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踝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一期修复术治疗新鲜外踝撕脱骨折 被引量:15
1
作者 冯仕明 王爱国 +3 位作者 郝云甲 张在轶 常步青 毛艺生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9年第2期123-128,共6页
目的探讨全踝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一期修复术治疗新鲜外踝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3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全踝关节镜下治疗的36例36足新鲜外踝撕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18~5... 目的探讨全踝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一期修复术治疗新鲜外踝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3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全踝关节镜下治疗的36例36足新鲜外踝撕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18~57(29.24±10.37)岁;右侧20例,左侧16例。患者均采用全踝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带线锚钉一期修复治疗,术后定期门诊随访,观察踝关节外观、踝关节稳定性及行走步态等;末次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及足踝部Olerud-Molander评分对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患者术前VAS为5~8(6.35±1.17)分,AOFAS评分为60~85(74.67±8.36)分,Olerud-Molander评分为57~80(68.89±10.70)分。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无一例出现神经、血管、肌腱损伤等并发症。3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5(14.63±6.80)个月。末次随访时,患侧踝关节外观恢复满意,无感觉过敏现象及瘢痕触痛,踝关节恢复正常活动,无关节痛及关节不稳情况,均恢复正常行走步态;末次随访时VAS、AOFAS及Olerud-Molander评分分别为(0.31±0.14)、(90.40±9.62)、(88.71±7.3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755、7.405、9.149,P值均<0.05)。结论采用全踝关节镜下一期修复距腓前韧带,具有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创伤小等优点,是新鲜外踝撕脱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损伤 外侧韧带 距腓前韧带 外科手术 关节镜 外踝骨折
原文传递
外踝撕脱性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兵 于涛 +4 位作者 张明珠 赵有光 朱辉 杨云峰 俞光荣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17年第4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外踝撕脱性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手术治疗外踝撕脱性骨折患者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19~39岁,平均29.9岁。外踝撕脱性骨折骨块较大者20例,患者均采用外侧入路及空心螺钉固定。外踝撕脱性骨... 目的探讨外踝撕脱性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手术治疗外踝撕脱性骨折患者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19~39岁,平均29.9岁。外踝撕脱性骨折骨块较大者20例,患者均采用外侧入路及空心螺钉固定。外踝撕脱性骨折骨块较小者12例,患者采用外侧入路,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其中4例术中探查除撕脱性骨折外还伴发距腓前韧带损伤,应力实验后2例不稳定,内固定同时予以锚钉修复距腓前韧带。结果 29例患者随访13~25个月,平均18.5个月。伤口无感染,1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0.6周(10~12周)。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分(86.2±7.3)分(80~94分)。结论对于有运动需求的外踝撕脱性骨折患者来说,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可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踝 撕脱骨折 手术 治疗
下载PDF
无外踝骨折的下胫腓分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庭 公茂琪 +6 位作者 孙旭 蒋协远 杨明辉 张权 张伯松 吴新宝 王满宜 《中国医刊》 CAS 2016年第10期55-60,共6页
目的不合并骨折的下胫腓分离是一种很少见的损伤,偶有报道,对于仅有内踝和(或)后踝骨折,但无外踝骨折的下胫腓分离,在临床治疗中更容易被漏诊、忽视,本研究报道一组无外踝骨折的下胫腓分离病例,探讨其损伤机制、诊断及治疗。方... 目的不合并骨折的下胫腓分离是一种很少见的损伤,偶有报道,对于仅有内踝和(或)后踝骨折,但无外踝骨折的下胫腓分离,在临床治疗中更容易被漏诊、忽视,本研究报道一组无外踝骨折的下胫腓分离病例,探讨其损伤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9例患者,平均28.2岁,合并后踝骨折的5例,无后踝骨折的4例;合并内踝骨折的4例,无内踝骨折的5例;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7例,无三角韧带损伤的2例;不合并任何骨折的3例。腓骨全长没有骨折。术中外翻外旋应力下确定有下胫腓分离。除1例下胫腓用术后外固定治疗外,其他患者的下胫腓分离均在透视下闭合复位,用1~2枚下胫腓螺钉固定。结果平均随访87.9个月(32~131个月)。除1例在长时间行走后内踝处偶有疼痛,其他患者均没有疼痛。患侧踝关节背伸平均为14.4°(10°~20°),平均较健侧差5.6°(0~20°);踝关节跖屈平均为56.7°,平均较健侧差3.3°(0~10°)。Philips and Schwartz评分平均为93.3分(86~96分)。结论无腓骨骨折的下胫腓分离是一类特殊的踝关节损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应力试验是诊断的关键。建议手术治疗。正确诊断、适当治疗及康复,能让患者得到很好的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下胫腓分离 外踝骨折
下载PDF
新型钩匙状解剖锁定板与常规外踝解剖锁定钢板治疗Danis-Weber A型外踝骨折疗效比较
