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法思维的逻辑基础 被引量:20
1
作者 郑彧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5-92,共8页
在以"营利"为主要特征的商事活动中,商事法律对于商主体在从事商业活动过程中所应遵守的行为、准则、规范存在其特殊性,由此作为反映此等商事法律运用的商法思维就会呈现出有别于以产权的"静态保护"和主体地位"... 在以"营利"为主要特征的商事活动中,商事法律对于商主体在从事商业活动过程中所应遵守的行为、准则、规范存在其特殊性,由此作为反映此等商事法律运用的商法思维就会呈现出有别于以产权的"静态保护"和主体地位"平等保护"为特征的民法思维。但在商法的独立性仍受到众多质疑的背景下,我们对于商法思维应有的独立性和特殊性的认识远未达到商业实践对于法律的需求水准,因而在司法审判实践中就会出现"同案不同判"的审判冲突。有必要通过一系列商事法律规范逻辑基础的比较来呈现商法思维有别于民法思维的特殊性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法思维 效率优先 交易保护 利益平衡
原文传递
企业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法律责任界分的困境与变革 被引量:15
2
作者 任卓冉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4期108-116,共9页
企业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作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其良性发展以参与主体法律责任明确且合理界分为前提。在当前以排污者责任为中心的环境责任体系中,排污企业与第三方企业的责任界分面临法律规定不完善、责任标准不明确、格式合... 企业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作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其良性发展以参与主体法律责任明确且合理界分为前提。在当前以排污者责任为中心的环境责任体系中,排污企业与第三方企业的责任界分面临法律规定不完善、责任标准不明确、格式合同粗糙等问题,呈现明显的不平衡性。对此,应以利益均衡原则为基础,根据排污企业与第三方企业对污染治理义务的实际履行,即污染危险实际控制权的转移及负担,确定环境管理行政责任与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界分模式,进一步重新界定“污染者”与“主体责任”,在未来实现与其他创新性制度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 第三方治理 法律责任 利益均衡原则
下载PDF
地方立法中的问题及其破解思路 被引量:11
3
作者 尹奎杰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9-87,191,192,共11页
当前我国地方立法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地方立法既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规制、调控和制约的作用,又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激励、保障和推动的作用。当前地方立法中存在着一定的唯国家主义倾向、空... 当前我国地方立法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地方立法既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规制、调控和制约的作用,又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激励、保障和推动的作用。当前地方立法中存在着一定的唯国家主义倾向、空心化倾向、公共性缺失倾向以及虚无主义与过度乐观倾向,需要转变立法观念,实现地方立法的思想解放,使地方立法迈向回应型法、激励型法、人本型法和平衡型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减负松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立法 立法观念 经济社会发展 法律激励 以人为本 利益平衡
下载PDF
权利国际用尽原则与平行进口的法律规制 被引量:11
4
作者 韩磊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0-159,共10页
知识产权权利用尽原则通常被作为平行进口问题研究的重点,权利国际用尽原则也通常被当作平行进口合法性的理论依据。禁止双重获利这一权利用尽原则的理论基础在国际贸易大背景下并不能够成立,权利国际用尽原则无法实现对平行进口的恰当... 知识产权权利用尽原则通常被作为平行进口问题研究的重点,权利国际用尽原则也通常被当作平行进口合法性的理论依据。禁止双重获利这一权利用尽原则的理论基础在国际贸易大背景下并不能够成立,权利国际用尽原则无法实现对平行进口的恰当与有效规制。在权利用尽原则之外,对平行进口问题的法律规制应当把握国家主权原则、利益平衡原则,并以所涉知识产权之功能属性作为检视标准,按不同类型分类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进口 权利用尽 权利国际用尽 法律规制 利益平衡
