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08篇文章
< 1 2 2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 被引量:359
1
作者 龙花楼 张英男 屠爽爽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37-1849,共13页
乡村振兴的核心目的是系统构建人口、土地、产业等多种发展要素的耦合格局。土地整治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肩负着为人口集聚、产业发展提供资源支撑的基础性作用。本文基于影响乡村发展的关键要素阐释了新时代乡村振兴和土地整治的内涵及其... 乡村振兴的核心目的是系统构建人口、土地、产业等多种发展要素的耦合格局。土地整治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肩负着为人口集聚、产业发展提供资源支撑的基础性作用。本文基于影响乡村发展的关键要素阐释了新时代乡村振兴和土地整治的内涵及其互馈关系,剖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整治的区域实施路径。最后,就未来乡村振兴视角下土地整治的方向进行了展望与讨论。结论如下:(1)乡村振兴的内涵在于为应对乡村内部要素的流失与衰退,通过经济、政治及文化建设等手段激发内部动力和吸纳外部资源来重新组合、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乡村人口、土地和产业等发展要素,从而优化要素结构、提升地域功能、重塑乡村形态,实现乡村地域经济、社会及生态的全面复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格局;(2)乡村振兴视角下土地整治要激活乡村人口、土地和产业等关键发展要素,统筹物质空间振兴与精神内核提升;(3)开展农村土地整治要与区域自然本底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按照分区统筹、分类施策的原则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框架下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模式与路径;(4)未来有必要重塑土地整治的价值取向,在统一空间规划体系下统筹土地整治规划与乡村振兴规划,大力发展土地整治与多功能农业相结合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转型发展 乡村振兴 土地整治 土地利用转型 发展要素 区域模式
原文传递
我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312
2
作者 陈凤桂 张虹鸥 +1 位作者 吴旗韬 陈伟莲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58,共6页
中国正处于城镇化进程加速发展时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单以非农人口比重这一标准衡量城镇化水平并不能全面反映城镇化的内涵,因此,如何理性评价当前的城镇化状态值得思考。城镇化包含人口向城镇的转型、集中、强化和... 中国正处于城镇化进程加速发展时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单以非农人口比重这一标准衡量城镇化水平并不能全面反映城镇化的内涵,因此,如何理性评价当前的城镇化状态值得思考。城镇化包含人口向城镇的转型、集中、强化和分异的过程,同样也包括城镇景观的地域推进过程。在归纳总结城镇化的深层内涵的基础上,选择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为切入点,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衡量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并研究二者协调发展状态。通过时间序列演算,发现人口城镇化指数与土地城镇化指数均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并且从2002年开始土地城镇化指数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并在2007年土地城镇化指数超过人口城镇化指数;空间分析的结果显示,我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空间格局具有水平总体偏低、阶段差距大、区域分异明显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土地城镇化 协调发展 格局
下载PDF
发达地区人口、土地与经济城镇化协调发展度研究 被引量:179
3
作者 曹文莉 张小林 +1 位作者 潘义勇 张春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1-146,共6页
江苏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省份的典型代表,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新时期的城镇化是一个融合人口、土地与经济的复杂系统,不能从单方面衡量城镇化发展水平。在归纳总结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选择人口城镇化、土地城... 江苏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省份的典型代表,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新时期的城镇化是一个融合人口、土地与经济的复杂系统,不能从单方面衡量城镇化发展水平。在归纳总结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选择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为切入点,从三个方面衡量江苏省的城镇化水平的变化过程,研究不同时空城市在人口、土地和产业三方面协调发展的状态。结果显示,1998-2009年12年间江苏省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的发展都呈现上升趋势,但在不同阶段处于主导地位的城镇化驱动力量不同,协调发展度也处于上升状态,从衰退发展阶段(1998-2003)逐渐发展到过渡阶段(2004-2005),最后到达协调发展阶段(2006-2009);在空间分布上,以2009年为例,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江苏省的城镇化水平和协调发展度总体水平较高,但是也存在区域分异明显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土地城镇化 经济城镇化 协调发展度 江苏省
下载PDF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64
4
作者 张虹波 刘黎明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7-85,共9页
