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黄鱼溃疡病致病菌的初步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66
1
作者 毛芝娟 刘国勇 陈昌福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8-181,共4页
本文报道了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港内养殖网箱中患病大黄鱼体内和体表分离致病菌的初步鉴定结果。从患病大黄鱼上共分离到 5个菌株 ,经注射和浸泡法人工感染试验 ,证明其中 4个菌株能导致试验鱼 1 0 0 %的死亡。根据对菌株的形态和生化特... 本文报道了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港内养殖网箱中患病大黄鱼体内和体表分离致病菌的初步鉴定结果。从患病大黄鱼上共分离到 5个菌株 ,经注射和浸泡法人工感染试验 ,证明其中 4个菌株能导致试验鱼 1 0 0 %的死亡。根据对菌株的形态和生化特性的测定结果 ,5个菌株分属于 2种不同的弧菌 ,其中 Y62 0 0 1和 Y80 72 1等 2个菌株属于哈维氏弧菌 (Vibrio harveyi) ,而 Y70 3 0 1、 Y70 70 1和 Y80 70 4等 3个菌株属于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溃疡病 致病菌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不同养殖模式、投喂不同饵料及不同品系大黄鱼营养成分比较 被引量:64
2
作者 周飘苹 金敏 +3 位作者 吴文俊 申屠基康 黎明 周歧存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69-980,共12页
本试验旨在对不同养殖模式、投喂不同饵料及不同品系大黄鱼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试验选取东海区野生岱衢族大黄鱼(野生组)、投喂冰鲜鱼的池塘养殖岱衢族大黄鱼(池塘组)、投喂冰鲜鱼的深水网箱养殖岱衢族大黄鱼(深水网箱组)、投喂冰鲜鱼... 本试验旨在对不同养殖模式、投喂不同饵料及不同品系大黄鱼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试验选取东海区野生岱衢族大黄鱼(野生组)、投喂冰鲜鱼的池塘养殖岱衢族大黄鱼(池塘组)、投喂冰鲜鱼的深水网箱养殖岱衢族大黄鱼(深水网箱组)、投喂冰鲜鱼的网箱养殖岱衢族大黄鱼(冰鲜鱼组)、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的网箱养殖岱衢族大黄鱼(饲料组)以及投喂冰鲜鱼的网箱养殖闽东族大黄鱼(闽东组)各6尾,对它们的形态学指标(肥满度、肝体指数和脏体指数,n=6),背部、腹部肌肉及全鱼的常规营养成分(n=3)、氨基酸组成(n=3),背部肌肉脂肪酸组成(n=3)以及全鱼重金属(无机砷、铅、汞和镉)含量(n=3)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野生组大黄鱼肥满度和肝体指数显著低于深水网箱组、池塘组以及冰鲜鱼组(P<0.05),而不同养殖模式的各组之间肥满度和肝体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组大黄鱼脏体指数显著低于冰鲜鱼组和闽东组(P<0.05)。2)野生组大黄鱼背部、腹部肌肉粗脂肪含量最低,但与饲料组差异不显著(P>0.05);大黄鱼背部、腹部肌肉及全鱼粗蛋白质含量均以野生组、冰鲜鱼组和饲料组较高,且这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大黄鱼背部、腹部肌肉粗灰分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野生组、冰鲜鱼组和饲料组大黄鱼背部、腹部肌肉及全鱼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呈味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总量均高于池塘组、深水网箱组和闽东组。4)野生组、饲料组与深水网箱组大黄鱼背部肌肉脂肪酸总量、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和高不饱和脂肪酸总量高于冰鲜鱼组、池塘组和闽东组,其中背部肌肉脂肪酸总量和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均以闽东组最低。5)野生组大黄鱼全鱼汞含量较高,饲料组大黄鱼全鱼镉含量较高,但各组大黄鱼全鱼无机砷、铅、汞和镉含量均处于安全范围之内。以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养殖模式 常规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下载PDF
饲料蛋白质水平与投喂频率对大黄鱼生长、体组成及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58
