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酸铵-碘化钾-乙基紫体系浮选分离Pb(Ⅱ) 被引量:44
1
作者 宋连卿 白海鑫 李全民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8-261,共4页
研究了硫酸铵 碘化钾 乙基紫体系浮选Pb(Ⅱ )的性能及Pb(Ⅱ )与常见离子的分离。研究表明 ,在水溶液中 ,Pb(II)与I- 、乙基紫阳离子 (EV+ )生成三元离子缔合物沉淀 (PbI- 3)·(EV+ ) 2 和 (PbI2 - 4)·(EV+ ) 2 。在 0 1g/mL ... 研究了硫酸铵 碘化钾 乙基紫体系浮选Pb(Ⅱ )的性能及Pb(Ⅱ )与常见离子的分离。研究表明 ,在水溶液中 ,Pb(II)与I- 、乙基紫阳离子 (EV+ )生成三元离子缔合物沉淀 (PbI- 3)·(EV+ ) 2 和 (PbI2 - 4)·(EV+ ) 2 。在 0 1g/mL (NH4 ) 2 SO4 存在下 ,该沉淀能很好地浮于水相表面。在水相pH为 1 0~ 4 0时 ,通过浮选可使Pb(Ⅱ )与Zn(Ⅱ )、Mn(Ⅱ )、Fe(Ⅲ )、Co(Ⅱ )、Al(Ⅲ )、Ni(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铵 碘化钾 乙基紫 Pb() 浮选分离 三元缔合物
下载PDF
蛋白核小球藻对Pb(Ⅱ)和Cd(Ⅱ)的生物吸附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1
2
作者 姜晶 李亮 +1 位作者 李海鹏 李非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995-2003,共9页
藻类吸附作用影响重金属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过程及其环境行为。同时,利用藻类吸附能力是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和重金属废水处理的一项清洁、廉价和高效的技术。测定了蛋白核小球藻对Pb2+和Cd2+的吸附和脱附动力学,表明吸附是快速表面... 藻类吸附作用影响重金属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过程及其环境行为。同时,利用藻类吸附能力是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和重金属废水处理的一项清洁、廉价和高效的技术。测定了蛋白核小球藻对Pb2+和Cd2+的吸附和脱附动力学,表明吸附是快速表面过程,吸附4 h后基本达到平衡,不易脱附。研究了蛋白核小球藻对Pb2+和Cd2+的吸附热力学,绘制了吸附等温线,并用Langmuir模型进行拟合,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06和0.9827,计算得到最大吸附量分别为0.373 mmol Pb/g和0.249 mmolCd/g。考察了pH值、离子强度和温度等环境因素对蛋白核小球藻吸附Pb2+和Cd2+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核小球藻对Pb2+和Cd2+的吸附量在pH值5.0—6.0之间达到最大值,并随着溶液离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溶液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温度的影响还表明,蛋白核小球藻对Pb2+和Cd2+的吸附是吸热过程。实验还考察了水体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溶解性有机质主要成分-富里酸的影响,表明富里酸会抑制蛋白核小球藻对Pb2+和Cd2+的吸附,重金属离子浓度较低时的抑制效果更明显,最大抑制率分别达到了34.2%和34.9%。由于其对重金属的较高吸附量和吸附本身快速完成的特性,蛋白核小球藻有望成为较理想的生物吸附剂,在重金属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及废水处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吸附 蛋白核小球藻 铅离子 镉离子 富里酸
下载PDF
竹炭对溶液中铅(Ⅱ)离子的吸附行为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张启伟 王桂仙 《丽水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60-63,共4页
研究了不同竹炭产品对溶液中Pb2+的吸附能力,以及pH值、投料量、吸附作用时间、温度、再生方法、再生效果等因素对吸附剂除铅效果的影响。等温吸附服从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式,认为竹炭可作为理想的除铅吸附材料。
关键词 竹炭 吸附
下载PDF
Pb(Ⅱ)-双硫腙-PAR水相光度法测定样品中铅 被引量:23
4
作者 范晓燕 董杰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58-260,共3页
