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社区居民感知的景区旅游开发与社区利益冲突研究——以崂山风景区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柴寿升 龙春凤 常会丽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62-67,共6页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景区与社区的矛盾日益凸显。景区旅游开发对社区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其中对社区的自然环境与文化保护、生活质量和环境、利益分配与知名度等方面的影响引起广泛关注。从消极影响角度,景区旅游开发...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景区与社区的矛盾日益凸显。景区旅游开发对社区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其中对社区的自然环境与文化保护、生活质量和环境、利益分配与知名度等方面的影响引起广泛关注。从消极影响角度,景区旅游开发与社区现实和潜在冲突包括社区与政府、社区与旅游企业、社区内部及社区间三种。根据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态度差异可分为支持者、中立者、憎恨者、矛盾憎恨者四类。为解决景区与社区的冲突,应有针对性地建立沟通机制、补偿机制、增权机制和公平利益分配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区 社区 冲突 崂山风景区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崂山风景名胜区乡村规划研究
2
作者 赵烨 蒙艺萍 李超 《城市建筑》 2022年第13期8-10,39,共4页
风景名胜区乡村在乡土风貌、文化资源、旅游服务等方面有重要价值,寻求乡村发展与景区保护的平衡,成为风景名胜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难点。本研究从形态学视角出发,从“村景群落”概念入手,以崂山风景名胜区村景群落为研究对象,以多源数... 风景名胜区乡村在乡土风貌、文化资源、旅游服务等方面有重要价值,寻求乡村发展与景区保护的平衡,成为风景名胜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难点。本研究从形态学视角出发,从“村景群落”概念入手,以崂山风景名胜区村景群落为研究对象,以多源数据为基础,提炼出村嵌山、村融山、村连山、村临山四种空间环境类型,并总结其相应的形态特征,提出村景群落的共生策略,促进风景名胜区内乡村发展,为保护地与乡村协同规划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崂山风景名胜区 多源数据分析 形态学 村落 共生
下载PDF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崂山风景区旅游系统演化分析
3
作者 李淑娟 王肖 《枣庄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53-58,共6页
本研究基于耗散结构理论,以崂山风景区为例,对旅游地系统演化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崂山风景区符合耗散理论的开放性、非线性、远离平衡性和涨落的基本特征,据此将崂山景区系统演化分为五个时期:萌芽时期,初步发展时期,成型时期,快速发... 本研究基于耗散结构理论,以崂山风景区为例,对旅游地系统演化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崂山风景区符合耗散理论的开放性、非线性、远离平衡性和涨落的基本特征,据此将崂山景区系统演化分为五个时期:萌芽时期,初步发展时期,成型时期,快速发展时期,优化时期,并提出优化期的发展建议,为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和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散结构 旅游地系统演化 崂山风景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