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祁连山活动断裂带中东段冷龙岭断裂滑动速率的精确厘定 被引量:65
1
作者 何文贵 袁道阳 +1 位作者 葛伟鹏 罗浩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137,共7页
冷龙岭活动断裂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断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祁连山断裂带中东段。根据野外考察结果认为,该断裂全新世以来活动强烈,主要表现为左旋走滑运动,并伴有正倾滑性质,断错地貌特征明显。通过高分辨率SPOT卫星数字影像和... 冷龙岭活动断裂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断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祁连山断裂带中东段。根据野外考察结果认为,该断裂全新世以来活动强烈,主要表现为左旋走滑运动,并伴有正倾滑性质,断错地貌特征明显。通过高分辨率SPOT卫星数字影像和大比例尺航空照片处理确定断层的位置,利用断错地貌测图、热释光(TL)和碳十四(14C)测年方法,厘定了冷龙岭断裂的晚第四纪滑动速率,冷龙岭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4.3±0.7)mm/a,全新世晚期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3.9±0.36)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断裂带 冷龙岭断裂 滑动速率 活动断裂
下载PDF
2022年青海门源Ms6.9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发震构造研究 被引量:40
2
作者 潘家伟 李海兵 +6 位作者 Marie-Luce CHEVALIER 刘栋梁 李超 刘富财 吴琼 卢海建 焦利青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5-231,共17页
2022年1月8日01时45分,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发生了M_(s)6.9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断裂带中西段的冷龙岭断裂附近。震后的野外现场考察表明,这次地震在海拔3500~4100 m的高原北部祁连山区形成了一系列由张裂隙、张剪裂隙... 2022年1月8日01时45分,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发生了M_(s)6.9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断裂带中西段的冷龙岭断裂附近。震后的野外现场考察表明,这次地震在海拔3500~4100 m的高原北部祁连山区形成了一系列由张裂隙、张剪裂隙、剪切裂隙、挤压鼓包和裂陷等多类型破裂雁行状组合而成的同震地表变形带,表现为左旋走滑运动性质,总长约27 km。破裂带呈NWW—SEE走向,可分为南北两支,北支沿冷龙岭断裂西段分布,南支沿托莱山断裂东端分布,与北支间隔3 km呈左阶雁行排列。根据破裂带的走向变化和阶区特征,可将破裂带分为三段:西段、中段和东段,与地表同震位移分布特征较为吻合。西段为破裂带的南支,呈N93°E走向,长约4.5 km,最大左行水平位错约85 cm;中段为北支破裂带西侧部分,主要呈N102°E走向,长约7.5 km,最大左行水平位错约3.7 m;东段为北支破裂带东侧部分,走向呈N110~120°E走向,长约15 km,最大左行水平位错约3.0 m。门源地震震级与地表破裂带分布规模和变形强度的对比,表明本次地震的震源深度较浅,可能远小于10 km深。这次门源地震的发震断裂为海原断裂带呈挤压弯曲部分的冷龙岭断裂,具有花状构造特征。由于本次地震余震向SE方向扩展,表明具有应力向东迁移趋势,因此,冷龙岭断裂东侧处在海原断裂带上1920年海原大地震与2022年门源地震之间地震空区的金强河、毛毛山和老虎山断裂未来强震危险性升高,需要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M_(s)6.9地震 同震地表破裂 左旋走滑 海原断裂带 冷龙岭断裂 发震构造 青藏高原东北缘
下载PDF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_(S) 6.9地震地表破裂考察的初步结果及对冷龙岭断裂活动行为和区域强震危险性的启示 被引量:29
3
作者 韩帅 吴中海 +1 位作者 高扬 卢海峰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5-168,共14页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_(S) 6.9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山断块内部,仪器震中位于海原活动断裂系西段的冷龙岭断裂带上,是该断裂系自1920年海原8.5级大地震后再次发生M>6.5的强震。考察结果的初步总结表明,此次门源地震产生...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_(S) 6.9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山断块内部,仪器震中位于海原活动断裂系西段的冷龙岭断裂带上,是该断裂系自1920年海原8.5级大地震后再次发生M>6.5的强震。