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探南宋后期以重庆为中心的山地城池防御体系 被引量:20
1
作者 谢璇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1-33,59,共4页
在长达40多年南宋后期的抗蒙战争中,以重庆为中枢、合川钓鱼城为支柱建立的山地城池防御体系,依山为点,以江为线,点线结合,网状分布,层次分明,改变了单个城池布防的策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多重城池防守的作用,创造了一个军事战争史上的... 在长达40多年南宋后期的抗蒙战争中,以重庆为中枢、合川钓鱼城为支柱建立的山地城池防御体系,依山为点,以江为线,点线结合,网状分布,层次分明,改变了单个城池布防的策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多重城池防守的作用,创造了一个军事战争史上的奇迹。文中通过对山地城池防御体系的初步研究,旨在探索因地制宜、据险设防的山地城池构筑原则;以及依山建城、环江为池,独具山地特色的南宋军事建筑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城池 因地制宜 据险设防 重庆 南宋后期
下载PDF
江苏泰州城南水关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8
2
作者 杭涛 王为刚 +3 位作者 徐志明 张伟 周艳明 郭正军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3-52,共10页
2009年末到2010年6月间,江苏泰州城南水关遗址经过抢救性考古发掘,揭示出修筑于后周和宋之间的早晚两期水关遗迹和吊桥基座,出土了宋以来的陶瓷器、铭文砖、钱币等文物,为研究水关的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水关的发现同时为研究宋代以来... 2009年末到2010年6月间,江苏泰州城南水关遗址经过抢救性考古发掘,揭示出修筑于后周和宋之间的早晚两期水关遗迹和吊桥基座,出土了宋以来的陶瓷器、铭文砖、钱币等文物,为研究水关的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水关的发现同时为研究宋代以来泰州城市布局提供了参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泰州 水关遗址后周 清城市布局
原文传递
晚宋时期理学的向下传播及思想变容——以科举参考书为中心的探讨
3
作者 岑天翔 《朱子学研究》 2024年第1期266-280,共15页
晚宋时期,以古文选本、时文选本、类编书籍为代表的科举参考书开始积极选录及改编以朱子著述为首的理学文本。此类书籍在当时频繁刊刻、广泛流播,作为载体为理学向一般知识阶层传播起到了正向作用。另一方面,理学文本在进入科举参考书时... 晚宋时期,以古文选本、时文选本、类编书籍为代表的科举参考书开始积极选录及改编以朱子著述为首的理学文本。此类书籍在当时频繁刊刻、广泛流播,作为载体为理学向一般知识阶层传播起到了正向作用。另一方面,理学文本在进入科举参考书时,经历了倾向性的筛选过程,其原有的文本结构遭到破坏,且被施加文学性的评点,改变了理学家原本预设的学习进路以及论述重点。这种思想变容是理学在传播过程中因应受众的下移所发生的变化,可以视作元明以降文化下沉与普及的先声,不乏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宋 科举参考书 一般知识阶层 向下传播 选择性转化
原文传递
四川成都出土南朝石刻造像存疑——兼谈平杨府君阙龛像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玉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2-107,152,共17页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成都万佛寺、商业街、西安路三个地点先后出土数十件有年代题记的南朝石刻造像,这些出土材料立即成为佛教造像研究的标尺。可是,经过笔者追根溯源的分析发现,成都出土的所谓南朝石刻造像实际上是宋代仿家的作品,从...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成都万佛寺、商业街、西安路三个地点先后出土数十件有年代题记的南朝石刻造像,这些出土材料立即成为佛教造像研究的标尺。可是,经过笔者追根溯源的分析发现,成都出土的所谓南朝石刻造像实际上是宋代仿家的作品,从地层关系、造像组合、造像服饰、造像执物、佛座装饰、博山炉、幢、背景的芭焦树形、题记用语等方方面面都可以发现它们的晚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 南朝造像 晚期特征 宋代