4
作者 崔程程 付炳金 +2 位作者 杨伟强 刘颖 朱晓东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8-443,共6页
目的探讨新型钩匙状解剖锁定板治疗Danis-Weber A型外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1月—2022年11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45例Danis-Weber A型外踝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采用新型钩匙状解剖锁定板治疗,23... 目的探讨新型钩匙状解剖锁定板治疗Danis-Weber A型外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1月—2022年11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45例Danis-Weber A型外踝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采用新型钩匙状解剖锁定板治疗,23例)和对照组(采用常规外踝解剖锁定钢板治疗,2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Danis-Weber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及合并韧带损伤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部分负重时间、返回工作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术后1、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踝关节背伸、跖屈、内翻、外翻活动度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对患者踝关节功能及疼痛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5.1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部分负重时间和返回工作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出现1例关节僵硬,对照组出现1例关节面移位、1例关节僵硬和1例创伤性关节炎;两组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术后时间延长,两组患者踝关节跖屈、背伸、内翻、外翻活动度和VAS评分均逐渐改善,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3个月的AOFAS评分差值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外踝解剖锁定钢板相比,采用新型钩匙状解剖锁定板固定治疗Danis-Weber A型外踝骨折更牢靠,有利于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使患者更早负重,尽早返回工作岗位,且手术时间无显著延长,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踝骨折 踝关节 内固定 新型钩匙状解剖锁定板 外踝解剖锁定钢板
原文传递
外踝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断裂一期手术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封海 赵敦旭 +1 位作者 封景 孟晔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8期812-815,共4页
目的观察外踝解剖钢板内固定外踝骨折后同时采用带线锚钉缝合修复三角韧带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8—2018-08诊治的16例外踝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断裂,先作内侧踝关节弧形切口探查损伤的三角韧带,将嵌顿在踝关节间隙内的三... 目的观察外踝解剖钢板内固定外踝骨折后同时采用带线锚钉缝合修复三角韧带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8—2018-08诊治的16例外踝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断裂,先作内侧踝关节弧形切口探查损伤的三角韧带,将嵌顿在踝关节间隙内的三角韧带断端牵出,标记三角韧带的浅层和深层。再作外踝纵形切口进行外踝骨折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置入1枚空心钉稳定下胫腓联合,垂直距骨体中心部置入2枚Anchor带线锚钉缝合固定三角韧带深层,用2枚Anchor带线锚钉于内踝尖前部及下部缝合固定三角韧带浅层。结果16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2(10~20)个月。随访期间外踝骨折愈合良好,无内固定失败、骨折不愈合、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前抽屉试验阴性,无距骨倾斜。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内侧踝关节间隙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明确三角韧带断裂后一期行外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带线锚钉缝合修复三角韧带可以明显缩小内侧踝关节间隙,增加踝关节稳定性,减少因三角韧带损伤导致的踝关节不稳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踝骨折 三角韧带断裂 一期手术 带线锚钉 内固定
原文传递
外踝骨折合并的内侧副韧带损伤:是否修复? 被引量:4
6
作者 宗兆文 《创伤外科杂志》 2017年第3期161-163,共3页
外踝骨折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时是否修复内侧副韧带尚存在一定的争议。传统观点认为,只有在复位固定外踝后内踝间隙仍不佳,提示损伤内侧副韧带嵌顿影响内侧复位时,才需修复内侧副韧带。踝关节内侧副韧带分为深层和浅层两层。近年的研究发... 外踝骨折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时是否修复内侧副韧带尚存在一定的争议。传统观点认为,只有在复位固定外踝后内踝间隙仍不佳,提示损伤内侧副韧带嵌顿影响内侧复位时,才需修复内侧副韧带。踝关节内侧副韧带分为深层和浅层两层。近年的研究发现,外踝骨折合并内侧副韧带深层损伤时不修复韧带会导致本体感觉障碍、踝关节慢性不稳定和早期关节炎等,需要修复损伤的深层韧带。同时在运动员中,即使合并浅层内侧副韧带损伤时也应给予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踝骨折 副韧带损伤 修复
下载PDF
锚钉修复外踝骨折并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林晓峰 《中外医疗》 2016年第35期91-93,共3页