研究了Pb(Ⅱ ) 双硫腙 (H2 Dz) PAR三元配合物显色体系 ,该体系最大优点是可在水相中直接用光度法测定样品中铅含量。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 530nm ,ε530 =2 .2× 10 4 L·mol- 1·cm- 1,Pb2 +浓度在 0~ 4 .75μg·m... 研究了Pb(Ⅱ ) 双硫腙 (H2 Dz) PAR三元配合物显色体系 ,该体系最大优点是可在水相中直接用光度法测定样品中铅含量。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 530nm ,ε530 =2 .2× 10 4 L·mol- 1·cm- 1,Pb2 +浓度在 0~ 4 .75μg·ml- 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经测定Pb(Ⅱ )∶H2 D2 ∶PAR =1∶1∶1。以邻二氮菲、硫脲 ,NH4 SCN溶液为掩蔽剂可消除常见元素干扰。此方法显色迅速、稳定 ,操作简便 ,避免了使用氰化钾剧毒试剂 ,以及萃取等烦琐操作 ,方法灵敏、准确 ,用于测定树叶和化妆品中铅含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度法 双硫腙 树叶 化妆品 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 三元配合物 测定
下载PDF
meso-四(2,5-二氟苯基)卟啉的合成及其与铅(Ⅱ)的显色反应 被引量:16
5
作者 俞善辉 蔡正艳 +2 位作者 彭志华 高美荣 吴斌才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23-224,228,共3页
合成并提纯了新显色剂 meso-四 (2 ,5 -二氟苯基 )卟啉 ,对其与 Pb( )显色反应的条件及应用进行了研究。并成功应用于皮蛋、汽油、头发中痕量 Pb( )
关键词 meso-四(2 5-二氟苯基)卟啉 合成 铅() 显色反应 显色剂 光度法分析 皮蛋 汽油 头发
下载PDF
海藻酸钙/生物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Pb(Ⅱ)的吸附性能和机制 被引量:25
6
作者 于长江 董心雨 +1 位作者 王苗 林强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719-3728,共10页
利用海藻酸钙(CA)包覆生物炭(BC)制备了一种新型复合材料(CA/BC),用以吸附水溶液中的Pb(Ⅱ).系统研究了溶液的初始浓度、p H、时间对吸附的影响.BC和CA/BC吸附Pb(Ⅱ)等温热力学数据符合Langmuir模型,在p H=5的条件下对Pb(Ⅱ)的最大吸附... 利用海藻酸钙(CA)包覆生物炭(BC)制备了一种新型复合材料(CA/BC),用以吸附水溶液中的Pb(Ⅱ).系统研究了溶液的初始浓度、p H、时间对吸附的影响.BC和CA/BC吸附Pb(Ⅱ)等温热力学数据符合Langmuir模型,在p H=5的条件下对Pb(Ⅱ)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93.20 mg·g^(-1)和155.04 mg·g^(-1).BC吸附Pb(Ⅱ)动力学数据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化学吸附是速率控制步骤.CA/BC吸附Pb(Ⅱ)动力学数据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扩散是速率控制步骤.结果表明CA/BC吸附Pb(Ⅱ)的机制主要包括形成配合物,以及Ca(Ⅱ)与Pb(Ⅱ)发生离子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钙 生物炭 吸附 机制 Pb()
原文传递
小分子有机酸对恒电荷土壤胶体Pb^(2+)吸附-解吸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杨亚提 王旭东 +1 位作者 张一平 瞿爱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1921-1924,共4页
供试土壤胶体对Pb2 + 吸附及吸附态Pb2 + 的解吸等温线均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式 .吸附常数Ka 值大小为土娄土 >黄绵土 >黑垆土 >黄褐土 ,其大小次序与表面总电荷密度σ0 大小一致 ,表明了各土壤胶体对Pb2 + 吸附强度... 供试土壤胶体对Pb2 + 吸附及吸附态Pb2 + 的解吸等温线均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式 .吸附常数Ka 值大小为土娄土 >黄绵土 >黑垆土 >黄褐土 ,其大小次序与表面总电荷密度σ0 大小一致 ,表明了各土壤胶体对Pb2 + 吸附强度的大小 .在小分子有机酸作用下 ,吸附量降低 ,吸附亲和力增加 ,柠檬酸的影响大于草酸的影响 ;解吸后残留Pb2 + 吸附常数Kd 值的大小基本为土娄土 >黄褐土 >黑垆土 >黄绵土 ,反映了解吸残留Pb2 + 吸附强度的大小 ,与各土壤胶体有机质和游离氧化铁含量有关 .在NaNO3 和草酸溶液中 ,吸附 解吸等温线相距较远 ,吸附 解吸之间存在着滞后性 ;在柠檬酸作用下 ,吸附 解吸等温线基本接近 ,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可逆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电荷土壤胶体 吸附 解吸 PB^2+ 小分子有机酸
