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家口-蓬莱断裂带渤海段晚第四纪活动特征 被引量:26
1
作者 李西双 刘保华 +2 位作者 华清峰 赵月霞 刘晨光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2-341,共10页
张家口-蓬莱断裂带是华北地区一条显著的地震带。利用最新获得的高分辨率浅层地震资料研究了渤海海域内该断裂带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特征。研究表明:在渤海,张家口-蓬莱断裂带主要由沙西断裂、埕北断裂、沙南断裂、沙东北断裂、柏各庄... 张家口-蓬莱断裂带是华北地区一条显著的地震带。利用最新获得的高分辨率浅层地震资料研究了渤海海域内该断裂带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特征。研究表明:在渤海,张家口-蓬莱断裂带主要由沙西断裂、埕北断裂、沙南断裂、沙东北断裂、柏各庄断裂、石臼坨3号断裂、渤中2号断裂和BZ29断裂等一系列NW走向断裂组成,走向在290°—310°之间;在浅罢沉积物中各断裂由多条次级小断裂组成;晚第四纪以来主要表现出强烈的垂向运动特征,具有正断性质;海域各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Q3)末期-全新世(Q4)初期,并具有相同的活动趋势,在20ka B.P.和60ka B.P.左右活动强烈,统计计算显示平均垂向活动速率分别为0.15mm/a和0.1mm/a,近20000a以来的垂向活动速率超过0.06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口-蓬莱断裂带 渤海 晚第四纪 活动性
下载PDF
龙门山断裂带晚第四纪的大地震活动--来自古地震研究的资料 被引量:23
2
作者 冉勇康 王虎 +3 位作者 陈立春 陈文山 梁明剑 徐锡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938-1948,共11页
2018年5·12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的大地震活动特征一直是倍受关注的科学问题.而探槽古地震研究是最直接揭示活断层带晚第四纪大地震活动规律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系统总结龙门山断裂带近十年来探槽古地震研究成果,全面分析了龙... 2018年5·12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的大地震活动特征一直是倍受关注的科学问题.而探槽古地震研究是最直接揭示活断层带晚第四纪大地震活动规律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系统总结龙门山断裂带近十年来探槽古地震研究成果,全面分析了龙门山断裂带不同段落的晚第四纪大地震活动与复发特征.结果显示:龙门山断裂带的大地震活动具有明显的分段性,北川—映秀断裂和江油—灌县断裂中段(包括小鱼洞断裂)是全新世以来,最为活跃的段落,约距今6000年以来,发生过3次位移量近似相等的事件,分别发生在5920—5730cal BP和3300—2300cal BP,大地震活动具有3000年左右的准周期复发特征;北川—映秀断裂的北段具有独立破裂的能力,该段汶川地震前一次事件发生在大约665—1030AD,可能是历史上记载的942AD地震事件,另一次事件发生在8240—7785BC;江油—灌县断裂的南段(大川—双石断裂)发震能力明显弱于断裂带中段和北段.现有古地震数据表明,沿北川—映秀断裂,除汶川地震以外,并未显示出不同段落间在全新世期间存在级联破裂的证据,这可能意味着2008年汶川M8地震是龙门山断裂带上罕见的巨大地震事件.另外,青川断裂上探槽揭露的古地震变形事件不像是断裂直接位错的结果,更可能是被动响应北川—映秀断裂右旋位错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断裂带 探槽 古地震 晚第四纪 大地震活动
下载PDF
内蒙东部晚第四纪火山活动与新构造 被引量:22
3
作者 白志达 谭庆伟 +2 位作者 许桂玲 徐德斌 王妍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99-1107,共9页
