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地区油气成藏条件研究与勘探建议 被引量:26
1
作者 门相勇 赵文智 余辉龙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7,共4页
冷湖地区深层侏罗系具有良好的生油条件 ,但储集层物性差 ;其上的第三系发育多套较好的储盖组合 ,与侏罗系油源构成了本区较好的下生上储型的生储盖组合。冷湖构造深、浅断层发育 ,油气主要分布在大断裂的下盘 ,断层既是深层油气向上运... 冷湖地区深层侏罗系具有良好的生油条件 ,但储集层物性差 ;其上的第三系发育多套较好的储盖组合 ,与侏罗系油源构成了本区较好的下生上储型的生储盖组合。冷湖构造深、浅断层发育 ,油气主要分布在大断裂的下盘 ,断层既是深层油气向上运移的良好通道 ,其封堵性又是油气能否保存的关键因素。油气藏形成过程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一为E3末期深层油气藏形成 ,下第三系具备形成较大规模油气藏的可能 ,二为N2 末期深层油气藏遭受调整和破坏 ,浅层第三系次生油气藏形成和部分油气散失。据此分析 ,应在油源区内加强对具有油源通道的第三系的勘探 ,同时须重视断层封堵性的研究。图 4表 1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北缘 冷湖地区 油气成藏条件 油气勘探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冷湖花岗岩体岩石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杨明慧 宋建军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94-98,共5页
根据岩石学、岩石化学以及锆石 U- Pb同位素测年等资料分析 ,冷湖岩体为一印支期发育的 S型花岗岩类岩石 ,可以归属同碰撞期逆冲 -褶皱 S型系列。该岩体的研究可能为南祁连印支期裂陷槽的关闭提供一定证据。
关键词 花岗岩体 岩石学 印支期 冷湖 柴达木盆地 岩石化学 锆石U-Pb同位素测年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北部长垄状雅丹沉积物粒度特征 被引量:9
3
作者 郜学敏 董治宝 +4 位作者 段争虎 崔徐甲 刘铮瑶 陈国祥 张彩霞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9-85,共7页
雅丹是干旱区常见的风蚀地貌,也是风沙地貌学界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以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冷湖地区的典型长垄状雅丹为对象,对其出露剖面的沉积物粒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垄状雅丹沉积物中粉沙组分含量最高,平均为44.03%;沙粒组分... 雅丹是干旱区常见的风蚀地貌,也是风沙地貌学界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以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冷湖地区的典型长垄状雅丹为对象,对其出露剖面的沉积物粒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垄状雅丹沉积物中粉沙组分含量最高,平均为44.03%;沙粒组分含量次之,平均为35.99%;黏粒组含量最低,平均为19.98%。沉积物频率曲线既有主次峰明确的双峰分布曲线,也有主次峰不明确的双峰和单峰分布曲线;前者可能为风力搬运堆积形成的沉积物,后两种曲线宽平,沉积物分选性差,可能为湖相沉积形成。沉积粒度参数在垂直剖面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但是粒度参数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长垄状雅丹沉积物呈明显的软硬岩层(即沙质亚砂土与粉质黏土或沙质亚黏土与粉质亚黏土)互层的现象,这为风力的吹蚀和磨蚀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丹 粒度 柴达木盆地 冷湖
原文传递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2.5米大视场巡天望远镜(墨子巡天望远镜)
4
作者 孔旭 杨戟 +10 位作者 郑宪忠 王坚 范璐璐 娄铮 朱青峰 王挺贵 吴雪峰 薛永泉 张程 赵海斌 蔡萍 《青海科技》 2024年第1期10-24,共15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2.5米大视场巡天望远镜(即墨子巡天望远镜,WFST)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双一流”学科平台建设项目,双方于2018年3月1日召开望远镜项目预研启动会,2019年7月正式开展望远镜建设,2023年8月望远镜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2.5米大视场巡天望远镜(即墨子巡天望远镜,WFST)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双一流”学科平台建设项目,双方于2018年3月1日召开望远镜项目预研启动会,2019年7月正式开展望远镜建设,2023年8月望远镜建成并开展调试观测,2023年9月17日望远镜首光仪式暨科学战略研讨会召开,并成功发布仙女座星系图片,标志着望远镜设备基本达到设计标准,已经可以开展天文观测研究。墨子巡天望远镜口径2.5米,采用国际先进的主焦光学系统设计和主镜主动光学矫正技术,可实现3度视场范围内均匀高像质和极低像场畸变成像,配备7.65亿像素大靶面主焦相机,具备大视场、高像质、宽波段的特点。墨子巡天望远镜安置于青海省海西州茫崖市冷湖镇赛什腾山海拔4200米的天文台址,是冷湖天文观测基地首个投入运行并开展天文观测研究的大型设备。墨子巡天望远镜通过获取天体高精度位置和多波段亮度观测数据,监测移动天体和光变天体,高效搜寻和监测天文动态事件,可以在高能时域天文、太阳系天体普查、银河系结构和近场宇宙学等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原始创新成果。同时,墨子巡天望远镜将面向国家航天强国战略,开展太阳系近地天体等搜寻与监测研究,服务航天安全和深空探测战略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望远镜 图像巡天 时域天文 近地天体 冷湖 赛什腾山
