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权利行使与财产罪的辨析
被引量:
4
1
作者
叶智坚
《公安理论与实践(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4期19-23,共5页
对采取非法手段救济自己权利的行为,究竟应如何予以认定,无论是国外的理论界还是国内的刑法学界都存在不同的观点,而在相异观点的背后,又各自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和选择。基于刑法机能二元论,在对行使权利行为分析考察时,应放在人权保...
对采取非法手段救济自己权利的行为,究竟应如何予以认定,无论是国外的理论界还是国内的刑法学界都存在不同的观点,而在相异观点的背后,又各自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和选择。基于刑法机能二元论,在对行使权利行为分析考察时,应放在人权保障与社会保护的框架下,既要体现出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国家安全的精神,还要体现出保障公民权利的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行使
财产罪
刑法机能
法治社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在风险社会中看合法性问题
2
作者
张康之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5-156,共12页
在政治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研究的叙事中,“合法性”概念出现的频率都是较高的,人们往往在极其普遍的意义上使用这个概念。只有当一个社会拥有了法的精神,合法性才是一个有用的概念。是因为政治以及全部社会治理实践的法治化提出了合法...
在政治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研究的叙事中,“合法性”概念出现的频率都是较高的,人们往往在极其普遍的意义上使用这个概念。只有当一个社会拥有了法的精神,合法性才是一个有用的概念。是因为政治以及全部社会治理实践的法治化提出了合法性要求,才有了合法性概念。比较而言,“正当性”要比合法性的概念更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合理性也是一个现代性概念,但它主要是指形式合理性。风险社会中的行为、行动等也需要接受合理性评判,但要时时提防落入形式合理性的陷阱。在风险社会及其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合理性将不再表现为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而是被经验理性所置换。同时,正当性与合理性也将统一到“合道德性”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
法治社会
合法性
正当性
合理性
合道德性
原文传递
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核心地位——以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为视角
被引量:
3
3
作者
王广辉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7-91,共5页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在国家的治理体系中居于核心和关键地位,在法治社会建设过程中,要实现依宪治国,就必须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用的有效发挥为基础,并完善人大代表的选举制度、发展和健全人大的会议及工作制度、落...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在国家的治理体系中居于核心和关键地位,在法治社会建设过程中,要实现依宪治国,就必须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用的有效发挥为基础,并完善人大代表的选举制度、发展和健全人大的会议及工作制度、落实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等。在实现依宪执政方面,则必须以尊重和维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权威为前提,使党的组织和党员个人树立牢固的宪法权威意识,即对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的国家治理体系的认同意识;并使党的决策和制定的方针政策符合宪法确立的以人民代表大会制为核心的人民民主制度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社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依宪治国
依宪执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法治目标下的公众法律意识的生成
被引量:
1
4
作者
黄信良
朱建璋
《行政与法》
2007年第4期30-32,共3页
普法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基础性工程。法治目标下的“五五”普法必须以培养和生成公众的法律意识为目标。为此,必须优化和强化公众法律意识生成的利益诱致机制;在普法理念上,实现由重普及法律知识向重普及法律意识、由重普及权利意识向重...
普法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基础性工程。法治目标下的“五五”普法必须以培养和生成公众的法律意识为目标。为此,必须优化和强化公众法律意识生成的利益诱致机制;在普法理念上,实现由重普及法律知识向重普及法律意识、由重普及权利意识向重普及义务意识两大转变;在具体方式上,可采用立法参与、诉讼参与和媒体参与等三种普法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社会
普法
法律意识
生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法治视域下改善党的领导方式探索
被引量:
1
5
作者
吴卫东
赵彦波
杨继红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9-23,共5页
"依法治国"是党的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因此,从法治的视角审视党的领导方式,是法治社会建设的需要。改善党的领导方式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而推进法治建设对改善...
"依法治国"是党的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因此,从法治的视角审视党的领导方式,是法治社会建设的需要。改善党的领导方式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而推进法治建设对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具有促进作用。在建设法治社会的过程中,改善党的领导方式既需要加强宏观领导,调整地方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也需要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方式,以及加强间接领导,发挥党在法治建设中的监督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社会
党的领导
领导方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略论唐宋时期的社会控制模式——一个法社会学的视角
被引量:
2
6
作者
蒋传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4-39,共6页
社会控制,也就是社会秩序的控制。中国古代社会的社会控制是各种手段综合运用的过程。在唐宋时期,除天命信仰、崇圣而形成的对圣人、圣王的权威崇拜、民间法在正统法制以外功能的发挥等手段外,其社会控制的特点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封...
