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癌放疗中左心室肌剂量体积指标评估误差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佟颖 尹勇 +4 位作者 卢洁 陈进琥 刘同海 程品晶 巩贯忠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30-834,共5页
目的 评估食管癌放疗中左心室肌剂量体积指标随心跳的动态变化范围.方法 选取22例患者的屏气下心电门控4DCT,在其20个时相(0% ~95%)上分别勾画左心室肌.在模拟定位CT上进行计划设计,将剂量分布导入MIM Maestro系统,重建4D剂量体积... 目的 评估食管癌放疗中左心室肌剂量体积指标随心跳的动态变化范围.方法 选取22例患者的屏气下心电门控4DCT,在其20个时相(0% ~95%)上分别勾画左心室肌.在模拟定位CT上进行计划设计,将剂量分布导入MIM Maestro系统,重建4D剂量体积直方图.分析不同时相左心室肌的位置、体积及相似性指数(DSC)变化;研究不同时相下左心室肌Dmean、V10、V20、V30及V40的变化范围.结果 (1)左心室肌在y轴方向位移最大;不同时相间体积及DSC最大变化率分别为(24.23±11.35)% 和(184.33±128.61)%(P〈0.05).(2)左心室肌不同时时相Dmean最大变化率为(87.05±38.34)%,最高可达163.52%(P〈0.05).(3)左心室肌V10、V20、V30及V40的最大差值分别为(13.64±4.33)%、(12.84±4.55)%、(11.62±4.85)%及(3.63±2.56)%(P〈0.05).结论 食管癌放疗中,心跳对左心室肌剂量体积指标的影响不容忽视,传统基于静态 3DCT 对左心室肌进行剂量体积评估时存在较大误差,可能是导致剂量体积指标对放射性心脏损伤预测效能较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肌 剂量体积指标 变化
原文传递
心脏超声诊断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的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坛寿 黄晓民 +2 位作者 李裕生 卓冠航 李惠彬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心脏超声诊断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noncompaction of ventricular myocardium,NVM)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180例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10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 目的:探讨心脏超声诊断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noncompaction of ventricular myocardium,NVM)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180例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10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心房、心室腔内径,室间隔、左心室后壁厚度及运动幅度,二维超声观察心室内膜情况,监测各瓣膜血流、峰值流速及瓣膜反流等,分析心脏超声诊断价值。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显示,左室NVM患者均表现出明显的病理特征;且左室NVM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值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内径缩短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超声诊断对提高左室NVM检查准确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超声 左室NVM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左心腔及心肌声学造影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捷 张小杉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8年第1期49-54,共6页
声学造影即在常规超声心动图的基础上,将含微泡的液体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心血管系统,产生造影效果,进一步达到诊断目的的方法称为对比超声心动图或造影超声心动图,简称声学造影。根据声学造影的研究部位不同,可分为右心声学造影、左心声... 声学造影即在常规超声心动图的基础上,将含微泡的液体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心血管系统,产生造影效果,进一步达到诊断目的的方法称为对比超声心动图或造影超声心动图,简称声学造影。根据声学造影的研究部位不同,可分为右心声学造影、左心声学造影(left ventricular opacification,LVO)、心肌声学造影(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ghy,MCE)。虽然常规超声心动图已经在临床当中广泛应用,但在定性和定量分析某些疾病时仍有一定局限性。心脏声学造影技术显著提高了心脏疾病诊断的准确性,从而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当中。本文主要阐述了左心腔声学造影、心肌声学造影的临床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 左室心肌 声学造影
下载PDF
