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侧极光弧的发光强度与沉降电子能谱的相关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丘琪 杨惠根 +1 位作者 陆全明 胡泽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89-498,共10页
本文利用中国北极黄河站多波段全天空极光观测数据,选取稳定的日侧极光弧,统计研究了极光强度比I_(557.7)/I_(630.0)与极光发光强度I_(557.7)的相关关系.发现I_(557.7)在午前暖点和午后热点区附近出现极大值,分别为2.2kR和2.9 kR;而I_(6... 本文利用中国北极黄河站多波段全天空极光观测数据,选取稳定的日侧极光弧,统计研究了极光强度比I_(557.7)/I_(630.0)与极光发光强度I_(557.7)的相关关系.发现I_(557.7)在午前暖点和午后热点区附近出现极大值,分别为2.2kR和2.9 kR;而I_(630.0)在磁正午出现极大值,为1.5kR.当I_(557.7)从0.1kR增加到10kR时,极光强度比I_(557.7)/I_(630.0)也由0.2增加到9.结合DMSP卫星探测的沉降粒子能谱数据,找到17个DMSP卫星穿越黄河站上空极光弧的事件,共穿越40条极光弧.得到了沉降电子的平均能量正比于极光强度比I_(557.7)/I_(630.0),沉降电子的总能通量正相关于极光强度I_(557.7)的关系式.利用该关系式反演所有极光弧的电子能谱,发现在午前和午后扇区,产生极光弧的沉降电子主要来源于等离子体片边界层;在高纬出现强度较弱的弧,对应等离子体幔区域.在磁正午附近,沉降电子的平均能量较低,极光弧处于低纬一侧,粒子源区主要是低纬边界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侧极光弧 极光发光强度 电子沉降 等离子体片边界层 低纬边界层
下载PDF
PBL+LBL教学模式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
作者 章海燕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第12期172-173,共2页
从高等数学学科特点出发,将PBL教学模式和传统的LBL教学模式进行比较,进而提出将PBL与LBL两种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应用于高等数学教学实践中,并对该模式的可行性和实施要求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PB llbl 教学模式 高等数学
下载PDF
利用GS流场重构方法研究磁尾等离子体片涡流 被引量:6
3
作者 田安民 宗秋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675-1684,共10页
2000年9月30日Geotail卫星分别于1 7:54:36~18:09:00UT和18:59:00~19:30:00UT在磁尾晨侧等离子体片内(n≈0.4 cm^(-3) ,T≈6 keV)观测到等离子体涡流事件.本文采用Grad-Shafranov(GS)流场重构技术再现了这些涡流的二维速度场、离子数... 2000年9月30日Geotail卫星分别于1 7:54:36~18:09:00UT和18:59:00~19:30:00UT在磁尾晨侧等离子体片内(n≈0.4 cm^(-3) ,T≈6 keV)观测到等离子体涡流事件.本文采用Grad-Shafranov(GS)流场重构技术再现了这些涡流的二维速度场、离子数密度和离子温度的分布图像.结果显示:从地心太阳磁层坐标系(GSM)赤道面上面看,涡流的尺度约为5000 km×1400 km,朝地球的运动速度约为15~25 km/s.所有5个涡流的旋转方向都为顺时针方向,旋转周期约为6~11 min.相邻涡流的相互作用导致它们之间的磁场强度增强.考察观测数据发现,涡流内不仅包含等离子体片热等离子体成分,也包含较大通量的类似源自磁鞘的冷等离子体成分(T<1 keV).这与观测到涡流等离子体的平均温度(T≈4 keV)较磁尾等离子体片等离子体的典型温度(T≈6 keV)明显偏低的事实是一致的.不仅如此,离子数密度和温度在结构内的分布也不均匀,数密度在涡流内部偏离中心的位置比较低而在每个涡流的边缘位置比较高,温度的分布大体上与密度相反.分析认为观测到的磁尾等离子体涡流事件可能由发生在低纬边界层的Kelvin-Helmholtz不稳定性引起,涡流结构内的冷等离子体可能来自磁层顶外部的磁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流场重构方法 等离子体片涡流 K—H不稳定性 低纬边界层(llbl)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