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交通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测算与分解分析 被引量:80
1
作者 吴开亚 何彩虹 +1 位作者 王桂新 张浩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5-51,共7页
依据IPCC清单指南报告,以能源消耗为对象,测算2000—2010年上海市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人均碳排放量以及碳排放强度的变化趋势。以2000年为基年,采用LMDI分解方法,对上海市交通运输领域能源消费碳排量的变化进行分解分析。结果... 依据IPCC清单指南报告,以能源消耗为对象,测算2000—2010年上海市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人均碳排放量以及碳排放强度的变化趋势。以2000年为基年,采用LMDI分解方法,对上海市交通运输领域能源消费碳排量的变化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①交通碳排放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能源强度的下降起主要作用。能源结构对促进碳排放强度的下降作用较弱,但有增强趋势。②交通碳排放量不断增加。其中人口数量和人均GDP始终表现为正效应,起促进作用;能源强度除2004年外均表现为负效应,起抑制作用;能源结构始终表现为负效应,对减少碳排放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业 碳排放 lmdi模型 分解分析 上海市
原文传递
中国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分析 被引量:53
2
作者 赵志耘 杨朝峰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5-183,共9页
本文基于生产部门、居民生活部门的化石能源消费量以及水泥生产量的数据,较全面地测算了2000~2009年我国的碳排放量,并建立了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对数均值迪氏指数(LMDI)分解模型,考察样本期间各因素对我国碳排放量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 本文基于生产部门、居民生活部门的化石能源消费量以及水泥生产量的数据,较全面地测算了2000~2009年我国的碳排放量,并建立了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对数均值迪氏指数(LMDI)分解模型,考察样本期间各因素对我国碳排放量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已经跨越了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高峰阶段,但仍处于从人均碳排放量高峰到碳排放总量高峰的过渡阶段。经济增长和城市化是这一阶段碳排放的主要正向驱动力,能源利用效率则是碳排放的主要负向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驱动因素 lmdi分解分析
下载PDF
基于因素分解模型的水资源利用变动分析 被引量:35
3
作者 张强 王本德 曹明亮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09-1216,共8页
残差项的存在影响了因素分解模型对水资源利用驱动效应的量化效果,论文引入无残差的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对大连市1980—2009年间的水资源利用变动进行了分析,将其影响因素分解为:定额效应、产业结构变动效应、经济规模效应及人口... 残差项的存在影响了因素分解模型对水资源利用驱动效应的量化效果,论文引入无残差的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对大连市1980—2009年间的水资源利用变动进行了分析,将其影响因素分解为:定额效应、产业结构变动效应、经济规模效应及人口效应,并与常用的3种非完全因素分解模型的结果进行对比。最后选择LMDI完全分解的结果对大连市水资源利用变动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LMDI法的分解效果最好,残差为0;②经济效应和人口效应为水资源利用的拉动效应,其中,经济效应为主要因素;定额效应和产业结构变动效应为水资源利用的抑制效应,其中,定额效应为主要因素;③2005年之后,大连市社会经济对用水的拉动进一步加剧,现有节水能力显出疲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变动 因素分解 lmdi 大连市
原文传递
我国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地区差异分解分析 被引量:25
4
作者 李荔 毕军 +1 位作者 杨金田 严刚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34-38,共5页
本文在分析我国SO2排放现状的基础上,运用LMDI方法系统地分解了中国1997-2007年各省市自治区的SO2排放强度,并进行了东、中、西地区差异分解分析。为分析减排政策对排放强度变化的影响,对各地区1997-2000年、2001-2005年,及2006-2007年... 本文在分析我国SO2排放现状的基础上,运用LMDI方法系统地分解了中国1997-2007年各省市自治区的SO2排放强度,并进行了东、中、西地区差异分解分析。为分析减排政策对排放强度变化的影响,对各地区1997-2000年、2001-2005年,及2006-2007年的排放强度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显示:在能源强度变化、排放强度变化和排放系数变化这三个引起SO2排放强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中,能源强度变化对我国SO2排放强度变化起到了最为显著的作用;我国SO2排放强度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在不同的地区,SO2排放强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完全一致;近十年来,能源强度变化导致的SO2排放强度削减量和排放系数变化引起的SO2年均排放强度变化率从东部向西部递增;从十五时期开始,东、中、西三个地区的年均排放强度开始下降,排放系数变化开始使排放强度降低。因此,要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作为重要工作方向。建议按照东、中、西地区不同的实际情况实行灵活的减排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差异 二氧化硫 分解分析 lmdi
下载PDF
我国化学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范体军 骆瑞玲 +2 位作者 范耀东 张莉莉 常香云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6-174,共9页