考察结果的初步总结表明,此次门源地震产生了呈左阶斜列分布、总长度近23 km的南北两条破裂,在两者之间存在长约3.2 km、宽近2 km的地表破裂空区。南支破裂(F_(1))出现在托来山断裂的东段,走向91°,长约2.4 km,以兼具向南逆冲的左旋走滑变形为主,最大走滑位移近0.4 m。北支主破裂(F_(2))出现在冷龙岭断裂的西段,总长度近20 km,以左旋走滑变形为主,呈整体微凸向北东的弧形展布,包含了走向分别为102°、109°和118°的西、中、东三段,最大走滑位移出现在中段,为3.0±0.2 m。此外,在北支主破裂中—东段的北侧新发现一条累计长度约7.6 km、以右旋正断为主的北支次级破裂(F_(3)),累计最大走滑量约0.8 m,最大正断位移约1.5 m。综合分析认为,整个同震破裂以左旋走滑变形为主,具有双侧破裂特点,宏观震中位于北支主破裂的中段,其地表走滑位移很大可能与震源破裂深度浅有关,其中的右旋正断次级破裂可能是南侧主动盘向东运移过程中拖曳北侧块体发生差异运动所引起的特殊变形现象。印度与欧亚板块近南北向强烈碰撞挤压导致南祁连断块沿海原左旋走滑断裂系向东挤出,从而引发该断裂系中的托来山断裂与冷龙岭断裂同时发生破裂,成为导致此次强震的主要动力机制。在此大陆动力学背景下,以海原左旋走滑断裂系为主边界的祁连山断块及其周边的未来强震危险性需得到进一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M_(S)6.9地震 冷龙岭断裂 同震地表破裂带 海原左旋走滑断裂系统 祁连山断块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冷龙岭断裂全新世左旋滑动速率 被引量:26
4
作者 郭鹏 韩竹军 +1 位作者 姜文亮 毛泽斌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3-341,共19页
冷龙岭断裂是青藏高原东北缘1条重要的左旋走滑断裂,断裂滑动速率对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形变的动力学研究以及认识断裂的活动习性和地震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冷龙岭断裂的滑动速率仍然存在较大争议,被限定在3~24mm/a一个较为宽泛... 冷龙岭断裂是青藏高原东北缘1条重要的左旋走滑断裂,断裂滑动速率对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形变的动力学研究以及认识断裂的活动习性和地震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冷龙岭断裂的滑动速率仍然存在较大争议,被限定在3~24mm/a一个较为宽泛的范围内。文中以青海省门源县他里花沟上游走滑断裂断错地貌现象较为典型的牛头沟地区(37.440 2°N,102.094 0°E)和柴陇地区(37.447 3°N,102.063 0°E)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地基LiDAR获取的高分辨率DEM和高精度Google Earth卫星影像对断错地貌进行了位错演化模式分析和位错量的恢复测量,结合地貌面上开挖地层探坑和剥离新鲜地层剖面上的年代样品采集与测试,确定了断错地貌面的废弃年代。在牛头沟地区和柴陇地区得到的滑动速率分别为(6.4±0.7)mm/a和(6.6±0.3)mm/a,2个研究地区获得的结果存在较好的一致性。考虑到滑动速率的误差范围,认为冷龙岭断裂全新世以来的左旋滑动速率为(6.4±0.7)mm/a,该滑动速率介于前人采用地质方法获得的结果中间,也在In SAR得到的滑动速率4.2~8mm/a范围内,但比GPS速率((4.0±1.0)mm/a)稍大。祁连-海原断裂带弧形分布的晚第四纪滑动速率在冷龙岭地区达到最大,青藏高原东北缘在该地区最强烈的隆升也从1个侧面证实了冷龙岭断裂在调节青藏高原相对于戈壁-阿拉善地块向E运动方面所处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龙岭断裂 滑动速率 全新世 青藏高原东北缘
下载PDF
利用大地电磁技术揭示2016年1月21日青海门源M_S6.4地震隐伏地震构造和孕震环境 被引量:24
5
作者 赵凌强 詹艳 +4 位作者 孙翔宇 郝明 祝意青 陈小斌 杨皓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088-2100,共13页
2016年1月21日01时13分在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发生了MS6.4地震,震中位置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祁连造山带内的祁连-海原断裂带冷龙岭断裂部分附近,震源深度约11.4km,震源机制解显示该次地震为一次纯逆冲型地震.我们于2015年7-8月期间完... 2016年1月21日01时13分在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发生了MS6.4地震,震中位置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祁连造山带内的祁连-海原断裂带冷龙岭断裂部分附近,震源深度约11.4km,震源机制解显示该次地震为一次纯逆冲型地震.我们于2015年7-8月期间完成了跨过祁连造山带紧邻穿过2016年1月21日青海门源MS6.4地震震中区的大地电磁探测剖面(DKLB-M)和古浪地震大地电磁加密测量剖面(HYFP).本文对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先进的数据处理和反演工作,获得了二维电性结构图.