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0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益的体系性位置与功能 被引量:48
1
作者 刘孝敏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4-83,共10页
法益的体系性位置可以从法益与实定法的关系、讨论法益问题的领域两个角度来分析。在不同领域内讨论的法益,有不同的概念选择,发挥不同的功能。犯罪立法概念中的法益只能是宪法性法益,其功能在于为刑事立法者提供适当的刑事政策标准。... 法益的体系性位置可以从法益与实定法的关系、讨论法益问题的领域两个角度来分析。在不同领域内讨论的法益,有不同的概念选择,发挥不同的功能。犯罪立法概念中的法益只能是宪法性法益,其功能在于为刑事立法者提供适当的刑事政策标准。犯罪司法概念中的法益,在入罪判断时只能是后刑法法益,可以指导解释刑法规定的行为构成;在出罪判断时只能是宪法性法益,通过法益价值的衡量,对符合行为构成的行为进行正当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益 犯罪概念 刑事政策标准
原文传递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辨析 被引量:42
2
作者 崔新健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8-33,共6页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迄今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定义。其理论基础、概念属性、各国视角、实践操作层面都存在较大的分歧。基于此,本文通过辨析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分歧源,尝试以企业的社会角色切入,重新界定这一概念。企业责任包括经济责...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迄今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定义。其理论基础、概念属性、各国视角、实践操作层面都存在较大的分歧。基于此,本文通过辨析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分歧源,尝试以企业的社会角色切入,重新界定这一概念。企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复合属性的概念,具有明显的时代性。企业社会责任存在两个灰色区域。这两个灰色区域不仅导致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分歧与争论,而且还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经济责任 法律责任 概念
下载PDF
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质的差别? 被引量:41
3
作者 刘叶深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0-133,共14页
国内对法律原则的研究模式大量援引德沃金的相关理论,却没能突出德沃金的一个重要定性: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存在质的差别。在这种一般模式之外,国内外学者在抽象程度之别、实定性之别、形式原则之别、理由类型之别等方面试图实现对法律... 国内对法律原则的研究模式大量援引德沃金的相关理论,却没能突出德沃金的一个重要定性: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存在质的差别。在这种一般模式之外,国内外学者在抽象程度之别、实定性之别、形式原则之别、理由类型之别等方面试图实现对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质的差别"的建构。但是,这要么不符合德沃金的基本论述,要么无法实现德沃金的理论目标——挑战法律实证主义的法律概念理论。本文尝试提出一种解读:放弃分类学模式,不把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看作两种规范类型,而将其看作两种不同的规则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原则 法律的概念 规则的实践理论 规范性规则 客观道德
原文传递
“生态环境”宪法概念解析 被引量:43
4
作者 巩固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0-80,共11页
“生态”与“环境”源于不同学科,所指大同小异,且不断发展变化。我国宪法中的“生态环境”是一个富于中国特色的独创概念,在科学界曾引起广泛争议。因其具有多义性,容易引起误解,并非理想的法律概念;但有其时代背景下的合理性和积极意... “生态”与“环境”源于不同学科,所指大同小异,且不断发展变化。我国宪法中的“生态环境”是一个富于中国特色的独创概念,在科学界曾引起广泛争议。因其具有多义性,容易引起误解,并非理想的法律概念;但有其时代背景下的合理性和积极意义。宪法角度的正确处理是接受事实、辩证分析,结合现代环境观念和既有法律事实作出最广义的宽泛解释,为下位法中的制度创新提供合法性基础,而不必强求与法律概念的齐整对应。环境宪法解读应跳出文本局限,更加开放、务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宪法 法律概念
下载PDF
法治思维中的情理和法理 被引量:34
5
作者 谢晖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5年第9期10-15,共6页
"法不容情"这种情法二分、情法对立的思维定势,对于法律至上、以法为教的法治思维始终是一种阻遏因素。为此,从立法、执法、司法、用法4个方面来重新定位法治思维体系中情法两者的逻辑关系,从而坚守情法一元的理想法治观。认... "法不容情"这种情法二分、情法对立的思维定势,对于法律至上、以法为教的法治思维始终是一种阻遏因素。为此,从立法、执法、司法、用法4个方面来重新定位法治思维体系中情法两者的逻辑关系,从而坚守情法一元的理想法治观。认为:说"法不容情",这只是一种缺乏法治思维的命题。在法治思维中,情理和法理两者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要真正推进法治,全面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就必须在人们日常交往的情理中寻找法律的规定性,即以生活的规定性决定法律的规定性,并反过来用法律的规定性指导、调整和规范日常生活的规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思维 情理 法理 情法一元 法治观