原文传递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保护中的两个问题 被引量:5
5
作者 任玉翠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2007年第2期137-140,共4页
计算机软件的法律保护问题一直是知识产权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其中有两个问题尤其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和研究:一是把计算机软件纳入著作权法或版权法的调整范围并不具有天然的合理性,所以我们应当在充分掌握计算机软件特性的基础之上,用一部... 计算机软件的法律保护问题一直是知识产权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其中有两个问题尤其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和研究:一是把计算机软件纳入著作权法或版权法的调整范围并不具有天然的合理性,所以我们应当在充分掌握计算机软件特性的基础之上,用一部专门的法律来对其进行保护。二是我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八条规定了软件著作权人所享有的一系列权利,大都是因袭了著作权法对著作权保护的规定,并没有考虑到计算机软件本身的特性。另外从保护周期等方面考虑,软件著作权保护中并没有解决利益平衡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著作权 法律归属 利益平衡 法律调整
下载PDF
红色经典作品的法律保护:价值、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7
6
作者 刘云开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8-53,共6页
红色经典作品是红色文化史料的重要来源,通常具有叙写国家历史故事、凝聚社会普适观念、传递红色文化基因、拓展文化消费领域等重要价值。本文对我国红色经典作品法律保护问题进行分析,旨在寻找对策,促进红色经典作品的保护和传承。通... 红色经典作品是红色文化史料的重要来源,通常具有叙写国家历史故事、凝聚社会普适观念、传递红色文化基因、拓展文化消费领域等重要价值。本文对我国红色经典作品法律保护问题进行分析,旨在寻找对策,促进红色经典作品的保护和传承。通过著作权法理分析,文章对红色经典作品权利归属不清、政策性保护边界不明、保护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今后需要通过解决红色经典作品权属纠纷问题、明确政策性保护规范的司法适用条件、探索红色经典作品公益诉讼制度等路径,完善红色经典作品保护体系,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经典作品 法律保护 利益平衡 体系完善
下载PDF
加速出资的法律构造--以公司恶意延长股东出资期限为视角 被引量:7
7
作者 冯辉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3-135,共13页
新的司法政策将公司在债务产生后延长股东出资期限认定为恶意,允许债权人此时在公司正常情形下请求加速股东出资义务。其对公司恶意的认定不够全面,对适用加速出资制度应具备的其他构成要件亦未明确,恐会引起未来司法实践的困惑与混乱... 新的司法政策将公司在债务产生后延长股东出资期限认定为恶意,允许债权人此时在公司正常情形下请求加速股东出资义务。其对公司恶意的认定不够全面,对适用加速出资制度应具备的其他构成要件亦未明确,恐会引起未来司法实践的困惑与混乱。加速出资制度的法律构造应包括公司恶意的认定标准、债权人的适格条件、适用的股东范围以及应遵循的程序要件。认定公司恶意应综合考量决议时间、延长期限、所涉金额等因素。无担保的债权人到期未获清偿时,有权请求延期出资的股东在尚未出资的范围内承担补充清偿责任,在股东(大)会决议中表示同意的股东应承担连带责任。债权人应通过诉讼程序提出请求。公司延长股东出资期限应通过股东(大)会决议,履行对债权人的通知和公告义务,并办理登记和公示手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出资 法律构造 恶意延长出资期限 延期出资规制 利益平衡
下载PDF
公共决策的效应与法律遵从度——以“汽车限购”为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杨解君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3-69,共7页
如何保障公共决策的有效性和避免公共治理的失灵,无疑需要清醒地认识到现实中的决策状况。以当前的"汽车限购令"为例,其决策过程存在着漠视民意、政府与民众对立和互不信赖的双输局面,其决策结果存在着负面的示范效应、冲击... 如何保障公共决策的有效性和避免公共治理的失灵,无疑需要清醒地认识到现实中的决策状况。以当前的"汽车限购令"为例,其决策过程存在着漠视民意、政府与民众对立和互不信赖的双输局面,其决策结果存在着负面的示范效应、冲击汽车市场、培植畸形市场、与区域一体化趋势相悖、侵害公民法律权利等诸多负面作用,在利益考量上存在着"法益"失衡现象,在决策依据、内容、程序和形式等方面存在若干违法情形。鉴此,需要通过相应的阻却机制使违宪或违法的公共决策归入无效,而责任机制的约束和矫正则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决策 法益权衡 法律权威 责任机制