本文所指的晚第四纪包括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内蒙东部晚第四纪火山活动强烈,北起大兴安岭北部的鄂伦春诺敏河火山群、经阿尔山-柴河、锡林浩特-阿巴嘎火山群,南抵察右后旗乌兰哈达火山群,断续延伸约1000km,分布着约390余座大小不一、形... 本文所指的晚第四纪包括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内蒙东部晚第四纪火山活动强烈,北起大兴安岭北部的鄂伦春诺敏河火山群、经阿尔山-柴河、锡林浩特-阿巴嘎火山群,南抵察右后旗乌兰哈达火山群,断续延伸约1000km,分布着约390余座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火山,构成了内蒙东部壮观的北北东向第四纪火山喷发带。火山类型包括玛珥式、夏威夷式、斯通博利式、亚布里尼式和冰岛式,以斯通博利式最为发育。爆破式火山作用包括射汽、射汽-岩浆爆发和岩浆爆发。火山岩类型主要为碱性玄武岩及其火山碎屑物(岩),火山岩具初期裂谷构造属性。火山活动主体受北北东向基底断裂控制,但就具体火山群而言,又多处于北东和北西向基底深断裂交会处。区内新构造与火山活动密切相关,深部岩浆的上侵,可能是控制本区新构造活动的主因。尤其是全新世火山的空间展布,显示了内蒙东部新构造的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第四纪 火山活动 火山类型 新构造 内蒙东部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安徽紫阳山段发现全新世活动证据 被引量:20
4
作者 杨源源 赵朋 +6 位作者 郑海刚 姚大全 王行舟 缪鹏 李军辉 汪小厉 疏鹏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44-655,共12页
安丘-莒县断裂(F_5)为郯庐断裂带中段东地堑内最新活动断裂。近年来,F_5江苏段研究成果丰硕,发现不同地段普遍存在全新世活动性,运动方式以右旋走滑兼挤压逆冲为主。以往研究未讨论过F_5在淮河以南安徽境内的延伸情况以及进一步的活动... 安丘-莒县断裂(F_5)为郯庐断裂带中段东地堑内最新活动断裂。近年来,F_5江苏段研究成果丰硕,发现不同地段普遍存在全新世活动性,运动方式以右旋走滑兼挤压逆冲为主。以往研究未讨论过F_5在淮河以南安徽境内的延伸情况以及进一步的活动性问题。文中选取与F_5江苏段线性影像特征延伸一致的淮河南岸郯庐紫阳山段作为突破口,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地质地貌调查和探槽开挖,初步得到以下认识:1)紫阳山段线性构造地貌特征清晰,断层发育于浮山至紫阳山一线的中生代红色砂岩隆起边缘缓坡,为安丘-莒县断裂(F_5)过淮河后的南延部分;2)朱刘探槽开挖揭示,该段错断了晚更新世晚期黏土层,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早期黑色黏土层受断层活动影响沿断面灌入、填充,形成黑色断层条带及黑土充填楔,表明断层最新活动时代达全新世早期;3)朱刘探槽开挖揭示,该段第四纪以来存在至少3次古地震事件,第1次古地震事件推测年代为第四纪早、中期,第2次古地震事件年代为20.10~13.46ka BP,第3次古地震事件年代为(10.15±0.05)^(8.16±0.05)ka BP。上述研究成果弥补了对郯庐断裂带安徽段晚第四纪活动性认识的不足,为安徽省的地震监测和震害防御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晚第四纪 全新世活动 安徽 紫阳山
下载PDF
韩城断裂晚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扈桂让 李自红 +3 位作者 闫小兵 赵晋泉 曾金艳 郭瑾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6-217,共12页
在1:5万活断层地质地貌填图的基础上,对韩城断裂的构造地貌特征及晚第四纪活动性进行了详细研究。依据断裂的构造地貌、活动性及几何展布特征等将断裂自北向南分为3段:西硙口至盘河段、盘河至行家堡段和行家堡至义井段。断裂的活动性自N... 在1:5万活断层地质地貌填图的基础上,对韩城断裂的构造地貌特征及晚第四纪活动性进行了详细研究。依据断裂的构造地貌、活动性及几何展布特征等将断裂自北向南分为3段:西硙口至盘河段、盘河至行家堡段和行家堡至义井段。断裂的活动性自NE向SW是逐渐变弱的。西硙口至盘河段为典型的盆山地貌,全新世活动,全新世中期以来的垂直滑动速率估算>0.8mm/a;盘河至行家堡段,断裂沿黄土台地前缘展布,晚更新世晚期活动,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垂直滑动速率约为0.49mm/a;行家堡至义井段,断裂伸入渭河盆地北部黄土塬中,晚更新世早期黄土中发育裂隙及砂土液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城断裂 构造地貌 晚第四纪 活动性
