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不合并骨折的下胫腓分离是一种很少见的损伤,偶有报道,对于仅有内踝和(或)后踝骨折,但无外踝骨折的下胫腓分离,在临床治疗中更容易被漏诊、忽视,本研究报道一组无外踝骨折的下胫腓分离病例,探讨其损伤机制、诊断及治疗。方...目的不合并骨折的下胫腓分离是一种很少见的损伤,偶有报道,对于仅有内踝和(或)后踝骨折,但无外踝骨折的下胫腓分离,在临床治疗中更容易被漏诊、忽视,本研究报道一组无外踝骨折的下胫腓分离病例,探讨其损伤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9例患者,平均28.2岁,合并后踝骨折的5例,无后踝骨折的4例;合并内踝骨折的4例,无内踝骨折的5例;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7例,无三角韧带损伤的2例;不合并任何骨折的3例。腓骨全长没有骨折。术中外翻外旋应力下确定有下胫腓分离。除1例下胫腓用术后外固定治疗外,其他患者的下胫腓分离均在透视下闭合复位,用1~2枚下胫腓螺钉固定。结果平均随访87.9个月(32~131个月)。除1例在长时间行走后内踝处偶有疼痛,其他患者均没有疼痛。患侧踝关节背伸平均为14.4°(10°~20°),平均较健侧差5.6°(0~20°);踝关节跖屈平均为56.7°,平均较健侧差3.3°(0~10°)。Philips and Schwartz评分平均为93.3分(86~96分)。结论无腓骨骨折的下胫腓分离是一类特殊的踝关节损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应力试验是诊断的关键。建议手术治疗。正确诊断、适当治疗及康复,能让患者得到很好的功能恢复。展开更多
目的评价外踝远端钩钢板治疗外踝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单纯外踝远端骨折27例,男性16例,女性11例;年龄25~55岁,平均年龄(38±9)岁。27例均采用外踝远端钩钢板治疗。术后定期随访,采用踝...目的评价外踝远端钩钢板治疗外踝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单纯外踝远端骨折27例,男性16例,女性11例;年龄25~55岁,平均年龄(38±9)岁。27例均采用外踝远端钩钢板治疗。术后定期随访,采用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和评分系统评价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结果 27例中25例获得随访,术后随访19~47个月,平均(31±9)个月。末次随访时,患侧踝关节活动度ROM(包括屈伸、内翻、外翻)较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azur评分平均(88.64±3.41)分,优17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2.00%。结论外踝远端钩钢板治疗外踝远端骨折可达到解剖复位,固定牢靠,满足早期功能锻练,有利于踝关节功能康复,操作简便,对软组织刺激小。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不合并骨折的下胫腓分离是一种很少见的损伤,偶有报道,对于仅有内踝和(或)后踝骨折,但无外踝骨折的下胫腓分离,在临床治疗中更容易被漏诊、忽视,本研究报道一组无外踝骨折的下胫腓分离病例,探讨其损伤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9例患者,平均28.2岁,合并后踝骨折的5例,无后踝骨折的4例;合并内踝骨折的4例,无内踝骨折的5例;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7例,无三角韧带损伤的2例;不合并任何骨折的3例。腓骨全长没有骨折。术中外翻外旋应力下确定有下胫腓分离。除1例下胫腓用术后外固定治疗外,其他患者的下胫腓分离均在透视下闭合复位,用1~2枚下胫腓螺钉固定。结果平均随访87.9个月(32~131个月)。除1例在长时间行走后内踝处偶有疼痛,其他患者均没有疼痛。患侧踝关节背伸平均为14.4°(10°~20°),平均较健侧差5.6°(0~20°);踝关节跖屈平均为56.7°,平均较健侧差3.3°(0~10°)。Philips and Schwartz评分平均为93.3分(86~96分)。结论无腓骨骨折的下胫腓分离是一类特殊的踝关节损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应力试验是诊断的关键。建议手术治疗。正确诊断、适当治疗及康复,能让患者得到很好的功能恢复。
文摘目的评价外踝远端钩钢板治疗外踝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单纯外踝远端骨折27例,男性16例,女性11例;年龄25~55岁,平均年龄(38±9)岁。27例均采用外踝远端钩钢板治疗。术后定期随访,采用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和评分系统评价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结果 27例中25例获得随访,术后随访19~47个月,平均(31±9)个月。末次随访时,患侧踝关节活动度ROM(包括屈伸、内翻、外翻)较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azur评分平均(88.64±3.41)分,优17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2.00%。结论外踝远端钩钢板治疗外踝远端骨折可达到解剖复位,固定牢靠,满足早期功能锻练,有利于踝关节功能康复,操作简便,对软组织刺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