下载PDF
分光光度法测定铅(Ⅱ)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8
作者 何家洪 徐强 宋仲容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44,共11页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光度法测定痕量铅(Ⅱ)的研究进展。对直接显(褪)色光度法、催化动力学光度法、阻抑动力学光度法、荧光光度法、共振光散射法、化学发光分析法以及相关联用技术从反应体系、介质条件、线性范围、检出限、实际应用对象...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光度法测定痕量铅(Ⅱ)的研究进展。对直接显(褪)色光度法、催化动力学光度法、阻抑动力学光度法、荧光光度法、共振光散射法、化学发光分析法以及相关联用技术从反应体系、介质条件、线性范围、检出限、实际应用对象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对光度法测定铅(Ⅱ)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深入探讨反应机理,建立合理、便捷的铅(Ⅱ)光度分析新体系以提高分析检测的选择性和重现性;开发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稳定性好的无毒或低毒新型显色剂以改善检测方法;加强与高效分离、富集检测技术联用,简化分析检测过程以减少测定干扰,实现对痕量铅(Ⅱ)的准确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 分光光度法 综述
下载PDF
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铅的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赵云霞 董云会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73-575,共3页
本文报道在NH3 NH4Cl介质中,利用铅催化H2O2氧化胭脂红腿色这一反应,建立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微量铅的新方法。方法的检出限为0.091μg/25mL,线性范围0.10~0.90μg/25mL,用于分析汽油中的铅,结果满意。
关键词 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 测定 微量元素 胭脂红
下载PDF
支撑液膜在线萃取富集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痕量铅 被引量:12
10
作者 肖新峰 张新申 +2 位作者 龚正君 陈国和 罗娅君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55-858,共4页
研究了以双硫腙为流动载体,煤油为膜溶剂的支撑液膜萃取体系,建立了支撑液膜在线萃取富集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痕量铅(Ⅱ)的新方法.优化了支撑液膜萃取富集条件,优化结果为:试样pH=6,反萃液柠檬酸浓度为0.5 mol/L,载体双硫腙... 研究了以双硫腙为流动载体,煤油为膜溶剂的支撑液膜萃取体系,建立了支撑液膜在线萃取富集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痕量铅(Ⅱ)的新方法.优化了支撑液膜萃取富集条件,优化结果为:试样pH=6,反萃液柠檬酸浓度为0.5 mol/L,载体双硫腙浓度为0.03%,膜孔径为0.3 μm,富集时间为30 min.在此条件下,方法的检出限为0.2 μg/L;线性范围为0.5~100 μg/L.应用于自来水、河水和工业污水中铅(Ⅱ)的检测,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撑液膜 流动注射 铅()
下载PDF
白云石矿物对水溶液中Cu^(2+)、Pb^(2+)吸附的动力学和热力学 被引量:13
11
作者 倪浩 李义连 +2 位作者 崔瑞萍 逯雨 杨国栋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077-3083,共7页