3
作者 孙瑞健 张文兵 +1 位作者 徐玮 麦康森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1-289,共9页
以初始体重为(13.64±0.18)g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 R.)幼鱼为实验对象,采用3×2双因子实验,研究饲料蛋白质水平(40%、45%、50%)和投喂频率(2次/d、1次/d)及其交互作用对其生长、体组成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养殖实验在... 以初始体重为(13.64±0.18)g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 R.)幼鱼为实验对象,采用3×2双因子实验,研究饲料蛋白质水平(40%、45%、50%)和投喂频率(2次/d、1次/d)及其交互作用对其生长、体组成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养殖实验在海水浮式网箱中进行,养殖周期为8周。结果表明:饲料蛋白质水平和投喂频率对大黄鱼幼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转化率(FCR)均影响显著(P<0.05)。在40%和45%蛋白质组,1次/d投喂的大黄鱼幼鱼的WGR和SGR均显著低于2次/d投喂组,而FCR则相反。在2次/d投喂时,45%蛋白质组的大黄鱼幼鱼SGR显著高于40%蛋白质组,但与50%蛋白质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1次/d投喂时,50%蛋白质组的大黄鱼幼鱼SGR显著高于40%和45%蛋白质组。在两种投喂频率下,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提高,鱼体水分含量均有升高趋势,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而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饲料的蛋白质水平和投喂频率分别对大黄鱼幼鱼的肝脏指数(HSI)、内脏指数(VSI)和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均影响不显著(P>0.05)。投喂频率对肝脏的ALT和AST的影响不显著(P>0.05)。在同一投喂频率下,肝脏ALT和AST均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和投喂频率对大黄鱼幼鱼的生长和FCR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而对血清和肝脏中的ALT和AST、HSI、VSI、肥满度(CF)以及体组成的影响均无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蛋白质 投喂频率 生长 营养
下载PDF
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弧菌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49
4
作者 金珊 王国良 +2 位作者 赵青松 郑天伦 陈寅儿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19,共3页
2000年5月~2003年11月,采用实地调查、取样及从各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获取流行病学资料等方法,跟踪调查了浙江省沿海12个海水网箱养殖场大黄鱼弧菌病的发病情况,并对患病濒死大黄鱼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及病理学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发... 2000年5月~2003年11月,采用实地调查、取样及从各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获取流行病学资料等方法,跟踪调查了浙江省沿海12个海水网箱养殖场大黄鱼弧菌病的发病情况,并对患病濒死大黄鱼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及病理学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发病率高、发病范围广,流行时间为6~10月份,7~8月份为高峰期,一般死亡率为30%~40%,最高可达80%以上。主要病原为溶藻弧菌(Vibrioalginolyticus)和哈氏弧菌(V harveyi),可引起大黄鱼肝、肾、脾等组织严重病变。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养殖密度过高、养殖环境条件恶化,夏季高温使得弧菌大量繁殖,在鱼体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损伤时,诱发了疾病的爆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网箱养殖 海水 弧菌病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大黄鱼对几种饲料蛋白原料消化率的研究 被引量:51
