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七号构造油气成藏过程与模式
被引量:
21
1
作者
李宏义
汤良杰
+1 位作者
姜振学
罗群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7-272,共6页
本文在对冷湖七号油气成藏条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构造发育史与烃源岩生、排烃史,结合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了冷湖七号构造油气藏形成期次和过程,总结了东、西2个构造高点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冷七1井N2^1层包裹体主...
本文在对冷湖七号油气成藏条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构造发育史与烃源岩生、排烃史,结合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了冷湖七号构造油气藏形成期次和过程,总结了东、西2个构造高点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冷七1井N2^1层包裹体主要为含烃盐水包裹体和气态烃有机包裹体,其均一温度明显分为60-70℃和110-130℃两个峰值区,对应地质时间分别为N2^1-N2^2时期和N2末-现今。结合源岩生、排烃史和构造演化史分析表明N2^1-N2^2时期为冷湖七号油气成藏的主要时期;②冷湖七号东高点N2^1气藏形成机理与模式为:断控同生隆起-单源供烃-不整合、断裂输导-浮力驱动-次生型断裂遮挡油气成藏模式;西高点E3油藏形成机理与模式为:同生隆起-双源供烃-不整合、断裂输导-浮力驱动-残留型原生油藏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北缘
冷湖七号
成藏期次
成藏过程
包裹体
均一温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七号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沉积-成岩特征
被引量:
3
2
作者
潘世乐
蒋赟
+4 位作者
朱文军
刘振宇
王晔桐
孙国强
张顺存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3-404,共12页
综合岩石学、矿物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等研究方法,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七号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E_(3)^(2))碎屑岩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沉积微相以及沉积环境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冷湖七号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碎屑岩以长石质岩屑...
综合岩石学、矿物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等研究方法,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七号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E_(3)^(2))碎屑岩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沉积微相以及沉积环境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冷湖七号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碎屑岩以长石质岩屑砂岩为主,其次为岩屑质长石砂岩;孔隙类型多为原生粒间孔和粒间溶蚀孔,胶结物多为方解石;黏土矿物含量平均为15.0%,伊利石含量较高,绿泥石与伊/蒙混层含量次之,成岩环境为碱性环境。碱性成岩环境有利于成岩阶段早期绿泥石包膜和方解石胶结物的形成,前者增加了岩石的机械强度,抑制了硅质胶结作用,有利于原生粒间孔隙的保存;后者含量小于12%时,有利于后期酸性流体介入,发生溶蚀作用而形成一定量的次生溶孔,从而对储层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冷湖七号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远砂坝等砂体,优质储层发育于远砂坝以外的砂体中,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高。元素硼、“相当硼”含量和钴元素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沉积水体为陆相淡水—半咸水,水体深度整体较浅,水动力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矿物
主、微量元素
沉积—成岩环境
下干柴沟组
冷湖七号地区
原文传递
柴北缘冷湖七号地区碳酸盐胶结物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
7
3
作者
王晔桐
孙国强
+2 位作者
杨永恒
秦彩虹
李艳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5-56,共12页
碳酸盐胶结物是碎屑岩储层中最常见的胶结物类型,其形成环境、物质来源、反映的成岩温度对储层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柴北缘冷湖七号下干柴沟组砂岩碳酸盐胶结物进行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分析,研究区下干柴沟组砂岩碳酸盐胶结物...