结合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最新获得的相对于欧亚板块2009-2015年GPS速度场分布特征,1月21日门源MS6.4地震主震与余震分布特征以及其他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等,探讨了门源MS6.4地震的发震断裂,断裂带空间展布、延伸位置,分析了门源MS6.4地震孕震环境与地震动力学背景等以及祁连山地区深部构造特征等相关问题.所获结论如下:2016年门源MS6.4地震震源区下存在较宽的SW向低阻体,推测冷龙岭断裂下方可能形成了明显的力学强度软弱区,这种力学强度软弱区的存在反映了介质的力学性质并促进了地震蠕动、滑移和发生;冷龙岭北侧断裂可能对门源MS6.4地震主震和余震的发生起控制作用,而该断裂为冷龙岭断裂在青藏高原北东向拓展过程中产生的伴生断裂,表现出逆冲特征;现今水准场、重力场、GPS速度场分布特征以及大地电磁探测结果均表明祁连-海原断裂带冷龙岭断裂部分为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最为明显的一条边界断裂,受控于青藏高原北东向拓展和阿拉善地块的阻挡作用,冷龙岭断裂附近目前正处于青藏高原北东向拓展作用最强烈、构造转化最剧烈的地区,这种动力学环境可能是门源MS6.4地震发生的最主要原因,与1927年古浪MS8.0地震和1954年民勤MS7.0地震相似,2016年门源MS6.4地震的发生同样是青藏高原北东向拓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6年门源MS6.4地震 大地电磁 冷龙岭断裂 冷龙岭北侧断裂 孕震环境
下载PDF
2022年青海门源Mw 6.6地震的发震断层及孕震构造模式 被引量:14
6
作者 冯万鹏 何骁慧 +3 位作者 张逸鹏 房立华 Sergey Samsonov 张培震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4-270,共17页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盆地北缘发生Mw 6.6地震,震源机制反演表明此次地震属于左旋走滑事件.震后10 d内,近600个余震被检测到,最大余震为M 5.1级.此次地震发生在祁连-海原左旋走滑断裂系统的冷龙岭段,该断裂段全长127 km,由古地震研究确...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盆地北缘发生Mw 6.6地震,震源机制反演表明此次地震属于左旋走滑事件.震后10 d内,近600个余震被检测到,最大余震为M 5.1级.此次地震发生在祁连-海原左旋走滑断裂系统的冷龙岭段,该断裂段全长127 km,由古地震研究确定的特征地震大小在Mw 7.3~7.5.为了更为全面理解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以及当地孕震模式,我们分析了地震波形,获取了主震和17个Ms≥3.0余震的震源机制与矩心深度.利用升、降轨道SAR数据获取的像元偏移数据和同震干涉相位(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确定了两条地表破裂带的位置,并利用InSAR数据反演了主震的滑动模型.研究发现,此次地震破裂带对应于冷龙岭断裂西段和托莱山断裂的阶区,发震断层存在3个形变中心,最大滑动量约为4 m,出现在冷龙岭断裂上,形变中心深度为4 km.滑动模型显示释放了累计能量~1.58×1019 Nm,约合矩震级Mw 6.68,与本文利用地震学方法得到的Mw 6.58接近.结合区域活动构造特征、1986和2016年两次门源地震的位置及震源机制,推断祁连-海原断裂非对称花状构造结构可能是祁连山地区一种重要的应变卸载模式.同震滑动驱动下的库仑应力变化分析显示72.2%的余震分布符合同震触发效应.考虑到当前余震主要向东南扩展,库仑应力升高的破裂区西南部仍存在相对较高的地震风险,需要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地震 冷龙岭断裂 震源机制 花状构造 同震形变
原文传递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_(S)6.9地震的同震地表破裂特征 被引量:15
7
作者 梁宽 何仲太 +2 位作者 姜文亮 李永生 刘泽民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56-278,共23页
2022年1月8日1时45分,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发生M_(S)6.9地震,震中(37.77°N,101.26°E)位于祁连-海原断裂带冷龙岭断裂的西段,震源深度为10km。地震发生后,通过解译高分7号卫星的震后影像,快速确定了同震地表破裂带的主... 2022年1月8日1时45分,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发生M_(S)6.9地震,震中(37.77°N,101.26°E)位于祁连-海原断裂带冷龙岭断裂的西段,震源深度为10km。地震发生后,通过解译高分7号卫星的震后影像,快速确定了同震地表破裂带的主体破裂区位置,并第一时间进入震中现场开展野外地表破裂调查工作,获取同震地表破裂带精确分布位置、破裂长度、破裂特征、同震位错量等关键信息。根据震后遥感影像解译和现场调查结果可知,此次门源M_(S)6.9地震的地表破裂带由位于NWW向冷龙岭断裂西段和近EW向托莱山断裂东端的2段破裂带组成,走向分别为291°和86.9°,延伸长度分别约为26km和3.5km。