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倒刺缝线与普通缝线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徐维锋 李汉忠 +2 位作者 张玉石 张学斌 纪志刚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91-594,共4页
目的评价新型自固定倒刺缝线QUILL^TM SRS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同一术者完成的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手术63例。男39例,女24例,年龄38~75岁。均为肾单... 目的评价新型自固定倒刺缝线QUILL^TM SRS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同一术者完成的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手术63例。男39例,女24例,年龄38~75岁。均为肾单发肿瘤,左侧37例,右侧26例,肿瘤最大径1.5~4.5cm。根据肾脏缝合器械和方法分为两组:第一组32例,采用普通可吸收缝线缝合肾实质及关闭切开的集合系统。内层缝合采用4-0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打结。外层缝合采用0号可吸收缝线配合Hem—o-lok夹防止缝线回缩。第二组31例,采用新型自固定倒刺缝线QUILL SRS,缝合过程不需打结。内层缝合采用3-0QUILL SRS连续缝合。外层缝合采用0号QUILL SRS缝线连续缝合,两端各夹一个Hem—o—lok夹。两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肿瘤大小、左右侧、肿瘤R.E.N.A.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每例的肾脏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两组间数据。结果63例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或切除肾脏病例。两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40.6±67.7)、(122.6±57.5)ml,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9±0.8)、(6.7±0.7)d,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肾脏热缺血时间分别为(26.7±4.0)、(22.2±3.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第一组有1例术后出血,经介入肾动脉造影+超选择性栓塞治愈,第二组无术后出血病例。结论新型QUILL SRS缝线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安全、有效,简化了操作,降低了手术难度。与传统肾脏缝合方法相比,明显缩短了肾脏热缺血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刺缝线 免打结 肾部分切除术 腹腔镜
原文传递
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在复发性腹股沟疝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春旭 郭树军 王全晖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4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复发性腹股沟疝行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1年12月在全身麻醉下行TEP修补术的复发性腹股沟疝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7例患者行TEP完成,2例中转开放性手术,放置补片。平均手... 目的探讨复发性腹股沟疝行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1年12月在全身麻醉下行TEP修补术的复发性腹股沟疝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7例患者行TEP完成,2例中转开放性手术,放置补片。平均手术时间(70±2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31±4)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6±1.3)d。随访1~15个月,未见复发及腹股沟区慢性疼痛等并发症。结论复发性腹股沟疝行TEP避免了前入路手术的解剖复杂性,术后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是复发疝的首选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复发 腹腔镜 腹膜外 疝修补术
原文传递
无钉合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附32例次报告) 被引量:26
3
作者 周保军 刘津 +5 位作者 张国建 段国强 宋伟庆 阎庆辉 蔡建辉 张玉印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探讨无钉合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EP)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自2007年1~6月在全身麻醉下行无钉合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共32例次(26例患者),其中双侧腹股沟疝6例,斜疝25例,直疝7例。结果手术全部成功,平均手术时间(76.8... 目的探讨无钉合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EP)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自2007年1~6月在全身麻醉下行无钉合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共32例次(26例患者),其中双侧腹股沟疝6例,斜疝25例,直疝7例。结果手术全部成功,平均手术时间(76.8±23.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8.3±4.6)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7±1.2)d,恢复日常活动时间(5.2±1.3)d,术中腹膜破裂4例,术后阴囊血肿1例,无其他手术并发症。随访时间1~5个月,未见复发及腹股沟区慢性疼痛等并发症。结论无钉合TEP是一种可行、安全、有效的无张力疝修补技术,能明显降低手术费用并获得最佳卫生经济学效益,可减少腹股沟区慢性疼痛症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腹股沟疝 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
下载PDF
改良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31例报告 被引量:12
4
作者 周保军 宋伟庆 +3 位作者 阎庆辉 蔡建辉 王凤安 张玉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408-410,共3页
目的评价改良的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totally extraperitoneal laparoscopic hernia repair,TEP)手术方法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7年1月~8月,在全麻下行改良TEP31例。用一次性吸引器头的塑料外套管对手术区域的腹膜前间隙进行初... 目的评价改良的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totally extraperitoneal laparoscopic hernia repair,TEP)手术方法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7年1月~8月,在全麻下行改良TEP31例。用一次性吸引器头的塑料外套管对手术区域的腹膜前间隙进行初步分离,再将国产单腔气囊导管小心置入腹膜外间隙,充气扩张建立腹膜外间隙。术中不固定补片。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69.8±21.8)min,术中出血量(7.6±4.2)ml,术后住院时间(2.6±1.3)d。术中腹膜破裂5例,术后阴囊积液2例,无其他手术并发症。31例随访1~7个月,(4.2±2.4)月,未见复发及腹股沟区慢性疼痛等并发症。结论改良TEP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无张力疝修补技术,腹股沟区慢性疼痛症状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腹股沟疝 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
