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7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莱布尼兹与现代德语之沧桑——兼论“语文作育”与民族语言命运问题 被引量:7
1
作者 关子尹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11,共11页
作为一种民族语言,德语可谓历史悠久。但经过“三十年战争”后,德国民族一度对德语的价值失去了自信。在这一处境中,莱布尼兹奋然提出“语文作育”和“德语思维社会”等观念,旨在唤醒德意志民众重新肩负起母语作育的责任。在评论了莱氏... 作为一种民族语言,德语可谓历史悠久。但经过“三十年战争”后,德国民族一度对德语的价值失去了自信。在这一处境中,莱布尼兹奋然提出“语文作育”和“德语思维社会”等观念,旨在唤醒德意志民众重新肩负起母语作育的责任。在评论了莱氏对德语的长处和短处的分析后,本文简略地追溯了现代德语于继后两世纪的发展。以此为背景,本文进一步指出:当代德语正面对另一次的语文危机,而挑战主要来自英语的强势。几年前终于再有一群德国学者,他们出于对德语作为一学术思想语言的前途的忧虑,对德国各邦政府发起了公开联署。借着德国的经验,本文于结论部分再进一步指出,当代汉语其实也面对着雷同的处境,作者最后更就中国大学教育环境下的语文政策提出一系列的理论反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语困境 莱布尼兹 语文作育 德语思维社会 民族语言命运 中国高教汉语政策 反省
下载PDF
On the Structure of Split Leibniz Triple Systems 被引量:5
2
作者 Yan CAO Liang Yun CHEN 《Acta Mathematica Sinica,English Series》 SCIE CSCD 2015年第10期1629-1644,共16页
We study the structure of arbitrary split Leibniz triple systems with a coherent O-root space. By developing techniques of connections of roots for this kind of triple systems,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in the case of... We study the structure of arbitrary split Leibniz triple systems with a coherent O-root space. By developing techniques of connections of roots for this kind of triple systems,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in the case of T being of maximal length', the simplicity of the Leibniz triple systems is character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lit leibniz triple system Lie triple system leibniz algebra system of roots root space
原文传递
莱布尼茨时空观的演变历程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冰清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43,126,共7页
本文通过对莱布尼茨文本的考察,将莱布尼茨时空观的演变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早期(1669-1671)、中期(1676-1687)以及晚期(1795-1716)。本文认为,莱布尼茨在早期认为空间是独立于物体而存在的实体,时间是依赖于运动的偶性;在中期他认为时... 本文通过对莱布尼茨文本的考察,将莱布尼茨时空观的演变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早期(1669-1671)、中期(1676-1687)以及晚期(1795-1716)。本文认为,莱布尼茨在早期认为空间是独立于物体而存在的实体,时间是依赖于运动的偶性;在中期他认为时空是现象的;在晚期他认为时空是关系的、观念的和连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布尼茨 空间 时间 关系的 观念的 连续的
原文传递
莱布尼茨部分数学手稿探赜 被引量:7
4
作者 徐传胜 刘靖国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55-760,共6页
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是17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其博学多识、涉猎广泛,谓之"百科全书式人物"。在数学研究领域,其把微分学和积分学紧密联系起来,并创造了一系列优美数学符号。拟分析莱布尼... 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是17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其博学多识、涉猎广泛,谓之"百科全书式人物"。在数学研究领域,其把微分学和积分学紧密联系起来,并创造了一系列优美数学符号。拟分析莱布尼茨部分数学手稿和相关著述,探赜其数学思想的筚路蓝缕之程,感受数学大师的"思想魅力"和"火热思考",以滋养我们的求真精神和求善心灵,进而体会数学思维的生动性和辩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布尼茨 数学思想 微积分 数学符号