下载PDF
论法律概念——以民法典体系构成为视角 被引量:34
6
作者 许中缘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2-83,共12页
法律概念是民法典体系构成的基本细胞。法律概念具有规范性、抽象性、确定性中带有较大程度的模糊性、含义的专门性、价值性的特点。法律概念在体系构成中,具有重大的作用。但其作用的发挥需要发展成为法律类型,同时也需要法律原则的平... 法律概念是民法典体系构成的基本细胞。法律概念具有规范性、抽象性、确定性中带有较大程度的模糊性、含义的专门性、价值性的特点。法律概念在体系构成中,具有重大的作用。但其作用的发挥需要发展成为法律类型,同时也需要法律原则的平衡与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概念 体系构成 法律类型 法律原则
原文传递
我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构建的反思 被引量:18
7
作者 赵万一 吴敏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3-90,共8页
在我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的构建中,对有关理念问题的研究远比对制度本身的研究更为重要。要构筑适合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需要的银行破产制度体系,必须首先对我国银行业的现状和银行业对法律的实际需求做出冷静审视。机械地在破产清算... 在我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的构建中,对有关理念问题的研究远比对制度本身的研究更为重要。要构筑适合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需要的银行破产制度体系,必须首先对我国银行业的现状和银行业对法律的实际需求做出冷静审视。机械地在破产清算主义和再建主义之间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是极其有害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衡平二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有选择地扬弃和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破产法 法律理念 制度构建
下载PDF
浅谈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如何与时俱进 被引量:27
8
作者 段虹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年第6期175-177,共3页
分析了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着重从增强法制观念、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以及提高档案工作者履职能力3个方面深入阐述了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应如何与时俱进的问题。
关键词 电力企业 档案管理 法制观念 管理现代化 履职能力
下载PDF
生态环境损害:从科学概念到法律概念 被引量:26
9
作者 南景毓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8-110,共13页
生态环境损害的科学概念只注重生态环境损害事实的描述,它们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的目的相悖,法律意义缺乏。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立法只能以生态环境损害的法律概念为基础进行构造。以功能主义为视角,反思生态环境损害科学概念的局... 生态环境损害的科学概念只注重生态环境损害事实的描述,它们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的目的相悖,法律意义缺乏。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立法只能以生态环境损害的法律概念为基础进行构造。以功能主义为视角,反思生态环境损害科学概念的局限,可将生态环境损害的法律概念界定为法人、社会组织和个人污染环境或者破坏生态,导致生态失衡或者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应当承担生态环境修复或者赔偿的环境违法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 科学概念 法律概念 功能主义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原文传递
行政法中的不确定法律概念释义 被引量:24
10
作者 尹建国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9-65,共7页
不确定法律概念乃是法律概念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具有语意模糊性和多义性的外在特征。在行政法领域,不确定法律概念与行政裁量系"如影随形"的一对范畴,但两者在存在范围、客体、判断空间、表现形式、司法审查诸方面有较为明显... 不确定法律概念乃是法律概念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具有语意模糊性和多义性的外在特征。在行政法领域,不确定法律概念与行政裁量系"如影随形"的一对范畴,但两者在存在范围、客体、判断空间、表现形式、司法审查诸方面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就司法审查而言,行政主体解释不确定法律概念应接受"全面司法审查"的传统观点有待扬弃,应承认特定条件下,针对特定类型的不确定法律概念,行政主体享有有限的"判断余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法律概念 行政裁量 法律概念 不确定性