碳酸盐胶结物是碎屑岩储层中最常见的胶结物类型,其形成环境、物质来源、反映的成岩温度对储层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柴北缘冷湖七号下干柴沟组砂岩碳酸盐胶结物进行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分析,研究区下干柴沟组砂岩碳酸盐胶结物包含方解石、含铁方解石、铁方解石和白云石等4种类型。碳同位素(δ13CPDB)和氧同位素(δ18OPDB)值分别为-8.81‰^-3.51‰和-8.77‰^-17.36‰,平均值分别为-5.33‰及-13.50‰;利用碳同位素和氧同位素计算出古盐度值和古温度值分别为113.61~102.85和63.03~123.06℃,平均值分别为109.66及94.47℃。反映出研究区下干柴沟组所处成岩阶段为早成岩阶段B期——中成岩阶段A期,形成过程受到有机质脱羧基作用影响,成岩环境偏酸性,成岩流体来自碎屑的析出水和大气淋滤淡水。储层物性除了受成岩环境和温度的影响外,与碳酸盐胶结物含量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随着碳酸盐胶结物含量的增加,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胶结物
同位素
下干柴沟组
冷湖七号
储层物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柴北缘冷湖七号下干柴沟组上段古气候及物源分析
被引量:
6
4
作者
潘世乐
蒋赟
+3 位作者
康健
陈波
张顺存
孙国强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92-1304,共13页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柴北缘)冷湖七号下干柴沟组上段(E_(3)^(2))岩心样品中主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分析,结合钻井岩心的观测、薄片鉴定及扫描电镜厘清了研究区古气候演化历史和源区构造背景。黏土矿物分析结果显示冷湖七号砂岩呈高伊利...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柴北缘)冷湖七号下干柴沟组上段(E_(3)^(2))岩心样品中主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分析,结合钻井岩心的观测、薄片鉴定及扫描电镜厘清了研究区古气候演化历史和源区构造背景。黏土矿物分析结果显示冷湖七号砂岩呈高伊利石、较高伊蒙混层和绿泥石、少蒙脱石,缺失高岭石的分布特点,主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氧化物含量变化较大,整体表现为高Na^(+)、K^(+)和低Mg/Ca、TiO_(2)、Al_(2)O_(3)/MgO的特征,表明下干柴沟组上段沉积环境变化相对频繁,整体处于寒冷干旱的碱性环境。成分变异指数(ICV)均大于或接近1,意味着沉积再循环作用对沉积物成分的影响较小,沉积物成熟度较低;化学蚀变指数(CIA)主要介于50~65,平均值为58,说明冷湖七号下干柴沟组上段经历了寒冷干燥气候条件下的弱化学风化作用,并且古气候存在着三次波动。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显示轻稀土元素富集而重稀土元素亏损,Eu处明显负异常;稀土元素特征值、K_(2)O/Na_(2)O-SiO_(2)、La-Th-Sc和La/Yb-ΣREE判别图解说明冷湖七号下干柴沟组上段物源区构造环境偏稳定,主要为活动大陆边缘-大陆岛弧的构造背景,源岩类型主要为沉积岩和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矿物
元素
古气候
构造背景
冷湖七号地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七号构造油气成藏过程与模式
被引量:
21
1
作者
李宏义
汤良杰
姜振学
罗群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7-272,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编号40472078)
国家"十五"天然气(二期)攻关项目(编号2004BA616A-04)共同资助的成果。
文摘
本文在对冷湖七号油气成藏条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构造发育史与烃源岩生、排烃史,结合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了冷湖七号构造油气藏形成期次和过程,总结了东、西2个构造高点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冷七1井N2^1层包裹体主要为含烃盐水包裹体和气态烃有机包裹体,其均一温度明显分为60-70℃和110-130℃两个峰值区,对应地质时间分别为N2^1-N2^2时期和N2末-现今。结合源岩生、排烃史和构造演化史分析表明N2^1-N2^2时期为冷湖七号油气成藏的主要时期;②冷湖七号东高点N2^1气藏形成机理与模式为:断控同生隆起-单源供烃-不整合、断裂输导-浮力驱动-次生型断裂遮挡油气成藏模式;西高点E3油藏形成机理与模式为:同生隆起-双源供烃-不整合、断裂输导-浮力驱动-残留型原生油藏成藏模式。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北缘
冷湖七号
成藏期次
成藏过程
包裹体
均一温度
Keywords
Qaidam
Basin
lenghu
no
.
7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fluid
inclusion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七号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沉积-成岩特征
被引量:
3
2
作者
潘世乐
蒋赟
朱文军
刘振宇
王晔桐
孙国强
张顺存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3-404,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1872145)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编号:Y304RC1SGQ)
+1 种基金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17JR5RA293)
甘肃省重点实验室专项(编号:1309RTSA041)联合资助。
文摘
综合岩石学、矿物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等研究方法,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七号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E_(3)^(2))碎屑岩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沉积微相以及沉积环境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冷湖七号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碎屑岩以长石质岩屑砂岩为主,其次为岩屑质长石砂岩;孔隙类型多为原生粒间孔和粒间溶蚀孔,胶结物多为方解石;黏土矿物含量平均为15.0%,伊利石含量较高,绿泥石与伊/蒙混层含量次之,成岩环境为碱性环境。碱性成岩环境有利于成岩阶段早期绿泥石包膜和方解石胶结物的形成,前者增加了岩石的机械强度,抑制了硅质胶结作用,有利于原生粒间孔隙的保存;后者含量小于12%时,有利于后期酸性流体介入,发生溶蚀作用而形成一定量的次生溶孔,从而对储层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冷湖七号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远砂坝等砂体,优质储层发育于远砂坝以外的砂体中,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高。元素硼、“相当硼”含量和钴元素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沉积水体为陆相淡水—半咸水,水体深度整体较浅,水动力作用较强。
关键词
黏土矿物
主、微量元素
沉积—成岩环境
下干柴沟组
冷湖七号地区
Keywords
Clay
mineral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Sedimentary-diagenetic
environment
Lower
Ganchaigou
Formation
lenghu
no
.