社会控制,也就是社会秩序的控制。中国古代社会的社会控制是各种手段综合运用的过程。在唐宋时期,除天命信仰、崇圣而形成的对圣人、圣王的权威崇拜、民间法在正统法制以外功能的发挥等手段外,其社会控制的特点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具体内容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即儒佛道的冲突与融合,以及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二是德礼政刑、综合为治手段的运用。德礼政刑,综合为治的思想经过两汉时期的充实和发展,至唐朝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唐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并为以后历朝历代所承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控制
社会秩序
唐宋时期
法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权保障与和谐社会构建——从处理群体性事件说起
被引量:
4
7
作者
刘志强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9-14,共6页
群体性事件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法律问题,应重视通过权利的救济来解决。法治、人权保障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十分密切。公民权利是否得到充分保障和救济,是检验一个社会是否是法治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只有在宽容、平等的条件下,坚持...
群体性事件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法律问题,应重视通过权利的救济来解决。法治、人权保障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十分密切。公民权利是否得到充分保障和救济,是检验一个社会是否是法治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只有在宽容、平等的条件下,坚持人权保障的理念,用法治的标准来救济缺失的权利,和谐社会的建构才有基本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保障
群体性事件
法治
和谐社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观
被引量:
3
8
作者
王慧扬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62-71,共10页
马克思主义法治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就是形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法治观,它是揭示人类政治法律发展及其规律的观念总和与理想状态,是对人类法治原则和法治建设的终极关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观...
马克思主义法治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就是形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法治观,它是揭示人类政治法律发展及其规律的观念总和与理想状态,是对人类法治原则和法治建设的终极关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观,以马克思主义法治观为理论基础,概括和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治国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政治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吸收了西方政治文明和法治建设的时代精华,从而崇尚和贯彻主权在民、法律至上、公平正义的法治原则,把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作为其政治法律实践的理论内涵。本文构建了以三大法治原则为总纲,以三大理论内涵为框架的新法治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原则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法治与和谐社会建设
9
作者
张庆中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69-72,共4页
法治作为解决社会冲突的有效手段显得越发重要,它是实现社会和谐最重要的保障机制。其核心在于通过平衡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实现人权保护。但是,法治并非构建和谐社会的唯一方法和手段,必须同时运用经济、行政、道...
法治作为解决社会冲突的有效手段显得越发重要,它是实现社会和谐最重要的保障机制。其核心在于通过平衡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实现人权保护。但是,法治并非构建和谐社会的唯一方法和手段,必须同时运用经济、行政、道德等手段,使之相互补充,最佳整合,才能最终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和法律
民主法治
和谐社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权利行使与财产罪的辨析
被引量:
4
1
作者
叶智坚
机构
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
出处
《公安理论与实践(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4期19-23,共5页
文摘
对采取非法手段救济自己权利的行为,究竟应如何予以认定,无论是国外的理论界还是国内的刑法学界都存在不同的观点,而在相异观点的背后,又各自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和选择。基于刑法机能二元论,在对行使权利行为分析考察时,应放在人权保障与社会保护的框架下,既要体现出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国家安全的精神,还要体现出保障公民权利的取向。
关键词
权力行使
财产罪
刑法机能
法治社会
Keywords
Exercise
of
Rights
Property
Crime
Criminal
Function
law
-
ruled
society
分类号
D631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在风险社会中看合法性问题
2
作者
张康之
机构
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5-156,共12页
基金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军人才项目“风险社会中的公共治理模式和策略选择”(22YJC06ZD)阶段性成果。
文摘
在政治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研究的叙事中,“合法性”概念出现的频率都是较高的,人们往往在极其普遍的意义上使用这个概念。只有当一个社会拥有了法的精神,合法性才是一个有用的概念。是因为政治以及全部社会治理实践的法治化提出了合法性要求,才有了合法性概念。比较而言,“正当性”要比合法性的概念更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合理性也是一个现代性概念,但它主要是指形式合理性。风险社会中的行为、行动等也需要接受合理性评判,但要时时提防落入形式合理性的陷阱。在风险社会及其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合理性将不再表现为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而是被经验理性所置换。同时,正当性与合理性也将统一到“合道德性”之中。
关键词
风险社会
法治社会
合法性
正当性
合理性
合道德性
Keywords
Risk
society
law
-
ruled
society
Legality
Legitimacy
Rationality
Morality
分类号
C91 [经济管理]
D90 [社会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核心地位——以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为视角
被引量:
3
3
作者
王广辉
机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出处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7-91,共5页
基金
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专项课题(16ZZD019)
文摘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在国家的治理体系中居于核心和关键地位,在法治社会建设过程中,要实现依宪治国,就必须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用的有效发挥为基础,并完善人大代表的选举制度、发展和健全人大的会议及工作制度、落实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等。在实现依宪执政方面,则必须以尊重和维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权威为前提,使党的组织和党员个人树立牢固的宪法权威意识,即对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的国家治理体系的认同意识;并使党的决策和制定的方针政策符合宪法确立的以人民代表大会制为核心的人民民主制度的精神。
关键词
法治社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依宪治国
依宪执政
Keywords
law
-
ruled