原文传递
国家变局与晚宋文坛新动向 被引量:3
5
作者 侯体健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0-76,共7页
晚宋文坛呈现出"各家喧腾、大家缺席"的局面,成为文学史上一段徘徊犹豫、又具有沉淀和反思性质的特殊时期,其文学成就虽不高,但特点鲜明。晚宋文坛新动向的出现,与当时国家政事、国家格局和国家学术所引起的文人心态、文士分... 晚宋文坛呈现出"各家喧腾、大家缺席"的局面,成为文学史上一段徘徊犹豫、又具有沉淀和反思性质的特殊时期,其文学成就虽不高,但特点鲜明。晚宋文坛新动向的出现,与当时国家政事、国家格局和国家学术所引起的文人心态、文士分布和文道互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外部因素与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一道,促成了晚宋文坛总体的分化与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宋 国家变局 文人心态 文士分布 理学 文坛新动向
下载PDF
史料所见晚唐迄北宋初骈文专集选本考 被引量:2
6
作者 陶绍清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9-123,共5页
以唐宋时期诸家文献目录所载骈文书录为考查对象,简要梳理自晚唐五代至北宋天圣前骈文的写作状况及文本的主要表现形态。
关键词 骈文 晚唐 北宋 四六 刀笔
下载PDF
晚宋冗官与财政危机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金岭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7-70,共4页
宋朝晚期 (公元 1 2 0 5— 1 2 79年 )财政危机不断加深 ,这一点已被一些宋史研究者初步证明 ,但需要进一步揭示的是这一历史进程的不同层面的原因。晚宋冗官问题已达到了宋朝的极点 ,冗官的耗费既是财政难以承受的一个庞大开支 ,又是... 宋朝晚期 (公元 1 2 0 5— 1 2 79年 )财政危机不断加深 ,这一点已被一些宋史研究者初步证明 ,但需要进一步揭示的是这一历史进程的不同层面的原因。晚宋冗官问题已达到了宋朝的极点 ,冗官的耗费既是财政难以承受的一个庞大开支 ,又是贪官产生的温床 ,终宋之世朝廷都没能解决冗官问题 ,它集中反映了晚宋政治的极端腐朽 ,从这个意义上说 ,它是晚宋财政危机的根本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朝晚期 财政危机 冗官 财政史 腐败
下载PDF
朝鲜王朝后期政治语境中的宋太祖
8
作者 李佳璠 黄修志 《当代韩国》 2023年第3期99-121,共23页
朝鲜王朝君臣因“崇宋”倾向始终对宋史高度关切,其评价宋代人物、史事的政治言论具有显著的龟鉴意图和现实价值,尤其是“创业之君”宋太祖得国与治吏的史事被朝鲜历代王室与士大夫集团频繁讨论。在明清鼎革、党争加剧的朝鲜后期,朝鲜... 朝鲜王朝君臣因“崇宋”倾向始终对宋史高度关切,其评价宋代人物、史事的政治言论具有显著的龟鉴意图和现实价值,尤其是“创业之君”宋太祖得国与治吏的史事被朝鲜历代王室与士大夫集团频繁讨论。在明清鼎革、党争加剧的朝鲜后期,朝鲜君臣对宋太祖的言论从认同的主流中延伸出臧否的分歧与立场的转换,深刻映射出朝鲜后期权力生态与士林政治的嬗变,反映了朝鲜君臣强化王权政治秩序与士林伦理的利益诉求。在特殊的政治语境中,朝鲜后期将宋太祖朝的治国历史视作重要思想资源,借此提出解决本国实际问题的政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太祖 朝鲜王朝后期 政治语境 历史书写 “崇宋”
原文传递
论宋末诗人林景熙的遗民心态
9
作者 李青枝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52-54,共3页