下载PDF
四川龙泉山断裂带及其活动性与潜在地震危险性讨论 被引量:16
6
作者 黄伟 江娃利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0-56,共7页
龙泉山构造带是四川盆地内川西强烈断陷区和川中稳定隆起区之间的一条区域性断裂。2008年汶川地震后该断裂带未来的强震潜势备受关注。本文对该断裂带的展布、晚第四纪活动性、深部构造形成机制以及断裂带未来的地震危险潜势进行了讨论... 龙泉山构造带是四川盆地内川西强烈断陷区和川中稳定隆起区之间的一条区域性断裂。2008年汶川地震后该断裂带未来的强震潜势备受关注。本文对该断裂带的展布、晚第四纪活动性、深部构造形成机制以及断裂带未来的地震危险潜势进行了讨论。断裂带北段位于德阳东侧龙泉山脉西缘;龙泉山脉中段的山体两翼存在断裂;断裂带的南段以向西倾斜的断裂为主。这些断裂在晚更新世以来曾有活动,前人阶地调查显现该断裂带全新世存在活动。考虑到该断裂带未来的地震潜势评估,值得对该断裂带的活动性及断裂带深部构造和运动方式开展进一步的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龙泉山构造带 晚第四纪活动 前陆盆地前隆 未来地震潜势
下载PDF
甘孜-玉树断裂带东南段晚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石峰 李安 +2 位作者 杨晓平 徐锡伟 何宏林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0-63,共14页
以甘孜-玉树断裂带东南段的地质地貌为研究对象,在遥感解译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地区的详细野外调查和探槽研究对该段晚第四纪活动性进行研究。在断裂沿线的生康乡、仁果乡、错阿乡、日阿乡进行了断错地貌分析和晚第四纪滑动速率计算,生... 以甘孜-玉树断裂带东南段的地质地貌为研究对象,在遥感解译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地区的详细野外调查和探槽研究对该段晚第四纪活动性进行研究。在断裂沿线的生康乡、仁果乡、错阿乡、日阿乡进行了断错地貌分析和晚第四纪滑动速率计算,生康区的水平滑动速率为(7.6±0.5)mm/a,垂直滑动速率为(1.1±0.1)mm/a;仁果区的水平滑动速率为(8.0±0.3)mm/a,垂直滑动速率为(1.1±0.1)mm/a;错阿区的水平滑动速率为(10.3±0.4)mm/a;日阿区的水平滑动速率为(10.8±0.8)mm/a,垂直滑动速率为(1.1±0.1)mm/a。在仁果乡和错阿乡进行了探槽研究,两处探槽都揭示了多次古地震事件,虽然揭露的断层构造样式有所不同,但总体上都是以走滑为主兼有一定的逆冲分量。综合古地震事件和滑动速率分析表明,甘孜-玉树断裂带东南段晚第四纪尤其是全新世以来活动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孜-玉树断裂带东南段 晚第四纪活动性 滑动速率 构造样式
下载PDF
大凉山断裂带北段东支--竹马断裂晚第四纪活动性 被引量:15
8
作者 孙浩越 何宏林 +1 位作者 魏占玉 高伟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40-454,共15页
大凉山断裂带是川滇菱形活动块体东边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活动习性和滑动速率对于了解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块体运动和构造变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于该地区地震危险性评价和地震中长期预测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大凉山断裂带由6条分... 