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成为当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前沿课题。文章诠释了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概念,并且对当前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将土地资源生态安全... 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成为当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前沿课题。文章诠释了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概念,并且对当前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将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机理研究、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和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设计研究整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的体系框架,即在系统分析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影响机理的基础上,构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识别生态危机和生态安全的土地利用模式,设计生态安全条件下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和土地利用安全格局,这种整合研究将成为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趋势。其中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生态安全标准的判定以及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仍是非常具有探索性的工作,也是未来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生态安全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之谜——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解释 被引量:158
5
作者 李子联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4-101,共8页
促进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是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所在。以解释两者之间的发展失衡为主题,在运用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后,主要得出结论:第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了城市建设用地的大规模扩张,但对人口城镇化所发挥... 促进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是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所在。以解释两者之间的发展失衡为主题,在运用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后,主要得出结论:第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了城市建设用地的大规模扩张,但对人口城镇化所发挥的"吸纳效应"则相对有限,人口城镇化因而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的发展;第二,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使其财政收支与城镇化发展存在反向变化关系,而后者又进一步加剧了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失衡;第三,户籍管制是人口城镇化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而政策的放松和制度的改革则能促进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第四,农地使用期限的延长由于其所带来的"保障效应"而有利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但效应的发挥应以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土地城镇化 协调发展
下载PDF
城市用地效益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6
6
作者 罗罡辉 吴次芳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67-370,392,共5页
用地效益是衡量土地利用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文章首先探讨了城市用地效益内涵和评价指标,然后通过城市间的比较来分析我国城市用地效益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模型构建来评价城市用地效益,试图为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 用地效益是衡量土地利用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文章首先探讨了城市用地效益内涵和评价指标,然后通过城市间的比较来分析我国城市用地效益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模型构建来评价城市用地效益,试图为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用地效益 比较研究 评价指标 土地集约利用 可持续发展 中国
下载PDF
中国土地整治转型发展战略导向研究 被引量:140
7
作者 严金明 夏方舟 马梅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0,共8页
研究目的:立足国家战略发展的宏观背景,针对土地整治出现的突出问题,重新认知土地整治的本质和功能,进而探索土地整治转型发展的战略导向。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比较分析。研究结果:土地整治面临着新的转型背景和发展需求,亟需针对当前认... 研究目的:立足国家战略发展的宏观背景,针对土地整治出现的突出问题,重新认知土地整治的本质和功能,进而探索土地整治转型发展的战略导向。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比较分析。研究结果:土地整治面临着新的转型背景和发展需求,亟需针对当前认知偏于狭仄、定位整体偏低、理念创新不足、协调统筹有限、模式趋于同化、社会参与缺乏等问题,界定其本质为"对人地关系的再调适",分析其功能为"满足人的‘三生’提升诉求",并进一步提出促进土地整治实现转型发展的"十大战略导向"。研究结论:土地整治的定位要从"土地本身"到"高位统筹",理念要从"注重数量"到"四位一体",阶段要从"粮食生产"到"永续发展",核心要从"以地为本"到"以人为本",目标要从"保护耕地"到"优化三生",对象要从"单项推进"到"要素综合",范畴要从"项目承载"到"全域协同",模式要从"同质同化"到"差别整治",路径要从"自上而下"到"上下结合",资金要从"财政负担"到"多元共投"。只有如此,土地整治才能应时所需、切实成为新形势下统筹城乡发展、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目标的有力抓手和重要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本质功能 战略导向 转型发展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中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苏州高新区为例 被引量:105
8
作者 陈逸 黄贤金 +2 位作者 陈志刚 吴晓洁 郭燕浩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16,共6页
研究目的: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其影响因素或原因,为开发区土地利用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因果分析法和AHP方法。研究结果:(1)工业用地比重小、居住用地比重大的城市土地... 研究目的: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其影响因素或原因,为开发区土地利用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因果分析法和AHP方法。研究结果:(1)工业用地比重小、居住用地比重大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是影响苏州高新区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原因;(2)工业用地建设强度相对较低。研究结论:苏州高新区应该在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规划布局;提高工业用地使用效率的同时进行产业升级,进一步优化区内土地利用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土地集约利用 土地评价 开发区