下载PDF
免气囊分离器完全腹膜外补片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嘉林 周汉新 +3 位作者 余小舫 鲍世韵 吴海雄 毕建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9期728-729,共2页
目的探讨免气囊分离器完全腹膜外补片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可行性.方法2003年11月~2004年4月完成10例,其中腹股沟斜疝7例,隐匿性斜疝合并直疝1例,直疝2例,其中1例为复发性直疝.结果10例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69.5 min,平均出血量11ml... 目的探讨免气囊分离器完全腹膜外补片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可行性.方法2003年11月~2004年4月完成10例,其中腹股沟斜疝7例,隐匿性斜疝合并直疝1例,直疝2例,其中1例为复发性直疝.结果10例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69.5 min,平均出血量11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2.1 d,平均恢复日常活动时间5.2 d.腹壁下动脉游离、误入解剖层次和腹膜撕裂各1例.随访时间1~6个月,未见复发及神经性疼痛等并发症.结论免气囊分离器完全腹膜外补片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可行,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 腹股沟疝 气囊分离器 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下载PDF
腹横肌平面阻滞与骶管阻滞在小儿全麻下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对比 被引量:7
6
作者 石轩雨 吴小乐 +2 位作者 杜冰 王浩 张奉超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对比腹横肌平面阻滞和骶管阻滞在小儿全麻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92例全麻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小儿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腹横肌平面阻滞组(共46例,接受全麻+经腹横肌平面阻滞... 目的对比腹横肌平面阻滞和骶管阻滞在小儿全麻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92例全麻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小儿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腹横肌平面阻滞组(共46例,接受全麻+经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和骶管阻滞组(共46例,接受全麻+骶管阻滞麻醉)。对比分析腹横肌平面阻滞组和骶管阻滞组的手术相关情况、术中相关监测指标、术后自控舒芬太尼(基础量基础上追加)消耗量、疼痛改良面部表情评分法(FLACC)评分、术后麻醉不良反应和肠胃道功能恢复情况等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腹横肌平面阻滞组的术后苏醒时间和术后出室时间短于骶管阻滞组(P均<0.01);手术开始时和手术结束时,腹横肌平面阻滞组的平均动脉压高于骶管阻滞组(P均<0.05),而心率低于骶管阻滞组(P均<0.05);在术后6 h内,腹横肌平面阻滞组的术后自控舒芬太尼追加消耗量、FLACC评分均高于骶管阻滞组(P均<0.05),但在术后12 h、术后18 h、术后24 h三个时点,腹横肌平面阻滞组和骶管阻滞组的术后自控舒芬太尼消耗量、FLAC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横肌平面阻滞组的导尿管拔除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骶管阻滞组(P均<0.01)。结论腹横肌平面阻滞与骶管阻滞在小儿全麻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应用中各有优劣,应用腹横肌平面阻滞,利于患儿术中生命体征保持、术后苏醒和术后肠胃道功能恢复,但应用骶管阻滞的术后短期镇痛效果更佳,可减少术后麻醉药物应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横肌平面阻滞 骶管阻滞 小儿 全麻 疝囊高位结扎术 腹腔镜
原文传递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判别函数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于进玲 陆孝道 +2 位作者 顾建萍 陆青松 熊林平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38-39,41,共3页
目的 :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的判别函数 ,用以指导胆囊切除病例在术前确定选用LC或开腹胆囊切除 (OC)的手术方法。方法 :实施 4 0 8例LC ,术前对每一例的 33项指标进行逐一登记 ,术后采用逐步判别分析进行指标筛选 ,求出LC判别函... 目的 :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的判别函数 ,用以指导胆囊切除病例在术前确定选用LC或开腹胆囊切除 (OC)的手术方法。方法 :实施 4 0 8例LC ,术前对每一例的 33项指标进行逐一登记 ,术后采用逐步判别分析进行指标筛选 ,求出LC判别函数。结果 :筛选出有判别意义的 7项指标 ,在Bayes准则下求出二个判别函数。回代函数结果 ,总的判别正确率为 95 .1%。结论 :凡胆囊切除术病例只要在术前将 7项指标代入函数中 ,即可在术前确定该病例选用LC或是O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开腹胆囊切除 判别分析
下载PDF
腹腔镜腹膜阴道成形术(罗湖Ⅱ式)的手术技巧 被引量:5
8
作者 秦成路 张帝开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81-385,共5页
自从2001年第1例腹腔镜腹膜阴道成形术开始实施后,腹腔镜腹膜阴道成形术(罗湖Ⅱ式)从安全性、临床效果等已经得到多方临床实践的验证,是近来治疗先天性无阴道患者特别是MRKH综合征患者的较为常用方法。其手术操作时间短,步骤简单,创伤小... 自从2001年第1例腹腔镜腹膜阴道成形术开始实施后,腹腔镜腹膜阴道成形术(罗湖Ⅱ式)从安全性、临床效果等已经得到多方临床实践的验证,是近来治疗先天性无阴道患者特别是MRKH综合征患者的较为常用方法。其手术操作时间短,步骤简单,创伤小,术后人工阴道美观,患者认可度高。文章结合文献和罗湖医院施行腹腔镜腹膜阴道成形术(罗湖Ⅱ式)的临床经验,就罗湖Ⅱ式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操作原则及技巧,以及手术中并发症处理做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腹膜阴道成形术 罗湖Ⅱ式
原文传递
喉罩通气全麻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丁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7期47-49,共3页