以宋末诗人林景熙的诗文作品为研究对象,对林景熙作为一个朝代遗民的特殊心态进行剖析。认为其内心充满了孤独与失落、悲愤与忧患、愧疚与苦闷,交织着爱国激情与忧患意识,表现出决不屈辱的民族气节。这些都反映了南宋遗民群体的普遍心... 以宋末诗人林景熙的诗文作品为研究对象,对林景熙作为一个朝代遗民的特殊心态进行剖析。认为其内心充满了孤独与失落、悲愤与忧患、愧疚与苦闷,交织着爱国激情与忧患意识,表现出决不屈辱的民族气节。这些都反映了南宋遗民群体的普遍心理现实,更揭示出宋元之交这个特殊时代士人的社会生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末 诗人 林景熙 遗民 心态
下载PDF
晚宋边事议论形成过程的考察——以“蕲黄之变”的书写为中心
10
作者 程海伦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1期87-98,共12页
边事是晚宋士人普遍关注的话题,嘉定十四年发生的“蕲黄之变”引起士人激烈的争论。其时士人议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对蕲、黄二州守臣李诚之与何大节的评价问题上。李、何二人在当时都面临极大的非议,但后世评价却褒贬不同,这与边事传播... 边事是晚宋士人普遍关注的话题,嘉定十四年发生的“蕲黄之变”引起士人激烈的争论。其时士人议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对蕲、黄二州守臣李诚之与何大节的评价问题上。李、何二人在当时都面临极大的非议,但后世评价却褒贬不同,这与边事传播的方式及辩诬的群体都有很大的关联。不同的信息传播媒介是士人获知边事的保证,也影响士人对信息了解的深浅、详略程度。交游关系、政治经历、学术背景等因素,亦会左右士人的价值判断。通过“诸贤相继,正论互发”的方式,士人的群体言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扭转大众的观念,并获得官方价值体系的认可。以“蕲黄之变”的书写为中心,可以看出晚宋士人边事议论形成过程的多重维度,这启发我们在相关研究中应对边事议论这一舆论场的内在肌理有更为深入体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宋 蕲黄之变 边事 士论
下载PDF
晚宋士大夫变节之风述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喻学忠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49-56,共8页
士大夫是宋朝统治的基础,士风是宋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晚宋时期的变节之风是士风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有诸多表现。一大批士大夫在国难当头之际,或临难脱逃,或在宋亡前投降蒙元,或在宋亡后变节仕元。晚宋士大夫变节之风形成的原因,主要... 士大夫是宋朝统治的基础,士风是宋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晚宋时期的变节之风是士风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有诸多表现。一大批士大夫在国难当头之际,或临难脱逃,或在宋亡前投降蒙元,或在宋亡后变节仕元。晚宋士大夫变节之风形成的原因,主要为穷奢极欲,志于享乐;贪恋权势,志于爵禄;理学的负面影响;而最根本原因即为晚宋士大夫普遍性的道德沦丧。士大夫变节之风严重危害了晚宋政局,加速了南宋的覆灭,还对元朝的重吏贱儒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宋时期 士大夫 士风 变节
下载PDF
再评《光明之城》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幼雄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80-88,共9页
本文揭示《光明之城》一书里的“免税”,“城与船”和“自由思想商人”等三个重要历史问题皆非史实;又揭示书中的“色目人”,“犹太教”和“也里可温”等提法皆违背历史常识;结合《光明之城》的主题思想,论证该书是伪书。
关键词 《光明之城》 书评 泉州 主题思想 历史常识 伪书 “免税” “城与船” “自由思想商人”
下载PDF
晚宋吕氏家族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乔东山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CSSCI 2015年第1期163-172,224,共11页