下载PDF
40-Year(1978–2017) human settlement changes in China reflected by impervious surfaces from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被引量:110
9
作者 Peng Gong Xuecao Li Wei Zhang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SCD 2019年第11期756-763,共8页
Impervious surfaces are the most significant feature of human settlements. Timely, accurate, and frequent information on impervious surfaces is critical in both social-economic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applications. Ov... Impervious surfaces are the most significant feature of human settlements. Timely, accurate, and frequent information on impervious surfaces is critical in both social-economic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applications. Over the past 40 years, impervious surface areas in China have grown rapidly. However,annual maps of impervious areas in China with high spatial details do not exist during this period. In this paper, we made use of reliable impervious surface mapping algorithms that we published before and the Google Earth Engine(GEE) platform to address this data gap. With available data in GEE, we were able to map impervious surfaces over the entire country circa 1978, and during 1985–2017 at an annual frequency. The 1978 data were at 60-m resolution, while the 1985–2017 data were in 30-m resolution.For the 30-m resolution data, we evaluated the accuracies for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and2015. Overall accuracies reached more than 90%.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growth of impervious surface in China was not only fast but also considerably exceeding the per capita impervious surface area in developed countries like Japan. The 40-year continuous and consistent impervious surface distribution data in China would generate widespread interests in the research and policy-making community. The impervious surface data can be freely downloaded from http://data.ess.tsinghua.edu.c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IZATION RURAL development landSAT data land COVER change JAPAN
原文传递
长江流域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108
10
作者 唐常春 孙威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87-1598,共12页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开发格局优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科学基础,开展长江流域国土空间综合评价,可以加强和深化对流域国土空间合理开发的科学认知,指导流域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实践。根据"3步骤4原则"首次界定长江流域覆...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开发格局优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科学基础,开展长江流域国土空间综合评价,可以加强和深化对流域国土空间合理开发的科学认知,指导流域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实践。根据"3步骤4原则"首次界定长江流域覆盖的县级行政区域范围,从长江流域实际出发,采用Delphi与AHP方法,构建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以724个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的长江流域综合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结合专业知识与GIS空间聚类方法进行单因子分级评价,运用动态加权求和法建立测度模型开展综合评价,构建耦合差系数模型进行人口—经济空间耦合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全流域开发约束总体水平较高,高值区(V^VIII级)主要分布在上中游地区。开发强度和开发潜力的空间集中度高,区域发展差异呈继续扩大态势。综合评价分级高值区土地面积比重为22.95%,表明适宜开发区域仅占少部分流域国土面积;人口—GDP耦合差系数(D值)为8.70,流域人口与经济空间耦合度较低;上中下游开发适宜性存在显著差异,适宜性高值区主要包括长江三角洲、合肥与皖江沿线地区、武汉城市圈、荆州—宜昌长江沿线地区、襄阳—南阳地区、长株潭城市群、南昌—九江—新余地区、成渝城市群、贵阳—安顺地区、昆明市及大部分地级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综合评价 开发 适宜性 长江流域
原文传递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空间差异研究——以浙江省69县市为例 被引量:105
11
作者 杨丽霞 苑韶峰 王雪禅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8-22,30,共6页