大鼠左室肌凝蛋白重链同功酶谱的增龄性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立琼 李云霞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1期1-4,共4页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法分析了5—60周龄的大鼠左心室肌凝蛋白重链同功酶(myosinheavychainisoenzymes,MI)。结果表明:大鼠幼年期MI以高ATP酶活性的V1形式存在(5周龄:V1=98...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法分析了5—60周龄的大鼠左心室肌凝蛋白重链同功酶(myosinheavychainisoenzymes,MI)。结果表明:大鼠幼年期MI以高ATP酶活性的V1形式存在(5周龄:V1=98.92±1.47%),随着年龄增长,V2(10周龄:3.54±2.42%)和V3(15周龄6.31±3.48%)依次出现并逐步增加,到28周时V1、V2、V3分别为61.36±11.71%、20.11±4.98%和13.52±5.32%,随后基本稳定于该水平;以V1/V3为指标分析各周龄组大鼠,可见V1/V3具有增龄性的下降趋势,但均以V1占优势(60周:V1/V3=3.85±0.95);同功酶谱变化以及它与左室重量相关分析表明,同功酶谱增龄性变化主要发生在大鼠生命的早期,并且这种变化可能与左室重量的增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凝蛋白重链 同功酶 心肌 年龄
下载PDF
基于U-Net的短轴心脏CTA左心室心肌自动分割系统的开发
5
作者 姜乐临 陈彦晗 +5 位作者 金梦佳 宋湘芬 冷晓畅 向建平 朱思品 姜文兵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840-845,I0005,共7页
目的开发并验证一种基于U-Net的短轴心脏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左心室心肌(LVM)自动分割系统。方法选取2022年2至10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50例疑似或确诊心血管疾病患者CTA图像进行模型训练,将U-Net深化到8层,引入注意力机制和深... 目的开发并验证一种基于U-Net的短轴心脏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左心室心肌(LVM)自动分割系统。方法选取2022年2至10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50例疑似或确诊心血管疾病患者CTA图像进行模型训练,将U-Net深化到8层,引入注意力机制和深监督机制,并加入残差连接。通过分割结果可视化观察、分割量化结果比较等分析本研究新开发方法与原型U-Net方法的左心室分割性能差异。结果可视化比较发现,无论分割小区域的左心室或分割组织对比度较差的图像,与原型U-Net方法相比,本研究新开发方法与标签具有更高的一致性;在可视化比较中,原型U-Net方法展现出欠分割、过分割等问题。与原型U-Net方法(0.938±0.144、0.941±0.144、0.961±0.058)相比,本研究新开发方法的Dice相似系数、精度、灵敏度分别为0.964±0.033、0.960±0.043、0.970±0.040,提示分割精度和鲁棒性更高。箱式图中可见两种方法均存在一些异常值。使用本研究新开发方法分割的3例患者左心室表面三维视图显示平均分割时间为13 s(即处理速度约为0.037 s/幅),提示分割质量和分割效率均较高。结论本研究新开发的基于U-Net的短轴心脏CTA LVM自动分割系统将注意力机制、深监督机制和残差连接集成到8层U-Net中,具有较高的分割精度、分割质量和分割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割 左心室心肌 卷积神经网络 U-Net 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
下载PDF
形变配准技术在心脏剂量评估中的应用
6
作者 佟颖 尹勇 +3 位作者 程品晶 卢洁 刘同海 巩贯忠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8年第5期503-508,共6页
目的:研究基于形变配准技术评估心脏及左心室肌剂量-体积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患者屏气下心电门控四维CT(4DCT),在4DCT的20个时相(0%、5%......95%)上分别勾画心脏、左心室肌。使用商用软件MIM Maestro(MIM)中的基于密度... 目的:研究基于形变配准技术评估心脏及左心室肌剂量-体积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患者屏气下心电门控四维CT(4DCT),在4DCT的20个时相(0%、5%......95%)上分别勾画心脏、左心室肌。使用商用软件MIM Maestro(MIM)中的基于密度的自由形变算法,将最小体积和以0%时相为参照的最小相似性指数(DSC)时相的心脏、左心室肌分别形变到最大体积和DSC时相上,并参照其形变场对剂量进行相应的形变。分析形变前后心脏及左心室肌相对于最大体积/DSC时相的体积、平均剂量(D_(mean))、V_(20)、V_(30)及V_(40)等参数的变化。结果:将最小体积时相的心脏形变到最大体积时相,形变前后的体积与最大体积的差由(13.87±2.84)%减小到(1.72±1.45)%。将最小DSC时相的心脏形变到最大DSC时相,形变前后的心脏与最大DSC时相相比,其DSC由0.899±0.014增加到0.950±0.009。形变后心脏的D_(mean)、V_(20)、V_(30)及V_(40)与最大体积/最大DSC时相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最小体积时相的左心室肌形变到最大体积时相,形变前后的体积与最大体积时相的差由(18.77±6.64)%仅减小到(17.38±7.89)%,且形变前后的体积与最大体积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最小DSC时相的左心室肌形变到最大DSC时相,形变后的左心室肌与最大DSC时相相比,其DSC仅达到0.773±0.052,而形变前后的D_(mean)、V_(20)、V_(30)及V_(40)等参数与最大DSC时相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的剂量-体积指标变化与其体积及形态变化之间没有线性关系,且由于过度形变的存在,有必要对心脏进行局部个体化的形变配准。而左心室肌体积和形态变化的不一致性可能是导致其剂量-体积评估不确定性的主要因素,因此应考虑引入多维参数的形变配准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变配准 剂量 心脏 左心室肌