采用静态实验方法研究了白云石对水溶液中Cu^(2+)、Pb^(2+)的吸附特性,通过批实验考察了反应时间、溶液初始浓度、p H值、离子强度、温度以及固液比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探讨了白云石对Cu^(2+)、Pb^(2+)的吸附动力学、热力学规律及其反... 采用静态实验方法研究了白云石对水溶液中Cu^(2+)、Pb^(2+)的吸附特性,通过批实验考察了反应时间、溶液初始浓度、p H值、离子强度、温度以及固液比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探讨了白云石对Cu^(2+)、Pb^(2+)的吸附动力学、热力学规律及其反应机制。实验结果显示:白云石对Cu^(2+)、Pb^(2+)的吸附在24 h达到平衡,对Pb^(2+)的吸附量大于Cu^(2+),伪二级和双常数动力学方程分别能较好地拟合白云石对Cu^(2+)、Pb^(2+)的吸附;在一定条件下,白云石对Cu^(2+)、Pb^(2+)的去除率与溶液初始浓度呈反比,与固液比呈正比;吸附等温方程符合Langmuir模型,为单分子层吸附;溶液p H值对吸附行为影响显著,在溶液p H=6~7时,吸附效果最好,离子强度对吸附影响甚微;白云石对Cu^(2+)、Pb^(2+)的吸附属于吸热反应,反应自发进行,高温促进白云石的吸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石 CU^2+ PB^2+ 动力学 热力学
原文传递
Pb(Ⅱ)-XO-CTMAB光度法测定化妆品中的铅含量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伟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05年第6期35-36,共2页
利用Pb(Ⅱ)-XO-CTMAB三元配合物显色体系测定铅,测定波长为560nm,配合物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4×104L/(mol·cm),铅含量在0~30μg/(25 mL)内符合比耳定律.该方法操作简便,显色迅速、稳定,检测灵敏度、准确度高,可用于测定化... 利用Pb(Ⅱ)-XO-CTMAB三元配合物显色体系测定铅,测定波长为560nm,配合物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4×104L/(mol·cm),铅含量在0~30μg/(25 mL)内符合比耳定律.该方法操作简便,显色迅速、稳定,检测灵敏度、准确度高,可用于测定化妆品中的铅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光光度法 铅Ph()-XO-CTMAB三元配合物 化妆品
下载PDF
在线浓缩柱富集-光学检测-流动注射联用测定海水中痕量铅 被引量:10
13
作者 邹玉权 张新申 +2 位作者 李华 涂杰 袁东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471-1474,共4页
研究了流动注射二溴对甲偶氮磺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水中的Pb.在1.2 mol/L HNO3中,经过富集后的Pb^2+与二溴对甲偶氮磺形成络合物,该络合物在630 nm有最大吸收峰,且能稳定存在至少15 h.优化了反应的化学因素和流动注射系统反应条件.该方... 研究了流动注射二溴对甲偶氮磺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水中的Pb.在1.2 mol/L HNO3中,经过富集后的Pb^2+与二溴对甲偶氮磺形成络合物,该络合物在630 nm有最大吸收峰,且能稳定存在至少15 h.优化了反应的化学因素和流动注射系统反应条件.该方法的检出限和线性范围分别为0.1和0.5~500 μg/L,对含量为5 μg/L、2 μg/L Pb标准溶液进行了11次平行测定, 其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1%和2.5%.应用于自来水、河水、池塘水、海水中痕量Pb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与其它测定Pb的标准方法对比吻合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 富集 痕量分析
下载PDF
Pb(Ⅱ)-XO-CTMAB光度法测定树叶上附着的铅量 被引量:10
14
作者 庄炳游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419-420,共2页
研究了Pb(Ⅱ ) XO CTMAB体系的显色反应 ,此反应快速、灵敏、稳定 ;该配合物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 (ε5 6 0 )为 3 .4× 10 4 L·mol- 1·cm- 1。铅含量在 0 3 5 μg/2 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并成功地用于测定树叶上附着... 研究了Pb(Ⅱ ) XO CTMAB体系的显色反应 ,此反应快速、灵敏、稳定 ;该配合物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 (ε5 6 0 )为 3 .4× 10 4 L·mol- 1·cm- 1。铅含量在 0 3 5 μg/2 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并成功地用于测定树叶上附着的铅量 ,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光光度法 树叶 环境污染物 测定 CTMAB 环境监测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下载PDF
