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的社会风险及其法律规制 被引量:214
1
作者 马长山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7-55,共9页
在当今信息革命时代,尽管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势不可挡,但却不应对人工智能抱有太多浪漫主义的情怀。恰是要深刻认识到,它在带给人类巨大进步与福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伦理风险、极化风险、异化风险、规制风险和责任风险。因此,... 在当今信息革命时代,尽管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势不可挡,但却不应对人工智能抱有太多浪漫主义的情怀。恰是要深刻认识到,它在带给人类巨大进步与福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伦理风险、极化风险、异化风险、规制风险和责任风险。因此,需要塑造风险社会的法律理念,建立多元互动的风险规制体系,确立"过程—结果"的双重规制策略,从而促进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构建智慧社会的法治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社会风险 法律规制 智慧社会 法治秩序
原文传递
法学研究新范式: 计算法学的内涵、范畴与方法 被引量:98
2
作者 申卫星 刘云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23,共21页
信息技术的本质是计算。计算的内涵已经超越传统的数学运算,扩展到逻辑推理乃至成为观察世界的一种方法论。计算法学是传统法学面对“计算无处不在”的时代现象和“计算主义”认识论所形成的一种新范式。计算法学是基于计算的对象、方... 信息技术的本质是计算。计算的内涵已经超越传统的数学运算,扩展到逻辑推理乃至成为观察世界的一种方法论。计算法学是传统法学面对“计算无处不在”的时代现象和“计算主义”认识论所形成的一种新范式。计算法学是基于计算的对象、方法以及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法律问题以及与法律相关的技术问题,从而融入计算思维研究法律问题,利用计算方法开展法律大数据分析,以及结合计算技术研究法律科技的一门学科。法学的“计算范式”转变有利于去除“法律+信息技术”的碎片化问题,同时促进计算空间的治理结构从过去的权威法治规范向多元治理转变,促进法学研究方法从规范分析向数据分析拓展,并有利于形成计算化社会所需要的法律与技术融合治理模式。计算法学的发展需要构建跨学科融合的学术共同体,以提升我国普适计算时代的法律科学研究水平和现代化的法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法学 交叉学科 法学范式 信息社会
原文传递
法律现实主义与转型社会刑事司法 被引量:41
3
作者 胡铭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2-69,共18页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刑事司法面临着新的挑战。西方的法律现实主义能为我国转型期刑事司法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法论和改革思路。法律现实主义运动在批评形式主义与三段论式审判的基础上,把法律看作具有多重目标的社会引...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刑事司法面临着新的挑战。西方的法律现实主义能为我国转型期刑事司法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法论和改革思路。法律现实主义运动在批评形式主义与三段论式审判的基础上,把法律看作具有多重目标的社会引擎,关注司法行为、纠纷解决与社会问题。在中国语境下,引入法律现实主义,不是要简单地否定形式主义,而是应理性对待形式主义并在其中融入客观主义;应在刑事司法裁判中适用利益权衡,重视经验归纳而不拘泥于简单的演绎推理;应以实现社会正义为核心,构建合理衔接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现实主义 转型社会 刑事司法
原文传递
中国民间法研究学术报告(2002-2005年) 被引量:22
4
作者 李学兰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2-32,共11页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法学界极为关注国家法之外的习惯法、民间法的研究,并且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这一研究热点的出现表明,法学理论研究逐渐走出价值呼唤和法条注释的初级阶段,日益摆脱对政治和意识形态的依附,脱离单纯的法制...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法学界极为关注国家法之外的习惯法、民间法的研究,并且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这一研究热点的出现表明,法学理论研究逐渐走出价值呼唤和法条注释的初级阶段,日益摆脱对政治和意识形态的依附,脱离单纯的法制浪漫主义情结,开始从中国社会的现实条件中找寻法律秩序的本土资源,读解中国人生活秩序的文化意义,探求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民间法研究不仅拓宽了人们对法律的认识视域,而且其对社会学、人类学、诠释学理论资源和研究方法的借鉴更为法学研究带来清新的学术风气。本研究报告通过对民间法研究成果的综述,追溯这一学术研究动向的发生过程,回顾和总结其中主要的学术热点,评述民间法研究的理论发展和学术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法 习惯法 法律文化 法社会学 市民社会