5
作者 李会涛 麦康森 +4 位作者 艾庆辉 张璐 张春晓 张文兵 刘付志国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0-376,共7页
以白鱼粉为主要蛋白源制成参考饲料,以0.1%的Cr2O3为外源性指示剂,按参考饲料和实验原料70%∶30%的比例配制成实验饲料,测定了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对白鱼粉、红鱼粉、肉骨粉、豆粕、花生粕、菜籽粕和棉籽粕的表观消化率。实验... 以白鱼粉为主要蛋白源制成参考饲料,以0.1%的Cr2O3为外源性指示剂,按参考饲料和实验原料70%∶30%的比例配制成实验饲料,测定了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对白鱼粉、红鱼粉、肉骨粉、豆粕、花生粕、菜籽粕和棉籽粕的表观消化率。实验大黄鱼(平均初始体重15.0±1.6g)养殖于海水浮式网箱(1.5m×1.5m×2.0m)中,分别以各实验饲料投喂实验鱼5周,然后采用挤压法收集粪便。实验结果表明各原料表观干物质消化率在43.6%至70.0%之间,能量消化率在42.9%到82.6%的范围内。实验原料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在70.7%到92.4%之间,其中白鱼粉和红鱼粉的蛋白消化率最高(分别为92.4%和89.3%),而棉籽粕则最低(70.7%)。脂肪的表观消化率在61.3%到90.5%之间,其中棉籽粕最低(61.3%)。磷的表观消化率相对较低,仅白鱼粉和红鱼粉在53.2%以上,其余皆低于37.5%。总之,大黄鱼对这几种原料的表观消化率存在较大差异,但蛋白消化率均较高,因此,可作为大黄鱼的饲料蛋白源在实际饲料配制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表观消化率 饲料原料
下载PDF
大黄鱼人工诱导雌核发育后代的微卫星标记分析 被引量:45
6
作者 王晓清 王志勇 +2 位作者 柳小春 谢芳靖 刘家富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31-837,共7页
通过冷休克法和静水压法诱导2组大黄鱼雌核发育,并采用6对微卫星标记引物(LYC0002、LYC0003、LYC0013、LYC0012、LYC0004、LYC0006)对雌核发育家系G1、G2中各24尾鱼苗、双亲及对照组20尾鱼苗进行PCR扩增,进行微卫星标记比较分析。结果表... 通过冷休克法和静水压法诱导2组大黄鱼雌核发育,并采用6对微卫星标记引物(LYC0002、LYC0003、LYC0013、LYC0012、LYC0004、LYC0006)对雌核发育家系G1、G2中各24尾鱼苗、双亲及对照组20尾鱼苗进行PCR扩增,进行微卫星标记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冷休克诱导效果明显好于静水压法,获得了35.3%的孵化率和45日龄9.9%的成活率;有4对引物可扩增出清晰的亲本差异条带,其中引物LYC0012、LYC0006扩增结果显示G1子代中均未出现雄鱼基因,全部为雌核发育产物,LYC0013和LYC0004扩增结果显示G2子代中有3尾出现了雄鱼基因,属正常受精个体,两家系后代的基因纯合率分别达87.5%和76.2%,平均为81.9%,而其对照组家系为0,雌核发育使基因的纯合率提高了81.9%。研究表明雌核发育是促进基因纯合的一个有效途径,微卫星标记技术是是鱼类雌核发育鉴定和遗传分析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人工雌核发育 诱导 微卫星分析
下载PDF
大黄鱼海藻酸钠涂膜保鲜效果研究 被引量:42
7
作者 陈丽娇 郑明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09-211,共3页
采用 3%的海藻酸钠溶液对大黄鱼进行涂膜后冰藏保鲜 ,以感官指标、细菌总数、TVB- N值、p H值等作为鲜度指标 ,并与普通冰藏保鲜进行对比 ,探索大黄鱼在冰藏条件下采用涂膜保鲜方法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 :涂膜保鲜可以明显抑制细菌总... 采用 3%的海藻酸钠溶液对大黄鱼进行涂膜后冰藏保鲜 ,以感官指标、细菌总数、TVB- N值、p H值等作为鲜度指标 ,并与普通冰藏保鲜进行对比 ,探索大黄鱼在冰藏条件下采用涂膜保鲜方法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 :涂膜保鲜可以明显抑制细菌总数的增长 ,维持较低的 TVB- N值 ,延长大黄鱼保鲜期 3~ 4 d,保鲜效果明显优于普通冰藏保鲜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涂膜保鲜 冷冻保鲜 冰藏保鲜 海藻酸钠
下载PDF