目的探究锚钉修复外踝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治疗的外踝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患者86例,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43例。乙组患者行内固定治疗,甲组患者额外予三角韧带修复。对比观察两... 目的探究锚钉修复外踝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治疗的外踝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患者86例,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43例。乙组患者行内固定治疗,甲组患者额外予三角韧带修复。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关节功能评分(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距骨倾斜角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甲组总体优良率为95.35%,乙组为79.07%,甲组明显优于乙组(P<0.05);甲组与乙组治疗前距骨倾斜角分别为(13.29±2.41)°、(13.21±2.37)°。治疗后(1.17±0.21)°、(6.67±0.32)°,治疗后甲组明显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锚钉修复外踝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较单纯内固定而言能改善关节功能及距骨倾斜角,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钉修复 外踝骨折 三角韧带损伤
下载PDF
锁定加压钩板与张力带治疗单纯外踝远端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如意 云才 +2 位作者 苏鹏 杨涛 尤锡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比较锁定加压钩接骨板与克氏针张力带治疗简单外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2010年3月~2017年3月收治单纯简单外踝远端骨折(横形、短斜形)患者42例,随机分为钢板组和张力带组,每组21例。其中,钢板组采用锁定加压钩接骨板治疗,... [目的]比较锁定加压钩接骨板与克氏针张力带治疗简单外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2010年3月~2017年3月收治单纯简单外踝远端骨折(横形、短斜形)患者42例,随机分为钢板组和张力带组,每组21例。其中,钢板组采用锁定加压钩接骨板治疗,张力带组采用克氏针张力带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术后踝关节功能和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钢板组术后下地负重时间明显早于张力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9~23个月,平均(15.27±7.93)个月。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踝关节ROM和临床结果优良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6.53%,张力带组为13.0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锁定加压钩接骨板和克氏针张力带治疗简单外踝远端骨折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克氏针张力带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且其术后下地负重康复时间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踝骨折 踝关节 锁定加压钩板 克氏针张力带
原文传递
两种钢板治疗Danis-Weber/AOB型外踝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勇 陈国川 +1 位作者 张富宁 俞玮 《武警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437-440,共4页
目的比较外侧中和钢板及后外侧抗滑钢板内固定治疗Danis-Weber/AO B型闭合性外踝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03至2015-06医院收治的Danis-Weber/AO B型闭合性外踝骨折44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外侧中和钢板固定组(中和组,24例),后外侧抗滑... 目的比较外侧中和钢板及后外侧抗滑钢板内固定治疗Danis-Weber/AO B型闭合性外踝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03至2015-06医院收治的Danis-Weber/AO B型闭合性外踝骨折44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外侧中和钢板固定组(中和组,24例),后外侧抗滑钢板固定组(抗滑组,20例)。中和组骨折解剖复位,选取合适的拉力螺钉自前向后垂直于骨折线置入,腓骨外侧解剖钢板固定于腓骨外侧合适的位置;抗滑组骨折解剖复位,钢板放置于腓骨后外侧,使用合适的螺钉内固定,最少随访1年。术后1年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后足踝评分系统(AOFAS)进行功能评价,记录并发症。结果术后1年中和组和抗滑组AOFAS评分分别为93. 7±6. 1和94. 5±6. 0,两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 37)。中和组7例(29. 3%)发生并发症,抗滑组3例(15. 0%)发生并发症,其中1例腓骨肌腱病,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31)。结论对旋后外旋型损伤的Danis-Weber/AO B型外踝骨折进行手术治疗,与传统的外侧钢板固定技术比较,抗滑组手术效果与之相当,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两种技术均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踝 骨折 抗滑钢板 外侧中和钢板
下载PDF
可吸收锚钉在Danis-Weber A型外踝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力 冯世波 +1 位作者 李艳 郑斌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3期49-50,58,共3页