本文基于因素分解方法(LMDI)研究了影响我国化学工业1996-2007年间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的关键因素,包括部门能源消费、化学工业化石能源比例、化石能源结构、能源碳排放强度、经济增长、化学工业产出比例、化学工业的部门结构、能耗强度... 本文基于因素分解方法(LMDI)研究了影响我国化学工业1996-2007年间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的关键因素,包括部门能源消费、化学工业化石能源比例、化石能源结构、能源碳排放强度、经济增长、化学工业产出比例、化学工业的部门结构、能耗强度等8个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了经济活动和能耗强度下降是影响中国化学工业1996-2007年二氧化碳排放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能耗强度的下降明显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但仍无法抵消经济增长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化学工业能源结构的优化对二氧化碳的排放起到了减量作用;能源结构及具体部门结构效应对碳排量的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lmdi因素分解 化学工业
下载PDF
我国居民间接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测算及分解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范玲 汪东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8-32,共5页
利用消费者生活方式方法(CLA),测算1993~2007年我国居民间接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以及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碳排放量的变化趋势。以1993年为基年,对我国居民间接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变化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居民间接能源消费... 利用消费者生活方式方法(CLA),测算1993~2007年我国居民间接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以及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碳排放量的变化趋势。以1993年为基年,对我国居民间接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变化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居民间接能源消费碳排放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碳排放量也逐年增加,其中2007年城镇居民是农村居民人均碳排放量的三倍。(2)研究期间,人均消费水平城镇化率、居民消费结构和人口规模是拉动居民间接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而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强度是抑制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其中2003-2007年碳排放强度起到正效应;居民消费结构表现为负效应,对减少碳排放起到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消费 碳排放 lmdi 分解分析
下载PDF
基于LMDI的中国二氧化硫排放区域变化的因素分解 被引量:13
7
作者 高彩玲 高歌 冯爱云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70-474,共5页
运用LMDI方法将中国SO2排放变化分解为规模效应、区域经济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能源结构效应、产污系数效应和污染治理效应六个因素,并进行了东、中、西和东北四个地区的差异分解分析。结果表明:规模效应是造成各地区SO2排放增加的... 运用LMDI方法将中国SO2排放变化分解为规模效应、区域经济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能源结构效应、产污系数效应和污染治理效应六个因素,并进行了东、中、西和东北四个地区的差异分解分析。结果表明:规模效应是造成各地区SO2排放增加的最重要原因,不同地区不同时段SO2排放的减排因素不同。1999―2003年间,东部、中部地区能源结构和产污系数的减排效应显著,西部、东北地区能源强度和产污系数效应突出;2003―2006年间,东中西部污染治理和产污系数减排效应明显,东北地区能源效率减排贡献大;2006―2009年间,东部、中部的污染治理和能源效率减排贡献突出,西部的产污系数效应和污染治理作用显著,东北的产污系数和能源强度效应突出。建议按照不同地区结合实际情况实行灵活的减排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硫排放 地区差异 分解分析 lmdi 中国
下载PDF
中国工业减排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LMDI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陆文聪 李元龙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10年第10期49-54,共6页
在回顾经济增长过程中工业污染排放变化的内在机制的理论基础上,使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以3种主要工业废气排放为例,对中国工业污染排放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工业生产中排放治理和技术进步发挥了主要的减排贡... 在回顾经济增长过程中工业污染排放变化的内在机制的理论基础上,使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以3种主要工业废气排放为例,对中国工业污染排放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工业生产中排放治理和技术进步发挥了主要的减排贡献,工业结构调整的减排贡献较小。中国工业减排应该是如何激励各种减排效应的扩大最终抵消规模效应的过程,在保持较快增长的背景下,中国工业减排的现实选择是着重加大治理力度和推进技术减排,兼顾结构减排,从而使减排的方式与经济增长的目标相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减排 指数分解分析 lmdi
下载PDF
中国城市居民出行CO_2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蔚 郭彩云 陈纪瑛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32-39,共8页
