH4排放通量与水位相关性不显著。灌丛沼泽CH4排放通量与各层土壤温度及水位均无显著相关性。草丛、灌丛沼泽对照样地土壤CO2排放通量与0—15 cm土壤温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火烧样地与0—30 cm土壤温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草丛、灌丛沼泽对照、火烧样地土壤CO2排放通量与水位极显著负相关。火干扰使草丛、灌丛沼泽CH4排放源的强度增强,CO2、N2O的排放消弱,全球温室潜势下降约为23.3%。火干扰能够减少草丛、灌丛沼泽温室气体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草丛森林沼泽、灌丛森林沼泽 温室气体排放 火干扰
下载PDF
小兴安岭马鹿粪便的分解速率
12
作者 邵雪峰 平晓莹 +4 位作者 李月圆 陈龙 聂志文 胡远满 李月辉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7-163,共7页
粪便分解速率是粪便堆在自然条件下消失所用的时间,利用粪便距离取样法估算鹿科动物种群数量,是种群数量管理研究的重要基础。为揭示高纬度温带大陆性气候条件下的鹿科动物粪便分解速率,解决在我国普遍存在的目标种相对隐蔽、种群密度... 粪便分解速率是粪便堆在自然条件下消失所用的时间,利用粪便距离取样法估算鹿科动物种群数量,是种群数量管理研究的重要基础。为揭示高纬度温带大陆性气候条件下的鹿科动物粪便分解速率,解决在我国普遍存在的目标种相对隐蔽、种群密度低、粪便分散导致的原地回访观测耗时耗力难以完成的问题,本研究在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小兴安岭范围内,选择铁力林业局建设林场为研究区,于2015年1月收集38堆马鹿(Cervus elaphus)的新鲜粪便,将这些粪便堆集中移至方便回访的一处马鹿代表性生境——阳坡针阔混交林,记录每堆粪便的原始粪粒数,之后间隔一定时间进行回访并记录每堆粪便剩余的粪粒数和各粪便堆是否分解完全,共回访8次。利用R 4.1.2中的逻辑斯蒂回归得出回归方程的截距b0和斜率b1,再利用MATLAB R2020b计算粪便分解速率。结果表明,马鹿粪便的平均分解速率为(646±53)d。本研究将粪便人工移动集中放置于一处进行观测实验,为研究低种群密度的动物粪便分解速率提供了可行途径,丰富了我国鹿科动物粪便分解速率研究,从而减小了利用粪便距离取样法估算种群数量的阻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鹿 粪便分解速率 小兴安岭 种群数量 距离取样法
下载PDF
小兴安岭地区低质林改造3a后苗木生长效果
13
作者 张泱 吕海龙 董希斌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6-120,共5页
连续3 a对小兴安岭地区低质林验样地内苗木的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率进行实地调查,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造3 a后,3种苗木的保存率无明显差异。3 a内3种苗木的生长率大小次序为:落叶松大于红松大于云杉。在带状皆伐改... 连续3 a对小兴安岭地区低质林验样地内苗木的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率进行实地调查,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造3 a后,3种苗木的保存率无明显差异。3 a内3种苗木的生长率大小次序为:落叶松大于红松大于云杉。在带状皆伐改造模式中,红松在8 m和10 m带宽的水平皆伐带内的生长效果较好;云杉在6 m和8 m带宽的垂直皆伐带内的生长效果较好;落叶松在10 m和15 m带宽的水平皆伐带内的生长效果较好。在林窗改造方式下,红松在面积为150到300 m2的林窗内生长效果较好;云杉在面积为25到100 m2的林窗内生长效果较好;落叶松在林窗内的生长状况指标均很高,生长效果都较好,无明显差异。根据苗木的生长效果为低质林改造选择合理的改造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低质林 改造模式 生长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