人工养殖的大黄鱼性腺发育及性周期研究 被引量:33
8
作者 林丹军 张健 +2 位作者 骆嘉 郑智莺 施学文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3期81-87,共7页
本文描述了大黄鱼生殖细胞发生的形态特征及性腺发育规律。证实海区网箱养殖的大黄鱼可以达到性成熟。雌鱼完成第一次性周期需要3年,雄鱼则提早1年。每年4月中旬至6月,9月至10月均为大黄鱼繁殖期。雌鱼产后卵巢经恢复发育至第Ⅱ期进入... 本文描述了大黄鱼生殖细胞发生的形态特征及性腺发育规律。证实海区网箱养殖的大黄鱼可以达到性成熟。雌鱼完成第一次性周期需要3年,雄鱼则提早1年。每年4月中旬至6月,9月至10月均为大黄鱼繁殖期。雌鱼产后卵巢经恢复发育至第Ⅱ期进入越冬。翌年3—4月迅速经第Ⅲ期发育至第Ⅳ期。少部分雌鱼在秋季成熟,但都必须经人工诱导方可产卵。雄鱼精巢在大部分季节均能产生精子,越冬时发育亦处于第Ⅱ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性腺发育 性周期 人工养殖
下载PDF
超高压处理对大黄鱼鱼糜水分状态和蛋白质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0
9
作者 秦影 汤海青 +1 位作者 欧昌荣 曹锦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246-252,共7页
为了研究超高压处理大黄鱼鱼糜的凝胶特性,该文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拉曼光谱研究了水浴加热和超高压处理鱼糜凝胶化过程中水分存在状态和蛋白质结构的变化,并分析了它们和鱼糜凝胶特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水浴加热处理相比,超高压... 为了研究超高压处理大黄鱼鱼糜的凝胶特性,该文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拉曼光谱研究了水浴加热和超高压处理鱼糜凝胶化过程中水分存在状态和蛋白质结构的变化,并分析了它们和鱼糜凝胶特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水浴加热处理相比,超高压处理能改善鱼糜凝胶特性,使其保水率、弹性、内聚性增大(P<0.05),硬度下降(P<0.05)。但随压力增大,鱼糜的内聚性、弹性、咀嚼性呈下降趋势(P<0.05),保水率变化不显著(P>0.05);低场核磁共振分析显示超高压使鱼糜自由水组分消失,不易流动水的流动性增强(P<0.05),结合水的含量增加(P<0.05);拉曼光谱分析显示超高压使鱼糜蛋白α-螺旋含量显著增加(P<0.05),无规卷曲和β-转角含量显著下降(P<0.05),三级结构也发生变化;相关性分析表明,蛋白质结构、水分状态及含量与鱼糜的质构、保水率之间存在特定相关性。说明不同处理条件下,鱼糜的蛋白质结构和水分状态发生改变,从而表现出相应的质构、保水率等凝胶特性。以上结果可为鱼糜凝胶特性的评价及改进提供检测方法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 核磁共振 光谱分析 大黄鱼 鱼糜 超高压
下载PDF
大黄鱼微卫星标记的富集与筛选 被引量:29
10
作者 郝君 孙效文 +1 位作者 梁利群 鲁翠云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62-766,共5页
根据生物素与链霉亲和素的亲和原理,采用生物素-磁珠富集微卫星,与传统放射性同位素杂交法相结合,构建筛选大黄鱼的微卫星文库。用生物素-微卫星捕捉单链限制性酶切片段(含有接头和大黄鱼微卫星序列),经PCR扩增单链目的片段形成双链,然... 根据生物素与链霉亲和素的亲和原理,采用生物素-磁珠富集微卫星,与传统放射性同位素杂交法相结合,构建筛选大黄鱼的微卫星文库。用生物素-微卫星捕捉单链限制性酶切片段(含有接头和大黄鱼微卫星序列),经PCR扩增单链目的片段形成双链,然后连接至T载体上,转化感受态细胞。将移至硝酸纤维素膜的重组菌用32P标记的放射性同位素探针5′-[γ-32PATP(CA)15筛选出阳性克隆菌。测序结果发现,阳性克隆率为71.9%,105个微卫星位点。其中选取设计合成30对并筛选出22对可用引物。说明所建大黄鱼微卫星文库是一个高质量的文库,可为大黄鱼基因组结构分析、大黄鱼精密微卫星连锁图谱构建、分子进化和系统发育研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以及经济性状的QTL定位提供大量的微卫星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微卫星 磁珠 生物素
下载PDF
网箱养殖大黄鱼弧菌病的中草药防治 被引量:28
11
作者 郑天伦 王国良 金珊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25,共2页