下载PDF
冷湖行星光学遥感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6
5
作者 何飞 尧中华 魏勇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 2021年第4期361-372,共12页
行星科学是当今科学前沿领域,是我国科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自然科学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行星科学是研究太阳系内与系外行星、卫星、彗星等天体和行星系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形成和演化过程的科学,以深空探测为主要研... 行星科学是当今科学前沿领域,是我国科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自然科学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行星科学是研究太阳系内与系外行星、卫星、彗星等天体和行星系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形成和演化过程的科学,以深空探测为主要研究手段,由地球科学、空间科学、天文学等学科交叉产生.行星空间环境是行星多圈层耦合系统的重要部分,是行星与星际空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关键区域,对行星环境演化具有重要影响.行星空间分布着不同成分的中性大气,不同密度和能量的空间等离子体,具有不同强度和位形的磁场,在太阳风变化或行星内部驱动力的驱动下发生不同时间/空间尺度的物质输运、能量沉积/耗散等过程.从全局角度理解行星空间的物质和能量输运是研究行星物质逃逸和环境演化的关键.光学遥感手段可以弥补传统就位探测方法无法捕捉全貌、无法区分时空变化的不足,特别是地基光学遥感,成本低、可维护、可长期观测、可快速响应等,能产出重要的研究成果.本文介绍光学遥感的原理,光学遥感的行星科学应用.在此基础上,介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建立的中国首个地基行星遥感中心——冷湖行星地质观测中心,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 空间环境 光学遥感 冷湖
下载PDF
青藏高原光学台址勘选——冷湖:一个可以承载我国光学天文未来发展的台址
6
作者 杨晨 邓李才 +9 位作者 杨帆 何飞 王坤 李睿玥 兰甜 任安炳 刘念 张春光 陈孝钿 刘其利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7-275,共19页
2000年初开始,中国天文界就开展了在境内泛青藏高原地区光学天文台址战略性的普选工作。2016年,针对十三五计划的大科学工程项目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定点监测。虽然没有被列为候选台址,但冷湖地区的光学台址勘选由此驱动。自2018年... 2000年初开始,中国天文界就开展了在境内泛青藏高原地区光学天文台址战略性的普选工作。2016年,针对十三五计划的大科学工程项目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定点监测。虽然没有被列为候选台址,但冷湖地区的光学台址勘选由此驱动。自2018年起,对冷湖台址进行了连续的定点监测,获得了视宁度极限条件下台址质量参数的连续监测数据。资料显示,冷湖赛什腾山台址质量优越,可以满足国内各研究机构新建大型光学设备的需求。同时,青藏高原地区的地理位置,填补了国际优质台址在地理经度分布上的巨大空白,为中国开展时域科学问题研究和开展国际合作迎来了重大机遇。依据冷湖选址和建设的实际结果,总结了冷湖台址勘选的经验和主要科学结果,并介绍了在冷湖已经投运和签约入驻的光学望远镜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天文台选址 冷湖 青藏高原 光污染
下载PDF
冷湖行星光学观测望远镜建设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何飞 王英强 +3 位作者 赵勇 尧中华 戎昭金 魏勇 《青海科技》 2023年第2期29-35,共7页
2021年1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了2020年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正式批准中国科学院大学行星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开启了行星科学在我国的科教融合发展。为了支撑学科发展,依托冷湖优质的光学观测资源,中... 2021年1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了2020年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正式批准中国科学院大学行星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开启了行星科学在我国的科教融合发展。