下载PDF
自由裁量的道德控制 被引量:30
5
作者 胡利明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119-129,共11页
法治控制自由裁量是"义务道德",道德控制自由裁量是"追求道德",分别发挥不同的效用,既是相互独立的操作系统,又是相互融(交)合的整体。从自由裁量的客观现状开启法治航程,正视法治控制自由裁量的理论缺憾,需要追寻... 法治控制自由裁量是"义务道德",道德控制自由裁量是"追求道德",分别发挥不同的效用,既是相互独立的操作系统,又是相互融(交)合的整体。从自由裁量的客观现状开启法治航程,正视法治控制自由裁量的理论缺憾,需要追寻道德控制自由裁量的法治根源,用法治和道德共同控制自由裁量。道德价值基础、价值衡量标准、道德规则、道德方法和道德价值各从不同出发点、角度、标准、方法和规则等方面发挥道德控制的独特功能,显现道德控制的特殊作用,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控制自由裁量的创新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裁量 道德 道德控制 道德价值 法治理念 法治社会
下载PDF
新型权利主张及其法定化的条件——以我国社会转型为背景 被引量:26
6
作者 刁芳远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3-51,共9页
虽然不断出现的新型权利主张是自然权利、道德权利和习惯权利等多种权利形态的复合体,但基于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密切相关性,不能简单依据法律条文就对其进行否定,而应以德沃金的权利理论为指导正视其他权利形态,并以社会转型为背景分... 虽然不断出现的新型权利主张是自然权利、道德权利和习惯权利等多种权利形态的复合体,但基于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密切相关性,不能简单依据法律条文就对其进行否定,而应以德沃金的权利理论为指导正视其他权利形态,并以社会转型为背景分析其产生的具体原因。新型权利主张的主体、内容、客体等构成要素之所以发生一系列历史变迁,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的转型使民众向国家发出分配正义的社会诉求。对此,必须立基于社群主义的政治立场,采纳自由主义的法学元素,严守法定权利的本质属性,明确新型权利主张法定化的具体标准:真实性、准确性、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权利主张 法定权利 社会转型 社群主义
下载PDF
法律的维度——从空间上解读法律失败 被引量:22
7
作者 Benjamin van Rooij 姚艳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9-116,共8页
现代国家法追求统一性和确定性 ,它存在于非特定的地点和时间空间中。植根于特定地理和时间的地方性规范和地方正义会因地点和时间的不同而不同 ,所以现实社会中会存在现代国家法与地方性规范及地方正义的内部逻辑上的矛盾。它们之间的... 现代国家法追求统一性和确定性 ,它存在于非特定的地点和时间空间中。植根于特定地理和时间的地方性规范和地方正义会因地点和时间的不同而不同 ,所以现实社会中会存在现代国家法与地方性规范及地方正义的内部逻辑上的矛盾。它们之间的矛盾是无法消除的 ,只能被减小。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在社会科学基础上的立法来从空间的角度考虑制定法律以减小矛盾 ,也可以 (为了发展目前没有案例法的民法系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制建设 法律失败 现代化 立法 法的实施 法律多元 法社会
下载PDF
我国未来民法典中主体制度的设计思考 被引量:23
8
作者 李永军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4-92,共19页
民法典编篡过程中,对于主体部分的设计存在争议:"总则"的主体部分应规定哪些主体?这些主体应如何规定?我认为,民法典"总则部分"的主体应规定自然人、两户、法人、非法人团体。对于自然人,现行的"行为能力"... 民法典编篡过程中,对于主体部分的设计存在争议:"总则"的主体部分应规定哪些主体?这些主体应如何规定?我认为,民法典"总则部分"的主体应规定自然人、两户、法人、非法人团体。对于自然人,现行的"行为能力"应该规定在"法律行为部分";"责任能力"应规定在"侵权法部分";"监护"应是亲属法的内容。法人应当按照社团法人与财团法人的分类作为主线,再辅以营利与非营利对社团法人划分;"两户"应当保留;"非法人团体"应规定其赋予权利能力的具体条件及责任承担,并区分民法上的契约型合同行为与作为非法人团体的合伙组织。同时,在设计我国民事主体时,要坚持"民商合一"及"本土化"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人 人格权 法人 非法人团体 两户 合伙