测定了15种中草药对大黄鱼病原菌———溶藻弧菌(Vibrioalginolyticus)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以及最低杀菌质量浓度(MBC)。试验结果表明:15种中草药对溶藻弧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以石榴皮、地榆、五味子、大黄等4种药物的抑... 测定了15种中草药对大黄鱼病原菌———溶藻弧菌(Vibrioalginolyticus)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以及最低杀菌质量浓度(MBC)。试验结果表明:15种中草药对溶藻弧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以石榴皮、地榆、五味子、大黄等4种药物的抑菌能力最强,MIC值分别为为1 56、1 56、3 12、3 12g L;MBC均为6 25g L,可作为防治该病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网箱养殖 溶藻弧菌 中草药 防治
下载PDF
发酵豆粕对大黄鱼生长、肠道结构及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研究 被引量:32
12
作者 何娇娇 王萍 +1 位作者 冯建 娄宇栋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19-928,共10页
以鱼粉和小麦蛋白粉为蛋白源,配制成6种等氮等脂(粗蛋白45%;粗脂肪10%)的饲料,研究其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生长、肠道组织结构及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这6种饲料是以发酵豆粕分别替代基础饲料(含40%鱼粉)中0(FSM0,对照组)... 以鱼粉和小麦蛋白粉为蛋白源,配制成6种等氮等脂(粗蛋白45%;粗脂肪10%)的饲料,研究其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生长、肠道组织结构及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这6种饲料是以发酵豆粕分别替代基础饲料(含40%鱼粉)中0(FSM0,对照组)、15%(FSM15)、30%(FSM30)、45%(FSM45)、60%(FSM60)和75%(FSM75)的鱼粉制作而成。经过56d的生长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随着发酵豆粕替代比例的升高,各处理组大黄鱼幼鱼(10.49±0.03)g的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FSM60和FSM75组有下降趋势;相比FSM0组,FSM60和FSM75组的特定生长率(SGR)和增重率(WGR)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FCR)显著升高(P<0.05);摄食率(FI)FSM 60和FSM 75组显著高于FSM0、FSM15、FSM30和FSM45组(P<0.05)。肠道组织结构研究发现,各处理组肠道组织结构后肠黏膜、皱襞高度、固有膜宽度和杯状细胞个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Illumina-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发现,FSM0(TC对照组)、FSM45(TB最佳生长组)和FSM75(TW最差生长组)组Chao1、香农指数(Shannon)、辛普森指数(Simpson)和覆盖率(Good coverage)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基于门水平,TC、TB和TW组大黄鱼幼鱼肠道优势菌群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而在属水平,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占绝对优势。从属水平差异菌属研究发现,发酵豆粕对大黄鱼幼鱼肠道菌群有一定的影响:与最差生长组(TW)相比,最佳生长组(TB)和对照组(TC)均显著增加了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和嗜碱菌属(Alkaliphilus)的物种丰度(P<0.05);与TW组相比,TB组水栖菌属(Enhydrobacter)和TC组副球菌属(Paracoccus)的物种丰度均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发酵豆粕替代鱼粉达45%时对大黄鱼幼鱼的生长、肠道组织结构及肠道优势菌群没有负面影响,即发酵豆粕替代饲料(含40%鱼粉)中45%的鱼粉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幼鱼 发酵豆粕 肠道结构 高通量测序 肠道微生物
下载PDF
不同养殖模式大黄鱼肌肉营养成分比较 被引量:29
13
作者 颜孙安 姚清华 +2 位作者 林香信 林虬 苏德森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36-744,共9页