为了支撑学科发展,依托冷湖优质的光学观测资源,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成立了冷湖行星地质观测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成立冷湖行星科学实习基地,在赛什腾山建造两台望远镜,服务于行星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从2020年夏季开始,中心的两台光学望远镜——口径0.8米的行星大气光谱望远镜(PAST)和口径1.8米行星物理望远镜(PPT)陆续开始了建设。目前已完成了PAST望远镜的建设,开始调试和试运行。PPT望远镜预计将于2023年底完成建设。届时,两台望远镜将相互配合开展行星科学观测与研究工作,同时将与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的其他天文望远镜相互配合,开展前沿科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湖 赛什腾山 行星科学 望远镜
下载PDF
利用南京大学时域天文台(TiDO)开展系外行星探测研究
8
作者 余周毅 周济林 +12 位作者 刘慧根 张辉 陈亮 谢基伟 王国民 寇松峰 姜翔 杨明 高东洋 周礼勇 黎健 姜朝峰 陈迪昌 《青海科技》 2023年第4期13-25,共13页
系外行星探测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天文学的热点领域。系外行星探测对行星形成和演化等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地面大视场望远镜的长时间基线优势,可以开展系外行星的发现或认证工作。南京大学时域天文台(Time Domain Observator... 系外行星探测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天文学的热点领域。系外行星探测对行星形成和演化等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地面大视场望远镜的长时间基线优势,可以开展系外行星的发现或认证工作。南京大学时域天文台(Time Domain Observatory,TiDO)是一批大视场、高精度的系外行星观测设备,包括6个望远镜及终端,放置在冷湖赛什腾山,将于2023年底完成建设并开展科学试运行。届时Ti DO拟开展系外行星大天区巡天搜寻、特定行星系统的凌星后随观测以精细刻画系外行星系统的物理和动力学特征,以及太阳系小天体观测工作。此外,TiDO的观测数据也可以用于双星、变星、恒星耀发等时域天文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外行星 太阳系小天体 时域天文 冷湖 赛什腾山
下载PDF
柴北缘冷湖砂岩型铀矿铀矿物赋存特征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超 王善博 +5 位作者 俞礽安 程银行 奥琮 滕雪明 冯平 于航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7-60,共14页
冷湖铀矿床是近年来在柴达木盆地北部新发现的具有工业价值的砂岩型铀矿床,为了研究该地区铀矿物的类型、成分特征、赋存形式及铀成矿作用,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下侏罗统小煤沟组相关蚀变矿物进行了矿相学、电子探针、背散射... 冷湖铀矿床是近年来在柴达木盆地北部新发现的具有工业价值的砂岩型铀矿床,为了研究该地区铀矿物的类型、成分特征、赋存形式及铀成矿作用,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下侏罗统小煤沟组相关蚀变矿物进行了矿相学、电子探针、背散射电子成像分析。研究发现,冷湖小煤沟组矿石主要包括杂砂岩型及碳质砂岩型两种,整体发育后生蚀变。铀矿物主要为铀石与沥青铀矿,含少量硒铅矿,与黏土矿物、有机质及黄铁矿密切共生,呈微细柱状、似胶状或不规则锯齿状产于石英、长石等蚀变岩屑矿物颗粒之间或蚀变矿物的解理缝隙中。后期多次流体作用携带的U^(6+)在Fe^(2+)提供的还原环境中发生还原-沉淀-吸附铀成矿作用。综合铀矿物存在高Y与低Y两种类型、蚀变序列及环境特征分析,推测铀矿物中的铀为原铀矿物残留,经不含Y元素或Y元素含量很低流体的多期改造而富集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电子探针 小煤沟组 冷湖 柴北缘
下载PDF
冷湖赛什腾山天文台址RFI测量
10
作者 张海龙 姚骑均 +8 位作者 孙继先 逯登荣 段文英 巨秉刚 张旭国 李积斌 马奎 李振强 林镇辉 《青海科技》 2023年第3期23-30,共8页
冷湖地区因干旱少雨、晴天数多、云量覆盖少等特点,引起了天文学家的高度关注。2018年开始在冷湖赛什腾山开展光学视宁度测量,几年测量结果表明赛什腾山光学台址特性可比肩世界著名光学台址。为进一步了解赛什腾天文台址的电磁环境特性... 冷湖地区因干旱少雨、晴天数多、云量覆盖少等特点,引起了天文学家的高度关注。2018年开始在冷湖赛什腾山开展光学视宁度测量,几年测量结果表明赛什腾山光学台址特性可比肩世界著名光学台址。为进一步了解赛什腾天文台址的电磁环境特性,开展了无人值守无线电干扰RFI(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测量设备的研制以及在赛什腾山天文台址的电磁环境监测。文章主要介绍基于研制的0.1~18 GHz频段RFI测量系统,在冷湖赛什腾山天文台址规划D点(海拔4055 m)开展为期超过一年的RFI测量,以及测量结果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湖 天文台址 RFI测量
下载PDF
冷湖近59年气温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樊万珍 《青海农林科技》 2016年第4期22-28,共7页