7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原文传递
题名
柴北缘冷湖七号地区碳酸盐胶结物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
7
3
作者
王晔桐
孙国强
杨永恒
秦彩虹
李艳明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地质研究中心
出处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5-56,共12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Y304RC1SGQ)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1308RJZA310)
甘肃省重点实验室专项(1309RTSA041)
文摘
碳酸盐胶结物是碎屑岩储层中最常见的胶结物类型,其形成环境、物质来源、反映的成岩温度对储层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柴北缘冷湖七号下干柴沟组砂岩碳酸盐胶结物进行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分析,研究区下干柴沟组砂岩碳酸盐胶结物包含方解石、含铁方解石、铁方解石和白云石等4种类型。碳同位素(δ13CPDB)和氧同位素(δ18OPDB)值分别为-8.81‰^-3.51‰和-8.77‰^-17.36‰,平均值分别为-5.33‰及-13.50‰;利用碳同位素和氧同位素计算出古盐度值和古温度值分别为113.61~102.85和63.03~123.06℃,平均值分别为109.66及94.47℃。反映出研究区下干柴沟组所处成岩阶段为早成岩阶段B期——中成岩阶段A期,形成过程受到有机质脱羧基作用影响,成岩环境偏酸性,成岩流体来自碎屑的析出水和大气淋滤淡水。储层物性除了受成岩环境和温度的影响外,与碳酸盐胶结物含量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随着碳酸盐胶结物含量的增加,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降低。
关键词
碳酸盐胶结物
同位素
下干柴沟组
冷湖七号
储层物性
Keywords
carbonate
cements
isotopes
Xiaganchaigou
Formation
lenghu
no
.
7
Area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ies
分类号
TE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柴北缘冷湖七号下干柴沟组上段古气候及物源分析
被引量:
6
4
作者
潘世乐
蒋赟
康健
陈波
张顺存
孙国强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部湾大学石油与化工学院
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92-1304,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72145)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Y304RC1SGQ)
+2 种基金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17JR5RA293)
甘肃省重点实验室专项(1309RTSA041)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联合资助培养项目(2019GXNSFAA245016)。
文摘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柴北缘)冷湖七号下干柴沟组上段(E_(3)^(2))岩心样品中主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分析,结合钻井岩心的观测、薄片鉴定及扫描电镜厘清了研究区古气候演化历史和源区构造背景。黏土矿物分析结果显示冷湖七号砂岩呈高伊利石、较高伊蒙混层和绿泥石、少蒙脱石,缺失高岭石的分布特点,主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氧化物含量变化较大,整体表现为高Na^(+)、K^(+)和低Mg/Ca、TiO_(2)、Al_(2)O_(3)/MgO的特征,表明下干柴沟组上段沉积环境变化相对频繁,整体处于寒冷干旱的碱性环境。成分变异指数(ICV)均大于或接近1,意味着沉积再循环作用对沉积物成分的影响较小,沉积物成熟度较低;化学蚀变指数(CIA)主要介于50~65,平均值为58,说明冷湖七号下干柴沟组上段经历了寒冷干燥气候条件下的弱化学风化作用,并且古气候存在着三次波动。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显示轻稀土元素富集而重稀土元素亏损,Eu处明显负异常;稀土元素特征值、K_(2)O/Na_(2)O-SiO_(2)、La-Th-Sc和La/Yb-ΣREE判别图解说明冷湖七号下干柴沟组上段物源区构造环境偏稳定,主要为活动大陆边缘-大陆岛弧的构造背景,源岩类型主要为沉积岩和花岗岩。
关键词
黏土矿物
元素
古气候
构造背景
冷湖七号地区
Keywords
clay
mineral
element
paleoclimate
tectonic
setting
lenghu
no
.
7
region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七号构造油气成藏过程与模式
李宏义
汤良杰
姜振学
罗群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2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七号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沉积-成岩特征
潘世乐
蒋赟
朱文军
刘振宇
王晔桐
孙国强
张顺存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3
原文传递
3
柴北缘冷湖七号地区碳酸盐胶结物特征及其意义
王晔桐
孙国强
杨永恒
秦彩虹
李艳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柴北缘冷湖七号下干柴沟组上段古气候及物源分析
潘世乐
蒋赟
康健
陈波
张顺存
孙国强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