采用国标的方法,对同一海域大围网、池塘和网箱三大养殖模式下大黄鱼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以野生大黄鱼为对照,分析不同养殖模式大黄鱼肌肉营养成分差异。结果表明,养殖大黄鱼肌肉蛋白质含量低,粗脂肪含量、能值和E/P值较高;不同组... 采用国标的方法,对同一海域大围网、池塘和网箱三大养殖模式下大黄鱼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以野生大黄鱼为对照,分析不同养殖模式大黄鱼肌肉营养成分差异。结果表明,养殖大黄鱼肌肉蛋白质含量低,粗脂肪含量、能值和E/P值较高;不同组间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和儿童必需氨基酸总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呈味氨基酸含量、支/芳值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必需氨基酸指数均大于80%,E/T、E/N均符合FAO/WHO模式;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DHA+EPA、必需脂肪酸和ΣUSFA/ΣSFA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ΣSFA/ΣMUFA/ΣPUFA、Σ(n-6)PUFA/Σ(n-3)PUFA均符合中国营养学会模式;各指标以大围网养殖大黄鱼肌肉为最佳,但是除脂肪酸外均差于野生大黄鱼。不同养殖模式间营养成分的显著性差异,与投喂鲜冻鱼类饵料、养殖环境有关。因此,在饲料研究及实际生产中应确定合理饵料脂肪含量和必需氨基酸组成比例,须保证饵料鲜度,同时要增加养殖的水体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养殖 野生 营养成分
下载PDF
可食性壳聚糖涂膜保鲜大黄鱼品质控制研究 被引量:29
14
作者 李婷婷 励建荣 胡文忠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7-152,共6页
为了研究可食性壳聚糖涂膜对大黄鱼贮藏品质的影响,分别用0,1%,1.5%,2%,2.5%的壳聚糖涂膜保鲜大黄鱼,以细菌总数(TVC)、pH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硫代巴比妥酸值(TBA)、K值及感官评分为指标,测定大黄鱼冷藏过程中品质的变化。结果表... 为了研究可食性壳聚糖涂膜对大黄鱼贮藏品质的影响,分别用0,1%,1.5%,2%,2.5%的壳聚糖涂膜保鲜大黄鱼,以细菌总数(TVC)、pH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硫代巴比妥酸值(TBA)、K值及感官评分为指标,测定大黄鱼冷藏过程中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4℃下无壳聚糖涂膜的大黄鱼储藏8 d,菌落总数达到6.04 log cfu/g,超过国标规定的卫生标准;而壳聚糖涂膜处理组细菌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其中1.5%壳聚糖涂膜可使大黄鱼的货架期延长至12 d(TVC值5.98 log cfu/g)。各处理组的pH值、TVB-N、TBA、K值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其中1.5%壳聚糖涂膜时,保鲜效果最好,能较好地保持大黄鱼感官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食性涂膜 壳聚糖 大黄鱼 品质 货架期
原文传递
宁德市大黄鱼成鱼养殖成本收益分析 被引量:28
15
作者 廖红梅 高超 +2 位作者 韩承义 林培华 高健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9-144,共6页
基于对宁德市7户大黄鱼养殖主体的调研结果,分析了大黄鱼成鱼养殖的成本构成情况及收益水平。研究结果表明:(1)饵料成本、人工成本及鱼苗成本构成了大黄鱼成鱼养殖成本的95%左右;(2)不同养殖主体单位成本及成本构成差异大;(3)规模养殖... 基于对宁德市7户大黄鱼养殖主体的调研结果,分析了大黄鱼成鱼养殖的成本构成情况及收益水平。研究结果表明:(1)饵料成本、人工成本及鱼苗成本构成了大黄鱼成鱼养殖成本的95%左右;(2)不同养殖主体单位成本及成本构成差异大;(3)规模养殖无单位成本优势,但大规模公司养殖收益凸显规模效益;(4)成本利润率浮动范围小,产业整体养殖效益趋于稳定。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以下3点建议:(1)研制并进一步推广大黄鱼人工配合饲料,科学化投料以降低养殖成本;(2)成立中、小规模养殖户合作经济组织,统一销售,提高市场拓展力度;(3)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推进大黄鱼成鱼养殖产业化经营。研究亮点: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资源、养殖现状、养殖技术等方面,而本文基于对宁德市三都澳、白基湾大黄鱼养殖区7户养殖主体一对一的访谈方式,对大黄鱼成鱼养殖的成本构成及成本收益水平作了定量分析,并进一步剖析了造成成鱼养殖成本及收益差异的主要原因。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降低大黄鱼养殖成本、提高市场拓展力度以及促进成鱼养殖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建议,以供业界及相关政府部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成鱼养殖 成本 收益