利用1957―2015年冷湖气象站的气温资料,采用线性气候倾向估计法、相关性检验分析、Mann-Kendall检验法,对冷湖年际、年代、季节、月份等不同时间尺度的气温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9年来冷湖气温呈上升趋势;年平均与春、夏、秋... 利用1957―2015年冷湖气象站的气温资料,采用线性气候倾向估计法、相关性检验分析、Mann-Kendall检验法,对冷湖年际、年代、季节、月份等不同时间尺度的气温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9年来冷湖气温呈上升趋势;年平均与春、夏、秋、冬季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与柴达木盆地气温变化趋势研究结果一致,年平均与夏、秋、冬季平均气温增加趋势显著,春季不明显,冬季增加最多;7月平均气温最高,1月平均气温最低;年平均气温1990年之后升温显著,暖突变开始时间在1989年附近;春季升温趋势不显著,夏季2006年之后升温显著,秋季1999年之后升温显著,冬季1988年之后升温显著;暖突变开始的时间,冬季最早为1984年,秋季为1993年,夏季为1998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冷湖 变化趋势 突变
下载PDF
“天文大科学装置冷湖台址监测与先导科学研究”重大专项实施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雪峰 邓李才 +3 位作者 姚骑均 周秉荣 田才让 杨戟 《青海科技》 2022年第3期31-45,共15页
天文学是孕育重大原创发现的前沿科学,也是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战略制高点。作为一门以观测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地基光学/红外和射电观测依然是现阶段天文学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我国现代天文学经过百年发展,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然而我... 天文学是孕育重大原创发现的前沿科学,也是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战略制高点。作为一门以观测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地基光学/红外和射电观测依然是现阶段天文学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我国现代天文学经过百年发展,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然而我国天文观测研究一方面缺乏大口径的光学/红外、亚毫米波毫米波望远镜,另一方面过去的天文台址大多分布在人口稠密、低海拔、潮湿多雨的地区,台址质量很难达到运行大科学装置的国际一流天文台址的要求,严重制约了我国天文学发展。青海省位处青藏高原北部,海拔高、气候干燥、光污染低,极可能有理想的天文观测台址。2017年,青海省海西州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西华师范大学共同合作开展青海冷湖地区的光学天文选址工作。为满足中长期中国天文大科学装置布局的需求,促进天文大科学装置落地青海,青海省科技厅在2019年4月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国家天文台签订合作协议,同年6月启动了重大科技专项“天文大科学装置冷湖台址监测与先导科学研究”。在青海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重大专项顺利推进。本文将介绍重大科技专项在冷湖及周边地区光学台址监测、射电多波段台址遴选与监测、天文台址大气与地理地质环境监测与综合分析、时域天文先导科学研究等四个方面取得的进展。根据重大专项执行至今的结果显示,冷湖赛什腾山具有与世界一流光学天文台址媲美的台址条件,雪山牧场在观测季具有与当前国际最佳亚毫米波台址相当的可沉降水汽含量,初步表明青海省具备天文大科学装置落户的台址支撑条件,在天文学等相关研究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冷湖 赛什腾山 雪山牧场 光学/红外天文 毫米波与亚毫米波天文 台址遴选与监测 天文大科学装置
下载PDF
冷湖赛什腾山光学天文台址勘选结果及暗夜保护 被引量:2
13
作者 邓李才 杨帆 +22 位作者 何飞 陈孝钿 张春光 孙唯佳 李睿玥 段晓苇 王坤 任安炳 刘念 罗志全 罗杨平 刘其利 盘军 平一鼎 赵勇 尧中华 田才让 许存平 樊万珍 张仙 马季芳 曹子皇 李彬 《青海科技》 2022年第3期46-59,共14页
青海省地处中国版图的中部偏西地区,大部分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耸。海西州的柴达木盆地海拔在3000米左右,四周由海拔4000米~6000米的山岭环绕。整个区域的气候特征是干燥少雨,地貌以戈壁荒漠为主。冷湖镇位于青、甘、新三省区交界处,高... 青海省地处中国版图的中部偏西地区,大部分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耸。海西州的柴达木盆地海拔在3000米左右,四周由海拔4000米~6000米的山岭环绕。整个区域的气候特征是干燥少雨,地貌以戈壁荒漠为主。冷湖镇位于青、甘、新三省区交界处,高山沙漠的气候特征尤为明显,长期历史记录显示,冷湖地区平均年降水量在20毫米以下,日照充沛,地貌奇特,夜空晴朗。各种环境因素显示这里具备良好的天文观测基础条件。同时,该区域有大面积的风蚀雅丹,且比邻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这些成为了天文台址选址的不利因素。2017年10月,青海省海西州政府与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西华师范大学联合启动了冷湖光学天文台址勘选。在青海省、州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取得了冷湖赛什腾山区光学天文观测台址勘选的重大成果。文章基于历史气象记录、卫星遥感数据和光学天文观测台址参数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并结合数值模拟,呈现冷湖赛什腾光学天文台址的质量。优质的光学天文台址是天文学领域获取原创性科学成果的战略资源,文章也针对台址资源的规划和保护,从选址科学任务的角度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湖 赛什腾山 光学天文 台址勘选 暗夜保护