原文传递
行政法视域下的档案征购制度研究--兼论新《档案法》第二十二条 被引量:5
9
作者 肖秋会 张博闻 《档案学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2-108,共7页
针对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保留“档案征购”这一规定,从行政法视域下展开研究。辨析了档案征购不同于其他四类具体行政行为的独立性特点,对其立法沿革进行了梳理;指出了档案征购所面临的法律规范支撑不足... 针对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保留“档案征购”这一规定,从行政法视域下展开研究。辨析了档案征购不同于其他四类具体行政行为的独立性特点,对其立法沿革进行了梳理;指出了档案征购所面临的法律规范支撑不足、尺度与界限不明、实践中概念泛化等问题;参考借鉴了国外档案法规中有关非国有档案收集工作的法律条款,对我国非国有档案收集问题给出了三项立法建议:采用明确规范的法律术语、强化配套所有权监管制度设计、增加柔性化替代性措施的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国有档案 行政法 档案征购 法益均衡
原文传递
法典化时代的法律方法研究——中国法律方法论研究报告(2019—2021)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光宁 侯晓燕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3-184,共12页
《民法典》开启了中国法典化的进程,对法律方法论的研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影响在近三年的研究成果中已经开始显现。在具体法律方法的研究成果中,法律发现方法借助于《民法典》第10条的新规定,深度挖掘和扩展了法律渊源;法律解释方... 《民法典》开启了中国法典化的进程,对法律方法论的研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影响在近三年的研究成果中已经开始显现。在具体法律方法的研究成果中,法律发现方法借助于《民法典》第10条的新规定,深度挖掘和扩展了法律渊源;法律解释方法的研究更加重视目的解释和体系解释,前者挖掘法典规定背后的决定因素,后者统筹处理法典诸多规定之间的关系;法律推理方法中的司法推定也围绕《民法典》的相应规定展开;漏洞补充方法聚焦于《民法典》制定后遗留的若干不足;利益衡量方法则借助于法益概念在刑事法中得到更多关注。在部门法法律方法中,关于《民法典》实施的研究成果最为丰富,由此也对其他部门法及其法典化进程产生扩散影响。法律方法论的研究应当继续深度参与法典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法典化 法律方法论 法律解释 法律推理 漏洞补充 利益衡量
下载PDF
人的尊严是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的法益吗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冠煜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22年第3期4-17,共14页
人的尊严是宪法上的最高价值,它不是一项宪法基本权利。人的尊严是法益的基础,它不是具体犯罪保护的客体。人的尊严是指社会成员基于相互承认和彼此尊重,对其之间形成的平等地位及主体资格免遭否定和促进实现的价值实践。收买被拐卖的... 人的尊严是宪法上的最高价值,它不是一项宪法基本权利。人的尊严是法益的基础,它不是具体犯罪保护的客体。人的尊严是指社会成员基于相互承认和彼此尊重,对其之间形成的平等地位及主体资格免遭否定和促进实现的价值实践。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侵犯了彰显妇女尊严价值的人身自由权利。法益概念只具有一定的立法批判机能和解释指导机能,所以,对本罪的犯罪化合理性及其刑罚化均衡性研究,还需从刑法体系外寻找刑事政策学、犯罪学上的根据。详言之,本罪采取了分立式立法技术,与拐卖妇女罪构成非对称型对向犯,且近年来对妇女尊严价值的侵害程度日益提升。然而,即使对本罪的法益侵害性、非难可能性的评价趋于严厉,也不一定要提高法定刑,严格刑罚裁量和强化行政执法都是可以考虑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 尊严 法益 犯罪化的合理性 刑罚化的均衡性
下载PDF
法益平衡视角下涉正当防卫案件说服责任分配新探
12
作者 杨文革 宋星衡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0-109,共20页