目的观察用可吸收带线锚钉治疗Danis-Weber A型外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8例扭伤所致Danis-Weber A型外踝骨折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带线锚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将患者术前、术后视觉痛觉模拟评分(... 目的观察用可吸收带线锚钉治疗Danis-Weber A型外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8例扭伤所致Danis-Weber A型外踝骨折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带线锚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将患者术前、术后视觉痛觉模拟评分(VAS)及美国足踝矫形协会的踝关节-后足评分进行统计比较,评价疗效,计算优良率。并对术后感染、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等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访6~15个月,平均随访9个月,所有患者均无感染,无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按美国足踝矫形协会的踝关节-后足评分标准评分,18例评分为80~96分,平均(87.4±2.3)分,疗效满意。结论采用可吸收带线锚钉治疗Danis-Weber A型外踝骨折,操作简单,固定牢靠,踝关节功能恢复好,且能避免二次取出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锚钉 外踝 骨折
下载PDF
Trimed钩钢板固定外踝骨折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迪一 冯坤宁 +5 位作者 王根 孙圣亮 张龙 邢霆 荆铭 王剑利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4-187,共4页
[目的]探讨Trimed钩钢板在Danis-WeberA型外踝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7月-2021年1月,共收治Weber A型踝关节骨折患者20例,按医患沟通结果分为两组。10例采用Trimed钩形钢板固定外踝骨折(钩钢板组),10例采用无钩钢板固定外踝骨折... [目的]探讨Trimed钩钢板在Danis-WeberA型外踝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7月-2021年1月,共收治Weber A型踝关节骨折患者20例,按医患沟通结果分为两组。10例采用Trimed钩形钢板固定外踝骨折(钩钢板组),10例采用无钩钢板固定外踝骨折(无钩钢板组)。比较两组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钩钢板组外踝部手术时间显著短于无钩钢板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10个月以上,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患者A0FAS和Maryland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钩钢板组的A0FAS和Maryland评分均显著优于无钩钢板组(PC0.05)。影像方面,钩钢板组术后影像显示的骨折复位质量显著优于无钩钢板组(P<0.05),钩钢板组影像显示骨折愈合时间显著早于无钩钢板组(P<0.05)。[结论]对于Danis-Weber A型外踝骨折,钩钢板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无钩钢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踝骨折 开放复位内固定 钩钢板 无钩钢板
原文传递
经外踝骨折间隙清理后复位内固定术在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Ⅲ、Ⅳ度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谭小波 莫世赞 +2 位作者 李轶 李翱翔 魏人前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27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经外踝骨折间隙清理后复位内固定术在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Ⅲ、Ⅳ度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3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50例踝关节旋后外旋Ⅲ、Ⅳ度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骨折不同治疗方法分... 目的探讨经外踝骨折间隙清理后复位内固定术在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Ⅲ、Ⅳ度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3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50例踝关节旋后外旋Ⅲ、Ⅳ度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骨折不同治疗方法分为A组(32例)和B组(18)例。A组采取经外踝骨折间隙清理后复位内固定术,B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后踝复位质量及踝关节的功能评分。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76.8±8.7)min,短于B组的(82.6±9.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31.1±6.9)ml,与B组的(30.2±5.4)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获得解剖复位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外踝骨折间隙清理后,后踝骨折复位容易,解剖复位率高,改善踝关节术后功能,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后踝骨折 外踝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Lisfranc损伤合并外踝骨折8例诊疗体会 被引量:2
13
作者 范红旗 刘建鹏 +2 位作者 姚雪峰 杨红志 李雪峰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16年第3期6-9,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分析Lisfranc损伤伴外踝骨折诊治要点及受伤机制。方法在两家医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针对Lisfranc损伤合并外踝骨折已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病例进行调查研究,并应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功能评分系统评分。结... 目的初步探讨分析Lisfranc损伤伴外踝骨折诊治要点及受伤机制。方法在两家医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针对Lisfranc损伤合并外踝骨折已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病例进行调查研究,并应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功能评分系统评分。结果经过长达6~24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8例患者骨折及脱位愈合良好,AOFAS评分平均86分。