地表破裂主要是由张裂隙、张剪裂隙、挤压鼓包和震陷等多类型破裂呈雁列状组合而成,总体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局部兼有逆冲性质,最大同震左旋位错为2.77m。综合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现场调查、InSAR反演的震源机制和断层破裂模型、余震精定位等结果,确定门源M_(S)6.9地震发生于托莱山断裂与冷龙岭断裂在深部的交会位置,主要发震构造是冷龙岭断裂的西段(走向为112°,倾角为88°),其西侧的托莱山断裂东端同时发生破裂。1986年M_(S)6.4地震、2016年M_(S)6.4地震以及2022年M_(S)6.9地震皆发生于冷龙岭断裂的西段,短时间内发生的3次6级以上强震,说明该地区仍为应力和形变积累区域,仍具有发生特大地震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_(S)6.9地震 地表破裂带 发震构造 冷龙岭断裂 托莱山断裂
下载PDF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_(S)6.9地震孕震环境和冷龙岭断裂分段延展特征 被引量:15
8
作者 赵凌强 孙翔宇 +4 位作者 詹艳 杨海波 王庆良 郝明 刘雪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36-1546,共11页
2022年1月8日1时45分,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北纬37.77°,东经101.26°)发生6.9级地震,发震断裂为祁连—西海原断裂冷龙岭段(以下简称冷龙岭断裂),这是冷龙岭断裂继2016年1月21日M_(S)6.4地震之后发生的又一次破坏性中强地震.本... 2022年1月8日1时45分,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北纬37.77°,东经101.26°)发生6.9级地震,发震断裂为祁连—西海原断裂冷龙岭段(以下简称冷龙岭断裂),这是冷龙岭断裂继2016年1月21日M_(S)6.4地震之后发生的又一次破坏性中强地震.本文在三条跨过冷龙岭断裂不同区段的大地电磁剖面数据三维反演出的电性结构约束下,解译出该断裂不同区段的深部延展特征,并进一步探讨2022年门源M_(S)6.9地震动力学模式和孕震构造模型.冷龙岭断裂整体上表现为延伸至下地壳的大型高低阻电性边界带的特征,符合以往大地电磁探测结果约束的大型走滑断裂带的电性结构特点.2016年门源M_(S)6.4地震和2022年门源M_(S)6.9地震均发生在冷龙岭附近的高低阻体边界带并靠近高阻一侧.冷龙岭断裂西段构造较为复杂,主断裂为近直立的电性边界带,北侧的肃南—祁连断裂和民乐—大马营断裂是其伴生断裂并分担了逆冲分量,断裂中东段表现为单一向南倾向的电性边界带.冷龙岭断裂自西向东运动性质存在着以走滑为主向逆冲兼具走滑转变的趋势,这与2022年M_(S)6.9地震和2016年M_(S)6.4地震两次地震显示出不同发震机制相符合.结合研究区GPS和精密水准场资料分析,冷龙岭断裂是青藏高原北东向挤压扩展应力转化为南东向迁移和逃逸的核心区域,这种应力方向转变导致冷龙岭断裂发生强烈左旋走滑作用是发生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_(S)6.9地震的动力学来源.随着青藏高原北东向推挤作用的持续进行以及冷龙岭断裂在南北两侧表现为重要物性差异带的特点,判断该断裂未来依旧是强震孕育风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M_(S)6.9地震 大地电磁三维反演 冷龙岭断裂 孕震模式 古浪推覆体
下载PDF
2022年青海门源M_(S)6.9地震地表破裂特征的初步调查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盖海龙 李智敏 +1 位作者 姚生海 李鑫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38-255,共18页
北京时间2022年1月8日01时45分,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境内发生M_(S)6.9地震,震源深度10km,震中位于青藏高原中北部的祁连-柴达木次级地块的北部、托莱山断裂带和冷龙岭断裂带的交会部位。此次地震是进入2022年以来全球震... 北京时间2022年1月8日01时45分,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境内发生M_(S)6.9地震,震源深度10km,震中位于青藏高原中北部的祁连-柴达木次级地块的北部、托莱山断裂带和冷龙岭断裂带的交会部位。此次地震是进入2022年以来全球震级最大的一次地震,也是青海省境内继2021年5月22日玛多M_(S)7.4地震后又一次6.0级以上地震,同时也是继1986年8月26日和2016年1月21日2次门源6.4级地震之后该地区发生的震级最高、地表破裂最长的地震事件。在综合分析震源参数、余震分布的基础上,我们第一时间对同震地表破裂进行了野外考察。初步调查表明,此次门源M_(S)6.9地震的地表破裂带长度>22km,由北支主破裂和南支次级破裂组成。其中,北支主破裂带沿广义海原断裂带中段的冷龙岭断裂西段分布,长度>18km,主体呈295°走向,最大同震水平位错位于中部硫磺沟一带(37.799°N,101.2607°E),水平最大位错量约3.1m,向两端逐渐衰减;南支的次级破裂分布在广义海原断裂带中西段的托莱山断裂东段局部段上,长约4km,呈275°走向,水平位错约1.0m,构成与主破裂带西段左阶斜列的次级分支破裂。南、北2支破裂段之间以拉张阶区斜列。整个地表破裂主要由线性剪裂隙、斜列张裂隙和张剪裂隙、挤压鼓包等多种构造类型组合而成。同震地表破裂具有典型的左旋走滑运动性质,同时兼有逆冲分量,最大垂直位错为0.8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M_(S)6.9地震 同震地表破裂 左旋走滑 冷龙岭断裂 青藏高原