下载PDF
自动功能成像在评价房颤患者左心室心肌纵向收缩功能中的价值分析
7
作者 李晓旋 徐娟 +1 位作者 陈秋兰 宿阳 《黑龙江医学》 2019年第7期785-787,共3页
目的探究自动功能成像(AFI)在评价房颤患者(AF)左心室心肌纵向收缩功能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接受治疗的40例A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分为LVEF正常组和LVEF减低组,每组均为... 目的探究自动功能成像(AFI)在评价房颤患者(AF)左心室心肌纵向收缩功能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接受治疗的40例A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分为LVEF正常组和LVEF减低组,每组均为相同的20例。另选取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未发生过房颤且无任何心血管系统疾病的20~60岁的健康体检者20例,视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整体纵向应变参数(GLS-a、GLS-apex、GLS-4ch、GLS-2ch)和基底段(后间隔、前间隔、前壁、侧壁)、中段(前壁、侧壁、后壁)及心尖段侧壁等节段纵向应变参数。结果正常对照组、LVEF正常组和LVEF减低组在GLS-a、GLS-apex、GLS-4ch、GLS-2ch方面,呈现出LVEF减低组<LVEF正常组<正常对照组的规律,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基底段、中段及心尖段侧壁等阶段纵向应变参数方面,呈现出LVEF减低组<LVEF正常组<正常对照组的规律,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F患者早期左室心肌收缩功能正常时即可出现整体及局部应变减低,通过AFI技术能够有效且准确地对左室心肌纵向收缩功能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I AF 左心室心肌 纵向收缩功能 价值
下载PDF
机械牵张对大鼠心室肌蛋白激酶B磷酸化及心钠素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蔡新 吴美玲 +2 位作者 李菁 许璇 李跃华 《微循环学杂志》 2007年第4期17-19,25,共4页
目的:研究机械牵张对大鼠心肌蛋白激酶B(Akt)活化和心钠素(ANF)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Langendorff方法灌流大鼠心脏,膨胀球囊持续牵张左心室,从左心室游离心肌,提取胞浆蛋白,用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Akt、总Akt水平;收集冠脉流出液,用... 目的:研究机械牵张对大鼠心肌蛋白激酶B(Akt)活化和心钠素(ANF)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Langendorff方法灌流大鼠心脏,膨胀球囊持续牵张左心室,从左心室游离心肌,提取胞浆蛋白,用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Akt、总Akt水平;收集冠脉流出液,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冠脉流出液中ANF含量。结果:持续牵张不影响灌流心脏的心率和冠脉流出量。但经过20min持续牵张,牵张组心脏灌流液中ANF含量(209.89±65.45pg/ml)较对照组(108.84±25.18pg/ml)明显增高(P<0.01);牵张组大鼠左心室心肌组织磷酸化Akt水平(0.76±0.03)明显高于对照组(0.32±0.02),而总Akt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机械牵张可引起心脏心钠素的分泌增加,其机制可能与胞内Akt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牵张 蛋白激酶B 心钠素 磷酸化 心室肌 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 Protein 分泌
下载PDF
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合并左室室壁瘤和二尖瓣脱垂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9