结论在Lisfranc关节损伤中,解剖复位内固定各骨折及脱位能为韧带软组织损伤提供良好的愈合环境,合并同侧外踝骨折为发生率较低的损伤,受伤机制可能为间接暴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跗关节 外踝骨折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后置解剖板治疗Danis-Weber’s-B型外踝骨折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小刚 张自强 祁文兵 《中医临床研究》 2017年第23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后置解剖板治疗外踝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9月-2013年9月收治并使用后置钛板治疗的40例外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时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常规外置解剖板治疗的本型骨折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作为对照组,并对骨折... 目的:探讨后置解剖板治疗外踝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9月-2013年9月收治并使用后置钛板治疗的40例外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时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常规外置解剖板治疗的本型骨折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作为对照组,并对骨折愈合率、伤口一期愈合率进行比较。结果:伤口一期愈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经3~10个月(平均6个月)随访,后置组病例骨折愈合良好,踝关节功能评定优32例、良6例、差2例,优良率为95.0%,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后置解剖板治疗外踝骨折固定可靠,有利于切口愈合,为治疗Danis-Weber分型的B型外踝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置解剖板 治疗 外踝骨折
下载PDF
微信平台联合延伸护理对外踝骨折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蒋爱丹 姜毅 王松柏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27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联合延伸护理服务对外踝骨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骨科外踝骨折患者60例,将采用微信平台延伸护理服务前后各30例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和踝关节功能评分.结...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联合延伸护理服务对外踝骨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骨科外踝骨折患者60例,将采用微信平台延伸护理服务前后各30例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和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术后第6周、第8周功能锻炼依从性比较,对照组分别为(33.36±8.35)分、(30.54±8.79)分,观察组分别为(38.64±8.45)分、(38.39±8.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P<0.05;t=3.50,P<0.01);两组术后第6周、第8周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功能及活动度)比较,对照组分别为(70.35±8.57)分、(72.45±8.46)分,观察组分别为(76.47±8.37)分、(81.57±8.4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9、4.17,P<0.01).结论运用微信平台延伸护理服务能显著提高外踝骨折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平台 延伸护理 外踝骨折 关节功能
下载PDF
带钩钢板固定Danis-Weber A型外踝骨折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宇轩 许亚军 张兴飞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2282-2285,共4页
[目的]评价新型带髓内尖钩钩钢板治疗Danis-WeberA型外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8月-2019年2月,使用钩钢板治疗的Weber A型外踝骨折患者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18~65岁.采用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美国足踝协会踝... [目的]评价新型带髓内尖钩钩钢板治疗Danis-WeberA型外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8月-2019年2月,使用钩钢板治疗的Weber A型外踝骨折患者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18~65岁.采用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美国足踝协会踝与后足功能(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Ankle Society,AOFAS)评分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评价临床效果.[结果]5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血管、神经、肌腱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5.23±2.84)个月.术后12个月,在跖屈、内翻和外翻ROM患侧与健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患侧背伸ROM仍显著小于健侧(P<0.05).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为85~95分,平均(92.32±4.84)分;患者主观满意度,优46例,良4例.影像显示,所有患者术后骨折复位良好,于术后16~24周达到骨折愈合.[结论]带髓内尖钩钩钢板对Weber A型外踝骨折有良好的固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踝骨折 钩钢板 内固定 康复
原文传递