大凉山断裂带是川滇菱形活动块体东边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活动习性和滑动速率对于了解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块体运动和构造变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于该地区地震危险性评价和地震中长期预测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大凉山断裂带由6条分支断裂构成,竹马断裂是其北段的一条分支。文中在详细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典型构造地貌的高精度GPS测量和断错时间的约束,得出竹马断裂是一条以左旋走滑为主的全新世活动断裂,全新世以来的水平滑动速率为1.5~3.1mm/a;利用古地震探槽揭示出竹马断裂的2次古地震事件时间分别为(50.3±5.7)~30ka BP和30^(17.4±1.2)ka BP。考虑到断裂带北段还存在一条与竹马断裂平行的分支断裂——公益海断裂,大凉山断裂带北段的滑动速率与南段基本一致。鲜水河-小江断裂系中段在大凉山断裂带上分配的滑动速率与并行的安宁河断裂带和则木河断裂带也大体相当,断裂系中段的滑动速率之和与南北两段的速率大致吻合。大凉山断裂带的存在使断裂系在几何上成为一个完整的弧形构造,也弥补了中段滑动速率的亏损,使各段的滑动保持协调一致。此外,沿竹马断裂大量发育的冲洪积台地,根据沉积特征和测年结果,认为是新仙女木事件后末次冰消期的冰川融水形成的冰水堆积,类似的地貌面可能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东南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凉山断裂带 晚第四纪 活动性 滑动速率 古地震
下载PDF
关于河西走廊盆地榆木山北缘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的新认识 被引量:13
9
作者 陈柏林 王春宇 +3 位作者 宫红良 刘建民 张永双 刘建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76-983,共8页
榆木山北缘活动断裂属于河西走廊中段盆地内的次级隆起——榆木山隆起北侧断裂系的组成部分,它位于榆木山北缘断裂北侧山前,是与榆木山隆起有成生联系、活动时间很新的现代活动断裂。榆木山北缘活动断裂呈向北北东略微凸出的弧形,走向... 榆木山北缘活动断裂属于河西走廊中段盆地内的次级隆起——榆木山隆起北侧断裂系的组成部分,它位于榆木山北缘断裂北侧山前,是与榆木山隆起有成生联系、活动时间很新的现代活动断裂。榆木山北缘活动断裂呈向北北东略微凸出的弧形,走向总体为北西向,倾向南西,自南东向北西走向由北西向渐变为北西西向,甚至近东西向,倾角自中等—低角度,东段较陡。榆木山北缘断裂的活动性质在剖面上表现为以南西盘向上逆冲为主,水平位移不明显,特别是中段的石炭口—窑儿沟口一带,在向南缓倾的主逆冲上盘往往发育反向逆冲断层,并导致上更新统砂砾层发生牵引褶皱。该断裂在距今13.1~13.3ka之间和距今3~5ka期间发生过2次明显的新构造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第四纪 新构造活动 逆冲 反向牵引褶皱 榆木山北缘断裂 甘肃
下载PDF
华山山前断裂断错地貌及晚第四纪活动性 被引量:13
10
作者 徐伟 杨源源 +2 位作者 袁兆德 刘志成 高战武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87-604,共18页
基于华山山前断裂1︰5万活动断层填图成果,对断裂沿线地层地貌、断层三角面、河流阶地、陡坎地貌以及典型断错剖面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表明:1)华山山前断裂按几何结构、断错地貌表现分西段(蓝田—华县段)、中段(华县—华阴段)及东... 基于华山山前断裂1︰5万活动断层填图成果,对断裂沿线地层地貌、断层三角面、河流阶地、陡坎地貌以及典型断错剖面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表明:1)华山山前断裂按几何结构、断错地貌表现分西段(蓝田—华县段)、中段(华县—华阴段)及东段(华阴—灵宝段)3段;2)西段及东段断裂错断了T_2阶地及马兰黄土,T_1阶地跨断裂连续,测年结果表明,T_2阶地形成于晚更新世中期,T_1阶地形成于全新世早期,由此得出西段及东段断裂在晚更新世有过活动,全新世以来活动弱或不活动;3)中段断错地貌显著,河谷两侧发育Ⅲ级阶地,跨断裂阶地均被错断,测年结果表明:T_1阶地形成于2~3kaBP,T_2