下载PDF
Simple and Pseudo Quadratic Leibniz Superalgebras
5
作者 Mamadou Pouye Bernardin Kpamegan Leonard Todjihoundé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2023年第9期2691-2703,共13页
Compactness of subspaces of a Z<sub>2</sub>-graded vector space is introduced and used to study simple Leibniz superalgebras. We introduce left and right super-invariance of bilinear forms over superalgebr... Compactness of subspaces of a Z<sub>2</sub>-graded vector space is introduced and used to study simple Leibniz superalgebras. We introduce left and right super-invariance of bilinear forms over superalgebras. Pseudo-quadratic Leibniz superalgebras are Leibniz superalgebras endowed with a non degenerate, supersymmetric and super-invariant bilinear form. In this paper, we show that every nondegenerate, supersymmetric and super-invariant bilinear form over a Leibniz superalgebra induce a Lie superalgebra over the underlying vector space. Then by using double extension extended to Leibniz superalgebras, we study pseudo-quadratic Leibniz superalgebras and the induced Lie superalgebras. In particular, we generalize some results on Leibniz algebras to Leibniz superalgebr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ibniz Superalgebras Lie Superalgebras Double Extension Left (Resp. Right) Super-Invariant Bilinear Form
下载PDF
THE CLASSIFICATION OF NILPOTENT LEIBNIZ 3-ALGEBRAS 被引量:4
6
作者 白瑞蒲 张杰 《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 SCIE CSCD 2011年第5期1997-2006,共10页
The notions of the nilpotent and the strong-nilpotent Leibniz 3-algebras are defined. And the three dimensional two-step nilpotent, strong-nilpotent Leibniz 3-algebras are classified.
关键词 nilpotent leibniz 3-algebra two-step nilpotent strong-nilpotent
下载PDF
莱布尼茨的图书馆学思想及其科学基础 被引量:6
7
作者 王细荣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8-23,共6页
西方理性主义时代的一些科学家亦投身于图书馆事业之中,并提出一些图书馆学思想。文章在介绍德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先驱、在许多领域都有所建树的科学家莱布尼茨在图书馆学方面的观点及其思想源泉、科学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莱布尼茨的"... 西方理性主义时代的一些科学家亦投身于图书馆事业之中,并提出一些图书馆学思想。文章在介绍德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先驱、在许多领域都有所建树的科学家莱布尼茨在图书馆学方面的观点及其思想源泉、科学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莱布尼茨的"通用语言"计划与他的世界图书馆思想、科学分类观与图书编目思想的关联性。最后指出,近代图书馆学理论的萌芽与近代科学出现在同一时代,是由于近代图书馆和图书馆学同科学家及其科学事业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主义时代 莱布尼茨 通用语言 世界图书馆 科学分类 图书编目