涉正当防卫案件中的主要事实大体可分为两部分:一是被告人致伤或者致死被害人的事实,二是被害人对被告人实施不法侵害的事实。被告人对于前者基本上供认不讳,控辩双方也往往没有争议。但对于后者,控辩双方每每争议巨大,不少情况下也很... 涉正当防卫案件中的主要事实大体可分为两部分:一是被告人致伤或者致死被害人的事实,二是被害人对被告人实施不法侵害的事实。被告人对于前者基本上供认不讳,控辩双方也往往没有争议。但对于后者,控辩双方每每争议巨大,不少情况下也很难查清。涉正当防卫案件中不法侵害事实存疑的样态常常表现为:要么控辩双方各执一词,要么仅有被告人的一面之词。这一事实真伪不明的存疑特殊性,决定了法益受损风险分配是涉正当防卫案件说服责任的实质,也决定了此类案件中说服责任的本质问题是证明标准的设定问题。为解决司法实践中涉正当防卫案件说服责任分配上的混乱局面,须兼顾被告人和被害人双方法益受损风险的平衡。为此,公诉方所承担的排除不法侵害事实存在的证明标准不应当适用排除合理怀疑的标准,而应当适用高度盖然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防卫 证明责任 说服责任 证明标准 法益平衡
原文传递
德、法、奥对精神打击法律救济的比较与启示 被引量:2
13
作者 管洪彦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36-41,共6页
精神打击是指自然人因精神上遭受严重打击或者持久刺激而导致的,独立于身体权、健康权等权利损害的且非一般可容忍的可辨别性损害。司法实践中精神打击一般难以得到法律救济。德、法、奥对精神打击的法律救济虽有不同,但也有殊途同归之... 精神打击是指自然人因精神上遭受严重打击或者持久刺激而导致的,独立于身体权、健康权等权利损害的且非一般可容忍的可辨别性损害。司法实践中精神打击一般难以得到法律救济。德、法、奥对精神打击的法律救济虽有不同,但也有殊途同归之效。精神打击的法律救济中渗透着丰富的法政策考量,其本质是权益救济和行为自由的冲突与协调问题。对于符合法定条件的纯粹精神损害应该给予法律救济,但是要通过一系列制度防止法律救济机制的滥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打击 损害赔偿 德国 法国 奥地利 法律救济 利益平衡
下载PDF
侦查不公开原则的实践展开——以法益权衡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小丽 郑翔宇 周帆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82-87,共6页
侦查不公开是各国侦查实践中的基本原则,具有保障人权和打击犯罪的双重功效。然而,司法实践中,侦查不公开原则屡遭诟病。如何破解侦查不公开原则面临的实践困境成为当下难题。将刑法中法益权衡理论引入刑事诉讼程序中,在法益权衡的视角... 侦查不公开是各国侦查实践中的基本原则,具有保障人权和打击犯罪的双重功效。然而,司法实践中,侦查不公开原则屡遭诟病。如何破解侦查不公开原则面临的实践困境成为当下难题。将刑法中法益权衡理论引入刑事诉讼程序中,在法益权衡的视角下深入研究侦查不公开原则及其例外,对于完善侦查不公开原则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侦查不公开 法益权衡 侦查信息梳理机制
下载PDF
社会角色与刑事司法职业伦理观 被引量:1
15
作者 廖大刚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4-129,175,共7页
刑事司法职业伦理对于刑事司法实践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符合法治期望而又立足现实法治实践的基础上,刑事司法职业伦理观引领刑事司法职业者的司法实践,从而最大化地保障国家和社会以及人民利益。刑事司法职业者既是公务员又是刑事司... 刑事司法职业伦理对于刑事司法实践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符合法治期望而又立足现实法治实践的基础上,刑事司法职业伦理观引领刑事司法职业者的司法实践,从而最大化地保障国家和社会以及人民利益。刑事司法职业者既是公务员又是刑事司法专门工作者,其职业伦理观应结合这双重角色加以界定。从公务员这一角色而言,刑事司法职业伦理观应包括忠诚原则、公正原则、责任原则、廉洁原则等内容;从刑事司法专门工作者这一角色而言,刑事司法职业伦理观应包括依法独立原则、平和原则、法益平衡原则、罪刑法定原则以及真实原则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角色 刑事司法 职业伦理 公正 法益平衡
原文传递
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法定许可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庆扬 谭云鹏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51-57,共7页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网络传播权应运而生,著作权人的财产权利顺理成章地扩张,使得公有领域不断被侵蚀。而法定许可制度恰好以其独特的方式在权利人与公众间建立一个缓冲地带,解决网络环境下出现的海量授权以及作品传播效率低的问题...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网络传播权应运而生,著作权人的财产权利顺理成章地扩张,使得公有领域不断被侵蚀。而法定许可制度恰好以其独特的方式在权利人与公众间建立一个缓冲地带,解决网络环境下出现的海量授权以及作品传播效率低的问题,实现双方的利益平衡。在著作权法修改之际,检视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法定许可现状,通过明确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法定许可之独立价值,借鉴外来的相关制度设计,以完善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法定许可,实现法定许可的价值与著作权法的目的——利益平衡,激励创作,丰富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网络传播权 法定许可 利益平衡