阶地形成于6~7kaBP,T_3阶地形成于60~70kaBP,结合阶地陡坎高度,得出不同时段的平均垂直滑动速率:T_3—T_2时期0.4mm/a;T_2—T_1时期1.1mm/a;T_1以来1.6mm/a;4)中段在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发生过多次活动,在石堤峪、沟峪等地见漫滩陡坎,结合文化层及炭样年龄,可知漫滩形成于距今400~600a,对比历史地震资料,漫滩陡坎应为华县1556年地震的遗迹;5)结合前人研究认为,公元1556年华县81/2级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华山山前断裂及渭南塬前断裂,其它断裂是否参与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山前断裂 断错地貌 晚第四纪 活动性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淮河南到女山湖段晚第四纪以来的新活动 被引量:12
11
作者 姚大全 郑海刚 +8 位作者 赵朋 杨源源 王行舟 缪鹏 陶月朝 方震 李军辉 王俊 汪小励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8-45,共8页
以郯庐断裂带淮河南到女山湖段晚第四纪以来是否具有新活动为主要研究目标,通过遥感影像资料解译及地表反复调查,选择构造地貌显著地段开挖探槽,识别和记录其变形形态,分析其活动习性,定向采集新活动变形物质,在保持原态基础上磨制定向... 以郯庐断裂带淮河南到女山湖段晚第四纪以来是否具有新活动为主要研究目标,通过遥感影像资料解译及地表反复调查,选择构造地貌显著地段开挖探槽,识别和记录其变形形态,分析其活动习性,定向采集新活动变形物质,在保持原态基础上磨制定向薄片,并进行微观构造分析论证。研究表明,断裂沿线线状构造地貌清晰,横跨断裂带的3个探槽均揭示出晚第四纪以来活动痕迹,断裂最新错断了晚更新世-全新世地层;滑移方式多表现为粘滑,典型表现为断层陡坎、楔状堆积、断层和充填裂缝等,总体显示为脆性高速变形特征,属于史前地震遗迹。上述认识部分得到微观分析证实。文中还初步探讨了淮河南北郯庐断裂最新活动特征的异同点及其可能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淮河南-女山湖 晚第四纪 新活动特征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新沂-五河段晚第四纪活动的新证据 被引量:9
12
作者 郑颖平 姚大全 +4 位作者 张毅 张玮晶 翟洪涛 赵朋 李光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29,共7页
郯庐断裂带对中国东部地区影响重大。已有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新沂-五河段第四纪以来有明显的新活动迹象。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围绕郯庐断裂带新沂-五河段开展地震地质调查,在重点地段进行探槽开挖,结合断裂沿线地震活动分析,对郯... 郯庐断裂带对中国东部地区影响重大。已有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新沂-五河段第四纪以来有明显的新活动迹象。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围绕郯庐断裂带新沂-五河段开展地震地质调查,在重点地段进行探槽开挖,结合断裂沿线地震活动分析,对郯庐断裂带新沂-五河段活动习性及未来地震危险性等进行了探讨。本文补充的很多第一手资料,可为研究郯庐断裂带新沂-五河段大地震复发规律及地震中长期预测等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新沂-五河段 晚第四纪 活动证据
下载PDF
山西峨嵋台地北缘断裂晚第四纪活动性 被引量:8
13
作者 徐伟 高战武 杨源源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64-1076,共13页