目的比较普通型喉罩(LMA)和气管插管(IT)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应激反应,观察置入喉罩或气管导管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观察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选择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LMA组和IT组,LMA组... 目的比较普通型喉罩(LMA)和气管插管(IT)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应激反应,观察置入喉罩或气管导管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观察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选择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LMA组和IT组,LMA组为3或4号普通型喉罩IT组应用7.5或8.0号气管导管,记录插管前,插入后1min,拔除后1min的HR、SBP、DBP、结果插入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时,IT组血流动力变化较LMA组明显(P<0.05)。结论 LMA全麻通气完全适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麻醉,应激反应小及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罩 气管插管 血流动力学 腹腔镜 胆表切除手术 应激反应
下载PDF
Short-Term Outcome of “Double Crown” Tackers Mesh Fixation in Laparoscopic Ventral Hernia Repair
10
作者 Tamer A. El-Bakary S. Abdelaziem +1 位作者 A. Abdel Hafiz Mohamed S. Hashish 《Surgical Science》 2015年第3期100-108,共9页
Background:?Many ventral hernia repair methods have been described among surgeons. The traditional primary repair entails a laparotomy with suture approximation of strong fascial tissue on each side of the defect. How... Background:?Many ventral hernia repair methods have been described among surgeons. The traditional primary repair entails a laparotomy with suture approximation of strong fascial tissue on each side of the defect. However, recurrence rates after this procedure range from 12% to 24% during long-term follow-up. Laparoscopic ventral hernia repair (LVHR) is a well recognized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technique for repair of different types of abdominal wall ventral hernias. However, the best method of mesh fixation during LVHR is still a subject ofdebate.?Patients & Methods: In the present study, 50 patients were presented with ventral hernia between June 2012 and October 2013. Demographics of the patients were recorded. All patients were submitted to LVHR with mesh fixation by “Double Crown” of tackers. The first crown was placed on the mesh periphery with 1 cm between each 2 successive tackers and the second crown around the edges of the defect. Operative complications, VAS scal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were reported. Results: The mean age was 40.08 years. Female to male ratio was 3:2. The mean BMI was 32.3. The diameter of the hernial defect was <5 cm in 64%, while, the defects larger than 15 cm were excluded. LVHR was successfully completed in all the patients with no conversion. Only 1 patient had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from omental vessels that was successfully controlled. The mean operative time was 79 minutes. Post-operatively, the mean VAS was 3.96, 2.12, and 0.24 at 24 hours, 2 weeks, and 4 weeks, respectively. Two patients developed post-operative ileus that was treated conservatively and 1 patient developed persistent seroma that was treated by repeated aspiration. The mean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was 3.08 days. Conclusion: “Double Crown” tackers mesh fixation in LVHR seems to be a safe and effective surgical technique with favorable outcome. However, further randomized studies are needed on larger numbers of patients to validate these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parascopic Verntral HERNIA DOUBLE CROWN FIXATION
下载PDF
小儿腹腔镜消化道重建术对机体免疫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耿娜 时保军 +1 位作者 李索林 李英超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从机体免疫和蛋白质代谢方面比较腹腔镜和开腹消化道重建术对小儿机体应激和创伤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0~2006年收治的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和先天性巨结肠的患儿共4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腹腔镜消化道... 目的从机体免疫和蛋白质代谢方面比较腹腔镜和开腹消化道重建术对小儿机体应激和创伤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0~2006年收治的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和先天性巨结肠的患儿共4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腹腔镜消化道重建术组21例和开腹消化道重建术组23例,分别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C3、C4、C-反应蛋白(CRP)反映体液免疫活动,测定血清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反映机体蛋白质代谢情况,同时对2组患儿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进行对比。结果无论是腹腔镜组还是开腹组,与术前比较对免疫和代谢指标的影响均有体现,但其在不同时段的恢复情况不尽相同,在腹腔镜组比开腹组改变程度小、恢复快,这在CRP、PA、IgG、IgM等指标的检测中均有体现,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腹腔镜消化道重建术对小儿体液免疫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相对较小,为腹腔镜在小儿外科大中型消化道重建术中的应用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腹腔镜 免疫 体液 蛋白质类 代谢