跟骨骨折伴外踝骨折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石少辉 吴国平 +3 位作者 孙强 文海昭 王冉东 李海啸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2年第5期537-538,共2页
目的:对12例跟骨骨折伴外踝骨折病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9-01~2011-03本院跟骨骨折伴外踝骨折患者12例,所有患者均为高处坠落伤。所有患者跟骨骨折行外侧切口钛板螺钉内固定术;对外踝骨折,4例采用空心钉外固定,其余8例采... 目的:对12例跟骨骨折伴外踝骨折病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9-01~2011-03本院跟骨骨折伴外踝骨折患者12例,所有患者均为高处坠落伤。所有患者跟骨骨折行外侧切口钛板螺钉内固定术;对外踝骨折,4例采用空心钉外固定,其余8例采用术后石膏外固定。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12例患者随访时间12~18月,患者对手术治疗效果评价:非常满意10例,满意2例,无出现外踝疼痛,肿胀等现象。结论:单纯跟骨骨折伴外踝骨折是临床少见骨折类型,虽然经过积极治疗后,能获得满意效果,但临床医师应重视此类型骨折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外踝骨折
下载PDF
外踝远端钩钢板治疗外踝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如意 云才 +2 位作者 尤锡东 杨涛 苏鹏 《实用骨科杂志》 2019年第3期213-215,共3页
目的评价外踝远端钩钢板治疗外踝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单纯外踝远端骨折27例,男性16例,女性11例;年龄25~55岁,平均年龄(38±9)岁。27例均采用外踝远端钩钢板治疗。术后定期随访,采用踝... 目的评价外踝远端钩钢板治疗外踝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单纯外踝远端骨折27例,男性16例,女性11例;年龄25~55岁,平均年龄(38±9)岁。27例均采用外踝远端钩钢板治疗。术后定期随访,采用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和评分系统评价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结果 27例中25例获得随访,术后随访19~47个月,平均(31±9)个月。末次随访时,患侧踝关节活动度ROM(包括屈伸、内翻、外翻)较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azur评分平均(88.64±3.41)分,优17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2.00%。结论外踝远端钩钢板治疗外踝远端骨折可达到解剖复位,固定牢靠,满足早期功能锻练,有利于踝关节功能康复,操作简便,对软组织刺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钩钢板 外踝骨折 踝关节 康复
下载PDF
尺骨近端带钩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外踝撕脱性骨折 被引量:1
19
作者 景碧涛 陈文 +4 位作者 张瑞 李紫穹 王芹 吴意新 黄纯元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1期109-113,共5页
目的探讨尺骨近端带钩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外踝撕脱性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10月—2020年6月,采用尺骨近端带钩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29例外踝撕脱性骨折,总结临床疗效。结果2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0个月,平均(5.2... 目的探讨尺骨近端带钩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外踝撕脱性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10月—2020年6月,采用尺骨近端带钩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29例外踝撕脱性骨折,总结临床疗效。结果2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0个月,平均(5.2±1.0)个月。术后1例踝关节疼痛,未出现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按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分:优10例,良18例,可1例,优良率96.55%。结论尺骨近端带钩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外踝撕脱性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强度大,体积小、厚度薄、远端钩能有效固定外踝较小骨折块,能对抗外侧副韧带牵拉力,无需石膏外固定,允许早期无负重主动行踝关节伸屈锻炼,促进骨性愈合,增强踝关节稳定性,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少,术后疗效显著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钩锁定钢板 尺骨近端 外踝 撕脱性 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可吸收螺钉在外踝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继友 李开南 +3 位作者 汪学军 张进军 鲜思平 母建松 《现代临床医学》 2009年第2期133-134,共2页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在单纯外踝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了吸收螺钉治疗外踝骨折16例,通过对术后的影像学资料和功能恢复情况观察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随访6~16个月,16例愈合良好,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局部未出现无菌性炎症。结论:...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在单纯外踝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了吸收螺钉治疗外踝骨折16例,通过对术后的影像学资料和功能恢复情况观察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随访6~16个月,16例愈合良好,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局部未出现无菌性炎症。结论:运用可吸收螺钉治疗外踝骨折,能够达到坚强固定,使骨折愈合良好,可以收到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螺钉 外踝 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