下载PDF
天文大科学装置冷湖台址监测与先导科学研究——时域天文先导科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蒙克来 孙天瑞 +15 位作者 胡镭 胡茂凯 郑宪忠 刘继峰 张春光 陈孝钿 金志平 马洪 庞成群 韦大明 李正阳 刘慧根 余周毅 周济林 刘怡 吴雪峰 《青海科技》 2022年第4期25-42,共18页
时域天文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天文学和相关物理研究的重大突破方向,而时域天文的发展需要高性能的时域天文观测设备,以及能发挥设备观测能力的优质天文台址。2019年6月,青海省科技厅启动了重大科技专项“天文大科学装置冷湖台址监测... 时域天文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天文学和相关物理研究的重大突破方向,而时域天文的发展需要高性能的时域天文观测设备,以及能发挥设备观测能力的优质天文台址。2019年6月,青海省科技厅启动了重大科技专项“天文大科学装置冷湖台址监测与先导科学研究”,专项针对青海冷湖优良的天文观测条件及未来将落户冷湖的大型天文观测设备的观测能力,利用现有的天文观测设施开展了一系列时域天文先导科学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光学时域天文的观测研究,如光学时域天文的观测策略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暂现源数据处理系统搭建,并利用姚安光电阵列CHES和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Ⅲ等设备进行时域天文观测。先导研究还包括围绕大视场巡天望远镜WFST开展的一系列前期研究,如WFST暂现源观测管线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的搭建,WFST对暂现源观测的预研,利用WFST开展星系形成和演化的预研,以及中子星、黑洞、引力波等的理论预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湖 赛什腾山 时域天文
下载PDF
Reservoirs Patterns and Key Controlling Factors of the Lenghu Oil & Gas Field in the Qaidam Basin, Northwestern China 被引量:1
15
作者 Wengang He Ehsan Barzgar +1 位作者 Weiping Feng Liang Huang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4期1011-1021,共11页
The Lenghu area is one of the most crucial tectonic belts fo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the Qaidam Basin.However,reservoir distribution and the factors controlling petroleum accumulation in this area have not been st... The Lenghu area is one of the most crucial tectonic belts fo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the Qaidam Basin.However,reservoir distribution and the factors controlling petroleum accumulation in this area have not been studied in detail.In this paper,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in the Lenghu belt a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seismic profiles combined with drilling logs and microphotographs data.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enghu belt has thick source rocks and has preserved hydrocarbon generation conditions.Moreover,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lithology are the key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reservoir distribution.The production of oil and gas layer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high structural points and weak stress zones.The fracture zones and the weak stress zones are the potential place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oil and gas reservo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nghu belt reservoir patterns controlling factor potential distribution zones