下载PDF
及时的正义:人格权禁令的程序效力原理
17
作者 陈洪杰 《深圳社会科学》 2023年第1期115-124,158,共11页
人格权禁令的制度前提是行为人正在进行或即将实施的违法行为会导致利害关系人的人格权利益遭受难以弥补的损害,因此需要通过司法层面的应急决策机制来解决当下迫在眉睫的权利救济问题。从现有的权威规范解读来看,人格权禁令在实体法层... 人格权禁令的制度前提是行为人正在进行或即将实施的违法行为会导致利害关系人的人格权利益遭受难以弥补的损害,因此需要通过司法层面的应急决策机制来解决当下迫在眉睫的权利救济问题。从现有的权威规范解读来看,人格权禁令在实体法层面的制度功能在逻辑上是作为一种非讼性质的独立程序,进而为民事主体排除或是避免人格权侵害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济手段。而从具体实践来看,在人格权禁令预设的具体应用场景中分别存在着与诉前行为保全、人身安全保护令这两种程序应用场景之间的重合与交叉,但这一制度预设却也导致人格权禁令在效力逻辑上出现“两头都不靠”的程序困境。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人格权利益的权利救济在时间维度上有两个基本的逻辑面向:其一,对过去已经现实发生的权利侵害进行事后的责任归结;其二,面向未来排除正在进行或者即将实施的权利侵害。而基于权利救济不同时间面向上的功能定位,司法机制在与之对接的流程设置和程序效力设定上所追求的价值取向也是不同的。有鉴于此,克服人格权禁令“两头都不靠”程序困境最为可能的思路则是清晰定位人格权禁令的具体应用场景,并在此基础上设定与效力逻辑相匹配的程序逻辑,使之与既有的程序机制在人格权利益保护问题上形成功能互补,而不是简单地参照套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权禁令 正当程序 法益权衡 “即事化”禁令 期限化禁令 民法典
下载PDF
刑法只保护法益吗?
18
作者 高巍 《昆明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16,共16页
法益保护论把法益作为批判立法的工具,认为法益保护是刑法保护的唯一任务,无法益侵害则不应当成立犯罪。但是,法益概念具有很大的模糊性,且刑法只保护法益的观点缺乏实定法的依据,并与社会现实需要相脱节。因此,刑法在保护法益的同时,... 法益保护论把法益作为批判立法的工具,认为法益保护是刑法保护的唯一任务,无法益侵害则不应当成立犯罪。但是,法益概念具有很大的模糊性,且刑法只保护法益的观点缺乏实定法的依据,并与社会现实需要相脱节。因此,刑法在保护法益的同时,也应当保护秩序。秩序不同于法益和规范,刑法也保护秩序是社会共同体存续和发展的需要,且具有宪法和刑法实定法上的支撑。刑法对法益和秩序的保护应当具有平衡性,即根据法益和秩序的不同价值内涵以及社会现实的需要设置刑法保护的基本架构,并在此架构之中进行差异化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益 秩序 平衡性 刑法保护
下载PDF
论被害人的承诺权限
19
作者 张子今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25-28,共4页
被害人承诺问题是刑法中正当化行为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从被害人承诺的前提性条件出发,综合运用法学、哲学、伦理学的知识对被害人承诺权限,尤其是生命权和身体健康权进行论述,对行为主体是否能同意对生命的侵害、健康权承诺的限度以及... 被害人承诺问题是刑法中正当化行为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从被害人承诺的前提性条件出发,综合运用法学、哲学、伦理学的知识对被害人承诺权限,尤其是生命权和身体健康权进行论述,对行为主体是否能同意对生命的侵害、健康权承诺的限度以及安乐死的正当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有助于解决与被害人承诺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益平衡 安乐死 生命价值 善良风俗 重大伤害
下载PDF
浅论公司社会责任与股东利益的平衡
20
作者 吴师法 黄萍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42-43,共2页
公司承担社会责任与股东间的利益关系该如何平衡,是关系到公司能否切实承担社会责任和能否保证公司的发展不受影响的重要问题。从长远看,公司承担社会责任是股东获得更大利益的保证,协调好二者的关系,无论是对公司的发展还是对社会的发... 公司承担社会责任与股东间的利益关系该如何平衡,是关系到公司能否切实承担社会责任和能否保证公司的发展不受影响的重要问题。从长远看,公司承担社会责任是股东获得更大利益的保证,协调好二者的关系,无论是对公司的发展还是对社会的发展均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责任 法律责任 股东利益 利益平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