society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System
Governing
the
Country
by
Constitution
Holding
Power
by
Constitution
分类号
D9 [政治法律—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法治目标下的公众法律意识的生成
被引量:
1
4
作者
黄信良
朱建璋
机构
中共余姚市委党校
出处
《行政与法》
2007年第4期30-32,共3页
文摘
普法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基础性工程。法治目标下的“五五”普法必须以培养和生成公众的法律意识为目标。为此,必须优化和强化公众法律意识生成的利益诱致机制;在普法理念上,实现由重普及法律知识向重普及法律意识、由重普及权利意识向重普及义务意识两大转变;在具体方式上,可采用立法参与、诉讼参与和媒体参与等三种普法形式。
关键词
法治社会
普法
法律意识
生成
Keywords
law
-
ruled
society
disseminating
law
law
awareness
grow
分类号
D905.1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法治视域下改善党的领导方式探索
被引量:
1
5
作者
吴卫东
赵彦波
杨继红
机构
哈尔滨学院
中国工商银行黑龙江省分行
出处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9-23,共5页
文摘
"依法治国"是党的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因此,从法治的视角审视党的领导方式,是法治社会建设的需要。改善党的领导方式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而推进法治建设对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具有促进作用。在建设法治社会的过程中,改善党的领导方式既需要加强宏观领导,调整地方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也需要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方式,以及加强间接领导,发挥党在法治建设中的监督功能。
关键词
法治社会
党的领导
领导方式
Keywords
a
law
-
ruled
society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the
party's
style
of
leadership
分类号
D251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略论唐宋时期的社会控制模式——一个法社会学的视角
被引量:
2
6
作者
蒋传光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4-39,共6页
基金
司法部重点项目<社会控制与和谐社会秩序的构建--法社会学的研究>(05SFB1001)
文摘
社会控制,也就是社会秩序的控制。中国古代社会的社会控制是各种手段综合运用的过程。在唐宋时期,除天命信仰、崇圣而形成的对圣人、圣王的权威崇拜、民间法在正统法制以外功能的发挥等手段外,其社会控制的特点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具体内容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即儒佛道的冲突与融合,以及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二是德礼政刑、综合为治手段的运用。德礼政刑,综合为治的思想经过两汉时期的充实和发展,至唐朝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唐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并为以后历朝历代所承袭。
关键词
社会控制
社会秩序
唐宋时期
法社会学
Keywords
social
control,
social
order,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studies
of
a
law
-
ruled
society
分类号
D922 [政治法律—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权保障与和谐社会构建——从处理群体性事件说起
被引量:
4
7
作者
刘志强
机构
广州大学人权研究中心
出处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9-14,共6页
文摘
群体性事件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法律问题,应重视通过权利的救济来解决。法治、人权保障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十分密切。公民权利是否得到充分保障和救济,是检验一个社会是否是法治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只有在宽容、平等的条件下,坚持人权保障的理念,用法治的标准来救济缺失的权利,和谐社会的建构才有基本保证。
关键词
人权保障
群体性事件
法治
和谐社会
Keywords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group
incident
law
-
rule
harmonious
society
分类号
D815.7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D602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观
被引量:
3
8
作者
王慧扬
机构
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风险管理部
出处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62-71,共10页
文摘
马克思主义法治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就是形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法治观,它是揭示人类政治法律发展及其规律的观念总和与理想状态,是对人类法治原则和法治建设的终极关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观,以马克思主义法治观为理论基础,概括和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治国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政治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吸收了西方政治文明和法治建设的时代精华,从而崇尚和贯彻主权在民、法律至上、公平正义的法治原则,把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作为其政治法律实践的理论内涵。本文构建了以三大法治原则为总纲,以三大理论内涵为框架的新法治观。
关键词
法治原则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Keywords
the
principle
of
law
rule
the
country
under
the
law
rule
the
government
under
the
law
rule
the
society
under
the
law
rule
分类号
D92 [政治法律—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法治与和谐社会建设
9
作者
张庆中
机构
贵州省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
出处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69-72,共4页
文摘
法治作为解决社会冲突的有效手段显得越发重要,它是实现社会和谐最重要的保障机制。其核心在于通过平衡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实现人权保护。但是,法治并非构建和谐社会的唯一方法和手段,必须同时运用经济、行政、道德等手段,使之相互补充,最佳整合,才能最终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关键词
宪法和法律
民主法治
和谐社会
Keywords
constitution
and
law
:
democracy
and
rule
by
law
harmonious
society
分类号
D918 [政治法律—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权利行使与财产罪的辨析
叶智坚
《公安理论与实践(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在风险社会中看合法性问题
张康之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3
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核心地位——以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为视角
王广辉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试论法治目标下的公众法律意识的生成
黄信良
朱建璋
《行政与法》
200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法治视域下改善党的领导方式探索
吴卫东
赵彦波
杨继红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略论唐宋时期的社会控制模式——一个法社会学的视角
蒋传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人权保障与和谐社会构建——从处理群体性事件说起
刘志强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观
王慧扬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论法治与和谐社会建设
张庆中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