原文传递
“互联网+”时代我国电子商务平台法律定位之反思 被引量:20
11
作者 何炼红 邓欣欣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37,共7页
当前我国电子商务平台的法律定位十分不明确,首先体现为法律概念表述混乱,其次体现为法律关系界定模糊,再次体现为裁判角色资格存疑,最后体现为义务标准适用笼统。"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需要对我国电子商务平台的法律定位进行... 当前我国电子商务平台的法律定位十分不明确,首先体现为法律概念表述混乱,其次体现为法律关系界定模糊,再次体现为裁判角色资格存疑,最后体现为义务标准适用笼统。"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需要对我国电子商务平台的法律定位进行反思与重解,从法律概念的重新规范、法律关系的重新审视、裁决身份的重新考量以及审查义务的重新确立四个方面完善我国电子商务平台的相关制度和规定,从而推动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商务平台 法律概念 法律关系 裁决身份 审查义务
下载PDF
法律文化的概念:成果观与规则观辨 被引量:18
12
作者 陈晓枫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98-104,共7页
中国法律文化研究的兴衰是值得关注的现象。本文认为法律文化研究者没有完全按照文化学的方法进行研究是其中原因之一,特别是在“法律文化”的概念的把握上存在着中国化的误区。作者梳理了法律文化中的成果观与规则观,并提出自己的法律... 中国法律文化研究的兴衰是值得关注的现象。本文认为法律文化研究者没有完全按照文化学的方法进行研究是其中原因之一,特别是在“法律文化”的概念的把握上存在着中国化的误区。作者梳理了法律文化中的成果观与规则观,并提出自己的法律文化观来分析若干中国法律文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文化 成果观 规则观
下载PDF
“涉黑犯罪”重要争议问题研讨 被引量:18
13
作者 魏东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5-55,共11页
"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和"黑社会组织"是法定概念,而我国有关司法解释性文本规定的"恶势力"、"恶势力犯罪集团"与"黑恶势力"属于政策性概念,因此刑法解释论上需要适当关注法定概念与政... "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和"黑社会组织"是法定概念,而我国有关司法解释性文本规定的"恶势力"、"恶势力犯罪集团"与"黑恶势力"属于政策性概念,因此刑法解释论上需要适当关注法定概念与政策性概念之间的关联关系和政策性功能。"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是我国有组织犯罪中最具备"黑社会(组织)"性质的较完备形态的犯罪组织,最接近于国外的黑社会(组织),可以说它既是黑社会又不是典型的黑社会,因此刑法解释论上需要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四个特征之间的关系论予以明确,对三个核心特征进行严格解释,而对其附随性特征可以进行适当宽松解释。对涉黑犯罪的具体定罪量刑,要特别注意对"涉黑犯罪"的组织者、领导者、参加者以及包庇、纵容者的主观"明知"与责任限定进行刑法教义学审查,确保"涉黑犯罪"个案司法审判的合法性与公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社会性质组织 法定概念 政策性概念 核心特征 刑法解释论
原文传递
“家庭暴力”之法律概念解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洪祥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9-83,共5页
我国2001年修订的《婚姻法》虽然明确规定"禁止家庭暴力",但并未给予定义;随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解释(一)》虽对"家庭暴力"给予定义,但与国际公约等法律文件相比存在许多不足。这不仅大大... 我国2001年修订的《婚姻法》虽然明确规定"禁止家庭暴力",但并未给予定义;随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解释(一)》虽对"家庭暴力"给予定义,但与国际公约等法律文件相比存在许多不足。这不仅大大削弱了反家庭暴力的力度,而且也不利于保护受害者的权利。由此可见,只有对家庭暴力的主体、客体、方式、程度和行为环境的范围进行深入分析,才能准确界定和在法律上表述家庭暴力的概念,从而为我国反家庭暴力立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暴力 法律概念 概念构成 立法概念表述
下载PDF
论自然资源的法律概念 被引量:18
15
作者 黄锡生 王中政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0-219,共10页
自然资源法律概念是自然资源法学研究的基础。深圳“鹦鹉案”和江西“鹦鹉案”出现的“类案不同判”现象凸显了自然资源法律概念缺失的司法流弊。目前,学界对自然资源法律概念的阐释主要移植了自然资源的科学概念,并依据自然资源的客观... 自然资源法律概念是自然资源法学研究的基础。深圳“鹦鹉案”和江西“鹦鹉案”出现的“类案不同判”现象凸显了自然资源法律概念缺失的司法流弊。目前,学界对自然资源法律概念的阐释主要移植了自然资源的科学概念,并依据自然资源的客观性和主观性,分别形成了“状态论”和“行为论”的阐释路径,而这两条阐释路径都难以做到逻辑自洽。自然资源法律概念的形成具有有限自主性,同时受到自然资源特殊性和法律规范约束性的限制。自然资源的法律概念需要立足于其生成逻辑,即法律上的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一切能为人类所利用,且没有成为产品,属于国家或集体所有的天然形成或生成之物。自然资源法律概念体现了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法律属性,是自然资源融入法律规范的应然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资产 自然资源产品 法律概念 鹦鹉案