下载PDF
费尔巴哈对莱布尼茨本体论的批判与反思
8
作者 张锦浩 《西部学刊》 2024年第2期161-164,共4页
费尔巴哈将莱布尼茨本体论特征分成两大问题进行探讨,分别为“本体本质性质与现象表现的关系问题”与“本体的一般性质与特殊性质的关系问题”。费尔巴哈指出了莱布尼茨探讨精神实体本质与现象的关系时,片面夸大本体物质的感性性质,强... 费尔巴哈将莱布尼茨本体论特征分成两大问题进行探讨,分别为“本体本质性质与现象表现的关系问题”与“本体的一般性质与特殊性质的关系问题”。费尔巴哈指出了莱布尼茨探讨精神实体本质与现象的关系时,片面夸大本体物质的感性性质,强调感性直观,忽视精神的能动作用。费尔巴哈也批判了莱布尼茨本体论中关于“一般”与“个别”之间的联系,他将物质的一般共性与特殊个性都归结于感性存在的本体本身,取消了莱布尼茨精神单子为生成万物的本体观。马克思评价费尔巴哈轻视抽象思维而重视感性直观,但他并没有将感性看做实践的、人的感性的活动。在批判莱布尼茨的本体论中,费尔巴哈陷入了与莱布尼茨同样的局限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布尼茨 费尔巴哈 本体论 感性直观
下载PDF
Omni-Representations of Leibniz Algebras
9
作者 Zhangju Liu Yunhe Sheng 《Communications in Mathematical Research》 CSCD 2024年第1期30-42,共13页
In this paper,first we introduce the notion of an omni-representation of a Leibniz algebra g on a vector space V as a Leibniz algebra homomorphism from g to the omni-Lie algebra gl(V)V.Then we introduce the omnicohomo... In this paper,first we introduce the notion of an omni-representation of a Leibniz algebra g on a vector space V as a Leibniz algebra homomorphism from g to the omni-Lie algebra gl(V)V.Then we introduce the omnicohomology theory associated to omni-representations and establish the relation between omni-cohomology groups and Loday-Pirashvili cohomology grou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ibniz algebra omni-Lie algebra REPRESENTATION COHOMOLOGY
原文传递
17世纪的另类世界图景构造——莱布尼茨的力本体论
10
作者 李志龙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毫无疑问,“力”取代了“灵魂”“原因”等旧形而上学概念,是近代运动学说的关键概念。然而,近代机械论将“力”作为物体因碰撞而发生的相互“作用”,这实际上回避了对运动之原因的追问,而仅限于从数学上描述并且预测运动的过程。莱布... 毫无疑问,“力”取代了“灵魂”“原因”等旧形而上学概念,是近代运动学说的关键概念。然而,近代机械论将“力”作为物体因碰撞而发生的相互“作用”,这实际上回避了对运动之原因的追问,而仅限于从数学上描述并且预测运动的过程。莱布尼茨也接受这一物理学意义上的“力”,但其更专注于动力学的形而上学基础,而这一基础就是其所构建的实体学说。因而,莱布尼茨凭借实体之知觉的“表象”来界定“力”。如此一来,莱布尼茨就赋予了“力”这一概念以新的形而上学意蕴,并且还借此重新统摄为机械论所割裂的“现象界”与“本体界”。可以说,莱布尼茨的“力”具有本体论的地位,因而是通向其形而上学体系的一条隐秘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布尼茨 机械论 动力学 实体
下载PDF
普遍语言与人工智能--莱布尼茨的语言观探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辉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2-126,共5页
1710年,莱布尼茨在《神正论》中提出建立一种普遍语言的设想,由此引发以弗雷格为代表的分析哲学家创造人工语言的热潮。莱布尼茨希望建立一种全人类可以通用的高度符号化的语言,以期依托数理逻辑来解决世界和认识的问题,被视为是现代人... 1710年,莱布尼茨在《神正论》中提出建立一种普遍语言的设想,由此引发以弗雷格为代表的分析哲学家创造人工语言的热潮。莱布尼茨希望建立一种全人类可以通用的高度符号化的语言,以期依托数理逻辑来解决世界和认识的问题,被视为是现代人工智能的雏形。本文从莱布尼茨与洛克的对话入手,探讨莱布尼茨的普遍语言观与数理逻辑思想,以期从中挖掘其思想中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有益成分,从语言的角度探讨莱布尼茨语言思想对当今人工智能发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布尼茨 人工智能 普遍语言 数理逻辑 语言哲学
原文传递
在此在形而上学与对作为存在神学的形而上学的批判之间---论海德格尔的莱布尼茨阐释
12