原文传递
人工雌核发育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的AFLP分析 被引量:21
16
作者 王晓清 王志勇 +3 位作者 柳小春 谢中国 詹炜 谢芳靖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28,共7页
采用6对选择性扩增引物(E-AAG/M-CAG、E-AAG/M-CTC、E-ACA/M-CAA;E-ACG/M-CAT、E-AGG/M-CAA、E-AGG/M-CTA)对冷休克法诱导的大黄鱼雌核发育家系G1、G2和对照组C1、C2的鱼苗及其亲本进行了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标记的比较分析。结果... 采用6对选择性扩增引物(E-AAG/M-CAG、E-AAG/M-CTC、E-ACA/M-CAA;E-ACG/M-CAT、E-AGG/M-CAA、E-AGG/M-CTA)对冷休克法诱导的大黄鱼雌核发育家系G1、G2和对照组C1、C2的鱼苗及其亲本进行了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标记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6对引物共检出了33条雄亲特有条带(G1中13条,G2中20条)、31条雌亲特有条带(G1中16条,G2中15条)。家系G1的24尾鱼苗均无雄亲特有条带,雌核发育成功率为100%,G2家系中有3尾鱼苗各出现了不同数量的雄亲特有条带,属正常受精个体(12.5%),其雌核发育成功率为87.5%,两个家系平均雌核发育诱导成功率为93.75%。31条雌亲特有条带中有14条在雌核发育后代中出现了分离。对亲子间遗传关系的分析表明了雌核发育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最小,与雌亲的亲缘关系最近。研究表明,雌核发育是促进基因纯合的一个有效途径,AFLP技术是鱼类雌核发育鉴定和遗传分析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人工雌核发育 AFLP分析
下载PDF
野生和配合饲料养殖大黄鱼品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6
17
作者 孟玉琼 马睿 +2 位作者 申屠基康 张文兵 麦康森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8-116,共9页
为研究野生大黄鱼与配合饲料养殖大黄鱼之间主要品质指标的差异,以鱼粉和双低菜粕为主要蛋白源配制蛋白质含量为40.0%、脂肪含量为11.8%的配合饲料,在海上浮式网箱中养殖大黄鱼12周,比较分析了养殖大黄鱼和野生大黄鱼的肥满度、体色、... 为研究野生大黄鱼与配合饲料养殖大黄鱼之间主要品质指标的差异,以鱼粉和双低菜粕为主要蛋白源配制蛋白质含量为40.0%、脂肪含量为11.8%的配合饲料,在海上浮式网箱中养殖大黄鱼12周,比较分析了养殖大黄鱼和野生大黄鱼的肥满度、体色、肉色、肉质、肌肉常规成分、肌肉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研究表明:在体型方面,饲料养殖大黄鱼有显著高的肥满度(P<0.05);在体色和肉色方面,野生大黄鱼皮肤有较高的背部黄色值、腹部红色值、黄色值及肌肉红色值,但具有较低的肌肉亮度值和黄色值(P<0.05)。在肉质方面,野生大黄鱼肌肉具有显著高的黏附性、内聚性、弹性、咀嚼性、pH及碱不溶性羟脯氨酸含量(P<0.05)。饲料养殖大黄鱼肌肉具有显著高的汁液流失率、失水率、失脂率、水溶性蛋白及碱溶性羟脯氨酸含量(P<0.05)。在营养价值方面,野生大黄鱼肌肉具有显著高的水分和蛋白质含量(P<0.05),而饲料养殖大黄鱼肌肉具有显著高的脂肪含量(P<0.05)。饲料养殖大黄鱼的肌肉含有显著高的各类脂肪酸含量及PUFA/SFA的比值(P<0.05),但n-3/n-6值显著低(P<0.05)。根据人类对必需氨基酸的需求,饲料养殖大黄鱼肌肉必需氨基酸的组成和总量与野生大黄鱼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与野生大黄鱼相比,配合饲料养殖大黄鱼在体型﹑体色﹑肉色和肉质方面存在差异,但从作为食用鱼的营养价值角度来看,配合饲料养殖大黄鱼与野生大黄鱼之间无显著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肌肉 体色 品质 配合饲料