南宋晚期,形成了以吕文德为首的武将家族——吕氏家族。这个家族包括吕文德及其兄弟、子侄和女婿。这个家族势力强大,多人身居南宋军政要职,握有很大的权力,并且通过朝廷赏赐、兼并土地、侵吞国家财产等方式攫取了大量财富,经济实力十... 南宋晚期,形成了以吕文德为首的武将家族——吕氏家族。这个家族包括吕文德及其兄弟、子侄和女婿。这个家族势力强大,多人身居南宋军政要职,握有很大的权力,并且通过朝廷赏赐、兼并土地、侵吞国家财产等方式攫取了大量财富,经济实力十分雄厚。而且这个家族多人长期在京湖地区任职,在该地形成强大的地方势力。这个强盛家族形成的条件和原因是:宋政府的鼓励和提倡;激烈的战争环境;家族诸人较能作战;权相贾似道的支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宋 吕氏家族 强盛 形成条件和原因
原文传递
“传奇”的背后:宋季忠义袁镛的历史书写及相关问题——从《延祐四明志》未立袁镛传谈起 被引量:1
14
作者 熊燕军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CSSCI 2018年第1期73-97,265,共26页
袁镛及其家人抗元殉节的故事是宋季忠义"传奇"的一种。一直以来,人们对袁桷《延祐四明志》未立袁镛传一事颇多争议,认为袁桷违背中国传统史学"直书实录"精神,故意不为袁镛立传。事实上,从历史书写的角度看,袁桷编... 袁镛及其家人抗元殉节的故事是宋季忠义"传奇"的一种。一直以来,人们对袁桷《延祐四明志》未立袁镛传一事颇多争议,认为袁桷违背中国传统史学"直书实录"精神,故意不为袁镛立传。事实上,从历史书写的角度看,袁桷编修《延祐四明志》时,文献中尚无袁镛殉节的相关记载,而整个故事其实都来自后人的创造。宋季忠义的历史书写虽然与传统忠义观有关,实际更多受时代背景、书写者身份及文本主题、类型的影响。从书写者的角度看,宋季忠义历史书写的动机是多元、多变的,但终极目的毫无例外都与个人在"当下"的资源竞争和分享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镛 忠义 历史书写 宋季
原文传递
明代后期宋史研究考论
15
作者 吴漫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8-144,共7页
明代后期统治基础动摇,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学者们纷纷从前朝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宋史研究进入繁荣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一是以纪传体全面总结宋代历史;二是以编年体梳理宋代历史进程;三是以纪事本末体凸显宋代重大史事;四是以传... 明代后期统治基础动摇,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学者们纷纷从前朝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宋史研究进入繁荣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一是以纪传体全面总结宋代历史;二是以编年体梳理宋代历史进程;三是以纪事本末体凸显宋代重大史事;四是以传记类史著补充正史。此期间问世的宋史著述在数量上明显多于前期,进一步丰富了宋史研究的成果,弥补了前期研究存在的不足;研究的史鉴目的尤为突出,黜虚征实的思想突显,史家修史的热情空前高涨,呈现出宋史研究的繁盛景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后期 宋史 纪传体 通鉴 纪事本末体 宋人传记
下载PDF
浅析晚宋时期的北军
16
作者 张冲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87-90,共4页
晚宋时期,大量北方民众、金蒙官兵在各种因素驱使下投降南宋,加入宋军,因所在部队主要由北方人组成,故称为北军。南宋各战区的北军在保卫南宋政权的战斗中,曾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南方士人主政,猜忌北军的思想在军队管理中得到贯彻,有... 晚宋时期,大量北方民众、金蒙官兵在各种因素驱使下投降南宋,加入宋军,因所在部队主要由北方人组成,故称为北军。南宋各战区的北军在保卫南宋政权的战斗中,曾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南方士人主政,猜忌北军的思想在军队管理中得到贯彻,有投机倾向的部分北军迫于现实,在蒙元的招诱下叛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宋 北军 叛宋