通过1/5万活断层地质填图,对山西峨嵋台地北缘断裂晚第四纪活动性进行了详细研究.以谭家庄、南柳附近的2个阶区为界,将断裂分为西、中、东3段.谭家庄以西该断裂中更新世早期有过活动,之后未见明显活动迹象.谭家庄至南柳之间断裂晚更新... 通过1/5万活断层地质填图,对山西峨嵋台地北缘断裂晚第四纪活动性进行了详细研究.以谭家庄、南柳附近的2个阶区为界,将断裂分为西、中、东3段.谭家庄以西该断裂中更新世早期有过活动,之后未见明显活动迹象.谭家庄至南柳之间断裂晚更新世以来活动强烈,全新世仍有活动,最新活动发生在(2.00~ 1.29) ka BP,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滑动速率≥0.36mm/a.南柳至西彰坡段晚更新世以来活动明显,尚未发现全新世活动的直接证据,晚更新世以来断层滑动速率≥0.1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嵋台地 北缘断裂 晚第四纪 活动性
下载PDF
兰州马衔山北缘断裂中段晚第四纪活动的新证据 被引量:7
14
作者 袁道阳 梁明剑 +1 位作者 雷中生 刘兴旺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5-153,共9页
马衔山北缘断裂为兰州市区南侧一条规模较大的区域性活动断裂带,总体走向N60°W,长约115km。该断裂大致可划分为4条次级断裂段,自东向西分别为内官营段、马衔山段、七道梁段和雾宿山段。其中,内官营段为晚更新世活动段,雾宿山段为... 马衔山北缘断裂为兰州市区南侧一条规模较大的区域性活动断裂带,总体走向N60°W,长约115km。该断裂大致可划分为4条次级断裂段,自东向西分别为内官营段、马衔山段、七道梁段和雾宿山段。其中,内官营段为晚更新世活动段,雾宿山段为全新世活动段并为1125年兰州7级地震的发震断裂,而中间的马衔山段和七道梁段以往研究所获得的新活动证据不多,认识不统一。近期经过详细的追踪考察,获得了马衔山段和七道梁段晚第四纪活动的新证据,结合该区多次历史地震的活动特征,表明其为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具左旋走滑兼倾滑运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 马衔山北缘断裂 晚第四纪 新活动性 历史地震
下载PDF
中甸-大具断裂南东段晚第四纪活动的地质地貌证据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光涛 苏刚 +2 位作者 程理 李峰 吴昊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45-560,共16页
中甸-大具断裂南东段位于哈巴和玉龙雪山北麓,属于川西北次级块体西南边界,断裂总体走向310°~320°,是一条重要的边界断裂。了解该断裂的活动性质、活动时代和滑动速率等对分析川西北次级块体运动,研究该断裂与玉龙雪山东麓断... 中甸-大具断裂南东段位于哈巴和玉龙雪山北麓,属于川西北次级块体西南边界,断裂总体走向310°~320°,是一条重要的边界断裂。了解该断裂的活动性质、活动时代和滑动速率等对分析川西北次级块体运动,研究该断裂与玉龙雪山东麓断裂的交切关系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基于1︰5万活动断层地质填图,对断裂沿线地层地貌、陡坎地貌、地表破裂、典型断层剖面以及河流阶地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表明:1)中甸-大具断裂南东段按几何结构、断错地貌表现、断裂活动性可分为马家村—大具次级段和大具—大东次级段。2)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发现,马家村—大具次级段断错了全新世冲洪积扇,形成了地表破裂,为全新世活动段;而大具—大东次级段虽然也断错了晚更新—全新世地层,但其断错规模及滑动速率均较小,由此认为其全新世以来活动较弱。3)通过分析断裂沿线断层陡坎、水平位错及地表破裂等地质地貌问题,认为马家村—大具次级段的活动性质为右旋走滑兼正断,其晚更新世以来的垂直滑动速率为0.4~0.8mm/a,水平滑动速率为1.5~2.4mm/a;大具—大东次级段以右旋走滑为主、正断为辅,其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垂直滑动速率为0.1mm/a。4)在大具盆地内发现的NW向地表破裂带的形成时代很年轻,不排除是1966年中甸6.4级地震或1996年丽江7.0级地震造成的地表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甸-大具断裂 晚第四纪 滑动速率 活动性
下载PDF
元谋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性与地震地质灾害的关系 被引量:6