下载PDF
养殖大黄鱼和野生大黄鱼特征滋味物质的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24
18
作者 翁丽萍 戴志远 +2 位作者 赵芸 王雪锋 王宏海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54-261,共8页
在养殖大黄鱼和野生大黄鱼滋味物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减缺试验和添加试验,采用三点感官评价法对其滋味物质进行比较研究,确定了养殖大黄鱼的特征滋味物质为Glu,Ala,Lys,Arg,Cys,AMP,IMP,TMAO,K+,Na+,Cl-和甘氨酸甜菜碱,野生大黄鱼... 在养殖大黄鱼和野生大黄鱼滋味物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减缺试验和添加试验,采用三点感官评价法对其滋味物质进行比较研究,确定了养殖大黄鱼的特征滋味物质为Glu,Ala,Lys,Arg,Cys,AMP,IMP,TMAO,K+,Na+,Cl-和甘氨酸甜菜碱,野生大黄鱼的特征滋味物质为Ser,Pro,Lys,Glu,Gly,Arg,Cys,AMP,IMP,TMAO,K+,Na+,Cl-和甘氨酸甜菜碱。通过感官评价和电子舌分析,评价人工合成主体风味液、人工合成完全风味液和天然抽提液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养殖大黄鱼和野生大黄鱼的人工合成主体风味液都能很好地再现各自提取液的风味,验证了特征滋味物质研究的可信性,为大黄鱼及其加工品风味的改善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特征滋味 减缺试验 电子舌
原文传递
大黄鱼形态指标体系及雌雄差异分析 被引量:23
19
作者 谌微 王盼盼 +4 位作者 肖世俊 刘洋 叶坤 陈庆凯 王志勇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6期401-408,共8页
为研究大黄鱼主要形态指标及雌雄形态差异,测量及分析了554尾大黄鱼12项计量性状及11项标准化性状.主成分分析表明,大黄鱼主要形态指标可分为整体框架结构、肥瘦程度、头部与吻长、躯干及尾部和胸腔纵切面大小5个指标;对计量性状分析显... 为研究大黄鱼主要形态指标及雌雄形态差异,测量及分析了554尾大黄鱼12项计量性状及11项标准化性状.主成分分析表明,大黄鱼主要形态指标可分为整体框架结构、肥瘦程度、头部与吻长、躯干及尾部和胸腔纵切面大小5个指标;对计量性状分析显示,雌鱼个体间变异较雄鱼更大,雌雄形态差异较大的有体重、体高及体厚;对标准化性状分析显示,丰满度、体长∶体高、体长∶体厚、头长∶眼径及尾长∶尾柄高等5项性状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以体长∶体厚差异最大.这些性状可为雌雄辨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形态指标 计量性状 形态差异
下载PDF
大黄鱼选育子二代生长性状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黄伟卿 张艺 +3 位作者 柯巧珍 林培华 陈明华 韩坤煌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19,共6页
通过对选育和未选育2个群体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繁育得到的子代的卵径、油球径和口径进行测量,以及对其子代养殖过程中的生长性状进行测量比较,分析选育效果。结果显示,选育大黄鱼子代(XY-F2)和未经选育大黄鱼子代(HB-F1)平均... 通过对选育和未选育2个群体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繁育得到的子代的卵径、油球径和口径进行测量,以及对其子代养殖过程中的生长性状进行测量比较,分析选育效果。结果显示,选育大黄鱼子代(XY-F2)和未经选育大黄鱼子代(HB-F1)平均卵径、平均油球径和平均口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拟合1~10月龄XY-F2和HB-F1的体长(x)、体质量(y)的生长曲线及体长(x)与体质量(y)的关系表明,两群体间体长(x)与体质量(y)的关系存在差异;XY-F2在体长(x)和体质量(y)的生长在后期高于HB-F1。分析其数量性状,选育子一代(XY-F1)2龄鱼体长、体质量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26、0.18,而XY-F2的体长、体质量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029、0.134。结果说明选育具有一定的作用,今后选育应该结合家系选择和家系内选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选育子二代 海捕子代 生长式型 遗传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