作者 刘灿 黎明珠 黄君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讨当心肌致密化不全合并其他心脏疾病时,其他心脏疾病与心肌致密化不全存在的因果关系.方法:结合1例罕见的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合并左室室壁瘤和二尖瓣脱垂的年轻患者的诊断,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左室室壁瘤和二尖瓣脱垂与左室心肌... 目的:探讨当心肌致密化不全合并其他心脏疾病时,其他心脏疾病与心肌致密化不全存在的因果关系.方法:结合1例罕见的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合并左室室壁瘤和二尖瓣脱垂的年轻患者的诊断,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左室室壁瘤和二尖瓣脱垂与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的相关性以及分析这种相关性的最可能机制.结果:左室室壁瘤和二尖瓣脱垂可以是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的并发症之一.结论:通过1例罕见的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合并左室室壁瘤和二尖瓣脱垂的报告及文献复习,加深了对心肌致密化不全合并其它心脏疾病时的认识,可能对临床治疗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 左室室壁瘤 二尖瓣脱垂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分层应变技术评价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
10
作者 黄馨萱 范梅贞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482-485,共4页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分层应变技术对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评估作用.方法选择60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择6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分层应变技术评估两组研究对象的左室收缩功能.结果两组研究...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分层应变技术对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评估作用.方法选择60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择6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分层应变技术评估两组研究对象的左室收缩功能.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的左室心肌纵向应变峰值(GLS)及圆周应变峰值(GCS)自基底段至心尖段逐步增加,自内层至外层逐层递减(P<0.05);其中试验组的心尖段径向应变峰值(GRS)与基底段相比降低显著,且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的心尖段径向应变峰值(GRS)较中间段以及基底段降低明显(P<0.05);试验组逐层逐段GLS、中间段GCS及心尖段GR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中,心肌损伤早在患者出现症状及射血分数降低之前就已发生,而二维斑点追踪分层应变技术可以更早期、更敏感地发现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为早期临床治疗提供依据,进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斑点追踪分层应变技术 单纯2型糖尿病 左室心肌纵向应变峰值 圆周应变峰值
下载PDF
四维应变成像技术在青年H型高血压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功能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马振 刘雪玲 +2 位作者 苏虹月 韦芳 钟云青 《微创医学》 2022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目的探讨四维应变成像(4D-SI)技术评估青年H型高血压病患者左室心肌整体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9例青年高血压患者,将43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15μmol/L的患者纳入青年H型高血压组,将46例血浆Hcy≤15μmol/L的患者纳... 目的探讨四维应变成像(4D-SI)技术评估青年H型高血压病患者左室心肌整体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9例青年高血压患者,将43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15μmol/L的患者纳入青年H型高血压组,将46例血浆Hcy≤15μmol/L的患者纳入青年高血压组,另选5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3组研究对象的血压及二维超声心动图心脏功能参数,并应用4D-SI比较3组左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LS)、左室整体圆周峰值应变(GCS)、左室整体面积峰值应变(GAS)、左室整体径向峰值应变(GRS)。结果青年H型高血压组、青年高血压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高于对照组(均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青年H型高血压组、青年高血压组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高于对照组(均P<0.05),但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的比值(E/Em)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且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青年H型高血压组、青年高血压组的GLS、GAS低于对照组,且青年H型高血压组水平低于青年高血压组(均P<0.05)。青年H型高血压组的GCS、GRS低于青年高血压组、对照组(均P<0.05),而青年高血压组和对照组的GCS、GR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4D-SI技术可发现青年H型高血压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功能的早期亚临床改变,并且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定量评估,为临床防治高血压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维应变成像 H型高血压 左室心肌整体收缩功能 青年