下载PDF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_(S)6.9地震地表破裂带特征与发震机制 被引量:8
10
作者 袁道阳 谢虹 +10 位作者 苏瑞欢 李智敏 文亚猛 司国军 薛善余 陈干 刘炳旭 梁淑敏 彭慧 段磊 魏拾其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9-244,共16页
2022年1月8日01时45分,在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N37.77°,E101.26°)发生了M_(S)6.9地震,震源深度约10 km.震后现场考察确认,本次地震震中位于祁连—海原断裂带中段的冷龙岭断裂与托勒山断裂之间的构造转换部位,上述断裂均为全新... 2022年1月8日01时45分,在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N37.77°,E101.26°)发生了M_(S)6.9地震,震源深度约10 km.震后现场考察确认,本次地震震中位于祁连—海原断裂带中段的冷龙岭断裂与托勒山断裂之间的构造转换部位,上述断裂均为全新世活动的左旋走滑断裂.地震形成了两条地表破裂带,总长度约31 km.其中,北侧主破裂带主要沿冷龙岭断裂西段分布,东起硫磺沟脑,向西穿过道沟,至下大圈沟止,长度约22 km,野外测量并经无人机高分辨率影像校核后,最大水平位错量约2.6±0.3 m,并向两端逐渐衰减,宏观震中位于硫磺沟大拐弯至道沟以东一带.南西侧的次级破裂带分布在托勒山断裂东段上,东自大圈窝,断续向西过羊肠子沟,至大西沟止,长度约9 km,最大水平位错量约1.0±0.1 m,二者之间呈左阶斜列,最小阶距约1.0 km.本次地震地表破裂习性以左旋走滑为主略具逆冲分量,各次级破裂呈左旋左阶拉张或左旋右阶挤压的雁列式组合,形成了典型的走滑断错地貌,如左旋断错纹沟、河床、牧区铁丝网围栏、道路路基、车辙、便道和动物脚印等,同时还形成了典型的挤压脊或鼓包、张性裂隙和断层陡坎等,其走滑破裂样式典型而丰富.综合本次地震地表破裂展布和余震活动所反映的深部构造特征表明,其发震构造应以冷龙岭断裂西段为主,托勒山断裂东段参与,在其构造转换部位形成不连续的Y字型分叉的地震地表破裂图像.这次地震是继1986年门源M_(S)6.4和2016年门源M_(S)6.4地震沿冷龙岭北侧次级断裂活动之后,发生在冷龙岭主干活动断裂带上的一次强烈地震,未来应重点关注祁连—海原断裂带尤其是西段的大震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M_(S)6.9地震 冷龙岭断裂 托勒山断裂 地震地表破裂带 左旋走滑 发震构造
下载PDF
2022门源M_(S)6.9地震地表破裂带震害特征调查 被引量:11
11
作者 薛善余 谢虹 +3 位作者 袁道阳 李智敏 苏瑞欢 文亚猛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58-467,共10页
2022年1月8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发生M_(S)6.9地震,震中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祁连—海原断裂带的冷龙岭断裂和托勒山断裂构造转换区域(37.77°N,101.26°E)。震后野外现场考察结果表明,此次地震形成的同震地表破裂... 2022年1月8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发生M_(S)6.9地震,震中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祁连—海原断裂带的冷龙岭断裂和托勒山断裂构造转换区域(37.77°N,101.26°E)。震后野外现场考察结果表明,此次地震形成的同震地表破裂带总长度约为26 km,整体走向NWW向,破裂性质以左旋走滑局部逆冲为主。断层错动造成的破坏形式以雁列式组合的张裂隙、张剪裂隙、挤压鼓包、断层陡坎等为主。其中,道河至硫磺沟段地表破裂最为强烈,规模大且连续性好,造成的震害最为显著,地表破裂规模向东、西两端逐渐衰减。破裂带穿过区域内多条河流,造成显著的冰面破裂变形,并沿河岸形成一系列的边坡崩塌、滚石等地质灾害。综合破裂带及震害规模分析,宏观震中位于道河至硫磺沟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2门源6.9级地震 同震地表破裂 地震地质灾害 冷龙岭断裂
下载PDF
2016年1月21日青海门源Ms6.4地震震源机制解及发震构造初步探讨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晓峰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57-661,共5页