原文传递
特殊类型阑尾炎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附24例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勇 余丹 +1 位作者 周建平 金晓馨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7年第4期292-293,共2页
目的总结特殊类型阑尾炎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的方法与疗效。方法8例老年、10例儿童和6例异位阑尾炎行LA治疗。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5(30~90)min,无中转开腹者,术后第1 d即可进食,平均26(16~48)h恢复... 目的总结特殊类型阑尾炎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的方法与疗效。方法8例老年、10例儿童和6例异位阑尾炎行LA治疗。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5(30~90)min,无中转开腹者,术后第1 d即可进食,平均26(16~48)h恢复胃肠功能。无伤口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特殊类型阑尾炎行LA具有视野好、伤口感染少等优点,操作过程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戳孔位置等手术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炎 阑尾切除术 腹腔镜
下载PDF
Revision of failed transoral incisionless fundoplication by subsequent laparoscopic Nissen fundoplication
13
作者 Awais Ashfaq Hyun K (Daniel) Rhee Kristi L Harold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4年第45期17115-17119,共5页
AIM: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and outcomes of laparoscopic Nissen fundoplication after failed transoral incisionless fundoplication (TIF).
关键词 Transoral incisionless fundoplication laparascopic Nissen fundoplication LAPAROSCOP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Surgical complications
下载PDF
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
14
作者 陈颖燕 《临床医学工程》 2012年第8期1278-1279,共2页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采用电视腹腔镜对13例未破裂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进行间质部切开取胎缝合术,并与10例剖腹的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切开缝合术比较手术情况。结果两组无一例切口感染。两...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采用电视腹腔镜对13例未破裂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进行间质部切开取胎缝合术,并与10例剖腹的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切开缝合术比较手术情况。结果两组无一例切口感染。两组在住院时间、血HCG下降时间相似(P>0.05),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术后病率方面,腹腔镜组均优于剖腹组(P<0.01)。结论腹腔镜下卵管间质部切开缝合治疗间质部妊娠安全、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可保留患侧卵巢的血供和内分泌功能,特别是对未生育要求保留卵管者是一种较好但要求较高的镜下缝合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输卵管 腹腔镜
下载PDF
超声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被引量:20
15
作者 高嵩 张环 +2 位作者 刘国礼 赵建勋 万远廉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2-463,466,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A组为该院1997 ̄2003年间收治的腹腔镜超声刀胆囊切除术患者78例,B组为随机抽取同期应用高频单极电刀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200例,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例在住院时间、术后胆漏...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A组为该院1997 ̄2003年间收治的腹腔镜超声刀胆囊切除术患者78例,B组为随机抽取同期应用高频单极电刀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200例,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例在住院时间、术后胆漏、高烧、出血、中转开腹等情况上差异无显著性。A组病例平均手术时间长于B组。结论应用超声刀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可行的,可避免传统高频电刀造成的电流及金属残留等潜在危险从而更加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刀 高频单极电刀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疾病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即刻中转开腹的原因及预防 被引量:15
16
作者 陆孝道 于进玲 +1 位作者 顾建萍 陆青松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10期858-859,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即刻中转开腹的术前、术中预防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68例LC术中即刻中转开腹27例的中转开腹原因、操作方法和疗效。结果即刻中转开腹的原因有: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1.4%)、胆囊严重急性炎症(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即刻中转开腹的术前、术中预防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68例LC术中即刻中转开腹27例的中转开腹原因、操作方法和疗效。结果即刻中转开腹的原因有: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1.4%)、胆囊严重急性炎症(0.9%)、Calot三角“冰冻样”粘连(0.9%)、大结石嵌顿于胆囊管近端(0.5%)、胆囊管畸形(0.4%)、脐下第一穿刺孔周围广泛粘连(0.4%)、胆囊窝出血不止(0.2%)。中轻开腹手术无一例死亡,无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术前和术中采取预防措施可减少即刻中转开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即刻中转开腹 预防措施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春莲 陈双郧 李咏梅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7-190,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疾病的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该科2001年10月 ̄2004年7月进行各种妇科腹腔镜手术共428例的资料。