原文传递
Evolution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of Jurassic source rock of the Lenke-1 well in Lenghu tectonic belt of Qaidam basin,China
16
作者 ZHU Yan-ming ZHANG Ming +4 位作者 JIANG Bo PEN De-hua YI Cheng-min ZENG Chun-lin WU Ying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09年第2期235-240,共6页
The Lenghu tectonic belt is located at or near the northern margin in the Qaidam Basin,which is an intracontinental composite basin evolved during the Mesozoic and Cenozoic epochs.The Lower Jurassic is considered a go... The Lenghu tectonic belt is located at or near the northern margin in the Qaidam Basin,which is an intracontinental composite basin evolved during the Mesozoic and Cenozoic epochs.The Lower Jurassic is considered a good source rock with a wide distribution.Since the deposit of the Lower Jurassic hydrocarbon source rock,the basin has undergone many tectonic events of subsidence and uplift.The source rocks in the Lengke-1 well,have experienced a complicated tectonic-burial history during which different hydrocarbon generation(HG) evolutions have taken place.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history of burying,heating and hydrocarbon generation of the Lower Jurassic source rocks,not just on the basis of tectonic disturbance and deep burial,but also from new studies in fluid inclusion measurement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with EASY%Ro.Our study reveals the evolution process,tectonic episodes and the strength of the HG of the Jurassic source rock.We conclude that twice HG processes have taken place since the Lower Jurassic formation and infer from that the important conclusion that more HG of the Lower Jurassic source rock took place during the Eocene-Miocene epochs.Finally,we discuss the oil and gas tarp formation and destruction in the Lenghu tectonic belt and point out that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thrust faults,which formed during the late Himalayan epo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er Jurassic source rocks hydrocarbon generation EASY%Ro numerical simulation lenghu tectonic belt
下载PDF
多种类型地表条件地震采集技术方法
17
作者 王德润 魏德举 +1 位作者 李富贵 马胜利 《吐哈油气》 2002年第2期161-165,198,共6页
以青海油田冷湖工区为例,介绍了多种类型地表条件下的地震勘探野外资料采集技术方法及技术对策,总结了采集参数优化的方法,并在冷湖工区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发现了新的构造,为该工区的下一步勘探乃至其它工区的资料采集均有一定的借... 以青海油田冷湖工区为例,介绍了多种类型地表条件下的地震勘探野外资料采集技术方法及技术对策,总结了采集参数优化的方法,并在冷湖工区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发现了新的构造,为该工区的下一步勘探乃至其它工区的资料采集均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 冷湖 地震勘探 采集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七号构造油气成藏过程与模式 被引量:21