采用CAP(Cut and Paste)方法反演了2016年1月21日青海门源MS6.4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其最佳双力偶解节面I走向339°,倾角49°,滑动角111°:节面Ⅱ走向129°,倾角45°,滑动角68°,矩震级MW5.92,矩心震源深度约为9km... 采用CAP(Cut and Paste)方法反演了2016年1月21日青海门源MS6.4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其最佳双力偶解节面I走向339°,倾角49°,滑动角111°:节面Ⅱ走向129°,倾角45°,滑动角68°,矩震级MW5.92,矩心震源深度约为9km,地震破裂类型为逆冲型地震。结合余震序列展布及震区的活动构造特征,判定发震断层面为节面I,推测此次地震的发震断裂为冷龙岭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地震 CAP方法 震源机制解 冷龙岭断裂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1A的2016年青海门源MW5.9地震发震构造特征 被引量:7
13
作者 郑博文 龚文瑜 +4 位作者 温少妍 张迎峰 单新建 宋小刚 刘云华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72-882,共11页
文中以Sentinel-1A升、降轨为数据源,利用"二轨法"获取门源地震的同震形变场,结果显示门源地震以抬升形变为主,其抬升形变值明显大于沉降形变值,升、降轨抬升区最大视线向形变分别为6cm、8cm。同时基于Okada位错模型,构建不... 文中以Sentinel-1A升、降轨为数据源,利用"二轨法"获取门源地震的同震形变场,结果显示门源地震以抬升形变为主,其抬升形变值明显大于沉降形变值,升、降轨抬升区最大视线向形变分别为6cm、8cm。同时基于Okada位错模型,构建不同倾向断层模型,以升、降轨形变场数据为约束联合反演得到此次地震的断层滑动分布及震源参数,最佳断层模型参数分别为:倾角43°,走向128°,平均滑动角85°,最大滑动量为0.27m,反演矩张量约为1.13×1018N·m,矩震级达M_W5.9。结合震源机制解、余震精定位结果和区域构造背景,综合分析认为,门源地震的发震构造可能为SW倾向的民乐-大马营断裂,震源性质为以逆冲为主,兼具微量左旋走滑特征;本次地震是青藏高原向NE方向推挤生长的大背景下,冷龙岭断裂附近的1次局部应力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地震 民乐-大马营断裂 发震断层 冷龙岭断裂 滑动分布
下载PDF
2016年1月21日青海门源M6.4地震发震构造模式 被引量:8
14
作者 雷东宁 刘杰 +2 位作者 刘姝妹 何玉林 乔岳强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7-120,共14页
2016年1月21日门源M6.4地震发生在祁连山—河西走廊构造带内,该构造带历史上曾发生多次强震,其中较为重要的2次地震为1927年古浪8级地震及1986年门源M6.4地震。这次地震的发震断面及发震构造模式研究较少,前人的研究仅基于地震地质、遥... 2016年1月21日门源M6.4地震发生在祁连山—河西走廊构造带内,该构造带历史上曾发生多次强震,其中较为重要的2次地震为1927年古浪8级地震及1986年门源M6.4地震。这次地震的发震断面及发震构造模式研究较少,前人的研究仅基于地震地质、遥感及震源机制解结果等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仍有待深入分析。文中基于这次地震的等烈度线、余震空间分布、震中区地震地质等资料,对地震的发震构造环境及发震构造进行了解析。同时,利用已有资料计算了1986年M6.4地震及1927年古浪8级地震在2016年门源M6.4地震2个节面上产生的库仑应力变化。结果表明,2次地震在2016年门源M6.4地震2个节面上产生的库仑应力存在差异,节面Ⅱ上产生了应力加载,节面I上产生应力卸载或延迟,个别节面应力触发值接近或达到0.01MPa的阈值。结合等震线、余震空间分布、震中区地震构造资料及2次地震在2016年门源M6.4地震节面I、节面Ⅱ上产生的库仑应力变化存在的差异,综合确定了这次地震的发震断面可能为节面Ⅱ。通过分析前人的区域浅层及深部地球物理资料,初步建立了2016年门源M6.4地震的发震构造模式,认为这次地震为发生在走滑断裂系上的逆冲破裂,剖面上表现为上缓下陡的正花状构造,是走滑断裂系发生逆冲型破裂地震的可能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M6.4地震 发震构造 冷龙岭断裂 古浪8级地震 应力触发 正花状构造
下载PDF
结合野外考察的2022年门源M_(S)6.9地震地表破裂带的高分七号影像特征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辽 谢虹 +5 位作者 袁道阳 李智敏 薛善余 苏瑞欢 文亚猛 苏琦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1-421,共21页
2022年1月8日,青海省门源县发生了M_(S)6.9地震。为及时全面了解地震同震地表破裂带的空间分布并准确判定发震构造,文中通过对震后高分七号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判读,综合野外考察核实,获得了门源M_(S)6.9地震同震地表破裂带的展布情况,并... 2022年1月8日,青海省门源县发生了M_(S)6.9地震。为及时全面了解地震同震地表破裂带的空间分布并准确判定发震构造,文中通过对震后高分七号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判读,综合野外考察核实,获得了门源M_(S)6.9地震同震地表破裂带的展布情况,并识别出多种典型的同震破裂地貌,总结了多种同震地貌的影像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地震产生了2条主要的地表破裂带,呈左阶斜列展布。北支主破裂带分布于冷龙岭断裂西段,长约22km,走向100°N~120°E;南支次级破裂带分布在托莱山断裂东段的局部段上,长约4km,走向为N90°E,2条破裂带总长约26km;沿破裂带形成了一系列典型左旋走滑同震地貌,如张裂隙、张剪裂隙、挤压脊、挤压鼓包、左旋纹沟、左旋断错路基等;在此基础上,文中还对冷龙岭地区典型左旋地貌的累积位错进行了测量,并与前人的测量结果作对比研究,得到了较为准确的测量结果。文中基于高分影像对断裂沿线典型的断错地貌开展研究,不仅可为高分七号卫星数据的地质应用积累实例,所得结果也可为未来构造地貌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2年门源地震 高分七号 地表破裂特征 冷龙岭断裂 托莱山断裂