原文传递
大数据时代的精准诈骗及其治理 被引量:20
9
作者 黄欣荣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6-92,共7页
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在给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等带来巨大变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的负效应,其中精准的电信诈骗就是突出的问题之一。大数据和互联网让传统诈骗变成了具有隔空、隐形、面广、精准诸特点的新型诈骗。骗子利用大数... 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在给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等带来巨大变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的负效应,其中精准的电信诈骗就是突出的问题之一。大数据和互联网让传统诈骗变成了具有隔空、隐形、面广、精准诸特点的新型诈骗。骗子利用大数据挖掘出行骗对象的详细信息,利用电信、互联网等技术实现精准诈骗,大众生活因此深受影响。数据立法是治理电信诈骗的有效手段,可将大数据作为反骗利器。最根本的治理手段是建立诚信体系,构建诚信社会,彻底铲除诈骗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电信诈骗 法律治理 诚信社会
下载PDF
东方社会主义的法律发展——从马克思到邓小平的理论探索 被引量:16
10
作者 公丕祥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2003年第3期3-15,共13页
本文指出 ,马克思对于未来社会主义社会法制建设的思考 ,经历了一个从以西欧社会为背景的研究到晚年关注东方社会法权关系转型变革的转变 ;列宁的历史性贡献之一 ,在于他对在俄国这样一个“半亚细亚”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的法律发... 本文指出 ,马克思对于未来社会主义社会法制建设的思考 ,经历了一个从以西欧社会为背景的研究到晚年关注东方社会法权关系转型变革的转变 ;列宁的历史性贡献之一 ,在于他对在俄国这样一个“半亚细亚”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的法律发展作出了艰辛的创造性探索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与中国具体的法制实践结合起来 ,力图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制建设之路 ;邓小平探讨了人治到法治这一法律革命进程的内在规律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发展 社会主义法制 马克思 邓小平 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 法治 东方社会 法权关系
原文传递
法学研究与认知-行为科学 被引量:16
11
作者 葛岩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8-33,共16页
本文勾勒了法律与认知-行为科学研究在美国的发展。作者认为:(1)在法律现实主义,法律与社会运动的背景下,认知-行为科学作为经验研究的一翼进入法学领域,而法律经济学直接推动了其在法学界的引进;(2)法律与认知-行为科学在关涉法律的人... 本文勾勒了法律与认知-行为科学研究在美国的发展。作者认为:(1)在法律现实主义,法律与社会运动的背景下,认知-行为科学作为经验研究的一翼进入法学领域,而法律经济学直接推动了其在法学界的引进;(2)法律与认知-行为科学在关涉法律的人性基础问题研究,法律认知与判断研究,司法证据研究,生理-心理因素与认知和行为能力关系研究等领域为法学研究带来新的知识,其中以法律认知与判断方面的知识最具影响力;(3)法律与认知-行为科学研究为美国法学研究的学术建制带来了变化,扩展了法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研究。作者据此推测了该领域研究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现实主义 法律与社会 法经济学 法律与认知-行为科学 认知科学
下载PDF
生物安全风险规制的正当性及其制度展开——以损害赔偿为视角 被引量:16
12
作者 于文轩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9-86,共8页
国际社会对生物安全损害赔偿的关注由来已久,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形成了一个框架性法律机制。与国际层面的积极努力相比,生物安全损害赔偿法律机制在国别法层面的响应相对冷淡,在我国亦为如此。关于现代生物技术及其法律规制的争论的主... 国际社会对生物安全损害赔偿的关注由来已久,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形成了一个框架性法律机制。与国际层面的积极努力相比,生物安全损害赔偿法律机制在国别法层面的响应相对冷淡,在我国亦为如此。关于现代生物技术及其法律规制的争论的主要原因在于对风险认知的不同解读。将风险认知与风险的客观性混同,将风险事件是否发生作为衡量风险本身客观性的依据,在逻辑上存在瑕疵。由客观存在的风险引发的生物安全损害,理应纳入法律规制的范畴。可从立法模式、法律原则、赔偿范围、司法救济等方面入手,完善生物安全损害赔偿机制。我国目前正着手制定生物安全专门立法,可在该法中就生物安全风险规制、特别是损害赔偿做出明确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安全 法律规制 损害赔偿 风险社会