原文传递
对《档案法》修订草案中几个问题的认识——兼与徐拥军、李晶伟、蔡美波先生商榷 被引量:14
16
作者 陈忠海 《档案学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14,共6页
《档案法》修订草案中的法定档案定义的外延小于学理档案定义的外延,并以其明确性、强制性区别于学理定义的严谨性、系统性。"归档"是一项移交档案的工作,不是指"归入档案"。《档案法》的调整对象是以档案的价值来... 《档案法》修订草案中的法定档案定义的外延小于学理档案定义的外延,并以其明确性、强制性区别于学理定义的严谨性、系统性。"归档"是一项移交档案的工作,不是指"归入档案"。《档案法》的调整对象是以档案的价值来界定的,而非档案的所有权。政府信息公开不等于档案信息公开,《会计法》中的故意销毁会计凭证并不等于故意销毁档案。《档案法》修订草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立法理念,至于没有设置相应的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制度,可以进一步修改完善,也可以通过《档案法实施办法》的修订加以具体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法 法定档案定义 法律协调 立法理念
原文传递
刑法体系构建的三种思路——兼论“类型”的体系形成功能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杜宇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4-53,共10页
基于建构思路与工具的不同,刑法的体系化将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目。这其中,以概念为工具而形成的形式体系、以原则为核心而形成的实质体系、以及从类型系列发展而来的局部的实质体系,可谓是三种最为重要的体系格局。文章试图对这三种不... 基于建构思路与工具的不同,刑法的体系化将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目。这其中,以概念为工具而形成的形式体系、以原则为核心而形成的实质体系、以及从类型系列发展而来的局部的实质体系,可谓是三种最为重要的体系格局。文章试图对这三种不同的体系思路加以梳理,辨析其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其中,概念式体系虽有利于形式理性的达成,却会切断规范背后的价值判断,错失体系的意义脉络;原则式体系固然能显示价值判断的内在秩序,却无法深入到个别事物之中,难以提供具体的裁判规则;由此,我们应尤其重视类型之于刑法体系形成的独特价值。这种价值不仅表现在生活素材的掌握上,而且体现在局部价值观点的传递上,更显示在事实把握与价值思考的连接上。"类型"应被视为一种重要的体系化工具而加以认真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体系 概念 原则 类型
下载PDF
法律竞合初论 被引量:12
18
作者 毛翯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9-143,共5页
本文总结和提出了法律竞合这一法理学概念。并且分析了法律竞合的概念、特征和分类等。
关键词 竞合 法律概念 普遍联系 法理学
下载PDF
从价值取向到涵摄目的:“思想/表达二分法”的概念澄清 被引量:12
19
作者 冯晓青 刁佳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39,共13页
有关"思想/表达二分法"的理论争议与实践藩篱源自学界未能将其作为一项法律概念加以分析。从法律概念的价值取向与涵摄目的入手,可以发现著作权法对公共领域的价值偏好界定了"思想/表达二分法"的内涵;著作权法的司... 有关"思想/表达二分法"的理论争议与实践藩篱源自学界未能将其作为一项法律概念加以分析。从法律概念的价值取向与涵摄目的入手,可以发现著作权法对公共领域的价值偏好界定了"思想/表达二分法"的内涵;著作权法的司法实践划定了"思想/表达二分法"的外延。在价值取向支配与典型对象框定下,"思想/表达二分法"为涵摄非典型对象提供了价值依托与类比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概念 价值取向 涵摄目的 思想/表达二分法 公共领域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法律人才培养的新起点、新理念与新方案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建文 潘林青 《法学教育研究》 2021年第1期51-51,53-73,共22页
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嵌入现代教育体系的过程中,法学教育亟须在新的政策背景下进行供给侧改革。一方面,人工智能为法学教育带来了知识困境与就业困局;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为法律人才创造了多元需求、契合了其成长特质并牵引了其结构升级。... 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嵌入现代教育体系的过程中,法学教育亟须在新的政策背景下进行供给侧改革。一方面,人工智能为法学教育带来了知识困境与就业困局;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为法律人才创造了多元需求、契合了其成长特质并牵引了其结构升级。面向人工智能时代,法学院校应在理念层面确立法律价值权衡的核心地位、绘就数字人文的范式愿景、强化融合型法律人才的关键角色。在此基础上,法学院校还应在方案层面贯通“传统+现代”的教学路径、锻造“智能+法治”的特色平台、形塑“法律硕士+跨学科”的人才格局、依托“法律+科技”的专业课程,从而回应国家在法律人才培养方面的顶层设计并最终推动我国法学教育与迭代科技的包容性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法学教育 数字人文 理念革新 双语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