天然沸石负载壳聚糖吸附废水中铅离子的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增新 梁强 +2 位作者 薛淑云 刘会峦 吴海林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174-177,共4页
根据天然沸石离子交换特性和壳聚糖在溶液中带有的正电荷,将80目天然沸石与65%脱乙酰度壳聚糖的0.5%醋酸溶液混合,使壳聚糖负载在天然沸石上,制成颗粒吸附剂,用于去除废水中Pb2+。最佳工艺条件是:壳聚糖与天然沸石质量比为1∶20,颗粒吸... 根据天然沸石离子交换特性和壳聚糖在溶液中带有的正电荷,将80目天然沸石与65%脱乙酰度壳聚糖的0.5%醋酸溶液混合,使壳聚糖负载在天然沸石上,制成颗粒吸附剂,用于去除废水中Pb2+。最佳工艺条件是:壳聚糖与天然沸石质量比为1∶20,颗粒吸附剂用量为15 g/L,废水中Pb2+质量浓度不大于100 mg/L,pH为4~4.5,吸附平衡时间为8 h,Pb2+去除率为99%。与活性炭吸附法相比,天然沸石-壳聚糖复合吸附剂吸附效果相近,成本仅为其1/6。与单一的天然沸石或壳聚糖相比,该吸附剂对Pb2+离子的吸附能力强,成本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沸石 壳聚糖 吸附剂 铜离子 废水处理
下载PDF
向日葵秸秆对U(VI)和Pb(Ⅱ)的选择吸附性能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艾莲 罗学刚 +1 位作者 林晓艳 梅强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16,共8页
以含有单一的U(VI)、Pb(Ⅱ)溶液以及U(VI)和Pb(Ⅱ)混合溶液为吸附质,系统探讨了pH值、吸附剂量、吸附时间和初始离子浓度对向日葵秸秆吸附效果的影响。采用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粒内扩散模型、Langmuir和Freundlich等... 以含有单一的U(VI)、Pb(Ⅱ)溶液以及U(VI)和Pb(Ⅱ)混合溶液为吸附质,系统探讨了pH值、吸附剂量、吸附时间和初始离子浓度对向日葵秸秆吸附效果的影响。采用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粒内扩散模型、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从分配系数和分离因子角度对吸附选择性进行分析,并对吸附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吸附20 mg/L的U(VI)-Pb(Ⅱ)溶液的最佳pH值为4.0、吸附剂量为2.0 g/L、吸附时间为720 min,U(VI)和Pb(Ⅱ)的去除率分别为77.55%、87.44%;U(VI)和Pb(Ⅱ)的吸附动力学在单离子和复配体系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单离子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27.0和67.59 mg/g,且当U(VI)高于200 mg/L时Pb(Ⅱ)的吸附过程也能用Freundlich模型描述。当离子初始浓度较低时向日葵秸秆对Pb(Ⅱ)具有更高的吸附选择性,而较高时则相反。向日葵秸秆吸附前后的SEM、EDX和FT-IR图谱表明,吸附U(VI)和Pb(Ⅱ)的主要方式为络合和离子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秸秆 选择性 U(Ⅵ) Pb() 吸附机理
下载PDF
贝壳粉对铅(Ⅱ)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闽子 高凯莎 +2 位作者 张家真 高丽华 李秋荣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1-342,369,共3页
制备了不同粒径的贝壳粉,并将此材料作为铅(Ⅱ)的吸附剂,研究贝壳粉的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介质pH为7.0时,铅(Ⅱ)的吸附容量随贝壳粉的粒径减小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关键词 贝壳粉 吸附性能 铅()
下载PDF
阻抑-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铅(Ⅱ)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佳铭 梁卫东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1年第5期613-617,共5页