16
作者 卢海峰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78-491,共14页
活动构造与地震地质方面研究揭示,中国南北地震带西南边缘的元谋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特征总体表现为北强南弱,活动性质由北段(江边以北)全新世伸展性左行走滑、向南逐步过渡为全新世早中期的剪切性左行走滑、至南段(罗川以南段)晚更新世... 活动构造与地震地质方面研究揭示,中国南北地震带西南边缘的元谋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特征总体表现为北强南弱,活动性质由北段(江边以北)全新世伸展性左行走滑、向南逐步过渡为全新世早中期的剪切性左行走滑、至南段(罗川以南段)晚更新世挤压式整体抬升和全新世活动不明显特征。综合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点的调查结果表明,元谋断裂带北段震害特点表现为地表形变、新滑坡体产生和老滑坡体复活、崩塌及地裂缝发育、泥石流和砂土液化等。断裂带中段(江边‒罗川段)控制的盆地边缘主要发育了大面积洪积扇体,在水流作用下易引起泥石流;此外,老滑坡体复活、局部崩塌、软土变形和砂脉等现象也较发育。南段(罗川以南段)灾害则以沿断层破碎带的塌方、老滑坡体复活、局部泥石流等为主。元谋断裂带的晚第四纪活动性质、地震灾害类型及分布特征表明,该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性分段特征明显影响着构造带上及其附近的地震地质灾害类型、分布特征及未来地震活动趋势,断裂北段更易诱发中‒强震,且该构造带晚更新世以来的伸展‒剪切变形作用和地震活动均具有向南扩展的趋势。认识元谋断裂带晚第四纪变形特征与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点对于深入探索青藏高原东南缘新构造期以来的构造变动、机理与引起的震害响应关系,以及进一步开展该区工程场地选址和地震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谋断裂带 晚第四纪活动性 地震地质灾害 地震活动趋势 场地选址和灾害防治
下载PDF
金沙江断裂带活动与大型滑坡群的关系研究:以金沙江拿荣—绒学段为例 被引量:6
17
作者 常昊 常祖峰 刘昌伟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35-1458,共24页
文中从活动构造和灾害地质的角度调查并研究了金沙江断裂带的晚第四纪活动性,并着重分析大型滑坡与金沙江断裂带活动的关系。金沙江断裂带是一条规模宏大且长期活动的缝合线构造,是一条具有挤压性质的超岩石圈断裂带,上新世以来表现为... 文中从活动构造和灾害地质的角度调查并研究了金沙江断裂带的晚第四纪活动性,并着重分析大型滑坡与金沙江断裂带活动的关系。金沙江断裂带是一条规模宏大且长期活动的缝合线构造,是一条具有挤压性质的超岩石圈断裂带,上新世以来表现为右旋走滑运动,在曾大同、徐龙、尼中、里甫-日雨、郎中和古学沿线断层地貌清晰。地质调查和年代学测试结果表明,这些断裂断错了晚更新世—全新世堆积,在晚第四纪具有明显的活动迹象。研究区滑坡具有发生频率高、规模大、破坏性严重的特点。拿荣—绒学38km的沿江区段内在金沙江两岸共发育20余个特大型及大型滑坡,体积一般>1×10^(7)m^(3),有的>1×10^(8)m^(3),且几乎所有滑坡均位于活动断裂上及两侧1km范围内。这些大型滑坡群的发生与金沙江断裂带的长期活动、演化历史和复杂结构等有密切关系,它不仅使岩体结构变得支离破碎,且持续的活断层作用成为滑坡发生的主要原因。紧密相邻的断裂间、断裂交会的锐角区、断裂右向转弯部位和主断裂与横向断裂交会区等特殊构造部位,为构造应力易于集中、有利于特大型滑坡发生的关键部位。活动断裂对滑坡的控制作用不仅表现在大地震过程中,在非地震作用的自然状态下同样能导致大型滑坡密集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断裂带 晚第四纪活动 大型滑坡 特殊构造部位 关系
下载PDF
元谋-昔格达断裂晚新生代新构造意义 被引量:6
18
作者 卢海峰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8期2877-2887,共11页