利用居民出行调查数据,测算2000—2012年北京市和上海市居民家庭日常出行交通CO2的排放量;以2000年为基年,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因素分解(LMDI)方法 ,对北京市和上海市居民出行交通CO2排放变化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2年,北京... 利用居民出行调查数据,测算2000—2012年北京市和上海市居民家庭日常出行交通CO2的排放量;以2000年为基年,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因素分解(LMDI)方法 ,对北京市和上海市居民出行交通CO2排放变化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2年,北京市和上海市的居民出行交通CO2排放均呈显著增加趋势,且北京市CO2排放总量远大于上海市;(2)收入、交通工具使用次数、人口对两市居民日常出行交通CO2排放变化起促进作用;(3)居民出行强度和居民出行结构对两市居民出行CO2排放的增加起抑制作用;(4)不同交通工具碳排放水平对北京市CO2排放变化的作用为负,而对上海市作用为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出行方式 低碳交通 CO2排放 对数平均迪氏因素分解
下载PDF
天津市碳排放与能源强度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林涛 李灵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6期33-38,共6页
基于《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核算了天津市2000—2009年三大产业所使用15种主要能源产生的碳排放量,并利用LMDI分解方法将天津市三大产业的碳排放分解为碳排放因子、能源结构、能源强度、经济结构、经济发展五个因素。结果表... 基于《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核算了天津市2000—2009年三大产业所使用15种主要能源产生的碳排放量,并利用LMDI分解方法将天津市三大产业的碳排放分解为碳排放因子、能源结构、能源强度、经济结构、经济发展五个因素。结果表明:2001—2009年间天津市的经济发展和碳排放因子促进了对天津市碳排放的增加;能源强度、能源结构和经济结构因素对碳排放增加起抑制作用,其中,能源强度是对碳排放抑制作用最大的因素。为进一步明确能源强度的变化特征,利用完全因素分解法将能源强度分解为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结果表明:1999—2009年天津市能源强度下降主要得益于效率因素的变动,即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第三产业能源使用效率提高对能源强度的下降起到的作用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量 因素分解 lmdi分解 能源强度 完全分解法
下载PDF
我国工业能源消费及污染排放演变机理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夏艳清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9-64,共6页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能源消费和环境污染变化的机理是确定环境质量演变的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经济激励手段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进而改善环境质量的理论基础。通过建立因素分解模型将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演变的影响细分为规模效应...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能源消费和环境污染变化的机理是确定环境质量演变的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经济激励手段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进而改善环境质量的理论基础。通过建立因素分解模型将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演变的影响细分为规模效应、人口效应、三层次的结构效应和削减效应,运用LMDI分解分析方法对我国工业能源消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工业废水排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的变化进行分解,结果表明:规模效应是能耗和排污增加的主要因素;人口效应虽然也增加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但是影响效果远低于规模效应;技术效应是降低能耗和排放的主导性因素,三层次的结构效应在不同年份的影响不确定,但是总体来看促进了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其中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的行业结构效应对能耗和排污的影响高于工业增加值比重变化对能耗和排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能源消费 工业污染 因素分解分析 lmdi
下载PDF
中国高耗能行业碳排放脱钩关系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杰 《甘肃科学学报》 2019年第4期129-136,共8页
利用Tapio脱钩模型对高耗能行业2000—2015年的产业增加值与碳排放的脱钩关系进行了研究,然后利用LMDI分解模型分析了高耗能行业的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中国高耗能行业的脱钩状况大体上呈现出从扩张性负脱钩不断向弱脱钩发... 利用Tapio脱钩模型对高耗能行业2000—2015年的产业增加值与碳排放的脱钩关系进行了研究,然后利用LMDI分解模型分析了高耗能行业的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中国高耗能行业的脱钩状况大体上呈现出从扩张性负脱钩不断向弱脱钩发展的良好态势;能源强度影响因子和产业活动影响因子分别对抑制和促进高耗能行业碳排放发挥关键作用,产业规模影响因子对碳排放的促进作用仅次于产业活动影响因子,能源结构影响因子和产业结构影响因子对高耗能行业碳排放的促进作用较弱。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Tapio脱钩 lmdi分解分析 高耗能行业
下载PDF
1989-2009年间我国交通运输能耗变化关键驱动因素分解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魏庆琦 肖伟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2-117,共6页