作者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1928年,海德格尔正在寻找一种新的形而上学,他称之为“此在形而上学”。此在形而上学包括两个部分,即基础存在论和元存在论。从此在形而上学出发,海德格尔用“渴求”(Drang)来解释莱布尼茨的单子思想。他提出了一种有关时间性的渴求的... 1928年,海德格尔正在寻找一种新的形而上学,他称之为“此在形而上学”。此在形而上学包括两个部分,即基础存在论和元存在论。从此在形而上学出发,海德格尔用“渴求”(Drang)来解释莱布尼茨的单子思想。他提出了一种有关时间性的渴求的元存在论。根据这种元存在论,对世界的哲学理解是由人类欲望及其在实际性中的锚定状态所刻画的,而实际性的特征是身体性、性和血统、历史性、空间性以及与他人的共在。而在1955—1956年的弗莱堡讲授课中,海德格尔将莱布尼茨看作关于作为存在神学的形而上学的思想家。海德格尔试图超越莱布尼茨和作为存在神学的形而上学。在比较了海德格尔的两次莱布尼茨阐释之后可以发现,海德格尔在1955—1956年的道路过于极端。1928年的此在形而上学并不能归入海德格尔在1955—1956年批判的“存在神逻辑学”形而上学,它具有特殊的哲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莱布尼茨 此在形而上学 元存在论
下载PDF
微积分学的产生和发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祁卫红 罗彩玲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年第2期103-104,共2页
微积分中的问题至少被几十位科学家探索过,但最杰出的贡献者是牛顿和莱布尼兹,他俩最大的功绩是将两个貌似不相关的问题联系起来,一个是切线问题(微分学的中心问题),一个是求积问题(积分学的中心问题),建立了两者之间的桥梁——"... 微积分中的问题至少被几十位科学家探索过,但最杰出的贡献者是牛顿和莱布尼兹,他俩最大的功绩是将两个貌似不相关的问题联系起来,一个是切线问题(微分学的中心问题),一个是求积问题(积分学的中心问题),建立了两者之间的桥梁——"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积分学 牛顿 莱布尼兹 数学
下载PDF
微积分、连续体的解构:论活力争论与莱布尼茨动力学的开端
14
作者 严杭迪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4-90,共7页
守恒问题是物理学的重要问题之一。莱布尼茨的相关探讨引发了科学史上著名的“活力争论”,争论围绕的是何者守恒(运动还是力)以及守恒量的测算公式。通过对运动的存在论考察,莱布尼茨将这一物理学问题推到形而上学,发展出反笛卡尔的物理... 守恒问题是物理学的重要问题之一。莱布尼茨的相关探讨引发了科学史上著名的“活力争论”,争论围绕的是何者守恒(运动还是力)以及守恒量的测算公式。通过对运动的存在论考察,莱布尼茨将这一物理学问题推到形而上学,发展出反笛卡尔的物理学-形而上学体系。他运用独创的微积分方法,解构包括运动和时空在内的连续体,将运动还原到力,并建立了时空的相对性理论。这一考察拆除了运动的“通过自身的实在性”,使得莱氏以实体形式为核心的动力学得以可能。在这一进路中,微积分是理解莱布尼茨思想的重要环节,学界对此未有足够的阐发。文章的考察表明,其哲学体系是数学、物理学和形而上学的有机统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布尼茨 笛卡尔 动力学 连续体 活力
原文传递
莱布尼茨心灵哲学的研究趋势及未来展望
15
作者 李天慧 《自然辩证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65,共6页
莱布尼茨的心灵哲学思想蕴含在其以单子论为核心的哲学体系之中,一直以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基于第十届和第十一届国际莱布尼茨大会最新成果和过去十年国际莱布尼茨研究的发展现状,不难看出莱布尼茨心灵哲学在知觉、统觉和身心关系等... 莱布尼茨的心灵哲学思想蕴含在其以单子论为核心的哲学体系之中,一直以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基于第十届和第十一届国际莱布尼茨大会最新成果和过去十年国际莱布尼茨研究的发展现状,不难看出莱布尼茨心灵哲学在知觉、统觉和身心关系等核心问题的研究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成果,同时也呈现出研究问题愈加专题化、研究视角更多样化、与哲学其他分支不断交叉融合等研究趋势。但是,莱布尼茨心灵哲学研究仍存在文献挖掘不足、整体性阐释较弱、发展脉络梳理不够等问题,未来国内学界可以从梳理理论的发展脉络、着重阐释对德国古典哲学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分析与中国汉学的互照等几个方面进一步拓展研究的可能性,从更多维度凸显莱布尼茨心灵哲学研究的中国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布尼茨 心灵哲学 心灵 灵魂
原文传递
正义价值关怀下的政治大业——莱布尼茨政治哲学之要旨
16