提出了一种测定痕量铅 ( )新的阻抑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该法基于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 (CTMAB)对于结晶紫在碱性介质中褪色反应的催化作用和 Pb( )对此催化褪色反应的阻抑效应。在所选定条件下 ,5 90 nm处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2 .9×... 提出了一种测定痕量铅 ( )新的阻抑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该法基于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 (CTMAB)对于结晶紫在碱性介质中褪色反应的催化作用和 Pb( )对此催化褪色反应的阻抑效应。在所选定条件下 ,5 90 nm处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2 .9× 10 7L· mol-1· cm-1,线性测定范围为 0 .0 0 4— 3.2μg/LPb( ) ,检出限为 1.0× 10 -13g/m L。对 1.6μg/L Pb( )测定的 RSD为 3.0 % (n=11)。本阻抑 -催化反应为一级 ,表观活化能为 15 .6k J/mol,速率常数为 8.2 9× 10 -4 s-1。该方法用于水和食品试样中 Pb( )的分析 ,标准加入回收率为 97.9%和 10 3.4 % ,RSD<3.6%。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抑-催化褪色光度法 结晶紫 铅() 测定 食品 CTMAB 痕量分析
下载PDF
微分电位溶出法测定白酒中微量铅 被引量:7
19
作者 胡章记 张杰 董丽丽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3-144,147,共3页
应用微分电位溶出法测定白酒中微量铅,测定时采用三电极系统(镀汞玻碳电极,饱和甘汞电极,铂电极)。在pH2.0~5.0酸度条件下,铅(Ⅱ)在-1.10V预富集60s,在-0.10~-0.90V区间记录溶出电位,铅(Ⅱ)的溶出电位在-0.44V。铅(Ⅱ)的溶出峰高与铅(... 应用微分电位溶出法测定白酒中微量铅,测定时采用三电极系统(镀汞玻碳电极,饱和甘汞电极,铂电极)。在pH2.0~5.0酸度条件下,铅(Ⅱ)在-1.10V预富集60s,在-0.10~-0.90V区间记录溶出电位,铅(Ⅱ)的溶出电位在-0.44V。铅(Ⅱ)的溶出峰高与铅(Ⅱ)浓度在0~10μg·L-1区间内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0.2ng·ml-1,RSD(n=6)为1.17%,回收率为96%,与AAS法作比较,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分电位溶出法 白酒 微量分析 含量测定
下载PDF
硝酸钠-硫氰酸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水体系浮选分离铅(Ⅱ) 被引量:8
20
作者 温欣荣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研究了硝酸钠 硫氰酸铵 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水体系浮选分离铅 (Ⅱ )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 ,控制pH =6 0 ,在 1 0 gNaNO3存在下 ,当 0 1mol/L硫氰酸铵和 1 0× 1 0 -2 mol/L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溶液的用... 研究了硝酸钠 硫氰酸铵 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水体系浮选分离铅 (Ⅱ )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 ,控制pH =6 0 ,在 1 0 gNaNO3存在下 ,当 0 1mol/L硫氰酸铵和 1 0× 1 0 -2 mol/L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溶液的用量分别为 0 5和 1 0mL时 ,Pb2 +可被硫氰酸铵 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水体系浮选 ,而Zn2 +、Cu2 +、Cd2 +、Mn2 +、Fe2 +、Co2 +、Ni2 +、Al3+等离子在该体系中不被浮选 ,据此实现了Pb2 +与这些离子的定量分离。对合成水样进行的定量浮选分离测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钠 铅() 浮选分离 硫氰酸铵 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