18
作者 李宏义 汤良杰 +1 位作者 姜振学 罗群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7-272,共6页
本文在对冷湖七号油气成藏条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构造发育史与烃源岩生、排烃史,结合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了冷湖七号构造油气藏形成期次和过程,总结了东、西2个构造高点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冷七1井N2^1层包裹体主... 本文在对冷湖七号油气成藏条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构造发育史与烃源岩生、排烃史,结合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了冷湖七号构造油气藏形成期次和过程,总结了东、西2个构造高点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冷七1井N2^1层包裹体主要为含烃盐水包裹体和气态烃有机包裹体,其均一温度明显分为60-70℃和110-130℃两个峰值区,对应地质时间分别为N2^1-N2^2时期和N2末-现今。结合源岩生、排烃史和构造演化史分析表明N2^1-N2^2时期为冷湖七号油气成藏的主要时期;②冷湖七号东高点N2^1气藏形成机理与模式为:断控同生隆起-单源供烃-不整合、断裂输导-浮力驱动-次生型断裂遮挡油气成藏模式;西高点E3油藏形成机理与模式为:同生隆起-双源供烃-不整合、断裂输导-浮力驱动-残留型原生油藏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北缘 冷湖七号 成藏期次 成藏过程 包裹体 均一温度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地区下侏罗统烃源岩评价 被引量:17
19
作者 徐文 包建平 +1 位作者 刘婷 银晓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5期707-712,共6页
基于有机岩石学理论,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地区下侏罗统烃源岩进行系统的研究评价,结果表明:冷湖地区下侏罗统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在2.58%~6.7%之间,生烃潜量在10.5~13.6mg/g之间,有机质丰度高,属好烃源岩。根据该区烃源岩热解特征(Tmax... 基于有机岩石学理论,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地区下侏罗统烃源岩进行系统的研究评价,结果表明:冷湖地区下侏罗统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在2.58%~6.7%之间,生烃潜量在10.5~13.6mg/g之间,有机质丰度高,属好烃源岩。根据该区烃源岩热解特征(Tmax与IH、D%的关系)及甾烷C27-C28-C29三角图判定其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Ⅱ2型为主,部分为Ⅰ型,以陆源有机质输入为主,混有水生浮游动植物。根据RO、CPI、C31升藿烷22S/(22S+22R)值、C2920S/(20S+20R)值、C29ββ/(αα+ββ)值和Ts/Tm等值随深度增加呈现出有规律变化的特点,认为该区烃源岩大部分处于低熟—成熟阶段,小部分已经达到高成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湖地区 烃源岩 地球化学参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端冷湖花岗岩 被引量:14
20
作者 吴才来 杨经绥 +3 位作者 王志红 乔德武 李海兵 史仁灯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3-81,共9页
冷湖花岗岩体由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岩体中发育较多的辉绿岩墙和花岗闪长斑岩岩墙。岩石的常量、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花岗岩类和脉岩类为同源岩浆分异演化而成,Rb-Sr、Sm-Nd同位素特征反映其源岩来自地幔。地球... 冷湖花岗岩体由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岩体中发育较多的辉绿岩墙和花岗闪长斑岩岩墙。岩石的常量、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花岗岩类和脉岩类为同源岩浆分异演化而成,Rb-Sr、Sm-Nd同位素特征反映其源岩来自地幔。地球化学判别图解得出,冷湖花岗岩类属I型花岗岩,早期的花岗闪长岩形成于岛弧环境,与柴达木板块、南祁连板块的碰撞有关;晚期的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板块碰撞隆起环境,与阿尔金大型走滑断裂的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脉岩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柴达木盆地 成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