在构建我国交通运输能耗影响因素分解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因素分解方法分析过去20年间(1989-2009)5种驱动因素对我国交通运输能耗变化的影响,识别出关键驱动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能耗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和运输结构恶化,而交通运... 在构建我国交通运输能耗影响因素分解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因素分解方法分析过去20年间(1989-2009)5种驱动因素对我国交通运输能耗变化的影响,识别出关键驱动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能耗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和运输结构恶化,而交通运输能源强度因素和经济的交通运输依存度因素是促进节能的主要影响因素,人口因素对能耗变化没有显著影响。最后,结合各关键因素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结构优化最具节能潜力,应成为未来交通运输节能降耗政策设计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 能耗 因素分解 lmdi
下载PDF
基于居民食物消费模式的中国耕地需求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春霞 王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27-1235,共9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食物消费水平和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与食物消费密切相关的土地资源保障能力也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为了评价我国居民食物消费情况及其对农业土地资源需求的影响,本...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食物消费水平和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与食物消费密切相关的土地资源保障能力也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为了评价我国居民食物消费情况及其对农业土地资源需求的影响,本文依据FAO食物供给平衡数据,对中国居民1961—2013年的饮食模式变迁及其耕地需求长期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并采用LMDI分解方法定量评价了人口、饮食模式及科技进步在不同时期对食物消费土地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居民由传统饮食模式转向消费越来越多的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油等富裕型的食物消费模式;食物消费土地需求总体呈上升趋势,由1961年的1.05亿hm^2×a^(-1)增加到2013年的1.75亿hm^2×a^(-1);食物消费土地需求的国外依赖性不断增强,这种依赖路径可能面临的全球粮食价格波动风险应引起高度警惕。LMDI分解结果显示,人口因素对土地需求的贡献效应不断减弱,科技进步并不能充分抵消人口增长和饮食模式改变带来的土地需求的增加,饮食模式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食物消费土地需求的关键因素,并且这种影响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继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消费 饮食模式 耕地需求 lmdi分解分析
下载PDF
中国产业部门碳排放增长的结构性动因--基于SDA与LMDI耦合分解法
15
作者 杨顺顺 《资源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1-894,共14页
[目的]技术进步和需求结构的优化调整使产业部门低碳转型具备结构性动因,通过分解影响碳排放增长的各类因素,从而分析这一变化规律将为宏观减排路线谋划提供理论支撑。[方法]本文耦合结构分解分析(SDA)和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指数法(LMDI... [目的]技术进步和需求结构的优化调整使产业部门低碳转型具备结构性动因,通过分解影响碳排放增长的各类因素,从而分析这一变化规律将为宏观减排路线谋划提供理论支撑。[方法]本文耦合结构分解分析(SDA)和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指数法(LMDI)两类经典分解法,研制2005-2020年可比价投入产出表,对产业部门整体和细分行业部门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进行了识别和分析。[结果](1)2005-2020年,产业部门碳排放总量由48.67亿t增长至106.77亿t,但5年平均增速已下降至2%以下;需求侧视角下,高碳部门向产业链下游延伸。(2)涉及技术进步的因素中,能源强度和生产结构效应的负贡献强于能源结构效应;涉及需求结构的因素中,投资扩张效应的正贡献始终强于消费拉动和出口变动效应;“十三五”以来,消费拉动效应的增碳和生产结构效应的减碳作用提升显著,部门间技术进步开始主导碳减排效应。(3)“十三五”时期,资源加工工业、电力热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服务业整体处碳增长阶段,前者和后两者分别主要受投资扩张和消费拉动效应影响;采掘业、轻纺工业、机械及电子工业均由历史上的碳增长转向碳削减阶段,前者和后两者分别主要受进口替代和生产结构效应影响。[结论]2015年后,产业部门碳排放各类驱动因素的效力变化明显,促进最终需求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产业链协同减排以及涉碳市场优化是未来产业部门碳减排的关注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部门碳排放 结构分解分析 lmdi模型 驱动因素 中国
原文传递
重庆制造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实证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孙建 毛明明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4年第11期52-58,74,共8页