下载PDF
冠心病左室心肌收缩舒张时纵向应变的定量研究
12
作者 张生光 陈爱 +4 位作者 俞静 黄云健 汪荣金 廖姮 李伟伟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6年第8期577-579,共3页
目的应用应变(S)和应变率成像(SRI)技术评价冠心病(CAD)左室纵向心肌收缩舒张时的应变特点。方法应用S和SRI获取20例CAD患者和26例正常人的左室心尖长轴,心尖二腔和心尖四腔切面,测定并比较左心室长轴方向不同室壁节段的收缩期峰值应变(... 目的应用应变(S)和应变率成像(SRI)技术评价冠心病(CAD)左室纵向心肌收缩舒张时的应变特点。方法应用S和SRI获取20例CAD患者和26例正常人的左室心尖长轴,心尖二腔和心尖四腔切面,测定并比较左心室长轴方向不同室壁节段的收缩期峰值应变(εp),收缩期应变率(SRs),舒张早期(SRE)和舒张晚期应变率(SRA)。结果CAD患者的εp和SRE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CAD患者S和SRI检出的心肌异常节段与冠脉造影证实或心肌梗死的病变部位基本一致。结论应变和应变率能较好地定位CAD患者的异常心肌节段和评价左室心肌收缩舒张时的纵向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 应变率成像 冠心病 左室纵向心肌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室心内外膜下心肌的旋转
13
作者 王翠萍 彭源 +2 位作者 杨军 马春燕 郭发金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26-129,191,192,共6页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扭转、心内膜及心外膜下心肌旋转,并进一步探讨不同肥厚类型对左室扭转的影响。方法采集65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与30例对照组左室基底、心尖水平的图像,根据肥厚部位将HCM组分为室间隔...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扭转、心内膜及心外膜下心肌旋转,并进一步探讨不同肥厚类型对左室扭转的影响。方法采集65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与30例对照组左室基底、心尖水平的图像,根据肥厚部位将HCM组分为室间隔肥厚组(IHCM),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组(AHCM),室间隔及心尖均肥厚型组(IAHCM)。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室心内、外膜下心肌峰值旋转角度,并计算出左室整体扭转。结果 1IHCM组在基底部心内、外膜下心肌峰值旋转角度、整体旋转角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心尖部心内外膜峰值旋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IAHCM组在基底部和心尖部心内、外膜下心肌峰值旋转角度、整体旋转角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3AHCM组心尖部心内、外膜下心肌峰值旋转角度、整体旋转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底部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较好地评价不同类型肥厚型心肌病心内、外膜下心肌的旋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肥厚型心肌病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 左室心内膜下心肌旋转 左室心外膜下心肌旋转
下载PDF
超声评价冬眠心肌再灌注前后心功能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沅 钱蕴秋 +2 位作者 张俊 张华 张兴凯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3期176-179,共4页
本实验成功地建立犬短期冬眠心肌模型。超声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结果显示,在冠脉狭窄后局部心功能明显降低(P值<0.001),狭窄期间相对稳定在低水平范围,再灌注后心功能出现改善,以ΔT%为例,再灌注后120min时,恢复... 本实验成功地建立犬短期冬眠心肌模型。超声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结果显示,在冠脉狭窄后局部心功能明显降低(P值<0.001),狭窄期间相对稳定在低水平范围,再灌注后心功能出现改善,以ΔT%为例,再灌注后120min时,恢复到狭窄前的71%。动态心功能曲线呈降低-平台-回升的规律。这一事实说明,冬眠心肌收缩功能变化与冠脉血流量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维超声心动图 冬眠心肌 左心功能 心肌缺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