作者 詹世友 刘佳琦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莱布尼茨在政治哲学领域颇有建树,主张政治是一门“有用的科学”,以促进人类的共同福祉为终极目标。所以,政治哲学应该秉承一种正义的价值关怀。在他看来,正义就是一种“有智慧的人的仁爱”,而仁爱就是能够以他人的幸福为自己的幸福的... 莱布尼茨在政治哲学领域颇有建树,主张政治是一门“有用的科学”,以促进人类的共同福祉为终极目标。所以,政治哲学应该秉承一种正义的价值关怀。在他看来,正义就是一种“有智慧的人的仁爱”,而仁爱就是能够以他人的幸福为自己的幸福的品德。在正义原则的指导下,我们要严正反对以统治者的任性意志为基础的专制主义,削弱主权的绝对性和单一性。最佳政体是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的混合。政治家应具备政治美德、杰出才干,引导民众达成理性共识,大力发展能促进人类身心健康和福祉的科学技术,努力推进事关人类总体福祉的宏图大业。他的政治思想体现了一种博爱情怀和实践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布尼茨 人类福祉 正义价值 政治大业
下载PDF
NON-COMMUTATIVE POISSON ALGEBRA STRUCTURES ON LIE ALGEBRA sl_n(_q) WITH NULLITY M 被引量:3
17
作者 佟洁 靳全勤 《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 SCIE CSCD 2013年第5期1485-1498,共14页
Non-commutative Poisson algebras are the algebras having both an associa- tive algebra structure and a Lie algebra structure together with the Leibniz law. In this paper, the non-commutative poisson algebra structures... Non-commutative Poisson algebras are the algebras having both an associa- tive algebra structure and a Lie algebra structure together with the Leibniz law. In this paper, the non-commutative poisson algebra structures on the Lie algebras sln(Cq^-) are determ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ended affine Lie algebras Poisson algebras leibniz law
下载PDF
论“人格同一性”——洛克、莱布尼兹、休谟的解释与争论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桂权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3-100,共8页
人格同一性(自我等同、自我同一性)问题是当代哲学的重要问题之一,而这一问题产生于近代哲学,尤其是洛克哲学。洛克是为了反对笛卡尔把"自我"或"人格"等同于精神实体才提出"人格"及其同一性问题的。洛克... 人格同一性(自我等同、自我同一性)问题是当代哲学的重要问题之一,而这一问题产生于近代哲学,尤其是洛克哲学。洛克是为了反对笛卡尔把"自我"或"人格"等同于精神实体才提出"人格"及其同一性问题的。洛克的"人格"概念直接导致了康德的"先验自我",间接影响了现象学的产生;而洛克关于人格的"记忆标准"尽管遭到众多批评但仍然是目前最好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同一性 洛克 莱布尼兹 休谟
下载PDF
莱布尼茨与微积分发明权之争——纪念莱布尼茨诞生360周年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小礼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0-96,共7页
莱布尼茨是卓越的数学家和哲学家,他和牛顿相互独立地创建了微积分。17世纪末,在欧洲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旷日持久的微积分发明权之争。通过争论和调查,人们公认:莱布尼茨和牛顿都是微积分的发明人,他们的微积分各有特色。
关键词 莱布尼茨 牛顿 微积分 发明权
下载PDF
科学发现优先权之争的博弈分析——以微积分发明优先权之争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程志波 徐飞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4-68,共5页
科学家为获得科学发现的优先权而进行激烈争论是科学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以冲突分析见长的博弈论为分析和解决优先权之争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本文以牛顿与莱布尼茨关于微积分发明优先权之争为例,运用博弈论对事件的起因和发展过程做... 科学家为获得科学发现的优先权而进行激烈争论是科学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以冲突分析见长的博弈论为分析和解决优先权之争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本文以牛顿与莱布尼茨关于微积分发明优先权之争为例,运用博弈论对事件的起因和发展过程做了详细分析,以期归纳这一著名科学发现优先权之争留给后人的教训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先权 博弈论 牛顿 莱布尼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