原文传递
在普法与守法之间——基于意识形态“社会黏合”功能的意义探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吕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8-123,共6页
"普法"对于"守法"的功能意义是由"知法—守法"与"知法—维权—守法"两个命题共同支撑的。然而,这样两个命题并没有在"普法"与"守法"之间建立真正意义的联系。只有将普法... "普法"对于"守法"的功能意义是由"知法—守法"与"知法—维权—守法"两个命题共同支撑的。然而,这样两个命题并没有在"普法"与"守法"之间建立真正意义的联系。只有将普法看作一种特定的、实现意识形态"社会黏合"功能的方式方法,"守法"才能真正实现。未来的普法重心既不是法的"暴力性"也不是法的"功利性",普法应以论证法律的"合法性"为基础,在普法者与普通民众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良性互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法 知法 维权 守法 意识形态 社会黏合
下载PDF
关于法人类学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文山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1,共6页
就法人类学的学科定义、研究对象、概念体系、研究方法等几个问题进行思考与解读。认为法人类学是一门采用人类学的理论、方法研究民间社会的法律行为与法律现象的一门学科。尽管国外已经很成熟了,作为一门引进的学科,在中国还远没有确... 就法人类学的学科定义、研究对象、概念体系、研究方法等几个问题进行思考与解读。认为法人类学是一门采用人类学的理论、方法研究民间社会的法律行为与法律现象的一门学科。尽管国外已经很成熟了,作为一门引进的学科,在中国还远没有确立,虽然有一些研究还说不上是真正学科意义上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人类学 民间社会 法律行为 法律现象
下载PDF
试论河道采砂管理与和谐社会建设 被引量:9
15
作者 马水山 吴志广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12,19,共5页
以水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维护健康河流,促进人水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介绍了河道非法采砂严重危及公共安全和当地的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具体表现,以及近年来各地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加强管理,采取多... 以水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维护健康河流,促进人水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介绍了河道非法采砂严重危及公共安全和当地的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具体表现,以及近年来各地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加强管理,采取多种积极有效的措施,为创造比较良好的社会稳定与和谐环境所做的具体工作,并指出了目前河道采砂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的消极因素,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河道采砂管理工作的主要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采砂 依法管理 公共安全 和谐社会 对策
下载PDF
经济法理论对法学基础理论的几点创新 被引量:10
16
作者 徐孟洲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31,共6页
中国经济法是改革开放中崛起的新兴法律部门。中国经济法理论对法学基础理论的发展与创新表现为:经济法理论对公法与私法两分法局限的突破;经济法理论对传统部门法调整对象理论的更新;经济法理论对法律调整机制及其功能的拓展;经济法学... 中国经济法是改革开放中崛起的新兴法律部门。中国经济法理论对法学基础理论的发展与创新表现为:经济法理论对公法与私法两分法局限的突破;经济法理论对传统部门法调整对象理论的更新;经济法理论对法律调整机制及其功能的拓展;经济法学提出社会本位观丰富了法的理念,是对个体本位理论的超越。经济法理论的进一步创新既需要坚持思想的大胆解放,又必须应对社会经济发展变革的现实,还应当经受社会生活与法律实践的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法 公法与私法 调整对象 法律功能 社会本位 平衡协调
下载PDF