分析了重庆市1999—2012年制造业碳排放量的变化,比较了制造业各行业的碳排放量;并基于LMDI方法建立了重庆市制造业以及29个细分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研究发现:1999—2012年,重庆制造业的碳排放总量不断增长,在29个分行业中... 分析了重庆市1999—2012年制造业碳排放量的变化,比较了制造业各行业的碳排放量;并基于LMDI方法建立了重庆市制造业以及29个细分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研究发现:1999—2012年,重庆制造业的碳排放总量不断增长,在29个分行业中,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等六大行业的碳排放量占制造业总排放量的四分之三以上;在影响因素中,产业规模的扩大是促进制造业碳排放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尤其对非金属矿物制造品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等六大行业来说,产业规模促进碳排放的作用较明显;非金属矿物制造品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等五大行业的能源强度对降低碳排放量效果显著;而行业结构以及能源结构对碳排放量的影响效果不是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碳排放 因素分解 lmdi
下载PDF
中国碳排放福利绩效分析与预测 被引量:5
17
作者 彭鹃 肖伟 +1 位作者 魏庆琦 雷晓玲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234-238,252,共6页
在构建我国碳排放福利绩效指标的基础上,测算2000—2010年间我国碳排放福利绩效,通过LMDI因素分解法探讨影响中国碳排放福利绩效变化的主要因素,最后采用灰色GM(1,1)模型对中国短期碳排放福利绩效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中国碳排放福利... 在构建我国碳排放福利绩效指标的基础上,测算2000—2010年间我国碳排放福利绩效,通过LMDI因素分解法探讨影响中国碳排放福利绩效变化的主要因素,最后采用灰色GM(1,1)模型对中国短期碳排放福利绩效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中国碳排放福利绩效呈逐年下降趋势;(2)驱动中国碳排放福利绩效的主要因素是能源排放比率,所有年份的可持续发展效应小于0,表现出抑制作用;(3)到2015年中国碳排放福利绩效预测值为0.062,减排形势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福利绩效 因素分解 lmdi 预测
下载PDF
2005-2008年中国各省CO_2排放现状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丽 罗小虎 +2 位作者 张希良 齐天宇 熊威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15-20,共6页
在国际气候变化与中国节能减排任务的宏观政策背景下,本文结合我国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特点,基于能源平衡表统一核算我国及各省在2005-2008年期间碳排放情况。在此基础上,采用LMDI法对全国以及各地区能源排放因子、地区工业能耗占总能耗... 在国际气候变化与中国节能减排任务的宏观政策背景下,本文结合我国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特点,基于能源平衡表统一核算我国及各省在2005-2008年期间碳排放情况。在此基础上,采用LMDI法对全国以及各地区能源排放因子、地区工业能耗占总能耗比重、地区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地区工业比重、人均GDP、地区人口比重等多种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因素分解研究与讨论。结果显示:人均GDP的升高是我国及各省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大幅度的下降是我国碳排放控制的最主要努力方向。与此同时,由于各地区的发展阶段、经济结构、能源禀赋、人口比重等具体条件不同,未来应根据其自身发展阶段和特点采取不同侧重的节能减排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lmdi 因素分析
下载PDF
中国区域税收增长变动的因素分解分析——基于LMDI分解方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斌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7-113,共7页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税收增速下滑,探索税收新的增长点就显得非常必要。运用LMDI指数分解方法,从宏观角度分解出税收增长的影响因素,并以2005-2012年的省际数据为基础,测算出我国区域税收增长的宏观因素影响效应值。研究发现:经济产出因...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税收增速下滑,探索税收新的增长点就显得非常必要。运用LMDI指数分解方法,从宏观角度分解出税收增长的影响因素,并以2005-2012年的省际数据为基础,测算出我国区域税收增长的宏观因素影响效应值。研究发现:经济产出因素和产业税负因素是推动区域税收增长主要动因,不过前者累计贡献度更大;产业结构因素和税收结构因素的效应累计贡献度则产生了区域分化;研究进一步发现,各因素效应变动的深层次原因也呈现出地区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税收增长 因素分解分析 lmdi分解方法
下载PDF
中国工业水环境COD、NH_4-N排放变化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长嘉 雷宏军 +3 位作者 潘成忠 丁爱中 鄢正红 崔双超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76-482,共7页
为剖析工业污染排放变化的驱动机制,选取工业废水排放中2种典型污染物COD、NH4-N,将其排放变化分解为规模、结构、技术3种效应,并进一步将技术效应分解为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2种效应,应用LMDI1方法求得各种效应值.结果表明:2001—2009年... 为剖析工业污染排放变化的驱动机制,选取工业废水排放中2种典型污染物COD、NH4-N,将其排放变化分解为规模、结构、技术3种效应,并进一步将技术效应分解为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2种效应,应用LMDI1方法求得各种效应值.结果表明:2001—2009年间,工业COD排放年均变化率为-2.99%,对应几种效应值分别为14.64%、-1.39%、-16.24%、-10.71%和-5.53%;NH4-N年平均变化率为-4.03%,几种效应值分别为16.18%、-2.88%、-17.33%、-9.48%和-7.85%.规模效应是造成COD、NH4-N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分别占总效应值的45%和44%.技术效应是COD、NH4-N排放量降低的关键因素,分别占总效应值的50%和48%.清洁生产效应占技术效应的比例分别为60%和55%,污染治理效应相对较小.结构效应对COD、NH4-N减少排放具有正贡献,但总体影响程度较小.在对主要工业行业排污特点分析基础上,从规模、结构和技术3方面提出了行业调整和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污染 水环境 因素 lmdi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