南北地震带南西缘的元谋-昔格达断裂新构造特征对认识区域构造地貌形变、强震分布与构造应力场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在块体运动中的活动方式和强震趋势意义重大.经开展该构造带地质、地貌、形变及活动性综合研究,表明:(1)元谋-昔格... 南北地震带南西缘的元谋-昔格达断裂新构造特征对认识区域构造地貌形变、强震分布与构造应力场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在块体运动中的活动方式和强震趋势意义重大.经开展该构造带地质、地貌、形变及活动性综合研究,表明:(1)元谋-昔格达断裂活动方式总体表现为第四纪早期的逆冲和晚期的左旋走滑兼局部挤压或张剪.(2)断裂切错的地层、地貌形变特点和探槽表明:江边以南,断层最新活动时间在距今6.92±0.70—8.68±0.94ka之间;自20.82±2.12ka以来,断层垂向活动速率约为0.096mm/a,水平滑动速率为1-2mm/a;断裂强活动复发间隔应不小于8.68±0.94ka.江边以北,断裂最新活动时间晚于12.83±1.09ka;晚更新世以来的左旋走滑速率约为1.70mm/a,垂向速率为0.04~0.10mm/a;断裂强活动复发间隔大致为1—1.2万年或更短.(3)前期成果表明断裂带自晚新生代以来主要受早期的NNE—SSW向和晚期的NNW-NWW向水平主压应力场作用,而晚期局部构造应力场表明,下雷弄-江边、化同-秧田井、一平浪-罗川-带倾滑明显,影响和调整了断裂带的晚第四纪活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谋-昔格达断裂 新构造意义 活动方式 构造应力场 晚第四纪活动特点
原文传递
建立在雷达卫星影像判读基础上四川龙门山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江娃利 张景发 +4 位作者 谢新生 刘旭东 龚丽霞 姜文亮 孙昌斌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6-438,共13页
介绍了应用雷达卫星影像对四川龙门山活动断裂开展断错地貌判读结果,展示了龙门山构造带4条分支断裂9个点位的雷达卫星影像图像、11个点位的野外调查结果及6个点位与断层活动性有关的地层测年。在11个野外调查点位中,位于青城山北面4条... 介绍了应用雷达卫星影像对四川龙门山活动断裂开展断错地貌判读结果,展示了龙门山构造带4条分支断裂9个点位的雷达卫星影像图像、11个点位的野外调查结果及6个点位与断层活动性有关的地层测年。在11个野外调查点位中,位于青城山北面4条断裂8个点位均出现2008年5.12汶川Ms8.0地震的地表破裂,其中包括沿青川断裂青溪段及金山寺断层沟谷出现的两条地表破裂,沿后山断裂带茂县北断层和汶川南七盘沟断层出现的地表破裂;沿中央断裂带北川和小鱼洞南2个点位出现的地表破裂;以及沿前山断裂汉旺台地前缘和青城山山前地表破裂点位。在这些地表破裂中,中央断裂带地表垂直位移为2~6m,青川断裂、后山断裂和前山断裂多数段地表断错垂直位移量为10~40cm。后者位移量虽小,也不应被忽视。本项研究结果表明,雷达卫星影像显示青川断裂与后山断裂带和中央断裂带右旋走滑明显。雷达卫星影像实地调查表明,前山断裂带南段的水口场-横山庙断裂带醒目的断错地貌引人注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卫星影像 龙门山断裂带 晚第四纪活动 地震地表破裂
下载PDF
忻定盆地金山凸起东缘断裂展布及晚第四纪最新活动特征
20
作者 扈桂让 闫小兵 +3 位作者 梁瑞平 任瑞国 薛晓东 张丽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6-610,共5页
通过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结合无人机航拍测量、地质雷达勘探及浅层地震勘探综合分析认为,金山凸起东缘断裂整体呈NE向展布,走向40°,北起忻口村一带,向SW经金山铺村西、前淤泥村西延伸至部落村以北,进而向SWS转折进入盆地区。经探槽开... 通过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结合无人机航拍测量、地质雷达勘探及浅层地震勘探综合分析认为,金山凸起东缘断裂整体呈NE向展布,走向40°,北起忻口村一带,向SW经金山铺村西、前淤泥村西延伸至部落村以北,进而向SWS转折进入盆地区。经探槽开挖和年龄测试,该断裂段最新断错晚更新世早期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忻定盆地 金山凸起东缘断裂 晚第四纪 活动性 活动断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