下载PDF
唐宋咏物词探微
17
作者 梁敏 利芸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8期21-25,共5页
咏物词滥觞于晚唐,五代、北宋初年渐成风气。北宋中叶,苏轼对咏物词的境界作大力拓展,使其日渐盛行,且延续了有宋一代。咏物词艺术日臻完美,大体上有单纯赋物之词、比兴词、"有寄托"词、"无寄托"词四种境界之分。当... 咏物词滥觞于晚唐,五代、北宋初年渐成风气。北宋中叶,苏轼对咏物词的境界作大力拓展,使其日渐盛行,且延续了有宋一代。咏物词艺术日臻完美,大体上有单纯赋物之词、比兴词、"有寄托"词、"无寄托"词四种境界之分。当中"无寄托"词是我国古典诗歌高超的抒情艺术的综合体现,达到了最高的美学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物词 晚唐 五代 宋代 抒情艺术 境界
下载PDF
晚明宋人题跋文的选评及其文体观念
18
作者 左杨 《北方论丛》 2020年第5期107-114,121,共9页
与前代选本相比,明代文章总集体现出明确的题跋文体区分观念。尤其是明代万历年间至明末清初时期,苏轼、黄庭坚的题跋文被多部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的选本重点关注。晚明宋人题跋文的选评状况反映出苏、黄二家题跋并举的经典化形态。考察... 与前代选本相比,明代文章总集体现出明确的题跋文体区分观念。尤其是明代万历年间至明末清初时期,苏轼、黄庭坚的题跋文被多部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的选本重点关注。晚明宋人题跋文的选评状况反映出苏、黄二家题跋并举的经典化形态。考察晚明选本中苏、黄题跋的体貌特征与表现方式,既有助于深入发掘宋人题跋的艺术价值,对于晚明题跋文体观念的认知亦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宋人题跋 选评状况 文体观念
下载PDF
论晚宋送谒诗的三重维度
19
作者 张春晓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1-107,共7页
送谒诗集中出现于晚宋,揭示了一种不务科举、以干谒为生计,且得到社会默许与士人认可的社会情态。作为传统送别诗的旁支,晚宋送谒诗以其创作目的的预设,兼顾作者、谒客、谒主的三重维度,从一开始就突破了私人交流的范畴,呈现出较为复杂... 送谒诗集中出现于晚宋,揭示了一种不务科举、以干谒为生计,且得到社会默许与士人认可的社会情态。作为传统送别诗的旁支,晚宋送谒诗以其创作目的的预设,兼顾作者、谒客、谒主的三重维度,从一开始就突破了私人交流的范畴,呈现出较为复杂的面相。一方面,作者会从谒客的立场出发,述说其过人才华与生计之煎迫,并期待其游谒之举能有满意的结果;另一方面,作者又会竭力推崇谒主之才德,偶尔也会为其推介合适的谒主。除此之外,作者本人有时又不免借机流露出博取谒主顾盼自己的江湖习气。凡此种种,皆透露出晚宋士人行谒的普遍风气、送谒诗深具务实的交际功能和更为丰富的思想抒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谒 送谒诗 晚宋
原文传递
邓光荐史学著述杂考
20
作者 熊燕军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 CSSCI 2018年第1期53-60,共8页
邓光荐是南宋亡国的亲历者和纪录者,曾撰有《文丞相传》、《文丞相附传》(《文丞相督府忠义传》)、《填海录》等史著。这批史著,因多系其亲闻亲见,向来评价甚高,诸书也多有引用。但这些著作都未能传世,其成书和流传也语焉不详。本文认为... 邓光荐是南宋亡国的亲历者和纪录者,曾撰有《文丞相传》、《文丞相附传》(《文丞相督府忠义传》)、《填海录》等史著。这批史著,因多系其亲闻亲见,向来评价甚高,诸书也多有引用。但这些著作都未能传世,其成书和流传也语焉不详。本文认为,《丞相传》、《附传》、《祥兴本纪》为《续宋书》之一篇;《德祐日记》非邓光荐所作;《附传》与今本《文丞相督府忠义传》内容并不完全一致,《文丞相督府忠义传》很可能是后人的整理本;《填海录》非据《陆秀夫日记》而成;今见《文丞相传》文字有后人窜改的成分;邓光荐相关史著在《宋史》修成前即上送史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光荐 《填海录》 《文丞相督府忠义传》 晚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