试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恩峰 薛亚娟 +1 位作者 王慧 刘英泽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00-102,108,共4页
“弱势群体”是对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理健康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群的总称,其缺乏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能力。弱势群体的成因既有先天因素,亦有后天社会因素。现有法律不足以保护其利益,故需探求新的保护机制和... “弱势群体”是对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理健康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群的总称,其缺乏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能力。弱势群体的成因既有先天因素,亦有后天社会因素。现有法律不足以保护其利益,故需探求新的保护机制和方式。在法律理念更新的基础上,采取多方位、多层次的保护措施,完善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体系,方能实现社会的实质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势群体 法律保护 法律体系 社会法
下载PDF
民间纠纷解决中的法律运用及其意外效应——对一起乡村邻里官司的反思 被引量:9
18
作者 陆益龙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4-181,共8页
乡村社会中发生在村民之间的民间纠纷虽会扰动正常生活秩序,但如果在基层能得到有效化解,就不会影响社会秩序的平稳运行。在中国传统乡土社会,民间纠纷主要是通过"无讼"的礼治机制加以解决。但如今,可能是受"励讼"... 乡村社会中发生在村民之间的民间纠纷虽会扰动正常生活秩序,但如果在基层能得到有效化解,就不会影响社会秩序的平稳运行。在中国传统乡土社会,民间纠纷主要是通过"无讼"的礼治机制加以解决。但如今,可能是受"励讼"理念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乡村民间纠纷会诉诸司法诉讼程序。而从乡村邻里官司的案例经验来看,法律运用并未达到有效化解村民邻里纠纷的理想效果,相反,民间纠纷解决中法律运用还会产生次生纠纷、偏离意图和潜伏社会风险等意外效应。诚然,并非所有运用法律的民事纠纷案件都会有意外效应,产生法律意外效应与法律行为的生产和再生产机制、司法场域的权力竞争机制以及现代法律工具的风险机制等三种生成机制有关。为规避民间纠纷解决中法律运用的意外效应,仍需在当代乡村治理中加强基层纠纷管理,强化落实和完善人民调解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纠纷 纠纷解决 法律运用 意外效应 乡村社会
下载PDF
基因编辑临床研究风险责任之法律探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杨雅婷 汪小莉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40-45,共6页
我国涉及基因编辑临床研究的法律规制模式应对基因编辑技术风险存在的缺陷主要包括风险责任分配落空;监管方式有效性削弱;损害救济与补偿不足。风险社会理论为风险法律治理提供了借鉴——风险责任理念,即通过对临床研究中主体间权利义... 我国涉及基因编辑临床研究的法律规制模式应对基因编辑技术风险存在的缺陷主要包括风险责任分配落空;监管方式有效性削弱;损害救济与补偿不足。风险社会理论为风险法律治理提供了借鉴——风险责任理念,即通过对临床研究中主体间权利义务的分配实现风险责任的合理分担。立足于风险责任的合理分担,进而提出基因编辑临床研究法律规制的具体策略:划定权利边界;创新监管方式;增强自我规制;丰富损害救济与补偿途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规制 风险责任 风险社会 基因编辑 临床研究
下载PDF
法益理论的危机与出路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拓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7-11,32,共6页
法益概念的模糊化、法益内容的精神化和法益机能的相对化使法益理论在现代社会尤其是风险社会中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面对此种危机,有学者开始寻求用规范概念来替代法益概念来建立一套全新的刑法体系,但这一尝试并不成功。法益理论应... 法益概念的模糊化、法益内容的精神化和法益机能的相对化使法益理论在现代社会尤其是风险社会中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面对此种危机,有学者开始寻求用规范概念来替代法益概念来建立一套全新的刑法体系,但这一尝试并不成功。法益理论应当在坚持中加以改良,现代法益论应当吸收规范理论的合理内核,正视法益的精神化及流动性,并承认超个人法益概念存在的独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益 规范 风险社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