研究目的:从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两个角度探讨二者协调发展的时间演变规律以及空间差异。研究方法:采用重心转移模型以及人口城镇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指数的方法。研究结果:(1)浙江省69县市的城镇人口增长率分布在0—46.37%之间;而城... 研究目的:从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两个角度探讨二者协调发展的时间演变规律以及空间差异。研究方法:采用重心转移模型以及人口城镇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指数的方法。研究结果:(1)浙江省69县市的城镇人口增长率分布在0—46.37%之间;而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分布在0—149.70%,从数量上比较,部分城市二者出现失调现象;(2)通过重心转移模型发现,2005—2010年人口重心向西南方向转移了1891.04 m,建成区扩展的重心由南向北转移5029.73 m,二者重心转移的方向有所差异;(3)41个县市的协调性指数都达到了0.9以上,说明这些地区的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发展协调;10个县市的协调性指数在0.8—0.9之间,属于基本协调。研究结论:浙江省的城镇化总体水平较高,但是不同县市中,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程度有所差异,所以在失调县市,需要进一步加强土地的集约利用,挖掘土地利用潜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人口城镇化 土地城镇化 协调发展 空间差异
下载PDF
土地整治加强生态景观建设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对策 被引量:102
12
作者 郧文聚 宇振荣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9,19,共7页
论文针对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需求以及中国土地利用现存问题,通过对国内外土地整治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及相关案例的研究,分析了发达国家土地整治目标和任务,讨论了中国未来农村土地整治发展的多功能性战略和任务,提出了土地整治加强生... 论文针对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需求以及中国土地利用现存问题,通过对国内外土地整治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及相关案例的研究,分析了发达国家土地整治目标和任务,讨论了中国未来农村土地整治发展的多功能性战略和任务,提出了土地整治加强生态景观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对策。主要结论为:在理论方面,应充分认识乡村景观美学和文化价值,维系和提升地域景观特征;加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关系的研究,提高土地利用多功能性,构建城乡一体化绿色基础设施;加强流域水文过程研究,提高水土安全水平。在规划设计方面,应做好3个层次的工作:战略规划上,应在已有规定和规范的内容基础上,整合景观特征保护和提升、生态网络、水土安全和游憩网络等规划,完善和提升城乡一体化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上,应加强生态景观建设理论在项目总体规划实践中的应用,大力提升土地整治在食物和能源生产、景观塑造、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安全和休闲游憩等方面的多功能性;项目工程设计上,应加强场地分析和生物生境修复,强化生态设计、景观持续性设计、以及乡村景观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在沟路林渠等景观要素上的应用。鉴于中国土地整治在生态景观建设理论认识、技术研发和推广上的艰巨性、长期性,提出了"十二五"土地整治应加强生态景观建设的重点对策:提高土地整治规划的综合性和科学性;做好土地整治生态景观规划和建设示范;加快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科技支撑和学科建设;把握农地和村庄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乡村景观 生态系统服务 新农村建设
下载PDF
土地整理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82
13
作者 王万茂 张颖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18,共6页
本文在分析土地整理产生的客观必要性的基础上 ,进一步系统阐述推进土地整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动力机制 ,最后提出可持续土地整理的理性思考和对策。
关键词 土地整理 可持续发展 土地资源利用 中国
下载PDF
国外工矿区土地复垦动态研究 被引量:74
14
作者 高国雄 高保山 +1 位作者 周心澄 金燕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1年第1期98-103,共6页
就国外工矿区破坏土地的复垦研究现状与进展 ,包括复垦方向、复垦地生物适宜性、土壤改良。
关键词 土地复垦 工矿区 国外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及其动态评价 被引量:87
15
作者 张虹波 刘黎明 +1 位作者 张军连 朱战强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93-200,共8页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是当前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课题,科学评价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态及变化,是土地利用科学决策及土地利用模式优化的基础和依据。本文界定了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概念,针对黄土丘陵区土地资源特点及面临的主...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是当前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课题,科学评价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态及变化,是土地利用科学决策及土地利用模式优化的基础和依据。本文界定了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概念,针对黄土丘陵区土地资源特点及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基于P.S.R概念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黄土丘陵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安全闽值的确定进行了初步探讨。鉴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动态特性,提出了基于状态评价模型和趋势分析模型相结合的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动态评价方法,弥补了传统静态评价方法的不足,以地处宁南黄土丘陵区的彭阳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对彭阳县1986年~2004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态及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来该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变化趋势趋于改善,但目前安全状态仍处于较不安全等级,评价结果能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该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生态安全 黄土丘陵区 可持续发辰
下载PDF
试论我国乡村景观的特点及乡村景观规划的目标和内容 被引量:79
16
作者 刘黎明 李振鹏 张虹波 《生态环境》 CSCD 2004年第3期445-448,共4页