下载PDF
基于高精度地基LiDAR技术的活动断层错断地貌研究——以冷龙岭活动断裂带为例 被引量:7
16
作者 康帅 张景发 +2 位作者 崔效峰 姜文亮 焦其松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1-71,共11页
高精度地形测量是活动断裂带定量研究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强震活动形成的错断地貌进行测量分析,可以估算断层位移,分析断层破裂的历史过程,揭示强震复发特征。激光雷达测距技术(LiDAR)为研究断层破裂特征提供了重要手段。选取青藏高原东... 高精度地形测量是活动断裂带定量研究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强震活动形成的错断地貌进行测量分析,可以估算断层位移,分析断层破裂的历史过程,揭示强震复发特征。激光雷达测距技术(LiDAR)为研究断层破裂特征提供了重要手段。选取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冷龙岭活动断裂为研究目标,利用地基LiDAR对一些典型错断地貌进行了测量,并就地基LiDAR构建活动断层三维错断地貌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测量得到的点云数据进行点云匹配、镶嵌、植物滤除以及不规则三角网建模处理,得到了0.05m空间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划分了地貌单元,识别了断层陡坎与断层错断冲沟等地貌,实现了对断裂微地貌形态的高清晰度三维再现,并据此揭示了沿断裂带存在的多次地震事件,断裂主要表现为左旋走滑活动,并具有微小的倾滑运动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龙岭断裂 点云数据 不规则三角网 数字高程模型
下载PDF
Gravity variations before the Menyuan Ms6.4 earthquake 被引量:3
17
作者 Weifeng Liang Guoqing Zhang +5 位作者 Yiqing Zhu Yunma Xu Shusong Guo Yunfeng Zhao Fang Liu Lingqiang Zhao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6年第4期223-229,共7页
In order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vity variation and Menyuan Ms6.4 earth- quake, gravity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mid-eastern of Qilian Mountain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2012-2015 relative gravity da... In order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vity variation and Menyuan Ms6.4 earth- quake, gravity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mid-eastern of Qilian Mountain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2012-2015 relative gravity datase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gravity changes in mid-eastern of Qilian Mountain increased gradually, while gravity changes around Menyuan remarkably. Besides, great positive-negative gravity changing gradients appeared along the Lengiongling Fault which was located at the north of Menyuan, and the 2016 Menyuan Ms6.4 earthquake occurred near the junction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gravity chan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d-eastern of Qilian Mountain Gravity changes Menyuan Ms6.4 earthquake lenglongling fault Hexi