结果该组有10余种妇科疾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近20种手术方式;中转开腹7例(1.67%);并发症发生率0.94%,无大血管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疾病的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该科2001年10月 ̄2004年7月进行各种妇科腹腔镜手术共428例的资料。结果该组有10余种妇科疾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近20种手术方式;中转开腹7例(1.67%);并发症发生率0.94%,无大血管损伤、空腔脏器损伤、电损伤和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随着新技术、新器械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的禁忌证逐渐减少。扎实的基本功、相对固定的手术团队、谨慎选择手术对象、及时中转开腹是预防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有效措施。腹腔镜手术对病人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腹壁切口美观,而且诊断和治疗同步完成,因此,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疾病的诊治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腹腔镜 手术 妇科疾病
下载PDF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嵌顿性腹股沟疝 被引量:9
18
作者 杨良根 朱俊强 胡星辰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6期551-554,共4页
目的:评价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嵌顿性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手术的嵌顿性腹股沟疝44例临床资料。24例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为研究组,20例Lichtenstein术为对照组。比较两组... 目的:评价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嵌顿性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手术的嵌顿性腹股沟疝44例临床资料。24例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为研究组,20例Lichtenstein术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住院总费用等资料。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术后血清肿、切口感染、补片感染、复发等术后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较长[(80.96±13.25)min比(64.90±18.80)min,P<0.05],住院总费用较高[(16389.07±2034.72)元比(12516.52±2545.90)元,P<0.05]。研究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8.42±3.60)h比(11.00±3.52)h,P<0.05]及术后住院时间较短[(3.88±0.90)d比(4.80±1.32)d,P<0.05]。研究组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2.25±0.74)分比(2.80±0.70)分,P<0.05]。研究组术后血清肿、切口感染,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嵌顿性腹股沟疝手术时间较长、费用较高,但其具有术后疼痛轻和恢复快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顿性腹股沟疝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 LICHTENSTEIN术
下载PDF
胆囊微创手术患者胆囊破裂后抗菌药物应用对手术部位感染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道快 项海 +2 位作者 郑恩栋 李初实 李上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810-1813,共4页
目的探讨胆囊破裂不应用抗菌药物对胆囊微创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5月择期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200例,将患者术中发生胆囊破裂以及使用抗菌药物的32例患者为抗菌药物... 目的探讨胆囊破裂不应用抗菌药物对胆囊微创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5月择期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200例,将患者术中发生胆囊破裂以及使用抗菌药物的32例患者为抗菌药物组,患者术中发生胆囊破裂未使用抗菌药物的30例患者为无抗菌药物组,患者术中未发生胆囊破裂并未使用抗菌药物的138例患者为未破裂组,比较3组患者临床指标。结果抗菌药物组与无抗菌药物组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抗菌药物组、抗菌药物组胆囊三角粘连、胆囊与周边粘连的发生率均高于未破裂组;无抗菌药物组术后中性粒细胞高于抗菌药物组、未破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切口感染10例患者,共分离出24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14株占58.3%。结论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发生胆囊破裂时无需使用抗菌药物,对术后切口感染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破裂 抗菌药物 切口感染
原文传递
新式改良腹腔镜辅助阴式非脱垂子宫切除术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风花 李雷 +1 位作者 李晓凤 王莉英 《实用癌症杂志》 2016年第7期1149-1151,共3页
目的探讨新式改良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LAVH)在非脱垂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接受LAVH的120例非脱垂子宫良性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阴道穹窿打开路径的不同分为两组,改良组58例采用腹腔镜下打开阴道前后穹窿,对照组62例... 目的探讨新式改良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LAVH)在非脱垂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接受LAVH的120例非脱垂子宫良性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阴道穹窿打开路径的不同分为两组,改良组58例采用腹腔镜下打开阴道前后穹窿,对照组62例采用经阴道打开的传统术式。比较两组手术过程、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改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热发生率、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方面具有优势,差异显著(P<0.05);两组均未出现膀胱、输尿管及直肠损伤。结论新式改良LAVH易化了非脱垂子宫切除的阴式操作过程,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快,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除术 腹腔镜辅助下全子宫切除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