乡村景观是指乡村地域范围内不同土地单元镶嵌而成的嵌块体,以农业特征为主,是人类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自然生态结构与人为特征的综合体。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乡村景观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如何保护乡村景观的特色... 乡村景观是指乡村地域范围内不同土地单元镶嵌而成的嵌块体,以农业特征为主,是人类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自然生态结构与人为特征的综合体。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乡村景观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如何保护乡村景观的特色和完整性,充分挖掘乡村景观的生态和文化旅游价值,使其形成高效、完整并具有传统特色的多功能的乡村地域,是21世纪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文章首先界定了乡村景观的概念和内涵,指出了我国乡村景观的主要特征;然后探讨了乡村景观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认为乡村景观规划是未来我国乡村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最后系统地讨论了我国乡村景观规划的目标和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景观规划 土地利用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中国土地整理事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83
17
作者 樊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46-251,共6页
该文介绍了“十五”期间中国土地整理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对国家投资土地整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五年来,中国土地整理事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政策,在国家投资项目的安排上向国家粮食主产区、西部大开发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 该文介绍了“十五”期间中国土地整理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对国家投资土地整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五年来,中国土地整理事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政策,在国家投资项目的安排上向国家粮食主产区、西部大开发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地区、国家重点扶贫地区等区域倾斜,有力支持了这些重要地区的发展,保证了国家粮食安全。“十一五”时期,中国土地整理将继续致力于法制、机制建设,大力开展基本农田整理,切实保护耕地资源,积极开展节约型土地整理,加强土地复垦和农村宅基地整理,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后,建议在“十一五”期间要重点抓好村庄整理、权属问题、耕地质量与生态建设等薄弱环节的建设问题,使中国土地整理事业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节约型社会以及确保粮食安全等发挥更加重要的支撑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耕地保护 基本农田 新农村建设
下载PDF
供需错配:解开中国房价分化之谜 被引量:90
18
作者 韩立彬 陆铭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6-149,共24页
2003年以来,中国的房价经历了快速上涨。本文从土地的空间配置政策视角出发,研究了2003年后土地供给倾向中西部的政策转变对城市房价上涨的影响。我们发现,2003年以后土地供给相对受限制的城市以沿海地区和内地的大城市为主,而这些城市... 2003年以来,中国的房价经历了快速上涨。本文从土地的空间配置政策视角出发,研究了2003年后土地供给倾向中西部的政策转变对城市房价上涨的影响。我们发现,2003年以后土地供给相对受限制的城市以沿海地区和内地的大城市为主,而这些城市恰恰是人口流入地。2004-2013年,与土地供给相对放松的城市相比,土地供给相对收紧城市的房价平均要高10. 6%,而且仅仅在土地供给相对收紧的城市出现了房价-工资比率的上升。本研究表明,当前不同城市之间房价的分化,根源在于土地供给在空间上与土地需求不匹配。未来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的长效机制应该侧重增加住房需求较大地区的土地供给,减少土地供给在空间上的扭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供给 房价 城市发展
原文传递
试论我国农地发展权定位及农民分享实现 被引量:64
19
作者 季禾禾 周生路 冯昌中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9-151,155,共4页
经营性征地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是由于长期以来强大的行政权力取代了土地发展权的权效。从这一角度出发,文章首先介绍了发展权的含义和特征并总结了我国农地发展权的现状,在此基础上针对农地市地... 经营性征地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是由于长期以来强大的行政权力取代了土地发展权的权效。从这一角度出发,文章首先介绍了发展权的含义和特征并总结了我国农地发展权的现状,在此基础上针对农地市地化过程中的土地发展权进行了定位,提出将发展权分享引入征地补偿机制即农民参与发展权权益的分享,紧接着探讨了发展权分享实现问题,并对农民发展权分享进行了量化。旨在通过对发展权的适当安排缓解现行征地体制中的一些矛盾,从而在深层次上促进我国土地产权制度的健全和土地的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发展权 分享 土地发展权 社会经济发展 征地补偿机制 土地产权制度 不稳定因素 行政权力 农民参与 合理利用 经营性 深层次 含义 权益 体制
下载PDF
干旱内陆河流域景观生态的空间格局分析——以黑河流中游地区为例 被引量:41
20
作者 王根绪 程国栋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11-217,共7页
干旱内陆河流域景观的空间结构受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制约.通过划分景观分区和选取景观空间格局指标,分析研究了黑河流域中游地区景观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与人类活动及自然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地资源开发程度高的区域,景观... 干旱内陆河流域景观的空间结构受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制约.通过划分景观分区和选取景观空间格局指标,分析研究了黑河流域中游地区景观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与人类活动及自然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地资源开发程度高的区域,景观多样性、均匀性和破碎度值较大,景观优势度和分离度值则较小;2.研究区中部及南部耕地已成为主要景观类型.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但中部绿洲区退化景观已具相当规模,且随沿山洪积扇区土地开发程度的提高,中下游生态环境退化趋势将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陆河流域 景观生态 空间格局 土地开发 黑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