下载PDF
利用高分影像识别门源M_(S)6.9地震地表破裂带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璐 刘兴旺 +3 位作者 张波 何文贵 朱俊文 蔡艺萌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40-449,共10页
北京时间2022年1月8日,青海省门源县发生了M_(S)6.9地震,震中位于冷龙岭断裂西端与托莱山断裂过渡区。地震发生后,文章利用亚米级分辨率的高分7号卫星影像对本次地震产生的地震破裂带进行详细解译,并与野外调查结果进行对比,获得此次地... 北京时间2022年1月8日,青海省门源县发生了M_(S)6.9地震,震中位于冷龙岭断裂西端与托莱山断裂过渡区。地震发生后,文章利用亚米级分辨率的高分7号卫星影像对本次地震产生的地震破裂带进行详细解译,并与野外调查结果进行对比,获得此次地震地表破裂带分布及组合特征。结果显示,此次地震形成两条破裂带,长度分别约21 km和5 km,分别沿冷龙岭断裂西段和托莱山断裂东段展布。地震破裂带由一系列雁列式地震裂缝、挤压鼓包及拉张凹陷组成,破裂带组合特征反映出发震断裂明显的左旋走滑特征,但利用影像并未识别出同震位错等定量数据。在此基础上,文章对比冷龙岭断裂东段存在的历史地震破裂带,讨论了冷龙岭断裂未来地震危险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地震 地表破裂带 冷龙岭断裂 高分影像
下载PDF
2022年门源M_(S)6.9地震前断层活动及应力状态的数值模拟
19
作者 李媛 杨周胜 +2 位作者 庞亚瑾 梁洪宝 刘峡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86-1308,共23页
2022年1月8日门源M_(S)6.9地震是继1986年和2016年2次门源M_(S)6.4地震后,冷龙岭断裂西段再次发生的M_(S)>6强震。为探讨此次门源M_(S)6.9地震前近震区的断层运动、应力状态和强震多发的孕震环境,文中以地震前1991—2015期和2017—2... 2022年1月8日门源M_(S)6.9地震是继1986年和2016年2次门源M_(S)6.4地震后,冷龙岭断裂西段再次发生的M_(S)>6强震。为探讨此次门源M_(S)6.9地震前近震区的断层运动、应力状态和强震多发的孕震环境,文中以地震前1991—2015期和2017—2021期GPS速度场作为边界约束,通过建立精细的三维黏弹性有限元动力学模型,计算分析了祁连山构造区在长期的构造运动环境下应力积累的基本格局,区域内断层的长期滑动速率、应力累积速率,以及这些量值在门源M_(S)6.9地震前约5a的变化特征。1991—2015期的计算结果显示:门源M_(S)6.9近震区长期受到NE-SW向挤压和NW-SE向拉张的应力场作用,最大剪应力积累比周围区域快,应力积累整体上以促进NWW向断层的挤压和走滑运动为主;与周围断层段相比,受几何拐折形态影响,冷龙岭断裂西段的滑动速率偏低,断层剪切应力的累积速率较高,发震断层上运动的亏损与应力的快速积累有利于孕育走滑型地震。2017—2021期相对于1991—2015期的增量结果显示,在临近地震约5a的时段内,冷龙岭断裂西段走滑速率进一步减小,断层的剪应力累积速率显著增高,利于促进走滑型地震的发生。冷龙岭断裂西段具有较强的动力学背景和有利的强震发生条件,未来依然存在发生强震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M_(S)6.9地震 冷龙岭断裂 有限元模拟 断层运动 应力
下载PDF
2022年青海门源M_(W)6.6地震发震构造——来自InSAR和高分影像约束 被引量:3
20
作者 许光煜 徐锡伟 +4 位作者 易亚宁 温扬茂 王启欣 李康 任俊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704-4724,共21页
2022年1月8日,在青海省门源县海原断裂带冷龙岭断裂西段和托莱山断裂东端发生了M_(W)6.6地震,发育了明显地震地表破裂带.本文基于欧空局哨兵1号雷达影像,利用InSAR技术获取了门源地震的同震形变场,升降轨InSAR同震视线向位移表现出相反... 2022年1月8日,在青海省门源县海原断裂带冷龙岭断裂西段和托莱山断裂东端发生了M_(W)6.6地震,发育了明显地震地表破裂带.本文基于欧空局哨兵1号雷达影像,利用InSAR技术获取了门源地震的同震形变场,升降轨InSAR同震视线向位移表现出相反的形变特征,量级达到~60 cm左右,同震形变存在非对称性分布特征,结合高分7号观测解译了近断层地表形变.利用InSAR观测反演获得了发震断层参数及详细滑动分布,计算了同震库仑应力变化,并对发震构造及震中区域未来地震危险性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门源地震至少有两条断裂发生了破裂,主断层对应冷龙岭断裂西段,InSAR确定的最优断层模型显示主断层东段存在沿走向变化特征,西段则在地质解译断层基础上向西延伸,次断层对应地质解译的托莱山断裂东端,两个断裂组成一个平躺的Y型分布.断层最大滑动量约为~3.7 m,断层浅部存在滑动,表明该地震破裂到了地表,地表破裂长度约19 km.主断层滑动主要集中在0~9 km深度范围;次断层滑动主要集中在0~4 km深度范围,InSAR确定的矩震级为M_(W)6.6.库仑应力变化结果显示民乐—大马营断裂、托莱山断裂和冷龙岭断裂中段(即1927年古浪地震未破裂段)未来地震危险性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门源M_(W)6.6地震 同震滑动分布 INSAR 冷龙岭断裂 托莱山断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